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和制造附导电层的膜的方法

文档序号:280797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和制造附导电层的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其中曝光的带状感光材料在显影剂中被显影,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附导电层的膜(conductivelayer-attachedfilm)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作为可透光导电膜的PDP(等离子显示屏)的电磁波屏蔽膜是已知的,它是通过使银盐材料曝光和显影形成、并且通过表面降阻处理方法处理。在利用银盐感光材料制造PDP的电磁波屏蔽膜时,为了提高银盐的显影银的导电性,有效的是减少银盐乳剂的粘接剂的量、或增大银盐乳剂涂覆膜的膨润量,正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物(JP-A)No.2006-332459所公开的。但是,在显影时银盐涂覆膜的强度减弱,并且在显影时银洗提量增大。因此,在通常滚筒传动自动显影装置中,银盐涂覆膜被剥离、或还原银通过滚筒附着到膜表面上而易于导致表面形状缺陷。作为其对策,正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物(JP-A)No.8-245028所公开的,提出一种设备,其中处理溶液从形成在作为输送导向件的转向部件的表面上的多个喷嘴孔喷射,并且在转向部件与膜之间形成间隙,从而无接触地输送膜。但是,在JP-ANo.8-245028所公开的设备中,处理溶液从形成在转向部件的表面上的多个喷嘴孔喷射,因此在转向部件的整个横向方向上可能出现喷射处理溶液的区域和不喷射处理溶液的区域。例如,在进行显影过程的情况下,当显影剂在转向部件的整个横向方向上没有均匀地被施加时,出现显影速度的差异,因为在含银盐层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的更新是不均匀的。结果,在显影银图像上可能出现条纹状的不均匀性。为了在转向部件的横向方向上均匀喷射显影剂,可在转向部件的整个横向方向上设置多个狭缝。但是,在仅设置狭缝状开口的情况下,难以使显影剂的喷射量在转向部件的整个横向方向上均匀,在转向部件的横向方向上可能出现膜的浮离量的差异。结果,出现前述的显影速度的差异,并因而在显影银图像上可能出现不均匀性。
发明内容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以及一种制造附导电层的膜的方法,它们能够获得沿着横向方向没有污染的大体均匀的显影银图像,而不会出现银污染、刮伤、膜剥离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基膜上具有含银盐层的带状感光材料输送到显影剂中,以使感光材料显影;以及通过沿着与带状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在显影剂中的感光材料转向部件使带状感光材料转向;其中,显影剂从沿着纵向形成在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表面上的多个狭缝形排放口排放,显影剂的排放量是每米感光材料转向部件从501/min至2001/min,使得所述带状感光材料相对于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浮离、并且在不接触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情况下被转向。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基膜上具有含银盐层的带状感光材料被输送到显影剂中并且被显影。在显影剂中,感光材料转向部件被沿着与带状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显影剂从沿着纵向形成在其表面上的多个狭缝形排放口排放,使得每米的显影剂的排放量(流速)是从501/min至2001/min。带状感光材料被允许通过从多个狭缝形排放口排放的显影剂在横向方向大体均匀地从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表面浮离,带状感光材料在不接触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表面的情况下被转向。为此,防止了由于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表面与带状感光材料之间的接触引起的带状感光材料的银污染、刮伤等,并且防止了显影剂高排放流量引起的膜剥离(银盐涂覆膜或显影银图像被剥离)等。因此,可以获得大体均匀的显影银图像,而没有在基膜上沿着横向方向的不均匀性。当感光材料转向部件中每米的显影剂的排放流速低于501/min时,带状感光材料在横向方向的一些部分没有从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表面充分地浮离,由于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表面与带状感光材料之间的接触可能在带状感光材料上出现银污染、刮伤等。当感光材料转向部件中每米的显影剂排放流速高于2001/min时,显影剂的排放流量变得太高,因此可能出现膜剥离。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基膜上具有含银盐层的带状感光材料输送到显影剂中,以使感光材料显影;以及通过沿着与带状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在显影剂中的感光材料转向部件使带状感光材料转向;其中,显影剂从沿着纵向形成在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表面上的多个狭缝形排放口排放,所述带状感光材料相对于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浮离、并且在不接触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情况下被转向;以及从所述带状感光材料的两个横向端部流离的显影剂的量通过设置在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两个横向端部的调节板被调节,从而调整所述带状感光材料与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之间的间隙。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基膜上具有含银盐层的带状感光材料被输送到显影剂中并且被显影。在显影剂中,感光材料转向部件被沿着与带状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显影剂从沿着纵向形成在其表面上的多个狭缝形排放口排放。带状感光材料被允许通过从排放口排放的显影剂从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表面浮离,以便无接触地被转向。此时,从所述带状感光材料的两个横向端部排放(流出)的显影剂的量通过设置在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两个横向端部的调节板被调节,从而调整所述带状感光材料与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之间的间隙。因此,所述带状感光材料与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之间的间隙沿着横向方向是大体均匀的。为此,防止了由于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表面与带状感光材料之间的接触引起的带状感光材料的银污染、刮伤等,并且防止了显影剂高排放流量引起的膜剥离等。因此,可以获得大体均匀的显影银图像,而没有在基膜上沿着横向方向的不均匀性。