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873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发明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彩色激光打印机或彩色LED打印机。
2.相关技术的描述一种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激光打印机包括多个显影装置、一感光带、一中间转移体以及一定影装置。每一个显影装置可存贮一种不同颜色的色粉并且包括一显影辊。感光带可承载一可见图像,该可见图像是由从相应的显影辊供给的一种颜色的色粉显影而成的。该中间转移体每次可以从感光带接收一种单色图像的转移。一种单色图像位于另一种单色图像上以使多种单色图像叠印在一起,从而可在中间转移体之上产生多色图像。中间转移体将多色图像转移到纸上。定影装置使多色图像固定于纸上。
以这种构造,由于纸是向前朝着使用者的方向排出的,因此使用者很容易取出纸。另外,由于显影装置设置在壳体前部,而该部分最接近于使用者通常面对打印机的地方,因此显影装置易于进行更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一感光装置,该感光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一感光层的感光构件;一曝光装置,该装置基于一多色图像使感光层曝光,以在感光构件上形成一系列潜像;多个显影装置,各个显影装置包括一个与感光构件接触设置的显影剂承载机构,在感光构件和显影剂承载机构接触的接触部分感光构件和显影剂承载机构均向下运动,各个显影剂承载机构其上承载有一种不同颜色显影剂,并且在接触部分向感光构件供给该显影剂,从而使相应的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一第一转移体,该转移体可接收承载于感光构件上的可见图像的转移;一第二转移体,该转移体可接收来自第一转移体的可见图像以及使可见图像转移到记录介质上的转移;以及一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使可见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一感光装置,该感光装置包括一个带有一感光层的感光构件;一曝光装置,该装置基于一多色图像使感光层曝光,以在感光构件上形成一系列潜像;多个显影装置,各个装置包括一个被设置成与感光构件接触的显影剂承载构件,在感光剂承载构件与感光构件接触的接触部分。感光构件向上运动,而所有的感光剂承载构件均向下运动,各个显影剂承载机构可承载一种不同颜色显影剂,并且向感光构件供给该显影剂,从而使相应的潜像显影成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一中间转移带,该中间转移带可以每次从感光构件上以层叠的方式接收一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而承载一多色图像,该中间转移带将多色图像转移到一记录介质上;以及一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可将多色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上,定影装置设置在感光构件与显影剂承载构件相对的一侧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一感光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一感光层的感光构件;一曝光装置,该装置基于一多色图像使感光层曝光,以在感光构件上形成一系列潜像;多个显影装置,各个装置包括一个被设置成与感光构件接触的显影剂承载构件,在感光剂承载构件与感光构件接触部分,感光构件和显影剂承载构件均向上运动,各个显影剂承载机构可承载一种不同颜色显影剂,并且向感光构件供给该显影剂,从而使相应的潜像显影成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一中间转移带,该中间转移带可以每次从感光构件上以层叠的方式接收一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而承载一多色图像,该中间转移带将多色图像转移到一记录介质上;以及一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可将多色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上,定影装置设置在感光构件与显影剂承载构件相对的一侧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一感光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一感光层的感光构件;一曝光装置,该装置基于一多色图像使感光层曝光,以在感光构件上形成一系列潜像;多个显影装置,各个装置包括一个被设置成与感光构件接触的显影剂承载构件,该显影剂承载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感光构件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感光构件相对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在感光构件和设置在感光构件相对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相互接触的位置处,感光构件和设置在感光构件相对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均向上运动,各个显影剂承载机构可承载一种不同颜色显影剂,并且向感光构件供给该显影剂,从而使相应的潜像显影成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一中间转移带,该中间转移带可以每次从感光构件上以层叠的方式接收一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而承载一多色图像,该中间转移带将多色图像转移到一记录介质上;以及一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可将多色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上,定影装置设置在感光构件的一侧上,其中感光构件和设置在感光构件与定影装置相同一侧上显影剂承载构件在感光构件和设置在感光构件与定影装置相同一侧上显影剂承载构件相互接触的地方向下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一感光装置,该感光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一感光层的感光构件;一曝光装置,该装置基于一多色图像使感光层曝光,以在感光构件上形成一系列潜像;多个显影装置,各个装置包括一个被设置成与感光构件接触的显影剂承载构件,该显影剂承载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感光构件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感光构件相对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在感光构件与设置在感光构件相对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相互接触的位置,感光构件向上运动,而设置在感光构件的相对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向下运动,各个显影剂承载机构可承载一种不同颜色显影剂,并且向感光构件供给该显影剂,从而使相应的潜像显影成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一中间转移带,该中间转移带可以每次从感光构件上以层叠的方式接收一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而承载一多色图像,该中间转移带将多色图像转移到一记录介质上;以及一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可将多色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上,定影装置设置在感光构件的一侧上,其中感光构件和设置在感光构件与定影装置相同一侧上显影剂承载构件在感光构件和设置在感光构件与定影装置相同一侧上显影剂承载构件相互接触的地方向下运动。
