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以及具备它的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87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摄像透镜以及具备它的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透镜以及具备它的摄像装置,尤其涉及用于利用了搭载在便携式计算机、电视电话、移动电话、数字相机等上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上,并适合实现小型轻量化的三片透镜结构的摄像透镜以及具备它的摄像装置。技术背景近年来,对利用了搭载在便携式计算机、电视电话、移动电话、数字相机等上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的相机的需求显著高涨。由于这种相机需要在限定的设置空间内搭载,因而要求小型且轻量。为此,要求用于这种相机上的摄像透镜也要与相机同样小型轻量,作为这种摄像透镜,历来是采用使用了一片透镜的一片结构的透镜系统或使用了二片透镜的二片结构的透镜系统。然而,这些透镜虽然对透镜系统的小型轻量化极为有利,但存在不能充分地应对近年来对摄像镜头的高画质、高析像度化的要求的问题。为此,一直以来进行了采用使用了三片透镜的三片结构的透镜系统并由此应对高画质、高析像度化的研究。作为针对这种高画质、高析像度化的三片结构的透镜,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4所示的透镜系统(专利文献l:特开2005-173298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5-91513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3-322792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04-163786号公报)。然而,专利文献l上所记载的透镜系统,由于第三透镜是使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凹透镜,因此,实现像差的矫正和透镜系统的小型化的平衡困难。另夕卜,凭专利文献1上所记载的透镜系统中的第一第三透镜的焦度分配以及第一透镜的两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之比,后焦距的距离变得过长,其结果导致透镜系统的总长变得过长。另外,凭专利文献2上所记载的透镜系统中的第一~第三透镜的焦度分配,与专利文献1的透镜系统相同地后焦距的距离变得过长,其结果导致透镜系统的总长变得过长。再有,专利文献3上所记载的透镜系统,由于第三透镜是使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凹透镜,因此,与专利文献1的透镜系统相同地实现像差的矫正和透镜系统的小型化的平衡困难。另夕卜,凭专利文献3上所记载的透镜系统中的第一第三透镜的焦度分配,导致透镜系统的总长变得过长。再有,专利文献3上所记载的透镜系统,由于后焦距的距离短且第三透镜呈凹凸形状,因此,最终面的形状呈在光学面端部向摄像面一侧较大地鼓出的形状,从而妨碍插入各种滤光片等。另外,凭专利文献4上所记载的透镜系统中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的焦度分配,导致透镜系统的总长变得过长。于是,在现有的透镜系统中,想要在维持高画质、高析像度这种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实现透镜系统自身的进一步的小型轻量化(总长和透镜直径的缩短化等),尚有不够充分之类的问题。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能够实现小型轻量化的摄像透镜以及具备它的摄像装置。
发明内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涉及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摄像透镜,为了使物象在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上成像而使用,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一侧朝向成像面一侧顺序配置有做成使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一透镜、可变光阑、做成使凸面朝向成像面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二透镜及做成具有负焦度的双凹透镜的第三透镜,并满足下面(1)所示的条件式,0.30.86(1)其中f1:第一透镜的焦距;f2:第二透镜的焦距。而且,根据涉及该第一方案的发明,通过将第一透镜做成使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将第二透镜做成使凸面朝向成像面一侧的具5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将第三透镜做成具有负焦度的双凹透镜;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配置可变光阑;以及满足(1)的条件式,从而在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可使摄像透镜小型轻量化。还有,涉及第二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中,进一步满足下面(2)所示的条件式,1当L/FL^1.3(2)其中L:透镜系统的总长(从第一透镜的物体一侧的面到摄像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空气换算长度));FL: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而且,根据涉及该第二方案的发明,通过做成进一步满足(2)的条件式,在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以及制造性的同时,可使摄像透镜小型轻量化。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制造性除了包括大量生产摄像透镜时的制造性(例如,通过注射^t塑成型大量生产摄像透镜时的成型性、组装容易性以及成本等)以外,还包括用于制造摄像透镜的设备的加工、制作等的容易性(例如,用于注射模塑成型的模具的加工容易性等)。