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装置、其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873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光装置、其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用 于定位电光面板的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构成电光装置的电光面板之一种的液晶显示面板, 一般组装于便 携电话机等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内所使用。该情况下,在电子设备,为了使 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成为可以从外侧进行观看的状态而设置显示窗。 此时,若显示窗的开口范围与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从正常的位置关系 偏离,则会出现在电子设备的显示窗与显示画面之间产生不匹配、变成次 品、由于显示部周围的外观而有损产品的质量的问题。作为现有的这种电光装置的结构,已知如下结构在通过夹具进行了 框架上的电光面板的定位的基础上,对电光面板进行固定,随后将电光面 板以上述框架为基准收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内(例如,参照以下的专利文 献l)。专利文献1特开2005—99616号7>才艮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l中,存在当电光面板相对于框架定位时需要 夹具的问题点。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不用夹具就能够相对于 框架定位电光面板的电光装置或者电子设备的结构及制造方法。 本发明,可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应用例1)电光装置的特征为具有电光面板,对前述电光面板从 前述电光面板的表侧背側的任一方侧进行支持的面板支持体,和从前a 侧背侧的另一方侧安装于前述面板支持体的安装体;前述电光面板,至少 具有俯视互相对向的2个外缘;前述安装体,具有通过对前述2个外缘的 各自进行引导而对前述电光面板进行引导的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应用例l的电光装置,具有电光面板、面板支持体、与安装体。面板 支持体,对电光面板,从电光面板的表侧背侧的任一方侧进行支持。安装 体,从电光面板的表侧背侧的另一方侧安装于面板支持体。该安装体,具 有对电光面板进行引导的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电光面板,至少具有俯 视互相对向的2个外缘。 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通过对2个外缘的各自 进行引导而对电光面板进行引导。若依照于该构成,则因为电光面板的2个外缘通过一对面板定位用引 导部所引导,所以电光面板,从2个外缘的两侧被限制位置。因此,能够 对电光面板相对于安装体的位置,不用夹具地进行限制。(应用例2)如上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为前述一对面板定位用引 导部之中的一方前述面板定位用引导部,对向于前述2个外缘之中的一方 的前述外缘;前述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之中的另 一方的前述面板定位用 引导部,对向于前述2个外缘之中的另一方的前述外缘;前述一方面板定 位用引导部与前述另一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之间的间隔,与前述电光面板 相比,朝向前述另一方侧变短。在应用例2中, 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之中的一方对向于2个外缘之 中的一方, 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之中的另 一方对向于2个外缘之中的另 一方。并且, 一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与另一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之间的间 隔,与电光面板相比,朝向另一方侧变短。通过该构成,能够容易地对电 光面板的2个外缘进行引导。(应用例3)如上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为前述2个外缘,分别触 接于各前述面板定位用引导部。在应用例3中,因为2个外缘分别触接于各面板定位用引导部,所以能够使电光面板保持于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应用例4)如上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为前述2个外缘的各自, 与各前述面板定位用引导部分离。在应用例4中,因为2个外缘的各自与各面板定位用引导部分离开, 所以能够将电光面板从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受到的外力抑制为较低。(应用例5)如上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为前述安装体的对应于前 述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的侧壁,触接于前述面板支持体的内壁,向内侧 发生变形;各前述面板定位用引导部,通过变形了的前述侧壁触接于前述 电光面板的前述2个外缘。通过该构成,能够使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触接于电光面板的2个 外缘。(应用例6)如上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为前述安装体的对应于前 述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的一对侧壁,具有朝向外侧的突状部;前述面板 支持体,具有对向于前述安装体的突状部的一对侧壁;前述面板支持体的 前述一对侧壁,具备内壁部分,该内壁部分具有前述一对侧壁彼此间的 内侧的间隔,从前述一对侧壁的端部侧、比前述一对突状部彼此间的外侧 的间隔窄的第1间隔和比前述第1间隔宽的第2间隔;前述安装体的一对 突状部,对向于前述面板支持体的具有前述第2间隔的内壁部分而配置。