用于显示器的滤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27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显示器的滤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显示器的滤光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用玻璃作为基材、且适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滤光装置。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器具有画面大、重量轻、体积小、视角广、不受地磁影响以及能够接收数字信号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显示装置。然而,制程复杂度较高,产能不易提升也限制了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应用与发展。
一般而言,等离子体显示器主要是由等离子体显示板以及滤光装置组成。该显示板是由其中封存有惰性气体的玻璃基材构成,借由外加电场产生电子放电,造成惰性气体的能量转换,释放出紫外线,激发涂布在玻璃基材上的萤光粉,从而发出红、绿、蓝等可见光,利用这些光的组合构成画面,因而具有视角广、光电反应快等优点。通常,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发光区前方,设有光学滤光装置,例如滤光玻璃,以降低电磁辐射对于使用者的影响。
如图3所示,一般的滤光装置300依次包括第一保护层310、抗反射层320、玻璃基材330、导电层340、色度调整层350及第二保护层360。通常,先将抗反射材料321涂布在PET薄膜322上,并外加保护膜作为第一保护层310,再在该PET薄膜322的另一表面涂布粘胶323,利用光学膜贴合技术将其贴合至玻璃基材330的上表面。接着,将金属导电材料343镀覆在PET薄膜342,利用粘胶341将其贴合至玻璃基材330的下表面。最后,将色度调整材料351涂布至PET薄膜352,并在该PET薄膜352涂布色度调整材料351的相对表面外加保护膜作为第二保护层360,再用贴合的方式贴合至导电层340,从而形成滤光装置。
然而,将金属导电材料343镀在PET薄膜342而形成的导电层340,由于结构比较松散,常发生氧化点,造成品质上的缺陷。此外,现有滤光装置必须经过多次贴合程序,且结构比较复杂不易控制品质。因此,仍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且能符合等离子体显示器需求的滤光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耐冲击特性的滤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遮蔽电磁波辐射的滤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近红外线的滤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反射光线的滤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雾面视觉效果的滤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并纯化色度的滤光装置。
为达到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显示器的滤光装置,该滤光装置以玻璃作为基材,该玻璃基材具有第一表面与相对的第二表面,该玻璃基材的第一表面依次形成有抗眩层及保护层,该玻璃基材的第二表面依次形成有溅镀导电层、色度调整层及保护层。其中,该玻璃基材的第二表面还能够依次形成有在周缘的黑色油墨层、溅镀导电层、辅助导电层、色度调整层及保护层的结构。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使用玻璃作为基材,以抗眩层取代一般滤光装置中使用的抗反射层,同时利用真空溅镀的方式在玻璃基材上形成溅镀导电层,所以具有耐冲击特性、遮蔽电磁辐射、防止近红外线与反射光线、具有雾面视觉效果以及提升并纯化色度的功效,不但能简化滤光装置,同时能兼顾该滤光装置的强度,特别适合作为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滤光装置。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图;图1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图;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结构图;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结构图;以及图3是现有滤光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员可由按说明书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
实施例1请参阅图1A,它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显示器的滤光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图。该滤光装置100使用强化的光学级玻璃材料作为玻璃基材110,借以强化该滤光装置的强度。该玻璃基材110具有第一表面111及相对的第二表面112,该玻璃基材110的第一表面111依次形成有抗眩层120以及保护层130。该抗眩层120利用湿式涂布的方式,将抗眩材料121涂布在光学级PET薄膜122的上表面,并在该涂布有抗眩材料121的PET薄膜122表面外加保护膜作为保护层130;接着,在该PET薄膜122未涂布抗眩材料121的下表面涂布粘胶123,利用光学膜贴合技术,将该涂布有抗眩材料121并外加保护膜的PET薄膜122,贴覆至该玻璃基材110的第一表面111,使该玻璃基材110的第一表面111具有依次形成有抗眩层120以及保护层130的结构。