再有,涉及第三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中,进一步满足下面(3)所示的条件式,0.6^f,/FLS1.0(3)其中FL: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而且,根据涉及该第三方案的发明,通过〗故成进一步满足(3)的条件式,在确保必要的后焦距的距离的同时,也可使摄像透镜进一步有效地小型轻量化,并且可进一步提高制造性。再有,涉及第四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中,进一步满足下面(4)所示的条件式,-1.1,^-0.1(4)其中f3:第三透镜的焦距。6而且,根据涉及该第四方案的发明,通过做成进一步满足(4)的条件式,在进一步可靠地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可实现进一步的小型轻量化。还有,涉及第五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中,进一步满足下面(5)所示的条件式,0.12^d2/FL^0.2(5)其中d2:光轴上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M:之间的间隔;FL:透4竟系统整体的焦距。而且,根据涉及该第五方案的发明,通过做成进一步满足(5)的条件式,在进一步有效地确保必要的后焦距的同时,也可使摄像透镜1进一步有效地小型轻量化,并且可进一步提高制造性。再有,涉及第六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中,进一步满足下面(6)所示的条件式,0.01$d3/FLS0.2(6)其中d3: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FL:透4竟系统整体的焦距。而且,根据涉及该第六方案的发明,通过做成进一步满足(6)的条件式,可使摄像透镜进一步有效地小型轻量化,并且可进一步提高制造性。再有,涉及第七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中,进一步满足下面(7)所示的条件式,0<d4/FL^0.25(7)其中d4:光轴上的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间隔;FL: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而且,才艮据涉及该第七方案的发明,通过做成进一步满足(7)的条件式,在实现小型轻量化以及良好的光学性能的维持的同时,可实现远心性的确保以及制造性的维持。另外,利用第二透镜的形状,可有效地利用周边部的光线。还有,涉及第八方案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了第一方案第七方案的任意一个所记载的摄像透镜和摄像元件。而且,根据涉及该第八方案的发明,通过具备第一方案第七方案的任意一个所记载的摄像透镜,在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可使摄像透镜小型轻量化。根据涉及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以及具备它的摄像装置,在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可实现小型轻量化。尤其,能够实现小型且光学长度短并且高性能的摄像透镜。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以及具备它的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简图。图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一实施例的简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摄像透镜的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二实施例的简图。图5是表示图4的4i/像透镜的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三实施例的简图。图7是表示图6的摄像透镜的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四实施例的简图。图9是表示图8的摄像透镜的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五实施例的简图。图ll是表示图IO的摄像透镜的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六实施例的简图。图13是表示图12的摄像透镜的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图14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七实施例的简图。图15是表示图14的摄像透镜的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图16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損H象透镜的第八实施例的简图。图17是表示图16的摄像透镜的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图18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九实施例的简图。图19是表示图18的摄像透镜的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图20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十实施例的简图。图21是表示图20的摄像透镜的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附图标记l一摄像透镜、2—第一透镜、2a—第一透镜的第一面、2b—第一透镜的第二面、3—可变光阑、4—第二透镜、4a—第二透镜的第一面、4b—第二透镜的第二面、5—第三透镜、5a—第三透镜的第一面、5b—第三透镜的第二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对涉及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以及具备它的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摄像透镜1从物体一侧朝向成像面一侧依次具有做成使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具有正焦度(正0^7—)的凹凸透镜的树脂制品第一透镜2、可变光阑3、做成使凸面朝向成像面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的树脂制品第二透镜4、做成具有负焦度(負0—7—)的双凹透镜的树脂制品第三透镜5。