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978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光学组件,特别是关于一种光折射扩散的光 学组件。
背景技术
习知的光扩散组件是于透明基板的上表面形成 一 具粗 糙度的表面结构,使光线通过时造成散射现象,进而达到光 线扩散的功能。另 一习知光扩散组件是于一透明基板的上表 面设置一扩散层,该扩散层包括数个扩散粒子及粘着物质, 该扩散粒子可埋入粘着物或凸出于粘着物质,因此无论扩散 粒子凸出或埋入粘着物与否,均会造成其扩散层形成具一粗 糙度的表面,光线经由该扩散层向外射出时,即可造成光线 扩散的功能。其中该扩散粒子为透明的自然成型的球状物, 依据透镜原理可于焦点后,亦可将光线予以扩散。由上的习 知技艺可知,扩散组件其原理主要在于形成细致的表面粗糙 度或透镜原理,用以提供均匀光线的扩散功能。而在光学塑 料,如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等材料,其
光学折射率约在1.45~1.62左右,以高折射率微粒状填料业 已应用于充填上述的光学塑料,使其分散于光学塑料中,使
;对象: < 在先前技艺中,于光学塑料填充高折率微粒的运用,
如美国专利案US6,497,957 号,发明名称为 "ANTIREFLECTION ARTICLE OF MANUFACTURE"所揭 示的将奈米微颗粒加入光学塑料使其改善其抗反射的对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 藉由扩散层中的具备有任意外型的微粒子,以增加光线通过 的折射变化,使光线通过时能扩散更加均匀。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复数的扩散层,可使其辉度 提升,进而能达到使用复数个扩散层,以能达到辉度增益的 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的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包含一可透 光的基板、 一或复数层相对折射扩散层及一抗静电密着层, 该基板的一面用以设置该相对折射率扩散层,并于该基板的 另 一面设置一抗静电密着层,该相对折射扩散层可由一种以 上折射率相异的物质所构成,所形成的相对折射扩散层具有
一范围的折射系数,而该相对折射扩散层可为 一 层或多层, 该多层的相对折射扩散层彼此的相对折射系数可成 一 比例, 因此,光线通过折射系数不同的材料时,其光线折射角度会 随材料折射系数的不同而产生折射,藉由此折射现象使通过 的光线具有扩散效果,并使其至少具有光线折射角度的管理 功能。


图1为本发明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
意图2为本发明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示 意图。
图号说明
11 基板
12 相对折射扩散层
13 抗静电层 12a 微粒子 12b 光学材料
14 相对折射扩散层
14a 微粒子
14b 光学材料
15 相对折射扩散层 15a 微粒子
15b 光学材料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确被了解,下 文将本发明以较佳的实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的第一实 施例的示意图,该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1包含一可透光 的基板11、一或复数相对折射扩散层12以及一抗静电密着 层13,该基板11的一面用以设置该相对折射率扩散层12, 而该基板11的另一面则设置该抗静电密着层13。该相对折 射扩散层12包括至少一种以上折射率相异的微粒子12a及 光学材料12b混合而成,该微粒子12a可为任意形状的结 构,且该孩i粒子12a的平均直径为200 ju m 20nm。 4交佳i也, 该微粒子12a均匀分布于该相对扩散层12内,使所形成的 相对折射扩散层12至少具有0.2~4.5范围的相对折射系数。 其中该基板11可为聚苯乙烯、聚曱基丙烯酸曱酯、聚碳酸 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环氧树脂或聚对苯二曱 酸乙二酯等光学塑料,较佳地,该基板ll表面亦可做粗度 处理,使其表面产生一定的粗糙度,以增加其扩散效果。 而该微粒子12a包括有可透光的有机的合成树脂,或其它 材料如金属、空气、化合物等。该光学材料12b包括有透 光的有机的合成树脂,如热塑性光学塑料或UV硬化的光 固化式塑料。
该光学材料12b与该微粒子12a间的总相对折射系数,
以下列方禾呈式纟寻知<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

