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投影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76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投影设备的制作方法
光学投影设备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光学投影设备。该光学投影设备例如适合于在投影 面(譬如投影银幕)上显示图像信息。本专利申请要求德国专利申请102006012448.0和德国专利申请 102006031076.4的优先权,它们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尤其在于,提出 一种可以成本特别低廉地制造的投 影设备。根据光学投影设备的至少一个实施形式,该光学投影设备包括多个发 光二极管芯片。发光二极管芯片形成了投影设备的光源。也就是说,发光 二极管芯片产生如下的光:借助该光由光学投影设备将图像信息投影到投 影面上。根据至少一个实施形式,光学投影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光学元件,所述 光学元件与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关联。也就是说,光学元件在发光二 极管芯片的主辐射方向上设置在发光二极管芯片之后。换句话说,光学元 件设置为使得发光二极管芯片在工作中所发射的电磁辐射的至少 一部分 (优选为大部分)通过光学元件的itA射面进入该光学元件。优选的是,该光学元件以所描述的方式与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例如 至少两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关联。特别优选的是,光学投影设备包括多个 这种光学元件,其中每个光学元件都与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关联。优 选的是,光学元件构建为完全体(VoUkoerper)。也就是说,例如光学元 件无空腔地由透明材料构成。根据光学投影设备的至少 一个实施形式,投影设备的发光二极管芯片 中的至少 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光耦合输出面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 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件的光入射面。在此,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光耦合输 出面理解为如下的面在发光二极管芯片中所生成的电磁辐射的大部分通 过该面离开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光耦合输出面例如可以是 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半导体本体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折射率匹配例如是在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光耦合输出面和所关联的光 学元件的光入射面之间的间隙用折射率大于l的材料填充。也就是说,例
如在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光耦合输出面和所关联的光学元件的光入射面之 间没有气隙。换句话说,在从该材料过渡至光学元件时的折射率跳变小于 从空气过渡至光学元件时的折射率跳变。根据光学投影设备的至少一个实施形式,光学投影设备具有多个发光 二极管芯片。此夕卜,光学投影设备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光入射面的光学元件。 光学元件与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关联,其中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光耦合输出面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件的光入射面。根据光学投影设备的至少一个实施形式,在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 的光耦合输出面和所关联的光学元件的光入射面之间的间隙用至少一种材料填充,该材料的折射率为至少1.3。优选的是,该材料的折射率为至 少1.4,特别优选为至少1.5。例如,该材料是折射率匹配亂欧、耦合:^ 或者光学粘合剂。该材料可以润湿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光耦合输出面和光学 元件的;^射面,并且将这两个面彼此相连。然而也可能的是,发光二极 管芯片设置有浇注材料的薄层,该浇注材料例如可以包含珪氧烷和/或环 氧树脂。在这种情况下,光学元件的光入射面和薄的浇注材料用折射率匹 配的材料润湿。此外可能的是,光学元件的i^射面在浇注材料(发光二 极管芯片的光耦合输出面被以该浇注材料润湿)硬化之前被压到尚软的浇 注材料中。在这种情况中,于是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光耦合输出面以及光学 元件的itA^射面被浇注材料润湿。无论如何,在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光耦合输出面和所关联的光学元件的 光入射面之间都设置有一种材料,使得发光二极管芯片所发射的电磁辐射 的至少大部分在其通过光入射面1光学元件中之前不通过具有小于1.3 的折射率的材料。特别优选的是,该材料的折射率近似对应于构成光学元件的材料的折 射率。近似意味着,该材料的折射率最大偏离构成光学元件的材料的折射 率的正/负百分之十。优选的是,该材料的折射率最大偏离构成光学元件 的材料的折射率的正/负百分之五,特别优选为偏离最大正/负百分之二。根据光学投影设备的至少一个实施形式,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的 光耦合输出面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与发光二极管芯片关联的 光学元件的;5^射面。也就是说,针对该发光二极管芯片,没有其他上面 所描述的辅助装置来匹配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光耦合输出面和所关联的光 学元件的光入射面之间的折射率。因此,发光二极管芯片所发射的光在穿 过光学元件的光入射面时,例如从光学上较稀薄的介质1到光学上较
密的介质a因此可能的是,光的一部分在光学元件的光入射面上被全反射, 并且不能进入到光学元件中。例如,在发光二欧管芯片的光耦合输出面和所关联的光学元件的光入射面之间有间隙,该间隙用其折射率小于1.3的材料填充。优选的是,该间隙于是以空气填充。根据光学投影设备的至少一个实施形式,光学投影设备具有第一颜色 的发光二极管芯片。 一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芯片意味着该发光二极管芯片 (至少在制造公差内)在工作中发射相同颜色的光。也就是说,例如发光 二极管芯片在制造公差内基本上相同地构造。根据至少一个实施形式,光学投影设备此外具有第二颜色的发光二极 管芯片,该第二颜色与第一颜色不同。例如,第一颜色可以是蓝色或者红 色,第二颜色于是例如可以为绿色。根据光学投影设备的至少 一个实施形式,第 一颜色的发光二改管芯片 的大部分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件的光入射面上。大部分意味着,第一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的至少50%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件的i^射面上。优选的是,第一颜 色的所有发光二极管芯片都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的光 学元件的光入射面上。根据光学投影设备的至少 一个实施形式,第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芯片 的大部分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件的光入射面 上。