(应用例7)如上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为前述安装体的对应于前 述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的一对侧壁,具有朝向外侧的突状部;前述面板 支持体,具有对向于前述安装体的突状部的一对侧壁;前述面板支持体的 前述一对侧壁i殳定为,从前述一对侧壁的端部侧,前述一对侧壁彼此间的 内侧的间隔比前述一对突状部彼此间的外侧的间隔窄;在前述面板支持体 的前述一对侧壁,分别在对向于前述安装体的各前述突状部的位置设置开 口部;前述安装体的一对突状部,分别接合于前述面板支持体的各前述开 n部。(应用例8)如上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为具有介于前述一对面板 定位用引导部的各自、与前述2个外缘的各自之间的构件。应用例8的电光装置,具有介于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的各自与2个 外缘的各自之间的构件。通过该构成,能够减轻电光面板由于一对面板定 位用引导部而导致的损伤。(应用例9)如上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为前述面板支持体与前述 电光面板通过粘附层所粘接;前述粘附层,具有前述电光装置可以通过前 述一对面板定位用51导部进行移动的粘附力。在应用例9中,因为面板支持体与电光面板通过粘附层所粘接,所以 能够增强面板支持体对电光面板进行支持的力。在此,粘附层,具有电光 装置可以通过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进行移动的粘附力。因此,通过一对 面板定位用引导部,能够对电光面板相对于安装体的位置进行修正。(应用例10)如上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为至少设置2组沿相互不 同的方向相对向的前述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在应用例10中,因为至少^没置2组沿相互不同的方向相对向的一对面 板定位用引导部,所以能够容易地将电光面板的位置,在相互不同的方向 上进行限制。由此,能够容易地使电光面板的定位的精度进一步提高。(应用例ll)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该电光装置具有电光面板、对 前述电光面板从前述电光面板的表侧背侧的任一方侧进行支持的面板支持 体、和从前i^侧背侧的另一方侧安装于前述面板支持体的安装体,该制 造方法的特征为前述电光面板,至少具有俯视互相对向的2个外缘;前 述安装体,具有通过对前述2个外缘的各自进行引导而对前述电光面板进 行引导的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包括使前述电光面板由前述面板支持体支持的第1工序,和在前述第1工序之后在前述面板支持体安装前述安装 体的第2工序;在前述第1工序中,以前述电光面板可以相对于前述面板 支持体支持进行移动的状态,使前述电光面板由前述面板支持体支持;在 前述第2工序中, 一边使前述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触接于前述2个外缘, 一边在前述面板支持体对前述安装体进行安装。应用例11的制造方法中的电光装置,具有电光面板、面板支持体、与 安装体。面板支持体,对电光面板,从电光面板的表侧背侧的任一方侧进行支持。安装体,从电光面板的表侧背侧的另一方侧安装于面板支持体。 该安装体,具有对电光面板进行引导的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电光面板,至少具有俯视互相对向的2个外缘。 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通过对2个 外缘的各自进行引导而对电光面板进行引导。应用例11的制造方法,包括第1工序与第2工序。第1工序,是4吏电 光面板由面板支持体支持的工序。第2工序,是在面板支持体对安装体进 行安装的工序。第2工序,实施于第l工序之后。在第1工序中,以电光面板可以相对于支持体进行移动的状态,使电 光面板由面板支持体支持。并且,在第2工序中, 一边使一对面板定位用 引导部触接于2个外缘, 一边在面板支持体对安装体进行安装。若依照于该制造方法,则因为能够使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对2个外 缘进行引导,所以能够对电光面板的位置,从2个外缘的两侧进行限制。 因此,能够对电光面板相对于安装体的位置,不用夹具地进行限制。(应用例12)电子设备的特征为具有上述的电光装置,和前述电光 装置的控制部。应用例12的电子设备中,电光装置具有电光面板、面板支持体、与安 装体。面板支持体,对电光面板从电光面板的表侧背侧的任一方侧进行支 持。安装体,从电光面板的表侧背侧的另一方侧安装于面板支持体。该安 装体,具有对电光面板进行引导的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电光面板,至 少具有俯视互相对向的2个外缘。 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通过对2个外 缘的各自进行引导而对电光面板进行引导。若依照于该电光装置,则因为电光面板的2个外缘通过一对面板定位 用引导部所引导,所以电光面板,被从2个外缘的两侧限制位置。因此,能够对电光面板相对于安装体的位置,不用夹具地进行限制。并且,即使 在电光面板存在尺寸误差时,也能够使电光面板的中央位置的偏离比该尺 寸误差小。该结果是,能够容易地使电光面板的定位的精度提高。而且,在具有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中,能够容易地使电光面板的定 位的精度提高。