附图的简要说明从下列结合附图的说明中,可以显而易见本发明的特别的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目的,这些附图分别为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截面图;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截面图;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彩色LED打印机的截面图;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彩色LED打印机的截面图;以及图5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彩色LED打印机的截面图。
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进行描述。除另加注释之外,例如“前”、“后”、“上”和“下”之类的方向性表述被用于整篇说明中,以在打印机按使用方向设置时确定不同部分。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截面侧视图。该激光打印机1包括一壳体2、一用于供给纸的纸供给装置4以及一用于在供给纸上形成预定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5。
纸供给装置4包括一个纸供给托盘45以及一个纸供给辊46。纸3堆叠在纸供给装置4的纸供给托盘45中。纸每次从堆叠纸的顶部通过纸供给辊46向图像形成装置5提供一张纸。
图像形成装置5包括一个扫描装置6、四个显影盒7、一个感光带机构8、一个第一转移辊9、一个第二转移带机构10、一个第三转移辊11、一个充电辊12以及一个定影装置13。
扫描装置6位于壳体2后侧中第二转移带机构10上方的一个位置处。扫描装置6包括位于扫描装置壳体47内的一激光发射器(未图示)、一被驱动旋转的多边形镜14、一透镜49以及一反射镜50a。扫描装置壳体47基本平行于第二转移带机构10的第二转移带27的上表面安装。扫描装置壳体47的上部后表面具有一个开口48。扫描装置6还包括一个设置在开口48上的反射镜50b。当扫描装置6工作时,激光发射器可根据图像数据发射激光。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激光被多边形镜14反射,通过透镜49,由反射镜50a反射,从而通过孔48离开扫描装置壳体47。激光还会被反射镜50b反射,从而照射在感光带机构8中的感光带22的一表面上。
由于开口48与面向第二转移带机构10的第二转移带27的表面相对设置,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色粉进入扫描装置壳体47内。
显影盒7包括一个含有黄色色粉的黄色显影盒7Y、一个含有红色色粉的红色显影盒7M、一个含有蓝色色粉的蓝色显影盒7C以及一个含有黑色色粉的黑色显影盒7K。显影盒7定位在壳体2内的前部中,相互平行排列,一个显影盒位于另一个显影盒的顶上但又相互隔开一定间隔。
所有的显影盒7Y、7M、7C和7K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所以将以一单个的显影盒7作为代表性实例进行描述。显影盒7包括一显影辊15、一层厚调节叶片16,一给料辊17以及一色粉容器18。显影辊15可以水平地移入和移出来同感光带22的表面接触。
每一个色粉容器18保持有一种与黄、红、蓝、黑中的一种颜色相应的正极性充电的非磁性的、单一成分的色粉。各个色粉容器18包括两个沿前后方向隔开一预定距离的搅拌器19。搅拌器19的转动可有效地使色粉在色粉容器18内循环,并且向给料辊17供给色粉。
在各个显影盒7中,给料辊17和显影辊15可以在相互挤压接触至一定程度时旋动。显影辊15可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其表面在它与感光带22接触的地方向下运动,即,在显影辊15和感光带22之间的挤压部分向下运动。
在显影辊15和感光带22之间可施加一预定的显影偏置电压。另外,层厚调节叶片16压靠着给料辊17的上部,即,压靠着与面向感光带22的表面相对的表面。
搅拌器19的转动通过给料辊17的转动使色粉容器18内的色粉运动到显影辊15上。同时,色粉通过给料辊17和显影辊15之间的摩擦力而施加上正电荷,而后进给到显影辊15上。当显影辊15转动时,色粉被进给到层厚调节叶片16和显影辊15之间的区域内。通过叶片16和显影辊15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向色粉充分地施加电荷。而后,附有电荷的色粉作为具有一预定厚度的薄层被携带在显影辊15上。
感光带机构8位于四个显影盒7的后部。感光带机构8包括一个紧接于位于四个盒的顶部的黄色显影盒7Y的感光带支承辊20、一个直接位于感光带支承辊20之下且面向位于四个盒子的底部的黑色显影盒7B的感光带传动辊21,以及一围绕感光带支承辊20和感光带传动辊21缠绕的环状感光带22。感光带22具有一层形成在其表面之上的有机感光材料的感光层。感光带22被安装成沿垂直方向延伸,从而面向并接触所有显影辊15。
感光带传动辊21设有一传动齿轮(未图示)。从电动机(未图示)向传动齿轮的能量传送使感光带传导辊21顺时针转动。这种转动以及感光带支承辊20的互锁的顺时针转动使感光带22围绕感光带支承辊20和感光带传动辊21顺时针传送。这样,感光带上任何特定点可从最顶部的黄色显影盒7Y的显影辊15Y向下朝最底部的黑色显影盒7B的显影辊15B运动。换而言之,感光带22在与各个显影辊15的接触部分(挤压部分)向下运动。应指出的是,感光带机构8设有一张力辊43,该张力辊43设置在感光带22与显影盒7相对的一侧上。
第一转移辊9可由弹性材料形成,并且通过感光带8与黑色显影盒7K面对面地定位在壳体2的底部。第一转移辊9的直径与感光带传导辊21的直径基本相同。第一转移辊9相邻于感光带22设置在与感光带传动辊21移开一定距离的一个位置中,这样第一转移辊9不会在感光带22与感光带传动辊21接触的地方与感光带22接触,从而防止在感光带传动辊21和感光带22之间的挤压部分接触。第一转移辊9设有一传动齿轮(未图示),该齿轮的齿数与感光带传导辊21的传导齿轮(未图示)的相同。从电动机(未图示)到传动齿轮的能量传送使第一转移辊9逆时针转动。这样,在第一转移辊9与感光带22接触处,第一转移辊9的运动方向与感光带22相同。
第二转移带机构10位于扫描装置6之下,并且位于感光带机构8的后部。换而言之,第二转移带机构10位于显影盒7与感光带机构8相对的一侧处。第二转移带机构10包括第二环状转移带27以及四个辊,即,一第一带辊23、一第二带辊24、一第三带辊25以及一第四带辊26。
第一带辊23的直径与感光带传动辊21和第一转移辊9基本相同。第一带辊23在与第一转移辊9移开一定距离的位置处与第二转移带27接触,这样第一带辊23不会在第二转移带27与第一转移辊9接触的相同的位置与第二带27接触,该位置也就是第一转移辊9和第二转移带27之间的挤压部分。第一带辊23设有一传动齿轮(未图示),该齿轮的齿数与感光带传导辊21的传动齿轮(未图示)的相同。从电动机(未图示)到传动齿轮的能量的转移使第一带辊23顺时针转动。
第二带辊24置于第一带辊23的后部下方。第二带辊24通过第二转移带27面向第三转移辊11设置。第二带辊24通过第二转移带27的传送随着第一带辊23的传动旋转而相应地顺时针转动。
