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连接机构及包括该驱动连接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94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动连接机构及包括该驱动连接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驱动旋转的驱动部和旋转自如的从动部进行连接的驱动连接机构,尤其是涉及对复印机的感光鼓等及其驱动轴进行连接的驱动连接机构、以及包括该驱动连接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对驱动旋转的驱动部和旋转自如的从动部进行连接的驱动连接机构,例如已知有将复印机的感光鼓连接到设置在复印机本体内的驱动轴上的鼓驱动连接机构。
通常,作为驱动连接机构,已知有一种包括联接齿轮的机构,该联接齿轮设置在驱动轴上,可与驱动轴一体地旋转且可沿驱动轴的轴向自由滑动。在该联接齿轮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驱动轴同轴的锥齿状的外齿。并且,联接齿轮被安装在驱动轴上的压缩弹簧向驱动轴的前端偏压。另一方面,在连接于驱动轴上的感光鼓的一端部,形成有与联接齿轮的外齿啮合的锥齿状的内齿。
并且,通过使感光鼓沿着驱动轴向联接齿轮移动,联接齿轮的外齿啮合于感光鼓的内齿,从而连接感光鼓和驱动轴。同时,通过压缩弹簧使联接齿轮的外齿向感光鼓的内齿推压,使其紧固地连接。其结果是,可将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给感光鼓,从而可由驱动轴驱动感光鼓。
例如,已知有一种感光鼓的驱动装置,在该驱动装置中具有驱动连接机构,该驱动连接机构包括沿轴向压接的一对连接部件,其中一个连接部件固定在感光体的凸缘部上,另一个连接部件固定在驱动轴上,在轴向上可相互连接、拆除,同时没有损耗地传递转矩(专利文献1)。
另外,还公开了一种驱动传递装置,该装置在相对装置本体可装卸的单元上包括从动联接齿轮,从动联接齿轮与嵌合在装置本体的驱动轴上的驱动联接齿轮卡合而传递驱动,其中,在驱动轴上设置有轴锥形部,同时在驱动联接齿轮的内径部设置有可与轴锥形部卡合的联接齿轮锥形部,并且具有在从动联接齿轮和驱动联接齿轮的卡合部上产生相互牵引的力的牵引力产生装置(专利文献2)。
另外,还公开了一种驱动连接机构,用于对驱动旋转的驱动部和旋转自如的从动部可装卸地进行连接,其中,该驱动连接机构包括凹型部件,固定在感光鼓上,具有凹状的锥形部;凸型部件,滑动自如地安装在感光鼓的旋转轴上,具有与凹型部件的锥形部对应且可传递驱动力的凸状锥形部;以及施力装置,将凸型部件向凹型部件推压。其中,所述凸型部件沿旋转轴的圆周方向分割为多个分割部件,在凸型部件的锥形部与凹型部件的锥形部对应时,各分割部件可独立地朝向旋转轴的中心移动(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36015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7673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046506号在上述构成的鼓驱动连接机构中,为了联接齿轮可与驱动轴一体地旋转且可沿驱动轴的轴向滑动自如地安装在驱动轴上,所以驱动轴的前端部形成为具有大致椭圆形状的截面,与此对应,在联接齿轮上形成内孔,该内孔具有插入驱动轴的大致为椭圆形状的截面。并且,因为联接齿轮滑动自如地安装在驱动轴上,所以在联接齿轮的内孔和驱动轴之间设置有很小的间隙。
但是,由于上述间隙的存在等,当旋转驱动轴时,驱动轴和联接齿轮之间产生松动,从而在感光鼓上产生振动。当复印机进行复印动作时,若感光鼓振动,则存在复印图像产生失真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松动地连接驱动部和从动部、且将驱动部的旋转稳定地传递给从动部的驱动连接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连接机构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驱动部驱动而旋转的旋转轴、第一连接部以及形成在旋转轴一端部的凹状联接齿轮。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滑动部,固定在所述旋转轴的规定位置上;分割为多个的凸状联接齿轮,构成为相对该滑动部可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滑动;弹性体,将该凸状联接齿轮向旋转轴方向推压;以及锁固部件,在规定位置上锁固被该弹性体推压的所述凸状联接齿轮。