图l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的安装体安装前的状态的概略剖 面图。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的安装体安装后的状态的概略剖 面图。图4是相当于图3中的A部的部位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概略剖面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的安装体安装前的状态的概略剖 面图。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的安装体正安装时的状态的概略 剖面图。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概略剖面图。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的安装体安装前的状态的概略剖 面图。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的安装体正安装时的状态的概略 剖面图。图11是表示使本实施方式的下框架与支持框架一体化了的构成例的 概略剖面图。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其他例的概略剖面图。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另外例的概略剖面图。图14是电子设备的概略立体图。图15是电子设备的显示控制系统的概略构成图。符号的说明100…电光装置,110…照明单元,120…电光面板,130…面板支持体, 131…下框架,132…支持框架,140…安装体(上框架),140a…显示窗, 141 144…引导部,141a 144a…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关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以作为电 光装置之一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电光 面板采用液晶显示面板。还有,电光装置,并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也可采用有机EL (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装置、电泳显示装置等 各种电光装置。 第1实施方式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概略分解立 体图。该电光装置100,具有构成背光源的照明单元110,配置于照明单 元110的正面侧(观看侧)的电光面板(液晶显示面板)120,面板支持体 130,和安装体140。照明单元110,具有以LED(发光二极管)、冷阴极管等所构成的光 源111,和将从光源111所发出的光从光入射面(端面)112a导入而从光 出射面(表面)112b进行出射的导光板112。在此,在布线基板(柔性布 线皿)113上沿光入射面112a的宽度方向排列多个光源111。并且,在 导光板112的背后配置反射片114。而且,优选如后述地未图示的光学 片配置于光出射面112b上。在此,导光板112,以俯视矩形状构成。电光面板120,由玻璃等构成的透明的基板121与基板122相贴合, 在其间配置有未图示的电光物质(液晶)。电光面板120,具有外缘1加K, 外缘120L,外缘120M,和外缘120N。外缘U0K与外缘U0L,互相对 向。外缘120M与外缘120N,互相对向。外缘120K及外缘120L相对向 的方向,与外缘120M及外缘120N相对向的方向,俯视相交叉。在皿121设置从J4! 122伸出的M伸出部121T。在该I4l伸出部 121T上安装构成驱动电路的半导体芯片123、布线M (柔性布线M) 124等。还有,相应于需要在141121、 122的外表面上配置(粘附)偏振 板125、 126 (125参照图2)。电光面板120也俯视矩形状地构成,其显示 区域120 A也矩形状地构成。面板支持体130,具有下框架131,和收置于下框架131内的支持框 架132,虽然并不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下框架131为例如以不锈钢、铝等的金属所构成的金属框。并且,优选支持框架132为以合成树脂所构 成的树脂框。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框架131,俯视矩形状地构成,具有上部进行了 开口的带边缘的容器形状。支持框架132,以俯视矩形状构成,具有上部 进行了开口的带边缘的容器形状。还有,作为支持框架132,也可采用在上下进行了开口的框形状(矩 形框状)的构成。并且,也可采用将下框架131与支持框架132以相同的 材料形成为一体的构成。而且,也可采用使下框架131与支持框架132, 通过插入(insert)成型等以不同的材料一体化了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 支持框架132,通过插入于下框架131内,至少沿平面方向,皮定位。但是, 也可以^使支持框架132成为可以在下框架131内沿平面方向移动地进^f亍了 配置的状态。照明单元110,收置于支持框架132内,被定位。并且,在设置于支 持框架132的周围的支持面132a上配置电光面板120。在本实施方式中, 电光面板120通过双面粘接带133粘接于支持面132a。双面粘接带133, 在表侧背侧具有粘附层,对电光面板120与支持框架132进行粘接。也就 是说,电光面板120与面板支持体130,通过双面粘接带133的粘附层所 粘接。但是,双面粘接带133,按在由后述的安装体140引起的电光面板 120的位置偏离的修正时所需要的程度地,在平面方向使电光面板120可 以移动地对其进行保持。还有,在如上述地相对于下框架131、使支持框 架132可以沿平面方向移动地进行了构成的情况下,电光面板120也可以 为相对于支持框架132完全固定的状态。安装体140,具有主体,引导部141,引导部142,引导部143,和 引导部144。安装体140的主体,包括顶板部140R,侧壁140K,侧壁 140L,側壁140M,和侧壁140N。安装体140,相当于安装于下框架131 的上框架。安装体140下部开口,且可以安装于面板支持体130地构成。 在顶板部140R,设置显示窗140a。因此,电光面板120的显示区域120A, 通过显示窗140a可从观看侧(图示上方)被观看。虽然并不特别限定,但 是优选安装体140的主体以不锈钢、铝等的金属、聚乙烯等的合成树脂所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体140,安装于面板支持体130地构成。当将 安装体140安装于面板支持体130时,安装体140的侧壁140K、侧壁140L、 侧壁140M、与侧壁140N插入于面板支持体130的下框架131的周围壁 131S的内侧。在此,在侧壁140K及侧壁140L,分别设置接合部140t。并且,在下 框架131,在形成侧壁的周围壁131S设置接合孔131t。接合孔131t,设置 于当将安装体140安装到面板支持体130时对向于^合部140t的位置。 