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816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清洁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除去色粉、夕卜添加剂、纸粉等的清洁部件,尤其是涉及适合作为用于除去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中使用的带电辊上附着的色粉的清洁辊的清洁部件。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打印机或者兼有它们的功能的复合OA机器等中,《顿清洁刮板、清洁辊。清纟識与感光体、带电辊抵接(当接)而除去附着的色粉、外部添加剂、纸粉、其它异物,但清洁辊不能充分除去色粉等异物时,可能损伤感光体、带电辊等,甚至还产生印刷图像不良。所以,一直以来,寻求能长期保持清洁性的清洁辊。于是,提出了具有包含海绵部件的清洁部件的带电,(参照专利文献l)、包含圆筒状弹性体和热烙接性纤维络合而成的纤维层的色粉供应辊(参照专利文献2)等。但是,在专利文献l中,将发泡体成形后打孔穿过芯体、在专利文献2中,在一次成形的辊上被覆热熔着性纤维后再用模具加热等,存在制造工序多,高成本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因难以保持除去的异物而难以长期使用等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1午第284752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064774号公报
发明内容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成本低,且长期保持良好的清洁性的清洁部件。解决前述问题的本发明第1方式的清洁部件,其特征在于,该部件包含在芯体表面,双面带(両面亍一"形成的下层、和设置于J^下层夕卜表面的上层,上述上层包含至少一层纤维层,所述纤维层包含机织物(織物)或针织物(編物);其中所述双面带是在海绵部件(X求》^部材)的两面具有粘结层的双面带。本发明第2方式的清洁部件的特征在于,在第1方式所述的清洁部件中,所皿面带的厚度为0.43.0mrn。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方式所述的清洁部件中,所述海绵部件包含聚烯烃或丙烯^l橡胶。本发明第4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3任一方式所述的清洁部件中,所述上层是多个同种或不同种的纤维层层叠形成的。本发明第5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4任一方式所述的清洁部件中,所述清洁部件为辊状。根据本发明,能够Hf共成本低,且长期保持良好清洁性的清洁部件。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清洁部件的一例的清洁辊的图。图2是表示图1的清洁辊的制造方法的图。图3是清洁辊的表面(上层)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符号说明10清洁辊11芯体12下层13上层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清洁部件包含在芯体表面巻绕双面带形成的下层、和设置于下层外表面的上层,其中所述双面带是在海绵部件的两面具备粘结层的双面带。这样,M31具有在芯体表面巻绕在海棉部件的两面具备粘结层的双面带形成的下层、和规定的上层,能够长期合适地除去抵接的部件的色粉、夕卜部添加剂、纸粉、其它异物。以下例示作为本发明的清洁部件的一例的清織,详细说明本发明。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清洁部件的一例的清洁辊。