该玻璃基材110的第二表面112依次形成有溅镀导电层140、色度调整层150及保护层160。与现有技术中先将金属导电材料镀覆在PET薄膜再将该PET薄膜贴合至玻璃基材的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滤光装置中,是利用真空溅镀法,将金属导电材料直接镀覆至该玻璃基材110的第二表面112,从而形成该溅镀导电层140,这样将具有较致密的结构,不易产生缺陷(例如氧化点的发生)。另一方面,该真空溅镀法是利用脉冲电源等离子体直流电源控制系统作为电源控制系统,使该真空溅镀在稳定的电流与电压下,能够稳定地控制等离子体输出,形成结构致密且具有遮蔽电磁辐射以及防止近红外线功效的溅镀导电层140。再者,由于这种利用脉冲电源等离子体直流电源控制系统作为电源控制系统的真空溅镀法,可以充分地利用靶材,也具有降低成本的优点。
接着,使用染料系光学胶151作为色度调整材料,利用湿式涂布方式,将该染料系光学胶151涂布在光学级PET薄膜152的上表面用于调整所需的色度,并在该PET薄膜未涂布有该染料系光学胶151的下表面外加保护膜作为保护层160,再利用光学膜贴合技术,将该涂布有染料系光学胶151并外加保护膜的PET薄膜152贴覆至溅镀导电层140,使该玻璃基材110的第二表面112具有依次形成有溅镀导电层140、色度调整层150及保护层160的结构。
实施例2请参照图1B,它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显示器的滤光装置的实施例2的结构图。该图中使用相同符号表示相同的结构,在此将不再说明。该滤光装置100′使用强化的光学级玻璃材料作为玻璃基材110,该玻璃基材110具有第一表面111及相对的第二表面112。该玻璃基材110的第一表面111依次形成有抗眩层120及保护层130,以及该玻璃基材110的第二表面112依次形成有溅镀导电层140、色度调整层1 50′及保护层160。其中,该色度调整层150′使用一般光学胶151′作为色度调整材料,利用湿式涂布方式,将该光学胶151′涂布在光学级PET薄膜152的上表面用于调整所需的色度,并在该PET薄膜未涂布有该光学胶151′的下表面外加保护膜作为保护层160,再利用光学膜贴合技术,将该涂布有光学胶151′并外加保护膜的PET薄膜152贴覆至溅镀导电层140,使该玻璃基材110的第二表面112具有依次形成有溅镀导电层140、色度调整层150′及保护层160的结构。在此实施例2中,是以一般的光学胶取代染料系光学胶,因而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滤光装置中的色度调整材料并非仅局限于此,熟习该项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用不同的色度调整材料,例如树脂。
实施例3请参照图2A,它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显示器的滤光装置的实施例3的结构图。该滤光装置200使用强化的光学级玻璃材料作为玻璃基材210,该玻璃基材210具有第一表面211及相对的第二表面212。该玻璃基材210的第一表面211依次形成有抗眩层220以及保护层230。该抗眩层220利用湿式涂布方式,将抗眩材料221涂布在光学级PET薄膜222的上表面,并在该涂布有抗眩材料221的PET薄膜222表面外加保护膜作为保护层230;接着,在该PET薄膜222未涂布抗眩材料221的下表面涂布光学胶223,利用光学膜贴合技术,将该涂布有抗眩材料221并外加保护膜的PET薄膜222贴覆至该玻璃基材210的第一表面211,使该玻璃基材210的第一表面211具有依次形成有抗眩层220以及保护层230的结构。
该玻璃基材210的第二表面212依次形成有黑色油墨层240、溅镀导电层250、银胶层260、色度调整层270及保护层280。该滤光装置200中,该玻璃基材210的第二表面212的周缘部分是利用丝网印刷方式涂布有黑色油墨材料,从而形成黑色油墨层240。该黑色油墨层240用于区分显示器的可视区以及组装区,并增加美观效果。接着,利用真空溅镀法将金属导电材料直接镀覆至该玻璃基材210的第二表面212(包括涂布有黑色油墨材料的组装区以及未涂布有黑色油墨材料的可视区),从而形成该溅镀导电层250。
然后,利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将银胶印刷在该溅镀导电层250上而形成银胶层260,作为辅助导电层,借以增加导电能力。另一方面,使用染料系光学胶271作为色度调整材料,利用湿式涂布方式,将该染料系光学胶271涂布在光学级PET薄膜272的上表面用于调整所需的色度,并在该PET薄膜272未涂布有染料系光学胶271的下表面外加保护膜形成保护层280,再利用光学膜贴合技术,将该涂布有染料系光学胶271并外加保护膜的PET薄膜272贴覆至该银胶层260,使该玻璃基材210的第二表面212具有依次形成有黑色油墨层240、溅镀导电层250、银胶层260、色度调整层270及保护层280的结构。
在此实施例3中,利用银胶作为辅助导电材料;但是,熟习该项技术的人员也可按照需要选用铜或其它导电材料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滤光装置中的辅助导电材料,并非仅局限于此。另一方面,这种辅助导电材料中,也可根据需要含有其它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等。通常,使用银胶作为辅助导电材料时,可添加钯(Pd)作为抗氧化成分,其添加量以不超过重量的1%为佳。