因此,若安装体140的侧壁140K、侧壁140L、侧壁140M、与侧壁140N 插入于下框架131的周围壁131S的内侧,则接合部140t与接合孔131t相 接合。由此,安装体140安装于面板支持体130。还有,在支持框架132 的外周部,设置台阶部132b。因此,若将支持框架132收置于下框架131 内,则可在下框架131的周围壁131S与支持框架132之间确保空间。安 装体140的侧壁140K、侧壁140L、侧壁140M、与侧壁140N,由该空间 所收置。引导部141、引导部142、引导部143、与引导部144, i殳置于安装体 140的主体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141-144,分别设置多个(各 为2个)。引导部141 144,分别以从顶板部140R向安装体140相对于面 板支持体130的安装方向(图示下方)突出的突起所构成。各引导部141、与各引导部142,设置于互相对向的位置,构成一对。 各引导部143、与各引导部144,设置于互相对向的位置,构成一对。各引 导部141及各引导部142相对向的方向、与各引导部143及各引导部144 相对向的方向,相互不同,俯视相交叉。还有,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 一对引导部141及142、与一对引导部 143及144,分别各设置2组,但是组数并不限定于此,至少各设置l组即 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引导部141~144,分别具有厚度从顶板部140R侧 (图示上方)朝向前端侧(图示下方)逐渐变薄的三棱锥形状。各引导部 141,具有2个倾斜面141a。各引导部142,具有2个倾斜面142a。各引导部143,具有2个倾斜面143a。各引导部144,具有2个倾斜面144a。1个引导部141的2个倾斜面141a,共有示于图2的棱线145。关于 其他各引导部142 144也同样,各引导部142-144,具有棱线145。各倾斜面141a 144a,朝向安装方向斜向内侧。也就是说,各倾斜面 141a 144a,相对于安装方向而倾斜,且以图1看朝向电光面板120侧。各引导部141的2个倾斜面141a所共有的棱线145,相对于安装方向 具有斜率,与电光面板120的外缘120K对向。同样地,各引导部142的 2个倾斜面142a所共有的棱线145,相对于安装方向具有斜率,与电光面 板120的外缘120L对向。各引导部143的2个倾斜面143a所共有的棱线 145,相对于安装方向具有斜率,与电光面板120的外缘120M对向。各引 导部144的2个倾斜面144a所共有的棱线145,相对于安装方向具有斜率, 与电光面板120的外缘120N对向。通过上述的构成,各引导部141-144,如后述地,棱线145触接于电 光面板120的各夕卜缘120K、 120L、 120M、 120N。因此,基本上不产生宽 度方向的约束力,不会在电光面板120产生不需要的变形等。还有,各引 导部141 144,并不限定于分别设置有2个倾斜面141a 144a的构成,也 可采用设置有单个倾斜面的构成。例如,作为单个的倾斜面,可考虑设置 沿相对应的电光面板120的各外缘120K、 120L、 120M、 120N的具有宽 度方向的平坦的倾斜面。并且,也可采用使各引导部141-144为沿电光面 板120的各外缘120K、 120L、 120M、 120N延伸的肋状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 一对引导部141与142设置于夹持电光面板120的 配置区域的位置,各倾斜面141a、 142a分别直接面对电光面板120的各外 缘120K、 120L地对向配置。并且,另外一对引导部143与144,在与引 导部141、 142不同的方向上设置于夹持电光面板120的配置区域的位置, 各倾斜面143a、 144a分别直接面对电光面板120的各外缘120M、 120N 地对向配置。通过设置如此地从不同的方向夹持电光面板120的多组引导 部141及142和引导部143及144,能进一步提高电光面板120的平面方 向上的定位的精度。各引导部141-144,设置于安装体140的对应于电光面板120的各外缘120K、 120L、 120M、 120N的位置。并且,各引导部141 144,以比安 装体140的主体容易发生弹性变形的材料所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 体140的主体以金属框所构成。各引导部141-144,通过树脂成型,通过 与安装体140的主体一体地所形成的树脂突起所构成。还有,安装体140 的构成,并不限定于这些构成,也可采用安装体140的主体与各引导部 141-144以相同的材料(例如合成树脂) 一体地形成的构成。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安装体140安装前的剖面图,图3是安装后的剖 面图。在面板支持体130内收置照明单元110。在此,在导光板112上根 据需要而配置光学片115。然后,在收置有照明单元110的面板支持体130 的支持框架132上配置电光面板120。在此,也可以在支持框架132的支 持面132a上通过双面粘接带133粘接电光面板120。但是,因为若电光面 板120被严格固定,则不能进行位置偏离的修正,所以必须具有电光面板 120可以沿平面方向移动的程度的粘附层。接下来,安装体140从上方安装于面板支持体130。此时,安装体140 的侧壁140K、侧壁140L、侧壁140M、与侧壁140N,如示于图2地,插 入于下框架131的周围壁131S与支持框架132之间。在此,电光面板120,外缘120K与外缘120L之间的间隔设定为Hl。 并且,安装体140,顶板部140R侧的引导部141与引导部142之间的内侧 的间隔设定为H2。并且,前端(电光面板120侧的端部)侧的引导部141 与引导部142之间的内侧的间隔设定为H3。这些间隔H1、 H2及H3,满 足下述式(1)的关系。H3>H1>H2... (1)上述的关系,在一对引导部143及144、与外缘120M及120N之间也满足。由于上述的关系,在安装体140相对于面板支持体130的安装过程中, 各引导部141及142,如示于图3地,触接于各外缘120K及1加L。同样 地,各引导部143及144,在安装过程中,触接于各外缘120M及120N。因此,以从各引导部141-144受到的外力而可修正电光面板120的平 面方向的位置。在此,各引导部141-144具有:触接于电光面板120的各外缘120K、 120L、 120M、 120N而能够对其平面位置进行修正的程度的刚 性。还有,根据电光面板120的起始的平面位置、 一对引导部141及142 的间隔,有时也能仅触接于一对引导部141及142之中的一方而修正平面 位置。