其中,在所述凹状联接齿轮和所述凸状联接齿轮连接时,所述旋转轴兼作插入旋转体用的导向部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被连接部件的轴部件的一端,具有凹状的第一锥形部;驱动轴,由驱动部驱动而旋转;滑动部,压入到所述驱动轴上并固定;凸状的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分割部件,每个分割部件滑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滑动部上,并具有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一锥形部滑动的第二锥形部;施力装置,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向所述第一连接部推压。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后,所述被连接部件的中心轴和所述驱动轴的中心轴一致。
由此,可提供一种不松动地连接驱动部和从动部、并将驱动部的旋转稳定地传递给从动部的驱动连接机构。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安装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旋转体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旋转体驱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连接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驱动连接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可适用在图4所示的驱动连接机构上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可适用在图4所示的驱动连接机构上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可适用在图4所示的驱动连接机构上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可适用在图4所示的驱动连接机构上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可适用在图4所示的驱动连接机构上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可适用在图4所示的驱动连接机构上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连接机构的其他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作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示出中间转印方式的MFP(Multi-Functional Printer,多功能打印机)1的示意图。图2示出设置在图1所示的MFP 1上的旋转体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图3示出图2所示的旋转体驱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此外,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适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数码复印机等。
如图1所示,在中间转印方式的MFP 1的本体内,设置有沿顺时针方向可自由旋转的图像载体、例如感光鼓2。在该感光鼓2的周围,依次配置充电单元3、黑色显影单元4、旋转式彩色显影单元5、一次转印辊6、以及清洁单元7。上述充电单元3用于对感光鼓2的表面进行充电。并且,从激光单元8发射的激光L经过充电单元3和黑色显影单元4之间照射到感光鼓2的表面上。通过照射该激光L,充电的感光鼓2的表面被曝光,在感光鼓2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黑色显影单元4通过磁辊4a向感光鼓2的表面供给黑色(K)色调剂。通过该供给,可使感光鼓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黑色的可视图像。为了向该黑色显影单元4供给黑色色调剂,而配备有大容量的黑色色调剂容器9。