其中nl ni为各不同种类微粒子的绝对折射率,而n为 光学材料的绝对折射率,Nr为相对折射系数,i为不同折射 率的微粒子种类。
由于该微粒子12a的折射率可能大于或小于该光学材料 12b的折射率,就光折射扩散而言,无论光线进入光介质疏 或密者,均会产生折射现象,故实际应以绝对值计算其相对 折射率。
该光学材料12b所需的各微粒子12a的重量混合比例可 依据以下公式计算得知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

其中Wi为欲计算的微粒子的重量,di则为该微粒子的 密度,mi则为该微粒子的体积比例。该微粒子12a于该光学 材料12b体积比例宜控制在15% 85%之间。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的第二实施 例的示意图,该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2包含一可透光的基 板11、复数层的相对折射扩散层14、 15以及一抗静电密着 层13,该基板11的一面用以设置多层相对折射扩散层14、 15,而该基板11的另一面则设置有该抗静电密着层13,该 第一层相对折射扩散层14包括有一种以上折射率相异的微 粒子14a及光学材料14b,其中该微粒子14a可为任意形状, 该微粒子14a的平均直径为200jam 20nm,所形成的相对折
射扩散层14具有一 0.2~4.5范围的相对折射系数。该第二层 相对折射扩散层15包括有一种以上折射率相异的微粒子15a 及光学材料15b,其中该微粒子15a可为任意形状,该微粒 子15a的平均粒径为200jum 20nm,所形成的相对折射扩散 层15具有一 0.2 4.5范围的相对折射系数。本发明的精神可 包括第三层、第四层....等多层以上的相对折射扩散层,在此 不予赘述。该光学材料14a与该光学材料15b的折射系数不 同,而该微粒子14a与该微粒子15a其折射系数彼此亦可不 同。因此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组件具有两层相对折射扩散层, 可取代两片扩散片的使用,因此可大幅降低材料成本。
虽然本发明已利用上述的较佳的实例详细揭示,然其并 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凡熟习此一发明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 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为各种更动及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当视作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包含有一相对折射扩散层,包括至少一种以上折射率相异的微粒子及一光学材料混合而成;一抗静电密着层;及一基板,该基板的一面用以设置该相对折射率扩散层,而该基板的另一面则设置该抗静电密着层。
2. —种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包含有 复数相对折射扩散层,包括至少一种以上折射率相异的微粒子及一 光学材料混合而成; 一抗静电密着层;及一基板,该基板的一面用以设置该相对折射率扩散层, 而该基板的另 一面则设置该抗静电密着层。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其 中该基板为聚苯乙烯、聚曱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乙 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环氧树脂或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酯。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其 中该微粒子可为任意形状的结构。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其 中该孩i粒子的平均直径为200 nm 20nm。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其 中该相对折射扩散层具有0.2~4.5范围的相对折射系数。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其 中该微粒子选择自可透光的有机的合成树脂、金属、空气及 化合物中之一。
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其 中该光学材料与该微粒子间的总相对折射系数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formula>其中nl ni为各不同种类微粒子的绝对折射率,而n为 光学材料的绝对折射率,Nr为相对折射系数,i为不同折射 率的微粒子种类。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其 中该光学材料与该微粒子的重量混合比例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formula>其中Wi为欲计算的微粒子的重量,di则为该微粒子的 密度,mi则为该微粒子的体积比例。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其中不该微粒子间折射系数不同。
全文摘要
一种光折射扩散的光学组件,是于一可透光的基板一面上设置有一或复数层相对折射扩散层,并于该基板的另一面设置一抗静电密着层,该相对折射扩散层可由一种以上折射率相异的物质所构成,所形成的相对折射扩散层具有一范围的相对折射系数,而该相对折射扩散层可为一层或多层,该多层的相对折射扩散层彼此的折射系数可成一定比例。
文档编号G02B1/11GK101105541SQ20061009876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2日
发明者廖启文, 曾杞良, 杨允斌 申请人:宣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