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中,所述排放口的开口率从0.6%至2%,以控制从所述排放口排放的显影剂的量。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排放口的开口率设置成从0.6%至2%,从而合适地调整从所述多个狭缝形排放口排放的显影剂的量。因此,所述带状感光材料与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更加均匀。为此,防止了由于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表面与带状感光材料之间的接触引起的带状感光材料的银污染、刮伤等,并且防止了显影剂高排放流量引起的膜剥离等。当排放口的开口率小于0.6%时,从多个排放口排放的显影剂的量不足,从而由于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表面与带状感光材料之间的接触可能出现带状感光材料的银污染、刮伤等。当排放口的开口率大于2%时,显影剂的排放流量变高,从而可能出现膜剥离等。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制造附导电层的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采用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使带状感光材料显影而(在基膜上)形成金属银部分;以及电镀以便在金属银部分上形成导电层(形成导电层)。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附导电层的膜通过执行通过采用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使带状感光材料显影而形成金属银部分、以及电镀以便在金属银部分上形成导电层而制造。此时,防止了由于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表面与带状感光材料之间的接触引起的带状感光材料的银污染、刮伤等,并且防止了显影剂高排放流量引起的膜剥离等。因此,可以在带状感光材料上形成沿着横向方向没有不均匀性的大体均匀的金属银部分,并且通过在金属银部分上电镀可以获得没有不均匀性的大体均匀的附导电层的膜。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感光材料转向部件包括沿着与带状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的第一圆柱形部件,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在其表面上沿着纵向具有排放处理溶液的多个狭缝形排放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内的第二圆柱形部件,所述第二圆柱形部件具有喷射处理溶液的喷嘴。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设置在箱中的感光材料转向部件具有沿着与带状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的第一圆柱形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内的第二圆柱形部件。在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上,多个狭缝形排放口沿着纵向形成在其表面上。在所述第二圆柱形部件上,形成喷嘴。处理溶液从第二圆柱形部件的喷嘴喷射到第一圆柱形部件中,并且在第一圆柱形部件中的处理溶液从多个狭缝形排放口排放到第一圆柱形部件与带状感光材料之间的间隙中。因此,带状感光材料被允许从第一圆柱形部件的表面浮离,并且带状感光材料在不接触第一圆柱形部件的表面的情况下被转向。为此,防止了带状感光材料与第一圆柱形部件的表面之间的接触,并且因此防止了带状感光材料的银污染、刮伤、膜剥离(银盐涂覆膜或显影银图像被剥离)等。此外,由于处理溶液沿着纵向从第一圆柱形部件的多个狭缝形排放口被连续地排放,可以防止在处理带状感光材料时沿着横向方向的污染。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中,在输送方向上游侧以及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排放口之间的间距比在输送方向中间部分的排放口之间的间距小。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由于在输送方向上游侧以及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排放口之间的间距比在输送方向中间部分的排放口之间的间距小,处理溶液在带状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以及输送方向下游侧从比输送方向中间部分的排放口具有更小间距的排放口排放。从第一圆柱形部件的排放口排放的处理溶液在带状感光材料的两个横向端部、带状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入口以及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出口四个方向被排放(流动)。但是,在带状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入口以及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出口,带状感光材料和感光材料转向部件可能容易相互接触。在本发明中,在带状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入口以及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出口,处理溶液从比输送方向中间部分的排放口具有更小间距的排放口排放。因此,处理溶液在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以及输送方向下游侧被充足地排放,从而防止带状感光材料与第一圆柱形部件之间的接触。因此,进一步防止了带状感光材料的银污染、刮伤、膜剥离等。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五或第六方面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中,感光材料转向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的两个纵向端部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从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的表面突出、并且调节从所述带状感光材料的两个横向端部流离的处理溶液的量。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从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的表面突出的调节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的两个纵向端部,在所述带状感光材料的两个横向端部从带状感光材料与第一圆柱形部件之间的间隙排放(流动)的显影剂的量被控制。因此,可以调整带状感光材料与第一圆柱形部件之间的间隙。为此,进一步防止第一圆柱形部件的表面与带状感光材料之间的接触,因而防止带状感光材料的银污染、刮伤、膜剥离等。此外,防止了在处理带状感光材料时沿着横向方向的污染。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中,从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的表面突出的所述调节板的高度比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的表面与浮离的带状感光材料之间的间隙大。