各个透镜2、4、5通过环烯烃共聚物、环烯烃聚合物、聚碳酸酯等树脂材料的注塑成型法或通过使用硅酮树脂等,而能够形成各个透镜。下面将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4及第三透镜5中的物体一侧的各个透镜面2a、4a、5a分别称作各个透镜2、4、5的第一面2a、4a、5a,将各个成像面一侧的透镜面2b、4b、5b分别称作各个透镜2、4、5的第二面2b、4b、5b。在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侧上,分别配置有盖玻片、IR截止过滤器、低通滤波器等的各种过滤器6及CCD或CMOS等的摄像元件的受光面即摄像面7。而且,由这种摄像透镜l、过滤器6及摄像元件;驱动摄像元件的未图示的电源及电路;以及容纳摄像透镜l的未图示的保持架,而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装置。另外,过滤器6根据需要也可省略。再有,在本实施例中,做成满足下面(1)所示的条件式,0.3崎f2刍0.86(1)其中,(1)式中的f,是第一透镜2的焦距(下同)。另外,(1)式中的f2是第二透镜4的焦距(下同)。这里,在各个透镜2、4、5的形状不同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开头所述的形状的情况下,难以在抑制光学系统总长较短的同时确保远心性并维持光学性能。另外,若fVf2的值变得比(1)式的值(0.86)还大,则由于第一透4竟2的焦度相对变得过弱,因此,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困难。另外,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4的焦度的平衡恶化,光学性能降低。另一方面,若f,/f2的值变得比(1)式的值(0.3)还小,则由于第一透4竟2的焦度相对变得过强,因此,制造性降低。再有,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4竟4的焦度的平衡恶化,光学性能降低。于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透镜2做成使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将第二透镜4做成使凸面朝向成像面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将第三透镜5做成具有负焦度的双凹透镜;在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4之间配置可变光阑3;以及使f"f2的值满足(1)的条件式,在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可使摄像透镜l小型轻量化。另外,该f,和f2之间的关系以满足0.55<fVf2S0.86为更好。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做成满足下面的(2)所示条件式。1SL/FL^1.3(2)其中,(2)式中的L是透镜系统的总长即从第一透镜2的第一面2a到摄像面7为止的光轴8上的距离(空气换算长度)(下同)。另外,(l)式中的FL是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下同)。这里,若L/FL的值变得比(2)式的值(1.3)还大,则光学系统整体变得过大。另一方面,若L/FL的值变得比(2)式的值(1)还小,则由于光学系统整体变得过小,因此,制造性降低,维持光学性能困难。于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L/FL的值满足(2)的条件式,在可靠地维持更良好的光学性能及制造性的同时,可使摄像透镜进一步小型轻量化。另外,该L和FL之间的关系以满足1.05〇L/FLS1.25为更好。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做成满足下面的(3)所示条件式。100.6Sf"FLS1.0(3)这里,若f,/FL的值变得比(3)式的值(1.0)还大,则后焦距的距离变得过长,因此,使光学系统小型化困难。另一方面,若f,/FL的值变得比(3)式的值(0.6)还小,则由于第一透镜2的焦度变得过强,因此,制造性降低。另外,难以确保必要的后焦距的距离。于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ZFL的值满足(3)的条件式,在确保必要的后焦距的距离的同时,也可使摄像透镜l进一步有效地小型轻量化,并且可进一步提高制造性。另外,该f,和FL之间的关系以满足0.75SS1.00为更好。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做成满足下面的(4)所示条件式。-1.1^&/&^-0.1(4)其中,(4)式中的f3是第三透镜5的焦距(下同)。这里,若f,/f3的值变得比(4)式的值(-0.1)还大,则由于第一透4竟2的焦度变得过强,因此,制造性降低,不能得到第一透镜2和第三透镜5的焦度的平衡,不能维持光学性能。另一方面,若&Zf3的值变得比(4)式的值(-1.1)还小,则由于第三透镜5的焦度相对变得过强,因此,难以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另外,第一透镜2和第三透镜5的焦度的平衡恶化,光学性能恶化。于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fVf3的值满足(4)的条件式,在进一步可靠地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可实现进一步的小型轻量化。另外,该&和f3之间的关系以满足-1.0芸&/f3芸-0.4为更好。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做成满足下面的(5)所示条件式。0.12Sd2/FL^0.2(5)其中,(5)式中的d2是光轴8上的第一透镜2与第二透镜4之间的间隔。这里,若d2/FL的值变得比(5)式的值(0.2)还大,则确保必要的后焦距的距离困难。