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75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窥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装置,尤其涉及观察小肠或大肠等深部消化道 的内窥镜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小肠或大肠等深部消化道复杂的弯曲,所以单单只是推进内窥镜 的插入部,力难以传递至插入部的前端,而向深部的插入比较困难。由此, 提出使内窥镜的插入部插通在筒状的插入辅助器械(还称为套管或者滑 管)而插入到体内的方法。根据该方法,通过插入部被插入辅助器械引导, 从而可以防止插入部的多余的弯曲或挠曲,并可以将插入部插入到消化道 的深部。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设置第1球囊,同时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前端部设置第2球囊的内窥镜装置。该内窥镜装 置,通过使第1球囊或第2球囊膨胀,而可以使插入部或插入辅助器械固 定在消化道内,通过边反复球囊的膨胀和收縮,边交替地插入插入部和插 入辅助器械,从而可以将插入部插入到消化道的深部。然而,在使用插入辅助器械的内窥镜装置存在如下问题,即,体液通 过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和插入部的外周面的间隙逆流,该体液从插入辅 助器械的基端部漏出而弄脏周围。尤其在双球囊式的内窥镜装置,对插入 辅助器械反复插入部的插通,因此,附着在插入部的体液与插入部一起容 易从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漏出。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提出的方法是,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设置密封 手段,密封插入辅助器械和内窥镜插入部的间隙。例如,在专利文献2的 图22表示由弹性体而成的被形成为大致筒状的管道,并记载通过将该管道安装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并使管道的另一端紧贴在插入部的外周 面,而密封插入辅助器械和插入部的间隙的方法。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48794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5-312905号公报发明内容然而,专利文献2有如下问题,即,完全防止流体的漏出的同时,在 插拔操作插入辅助器械和插入部而将插入部插入到消化道的深部时操作 性不好。即,为了完全防止流体的漏出,需要提高管道和插入部之间的紧 贴度,但此时,由于相对移动插入辅助器械和插入部而进行插拔操作时的 抵抗大,因此,手术者不能直接感觉到在消化道和插入辅助器械或消化道 和插入部之间产生的抵抗,因此,操作感不好。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确切地 防止从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侧漏出体液等,而且,操作性良好的内窥镜装 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内窥镜装置,具备 具有插入部的内窥镜、和被形成为筒状且通过使上述插入部插通而辅助该 插入部向体内的插入的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具备被形成为环状且在插通上述插入部的状态下被该插入部滑动自如地支撑的密封部件,该密 封部件,通过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而密封该插 入辅助器械和上述插入部之间的间隙。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明,由于可以在使插入部插通在密封部件的状态 下,使密封部件沿插入部移动,因此,可以仅在需要密封部件时安装在插 入辅助器械,并可以谋求防止体液等的漏出和操作感的提高两方。例如, 在消化道的挠曲部插入内窥镜的插入部时,从插入辅助器械拆除密封部件 而感觉到消化道的抵抗,另一方面,在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在体内的深 部时,将密封部件安装在插入辅助器械而防止体液的漏出。由此,不但可 以谋求操作感的提高,而且可以防止体液等的漏出。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l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件具备具有以一定直径形成的圆筒部且该圆筒部的内周面紧贴在上述插入部的外周面的弹性部件;和由比上述弹性部件更硬质的材料形成为 环状且保持上述弹性部件的同时装卸自如地嵌合在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 基端部的筒体。