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由于从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的表面突出的所述调节板的高度比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与带状感光材料之间的间隙大,从所述带状感光材料的两个横向端部排放(流动)的显影剂的量被进一步控制。因此,可以进一步有效地调整带状感光材料与第一圆柱形部件之间的间隙。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在根据第五至第八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中,所述排放口呈逐渐变细的形状形成,它们在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的前表面侧较宽、并且在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的背表面侧较窄。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所述排放口呈逐渐变细的形状形成,它们在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的前表面侧变成较宽、并且在背表面侧变成较窄。因此,防止从排放口排放的处理溶液的流体压力升高,因此防止带状感光材料的膜剥离等。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中,所述第二圆柱形部件设置有引入部分,所述引入部分在所述第二圆柱形部件的一个纵向端部引入处理溶液;以及所述喷嘴是沿着纵向形成的多个喷嘴孔,形成在另一纵向端部的喷嘴孔比形成在所述一个纵向端部的喷嘴孔小。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处理溶液被引入到设置在所述第二圆柱形部件的一个纵向端部的引入部分,处理溶液从沿着所述第二圆柱形部件的纵向形成的多个喷嘴孔喷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圆柱形部件的另一纵向端部的喷嘴孔比设置在其所述一个纵向端部的喷嘴孔小,从在另一端部侧和一个端部侧的喷嘴孔喷射的处理溶液的量的差别变小。因此,从第一圆柱形部件的多个狭缝形排放口排放的处理溶液沿着横向方向是大体均匀的。例如,当处理溶液从第二圆柱形部件的一个纵向端部被引入,并且第二圆柱形部件的多个喷嘴孔从一个纵向端部向着另一纵向端部具有相同直径、或第二圆柱形部件在第一圆柱形部件中仅设置在引入口时,在第一圆柱形部件的另一端部侧的静压力较高,从该另一端部侧的排放口排放的处理溶液的量趋于较多,从一个纵向端部侧(引入侧)的排放口排放的处理溶液的量趋于较少。在本发明中,由于形成在另一纵向端部侧的喷嘴孔比形成在所述一个纵向端部侧(引入侧)的喷嘴孔小,从在另一端部侧的喷嘴孔以及在一个端部侧的喷嘴孔喷射的处理溶液的量的差别较小。结果,从第一圆柱形部件的多个排放口排放的显影剂沿着横向方向是大体均匀的。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中,所述喷嘴孔从所述第二圆柱形部件的所述另一纵向端部到所述一个纵向端部逐渐变大。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由于所述喷嘴孔从所述第二圆柱形部件的所述另一纵向端部到所述一个纵向端部逐渐变大,从多个喷嘴孔喷射的处理溶液的量的差别变小。为此,从第一圆柱形部件的多个排放口排放的显影剂沿着横向方向是进一步均匀的。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五或第六方面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中,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在朝向所述第二圆柱形部件的喷嘴的部分没有排放口。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由于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在其朝向喷嘴的部分没有排放口,从第二圆柱形部件的喷嘴喷射的显影剂接近第一圆柱形部件的内壁,从而抑制动压力,流到内壁两侧的显影剂从第一圆柱形部件的排放口排放,从而防止从第二圆柱形部件的喷嘴喷射的显影剂从第一圆柱形部件的排放口直接喷射的短传现象。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防止带状感光材料的银污染、刮伤等,并且可以防止膜剥离等。因此,可以获得大体均匀的显影银图像(金属银部分),而没有在基膜上沿着横向方向的不均匀性。参照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1是显示显影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根据本发明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用于该显影设备。图2是显示用于图1所示显影设备的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的结构的视图,它沿着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的纵向剖开。图3是显示用于图1所示显影设备的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的分解立体图。图4A是显示用于图1所示显影设备的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的侧视图;图4B是显示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的结构的视图,它是沿着与转向条的纵向垂直的方向剖开;以及图4C是显示排放口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显示用于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的第二圆柱形部件的结构的视图,它是沿着第二圆柱形部件的纵向剖开。图6是显示示例1的膜显影之后在横向方向上的Ag量分布的曲线图。图7是显示对比示例1的膜显影之后在横向方向上的Ag量分布的曲线图。图8是显示膜显影之前在横向方向上的Ag量分布的曲线图。图9是显示用于对比示例2的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的第一圆柱形部件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所有附图中,相同参考标号用于大体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并且省略它们的重复描述。图1显示了显影设备,根据本发明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可用于该显影设备。显影设备是使作为曝光的带状感光材料的感光片材显影、定影和清洗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显影设备10中,带状基膜上具有含银盐层的感光片材12以巻筒状被巻绕在解绕轴14上,其中,含银盐层朝上。感光片材12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曝光装置受到所需的细线形图案曝光。贮存显影剂的显影箱16、贮存定影剂的定影箱18和贮存纯水(清洗水)的清洗箱20设置在从解绕轴14进给的感光片材1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用于干燥感光片材12的两个表面的暖空气产生装置22A和22B比清洗箱20设置在感光片材12的输送方向更下游侧。用于巻绕感光片材12的巻绕轴24设置在感光片材12的输送方向更下游侧。从解绕轴14进给的感光片材12通过设置在显影箱16上方的支撑滚筒26并被输送到显影箱16。作为感光材料转向部件(感光材料输送方向改变部件)的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设置在显影箱16中,感光片材12由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支撑和转向,使得含银盐层处于非接触状态。