实施例4请参照图2B,这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显示器的滤光装置的实施例4的结构图。在图2B中使用相同符号表示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叙述。该滤光装置200′使用强化的光学级玻璃材料作为玻璃基材210,该玻璃基材210具有第一表面211及相对的第二表面212。该玻璃基材210的第一表面211依次形成有抗眩层220及保护层230,以及该玻璃基材210的第二表面212依次形成有黑色油墨层240、溅镀导电层250、银胶层260、色度调整层270′及保护层280。其中,该色度调整层270′使用一般光学胶271′作为色度调整材料,利用湿式涂布方式,将该光学胶271′涂布在光学级PET薄膜272的上表面用于调整所需的色度,并在该PET薄膜272未涂布有该光学胶271′的下表面外加保护膜作为保护层280,再利用光学膜贴合技术,将该涂布有光学胶271′并外加保护膜的PET薄膜272贴覆至溅镀导电层250,使该玻璃基材210的第二表面212具有依次形成有黑色油墨层240、溅镀导电层250、银胶层260、色度调整层270′及保护层280的结构。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滤光装置中,使用玻璃作为基材,以抗眩层取代一般滤光装置中所使用的抗反射层,同时运用真空溅镀方式,直接在该玻璃基材上形成溅镀导电层,利用简单的结构设计即可达到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电磁辐射遮蔽以及防止近红外线的需求;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滤光装置更具有防止光线反射的特点,因而具有不同于一般滤光装置的雾面视觉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显示器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滤光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表面与相对的第二表面的玻璃基材,该玻璃基材的第一表面依次形成有抗眩层及保护层,该玻璃基材的第二表面依次形成有溅镀导电层、色度调整层及保护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抗眩层是利用湿式涂布法将抗眩材料涂布在PET薄膜而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抗眩层是利用光学贴合技术贴合至该玻璃基材的第一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溅镀导电层是利用真空溅镀法将金属导电材料镀覆至该玻璃基材的第二表面而形成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真空溅镀法是利用脉冲电源等离子体直流电源控制系统作为电源控制系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色度调整层是利用湿式涂布法将色度调整材料涂布在PET薄膜而形成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色度调整材料是染料系光学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色度调整材料是光学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滤光装置是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
10.一种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滤光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表面与相对的第二表面的玻璃基材,该玻璃基材的第一表面依次包括抗眩层及保护层,该玻璃基材的第二表面依次包括形成于周缘的黑色油墨层、溅镀导电层、辅助导电层、色度调整层及保护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抗眩层利用湿式涂布法将抗眩材料涂布在PET薄膜,再利用光学贴合技术贴合至该玻璃基材的第一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溅镀导电层是利用真空溅镀法将金属导电材料镀覆至该玻璃基材的第二表面而形成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真空溅镀法是利用脉冲电源等离子体直流电源控制系统作为电源控制系统。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导电层是银胶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银胶层是利用丝网印刷法形成的。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显示器的滤光装置,以玻璃作为基材,该玻璃基材具有第一表面与相对的第二表面,该玻璃基材的第一表面依次形成有抗眩层及保护层,该玻璃基材的第二表面依次形成有溅镀导电层、色度调整层及保护层。本实用新型是使用玻璃作为基材,以抗眩层取代一般滤光装置中所使用的抗反射层,同时利用真空溅镀的方式在玻璃基材上形成溅镀导电层,所以具有耐冲击特性、遮蔽电磁辐射、防止近红外线与反射光线、具有雾面视觉效果以及提升并纯化色度的功效,不但能简化滤光装置,同时能兼顾滤光装置的强度,特别适合作为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滤光装置。
文档编号G02B1/10GK2731470SQ20042006727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8日
发明者林贞沅, 廖学良, 萧文伸 申请人:伸昌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