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明,在弹性部件设置一定直径的圆筒部,由于使 圆筒部的内周面紧贴在插入部的外周面,因此,弹性部件和插入部面接触。 从而,可以密封插入辅助器械和插入部之间的间隙,并可以确切地防止体 液等的漏出。而且,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明,由于通过硬质的筒体保持弹性部件, 因此,通过握持筒体,可以使密封部件容易移动。并且,由于筒体嵌合在 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因此,可以对插入辅助器械容易装卸密封部件。另外,弹性部件的圆筒部,在轴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例如10 20mm) 为理想。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2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弹 性部件,在使上述筒体嵌合在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时,被紧贴在上 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明,由于弹性部件被紧贴 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因此,可以通过弹性部件,密封插入辅助器械 和弹性部件之间的间隙。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的发明,其特征 在于,上述筒体具备从其内周面突出的卡止部,该卡止部嵌合在上述辅助 器械的基端部。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通过卡止部,可以将密封部 件确切地安装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件具有被形成为比上述弹性部件的直径大且在轴方向上 短的安装环,上述密封部件,通过在使上述弹性部件插通在上述安装环的 状态下,将该弹性部件的两端部翻过来粘接在上述安装环的外周面,并将 该安装环嵌入在上述筒体的内侧而构成。根据本发明,可以在使插入部插通在密封部件的状态下,使密封部件 沿着插入部移动,因此,可以仅在需要密封部件时安装在插入辅助器械, 并可以谋求防止体液等的漏出和操作感的提高之两方面。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装置的系统构成图。图2是表示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斜视图。图3是表示插入辅助器械的握持部和密封部件的斜视图。图4是密封部件的纵剖面图。图5是密封部件的组装图。图6是说明图1的内窥镜装置的操作方法的说明图。图7是说明密封部件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与图4不同形状的密封部件的纵剖面图。图中10-内窥镜,12-插入部,14-手持操作部,'60-第1球囊,70-插入辅助器械,73-管道部,80-第2球囊,150-密封部件,152-筒体,154-弹性部件,156-安装环,160-爪部件,162-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装置的最佳实施方 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装置的一例的系统构成图。如图1 所示,内窥镜装置主要由内窥镜10、插入辅助器械70、球囊控制装置100 及密封部件150而构成。内窥镜10具备,手持操作部14、连接设置于该手持操作部14且插 入于体内的插入部12。在手持操作部14上,连接有通用电缆16,在该通 用电缆16的前端设置LG连接器18。 LG连接器18装卸自如地连接在光源 装置20,由此照明光被传送到后述的照明光学系统54(参照图2)。而且, 在LG连接器18上,通过电缆22连接有电气连接器24,并且该电气连接 器24装卸自如地连接于处理器26。在手持操作部14上,并列设置送气'送水按钮28、吸引按钮30、快 门按钮32、以及功能转换按钮34,同时,还设置一对角旋钮36、 36。在 手持操作部14的基端部上,由以L状弯曲的管形成有球囊送气口 38。通 过对该球囊送气口 38供给、或者吸引空气等流体,可以使后述的第l球 囊60膨胀、或收縮。插入部12,从手持操作部14侧依次由柔性部40、弯曲部42、以及 前端部44构成,弯曲部42,通过转动手持操作部14上的角旋钮36、 36, 而进行远距离地弯曲操作。由此,可以使前端部44朝向所需的方向。如图2所示,在前端部44的前端面45上,设置观察光学系统52、 照明光学系统54、 54、送气*送水喷嘴56、钳子口58。