第三带辊25置于第一带辊23的后上方。第三带辊25通过第二转移带27的传送随着第二带辊24的传动旋转而相应地顺时针转动。
第四带辊26置于第三带辊25的前面并置于第一带辊23的后面。第四带辊26通过第二转移带27的传送随着第三带辊25的传动旋转而相应地顺时针转动。
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带辊23、24、25和26设置成一基本长菱形的结构。第二转移带27围绕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带辊23、24、25和26盘绕。第一带辊23的转动使第二转移带27围绕辊子23、24、25和26传送。
第二转移带27可由通体弥散有诸如碳之类的电导粒子的树脂制成,例如导电聚碳酸酯或聚酰亚胺。第二转移带27在第二转移带27运动方向下游的一个位置处面对第一带辊23。因此,在第二转移带27与第一转移辊23接触的挤压部分,第二转移带27的运动方向和第一转移辊23的运动方向是相同的。第二转移带27的总长度等于感光带传动辊21、第一转移辊9和第二带辊23的整个圆周长度的整数倍。
为了使第三转移辊11与第二转移带27的一个表面接触,第三转移辊11被设置成使第二转移带27夹在其本身和第二转移带机构10的第二带辊24之间。第三转移辊11被构造成可沿与第二转移带27相同的方向转动,即,在第三转移辊11与第二转移带27接触的挤压部分以顺时针方向转动。一预定的转移偏置电压可施加在第三转移辊11和第二转移带27之间。
上述结构使得第三传送辊11位于扫描装置6与第二转移带机构10相对的一侧处,这样当彩色色粉图像被转移而色粉散布在四周的情况下,色粉不会进入扫描装置6。
充电辊12在感光带22的运动方向中位于感光支承辊20的上游,并与感光带22的一表面接触。充电辊12随着在充电辊12与感光带22接触的挤压部分的感光带2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一预定电压被施加到充电辊12上,以对感光带22的表面进行充电,从而得到均匀的正电荷。
当感光带22的表面通过充电辊12均匀地附上正电荷之后,该带22的表面通过来自扫描装置6的激光的高速扫描进行曝光处理,从而根据图像数据形成一静电潜像。
感光带22和一个特定显影盒7的显影辊15之间的接触使静电潜像显影成该显影盒7中所含有的颜色的单色的可见图像。而后,当图像与第一转移辊9面对时,单色可见图像被转移到第一转移辊9上。而后,当图像与第二转移带27面对时,转移在第一转移辊9上的单色可见图像被转移到第二转移带27上。这样,被转移在第一转移辊9之上的各个单色可见图像在第二转移带27上被叠印在先前的不同颜色的图像上,以形成一多色图像。
具体地说,首先,黄色显影盒7Y水平向后运动,使黄色显影辊15Y与感光带22接触,在感光带22上形成和多色图像的的黄色部分相应的一静电潜像。此时,红色显影盒7M、蓝色显影盒7C和黑色显影盒7K的显影辊15M、15C和15K水平向前运动,以使显影辊15M、15C和15K与感光带22分离。这样,与多色图像的黄色部分相应的静电潜像以包含在黄色显影盒7Y内的色粉在感光带22上显影成一黄色可见图像。这样,当感光带22的运动使黄色可见图像面对第一转移辊9时,使黄色可见图像转移到第二转移带27上。
接着,在感光带22上形成与多色图像的红色部分相应的静电潜像。此时,红色显影盒7M水平运动,使显影辊15M与感光带22接触。类似地,运动其它显影盒7,使显影辊15Y、15C和15K与感光带22分离。与多色图像的红色部分相应的静电潜像在感光带22上由包含在红色显影盒7M内的色粉显影成红色可见图像。接着,红色可见图像被转移到第一转移辊9之上。此后,当红色可见图像面向第二转移带27时,第一转移辊9上的红色可见图像被转移到其上承载有黄色色粉图像的第二转移带27之上,从而使红色可见图像叠加在黄色色粉图像之上。
对于包含在蓝色和黑色显影盒7C和7K内的黄色和黑色色粉,可以分别类似地重复上述操作。这样,一多色图像可以形成在第二转移带27之上。
当纸3在第二转移带27和第三转移辊11之间通过时,形成在第二转移带27之上的多色图像在一单个的转移动作中被转移到纸3上。
激光打印机1还包括一电荷去除管42,它用于在图像转移之后从感光带22的表面去除电荷。电荷去除管42在感光带22与显影盒7相对的一侧上的一个位置处面向感光带22。电荷去除管42在感光带22的运动方向中位于第一转移辊9的下游。该电荷去除管42位于充电辊12的上游。因此,每当一可见图像被转移到第一转移辊9之上时,感光带22的表面上的电荷可通过电荷去除管42去除。
定影装置13置于第二转移带27的后部,并且置于感光带机构8与显影盒7相对的一侧处。定影装置13包括一个加热辊28以及一个用于推压加热辊28的压辊29。加热辊28具有一个用于加热的金属卤素灯。当纸3在加热辊28和压辊29之间通过时,加热辊28用热的方法使多色图像固定到纸上。其上带有以热的方法固定的多色图像的纸3通过位于壳体2内的一排出口向前排到一个形成在壳体2的上部的纸退出托盘30上。由于壳体2内的排出口适于朝壳体前方排出纸3,这样用户可以既快又方便地看到打印在纸3上的图像。
彩色激光打印机1还包括一带清洁件31,它用于回收残留在感光带22上的色粉。带清洁件31位于在感光带22的与显影盒7相对的一侧处的第二转移带27的第一带辊23上方。带清洁件31包括位于一清洁盒35内的一带清洁辊32、一回收辊33和一去除叶片34。带清洁件31还包括一回收盒37,该回收盒37通过一连接管36与清洁盒35相连。
清洁盒35在感光带22的运动方向中位于第一转移辊9的下游。清洁盒35置于感光带机构8与显影盒7相对的一侧处。清洁盒35在其面向感光带22的表面上具有一开口。带清洁辊32可转动地支承在开口内。带清洁辊32被设置成与感光带22接触。带清洁辊32被施加一个相对于感光带22的预定的清洁偏置电压。回收辊33在与感光带22相对的一侧上和带清洁辊32接触地转动。带清洁辊32被施以一预定的偏置电压。去除叶片34被构造成从下方与回收辊33接触。
回收盒37置于围绕感光带支承辊20和感光带传导辊21盘绕的感光带22形成的圈内。回收盒37通过定位在感光带22一侧上的连接管36与清洁盒35相连。
在图像被转移到第一转移辊9之后,当感光带22的运动使残留的色粉移至与带清洁辊32面对时,残留在感光带22上的色粉通过带清洁辊32以电的方式被捕获。当残留的色粉与回收辊33接触时,被捕获在带清洁辊32上的残留色粉以电的方式通过回收辊33回收。回收在回收辊33上的残留色粉通过去除叶片34去除,再通过连接管36回收到回收盒37中。
如上所述,回收盒37置于围绕感光带支承辊20和感光带传导辊21盘绕的感光带22内。这使得可以有效地利用由感光带22形成的内部空间,从而可以使打印机做得更加紧凑。
彩色打印机1还包括一转移清洁件38,该清洁件用于回收第三转移辊11上的色粉。该转移清洁件38置于第三转移辊11的一侧,并且包括设置在一清洁盒41内的一个转移清洁辊39和一个去除叶片40。清洁盒41在第三转移辊11的运动方向中被设置成在第二转移带27的下游与第三转移辊11面对。清洁盒41具有一个面向第三转移辊1 1的开口。该转移清洁辊39可转动地支承在清洁盒41的开口处,并与第三转移辊11接触。对转移清洁辊39被施加一个相对于第三转移辊11的预定偏置电压。去除叶片40从与第三转移辊11相对的一侧与转移清洁辊39接触。
当第三转移辊11的转动使色粉移至与转移清洁辊39面对时,任何依附于转移辊11的色粉将通过转移清洁辊39以电的方式被捕获。捕获在转移清洁辊39之上的残留色粉通过去除叶片34去除并积累在清洁盒41内。
在显影辊15与感光带22接触的挤压部分,显影辊15转动而感光带22向下运动。这样,各个颜色的图像从感光带22转移到第一转移辊9上,接着又从第一转移辊9转移到第二转移带27上。换而言之,每一个图像被转移两次。此后,各个图像通过第三转移辊11转移到纸3上。因此,四个显影盒7和定影装置13设置在感光带机构8的相对两侧上。
显影辊15和感光带22可以分别在它们的挤压部分以同样的方向转动和运动。另外,感光带22和第一转移辊9、第二转移带27和第一转移辊9以及第二转移带27和第三转移辊11可以在它们相应的挤压部分以同样的方向运动和转动。这样,四个显影盒7和定影装置13无须相互堆叠在顶部地设置在感光带机构8的同一侧上。这样,打印机可以采用一种简单的结构而做得更加紧凑。