气刀30A和30B设置在位于感光片材1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显影箱16的出口处,以便朝向感光片材12的两个表面。输送到显影箱16中的感光片材12上的显影剂在显影箱16的出口处由从气刀30A和30B吹出的空气刮掉并且与感光片材12分离,感光片材12通过设置在显影箱16上方和定影箱18上方的两个支撑滚筒26,感光片材12随后被引入定影箱18。类似于显影箱16的情况,感光片材12在定影箱18中由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B以含银盐层的非接触状态被转向,感光片材上的定影剂在定影箱18的出口处由朝向感光片材12的两个表面的气刀30A和30B刮掉并且分离,感光片材12通过两个支撑滚筒26、并随后被引入清洗箱20。感光片材12在清洗箱20中由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C以含银盐层的非接触状态被转向,感光片材上的纯水在清洗箱20的出口处由朝向感光片材12的两个表面的气刀30A和30B刮掉并且分离,感光片材12通过设置在清洗箱20上方的支撑滚筒26、并被输送到暖空气产生装置22A和22B。感光片材12的两个表面由暖空气产生装置22A和22B产生的暖空气干燥,感光片材12通过支撑滚筒26、并被巻绕在巻绕轴24上。尽管图中没有示出,在系列显影设备10中,解绕轴14设置有转矩控制机构,以便以恒定张力输送感光片材12。在这种显影设备10中,感光片材12通过多个支撑滚筒26以及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28B和28C在显影箱16、定影箱18和清洗箱20中被输送,因而进行显影、定影和清洗过程,并且感光片材12被干燥,从而获得其上具有细线网形显影银图像(金属银部分)的感光片材12(导电材料)。通过由显影设备10处理而获得的感光片材12可优选地用作可透光电磁波屏蔽膜。例如,可通过对由显影设备10处理的感光片材12形成的细线网形显影银图像(金属银部分)进行电镀(例如镀铜等)形成导电层,从而可以制造可透光电磁波屏蔽膜(附导电层的膜)。在显影、定影和清洗过程中,用于银盐摄影胶片、制版用的摄影胶片、光掩膜用的乳胶掩模等的显影技术是可适用的。基于此,显影剂、定影剂和清洗剂可合适地适用。显影剂没有特别地被限定,但可以使用PQ显影剂、MQ显影剂、MAA显影剂等。例如,可以使用诸如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造的CN-16、CR-56、CP45X、FD-3、Papitol的显影剂,柯达公司制造的C-41、E-6、RA-4、D-19、D-72,包含在它们的成套包装中的显影剂,和诸如D-85的高反差显影剂。此外,通过去除未曝光部分上的银盐,进行定影过程以获得稳定性。优选地不从显影设备10的显影箱16、定影箱18和清洗箱20的每个处理箱中取出和增加每种处理溶液,因为会出现补充量增加、促进在下一个箱中的溶解物理显影、处理溶液的变质等。在从一个箱到下一个箱的交叉部分处的处理溶液的滴下导致处理和干燥的不均匀性,从而降低生产效率。在该实施例的显影设备10中,由于朝向感光片材12的两个表面的气刀30A和30B分别设置在显影箱16、定影箱18和清洗箱20的出口,可以去除附着到感光片材12的前后表面的处理溶液。气刀30A和30B优先地设置成尽可能靠近感光片材12从每个箱中的处理溶液的表面出来的部分。但是,由于处理溶液的表面受到气压干扰和驱散,优选地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不驱散处理溶液的表面、并且对所有箱提供除感光片材12的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之外的盖31。由于其上形成有显影银图像的感光片材12的表面是湿的软膜,供给到气刀30A和30B的空气量较小。当显影剂从显影箱16被取出到下一个箱时,在定影箱18中可能容易发生液体疲劳(fatigue)和溶解物理显影。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优选地在显影箱16后面设置一个停显液箱。图2显示了沿着纵向截取的设置在显影箱16中的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的侧剖视图,并且图3显示了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的分解立体图。图4A显示了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的侧视图,图4B显示了沿着垂直于纵向的方向截取的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的剖视图,并且图4C显示了排放口的局部放大图。此外,设置在定影箱18中的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B和设置在清洗箱20的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C与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不同,因为排放液体是定影剂或纯水而不是显影剂,其它方面则相同。因此,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将在这里通过示例被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沿着大体垂直于感光片材12的输送方向的方向设置在贮存于显影箱16中的显影剂32中。如图2至4C所示,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包括设置在外侧的第一圆柱形部件34和设置在第一圆柱形部件34内侧的第二圆柱形部件38。第一圆柱形部件34具有沿着纵向形成在其表面上的多个狭缝形排放口36,以排放显影剂。第二圆柱形部件38具有形成在其表面上的多个喷嘴40,以喷射显影剂。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两端被环形部件35封闭,第二圆柱形部件38插入环形部件35的中心开口部分。在第一圆柱形部件34上,在感光片材12的输送方向中间部分C上的排放口36的间距(沿着周向的间距)比感光片材1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入口A附近以及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出口B附近的排放口36的间距大。排放口36的间距从感光片材12的输送方向中间部分C向着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入口A附近以及向着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出口B附近逐渐变小。第一圆柱形部件34在感光片材输送过程中不朝向感光片材12的部分(图3和4B)处设置有没有排放口36的壁部34A。显影剂从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多个狭缝形排放口36排放,因此感光片材12从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表面浮离,从而在不接触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情况下使感光片材12转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排放口36的间距从感光片材12的输送方向中间部分C向着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入口A附近以及向着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出口B附近逐渐变小地形成,在感光片材12的入口A和出口B附近,显影剂从比输送方向中间部分C的排放口具有更小间距的排放口36排放。从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排放口36排放的显影剂在感光片材12的两个横向端部、入口A和出口B四个方向被排放。