在观察光学系统 52的后方,配设有CCD(未图示),在支撑该CCD的基板连接信号电缆(未 图示)。信号电缆,插通于图1的插入部12、手持操作部14、通用电缆 16等且延设至电气连接器24,并连接于处理器26。因此,在观察光学系 统52所捕获的观察像,在CCD的感光面成像并被转换为电信号,然后, 该电信号通过信号电缆被输出到处理器26,再转换为影像信号。由此, 连接于处理器26的监视器50上会显示观察图像。图2的照明光学系统54、 54的后方,配设有光导件(未图示)的射出 端。该光导件,插通于图1的插入部12、手持操作部14、通用电缆16, 并其射入端配设于LG连接器18内。从而,通过将LG连接器18连接在光 源装置20,从光源装置20照射的照明光通过光导件被传送至照明光学系 统54、 54,并从照明光学系统54、 54向前方照射。图2的送气*送水喷嘴56,连通于由图1的送气*送水按钮28操作 的阀门(未图示),而且,该阀门连通于设置在LG连接器18上的送气s送 水连接器48。送气'送水连接器48上连接未图示的送气*送水手段,而 供给空气或水。因此,通过操作送气'送水按钮28,而可以从送气,送 水喷嘴56朝向观察光学系统52喷射空气或水。图2的钳子口 58,连通于图1的钳子插入部46。由此,通过从钳子 插入部46插入钳子等处置器具,从而可以从钳子口 58导出该处置器具。 而且,钳子口 58连通于通过吸引按钮30操作的阀门(未图示),该阀门还 连接于LG连接器18的吸引连接器49。从而,通过在吸引连接器49上连 接未图示的吸引手段,用吸引按钮30操作阀门,可以从钳子口 58吸引病 变部等。在插入部12的外周面,安装有由橡胶等弹性体而成的第1球囊60。 第1球囊60被形成为两端部紧縮的大致筒状,并插通插入部12,将第1球囊60配置在规定的位置。然后,如图2所示,通过在第1球囊60的两 端部嵌入橡胶制的固定环62、 62,而第1球囊60固定在插入部12。在成为第1球囊60的安装位置的插入部12的外周面,形成有通气孔 64。通气孔64,连通于设置在图1的手持操作部14的球囊送气口 38。在 该球囊送气口 38通过后述的管道110连接于球囊控制装置100。因此, 通过由球囊控制装置100供给、吸引空气,可以使第1球囊60膨胀、收 縮。另外,第1球囊60通过供给空气而膨胀成大致球状,通过吸引空气 而紧贴在插入部12的外表面。另一方面,图1所示的插入辅助器械70,由设置于基端侧的筒状的、 硬质的握持部72和、安装于该握持部72的前端的本体管道73构成。在 握持部72装卸自如地安装后述的密封部件150。并且,所述的内窥镜10 的插入部12,从握持部72插入在本体管道73内。在插入辅助器械70的基端侧设有注入口 78。该注入口 78,连通于形 成在插入辅助器械70的内周面的开口(未图示)。因此,通过用注射器等 从注入口 78注入润滑剂(例如水等),可以将润滑剂供给到插入辅助器械 70的内部。由此,在插入辅助器械70插入插入部12时,可以减少插入 辅助器械70的内周面和插入部12的外周面的摩擦,并且,可以顺利地进 行插入部12和插入辅助器械70的相对的移动。插入辅助器具70的本体管道73,将由聚氨酯等而成的可挠性树脂管 作为基材,并由亲水性涂层材料(润滑性涂层材料)涂敷该基材的外周面和 内周面。作为亲水性涂层材料使用例如聚乙烯吡咯烷酮。在本体管道73的前端附近安装第2球囊80。第2球囊80形成为两 端縮窄的大致筒状,在使插入辅助器械70贯通的状态下被安装,并通过 巻绕未图示的线而被固定。在第2球囊80,连通有紧贴在插入辅助器械 70的外周面的管道74,在该管道74的基端部设有连接器76。在连接器 76上,连接有管道120,通过该管道120连接于球囊控制装置100。因此, 通过用球囊控制装置100供给、吸引空气,而可以使第2球囊80膨胀、 收縮。第2球囊80,通过供给空气而膨胀成大致球状,通过吸引空气而 紧贴在插入辅助器械70的外周面。图1的球囊控制装置100是,对第1球囊60供给,吸引空气等流体, 同时,对第2球囊80供给 吸引空气等流体的装置。球囊控制装置100 主要由,装置本体102、以及遥控用手动幵关104构成。在装置本体102的前面设有电源开关SW1、停止开关SW2、第1压力 显示部106、第2压力显示部108、以及第1功能停止开关SW3、第2功 能停止开关SW4。第1压力显示部106、第2压力显示部108分别为显示 第1球囊60、第2球囊80的压力值的仪表板,当发生球囊破裂等异常时, 在该压力显示部106、 108显示错误代码。第1功能停止开关SW3、第2功能停止开关SW4分别为对内窥镜用控 制系统、插入辅助器械用控制系统的功能进行ON/OFF的开关,只使用第 1球囊60和第2球囊80中的一方时,操作不使用侧的功能停止开关SW3、 SW4将功能0FF。在功能成为OFF的控制系统,空气的供给、吸引完全停 止,则其系统的压力显示部106、或108也成为OFF。功能停止开关SW3、 SW4,通过使双方成为0FF,可以进行初期状态的设定等。例如,通过使 双方的功能停止开关SW3、 SW4成为OFF、同时按压操作手动开关104的 全部开关SW5 SW9,而进行对大气压的校准。在装置本体102的前面,连接管道110和管道120,该管道110向第 1球囊60进行空气的供给 吸引,以及该管道120向第2球囊80进行空 气的供给,吸引。