优选的是,第二颜色的所有发光二极管芯片都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 学连接到与发光二极管芯片关联的光学元件的光入射面上。根据光学投影设备的至少一个实施形式,光学投影设备具有至少一个 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光学投影设备的所有绿色发光^l管芯片都以 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与发光二极管芯片关联的光学元件的光入 射面上。根据光学投影设备的至少 一个实施形式,光学投影设备具有至少 一个 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光学投影设备的所有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都以 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与发光二极管芯片关联的光学元件的光入 射面上。根据光学投影设备的至少一个实施形式,光学投影设备具有至少一个 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光学投影设备的所有红色发光4管芯片都以 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与发光二极管芯片关联的光学元件的光入
射面上。根据光学投影设备的至少一个实施形式,光学投影设备包括绿色、蓝 色和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在此,优选所有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都以折射 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件上。优选的是,光学投影设备 的所有蓝色和所有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都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连接到光 学投影设备上。优选的是,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数目与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数目的比例为大约2:1。这意味着,光学投影设备包含大致为蓝色发光二极管 芯片两倍的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大约2:1"意味着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 的数目最多偏离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两倍数目的+/-10 % 。优选的是,在该实施形式中,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数目与红色发光 二极管芯片的数目的比例为大约2:1。这意味着,光学投影设备包含大致 为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两倍的绿色发光4管芯片。"大约2:1"意味着绿 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数目最多偏离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两倍数目的 +/-10 % 。特别优选地,在该实施形式中,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数目与红色发 光二极管芯片的数目的比例为大约3:1。这意味着,光学投影设备包含大 致为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三倍的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大约3:1"意味着 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数目最多偏离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三倍数目的 +/-10 % 。令人吃惊的是,已经表明当红色和/或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以折射率 匹配的方式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件上并且同时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以 折射率匹配的方式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件上时,与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 的数目相比数目减少的红色和/或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足以通过投影设备 显示典型的白点。根据光学投影设备的至少一个实施形式,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的 光耦合输出面基本上与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有源层序列平行地走向。发光二 极管芯片的有源层序列在此适于产生确定颜色的光。优选的是,离开发光 二极管芯片的电磁辐射的至少90 %通过光耦合输出面射出发光二极管芯 片。例如,薄膜结构类型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生长衬底被薄化或者去 除)特别好地适合于作为光学投影设备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特别优选的是,光学投影设备的所有发光二极管芯片都通过薄蔽良光
二极管芯片形成。以下将借助实施例和所附的附图进一步阐述这里所描述的光学投影 设备。

图1A示出了在此所描述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投影设备的示意性 原理图。图1B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光学投影设备的光源的示意性透 视图。图1C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光学投影设备的发光二极管芯片 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D示出了光学元件的示意性透视图,该光学元件可以用于光学投 影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图2示出了在此所描述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投影设备的示意性 截面图。图3示出了在此所描述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投影设备的示意性 截面图。图4示出了在此所描述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投影设备的示意性 截面图。在实施例和附图中,相同的或者作用相同的组成部分分别i殳置有相同 的参考标记。所示的元件不能视为合乎比例的,更确切地说,单个元件可 以为了更好的理解而被夸大地示出。图1A示出了在此所描述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投影设备的示意性 原理图。光学投影i殳备包括三个光源10g、 10b和10ra光源10g适于在工作 中发射绿光。光源10b适于在工作中发射蓝光。光源10r适于在工作中发 射红光。图1B示出了例如光源10g的示意性透视图。光源10g包括六个发光 二极管芯片1。发光二极管芯片l是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即在工作中适 于发射绿色的光。发光二极管芯片1设置在连接支承体13上,该连接支 承体例如包含陶瓷材料拘成的^4l体。连接支承体13此外还具有印制导,这些印制导线被结构化地施加在基本体上。发光二极管芯片1被 框架12所包含,该框架例如同样由陶瓷材料构成。