图1(a)是清洁部件的截面图、图l(b)是将清洁部件的表面銜维层)的一部分放大的示意图。图1(a)所示的清洁辊10具有在芯体11上缠绕双面带形成的下层12,在下层12上设置上层13,其中所皿面带是在海绵部件的两面具备粘结层的双面市。由图2简单说明图1的清洁辊10的制造方法。首先,如图2(a)所示,通过在芯体11表面将在海绵部件的两面具备粘结层的双面带,成螺旋状而形成下层12。然后,如图2(b)所示,Mil将针织物被覆并粘结在下层12上,在下层12上设置上层13,从而制,洁辊IO。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清洁辊10因制紅序非常少,因此肖^以低财进4預隨。当然,也可以将作为上层13的针织物粘结,面带的一面上后,将K^在芯体11上而形成包含下层12和上层13的清洁辊10。在此,如上所述,下层12包含在海绵部件的两面具备粘结层的双面带,代替了现有清洁部件的弹性层。这样的双面带容易粘结在芯体ll上,也容易粘结上层13。另外,由于包含粘结层和海绵部件,因此容易巻绕在芯体ll的表面。形成下层12的双面带的厚度优选为0.^3.0mm。这样的厚度范围的双面带具有海绵部件要求的弹力等,因此肖滩充分发挥清洁辊表面的清洁特性。当使用厚度大于3.0mm的双面带时,可以得到清洁效果,但作为清洁辊时,因辊的直径变粗,因此不适合复合型OA设备的小型化。当然,也可以将两层或更多层比,双面带的厚度薄的双面带层叠,达到,的厚度。海绵部fHttAskerC$顿为80°以下、且在室温下的压缩永久变形为30%以下的。这是为了形成能确保压缩量(二、y^量)、且变形容易恢复、即具有复原力的下层12。另外,海绵部fMM包含聚烯烃或丙烯酸类橡胶。这是为了获得清洁时必要的弹性。另外,对双面带的宽度无特别限制,但雌为520mm左右。这是为了容易巻绕在芯体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b)所示,上层3包含将纤维13a加捻得到的纱线(糸)13A编成的针织物。在此所说的纤维13a的直径为5Mm100nm,长阔比(长度与直径比)为100以上。在本实式中釆用将纤维lh捻成的纱线UA。在此所说的纱线13A的直径非常小。例如直径(表观粗细度)优选为805(X^m。这是因为附着顿象部件的色粉的粒径例如为510拜,适舒陬这样的色粉。另外,还因为编织该纱线13A而形成的空隙14为适賴陬色粉等异物并将其包入的大小。进一步还因为可以得到清洁所需的充分强度。纱线的敦见粗细度小于80nm时机械纟敏可能陶氏,纱钱的敦见粗细度大于500拜时,可能会损伤上层13的柔软性,从而斷氏清洁性,因此不雌。上述针织物,线圈横列宽度(nm)和线圈纵行宽度(pm)相对于纱线UA的^(见粗细度(,)为310倍,特别雌37倍。另外,在jl^f说的纱线的表观粗细度不是用旦尼尔、,所^/示的恒定长度支数法粗细度,而是用显微,观察到的粗细度。如图3(a)所示,线圈横列是指线圈13A'横向所排的列(横列),线圈纵行是线圈13A'纵向所排的列(纵列)。而且,线圈横列宽度是横列的宽度,具体地说是线圈13A顶点间的距离,线圈纵行宽度是指纵列的宽度,舰是线圈13A'的节距(tf、v于)的宽度。线圈横列宽度和线圈纵行宽度相对于纱线的表观粗细度为3倍10倍的针织物,纱线13A不是完全固定的状态,而是可以上下左右动的状态。即纱线13A对变化具有追随性的状态。因此和抵接部件摩擦时,容易刮取抵接部件的色粉、纸粉、其它异物。另外,线圈横列宽度和线圈纵行宽度相对于纱线的表观粗细度为3倍10倍的针织物,形^大的空隙I4A,不仅宵滩将刮取的异物包入空隙14A,而且容易使异物从空隙14A落入上层13的内部,从而肖,大量地保持异物。因此,清纟識10肖嫩长期保持清洁性。另外,线圈横列宽度和线圈纵行宽度相对于纱线的表观粗细度小于3倍的针织物,纱线13A不顿于变化魏随性,而Ut以保撫陬的满。另外,线圈横列宽度和线圈纵行宽度相对于纱线的表观粗细度大于IO倍的针织物,纱线对于变化的追随性提高,但与抵接部件的,面积减少,清洁性可能下降。对针织物的编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平针(平編)、罗纹编织、集圈编织、浮线编织、半畦编组织(片畦編)、双罗纹编织(両面編)、花边网眼组织(i/一7編)、绒头编织(添毛編)等。