各管道110、 120和装置本体102的连接部分上分别设 有逆流防止单元112、 122,该逆流防止单元112、 122,防止第1球囊60 或第2球囊80破裂时的体液的逆流。逆流防止单元112、 122是,通过在 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装置本体102的中空圆盘状的外壳(未图示)的内部装 入气液分离用过滤器而构成,并用过滤器防止液体流入到装置本体102 内。另一方面,手动开关104上设有与装置本体102侧的停止开关SW2相 同的停止开关SW5、指示第1球囊60的加压/减压的ON/OFF开关SW6、保 持第1球囊60的压力的暂停开关SW7、指示第2球囊80的加压/减压的 0N/0FF开关SW8、保持第2球囊80的压力的暂停开关SW9,该手动开关 104通过电线130与装置本体102电连接。尚且,虽然未在图l中表示,但是,在手动开关104设有显示第1球囊60或第2球囊80的送气状态、 或者排气状态的显示部。如上述构成的球囊控制装置100,对各球囊60、 80供给空气而使其 膨胀的同时,将其空气压力控制在一定值而保持各球囊60、 80的膨胀状 态。而且,从各球囊60、 80吸引空气而使其收縮的同时,将其空气压力 控制在一定值而保持各球囊60、 80的收縮状态。球囊控制装置100,连接于球囊专用监视器82,在使各球囊60、 80 膨胀、收縮时,将各球囊60、 80的压力值或膨胀、收缩状态显示在球囊 专用监视器82。尚且,也可以将各球囊60、 80的压力值或膨胀、收縮状 态,叠合在内窥镜10的观察图像而显示在监视器50。接着使用图3 图5说明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密封部件150。图3是 表示插入辅助器械70的握持部72和密封部件150的斜视图,图4是密封 部件150的纵剖面图,图5 (a)、图5 (b)是密封部件150的组装图。如这些图所示,密封部件150由筒体152、弹性部件154及安装环156 而构成。弹性部件154通过安装环156被保持在筒体152。弹性部件154由天 然橡胶或硅橡胶等弹性体而成,如图5 (a)所示,被形成为一定直径的 筒状(管状)。该弹性部件154的内径被形成为比内窥镜10的插入部12 的外径稍微小。另一方面,安装环156的径比弹性部件154及插入部12 的外径还大,且被形成为在轴方向比弹性部件154还短的筒状。弹性部件 154,被插通在安装环156后,如图5 (b)所示,将其两端部154A、 154A 翻过来粘接固定在安装环156的外面。而且,使安装有弹性部件154的安 装环156,如图4所示通过嵌合在筒体152的内侧,而弹性部件154被保 持在筒体152。如此被保持的弹性部件154被形成为一定直径,且具备在 轴方向具有规定长度L (例如10 20mm)的圆筒部154B。筒体152由比弹性部件154更硬质的材料,例如树脂或金属等而形成 为环状。在筒体152从一方的端面形成有多个狭缝158、 158…。狭缝158 在周方向以一定的角度间隔被形成,通过形成该狭缝158而可以扩径筒体 152的端部。而且,在筒体152的端部,作为嵌合于插入辅助器械70的 握持部72的嵌合部形成有爪部件(卡止部)160、 160…。爪部件160在狭缝158、 158之间,且突出形成于筒体152的内周面。该爪部件160配 合在绕握持部72的外周面一周而形成的槽162。从而,通过将筒体152 从具有爪部件160的端部压入在插入辅助器械70的握持部72,而筒体152 的端部稍微扩径,并且爪部件160嵌合在握持部72的槽162,筒体152 固定于握持部72。在将筒体152固定在握持部72时,使得弹性部件154夹压在安装环 156和插入辅助器械70的基端面之间而被构成(参照图7 (b))。艮P, 如图7 (a)所示,在将从爪部件160的基端至弹性部件154的前端的距 离设为x、将从插入辅助器械70的基端至槽162的距离设为y、将从爪部 件160至安装环156前端的距离设为z时,使得成为z〉y〉x而被构成。通 过设为z〉y〉x,在使爪部件160配合在槽162时,弹性部件154被夹压在 安装环156和插入辅助器械70之间,而通过弹性部件154密封插入辅助 器械70和筒体152之间的间隙。接着,按照图6 (a) (j)及图7 (a)、图7 (b),说明如上述 构成的内窥镜装置的操作方法。首先,使插入部12插通在密封部件150,进一步插通在插入辅助器 械70。接着,如图6 (a)所示,将插入部12从肛门90A插入在消化道(大 肠)90内(插入操作)。此时,使第1球囊60及第2球囊80收縮。并 且,如图7 (a)所示,使密封部件150回拉到手持操作部14侧。接着,如图6 (a)所示,在插入部12的前端到达S状结肠90B的状 态下,使第1球囊60膨胀,并将插入部12的前端固定在消化道90 (固 定操作)。接着,通过按压插入辅助器械70,使其沿插入部12插入(按压操作)。 而且,如图6 (b)所示,将插入辅助器械70的前端部移动到第1球囊60 的附近为止后,向第2球囊80供给空气使其膨胀。由此,第2球囊被固 定在消化道90,成为消化道90通过第2球囊80被插入辅助器械70握持 的状态。接着,如图6 (c)所示,回拉插入辅助器械70,而消除消化道90 的多余的挠曲或弯曲(回拉操作)。