在此,间隔H2及H3、各倾斜面141a及142a的倾斜角,相应于电 光面板120的平面位置的容许宽度、电光面板120的两外缘的尺寸、高度 的不匀等所确定。而且,接合部140t,如示于图3地,接合于接合孔131t。由此,安装 体140相对于面板支持体130的安装完成。在此,下框架131,如示于图2地,夹持电光面板120相对向的周围 壁131S彼此间的内侧的间隔^殳定为H4。并且,安装体140,互相对向的 接合部140t彼此间的间隔设定为H5。这些间隔H4及H5,满足下述式(2 ) 的关系。H5>H4... (2)由于上述的关系,接合部140t与接合孔131t可相接合。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 一对引导部141及142彼此间的内侧的间隔, 从前端侧朝向顶板侧140R侧变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体140安装于面板支持体130之后,各引导 部141-144,如示于图3地,触接于电光面板120。在此,各引导部l41 144, 以容易发生弹性变形的材料所构成。因此,在安装体140安装于面板支持 体130之后,即4吏各引导部141~144触接于电光面板120,也能够将在电 光面板120产生过剩的应力、变形的情况抑制为较低程度。还有,在图3, 各引导部141及142的弹性变形前的形状以双点划线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安装体140安装于面板支持体i:30时,通过一 对引导部141及142,可从外缘120K侧及外缘120L侧这两侧修正电光面 板120的平面位置。同样地,电光面板120的平面位置,通过一对引导部 143及144,可从外缘120M侧及外缘120N侧这两侧所修正。因此,即使 在电光面板120存在尺寸误差,也能够使显示区域1加A相对于显示窗H0a 的位置的偏离比该尺寸误差小。该结果是,能够容易地使电光面板120的定位的精度提高。还有,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通过双面粘接带133粘接电光面板 120与面板支持体130 (支持框架132 )的构成,但是电光面板120及面板 支持体130的构成,并非限定于此。作为电光面板120及面板支持体130 的构成,可采用省略了双面粘接带133的构成。并且,也可采用使支持框 架132相对于下框架131可以沿平面方向移动的构成。若依照于这些构成,则能够以轻微的外力而使电光面板120相对于下 框架131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当将安装体140安装于面板支持体130 时,能够将电光面板120从各引导部141-144受到的外力抑制为较低。由 此,能够将电光面板120由于各引导部141-144而受损伤的情况抑制为较 低程度。进而,也能够容易地使电光面板120的定位的精度更加提高。还有,在这些构成中,各引导部141-144与电光面板120,也维持安 装体140安装于面板支持体130之后的触接。因此,可确保电光装置IOO 中的电光面板120的保持力。但是,电光面板120与面板支持体130通过 双面粘接带133所粘接的构成,因能够增强电光装置100中的电光面板120 的保持力而优选。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各引导部141-144与电光面板120的各 外缘120K、 120L、 120M、 120N相触接的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该构 成,也可采用在各引导部141 144与各外缘120K、 120L、 120M、 120N 之间夹有另外的构件的构成。该情况下,构成为当安装体140向面板支 持体130安装时,使得引导部141-144最终对电光面板120的各外缘120K、 120L、 120M、 120N进行引导即可。作为另外的构件,例如,可考虑覆盖 电光面板120的外周部的框架构件、设置于电光面板120与各引导部 141-144之间的緩冲构件、对电光面板120的显示区域120A进行保护的盖 玻璃等。该点在后述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同样。例如,在另外的构件为盖玻璃的情况下,各引导部141~144,如示于 作为相当于图3中的A部的部位的放大图的图4 (a)地,触接于盖玻璃 301的外缘301K。并且,例如,在另外的构件为緩沖构件的情况下,各引导部141~144,如示于作为相当于图3中的A部的部位的放大图的图4 (b)地,触接于 緩冲构件303。緩沖构件303的触接部位303T,由于从各引导部141~144 受到的外力发生变形。还有,緩冲构件303,设置于比电光面板120的显 示区域120A靠外侧。因此,显示于显示区域120A的图像,不会由緩沖构 件303所阻碍而能被看见。在本实施方式中,緩冲构件303,设置于比偏M126靠外侧。因此, 能够避免緩沖构件303与偏^L126相重叠。由此,能够容易地减薄电光 装置100的厚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在安装体140安装于面板支持体130的 过程中、各引导部141 144触接于电光面板120或者上述构件即可。由此, 在安装体140安装于面板支持体130的过程中,可限制电光面板120的平 面位置。从而,也可采用如后述的其他的实施方式地,在将安装体140安 装于面板支持体130结束之后,各引导部141-144与电光面板120 (或者 上述构件,以下同样)并不触接、而分离开的构成。第2实施方式关于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示于图5地,代 替第1实施方式中的引导部141而采用引导部241,代替引导部而采 用引导部242。并且,虽未图示,但代替第1实施方式中的引导部143而 采用引导部243,代替引导部144而采用引导部244。第2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100,除了这些方面,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 中的电光装置100同样的构成。从而,在以下,对与第l实施方式同样的 部分附加同一符号,对它们的说明进行省略。各引导部241 244,如示于图6地,形成于安装体140的侧壁140K、 侧壁140L、侧壁140M、与侧壁140N的内侧。各引导部241-244,从安 装体140的顶板部140R的内面经过侧壁140K、侧壁140L、侧壁140M、 与侧壁140N的各内面所固定。因此,各引导部241~244,相比较于第1 实施方式中的各引导部141-144,刚性被提高。