另外,通过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的光线高度变得过高,使得第三透镜5大型化,因而难以制造。另一方面,若d2/FL的值变得比(5)式的值(0.12)还小,则由于后焦距的距离变得过长,因此,难以实现光学系统整体的小型化。另外,难以插入有效地限制光量的可变光阑。于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d2/FL的值满足(5)的条件式,在进一步有效地确保必要的后焦距的同时,也可使摄像透镜1进一步有效地小型轻量化,并且可进一步提高制造性。另外,该d2和FL之间的关系以满足0.14^d2/FL〇0.185为更好。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做成满足下面的(6)所示条件式。0.01$d3/FLS0.2(6)其中,(6)式中的d3是第二透镜4的中心厚度(下同)。这里,若d3/FL的值变得比(6)式的值(0.2)还大,则由于必要的后焦距的距离变得过长,因此,难以实现光学系统整体的小型化。另外,由于通过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的光线高度变得过高,使得第三透镜5大型化,因而难以制造。另一方面,若d3/FL的值变得比(6)式的值(0.01)还小,则难以制造第二透镜4。于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d3/FL的值满足(6)的条件式,可使摄像透镜1进一步有效地小型轻量化,并且可进一步提高制造性。另外,该d3和FL之间的关系以满足0.1^d3/FL^0.145为更好。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做成满足下面的(7)所示条件式。0<d4/FL^0.25(7)其中,(7)式中的d4是光轴8上的第二透镜4与第三透镜5之间的间隔(下同)。这里,若d4/FL的值变得比(7)式的值(0.25)还大,则由于通过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的光线高度变得过高,使得第三透镜5大型化,因而难以制造,另外,确保必要的后焦距的距离困难。另一方面,若d4/FL的值接近(7)式的值(0),则由于后焦距的距离变得过长,因此,难以实现光学系统整体上的小型化,另外,难以插入有效地限制光量的可变光阑。于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d4/FL的值满足(7)的条件式,可更有效地实现小型轻量化、远心性的确保、良好的光学性能的维持以及制造性的维持。另外,利用第二透4竟4的形状,可有效地利用周边部的光线。另外,该d4和FL之间的关系以满足0.11当d4/FL^0.25为更好。<实施例>下面参照图2至图21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这里,在本实施例中,Fno表示F序号,co表示半视场角,r表示中心曲率半径。还有,d表示到下一个光学面为止的距离。还有,nd表示对于d线的折射率,vd表示色散系数(以d线为基准)。k、A、B、C、D表示下面的(8)式中的各个系数。即,在将光轴8方向定为Z轴,将与光轴8正交的方向(高度方向)定为X轴,并将光的传播方向定为正方向,且将k设为圆锥系数,将A、B、C、D设为非球面系数,r设为曲率半径的情况下,由下式表示透镜的非球面的形状。<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formula>还有,在下面的实施例中,用于表示圆锥系数及非球面系数的数值上的记号E表示跟在其后面的数值为以10为底的幂指数,并表示该以10为底的幂指数表示的数值与E的前面的数值相乘。例如,-7.57E-1表示-7.57xl0人<第一实施例>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该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是具有与图1所示的透镜系统相同的透镜系统的摄像透镜1,在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和摄像面7之间配置了作为过滤器6的盖玻片。该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由以下条件设定。(透镜数据)<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formula>面序号rdndv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1.000.451.531056.02(第一-透镜第二面)2.380.053(可变光阑)0,000.574(第-透镜第一面)-1.000.401.531056.05(第-透镜第二面)-0.770.276(第三.透镜第一面)-3.310.551.531056.07(第三.透镜第二面)3.95(成像面)面序号kABCD1-7.57E-11.02E-14.82E-1-1.192.2820.001.36E-11.00E-19.16E-10.0049.43E-18.37E-38.39E-16.22E-10.00-4.54E-13.藩1-2.18E-11,98-1.4360.008.15E-31.83E-2l細-2-5.27E-37-7.19E+1誦1.03E-13.50E-2-1.35E-21.82E-3在这种条件下,&/&=0.74,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L/FL-1.09,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j/FL-0.901。再有,&斤3=-0.88,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d2/FL=0.19,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d3/FL=0.12,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d4/FL=0.08,满足了(7)的条件式。将该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中的像散及畸变表示在图3上。根据该结果,可知无论是像散及畸变差中的哪一个均为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果,能够得到充分优良的光学特性。<第二实施例>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该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也在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和摄像面7之间配置了作为过滤器6的盖玻片。