其次,从第1球囊60吸引空气,使第1球囊60收縮后,如图6(d) 所示,将插入部12插入到消化道90的深部(例如,下行结肠90C上端的 弯曲部为止)(插入操作)。而且,如上述所示,进行使第1球囊60膨胀 的固定操作、使插入辅助器械70沿插入部12按压的按压操作后,使第2 球囊80膨胀并握持操作,进行由插入辅助器械70的回拉操作。由此,如 图6 (e)所示,消除消化道90的多余的挠曲或弯曲。通过反复进行这一连操作(插入操作、固定操作、按压操作、握持操 作、回拉操作),可以将插入部12的前端慢慢地插入到消化道90的深部。 而且,通过插入辅助器械70,可以消除消化道90的多余的挠曲。例如,图6 (f)为,将插入部12的前端插入到横行结肠90D的端部 为止,回拉操作插入辅助器械70而消除消化道90的多余的挠曲的状态。通过以上的操作,可以将插入部12的前端插入到大肠的深部。此时, 插入辅助器械70形成为半圈状,可以把插入部12插入到消化道90的更 深部。由此,通过内窥镜10可以观察并处置消化道90的深部。但是,在将插入部12插入在消化道90的状态下,将插入部12对插 入辅助器械70反复进行插拔操作(即上述的插入操作和回拉操作),体液 通过插入辅助器械70的内周面和插入部12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逆 流,有从插入辅助器械70的基端漏出的可能性。尤其,在将插入部12插 入在消化道90的深部时,插拔操作时的抵抗增加,而有体液的漏出量增 多的可能性。于是,将插入部12插入一定量后,将密封部件150安装在插入辅助 器械70的基端。g卩,握持密封部件150的筒体152,沿插入部12移动到 插入部12的前端侧。而且,将筒体152按压在插入辅助器械70的握持部 72,使爪部件160配合在握持部72的槽162。由此,密封部件150被安 装在插入辅助器械70的握持部72。此时,如图7 (b)所示,被设定为爪 部件160和弹性部件154的前端侧侧面之间的尺寸比插入辅助器械70的 握持部72的安装部的尺寸稍微短,因此,弹性部件154被安装环156和 握持部72夹压,所以,插入辅助器械70和密封部件150之间的间隙被密 封。而且,密封部件150,弹性部件154的圆筒部154B绕一周与插入部 12的外周面面接触,所以,插入部12和弹性部件154之间的间隙被密封。由此,插入部12和插入辅助器械70之间的间隙通过密封部件150被确 切地密封,因此,可以确切地防止体液等逆流而漏出。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密封部件150设置一定直径的圆筒部154B, 以该圆筒部154B使其紧贴在插入部12的外周面,因此,可以确切地密封 插入部12和插入辅助器械70之间的间隙,并可以防止流体的漏出。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通过硬质的筒体152保持弹性部件154, 因此,通过握持筒体152,而不使弹性部件154变形也能顺利地滑动移动。 而且,由于在筒体152设置爪部件160而嵌合在插入辅助器械70的握持 部72,因此,向插入辅助器械70的安装部不具有密封与插入辅助器械70 之间的间隙的功能,而可以对插入辅助器械70简单地装卸密封部件150。 即,如专利文献2,由管道的弹性力进行向插入辅助器械70的安装而使 其具有安装及密封两功能,则装卸变困难,但是,如本发明,通过使筒体 152持有向插入辅助器械70的安装功能,使弹性部件154持有密封功能 而分散功能,可以简单地进行装卸。从而,可以只是在需要密封部件150 时安装在插入辅助器械70,例如在将内窥镜10的插入部12插入到消化 道90的浅部分(例如,S状结肠部)时,可以从插入辅助器械70容易拆 除密封部件150。由此,由于插入插入部12时的抵抗减少,因此,手术 者容易感觉到插入部12从消化道90所受的抵抗,并且操作感提高。艮P, 在插入辅助器械70安装密封部件150时,有由于密封部件150和插入部 12的摩擦大,因此插入插入部12时的抵抗变大,而手术者难以知道从消 化道90所受的抵抗而操作感降低的问题,但是,通过拆除密封部件150, 手术者可以直接在手头上只能感觉到从消化道90的抵抗,而可以防止它。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弹性部件154被形成为具有中空部的圆筒形 状,在使插入部12大大得弯曲时,圆筒部154B追从插入部12,总是保 持圆筒部154B和插入部12的紧贴。即,在图7 (b),例如在插入部12 的手持侧向上倾、而前端侧下倾的状态时,也通过设有中空部,可以改变 形状,使得圆筒部154B在其下端前端侧破坏而手持侧膨胀,在上部前端 侧膨胀而手持侧破坏,并追从插入部12的移动。因此,可以确切地密封 插入部12和插入辅助器械70之间的间隙。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密封部件150使用在防止体液的漏出的 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还可以使用于从注入口 78注入的润滑 剂的漏出防止。而且,也可以从注入口 78注入X线造影剂,作为其造影 剂的漏出手段使用。