还有,在各引导部241~244, 形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倾斜面241a、 242a、 243a、 244a。并且,各引 导部241 244,具有棱线245。并且,各引导部241~244,在从顶板部140R侧(图示上方)朝向前端侧(图示下方)厚度逐渐变薄地构成之点,也与 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示于图7地,当将安装体140安装于面板支持 体130时,通过各引导部241、 242触接于电光面板120的各外缘120K、 120L,限制电光面板120的平面位置。此时,安装体140的侧壁140K及 侧壁140L的^^合部140t通过下框架131的周围壁131S向内侧挤压而 使侧壁140K及侧壁140L分别向内侧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形成于侧壁 140K及侧壁140L的内面的各引导部241、 242,伴随于侧壁140K及侧壁 140L的弹性变形而向内侧移位。此时,电光面板120的各外缘120K、 120L, 通过一对引导部241及242被向内侧挤压。还有,此时也可以如图示地使 得侧壁140K及侧壁140L的下端部通过支持框架132的外周面所引导地进 行构成。其后,如示于图5地,若M部140t接合于^^孔131t,则侧壁140K 及侧壁140L的弹性变形的至少一部分回复,并与此同时各引导部241、242 也稍微向外侧移位。在第2实施方式中,当安装体140向面板支持体130安装时,引导部 241、 242暂时向内侧移位。因此,电光面板120的外缘120K、 120L通过 一对引导部241及242所引导。由此,限制电光面板120的平面位置。然 后,因为在安装完成后引导部241、 242的位置向外侧返回,所以能够减少 引导部241、 242对电光面板120施加过量的应力、产生变形的可能性。还有,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体140安装于面板支持体130的状 态下,各引导部241、 242,如示于图5地,触接于电光面板120的各外缘 120K、 120L。但是,因为即使各引导部241 、 242触接于各外缘120K、 120L, 在安装过程中向内侧移位了的各引导部241 、 242在安装完成后也向外侧返 回,所以仍然能够降低上述应力、变形。还有,作为支持框架132,也可采用上下开口的框形状(矩形框状) 的构成。并且,也可以采用以相同的材料将下框架131与支持框架132形 成为一体的构成。进而,也可以采用对下框架131与支持框架132,通过 插入成型等以不同的材料进行了一体化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持框架132,通过插入于下框架131内,至少沿平面方向定位。但是,也可以 使支持框架132成为在下框架131内可以沿平面方向移动地进行了配置的 状态。第3实施方式关于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示于图8地,代 替第2实施方式中的安装体140而采用安装体240,代替面板支持体130 而采用面板支持体230。第3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100,除了这些方面,具有与第2实施方式 中的电光装置100同样的构成。从而,在以下,对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 部分附加同一符号,对它们的说明进4亍省略。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示于图9地,下框架231、与安装体240的主 体,分别以薄板状的金属框所构成。下框架231的周围壁231S,在上端侧具有厚壁部231T。厚壁部231T, 具有使周围壁231S的上端向内侧弯曲的构成。通过该进行了弯曲的构成, 在厚壁部231T的下端形成掩^台阶231t。还有,该弯曲了的结构,有时 ,皮称为4斤边(hemming)弯曲。安装体240的侧壁240K及侧壁240L,具有接合片240t。接合片240t, 具有将侧壁240K及侧壁240L的各自的下端向外侧折回的构成,向斜上方 延伸。还有,各引导部241 244,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从安装体240 的顶板部240R的内面经过侧壁240K、侧壁240L、侧壁240M、与侧壁 240N各内面所固定。并且,在厚度从顶板部240R侧(图示上方)朝向前 端侧(图示下方)逐渐变薄地所构成之点,也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同样。在此,下框架231,夹持电光面板120而相对向的厚壁部231T彼此间 的内侧的间隔设定为H6。并且,夹持电光面板120而相对向的周围壁231S 彼此间的内侧的间隔设定为H7。这些间隔H6及H7,满足下述式(3 )的关系。H7>H6... (3)另一方面,安装体240,互相对向的接合片240t彼此间的外侧的间隔 设定为H8。间隔H6及H8,满足下述式(4)的关系。H8>H6... (4)通过上述的关系,接合片240t与接合台阶231t可以接合。 在第3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安装体240的侧壁240K及侧壁240L插入 于下框架231的周围壁231S的内侧,如示于图10地,接合片240t及侧壁 240K及侧壁240L通过下框架231的厚壁部231T而向内侧发生弹性变形。 形成于侧壁240K及侧壁240L的内面的各引导部241、 242,伴随于侧壁 240K及侧壁240L的弹性变形而向内侧移位。此时,各引导部241、 242, 触接于电光面板120的各外缘120K、 120L。由此,电光面板120的各外 缘120K、 120L,通过一对引导部241及242被向内侧挤压,电光面板120 的平面位置净皮限制。还有,此时也可以如图示地使得侧壁240K及侧壁240L 的下端部通过支持框架132的外周面所引导地进行构成。其后,掩^片240t的前端,如示于图8地,接合于M台阶231t。由 此,安装体240安装于面板支持体230。此时,#片240t及侧壁240K 及侧壁240L的弹性变形(图10),如示于图8地,至少一部分回复。通过 侧壁240K及侧壁240L的弹性变形的至少一部分回复,各引导部241、 242 向外侧移位。因此,各引导部241、 242,从电光面板120的各外缘120K、 120L离开。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将安装体240安装于面板支持体"0之后,电 光面板120从各引导部241、 242受到的外力被解除。