旋转式彩色显影单元5包括黄色显影部5Y、品红色显影部5M、以及青色显影部5C,在感光鼓2的附近顺时针旋转。黄色显影部5Y具有相对感光鼓2的表面可接触和分离的磁辊5Ya,通过磁辊5Ya与感光鼓2的表面接触,从而向感光鼓2的表面供给黄色(Y)色调剂。品红色显影部5M具有相对感光鼓2的表面可接触和分离的磁辊5Ma,通过磁辊5Ma与感光鼓2的表面接触,从而向感光鼓2的表面供给品红色(M)色调剂。青色显影部5C具有相对感光鼓2的表面可接触和分离的磁辊5Ca,通过磁辊5Ca与感光鼓2的表面接触,从而向感光鼓2的表面供给青色(C)色调剂。
感光鼓2根据需要显影的颜色进行一次旋转或数次旋转,依次从上述黑色显影单元4及旋转式彩色显影单元5接收各种颜色的色调剂。由此,感光鼓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一种至四种颜色中的任意一种组合的可视图像。
一次转印辊6相对在其与感光鼓2之间通过的作为图像载体的转印带10转印感光鼓2上的可视图像。清洁单元7对结束转印的感光鼓2的表面进行清洁。通过该清洁,除去残留在感光鼓2的表面上的色调剂等。
转印带10架设在驱动辊11、卷绕辊12、从动辊13以及张力辊14上,并从驱动辊11接受动力,绕逆时针方向旋转。卷绕辊12进行向感光鼓2侧推压转印带10的动作。张力辊14用于调整转印带10的张力。
设置二次转印辊20,使其与从动辊13上的转印带10接触。从供纸盒(未图示)向对位辊21、21提供的纸张利用该对位辊21、21送入转印带10和二次转印辊20之间。此时,利用二次转印辊20使转印带10上的可视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完成转印的纸张输送至定影单元22。定影单元22将转印到纸张上的可视图像热定影在纸张上。经过定影单元22的纸张再经由导口23排出到MFP 1上面的排纸盘(或接纸盘)24上。
此外,二次转印辊20只在需要转印时与从动辊13上的转印带10接触,在不需要转印时则离开转印带10。
在驱动辊11的附近设置有清洁单元25。清洁单元25相对驱动辊11上的转印带10可接触和分离,在接触时对转印带10进行清洁。
感光鼓2和中间转印带10由图2及图3所示的旋转体驱动装置30驱动。旋转体驱动装置30配置在MFP 1的后(背面)侧,作为感光鼓2和中间转印带10的驱动源具有共用的驱动电动机31。作为驱动电动机31使用旋转振动小的伺服电动机、步长微小的步进电动机、DC无电刷电动机等。
如图2及图3所示,在驱动电动机31的输出轴32上一体地设置有电动机驱动齿轮33。该电动机驱动齿轮33通过构成减速齿轮系的多段减速齿轮机构34与带从动齿轮36啮合,从而连动地进行动作,其中,该带从动齿轮36是设置在带驱动轴35上的带驱动齿轮(驱动带的齿轮),该带驱动轴35使向中间转印带10传递动力用的驱动辊11旋转。
在多段减速齿轮机构34中,由与电动机驱动齿轮33啮合的第一减速齿轮37构成初段的减速齿轮系,由与该第一减速齿轮37设置为一体的第二减速齿轮38以及与该第二减速齿轮38啮合的带从动齿轮36构成第二段的中间减速齿轮系。此外,中间减速齿轮系的带从动齿轮36作为驱动中间转印带10的驱动辊11旋转的带驱动齿轮而发挥作用。
并且,在中间减速齿轮系的带从动齿轮36上一体地设置有最终段的第三减速齿轮39,该第三减速齿轮39与最终段的第四减速齿轮40直接啮合,最终段的减速齿轮系构成用于驱动感光鼓2的减速齿轮系。构成最终段的减速齿轮系的第三减速齿轮39与带从动齿轮36构成为一体,并与构成鼓驱动齿轮的第四减速齿轮40直接啮合。
这样,带从动齿轮36通过第三减速齿轮39与第四减速齿轮40啮合,第四减速齿轮40轴装在鼓驱动轴41上。在感光鼓2的鼓驱动轴41上轴设有惯性轮42,利用惯性轮42的惯性量,可在不产生旋转不均的情况下稳定且顺利地旋转感光鼓2。此外,在图2中,构成减速齿轮机构34的多段减速齿轮系的各齿轮以单点划线的节圆表示。
在鼓驱动轴55的前侧,设置有图4和图5所示的驱动连接机构的凸状连接部件51。此外,图4示出感光鼓2和鼓驱动轴41连接状态的剖视图。图5示出可利用于感光鼓2和鼓驱动轴41的连接部上的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凸状连接部件51包括滑动部511和滑动自如地安装在该滑动部511上的凸状联接齿轮(第二结合部)512。
滑动部511形成为圆筒状,在外周面上沿轴向等间距地形成有多个外齿511a。并且,滑动部511的内周直径H1具有比鼓驱动轴41的外径H2(参照图3)稍小的尺寸。
凸状联接齿轮512包括多个联接部件512x、512y、512z。在联接部件512x、512y、512z的内周面(与滑动部511相对的面)上,具有与设置在滑动部511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外齿511a啮合的多个内齿512a。即,在多个内齿512a和多个外齿511a啮合的状态下,联接部件512x、512y、512z滑动自如地安装在滑动部511上。