本实施方式的清洁辊,ilil纱线13A沿辊的旋转方向移动刮取抵接部件的色粉等,进行清洁。具体地说,构成纱线13A的至少一部分纤维13a挂住色粉等,其它纤维13a支撑它们的同时,沿清洁辊10的旋转方向移动,由此,部件的色粉等被刮取,被舌陬的色粉等落入纱线13A之间的空隙14。这样,将由纤维13a捻成的纱线13A编成的针织物育嫩可靠地除去色粉、外部添加剂、纸粉、其它异物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针织物作为上层13,但也可以用机织物,作为机织物,有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续M组织等三原组织、重组织。上述机织物,优选经纱(縦糸)之间的间隔(nm)相对于经纱的表观粗细度(pm)为310倍、且纬纱(横糸)之间的间隔(拜)相对于讳纱的^^!粗细度(Hm)为310倍,特别优选为37倍。如图3(b)所示,经纱13B之间的间隔或讳纱13C之间的间隔分别是邻接的纱线粗细度方向的中心间距离。经纱13B之间的间隔(,)相对于经纱13B的^^见粗细度(nm)为3倍10倍、且纬纱13C之间的间隔(nm)相对于纬纱13C的表观粗细度(urn)为3倍10倍的tni只物,经纱13B和纬纱13C不是完全固定的状态,而是可以上下左右动的状态,另外育辦形皿大的空隙14B。由此,可以得到与,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经纱13B之间的间隔(,)相对于经纱13B的^(见粗细度(nm)不足3倍或者纬纱13C之间的间隔((im)相对于纬纱13C的表观粗细度(Mm)不足3倍的机织物,经纱13B或纬纱13C不,变化没有追險性,而且难以保持刮取的异物。另外,经纱13B之间的间隔(nm)相对于经纱13B的表观粗细度(Mm)大于10倍、或者纬纱13C之间的间隔(pm)相对于纬纱13C的表观粗细度(Mm)大于10倍的机织物,虽然经纱13B或纬纱13C对变化的追随性提高,但与抵接部件的接触面积^4、,清洁性可能下降。另外,对机织物的经纱和纬纱的表观粗细度没有特别限定。另外,雜只物的经纱和讳纱的材质、彭见粗细度不同也可以。构成上层13的纱线(针织物)、经纱和纬纱(机织物)是将纤维集束得到的,当然,也可以是将纤维加捻得到的、还可以是将纤维编织得到的,并且也可以是在不损伤清洁性的范围将含有装饰丝(飾O糸)(纤维)的纤维集束得到的。另外,构成纱线(针织物)、经纱和纬纱(机织物)的纤维优选粗细度为5100,。纤维的粗细度不足5pm时,难以获得具有充分的强度的纱线。纤维的粗细度ffitlO(Vm时,难以获得上层13的柔软性,清洁性可能陶氐。针织物淑几织物除分别满足上述条件的纱线、或者经纱和纬纱以外,在不损坏清洁性的范围内也可以存在其它纱线,例如可以存在比纱线、或经纱和纬纱更细的纱线,也可以存在起毛(起毛)状态的纱线。对纱线(针织物)、经纱和纬纱(机织物)的材质都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列举棉、麻、羊毛、丝、聚酯、尼龙、丙烯酸类(r夕'"io等,从耐久性和;方面考虑,聚酯、尼龙、丙烯,。另外,上层13的表观厚度雌为0.5mm以上。这是因为这样机械,贼、耐磨性等机械特性优良。另外,只要上层13肖,可靠地除去色粉等溯,也可以是将多个m^只物、针织物进行层叠而形成的。将多个lfU只物、针织物进行层叠形成上层13时,可以是将相互不同的织物,例如机织物和针织物进行层叠而形成,当然,也可以是将相同的织物(^!i只物和机织物,针织物和针织物)进行层叠而成。另外,在将相同的机织物进行层叠的情况下,可以将包含不同纤维的机织物进行层叠,当然,也可以将包含相同纤维的m^只物进行层叠。另外,上层13不仅限于以上所述,也可以^&含绒头组织(/WA組織)的机织物。绒头组织是指除底纱外另外用绒头用经纱或讳纱将绒头(毛圈绒头((輪奈))和割绒(切毛))织xAt/U只物表面而得到的t/U只物。由绒头组织I成的上层的厚度雌为0.53.0mm。厚度不足0.5mm时,得不到足够的压縮量,厚度大于3.0mm时可以得至嶋洁效果,但制成清洁辊时,辊的直径变粗,因此不适于复合型OA机器的小型化。