光源10r和10b优选类似于光源10g地构造。这些光源主要通过其发 光二极管芯片l彼此区别。光源10b包括发光二极管芯片1,这些发光二 极管芯片1适于在工作中发射蓝色的光-即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光源 10r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1,这些发光二极管芯片1适于在工作中发 射红色的光。此外,光源10g、 10b和10r可以通itiL光二极管芯片的大 小和数目彼此区别。图1C示出了发光二极管芯片1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其在光源10g、 10b和10r中所优选4吏用的那样。发光二极管芯片l具有光耦合输出面100,该光耦合输出面例如可以 被粗化或者结构化。光耦合输出面IOO可以通过薄的浇注物覆盖,该浇注 物例如包>|^法氧烷和/或环氧树脂。在光耦合输出面100上施加有M垫105,该M垫例如能够实现发 光二极管芯片1的n侧的接触。光耦合输出面100优选基本上平行于有源 的层序列101走向,该有源的层序列IOI适于产生辐射。发光二极管芯片 1此外包括至少一个反射的层序列102,该>^射的层序列可以通过金属反 射器形成。借助其背离原始的生长衬底的表面将发光二极管芯片1的外延 生长的层固定在支承体104上。接触层106能够实现例如发光二极管芯片 1的p侧的接触。优选的是,在发光二极管芯片1中产生的电磁辐射的大部分都通过光 耦合输出面100离开该发光二极管芯片1。特别优选的是,全部离开发光 二极管芯片1的电磁辐射的至少90%通过光耦合输出面100离开该发光 二极管芯片。也就是说,几乎没有或者完全没有电磁辐射通itiL光二极管 芯片l的芯片侧面发射。为此,以薄膜技术制造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特别好 地适合于此。也就是说,用于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有源的层序列101的生长 衬底可以被薄化或者去除。有源的层序列101例如可以以其背离原始生长 衬底的表面而施加到支承体104上。薄膜构造方式的发光二极管芯片例如 在出版物WO 02/13281 Al以及EP0905 797 A2中进行了描述,其关于发 光二极管芯片的薄膜构造方式的公开内容明确地通过引用结合于此。光源10g、 10b和10r之后分别设置有光学元件2。也就是说,这些 光学元件2与光源10g、 10b和10r的发光二极管芯片1关联。图1D示出了这种光学元件2的一种可能的实施形式的示意性透视 图。光学元件2具有^射面22,由发光二极管芯片l发射的光通过该
光入射面1到光学元件中。光学元件包括光学体23,其优选构建为完 全体。例如,光学体23由透明的塑料构成。光学体23朝着ife^射面22 的方向逐渐变细,并且例如构建为截顶圆锥体或者截顶棱锥形。此外,光 学体23可以至少部分地按照以下光学基本元件的方式构造复合抛物面 聚光器(CPC - 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 )、复合双曲面聚光器 (CHC - Compound Hyperbolic Concentrator )、复合椭圆聚光器(CEC - Compound Elliptic Concentrator )。此外,光学元件还具有配合杆21,光学元件可以借助这些配合杆固 定在支承体上。可以与光学体23 —体式构建的保持器24将光学体23与 配合杆21相连。光源10g、 10b和10r分别与冷却体5以导热方式相连。光学元件2之后分别设置有显像的元件3 -优选为LCD面板3。光 源10g、10b和10r在工作中所发射的光通过LCD面板3 iiyV到二色性的 分束器6(X立方体)中。在那里,光借助投影光学系统4被投影到投影 面(例如投影银幕)上。在此所描述的光学投影设备中,原色的顺序显示 也是可能的。图3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此所描述的光学投影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在此,所有三个光源10g、 10b和10r的发光二极管芯片l都借助材料7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连接到关联的光学元件的光入射面22上。该材料7例如具有1.5的折射率。材料7例如可以是折射率匹配皿或者 光学粘合剂。对于对角线为0.55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LCD面板3,在4 个绿色、4个蓝色和4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l的情况下,在该实施例中 得到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大约4流明的光通量。相对于所有发光二极管芯片1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光学 元件,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光通量为大约1.9倍。绿色和蓝色发光二极管芯 片的光通量为大约1.5倍。由于折射率匹配,通量(6tendue)提高了大 约225 % 。对于对角线为0.7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LCD面板3,在6个 绿色、6个蓝色和6个红色发光二统管芯片l的情况下,在该实施例中光 通量为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4.4流明。与此相对,对于对角线为0.7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LCD面板 3,在12个绿色、12个蓝色和12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情况下,当每 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分别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连接到关联的光学元件上 时,光通量为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3.2流明。对于对角线为1.0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LCD面板3,在12 个绿色、12个蓝色和12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l的情况下,在该实施例 中光通量为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4.4流明。与此相对,对于对角线为1.0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LCD面板 3,在24个绿色、24个蓝色和24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情况下,当发 光二极管芯片1的每一个分别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连接到关联的光学元 件上时,光通量为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3.1流明。对于对角线为1.3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LCD面板3,在20 个绿色、20个蓝色和20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l的情况下,在该实施例 中光通量为每个发光^L管芯片4.4流明。与此相对,对于对角线为1.3英寸以及接受角为+A17度的LCD面板 3,在42个绿色、42个蓝色和42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情况下,当发 光二极管芯片1的每一个分别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连接到关联的光学元 件上时,光通量为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3.4流明。