但是,通常,感光片材12和第一圆柱形部件34趋于在感光片材12的入口A和出口B附近相互接触。在该实施例中,在感光片材12的入口A和出口B附近,由于显影剂从比输送方向中间部分C的排放口具有更小间距的排放口36排放,显影剂在感光片材12的入口A和出口B附近被充足地排放,从而防止带状感光材料与第一圆柱形部件之间的接触。凸缘形调节板42设置在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两个纵向端部,凸缘形调节板42沿着径向从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表面突出、并且调节(控制)从感光片材12的两个横向端部流出(排放)的显影剂的量。调节板42设置在感光片材12的两个横向端部的外侧,g卩,调节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感光片材12的横向长度。在该实施例中,调节板42设置成与感光片材12的两个边缘的距离为大约10mm。从感光片材12的两个横向端部排放的显影剂的量通过调节板42控制,从而调整第一圆柱形部件34与感光片材12之间的间隙。调节板42的径向高度设置成大于在感光片材12通过从排放口36排放显影剂而浮离时第一圆柱形部件34与感光片材12之间的间隙。从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排放口36排放的显影剂在感光片材12的两个横向端部、沿着感光片材12的输送方向的入口A和出口B四个方向被排放。为此,当显影剂从感光片材12的两个横向端部被排放时,在感光片材12的横向中间部分和两个横向端部之间可能出现显影剂的停留时间差,并且在它们之间可能出现含银盐层的表面上显影剂的更新差别。结果,银盐显影过程出现差别,从而可能出现显影银图像的不均匀性。在该实施例中,调节板42设置成用于控制显影剂从感光片材12的两个横向端部的排放。因此,第一圆柱形部件34与感光片材12之间的压力增大,并且因此可以减小感光片材12的横向中间部分和两个横向端部之间的显影剂的停留时间差。如图4C所示,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排放口36具有逐渐变细的形状,在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内侧较窄,在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外侧较宽。通过这种结构,防止从排放口36排放的显影剂的流体压力升高,从而可防止感光片材12的膜被剥离。此外,排放口36可以形成为在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内侧和外侧具有大体相同的宽度,而不是该实施例的逐渐变细的形状。当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排放口36的开口率较小时,显影剂的排放量较少,并且具有通过保持第一圆柱形部件34与感光片材12之间的压力而使感光片材12浮离的优点。因此,每个排放口36的狭缝宽度优选地在0.3到0.5mm的范围内(内侧较窄部分的宽度)。其开口率优选地是0.6到2%,更优选地是0.8到1%。在这种情况下,假定排放口36沿着周向的狭缝宽度是L(mm),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直径是D(mm),开口率通过下列公式获得开口率(%):LX狭缝数目/;tD当排放口36的开口率设定在0.6到2%的范围内时,可以合适地控制从多个排放口36排放的显影剂的量。在"狭缝形状"的情况下,通常已知被排放液体的流速分布(偏差)可能出现在整个横向方向上。但是,圆柱形部件中的流速分布(偏差)可通过使排放口36的狭缝宽度小至0.3到0.5mm被消除,因此可使感光片材12沿着横向方向均匀地浮离。在感光片材1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入口A以及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出口B处,引导滚筒44以到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表面为预定距离地设置。支撑部件46设置在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两个纵向端部,引导滚筒44的轴部44A可旋转地支撑到支撑部件46上。感光片材12在输送方向由引导滚筒44引导,并且因此防止感光片材12在入口A和出口B附近与第一圆柱形部件34接触。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圆柱形部件34是中空圆柱形部件,但还可以是椭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部件。第二圆柱形部件38在整个宽度上被插入第一圆柱形部件34中。用于引入显影剂的管形引入部分48被连接到第二圆柱形部件38的一个纵向端部38A,另一纵向端部38B由盖部分38C封闭。在第二圆柱形部件38的一个纵向端部38A,在比管形引入部分48更靠近中心侧的部分处,沿着第二圆柱形部件38的周向设置有环形安装板70,安装板70通过螺钉72安装在第一圆柱形部件34上。在第二圆柱形部件38上,沿着纵向形成有多个圆形喷嘴40。多个喷嘴40在另一纵向端部38B—侧具有更小的直径,并且直径从另一纵向端部38B向着一个纵向端部38A逐渐变大。多个喷嘴40布置成使得它们的中心处于相同间距处。喷嘴40的直径的总合等于第二圆柱形部件38的内径,并且喷嘴的直径是通过压力损失计算和实验确定的。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喷嘴40的中心之间的间距是大约45mm,第二圆柱形部件38的内径是大约25mm,并且第二圆柱形部件38的横向长度是大约800mm。在第二圆柱形部件38的一个纵向端部38A—侧最靠近引入部分的喷嘴40A的直径是大约6.8mm,在第二圆柱形部件38的另一纵向端部38B—侧最靠近终端侧的喷嘴40B的直径是大约5.4mm。在第二圆柱形部件38上,多个喷嘴40的直径从另一纵向端部38B向着一个纵向端部38A逐渐变大,并且喷嘴40的中心以相同间距布置。因而,从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多个排放口36排放的显影剂沿着横向方向大体是均匀的。当第二圆柱形部件38的多个喷嘴40从一个纵向端部38A向着另一纵向端部38B具有相同直径、或第二圆柱形部件38在第一圆柱形部件34中仅设置在引入侧时,在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另一端部38B(终端侧)的静压力较大,并且在这一侧从排放口36排放的显影剂的量增加。因此,在一个纵向端部38A—侧(引入侧)从排放口36排放的显影剂的量减少。如图4B所示,多个喷嘴40形成在朝向第一圆柱形部件34没有形成排放口36的壁部34A的位置(图3和4B中的上部部分)。当多个喷嘴40形成在朝向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壁部34A的位置时,从多个喷嘴40排放的显影剂接近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壁部34A,从而抑制动压力,流到壁部34A的两个端部的显影剂从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排放口36排放,从而防止从多个喷嘴40喷射的显影剂从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排放口36直接排放的短传现象。如图2所示,显影剂吸入口50A和50B设置在显影箱16上方,分别连接到显影剂吸入口50A和50B的管52变成一个管53。管53设置有泵54、自动恒流阀(流量控制阀)56、流量计58、以及板形热交换器60。管53的下游端连接到管形引入部分48。自动恒流阀56安装成用于消除由压力变化引起的流速变化,流量计58安装成用于管理流速,板形热交换器60安装成用于保持箱中的温度大体很定。用于贮存补充显影剂的补充箱62与显影箱16分开地设置,补充箱62连接到管64,管64设置有泵66。管64的下游侧分成两个管65,两个管65在显影箱16上方分别引入显影剂吸入口50A和50B附近。