绒头组织的单纤维的粗细度ifc选为5500分特。因为这样在清洁中可以获得充分的强度。单纤维不足5分特时,机械强度可能陶氏,单纤维大于500分特时,可能有损上层13的柔软性,从而损伤抵接部件,因此不优选。另外,绒头组织的纱线的密度雌为640(M6000樹cm2。纱线的密度超U此范围,则异物肖,被充分地保持在上层13。对绒头组织的单纤维的材质无特别限定,可列举聚翻安、聚酯、丙烯、聚烯烃等。如上所述,舰4顿本实式的清纟識10,抵接部件的色粉等溯育^被刮取在上层13上。而且,附着在上层13上的色粉等也被保持在下层12的粘结层上。因此,本实歸式的清';識10肖,长期对抵接部件的色粉等异物进行良好地清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洁辊10长期使用清洁性下降时,可以将下层12容易地从芯体11剥离,因此肖嫩将芯体11再利用。回收使用后的清洁辊并将芯体11再禾」用,可以使清洁辊10的成本更低。本发明的清洁部件适合作为清洁辊。尤其适合作为除去附着在复印机、打印机、传敦几等所4顿的带电辊、感光体上的色粉的清繊。下面,对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实施例1在具备AskerCi!Jt为69°、室温下的压縮永久为13%的丙烯酸皿泡体的厚度为1.3mm的双面带(超强力双面带,3M社制)的一面粘结包含Ait丝的带状针织物(纱线的表观粗细度为80pm,经纱之间的间隔约为500,,纬纱之间的间隔约为60(^m,表观厚度500,),将其在())6mm的芯轴上巻绕成螺旋状,切成规定大小,由此形成实施例1的清洁辊。实施例2除使用具有AskerC硬度为58°、在室温下的压缩永久变形为3%的聚乙烯系发泡体的厚度为l.lmm的双面带(超强力双面带,MTTO社制)代替双面带(超弓贩双面带3M社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2的清洁辊。实施例3除使用具备AskerC硬度为63°、在室温下的压缩永久变形为16%的丙烯酸系发泡体的厚度为0.8mm的双面带(超强力双面带,3M社制)代替双面带(超强力双面带,3M社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作,得到实施例3的清洁辊。实施例4除使用具备AskerC硬度为72°且在室温下的压縮永久变形为10%的丙烯酸类发泡体的厚度为0.4mm的双面带(超强力双面带寺冈制作所社制)代替双面带(超强力双面带,3M社制)以外,与实施例l同样地操作,得到实施例4的清洁辊。实施例5除使用具备AskerC硬度为53°、在室温下的压缩永久变形为4%的聚烯烃系发泡体的厚度为l.Omm的双面带(超强力双面带LINTEC社制)代替双面带(超强力双面带3M社制)以外,与实施例l同样鹏作,得到实施例5的清洁辊。实施例6除使用具备AskerC硬度为69。、室温下的压缩永久变形为13%的丙烯酸微泡体的厚度为0.9mm的双面带(超强力双面带刘才"、乂夕社帝ij)代替双面带(超强力双面带3M社制)以外,与实施例l同样鹏作,得至恢施例6的清洁辊。实施例7将具备AskerC硬度为69。、在室温下的压縮7乂久变形为13%的丙烯酸类发泡体的厚度为1.3mm的双面带(超强力双面带3M社制)螺旋状绕在(j)6mm的芯轴上形成下层。然后,在下层上被覆lfli只物(包含粗细度为110分特的包含尼龙的单纤维,33000tS/cm2、厚度为1.9mm的^^组织),切成规定大小,由此形成实施例7的清洁辊。实施例8作为抛只物4顿包含粗细度110^4寺的包含尼龙的单纤维、27000樹cm2、厚度1.8mm的绒头组织,除此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鹏作,得到实施例8的清洁辊。实施例9作为机织物^1包含粗细度130分特的含有醋酸酯的单纤维、19800柳cm2、厚度1.9mm的绒头组织,除此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得到实施例9的清洁辊。