而且,密封部件150的构成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是,弹 性部件154具有一定直径的圆筒部154B,且弹性部件154被保持在硬质 的筒体152,并且具备筒体152与插入辅助器械70的卡止手段即可。例 如,图8所示的密封部件180被形成为弹性部件184具有一定的厚度的圆 筒状。该弹性部件184通过被压入在具有爪部件160的硬质的筒体152的 内侧而被保持在筒体152。而且,弹性部件184被形成为其内径比插入部 12的外径稍微小,而面接触在插入部12的外周面而成。在如此形成密封 部件180的情况,也可以由弹性部件184确切地密封插入部12和插入辅 助器械70之间的间隙,同时,通过使筒体152的爪部件160卡合在插入 辅助器械70的槽162,而可以对插入辅助器械70容易装卸密封部件180。 该密封部件180情况也被形成为,将"从爪部件160的基端至弹性部件 184的前端为止的距离xl"设为比"从插入辅助器械70的基端至槽162 的基端为止的距离y (参照图7 (a))"稍微小,从而,可以在将密封部 件180安装在插入辅助器械70时,弹性部件184紧贴在插入辅助器械70 的基端面整体,并且密封插入辅助器械70和密封部件180之间的间隙。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了双球囊式内窥镜的例,但是不限定于此, 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使用没有第2球囊80的插入辅助器械70的情况或使用一没有第i球囊60—Mwmwroigwm0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窥镜装置,具备具有插入部的内窥镜、和被形成为筒状并通过使上述插入部插通而辅助该插入部向体内的插入的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具备被形成为环状且在插通上述插入部的状态下被该插入部滑动自如地支撑的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通过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而密封该插入辅助器械和上述插入部之间的间隙。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部件,具备具有以一定直径形成的圆筒部且该圆筒部的内周面紧贴在上述插入 部的外周面的弹性部件;以及由比上述弹性部件更硬质的材料形成为环状,保持上述弹性部件,并 且装卸自如地嵌合于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的筒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部件,在使上述筒体嵌合在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时,被紧贴在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筒体具备从其内周面突出的卡止部,该卡止部嵌合于上述插入辅 助器械的基端部。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件具有被形成为比上述弹性部件的直径大且在轴方向上 短的安装环,上述密封部件,通过在使上述弹性部件插通在上述安装环的状态下, 将该弹性部件的两端部翻过来粘接在上述安装环的外周面,并将该安装环 嵌入在上述筒体的内侧而构成。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部件具有被形成为比上述弹性部件的直径大且在轴方向上短的安装环,上述密封部件,通过在使上述弹性部件插通在上述安装环的状态下, 将该弹性部件的两端部翻过来粘接在上述安装环的外周面,并将该安装环 嵌入在上述筒体的内侧而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装置,该内窥镜装置,可以确切地防止从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侧泄漏体液等,且操作性良好。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装置具备内窥镜(10)、筒状的插入辅助器械(70)、密封插入辅助器械(70)和内窥镜(10)的插入部(12)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件(150)。密封部件(150)具备具有以一定直径形成的圆筒部(154B),并且该圆筒部(154B)紧贴在插入部(12)的外周面的弹性部件(154);由比弹性部件(154)更硬质的材料形成为环状,保持弹性部件(154)的同时,嵌合于插入辅助器械(70)的握持部(72)的筒体(152)。
文档编号G02B23/24GK101264005SQ200810008780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4日
发明者藤仓哲也 申请人:富士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