在使感光片材12显影时,重要的是根据感光片材12的显影的量补充显影剂。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显影剂32在显影箱16中循环,将显影剂供给到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通过将显影剂补充到循环路径上,可以保持显影箱16中的显影剂32的浓度大体均匀。补充的显影剂滴落在循环路径上的显影剂吸入口50A和50B附近,它在湍流管52和53中混合,并且沿着横向方向大体均匀地供给到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内的第二圆柱形部件38。此外,在显影剂从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多个排放口36排放之后,显影剂从感光片材12的入口A和出口B以及从感光片材12的两个横向端部排放,显影剂通过在显影箱16中的流动和扩散变成均匀的。在这种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中,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设置成显影剂从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多个狭缝形排放口36排放,使得每米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显影剂排放量(排放速率)是50至2001/min(升/分钟)。每米的显影剂排放量优选地是70至1501/min(升/分钟),更优选地是80至1001/min(升/分钟)。在输送感光片材12时的张力优选地是3N/m或更大以及150N/m或更小。当张力小于3N/m时,支撑滚筒26不会转动导致膜上的刮伤。当张力大于150N/m时,感光片材12起铍、并且膜与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的表面接触,从而导致在显影银图像上的刮伤。显影设备10中的显影剂的温度基于感光片材12的含银盐层的膜强度以及显影速率,温度优选地在16。C至4CrC的范围内,更选地在2(TC至36C的范围内。以下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显影方法适用的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的运行。显影剂32供给到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使得显影剂32从设置在显影箱16上方的显影剂吸入口50A和50B经过管52和53送到泵54,并且经过自动恒流阀56、流量计58、以及板形热交换器60,从管形引入部分48被引入到第二圆柱形部件38。在第二圆柱形部件38中,多个喷嘴40的直径从另一纵向端部38B向着一个纵向端部38A逐渐变大,显影剂沿着横向方向大体均匀地从多个喷嘴40喷射到第一圆柱形部件34中。此时,如图4B所示,由于泵54泵送的压力,显影剂沿着朝向第一圆柱形部件34上的壁部34A的方向(箭头所示)从第二圆柱形部件38的多个喷嘴40喷射,流到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壁部34A的两侧的显影剂从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多个狭缝形排放口36排放到第一圆柱形部件34与感光片材12之间的间隙。从多个排放口36排放的显影剂在感光片材12的引导滚筒44附近从入口A和出口B以及在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两个横向端部从感光片材12的两个横向端部排放。感光片材12通过从多个排放口36排放的显影剂被允许从第一圆柱形部件34浮离,感光片材12在不与第一圆柱形部件34接触的情况下被输送和转向。从补充箱62补充的显影剂(补充液体)经过管64送到泵66、通过管65、并且在显影箱16的显影剂吸入口50A和50B附近滴落。滴落的显影剂(补充液体)通过循环路径上的管52和53中的湍流被完全混合,并且沿着横向方向大体均匀地从第二圆柱形部件38的多个喷嘴40喷射到第一圆柱形部件34中。在这种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中,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设置成显影剂从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多个狭缝形排放口36排放,使得每米的显影剂排放量是50至2001/min。因此,感光片材12被允许沿着横向方向大体均匀地从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表面浮离,感光片材12和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的表面因而保持预定间隙。为此,防止了由于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的表面与感光片材12之间的接触引起的感光片材12的银污染、刮伤等,并且防止了显影剂高排放流量引起的膜剥离(银盐涂覆膜、显影银图像被剥离)等。因此,可以获得大体均匀的显影银图像(金属银部分),而没有沿着感光片材12的横向方向的不均匀性。当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中每米的显影剂排放量低于501/min时,感光片材12没有从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的表面充分地浮离,由于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的表面与感光片材12之间的接触在感光片材12上可能出现银污染、刮伤等。当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中每米的显影剂排放量高于2001/min时,显影剂的排放流量变得太高,因此可能出现膜剥离和线。注意的是,取决于感光片材12的类型,膜剥离出现的频率变得不同。例如,在没有经过硬化处理的感光片材(非硬化感光片材)的情况下,可能容易出现膜剥离。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调节显影剂的排放量。因此,可以对没有经过硬化处理的感光片材有效地进行显影。在本发明中,"经过硬化处理"意味着硬化剂被添加在银盐感光层中,并且明胶膜特性因此被加强;"没有经过硬化处理"意味着没有添加硬化剂。在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的两个端部从感光片材12的两个横向端部排放的显影剂的量通过调节板42控制,从而调整感光片材12与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之间的间隙。因此,感光片材12与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之间的间隙变得大体均匀,防止出现由于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的表面与感光片材12之间的接触引起的感光片材12的银污染、刮伤等,即使在显影剂的小排放流量的情况下,感光片材12与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之间的间隙保持恒定。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排放口36的开口率设定在0.6到2%的范围内,使得从多个排放口36排放的显影剂的量合适地被调节,从而使感光片材12与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之间的间隙变得大体均匀。为此,防止出现感光片材12的银污染、刮伤、膜剥离等。当排放口36的开口率小于0.6%时,从排放口36排放的显影剂的量不足,从而由于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的表面与感光片材12的接触可能出现感光片材12的银污染、刮伤等。