对于对角线为1.8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LCD面板3,在20 个绿色、20个蓝色和20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1的情况下,在该实施例 中光通量为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8.5流明。与此相对,对于对角线为1.8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LCD面板 3,在42个绿色、42个蓝色和42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情况下,当发 光二极管芯片1的每一个分别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连接到关联的光学元 件上时,光通量为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5.9流明。图3以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这里所描述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投 影设备。与图l和2的实施例不同,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以折射率匹配的 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件2的M射面上。在绿色发光二极管芯 片1的光耦合输出面100和所关联的光学元件2的光入射面22之间有气 隙8。红色和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l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那样以折射率匹配 的方式连接到各关联的光学元件2上。令人吃惊的是,已经证明在省去绿 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折射率匹配的情况下,总体上在相同的光通量的情况 下可以减小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数目,或者在相同数目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的
情况下可以提高光通量,其中同时实现了典型的白点显示。对于对角线为0.55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LCD面板3,在6 个绿色、4个蓝色和4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l的情况下,得到每个芯片 4.4流明的光通量。对于对角线为0.7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LCD面板3,在12 个绿色、6个蓝色和6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l的情况下,在该实施例中 光通量为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4.9流明。对于对角线为1.0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LCD面板3,在24 个绿色、12个蓝色和12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1的情况下,在该实施例 中光通量为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4.7流明。对于对角线为1.3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LCD面板3,在42 个绿色、20个蓝色和20个红色发光二fel管芯片l的情况下,在该实施例 中光通量为每个发光4管芯片5.3流明。对于对角线为1.8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LCD面板3,在42 个绿色、20个蓝色和20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l的情况下,在该实施例 中光通量为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9.1流明。图4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投影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与上述 结合图3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同,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数目相比于绿色和 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被进一步减少。例如,对于对角线为0.55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1^0面板3, 对于6个绿色、4个蓝色和2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得到每个发光二极 管芯片5.2流明的光通量。与具有4个绿色、4个蓝色和4个红色发光二 极管芯片1的变形方案(其中所有发光二极管芯片都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 光学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件2上)相比,在相同的芯片数目的情况下, 这种配置的特色在于高大约30%的光通量。对于对角线为0.7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LCD面板3,在12 个绿色、6个蓝色和3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l的情况下,在该实施例中 光通量为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5.6流明。对于对角线为1.0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LCD面板3,在24 个绿色、12个蓝色和6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l的情况下,在该实施例 中光通量为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5.4流明。
对于对角线为1.3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LCD面板3,在42 个绿色、20个蓝色和10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l的情况下,在该实施例 中光通量为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6.0流明。对于对角线为1.8英寸以及接受角为+/-17度的LCD面板3,在42 个绿色、20个蓝色和10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l的情况下,在该实施例 中光通量为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0.3流明。总之,在此所描述的光学投影设备能够成本特别低廉地制造,尤其是 由于相同的光通量能够以减少数目的发光二极管芯片来实现。在此,例如 在白点显示中测量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光通量。本发明并未受到借助实施例所进行的描述的限制。更确切地说,本发 明包括任意新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组合,特别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中的特 征的任意组合,即使这些特征或者该组合本身没有明确地在权利要求中或 者实施例中说明。
权利要求
1. 一种光学投影设备,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和-具有光入射面(22)的至少一个光学元件(2),其与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关联,其中发光二极管芯片(1)的光耦合输出面(100)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件(2)的光入射面(22)。