因此,不会对电光面 板120施加不需要的应力、变形。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也相对于电光 面板120的各外缘120K、 120L、 120M、 120N,棱线245夹着微小的间隙 而面对。因此,可确保对电光面板120实质性地沿平面方向及上下方向保 持的功能。还有,作为支持框架132,也可采用上下开口的框形状(矩形框状) 的构成。并且,也可以采用以相同的材料将下框架231与支持框架132形 成为一体的构成。进而,也可以采用对下框架231与支持框架132,通过 插入成型等以不同的材料进行了 一体化的构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持框架132,通过插入于下框架231内, 至少沿平面方向净皮定位。但是,支持框架132及下框架231,并非限定于该构成,也可以采用使支持框架132在下框架231内可以沿平面方向移动 地进行了配置的构成。作为对下框架231与支持框架132以插入成型进行了一体化的构成, 例如可考虑示于图11的构成。在该构成中,下框架231,通过支持框架132 与侧壁部132c而夹持周围壁231S。支持框架132与侧壁部132c,通过插 入成型一体化地所形成。通过该构成,能够省略将支持框架132插入于下 框架231内的麻烦。并且,也能够省略使支持框架132相对于下框架231 进行定位的麻烦。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电光装置100的制造效率提高。还有,在第l实施方式中,1个引导部141具有2个倾斜面141a。这 2个倾斜面141a所共有的棱线145,触接于电光面板120、盖玻璃301、緩 冲构件303等。其他的引导部142 144也同样。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及第3实施方式中,l个引导部241分别具有2 个倾斜面241a。这2个倾斜面241a所共有的棱线245,触接于电光面板 120、盖玻璃301、緩冲构件303等。其他的引导部242 244也同样。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及第3实施方式中,分别例示 棱线145、棱线245是直线的情况。但是,棱线145、棱线245并不限定于 直线,例如如示于图12地,也可采用曲线。该情况,在一个引导部141( Ml) 具有单个倾斜面141a (241a)的构成中也同样。也就是说,在一个引导部 141 (241)具有单个倾斜面141a (241a)的构成中,作为单个倾斜面"la (241a)也可应用曲面。也就是说,若一对引导部141及142彼此间的内侧的间隔,从前端侧 朝向顶板部140R侧变短,则棱线145的形状、倾斜面141a、 142a的个数 等可任意地^L定。该情况,对于其他的引导部"3、 "4,引导部241 244 也同样。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及第3实施方式中,分别在一 对引导部141及142 (241及242)的各个中,例示棱线"5、棱线2"相 对于安装方向具有斜率的情况。但是,棱线145、棱线245,并非限定于此, 如示于图13地,也可采用仅一对引导部141及142 (241及242)的至少 一方相对于安装方向具有斜率的构成。 一对引导部"1及142( Ml及242 ),使引导部141及142 (241及242 )彼此间的内侧的间隔,从前端侧朝向顶 板部140R (240R)侧短地构成即可。 一对引导部143及144 (243及244 )也同样。还有,在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及第3实施方式中,引导部 141-144及引导部241 244的各自,对应于面板定位用引导部。并且,侧 壁140K、 140L及侧壁240K、 240L,与对应于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的 侧壁相对应。并且,周围壁131S的内侧的面及厚壁部231T的内侧的面, 对应于面板支持体的内壁。并且,^部140t及接合片240t对应于突状 部。并且,间隔H6对应于第1间隔,且间隔H7对应于第2间隔。并且, 周围壁131S对应于与安装体的突状部相对向的一对侧壁。并且,M孔 131t对应于开口部。电子设备关于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电光装置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进 行说明。该电子设备200,是将上述电光装置100安装于显示部的电子设 备,图14,表示作为本发明中的电子设备之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机。示 于此的电子设备200,具有具备有多个操作键、送话口等的操作部201, 和具备有受话口等的显示部202,并在显示部202的内部组装上述的电光 装置100。而且,能够在显示部202的表面(内面)上观看电光装置100 的显示区域120A (参照图1)。该情况下,在电子设备200的内部,设置 对上述电光装置IOO进行控制的后述的显示控制电路,该显示控制电路决 定电光装置100的显示状况。还有,在电子i殳备200中,也能够以固定于电子i殳备200侧的框架、 电子设备200的壳体自身构成上述安装体140、 240。如此一来,则能够在 相对于显示部202的开口形状高精度地进行了匹配的位置对显示画面进行 设定。图15,是表示对于电子i殳备中的电光装置100的控制系统(显示控制 系统)的整体构成的概略构成图。示于此的电子设备,具有包括显示信息 输出源291、显示信息处理电路292、电源电路293、定时发生器294、和 进行向照明单元110的电力供给的光源控制电路295的显示控制电路290。并且,在电光装置(液晶显示装置)100,设置具有上述的构成的电光面板 120、对该电光面板120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127、和作为用于对电光面板 120进行照明的背光源的照明单元(照明装置)110。该驱动电路127,并 不限定于如上述地以直接安装于电光面板120的电子部件所构成的方式。 驱动电路127,也可以通过形成于电光面板120的1^1表面上的电路图形、 或者安装于导电连接于电光面板120的电路基tl、上述的布线M 128等 的其他的电子部件上的半导体IC芯片或者电路图形等构成。显示信息输出源291,包括由ROM (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 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才A^取存储器)等构成的存储 器,由磁记录盘、光记录盘等构成的存储单元,和将数字图像信号进行调 谐输出的调谐电路。