当排放口36的开口率大于2%时,必须提高显影剂的排放流量,从而可能出现膜剥离等。由本发明的显影设备10显影的感光片材12可合适地用于可透光电磁波屏蔽膜。因此,通过对感光片材12的显影银图像(金属银部分)进行电镀形成导电层可以获得大体均匀的无非均匀性的可透光电磁波屏蔽膜(附导电层的膜)。接下来将描述感光片材12。感光片材12例如是由感光材料制成的纵长的宽度较宽的柔韧性基部材料,其中,包含银盐(例如,卤化银)的含银盐层设置在可透光基部(基膜)上。保护层可形成在含银盐层上。保护层意指由诸如明胶的粘合剂和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层,并且形成在含银盐层上以呈现防止磨损或改善动态特性的效果。保护层的厚度优选地是0.02pm至20iim,更优选地是0.1iim至lOpm,更进一步优选地是0.3jim至3|im。作为含银盐层或保护层的组成等,施加到银盐摄影胶片、相纸、制版用的摄影胶片、光掩膜用的乳胶掩模等的卤化银乳剂层(含银盐层)或保护层是可适用的。具体地,作为感光片材12(感光材料),银盐摄影胶片(银盐感光材料)是优选的,并且黑白银盐摄影胶片(黑白感光材料)是最优选的。作为施加到含银盐层的银盐,具体地,卤化银是最优选的。作为可透光基部,单层塑料膜或由两层或更多层单层膜形成的多层膜是可适用的。例如,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聚酯,诸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和EVA的聚烯烃,诸如聚氯乙烯和聚偏二氯乙烯的乙烯树脂,以及诸如聚醚醚酮(PEEK)、聚砜(PSF)、聚醚砜(PES)、聚碳酸酯(PC)、聚酰胺、聚酰亚胺、丙烯酸树脂、三醋酸纤维(TAC)等的其它材料可用作塑料膜的原材料。在它们之中,从透明性、热阻、容易处理以及成本的角度,作为基部的塑料膜优选地是通常用于银盐摄影胶片(银盐感光材料)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醋酸纤维膜和诸如聚酰亚胺膜的其它膜。具体地,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是最优选的。在用于显示的电磁波屏蔽材料中,透明性是必需的,基部因此具有高的透明性。在这种情况下,可透光基部的所有可见光透射率优选地是70至100%,更优选地是80至100%,并且更进一步优选地是90至100%。例如,感光片材12的宽度优选地是50cm或更大,并且其厚度优选地是50至200pm。示例此后将参照以下示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示例。获得的显影银图像通过以下方法评估。评估方法显影银的不均匀性借助于银含量分析器,沿着横向方向的显影银的分布与在显影过程之前含银盐层的银的量的分布进行比较。膜表面特性通过在透过光和反射光中裸眼检查、IO倍放大镜、和50倍光学显微镜判断是否存在膜剥离、刮伤以及污染。制造示例1(制造含银盐感光材料涂覆试样)使用具有0.22pm的平均颗粒尺寸和9%的变异系数、包括70moP/。的氯化银和0.08mol。/。的碘化银的碘化盐溴化银乳剂调节的乳剂层涂覆液体被施加到宽度为65c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上,使得Ag是7.8g/m2、并且明胶是0.94g/m2,然后被干燥,从而获得涂覆试样。曝光接着,通过使用来自用作光源的高压汞灯的平行光,干燥的涂覆膜通过格子形光掩膜被曝光,格子形光掩膜具有线/空间5^im/195^im(节距200pm)的格子形空间,它能够施加线/空间-5^im/195pm的显影银。示例1在制造示例1中获得的曝光膜(感光片材12)通过图1所示显影设备10显影。在显影设备10中,第一箱是显影箱16,大约100升的显影剂贮存在宽度0.9mx长度0.25mx高度0.5m的显影箱16中、并且保持处于20°C的温度。第二箱是定影箱18,大约200升的定影剂贮存在宽度0.9mx长度0.25mx高度lm的定影箱18中、并且保持处于20°C的温度。第三箱是清洗箱20,大约200升的纯水贮存在宽度0.9mx长度0.25mx高度lm的清洗箱20中、并且保持处于2(TC的温度。每分钟2升的纯水被供给并且从清洗箱20溢出。显影箱16、定影箱18和清洗箱20分别设置有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28B和28C(此后,当不需要区别28A、28B和28C时,省略A、B和C)。在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中,处理溶液沿着横向方向从多个排放口36大体均匀地排放,并且箱中的处理溶液被循环以便是大体均匀的。在设置于显影箱16中的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中,显影剂以每米50至200升/分钟的排放量(流速)从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多个狭缝形排放口36排放。从膜(感光片材12)的两个端部流出的显影剂的量由在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A的两个端部的调节板42控制,排放口36的开口率设置在0.6%至2%的范围内。膜(感光片材12)以1.0米/分钟的速度在图1所示显影设备10中被输送。在显影箱16中的停留时间是在液体中大约60秒,在定影箱18和清洗箱20中的停留时间分别是在液体中2分钟。处理溶液通过气刀30A和30B在每个箱的出口被从膜刮掉和分离,并且膜通过从暖空气产生装置22A和22B吹来的5(TC的暖空气干燥,从而获得所需的显影银图像膜。经过这种显影的膜A-l的评估结果显示在表1和图6中。此外,显影之前的膜(膜A)的Ag量分布显示在图8中。对比示例1膜(感光片材12)通过图1所示显影设备IO在示例1的条件下被显影,其中,第二圆柱形部件38没有如图2所示设置在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中,在示例1的条件下通过从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的一个端部(两个端部中的一个)引入处理溶液。获得的膜A-2的结果显示在表1和图7中。对比示例2使用图1所示显影设备10,设置图9所示第一圆柱形部件100,替代如图3所示的设置在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中的第一圆柱形部件34。在第一圆柱形部件100上,多个方形排放口102成Z字形地布置在其表面上。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的其它结构是相同的,并且膜(感光片材12)在示例1的条件下被显影。获得的膜A-3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4</column></row><table>如表1和图6所示,通过本发明的显影设备10获得的显影银图像膜在表面上没有刮伤、污染、不均匀性,并且横向的显影银量分布是大体均匀的。如表1和图7所示,尽管在对比示例1中处理溶液以从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排放的处理溶液的量从一个端部(两个端部中的一个)供给到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28,在相反侧的量大于处理溶液供给侧的量,并且膜的浮离在横向左侧以及横向右侧不同。因此,在膜的表面上观察到刮痕,在左侧与右侧之间的银分布平衡变差。如图1所示,尽管第一圆柱形部件100用于对比示例2中,在膜的整个宽度上观察到相同间距的发暗条纹。示例2至示例6接着,通过改变显影剂从第一圆柱形部件34的排放流量(流速)、使用非硬化膜B以及其中在明胶中以1%比例添加硬化剂以硬化明胶膜的膜C,通过如图1所示的显影设备10进行显影。如表2所示,根据使用的膜的类型以及在诸如示例2至示例6、对比示例3和对比示例4的不同条件下的显影剂的排放流速进行评估。非硬化膜B是表示在制造示例1中的膜,它不是明胶硬化的(表2中的膜编号B-l至B-6)。膜C是表示在制造示例1中的膜,其中,由于是明胶硬化的,硬化剂以1%比例被添加在明胶中、涂覆在PET上并且被干燥(表2中的膜编号C-1)。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5</column></row><table>表面特性的评估结果显示在表2中。