该第二实施例的摄像透镜l由以下条件设定。(透镜数据)Fno-3.25、①-33.38。、L=3.65mm、FL=3.34mm、f产3.08mm、f2=3.90mm、,3=-3.29mm面序号rdndv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1.050.451.531056.02(第一-透镜第二面)2.500.053(可变光阑)0.000.504(第.透镜第一面)-1.000.401.531056.05(第二.透镜第二面)-0.770.356(第三.透镜第一面)-3.310.551.531056.07(第三.透镜第二面)3.950.20(成像面)面序号kABCD,1-8.81E-18.77E-23.70E-1-8.44E-11.4220.008.44E-24.37E-26.15E國l0.0049週-l5.95E-39.23E-19.21E-10.00-4.14E曙13.04E-1-1.67E-12.14-1.4360.003.0犯-22.00E-29.07E-3-4.74E-3了-6.92E+1■■7.69E-23.20E-2-1.31E-22.85E-3在这种条件下,f!/ff0.79,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L/FL-1.09,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FL-0.92。再有,f"ff-0.94,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d2/FL=0.17,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d3/FL=0.12,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d4/FL=0.11,满足了(7)的条件式。将该第二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中的像散及畸变表示在图5上。根据该结果,可知无论是像散及畸变差中的哪一个均为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果,能够得到充分优良的光学特性。<第三实施例>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该图6所示第三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也在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和摄像面7之间配置了作为过滤器6的盖玻片。第三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由以下条件设定。Fno=3.25、co=33.70°、L=3.69mm、FL=3.27mm、f产3.16mm、f2=3.77mm、f3=-3.04mm面序号rdndv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1.070.451.531056.02(第一-透镜第二面)2.500.053(可变光阑)0.000.454(第-透镜第一面)-1.000.401.531056.05(第.透镜第二面)-0.760.506(第三.透镜第一面)-3.080.551.531056.07(第三.透镜第二面)3.640.108(盖玻片第一面)0.000.301.516864.29(盖玻片第二面)0.00(成像面)面序号kABCD1-4.70E-14.99E-22.91E-1-6.40E-11.2520.008.00E-24.96E-28.60E-10.0049駕-l-2.37E-26.10E-12.270.005-3.43E-12.77E-1-2.90E-12.34-9.83E-160.004.50E-22.64E-2-4.93E-4-1.67E-37國3.52E+1-6.82E-24.44E-2-1.83E-23.77E-3在这种条件下,f!/ff0.84,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L/FL-U3,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FL-0.97。再有,满=-1.04。还有,d2/FL=0.15,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d3/FL=0.12,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d4/FL=0.15,满足了(7)的条件式。将该第三实施例的摄像透镜l中的像散及畸变表示在图7上。根据该结果,可知无论是像散及畸变差中的哪一个均为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果,能够得到充分优良的光学特性。<第四实施例>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该图8所示第四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也在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和摄像面7之间配置了作为过滤器6的盖玻片。该第四实施例的摄像透镜l由以下条件设定。(透镜数据)Fno=3.25、co=35.05°、L=3.59mm、FL=3.18mm、f尸2.87mm、f2=3.90mm、f产匿3.26mm面序号dndv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1.000.451.531056.02(第一-透镜第二面)2.440.053(可变光阑)0.000.574(第-透镜第一面)-1.000.401.531056.05(第二-透镜第二面)-0.770.276(第三.透镜第一面)-3.280.551.531056.07(第三.透镜第二面)3.920.108(盖玻片第一面)0.000.301.516864.29(盖玻片第二面)0.00(成像面)面序号kABCD1-7.61E-1l.OOE-14.61E-1-1.122.1320.001.27E-18.74E-28.36E-10,0049.87E-1-4.52E-48.03E-16.70E-10.00-4.40E國13.17E-1-2.30E-11.98-1.4160.003.86E-31.94E-29.71E-3-5.13E-37-7.07E+1國1.05E-13.48E-2-1.34E-21.69E-3在这种条件下,f/f2-0.74,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L/FL=1.13,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FI^0.90。