联接部件512x、512y、512z在设置多个内齿512a一侧的相反侧具有锥形部512b,在其设置在滑动部511上的状态下,该锥形部512b相对滑动部511的轴向具有规定的倾斜度,并且在锥形部512b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锥齿512c。
联接部件512x、512y、512z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隔,在安装在滑动部511上的状态下,设置有用于使安装时容易滑动的很小的间隙。由此,联接部件512x、512y、512z设置为相对滑动部511可自如滑动。
如图4所示,该滑动部511固定在鼓驱动轴41的规定位置上。此外,如上所述,滑动部511的内径H1小于鼓驱动轴41的外径H2。因此,滑动部511可压入鼓驱动轴41并固定。
在鼓驱动轴41上,在滑动部511的远离惯性轮42的方向上设置有止动部件(锁固部件)44。该止动部件44用于在规定的位置上锁固被后述压缩弹簧52推压的凸状联接齿轮512。
感光鼓2包括圆筒状感光部件2a,在例如铝辊表面上形成有感光材料;以及凸缘部2b、2c,设置在该感光部件2a的两端,用于支持感光部件2a使其基本呈圆筒形状。在鼓驱动轴41侧的凸缘部2b的中心部分设置有凹状联接齿轮(第一结合部)201,该凹状联接齿轮201与设置在鼓驱动轴41上的凸状联接齿轮512相对应。
凹状联接齿轮201在内周面上具有与凸状联接齿轮512的锥形部512b对应的锥形部202,在该锥形部202上具有多个内齿202a,其分别与形成在凸状联接齿轮512的锥形部512b上的多个锥齿512c啮合。即,在多个锥齿512c和多个内齿202a啮合的状态下,联接部件512x、512y、512z相对凹状联接齿轮201可自如滑动。
在鼓驱动轴41上,在滑动部511和惯性轮42之间设置有止动部件43。在该止动部件43和凸状联接齿轮512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弹性体)52,用作将凸状联接齿轮512向凹状联接齿轮201侧推压的施力装置。
这样,利用压缩弹簧52将凸状联接齿轮512压入凹状联接齿轮201,在凸状联接齿轮512上产生朝向箭头(参照图4)所示的鼓驱动轴41方向的反作用力。即,凸状联接齿轮512向鼓驱动轴41的中心推压。因此,凸状联接齿轮512的多个锥齿512c与设置在感光鼓2上的凹状联接齿轮201的多个内齿202a牢固地啮合,并利用锥形部202和锥形部512b之间的反作用力,将联接部件512x、512y、512z分别向鼓驱动轴41的中心推压,消除联接部件512x、512y、512z与滑动部511的间隙。
因此,通过凸状连接部件51和凹状联接齿轮201,来自鼓驱动轴41的驱动力可稳定且准确地传递给感光鼓2。由此,在鼓旋转时,降低了感光鼓2产生的振动,复印图像不会产生失真。
如上所述,滑动部511通过压入,可牢固地固定在鼓驱动轴41上,所以来自鼓驱动轴41的动力可准确地传递给感光鼓2。而且,该滑动部511由其他部件形成,并固定在鼓驱动轴41上。因此,仅在滑动部511上形成联接部件512x、512y、512z的内齿512a和滑动的外齿511a即可,所以可简化制造工序,能确保更准确地啮合。
此外,在鼓驱动轴41上直接形成联接部件512x、512y、512z的内齿512a和滑动的外齿511a的啮合时,为了使联接部件512x、512y、512z滑动地配置在规定位置上,必须在鼓驱动轴41的整个外周面上形成沿轴向的多个齿,因此制造上耗费劳力。并且,当使用模具形成这种在整个外周面上具有多个齿的鼓驱动轴时,与联接部件512x、512y、512z的啮合容易劣化。通过例如手工作业等在鼓驱动轴41上形成上述多个齿时,存在制造成本增高等问题。
如本实施例所述,以其他部件配备滑动自如地安装联接部件512x、512y、512z的滑动部511,并通过压入而紧固地固定在感光鼓2上,从而可对制造劳力及制造成本加以控制,且可稳定且准确地向感光鼓2传递动力。
此外,鼓驱动轴41和滑动部511的固定方法为压入式,但也可以使用除此以外的普通的固定方法,例如粘接、焊接、螺纹固定等。
其次,使用图6至图10,对可适用在凸状联接齿轮512上的多种方式进行说明。
(1)如图6所示,凸状联接齿轮512可以包括分别形成为相同形状的联接部件512x、512y、512z。
联接部件512x、512y、512z分别在内周面上具有齿数相同的齿512a,且在外侧的锥形部512b上具有齿数相同的齿512c。在本实施例中,分别设置在联接部件512x、512y、512z上的齿512a为10个,齿512c为14个。
当联接部件512x、512y、512z由金属等材料制成时,可以用相同的模具烧结形成。并且,当联接部件512x、512y、512z由树脂材料等制成时,可共用注射成型的金属模。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