感光带22上的各种单色可见图像被转移到第一转移辊9,再被转移到第二转移带27上。从第一转移辊9到第二转移带27的依次转移的单色图像叠加到先前转移的单色图像上,从而形成一多色图像。也就是说,各个单色可见图像可以从第一转移辊9转移到第二转移带27上,但不会被第一转移辊9上的另一图像叠加。因此,位于感光带22上的各个单色可见图像作为一单色图像被临时转移到第一转移辊9上。因此,在感光带22的未曝光部分和第二转移带27之间不会通过色粉显示出较大的电势差,这样可以有效地抑制形成可见图像的色粉的电荷质量比的不希望的增加。类似地,还可以抑制形成相继重叠的可见图像的色粉的电荷质量比的不希望的增加。因此,可以形成质量上佳的多色图像。
第一次转移由设置在感光带22和第二转移带27之间的第一转移辊9执行。因此,第一次转移的能量可以利用一齿轮来传递。第一转移辊9可以被精确地转动,从而提高转移精度。这样,就可以形成质量上佳的图像。
感光带机构8被用来代替一感光鼓。由于感光带比感光鼓小,所以打印机1可以做得更加紧凑。
第二次转移由设置在第一转移辊9和第三转移辊11之间的第二转移带机构10执行。因此,由于转移带比辊子小,所以打印机1可以做得更加紧凑。
感光带传动辊21、第一转移辊9以及第一带辊23都具有基本相同的直径。因此,通过以恒定速度转动这些辊子21、9、23,由辊子21、9、23的偏心转动引起的任何相移都可以进行调节。因此,单色可见图像可以精确地被转移并重叠在相同位置上。
另外,感光带传动辊21的传动齿轮、第一转移辊9的传动齿轮以及第一带辊23的传动齿轮具有基本相同的齿数。因此,感光传动辊21、第一转移辊9和第一带辊23能够方便且精确地以恒定的速度转动。因此,各个单色可见图像可以被精确地被转移并重叠在相同位置。
应当指出的是,感光传动辊21、第一转移辊9和第一带辊23可以通过一齿轮组连接到一单个电动机上,从而使它们相互连接。
如上所述,第一转移辊9被设置成不与同感光带传动辊21接触的一部分感光带22接触,而感光带传动辊21与着第一转移辊9面对。第一转移辊9还被设置成不与同第一带辊23接触的一部分第二转移带27接触,而第一带辊23与第一转移辊9面对。因此,第一转移辊9和感光带传动辊21设置在通过感光带22相互移开的两个位置中。第一转移辊9和第一带辊23设置在通过第二转移带27相互移开的两个位置中。换言之,感光传动辊21、第一转移辊9和第一带辊23设置在相互移开的位置中。因此,来自其它辊的压力不会施加在带子和辊子之间的挤压部分,从而可以确保良好的转移。
第二转移带27的长度等于感光传动辊21、第一转移辊9和第一带辊23的总周长的整数倍。感光传动辊21、第一转移辊9和第一带辊23之间的任何相移都可以进行调节,从而使各个单色可见图像被精确地转移并重叠在相同位置。因此,可以形成质量上佳的多色图像。
可以设置一个连接构件(未图示)来使感光带机构8和第一转移辊9相互可选择地连接。当感光带机构8和第一转移辊9通过连接构件相互连接时,它们可以作为一整体单元与壳体2进行拆装。因此,使用简单的操作便可以有效地进行维护。
可以设置一个连接构件(未图示)来使第一转移辊9和第二转移带机构10可选择地相互连接。当第一转移辊9和第二转移带机构10通过连接构件相互连接时,它们可以作为一整体单元与壳体2进行拆装。因此,使用简单的操作便可以有效地进行维修。
彩色激光打印机1还可以包括一转移辊44,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该转移辊44位于感光带传动辊21之下。该转移辊44被设置成通过转移带22与感光带传动辊21面对。转移辊44被构造成可使感光带22上的单色可见图像直接转移到纸3上。如果设置有这样一个转移辊44,这样通过以黑色的显影盒7K的显影辊15在感光带22上形成一黑色可见图像以及使形成的黑色可见图像直接转移到纸3上,就可以很容易地以高速形成一单色图像。
各个垂直堆叠的显影盒相对于水平线倾斜,这样各个显影盒的前端比后端高。这样可以在黑色显影盒和纸供给托盘45之间形成一空间。纸供给辊46被设置在该预定空间中。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利用围绕各个倾斜显影盒7的前侧的空间。因此,打印机可以做得更紧凑。
以下,将参照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51。在对彩色激光打印机151的描述中,与打印机1中的组件相应的组件将以该相应组件的标号加上100来表示。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一定影装置113和四个显影盒107设置在一感光带机构108的相对侧上。然而,根据第二实施例,若干显影辊115和一感光带122在挤压部分以相反方向运动。也就是说,显影辊115在挤压部分向下转动,而感光带122在挤压部分向上运动,而不是感光带和显影辊都在挤压部分向下运动。另外还设置了一单个中间转移带153,而不是第一转移辊9和第二转移带机构10。
彩色激光打印机151的纸进给部分104以与第一实施例的纸进给部分4相反的方向进行设置。在纸给料辊146上设置有对齐辊152。纸给料辊146每次一张朝壳体102的后部进给位于进给托盘145的最上面的一些纸3。当对齐辊52进行一预定的对齐操作之后,纸被传送到图像成形部分105。
图像成形部分105包括一个扫描装置106、四个显影盒107、一个感光带机构8、一个充电辊12、一固定部分13、中间转移带机构153以及转移辊154。
扫描装置106置于壳体102内,并位于纸供给部分104上方以及中间转移带机构153下方的一个位置中。换言之,比照第一实施例的扫描装置6和第二转移带机构10,扫描装置106和中间带机构153的相对垂直位置被颠倒。扫描装置106包括位于扫描装置壳体147内的一激光发射器(未图示),一被驱动旋转的多边形镜114、一透镜149以及一反射镜150a。扫描装置106还包括一个设置在开口148下面的扫描反射镜150b。当扫描装置106运行时,激光发射器根据图像数据发射激光。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激光由多边形镜114上反射,通过透镜149,再由反射镜150a上反射,从而通过孔148离开扫描装置壳体147。激光还将由反射镜150b反射以使其照射到感光带122的表面上。
四个显影盒107和感光带机构108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显影盒7和感光带机构8相同。然而,四个显影盒107堆叠的次序与显影盒7相反。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黄色显影盒7Y置于堆叠物的底部,接着依次是红色显影盒7M和蓝色显影盒7C,而黑色显影盒7K设置在堆叠物的顶部。同样,感光带122以与第一实施例感光带22相反的方向在感光带支承辊120和感光带传动辊121之间循环。也就是说,感光带122将以图2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循环。出于这个原因,感光带122将从黄色显影盒107Y的显影辊115向最上部的黑色显影盒107K的显影辊115运动。感光带122在挤压部分以与显影辊115的相反方向运动,也就是说,显影辊115在挤压部分向下运动,而感光带122向上运动。
中间转移带机构153定位在扫描装置106的上方,并且位于感光带机构108的后方。也就是说,中间转移带机构153设置在感光带机构108与四个显影盒107相对的一侧上。中间转移带机构153包括一中间转移带158、一中间转移带传动辊155、一第一中间转移支承辊156以及一第二中间转移支承辊157。中间带158是一条围绕三个辊子155、156和157盘绕的环状的带子。
中间转移带传动辊155定位成与感光带传动辊121面对,并且感光带122和中间传动带158被夹在它们之间。第一中间转移支承辊156对角地设置在中间转移带传动辊155的下部后方。第一中间转移支承辊156被设置成与一转移辊154面对,这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而中间转移带158被夹持在其间。第二中间转移支承辊157被设置在第一中间转移支承辊156的前方并且位于中间转移带传动辊155的下面。