再有,&"3=-0.88,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d2/FL=0.20。再有,d3/FL=0.13。再有,d4/FL=0.09,满足了(7)的条件式。17将该第四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中的像散及畸变表示在图9上。根据该结果,可知无论是像散及畸变差中的哪一个均为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果,能够得到充分优良的光学特性。<第五实施例>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该图10所示第五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也在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和摄像面7之间配置了作为过滤器6的盖玻片。该第五实施例的摄像透镜l由以下条件设定。(透镜数据)Fno=3.25、co=34.67°、L=3.59mm、FL=3.21mm、f-2.83mm、f2=4.04mm、f产-3.20mm面序号rdndv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1.000.451.531056.02(第一-透镜第二面)2.500.053(可变光阑)0.000.574(第二-透镜第一面)-1.000.401.531056.05(第二-透镜第二面)-0.780.276(第三.透镜第一面)-3.230.551.531056.07(第三.透镜第二面)3.850.108(盖玻片第一面)0.000.301.516864.29(盖玻片第二面)0.00(成像面)面序号kABCD1-7.66E-19.93E-24.54E-1-1.102.0720.001.25E-16.63E-28.23E-10.0041.023.77E-27.70E-17.16E-10.005-4.32E-13.30E-1-2.13E-11.98-1.4560.00-1.32E-23.24E-21.00E-2-6.54E-37-6.90E+1-U4E-14.12E-2-1.61E-22.12E-3在这种条件下,&/&=0.70,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L/FL=U2,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FL-0.88,满足了(3)的条件式。再有,f,/f产0.88,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d2/FL=0.19。再有,d3/FL=0.13。再有,d4/FL=0.08,满足了(7)的条件式。将该第五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中的像散及畸变表示在图11上。根据该结果,可知无i仑是像散及畸变差中的哪一个均为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果,能够得到充分优良的光学特性。<第六实施例>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该图12所示第六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也在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和摄像面7之间配置了作为过滤器6的盖玻片。该第六实施例的摄像透镜l由以下条件设定。(透镜数据)Fno=3.25、=34.35。、L-3.64mm、FL=3.19mm、f产3.16mm、f2=3.77mm、f3=-3.04mm面序号rdiidv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1.070.451.531056.02(第一透镜第二面)2.500.053(可变光阑)0.000.454(第二透镜第一面)-1.000.401.531056.05(第二透镜第二面)-0.760.556(第三透镜第一面)-3.080.551.531056.07(第三透镜第二面)3.640.108(盖玻片第一面)0.000.301.516864.29(盖玻片第二面)0.00(成像面)面序号kABCD11.56E-17.19E-33.42E-1-9.66E-12.0320.001.4犯-16.03E-21.710.003.21E-24.77E-12.500.002.55E-1-3.89E-12,29-6.50E-1-5.27E-27.72E-2-2.18E-22.32E-3-9.66E-24.53E-2-1.33E-21.70E-3f,/f2-0.84,满足了(1)的条^f牛式。还有,I7FL=1.14,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肌=0.99。再有,满=-1.04。还有,d2/FL=0.16。再有,d3/FL=0.13。再有,d4/FL=0.17,满足了(7)的条件式。将该第六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中的像散及畸变表示在图13上。根据该结果,可知无论是像散及畸变差中的哪一个均为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果,能够得到充分优良的光学特性。<第七实施例>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该图14所示第七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也在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和摄像面7之间配置了作为过滤器6的盖玻片。该第七实施例的摄像透镜l由以下条件设定。