(2)另外,凸状联接齿轮512可以是在内周面上使用了渐开线花键、角形花键这样的一定齿型的联接齿轮。例如,如图8所示,凸状联接齿轮512包括分别在内周面上具有渐开线花键的齿型612a的联接部件612x、612y、612z。此外,滑动部511也在外周面上具有与渐开线花键612a对应的渐开线花键的齿型。
如图7所示,这些联接部件612x、612y、612z在未分割的状态下,具有分割的分割数的倍数个锥齿612j和分割的分割数的倍数个内齿612k。换言之,图7所示的未分割状态的凸状联接齿轮612可进行分割的个数是锥齿612j的齿数和内齿612k的齿数的公约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未分割状态的凸状联接齿轮612分割为3个,具有36个锥齿612j和15个内齿612k。由此,凸状联接齿轮512可具有分别形成为同样形状的联接部件612x、612y、612z。因此,可共用模具,从而可降低制造成本。
(3)由此,如图8所示,联接部件612x、612y、612z在渐开线花键612a和锥形部612b上可分别具有完整形状的齿型。即,分别形成于渐开线花键612a和锥形部612b上的齿不会欠缺一部分,多个齿之间的槽和联接部件612x、612y、612z的弯曲部分的端部一致。换言之,如图8所示,凸状联接齿轮612的分割部分分别去除了一个锥齿612j和内齿612k,所以端部的齿不会欠缺一部分,确保了完整的形状。
(4)此时,如图8所示,对除去的锥齿612j和内齿612k的各自的一个齿的顶点进行连接的虚拟线K经过联接部件612x、612y及612z的中心(即,未分割的凸状联接齿轮612的中心)P。
(5)并且,在一个锥齿612j的齿底大小Q1和一个内齿612k的底齿大小Q2之间有下面的关系成立。即,两个内齿612k的底齿大小Q3(Q2×2)>Q1>Q2成立。此外,如图9所示,在以联接部件612x、612y、612z的中心P为中心的虚拟圆中,该齿底的大小是对相邻齿的凹部的底进行连接的圆弧的长度。此外,该齿底的大小替换为齿距(参照JIS(日本工业标准)B1603)也成立。即,两个内齿612k的齿距>一个锥齿612j的齿距>一个内齿612k的齿距也成立。
由此,如图8所示,联接部件612x、612y、612z在各个渐开线花键612a及锥形部612b上可具有完整形状的齿型。并且,因为可以将施加在锥齿612j及内齿612k上的应力均等地分散,所以可确保联接部件612x、612y、612z的强度。
(6)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凸状联接齿轮512也可以具有图10所示的不同形状的联接部件712x、712y。
(7)另外,如图11所示,作为将凸状联接齿轮512向凹状联接齿轮201侧推压的施力装置,也可以是分别设置在联接部件512x、512y、512z上的压缩弹簧800。此时,联接部件512x、512y、512z分别具有导向部515x、515y、515z。
(8)在本实施例中,联接部件512x、512y、512z使用模数为0.5、转移系数为0.4、压力角为20°、齿数为15的齿轮(参照JIS(日本工业标准)B1603)。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带驱动轴35上设置有与上述凸状连接部件51构成相同的凸状连接部件52。并且,在驱动辊11的旋转轴11a的一端,设置有与凸状连接部件52连接的凹状连接部件53。
下面,使用图12说明该凸状连接部件52和凹状连接部件53的连接。图12是表示驱动辊11和带驱动轴35连接前的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在带驱动轴35上包括滑动部521和滑动自如地安装在该滑动部521上的凸状联接齿轮(第二结合部)522。并且,凸状联接齿轮522包括多个联接部件522x、522y、522z。多个联接部件522x、522y、522z在外侧具有锥形部522a,在锥形部522a上等间距地设置有多个锥齿522b。
在多个联接部件522x、522y、522z和设置在带驱动轴35上的止动部件(未图示)之间,作为施力装置设置有压缩弹簧54,构成为多个联接部件522x、522y、522z向凹状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53侧推压。此外,虽未图示,但是多个联接部件522x、522y、522z构成为即使被压缩弹簧推压,也不会从滑动部521上脱离。
另一方面,在驱动辊11的旋转轴11a上设置有凹状连接部件(凹状联接齿轮)53。该凹状联接齿轮53在内周面上具有与凸状联接齿轮522的锥形部522a对应的锥形部53a,在该锥形部53a上具有多个内齿53b,该多个内齿53b与形成在凸状联接齿轮522的锥形部522a上的多个锥齿522b啮合。即,在多个锥齿522b和多个内齿53b啮合的状态下,联接部件522x、522y、522z相对凹状联接齿轮53可自如滑动。