显示信息输出源291,构成为基于通过定时发生器 294所生成的各种的时钟信号,以预定格式的图〗象信号等的形式将显示信 息供给于显示信息处理电路292。显示信息处理电路292,具备串行一并行变换电路,放大、反相电 路,旋转电路,灰度系数校正电路,箝位电路等的周知的各种电路;执行 输入进来的显示信息的处理,将该图像信息与时钟信号CLK一起向驱动 电路127进行供给。驱动电路127,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信号线驱动电 路及检查电路。并且,电源电路293,对上述的各构成要件分别供给预定 的电压。光源控制电路295,基于从电源电路293所供给的电压向照明单元110 的光源供给电力,并基于预定的控制信号对光源的点亮的有无及其亮度等 进行控制。并且,作为本发明中的电子设备,除了示于图14的便携电话机之夕卜, 还可举出液晶电视机、汽车导航装置、寻呼机、电子笔记本、电子计算器、 工作站、电视电话机、POS终端机等。而且,作为这些各种的电子设备的 显示部能够采用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液晶显示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光面板,从前述电光面板的表侧背侧的任一方侧对前述电光面板进行支持的面板支持体,和从前述表侧背侧的另一方侧安装于前述面板支持体的安装体;前述电光面板,至少具有俯视互相对向的2个外缘;前述安装体,具有通过对前述2个外缘的各自进行引导而对前述电光面板进行引导的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
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之中的一方的前述面板定位用引导部,与前述2个外缘之中的一方的前述外缘对向;前述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之中的另一方的前述面板定位用引导部, 与前述2个外缘之中的另 一方的前述外缘对向;前述一方的面板定位用引导部与前述另一方的面板定位用引导部之间 的间隔,与前述电光面板相比,朝向前述另一方侧变短。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2个外缘,分别触接于各前述面板定位用引导部。
4.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2个外缘的各自,与各前迷面板定位用引导部分离。
5.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安装体的对应于前述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的侧壁,触接于前述面板支持体的内壁,向内侧变形;各前述面板定位用引导部,通过变形了的前述侧壁触接于前述电光面 板的前述2个外缘。
6.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安装体的对应于前述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的一对侧壁,具有朝向外侧的突状部;前述面板支持体,具有与前述安装体的突状部对向的一对侧壁; 前述面板支持体的前述一对侧壁,具备内壁部分,所述内壁部分,具有前述一对侧壁彼此间的内侧的间隔,从前述一对侧壁的端部侧,比前述一对突状部彼此间的外侧的间隔窄的第1间隔,和比前述第1间隔宽的第2间隔;前述安装体的一对突状部,对向于前述面板支持体的具有前述第2间 隔的内壁部分而配置。
7.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安装体的对应于前述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的一对侧壁,具有朝向外侧的突状部;前述面板支持体,具有与前述安装体的突状部对向的一对侧壁; 前述面板支持体的前述一对侧壁设定为,从前述一对侧壁的端部侧,前述一对侧壁彼此间的内侧的间隔比前述一对突状部彼此间的外侧的间隔窄;在前述面板支持体的前述一对侧壁,分别在与前述安装体的各前述突 状部对向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部;前述安装体的一对突状部,分别接合于前述面板支持体的各前述开口部。
8. 按照权利要求1 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介于前述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的各自与前述2个外缘的各自之间的构件。
9. 按照权利要求1 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面板支持体与前述电光面板通过粘附层所粘接; 前述粘附层,具有前述电光装置能通过前述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部进行移动的粘附力。
10. 按照权利要求1 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设置有2组沿相互不同的方向相对向的前述一对面板定位用引导
11.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何一项记载的电光装置,和 前述电光装置的控制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光装置、其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不用夹具就能相对于框架对电光面板进行定位。电光装置的特征为具有电光面板(120),对电光面板(120)进行支持的面板支持体(130),和安装于面板支持体(130)的安装体(140);电光面板(120),具有俯视互相对向的至少2个外缘(120K,120L);安装体(140),具有通过对2个外缘(120K,120L)的各自进行引导而对电光面板(120)进行引导的一对引导部(141,142)。
文档编号G02F1/1333GK101334547SQ20081012925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7日
发明者中西大介, 大西康宪 申请人: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