辊子155、156、157被设置形成一假想的三角形。中间转移带158围着辊子155、156、157盘绕。中间转移带传动辊155的传动力以循环的方式围绕辊子155、156、157的外周边沿顺时针方向传送中间转移带158。藉此,在中间转移带158和感光带122之间的挤压部分,中间转移带158在接近于中间传动带传动辊155处以与感光带122相同的方向运动。
转移辊154被设置成在与第一中间转移带辊156面对的位置处与中间转移带158的表面接触,这样中间转移带158被夹在转移辊154和第一中间转移带辊156之间。转移辊154逆时针转动,这样,在转移辊154和中间转移带158之间的挤压部分,转移辊154以与中间转移带的相同的方向运动。一预定的转移偏置电压被施加在中转移辊154和中间转移带158之间。
充电辊11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充电辊12相同。该充电辊112相对于感光带122的运动方向位于感光支承辊120的上游并接近于该支承辊,从而使其与感光带122的表面接触。充电辊112的运动方向与位于它和感光带122之间的挤压部分的感光带122的相同。
当感光带122的表面通过充电辊112均匀地附上正电荷之后,该感光带122的表面在从扫描装置106发出的高速扫描激光中进行曝光,从而根据图像数据形成一静电潜像。
感光带122和一个特定的显影盒107的显影辊115之间的接触使静电潜像显影成由包含在那个显影盒107中颜色构成的一单色可见图像。而后,当使该单色可见图像与中间转移带158面对时,图像被转移到中间转移带158上。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被转移到中间转移带158上的另一单色图像的顶上,从而形成一多色图像。
首先,以包含在黄色显影盒107Y内的色粉在感光带122上形成一黄色可见图像,而该黄色显影盒107Y是位于显影盒堆叠物的最下面的位置中的。而后,当感光带122的运动使黄色可见图像与第一转移辊109面对时,黄色可见图像被转移到第二转移带127上。接着,一静电潜像再次形成在感光带122上,并以包含在红色显影盒107M中的色粉在感光带122上显影成一红色可见图像,而该显影盒107M是堆叠物从最下面起第二个显影盒。当红色可见图像被移至与中间转移带158面对时,红色可见图像将以与黄色可见图像重叠的方式转移到中间转移带158上。
对包含在蓝色和黑色显影盒107C和107K中的蓝色和黑色色粉分别地重复进行上述操作。这样,在中间转移带158上可以形成一多色图像。
当纸3在中间转移带158和转移辊154之间通过时,形成在中间转移带158上的多色图像在一单个转移动作中被转移到该纸3上。
该激光打印机151还包括一带清洁件131和一电荷去除管142,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带清洁件31和电荷去除管42相同。带清洁件131位于充电辊112上方感光带122与显影盒107相对的一侧上。电荷去除管142在感光带122的运动方向中设置成在中间转移带158下游以及带清洁装置131上游的一个位置中与感光带122面对。
转移清洁件138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转移清洁件38相同。转移清洁件138位于转移辊154下面,这样,其中的一转移清洁辊139可以从下方与转移辊154接触。
一定影装置113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13相同。定影装置113设置在转移辊154上方感光机构108的与显影盒107相对的一侧上。纸3通过该定影装置113使一多色图像以热的方式固定其上,而这些纸3可以被排放到形成在壳体103上部的一退出托盘130上。
如上所述,显影辊115和感光带122在显影辊115与感光带122接触的挤压部分以相反方向运动。也就是说,显影辊115在挤压部分向下运动,而感光带122在挤压部分向上运动。以这种结构,显影盒107和定影装置113可以设置在感光带122的两侧上,而无须使多个显影辊115堆叠到固定部分113上,也无须以图1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方式进行两步中间转移。打印机151的结构是简单而紧凑的。
感光带机构108被构造成一个整体单元,该整体单元可以从壳体102顶部的开口可拆卸地移出。另外,当感光带机构108被移出时,如图2的箭头159所示,通过使中间转移带机构153围绕第一转移带支承辊156向后转动,中间转移带机构153可以与感光带机构108分离。
以这种结构,感光带机构108可以用下列方式进行更换。首先,使中间转移带机构153从感光带机构108向后运动。而后,将感光带机构108通过壳体102的顶部从壳体102中拉出。接着,将一新的感光带机构108通过壳体102的顶部安装到壳体102中。然后,使中间转移带机构153向前移成与感光带机构108接触。通过这些简单的操作,可以方便地更换感光带机构108。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进行维护。应指出的是,在图1中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感光带机构8也可以构造成一整体单元,而第一和第二转移辊9、10中一个或两个可以被构造成是能同感光带机构8分离的,这样,感光带机构108可以从位于壳体2的顶部的开口可拆卸地移出。
以下,将参照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彩色LED打印机261。在对彩色LED打印机261的描述中,与打印机151相应的组件将用相应的组件的标号加上100来表示。
如在第二实施例中,一定影装置213和四个显影盒207被设置在感光带的相对两侧上。然而,根据第三实施例,在显影辊215和感光带222接触的挤压部分,显影辊215和一感光带222向上运动,而不是如第二实施例的显影辊115和感光带122那样以相反方向运动。
彩色LED打印机261包括一纸供给部分204,该部分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纸供给部分104相同。纸供给部分204使用了一个纸供给辊246来使位于堆叠纸顶部的每一张纸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205上。
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205包括四个显影盒207、一感光带机构208、一中间转移带机构253、一转移辊254、一充电辊212以及一定影装置213。然而,图像形成装置205包括一个用来代替扫描装置106的LED阵列262。
LED阵列262位于感光带222的与显影盒207相对的一侧上与感光带支承辊220面对的一个位置处,从而根据图像数据发射光线,并且由此对与感光带支承辊220接触的感光带222的表面进行曝光。
四个显影盒207的结构和位置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四个显影盒107相同。也就是说,黄色显影盒207Y位于显影盒堆叠物的最下面的位置中。接着依次是红色显影盒207M和蓝色显影盒207C。而黑色显影盒207K设置在显影盒堆叠物的上部位置中。应指出的是,这种垂直次序可以被颠倒。
纸供给辊217和显影盒207的显影辊215设置成可以在一种稍加压缩的情况下转动。显影辊215以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在显影辊215与感光带222接触的挤压部分向上运动。层厚调节叶片216被定位成可以从下方压靠各个显影辊215的表面。
感光带机构208的结构与图2的感光带机构108相同,它包括一感光带222,该感光带222以逆时针方向在一感光带支承辊220和一感光带传动辊221之间循环。
感光带222从位于最下部位置中的黄色显影盒207Y的显影辊215向位于最上部位置中的黑色显影盒207K的显影盒215运动。在挤压部分,感光带222的运动方向与显影辊215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就是说,显影辊215和感光带222在挤压部分均向上运动。