实施例10作为机织物^OT包含粗细度为84/2分特(84分待的单纤维分割为两部分)的包含酯的单纤维、34000掛cm2、厚度为1.9mm的绒头组织,除此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0的清洁辊。比较例1将密胺树脂发泡体(BASF社制)切成角状(角状),开插入芯体的孔。在其中插入涂布了粘结剂的芯体,热'離后对表面进行研磨,形鹏状,切割成规定大小,得到比较例1的清洁辊。比较例2利用成形模具成形弹性层,对表面进行研磨,由此,在芯体表面成型包含聚氨酯的弹性层。在该弹性层的表面涂布粘结剂(卄4t'乂一少HM-"680:卄<f^化学株式会社制〉,在其上被覆与实施例1同样的带状针织物,切成规定的大小,由此得到比较例2的清洁辊。各实施例的清洁辊与各比较例的清洁辊的库i」m:序如表i所示。表i<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各实施例的清洁辊与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清}識相比,制紅序少。可知本发明的清洁辊是制造工序少、以低^就可以制造的清洁辊。i微例1使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清洁辊以啮进量(食v、込办虽)为0.1mm的方式与感光接的带电辊抵接。然后,在带电辊宽100mm的范围均匀地涂布约0.03g色粉,通过驱动马达使感光体以300rpm旋转。此时带电辊和清洁辊连转。驱动马;1^转15射中后,观察带电辊表面的清洁状态,带电辊的表面被量好地清洁时,再进行同样的操作,在带电辊不再净化时停止操作。其结果如表2所示。(色粉的种类)数字色粉(f^夕A卜于一,《力V汝夕社制)苯乙烯系树酯6pm硅皿系外部添加剂+0.6nm氧化钛表2清洁次数(次)实施例1实施例27实施例38实施例46实施例59实施例67实施例720以上实施例820以上实施例920以上实施例1020以上比较例18比较例29(结果归纳)由表2可知,实施例1^的清洁辊如比较例1、比较例2的清洁辊那样,是育滩长期对带电辊等进行良好地清洁的清洁辊。另外,实施例710的清,都是比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清洁辊更肖滩长期保持良好的清洁性的清洁辊。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清洁部件是制造工序少、以低成本就能够制造的清洁部件,可以长期保持良好的清洁性。权利要求1、清洁部件,其特征在于,该部件包含在芯体表面卷绕双面带形成的下层、和设置于上述下层外表面的上层,上述上层包含至少一层纤维层,所述纤维层包含机织物或针织物;其中所述双面带是在海绵部件的两面具有粘结层的双面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部件,其中所i^面带的厚度为0.43.0mm。3、如权禾腰求1或2所述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海绵部件包含聚烯烃或丙烯酸类橡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部件,其中上^i:层是多个同种或不同种的纤维层层叠形成的。5、如权禾腰求1所述的清洁部件,其中,±^清洁部件为辊状。全文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部件,其成本低且长期保持良好的清洁性。该部件包含在芯体11表面卷绕在海绵部件的两面具备粘结层的双面带形成的下层12、和设置于下层12外表面的上层13,上层13包含将纤维13a捻成的纱线13A编成的针织物。文档编号G03G21/00GK101334623SQ20081010926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申请日期2008年4月11日优先权日2007年4月12日发明者笹川刚纪申请人:新智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