(透镜数据)Fno=2.85、ro=34.10°、L=3.65mm、FL=3.29mm、f产2.61mm、f2=7.04mm、f3=-5.95mm面序号rdndv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1.250.631.531056.02(第一透镜第二面)10.000.053(可变光阑)0.000.534(第二透镜第一面)-0.630.391.585030.05(第二透镜第二面)-0.690.126(第三透镜第一面)-9.520.721.531056.07(第三透镜第二面)4.880.508(盖玻片第一面)0.000.301.516864.29(盖玻片第二面)0.00(成像面)48.22E-15-2.67E-160.007-4.03E+1在这种条件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在这种条件下,f/f2=0.37,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L/FL=1.11,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0,满足了(3)的条件式。再有,满=-0.44,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d2/FL=0.18,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d3/FL=0.12,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d4/FL=0.04,满足了(7)的条件式。将该第七实施例的摄像透镜l中的像散及畸变表示在图15上。根据该结果,可知无论是像散及畸变差中的哪一个均为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果,能够得到充分优良的光学特性。<第八实施例>图16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该图16所示第八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也在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和摄像面7之间配置了作为过滤器6的盖玻片。该第八实施例的摄像透镜l由以下条件设定。(透镜数据)Fno=3.25、co=34.59°、L=3.45mm、FL=3.25mm、f^2.75mm、f2=8.06mm、f3=-5.46mm<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7(第;二透镜第二面)4.720.508(盖玻片第一面)0.000.301.516864.29(盖玻片第二面)0.00(成像面)面序号kABCD1-8.06E-11.05E-12.33E-1-3.19E-16.07E-120.005.82E-2-3.04E-31.02E-10.0044.82E-11.37E-16.68E腸l1.830.005-3.61E-12.93E-1-2.01E-11.90-1.2960.00-7.95E-3-6.65E-39.卯E-3-1.97E-37画8.70E+1-7.52E-21.55E-2-6.79E-31.12E-3在这种条件下,f,/f尸0.34,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L/FL=1.06,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VFL=0.85,满足了(3)的条件式。再有,线=-0.50,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d2/FL=0.17,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d3/FL=0.12,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d4/FL=0.15,满足了(7)的条件式。将该第八实施例的摄像透镜l中的像散及畸变表示在图17上。根据该结果,可知无论是像散及畸变差中的哪一个均为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果,能够得到充分优良的光学特性。<第九实施例>图18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该图18所示第九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也在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和摄像面7之间配置了作为过滤器6的盖玻片。该第九实施例的摄像透镜l由以下条件设定。(透镜数据)Fno=3.25、00=34.37。、L=3.51mm、FL=3.25mm、f产2.64mm、f2=4.82mm、f3=-3.29mm面序号rdndvd(物点)l(第一透镜第一面)0.960.461.531056.02(第一透镜第二面)2.540.053(可变光阑)0.000.574(第二-透镜第一面)-0,850.401.531056.05(第二.透镜第二面)-0.740.276(第三.透镜第一面)-3.310.551.531056.07(第三.透镜第二面)3.950.508(盖玻片第一面)0.000.301.516864.29(盖玻片第二面)0.00(成像面)面序号kABCD1-7.75E-19.74E-24.92E-1-1.131.9320.00U4E曙1-6.9犯曙27.56E-10.0047.00E-11.23E-14.49E-11.450.005-5.55E-13.64E-1-2.87E-11.83-1.3360.002.42E-39.25E-3U8E-2-4.62E-37-1.31E+2-U8E-13.30E-2-1.06E-2每年5.4;在这种条件下,f!/f2-0.55,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L/FL=1.08,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L-0.81,满足了(3)的条件式。再有,f,/f产画0,80,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d2/FL=0.19,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d3/FL=0.12,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d4/FL=0.08,满足了(7)的条件式。将该第九实施例的摄像透镜l中的像散及畸变表示在图19上。根据该结果,可知无^r是像散及畸变差中的哪一个均为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果,能够得到充分优良的光学特性。