如在对比示例3中显示的,在40L/min.m的排放流速下,第一圆柱形部件34与膜B-l之间的间隙变小,膜B-l有时与第一圆柱形部件接触,可以观察到由于涂覆膜剥离,显影剂被弄脏,在干燥的膜B-1上具有刮伤,以及具有没有图像的部分。如示例2至示例5所示,在50L/min.m至200L/min.m的排放流速范围内,第一圆柱形部件34与膜B-1至B-5之间的间隙沿着横向方向大体保持恒定,膜被稳定地输送。在干燥的膜B-2至B-5上没有条纹和刮伤,这是良好的。如对比示例4所示,在250L/min.m的排放流速下,第一圆柱形部件34与膜B-6之间的间隙是固定的、并且膜被稳定地输送。但是,膜B-6上的涂覆膜被喷射流剥离,可以观察到显影剂被弄脏。在干燥的膜B-6上具有膜剥离痕迹、并且在图像上具有不均匀性。如示例6所示,当使用其中涂覆膜由硬化剂加强的膜C-l并且在200L/min.m的排放流速下进行显影时,显影剂没有弄脏、并且干燥后的膜C-l是良好的。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用于制造可透光电磁屏蔽材料的设备和方法,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制造具有由细导电金属制成的细线形图案的可透光导电材料(诸如其它工业产品)的设备和方法。权利要求1、一种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基膜上具有含银盐层的带状感光材料输送到显影剂中,以使感光材料显影;以及通过沿着与带状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在显影剂中的感光材料转向部件使带状感光材料转向;其中,显影剂从沿着纵向形成在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表面上的多个狭缝形排放口排放,每米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显影剂的排放量是从50l/min至200l/min,使得所述带状感光材料相对于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浮离、并且在不接触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情况下被转向。2、一种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基膜上具有含银盐层的带状感光材料输送到显影剂中,以使感光材料显影;以及通过沿着与带状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在显影剂中的感光材料转向部件使带状感光材料转向;其中,显影剂从沿着纵向形成在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表面上的多个狭缝形排放口排放,所述带状感光材料相对于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浮离、并且在不接触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情况下被转向;以及从所述带状感光材料的两个横向端部流离的显影剂的量通过设置在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的两个横向端部的调节板被调节,从而调整所述带状感光材料与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之间的间隙。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口的开口率从0.6%至2%,以控制从所述排放口排放的显影剂的量。4、一种制造附导电层的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采用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使带状感光材料显影而形成金属银部分;以及电镀以便在金属银部分上形成导电层。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材料转向部件包括沿着与带状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的第一圆柱形部件,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在其表面上沿着纵向具有排放显影剂的多个狭缝形排放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内的第二圆柱形部件,所述第二圆柱形部件具有喷射显影剂的喷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输送方向上游侧以及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排放口之间的间距比在输送方向中间部分的排放口之间的间距小。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的两个纵向端部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从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的表面突出、并且调节从所述带状感光材料的两个横向端部流离的显影剂的量。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的表面突出的所述调节板的高度比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的表面与浮离的带状感光材料之间的间隙大。9、如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口呈逐渐变细的形状形成,它们在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的前表面侧较宽、并且在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的背表面侧较窄。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柱形部件设置有引入部分,所述引入部分在所述第二圆柱形部件的一个纵向端部引入显影剂;以及所述喷嘴是沿着纵向形成的多个喷嘴孔;形成在另一纵向端部的喷嘴孔比形成在所述一个纵向端部的喷嘴孔小。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孔从所述第二圆柱形部件的所述另一纵向端部到所述一个纵向端部逐渐变大。12、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在朝向所述第二圆柱形部件的喷嘴的部分没有排放□。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使感光材料显影的方法和制造附导电层的膜的方法。设置在显影箱中的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被设置成从第一圆柱形部件的多个狭缝形排放口排放显影剂,使得每米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的显影剂排放流速是从50至200l/min(升/分钟)。从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的表面突出的调节板设置在第一圆柱形部件的两个横向端部。从感光片材的两个横向端部排放的显影剂的量由所述调节板控制,从而调整所述第一圆柱形部件与感光片材之间的间隙。因此,感光片材与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之间的间隙沿着横向方向是大体均匀的,从而使感光片材在不接触处于液体中的转向条的情况下被转向。文档编号G03D3/08GK101359166SQ20081010053公开日2009年2月4日申请日期2008年5月20日优先权日2007年5月21日发明者松田豊美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