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17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光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光源。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液晶显示器主要采用面板和背光模组的组合结构,背光模组主要提供亮度均 匀的面光源,面板对光线进行调制以实现显示的功能。
背光模组的光源主要有面光源、点光源、线光源三种。采用面光源的背光模组相较于采 用点光源或线光源的背光模组,主要有发光均匀、节省组装材料、简化组装流程、低厚度、 驱动简单等优点。随着液晶显示器向大尺寸、高亮度、高对比度发展,背光模组的性能要求 相应的增加。面光源由于具有上述优点日益被各研发、生产厂商所重视。如图1所示,传统 的面光源为平板形状的长方体结构。图2为图1侧面部分的放大图,面光源100从下到上依次 为下绝缘层110、背面电极层120、耐压诱电层130、发光层140、透明电极层150和上绝缘层 160,每一层的厚度均匀。上绝缘层160和下绝缘层110起保护、支撑内部结构的作用。背面 电极层120和透明电极层150接收外部交流电压,引起高速电子在背面电极层120和透明电极 层150之间运动,高速电子在外部交流电压一个周期内的正半周与负半周内运动的方向相反 。高速电子撞击耐压诱电层130,使耐压诱电层130诱发发光层140发光。
目前的面光源存在发光亮度较低的问题,虽然可以用增大所述外部交流电压的方法来提 高面光源的亮度,但一味增大所述外部交流电压,有导致背面电极层120和透明电极层150被 击穿的危险。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发光亮度的面光源。
一种面光源,包括一背面电极层和一透明电极层,所述背面电极层和所述透明电极层呈 弯曲形状。
相较于传统技术,所述背面电极层和所述透明电极层的弯曲形状使所述背面电极层和所 述透明电极层的面积增加,从而所述背面电极层和透明电极层之间在外部交流电压不变的情 况下能产生更多运动的高速电子,使更多的电能转化成为光能,提高了面光源的亮度。


图l是传统的面光源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I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面光源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照图3,本发明面光源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上表面IO、 一下表面20和位于所述上 表面10和下表面20之间四个侧面30、 40、 50、 60。所述面光源的上表面10包括若干外凸曲面 12,所述面光源的下表面20包括与所述外凸曲面12对应的若干内凹曲面22。所述外凸曲面 12与对应的内凹曲面22的弯曲程度一致。相邻的两个外凸曲面12之间形成一内凹曲面14。相 邻的两个内凹曲面22之间形成一与所述内凹曲面14对应的外凸曲面24。所述内凹曲面14与对 应的外凸曲面24的弯曲程度一致。所述侧面30、 40相互平行,所述侧面50、 60相互平行。所 述面光源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一下绝缘层、 一背面电极层、 一耐压诱电层、 一发光层、 一透明电极层和一上绝缘层,每一层的厚度均匀。所述各层具有相同弯曲形状,所述弯曲形 状大致呈一弧状。
与传统技术中平板形状的面光源相比,本发明面光源的较佳实施方式的形状使所述背面 电极层、透明电极层的面积大大增加,故所述背面电极层和透明电极层之间在外部交流电压 不变的情况下能产生更多运动的高速电子,使更多的电能转化成为光能,提高了面光源的亮 度。
在外部交流电压一个周期的正半周与负半周内,高速电子在所述背面电极层和透明电极 层之间的运动方向相反。由于所述外凸曲面12与对应的内凹曲面22的弯曲程度一致,并且上 述每一层的厚度均匀,使所述背面电极层与所述透明电极层的面积相等,故所述背面电极层 和透明电极层之间分别在所述正半周与负半周内运动的高速电子数目相等,使外部交流电压 的正半周与负半周内分别产生的电能相等,从而保证了在外部交流电压的正半周与负半周所 述面光源的亮度的一致性。
权利要求
1. 一种面光源,包括一背面电极层和一透明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电极层和所述透明电极层呈弯曲形状。
全文摘要
一种面光源,包括一背面电极层和一透明电极层,所述背面电极层和所述透明电极层呈弯曲形状。所述背面电极层和所述透明电极层的弯曲形状使所述背面电极层和所述透明电极层的面积增加,从而所述背面电极层和透明电极层之间在外部交流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能产生更多运动的高速电子,使更多的电能转化成为光能,提高了面光源的亮度。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206343SQ200610201329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9日
发明者何友光, 刘长春, 甘小林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