中间转移带机构253设置在感光带机构208的后方,也就是说,位于感光带机构208与显影盒207相对的一侧上。该中间转移带机构253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中的中间转移带机构153相同,它包括一中间转移带传动辊255、一第一中间转移带支承辊256、一第二中间转移带支承辊257以及一中间转移带258。中间转移带258围绕三个辊子255、256、257盘绕。
中间转移带传动辊255定位成与感光带传动辊221面对,而感光带222和中间转移带258夹在其间。第一中间转移支承辊256对角地设置在中间转移带传动辊255的下部后方。第一中间转移支承辊256设置成与转移辊254面对,而将中间转移带258夹在两者之间。第二中间转移支承辊257位于第一中间转移支承辊256的后方,并且位于中间转移带传动辊255的下方。
辊子255、256、257被设置成一个假想的三角形。中间转移带258围绕辊子255、256、257盘绕。中间转移带传动辊255的传动力以循环的方式围绕辊子255、256、257的外周边沿顺时针方向传送中间转移带258。藉此,在中间转移带258和感光带222之间的挤压部分,中间转移带258接近于中间传动带传动辊255以与感光带222相同的方向运动。
转移辊254被设置成在与第一中间转移带辊256面对的位置处与中间转移带258的表面接触,这样中间转移带258被夹在转移辊254和第一中间转移带辊256之间。转移辊254逆时针转动,这样,在转移辊254和中间转移带258之间的挤压部分,转移辊254的运动方向与中间转移带258相同。一预定的转移偏置电压被施加在中转移辊254和中间转移带258之间。
充电辊212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充电辊112相同。该充电辊212在感光带222的运动方向中位于感光支承辊220的上游并接近于该支承辊,从而使其与感光带222的表面接触。充电辊212可顺时针转动,并且其运动方向与位于它和感光带222之间的挤压部分的感光带222的相同。
当感光带222的表面通过充电辊212均匀地附上正电荷之后,该感光带222的表面通过LED阵列262进行曝光,从而根据图像数据形成一静电潜像。感光带222和一个特定的显影盒207的显影辊215之间的接触使静电潜像显影成由包含在那个显影盒207中的颜色构成的一单色可见图像。而后,当使该单色可见图像与中间转移带258面对时,图像被转移到中间转移带258上。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被转移到中间转移带258上的另一单色图像的顶上,从而形成了一多色图像。
换言之,首先,以包含在黄色显影盒207Y内的色粉在感光带222上形成一黄色可见图像,而该黄色显影盒207Y是位于显影盒堆叠物的最下面的位置的。而后,当感光带222的运动使黄色可见图像与第一转移辊209面对时,黄色可见图像会被转移到第二转移带227上。接着,一静电潜像再次形成在感光带222上,并以包含在红色显影盒207M中的色粉在感光带222上显影成一红色可见图像,而该显影盒207M是堆叠物从最下面起第二个显影盒。当红色可见图像被移至与中间转移带258面对时,红色可见图像将以与黄色可见图像重叠的方式转移到中间转移带258上。
对包含在蓝色和黑色显影盒207C和207K中的蓝色和黑色色粉可分别地重复进行上述操作。这样,在中间转移带258上可以形成一多色图像。
当纸3在中间转移带258和转移辊254之间通过时,形成在中间转移带258上的多色图像在一单个转移动作中被转移到纸3上。
该激光打印机151还包括一带清洁件231和一电荷去除管242,其结构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带清洁件131和电荷去除管142相同。带清洁件231位于充电辊212上方感光带222的与显影盒207相对的一侧上。电荷去除管242在感光带222的运动方向中设置成在中间转移带258下游以及带清洁装置231上游的一个位置中与感光带222面对。
一定影装置213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113相同。定影装置213设置在转移辊254的后方感光机构208与显影盒207相对的一侧上。纸3通过该定影装置213使一多色图像以热的方式固定其上,而这些纸3可以被排放到形成在壳体203上部的一退出托盘230上。
如上所述,显影盒207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显影盒7相反的垂直次序排列,而显影辊215和感光带222在显影辊215与感光带222接触的挤压部分以相同的方向运动。以这种结构,显影盒207和定影装置213可以设置在感光带222的两侧上,而无须使多个显影辊215堆叠到固定部分213上,也无须以图1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方式进行两步中间转移。打印机261的结构是简单而紧凑的。
应指出的是,可设置一电动机263来作为感光带传动电动机221的驱动源。该电动机263在接近感光带传动辊221的一个位置处设置在感光带机构208的圈形感光带222内。为了使感光带222运动,电动机263可通过一齿轮264驱动感光带驱动辊221转动。由于电动机263位于感光带222的圈内,因此感光带222的圈内的空间可以被有效利用,这样打印机261可以做得更为紧凑。
由于LED阵列262位于感光带支承辊220和第一中间转移带支承辊256之间,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利用感光带机构208和中间转移带机构253之间的空间,而打印机261可以做得更为紧凑。
以下,将参照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彩色LED打印机371。在对彩色激光打印机371的描述中,与打印机261中的组件相应的组件将以该相应组件的标号加上100来表示。
如图4所示,彩色LED打印机371包括设置在感光带机构308的两侧上的多个显影盒307。也就是说,黑色显影盒307K设置在感光带机构308的后部,而其它的显影盒307C、307M和307Y设置在感光带机构308的前部。在感光带322和黑色显影盒307K的显影辊315之间的挤压部分,感光带322和黑色显影盒307K的显影辊315向下运动。在感光带322和其它显影盒307C、307M和307Y的显影辊315之间的挤压部分,感光带322和其它显影盒307C、307M和307Y的显影辊315向下运动。这种结构使打印机371可以做得更加紧凑。
为了根据图像数据发射光线,LED阵列362位于感光带322其它感光盒307C、307M和307Y所在的那一侧上,并且在与感光带支承辊320面对的位置中,由此对与感光带支承辊320接触的感光带322的表面进行曝光。
在四个显影盒307中,黑色显影盒307K的结构与图2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51的黑色显影盒107K基本相同,该黑色显影盒307K设置在感光带机构308与定影装置313相同的一侧上。其它的显影盒307C、307M和307Y的结构与彩色LED打印机361的显影盒207C、207M和207Y基本相同,它们设置在感光带机构308与定影装置313相对的一侧上。
黑色显影盒307K设置在中间带机构353上,并与中间转移带机构353的中间转移带358的上表面基本平行排列。黑色显影盒307K的显影辊315在显影辊315和感光带322之间的挤压部分顺时针向下转动。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黑色色粉在图像成形过程中消耗的质量比其它颜色的色粉更多,所以黑色显影盒307K的色粉容器318比其它显影盒307C、307M和307Y的色粉容器318大。由于黑色显影盒307K与其它显影盒307C、307M和307Y设置在感光带机构308的不同侧上并且具有更大的色粉容器318,因此黑色显影盒307K需更换的频率较低且易于维护。
对于其它的显影盒307C、307M和307Y,黄色显影盒307Y位于显影盒堆叠物的最下部。接着依次是红色显影盒307M和蓝色显影盒307C,而蓝色显影盒307C设置在显影盒堆叠物上部位置中。以这种如图3中所示的彩色LED打印机261相同的方式,显影辊315顺时针转动,使其在显影辊315与感光带322接触的挤压部分向上运动。层厚调节叶片316被定位成可以从下方压靠各个显影辊315的表面。