2.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光学投影设备,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发 光二极管芯片(1)的光耦合输出面(100)和所关联的光学元件(2)的 光入射面(22)之间的间隙用至少一种材料(7)填充,所述材料的折射 率为至少1.3。
3.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光学投影设备,其中所述材料(7)的折 射率大致对应于构成所关联的光学元件(2)的材料的折射率。
4.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光学投影设备,其中所iOL 光二极管芯片(1)中的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光耦合输出面(100) 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与发光二极管芯片(1)关联的光学元件(2)的光入射面(22)上。
5.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光学投影设备,其中在发光二极管芯片 (1)的光耦合输出面(100 )和所关联的光学元件(2 )的光入射面(22 )之间的间隙(8)用折射率小于1.3的材料填充。
6. 根据上a利要求所述的光学投影设备,其中间隙(8)包含空气。
7.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光学投影设备,具有第一颜 色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和第二颜色的发光二敗管芯片,该第二颜色与第一颜 色不同,其中第一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大部分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 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件(2)的光入射面(22)上,并且第二颜色的发 光二极管芯片的大部分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 件的光入射面(22)上。
8.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光学投影设备,具有至少一 个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光学投影设备的所有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件(2)的光入射面(22) 上。
9.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光学投影设备,具有至少一 个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光学投影设备的所有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以 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件(22)的M射面(22) 上。
10. 根据上i^k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光学投影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光学投影设备的所有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以 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件(2)的光入射面(22) 上。
11.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光学投影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至少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 一至少一个红色发光j^管芯片,其中—所有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 的光学元件(2)的光入射面(22)上,—所有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 的光学元件(22)的;3tA^射面(22)上,-所有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 的光学元件(22)的光入射面(22)上,其中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数目与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数目的比 例大致为2:1,并且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数目与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 数目的比例大致为2:1。
12. 根据上i^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光学投影设备,具有 -至少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 -至少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 -至少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所有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 的光学元件(2 )的;5tA^射面(22 )上,-所有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件(22)的;^射面(22)上,-所有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 的光学元件(22)的;^射面(22)上,其中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数目与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数目的比 例大致为2:1,并且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数目与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 数目的比例大致为3:1。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光学投影设备,其中至少一 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的光耦合输出面(100 )平行于发光4管芯片的 有源的层序列(101)走向,并且离开发光二极管芯片(1)的电磁辐射的 至少卯%通过光耦合输出面(100)出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光学投影设备。该光学投影设备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和具有光入射面(22)的至少一个光学元件(2),所述光学元件与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关联,其中发光二极管芯片(1)的光耦合输出面(100)以折射率匹配的方式光学连接到所关联的光学元件(2)的光入射面(22)。
文档编号G02B6/42GK101401441SQ200780009001
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7日
发明者斯特凡·格勒奇 申请人: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