使凹状联接齿轮53和凸状联接齿轮522在该凹状联接齿轮53的锥形部53a上沿着凸状联接齿轮522的锥形部522a对应,从而可使驱动辊11的旋转轴11a的轴中心11b和带驱动轴35的轴中心35a一致。
即,利用压缩弹簧54将凸状联接齿轮522压入凹状联接齿轮53,从而在凸状联接齿轮522上产生朝向驱动轴35的反作用力。即,凸状联接齿轮522朝向带驱动轴35的中心推压。这样,凸状联接齿轮522的多个锥齿522b与设置在驱动辊11上的凹状联接齿轮53的多个内齿53b紧固啮合,同时利用锥形部522a和锥形部53a之间的反作用力使联接部件522x、522y、522z分别向带驱动轴35的中心推压,消除联接部件522x、522y、522z和滑动部521之间的间隙。
由此,可使驱动辊11和带驱动轴35对准中心(定心)。
由此,来自带驱动轴35的驱动力可以通过凸状连接部件52及凹状联接齿轮53稳定且准确地传递给驱动辊11。由此,可降低驱动辊11旋转时驱动辊11产生的振动,复印图像不会产生失真。
这样,不仅感光鼓2,即使在驱动辊11上,通过消除结合部分的松动,可提高调色精度,且可抑制由于驱动辊11的偏心而使中间转印带10上的重合色调剂转印图像产生失真或彩色边纹。
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实施阶段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后加以具体化。另外,也可利用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多个构成因素的适当组合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从实施例中示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省略几个构成要素。另外,也可对不同实施例中的构成因素加以适当组合。
例如,在包括各种颜色(青色、品红、黄色、黑色)的感光鼓的彩色复印机中,对于各种颜色的感光鼓,可适用如下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利用在感光鼓2的驱动连接机构上且包括由其他部件构成的滑动部的连接结构,或者是利用在驱动辊11的驱动连接机构上的可定心的连接结构。
另外,向用于输送转印有来自感光鼓的显影剂图像的转印介质(纸张)的输送带传递动力的规定驱动辊,也可适用上述驱动连接机构。并且,对于带型的转印装置的驱动辊,也可适用上述这种驱动连接机构。
这样,对于与显影剂图像的转印工序有关的驱动连接机构,通过应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驱动连接机构,可降低在复印图像上产生的失真和彩色边纹。
符号说明1图像形成装置(MFP) 2感光鼓11驱动辊51凸状连接部件511滑动部 512凸状联接齿轮512x联接部件512y联接部件512z联接部件10转印带。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轴,通过驱动部驱动而旋转;连接部,包括滑动部,固定在所述旋转轴的规定位置上;分割为多个的凸状联接齿轮,构成为相对所述滑动部可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滑动;弹性体,沿旋转轴方向推压所述凸状联接齿轮;锁固部件,在规定位置上锁固被所述弹性体推压的所述凸状联接齿轮;以及凹状联接齿轮,形成在所述旋转轴的一端部;其中,所述凹状联接齿轮和所述凸状联接齿轮连接时,所述旋转轴兼作插入旋转体用的导向部件。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载体,包括通过驱动部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轴;以及驱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固定在所述驱动轴的规定位置上,具有相对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呈凹状的第一锥形部;滑动部,压入到所述驱动轴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隔开规定间隔地固定在所述驱动部的附近侧;凸状的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分割部件,每个所述分割部件滑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滑动部上,并具有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一锥形部滑动的第二锥形部;以及施力装置,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向所述第一连接部推压。