感光带机构308的结构与图3的感光带机构208相同,它包括一感光带322,该感光带322在一感光带支承辊320和一感光带传动辊321之间以逆时针方向循环。
在感光带322和黑色显影盒317的显影辊315之间的挤压部分,感光带322以与黑色显影盒317K的显影辊315相同的方向在与定影装置312的同一侧上向下运动。另一方面,在感光带322和其它显影盒307C、307M和307Y的显影辊315之间的挤压部分,感光带322在与定影装置312相对的一侧上以与其它显影盒307C、307M和307Y的显影辊315相同的方向向上运动。
中间转移带机构353设置在黑色显影盒307K的下方,并位于感光带机构308的后面。该中间转移带机构353的结构与图3的中间转移带机构253相同,它包括一中间转移带传动辊355、一第一中间转移带支承辊356、一第二中间转移带支承辊357以及一中间转移带358。中间转移带358围绕三个辊子355、356、357盘绕。
中间转移带传动辊355被定位成在感光带传动辊321下游的一个位置中与感光带322面对,而中间转移带358被夹在其中。第一中间转移支承辊356斜角定位在中间转移带传动辊355的下后方。第一中间转移支承辊356被设置成与一转移辊354面对,而中间转移带358被夹在其中。第二中间转移支承辊357被设置在第一中间转移辊356的后上方。
辊子355、356、357被设置成一个假想的三角形。中间转移带358围绕辊子355、356、357盘绕。中间转移带传动辊355的传动力以循环的方式围绕辊子355、356、357的外周边沿顺时针方向传送中间转移带358。藉此,在中间转移带358和感光带322之间的挤压部分,中间转移带358接近于中间传动带传动辊355以同感光带322相同的方向运动。
转移辊354的结构与图3中的转移辊254相同,该转移辊354被设置成在第一中间转移带辊356下面的一个位置并与之面对地与中间转移带358的表面接触,而中间转移带358被夹在转移辊356和转移辊354之间。转移辊354可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其在转移辊354和中间转移带358之间的挤压部分的运动方向与中间转移带358相同。一预定的转移偏置电压被施加在转移辊354和中间转移带358之间。
充电辊312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中的充电辊212相同。该充电辊312在感光带322的运动方向中位于感光支承辊320的上游并接近于该支承辊,从而使其与感光带322的表面接触。充电辊312可顺时针转动,并且其运动方向与它和感光带322之间的挤压部分的感光带322的相同。
当感光带322的表面通过充电辊312均匀地附上正电荷之后,该感光带322的表面通过LED阵列362进行曝光,从而根据图像数据形成一静电潜像。感光带322和一个特定的显影盒307的显影辊315之间的接触使静电潜像显影成由包含在那个显影盒307中颜色构成的一单色可见图像。而后,当使该单色可见图像与中间转移带358面对时,图像被转移到中间转移带358上。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被转移到中间转移带358上的另一单色图像的顶上,从而形成了一多色图像。
换言之,首先,以包含在黄色显影盒307Y内的色粉在感光带322上形成一黄色可见图像,而该黄色显影盒307Y位于显影盒堆叠物的最下面的位置中。而后,当感光带322的运动使黄色可见图像与第一转移辊309面对时,黄色可见图像会被转移到第二转移带327上。接着,一静电潜像再次形成在感光带322上,并以包含在红色显影盒307M中的色粉在感光带322上显影成一红色可见图像,而该显影盒307M是堆叠物从最下面起第二个显影盒。当红色可见图像被移至与中间转移带358面对时,红色可见图像将以与黄色可见图像重叠的方式转移到中间转移带358上。
对包含在蓝色显影盒307C内的蓝色色粉重复进行上述操作。接着,对包含在黑色显影盒307K内的黑色色粉重复进行上述操作。这样,在中间转移带358上可以形成一多色图像。
当纸3在中间转移带358和转移辊354之间通过时,形成在中间转移带358上的多色图像在一单个转移动作中被转移到该纸3上。
彩色LED打印机371还包括一带清洁件331和一电荷去除管342,其结构与第三实施例中的带清洁件231和电荷去除管122相同。带清洁件331位于充电辊312上方感光带322的与显影盒307相对的一侧上。相对于感光带322的运动方向,电荷去除管342设置成在中间转移带358下游以及带清洁装置331上游的一个位置中与感光带322面对。
一定影装置313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213相同。定影装置313设置在转移辊354的后方感光机构308与其它三个显影盒307C、307M和307Y相对的一侧上。纸3通过该定影装置313使一多色图像以热的方式固定其上,而这些纸3可以被排放到形成在壳体303上部的一退出托盘330上。
可设置一个电动机374来驱动中间转移带传动辊355。该电动机374设置在中间转移带机构353的中间转移带358的圈内,并接近于中间转移带传动辊355。电动机374驱动中间转移带传动辊355转动,从而使中间转移带358运动。通过将电动机374定位在中间转移带358的圈内,使中间转移带358的圈内的空间得以有效利用,这样打印机371可以做得更小。应指出的是,其它实施例的打印机也可改为在转移带的环内设有一电动机来使驱动转移带辊子,从而使打印机做得更加紧凑。此外,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也可改成,使第一转移辊9可用结构与第二转移带机构10相同的机构来代替,而第二转移带机构10可用结构与第一转移辊9相同的机构来代替。在这种情况下,用于驱动第一带辊的电动机可以设置在第一转移带的环内,这样打印机1可以做得更加紧凑。
打印机371可以做得更短,缩短的量取决于如何将显影盒307分配到感光带机构308的各侧上。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四个显影盒307不是堆叠在相互顶部之上的,取而代之的是将黑色显影盒置于感光带机构308的一侧上,而其它显影盒307C、307M和307Y置于感光带机构308的另一侧上,所以可以使打印机371做得更短,所缩短的量与通过与黑色显影盒307K相等。由于黑色显影盒307K的显影辊315以及感光带322在挤压部分向下运动,而其它的三个显影盒307C、307M和307Y以及定影装置313置于感光带机构308的相对侧上,因此这也可以使打印机371做得更小。此外还由于所有的显影辊315在它们与感光带322接触的地方以与感光带322相同的方向转动,故使得打印机371可以做得更小。这样,由显影辊315提供的色粉可以形成更高质量的可见图像。
如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为了在壳体302的顶部有选择地闭合及打开一开口,该打印机371可以设置一个罩盖373。该罩盖373可枢轴转动地支承在壳体302的前端上。作为位于最上部位置的显影盒307的黑色显影盒307K和蓝色显影盒307C相邻于罩盖373设置。通过打开罩盖373,可以方便以移出黑色显影盒307K和蓝色显影盒307C。这样,罩盖373将有利于对黑色显影盒307K和蓝色显影盒307C进行调换操作,从而可以有效地进行维护。
以下,将参照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彩色LED打印机472。在对这种彩色LED激光打印机472的描述中,与打印机371中的组件相应的组件将以该相应组件的标号加上100来表示。除其它显影盒407C、407M和407Y的显影辊415以与第四实施例的显影辊315相反的方向转动之外,第五实施例的彩色LED打印机472具有的结构与第四实施例的彩色LED打印机371基本相同。
黄色显影盒407Y位于其它显影盒407C、407M和407Y的堆叠物的最下部位置中,对此将作更详细的解释。接着依次是红色显影盒407M和蓝色显影盒407C,而蓝色显影盒被置于显影盒堆叠物上部的位置中。显影盒407的结构与图2的显影盒207的结构相同,也就是说,显影辊415以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其在显影辊415与感光带422接触的挤压部分向下运动。