<第十实施例>图20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该图20所示第十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也在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和摄像面7之间配置了作为过滤器6的盖玻片。该第十实施例的才聂^像透镜1由以下条件设定。(透镜数据)Fno=3.25、co=34.36°、L=3,84mm、FL=3.25mm、f,-2.69mm、f2=7.54mm、f3=-4.46mm23面序号rdndv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1.000.421.531056.02(第一-透镜第二面)2.790.053(可变光阑)0.000.564(第二-透镜第一面)-0.870.401.531056.05(第二-透镜第二面)-0.830.376(第三.透镜第一面)-10.020.551.531056.07(第三-透镜第二面)3.180.508(盖玻片第一面)0.000.301.516864.29(盖玻片第二面)0.00(成像面)面序号kABCD1-6.94E-19.17E-24.38E-1-1.021,9020.001.03E-1-1.55E-26.26E-10.0046.91E-11.64E-14.38E國l1.630.005-3.84E-13.05E-1-3.40E-12.05-1.4460.00--1.04E-14細-21.02E-2-4.87E-37-5.55E+1-1.09E-12.21E-2-7.51E-36.99E-4在这种条件下,&"2=0.36,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L/FL-U8,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i/FL-0.82,满足了(3)的条件式。再有,眺=-0.60,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d2/FL=0.19,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d3/FL=0.12,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d4/FL=0.11,满足了(7)的条件式。将该第十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中的像散及畸变表示在图21上。根据该结果,可知无论是像散及畸变差中的哪一个均为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果,能够得到充分优良的光学特性。另夕卜,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种种变更。例如,第一、第二及第三透镜的材料,也可以适当使用树脂材料以外的透光性材料。权利要求1.一种摄像透镜,为了使物象在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上成像而使用,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一侧朝向成像面一侧顺序配置有做成使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一透镜、可变光阑、做成使凸面朝向成像面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二透镜及做成具有负焦度的双凹透镜的第三透镜,并满足下面(1)所示的条件式,0.3≤f1/f2≤0.86(1)其中f1第一透镜的焦距;f2第二透镜的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满足下面(2)所示的条件式,l^L/FL^l.3(2)其中L:透镜系统的总长(从第一透镜的物体一侧的面到摄像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空气换算长度));FL: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满足下面(3)所示的条件式,0.6Sf)/FLS1.0(3)其中FL: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满足下面(4)所示的条件式,-l.l芸f,/f3^-0.1(4)其中f3:第三透镜的焦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满足下面(5)所示的条件式,0.12^d2/FL^0.2(5)其中d2:光轴上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隔;FL: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满足下面(6)所示的条件式,0.01^d3/FL^0.2(6)其中d3: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FL:透《竟系统整体的焦距。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满足下面(7)所示的条件式,0<d4/FL^0.25(7)其中d4:光轴上的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间隔;FL: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8.—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了权利要求17的任意一项中所记载的摄像透镜和摄像元件,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摄像透镜以及具备它的摄像装置,提供能够实现光学性能的维持以及小型轻量化的摄像透镜。从物体一侧朝向成像面一侧顺序配置有做成使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一透镜(2)、可变光阑(3)、做成使凸面朝向成像面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二透镜(4)及做成具有负焦度的双凹透镜的第三透镜(5),并满足0.3≤f<sub>1</sub>/f<sub>2</sub>≤0.86(其中f<sub>1</sub>第一透镜的焦距;f<sub>2</sub>第二透镜的焦距)。文档编号G02B13/00GK101256265SQ20081007409公开日2008年9月3日申请日期2008年2月25日优先权日2007年2月27日发明者齐藤共启申请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