3.一种驱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被连接部件的轴部件的一端,具有凹状的第一锥形部;驱动轴,通过驱动部驱动而旋转;滑动部,压入到所述驱动轴上并固定;凸状的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分割部件,每个所述分割部件滑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滑动部上,并具有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一锥形部滑动的第二锥形部;以及施力装置,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向所述第一连接部推压;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后,所述被连接部件的中心轴和所述驱动轴的中心轴一致。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载体,包括通过驱动部驱动而旋转的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固定在所述第一驱动轴的规定位置上,具有相对所述第一驱动轴的轴向呈凹状的第一锥形部;第一滑动部,压入到所述第一驱动轴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隔开规定间隔地固定在所述驱动部的附近侧;凸状的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一分割部件,每个所述第一分割部件滑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并具有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一锥形部滑动的第二锥形部;以及第一施力装置,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向所述第一连接部推压;显影装置,用规定的显影剂使所述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一次转印装置,对所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进行转印;中间转印装置,包括通过所述一次转印装置形成显影剂转印图像的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显影剂转印图像转印到被转印介质上;旋转体,用于对所述中间转印带施加动力;以及第二驱动连接机构,包括第三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旋转体的轴部件的一端,具有凹状的第三锥形部;第二滑动部,压入到通过所述驱动部驱动而旋转的第二驱动轴上并固定;凸状的第四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二分割部件,每个所述第二分割部件滑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动部上,并具有相对所述第三连接部的所述第三锥形部滑动的第四锥形部;以及第二施力装置,将所述第四连接部向所述第三连接部推压;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后,所述旋转体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中心轴一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松动地对驱动部和从动部进行连接、且可将驱动部的旋转稳定地传递给从动部的驱动连接机构。该驱动连接机构包括凹状联接齿轮(201),固定在鼓驱动轴(41)上,具有相对鼓驱动轴(41)的轴向呈凹状的锥形部(202);滑动部(511),与凹状联接齿轮(201)分开规定间隔地固定在鼓驱动轴(41)附近侧;凸状联接齿轮(512),包括多个分割部件(512x、512y、512z),各分割部件滑动自如地安装在滑动部(511)上,并具有相对凹状联接齿轮(201)的锥形部(202)可滑动的锥形部(512b);以及压缩弹簧,将凸状联接齿轮(52)向凹状联接齿轮(201)推压。
文档编号G03G15/00GK1892476SQ200610082890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30日
发明者原千弘, 宍仓乾一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