以与打印机371相同的方式,可以使打印机471做得更短,缩短的量取决于如何将显影盒407分配到感光机构408的各侧上。由于其它三个显影盒407C。407M和407Y被置于感光带机构408的相对两侧上,这也使打印机471可以做得更小。此外,在挤压部分,黑色显影盒407K的显影辊415以与感光带422相同的方向处运动。而其它三个显影盒407C、407M和407Y的显影辊415以与感光带422相反的方向在挤压部分运动。这可以实现显影盒407有选择地定位,从而以由显影辊415供给的色粉可以形成更高质量的可见图像。
为了驱动中间转移带传动辊455,设置了一个电动机474。电动机474设置在中间转移带458的圈内,其产生的效果与第四实施例的电动机274相同。
如图5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为了有选择地在壳体402的顶部闭合及打开一开口,与打印机371的方式相同,打印机472可以设置一罩盖473。这样可以达到与罩盖373相同的效用。
应指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扫描装置6可以用设置在感光带机构8和第一转移辊9或第二转移带机构10之间的LED阵列来代替。
权利要求
1.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记录介质排出口,该排出口适于以向前的方向从壳体中排出记录介质;一感光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一感光层的感光构件;一曝光装置,该装置基于一多色图像使感光层曝光,以在感光构件上形成一系列潜像;多个显影装置,这些显影装置被设置在壳体内相对于感光装置而言的壳体前部中,各个显影装置包括一个显影剂承载机构,各承载机构可承载一种不同颜色显影剂并向感光构件供给该显影剂,从而使相应的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一转移装置,该转移装置从感光构件接收可见图像,并将该可见图像转移到一记录介质上;以及一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设置在壳体内相对于感光装置而言的壳体后部中,该定影装置使可见图像固定在记录介质上,并且朝一记录介质排出口传输记录介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一个向转移装置供给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供给装置,该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可从壳体前部的外侧接近。
3.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感光装置,该感光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一感光层的感光构件;一曝光装置,该装置基于一多色图像使感光层曝光,以在感光构件上形成一系列潜像;多个显影装置,各个显影装置包括一个被设置成与感光构件接触的显影剂承载机构,感光构件和显影剂承载机构在感光构件和显影剂承载机构接触的接触部分均向下运动,各个显影剂承载机构上承载有一种不同颜色显影剂,并且在接触部分向感光构件供给该显影剂,从而使相应的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一第一转移体,该转移体可接收承载于感光构件上的可见图像的转移;一第二转移体,该转移体可接收来自第一转移体的可见图像的转移以及使可见图像转移到记录介质上;以及一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使可见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光构件为一感光带,第一转移体每次从感光带上接收一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的转移,而第二转移体每次以重叠的方式从第一转移体上接收一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的转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转移体包括一转移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光构件为一感光带,并且该装置还包括一个驱动感光带的驱动源,该驱动源设置在感光带的圈状部分内。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转移体和第二转移体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一转移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一个驱动转移带的驱动源,该驱动源设置在转移带的圈状部分内。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光构件为一感光带,第一转移体包括一转移辊,而第二转移体包括一转移带,该装置还包括一个驱动感光带运动的感光带传动辊,该感光带传动辊被设置成与转移辊面对;以及一个驱动转移带的转移带传动辊,该转移带传动辊被设置成与转移辊面对,感光带传动辊、转移带传动辊以及转移辊具有基本相同的外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一感光带传动辊齿轮,该齿轮用于驱动感光带传动辊;一转移带传动辊齿轮,该齿轮用于驱动转移带传动辊;以及一转移辊齿轮,该齿轮用于驱动转移辊,感光带传动辊齿轮、转移带传动辊齿轮以及转移辊齿轮均具有基本相同的齿数。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移辊被设置成在从感光带传动辊同感光带接触之处偏移开的一个位置中与感光带接触,并且在从转移带传动辊同转移带接触之处偏移开的一个位置中与转移带接触。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光构件为一感光带,第一转移体包括一转移辊,而第二转移体包括一转移带,该装置还包括一个驱动感光带运动的感光带传动辊,该感光带传动辊被设置成与转移辊面对;以及一个驱动转移带的转移带传动辊,该转移带传动辊被设置成与转移辊面对,转移带的长度是转移辊和转移带传动辊至少一个的圆周长度的整数倍。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光构件为一感光带,该装置还包括一壳体,感光带和第一转移体可以整体地与该壳体拆开。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一壳体,第一转移体和第二转移体可以整体地与壳体拆开。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光构件为一感光带,承载于感光带上的单色可见图像可以直接转移到记录介质上。
1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显影装置相对于水平线被定向成其中一端比另一端高,该装置还包括一个向转移装置供给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供给装置,该记录介质供给装置被设置在显影装置下方。
1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光构件为一感光带,并且曝光装置被设置在感光带和第一转移装置与第二转移装置的至少一个之间。
1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转移带设置在曝光装置上。
1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光构件为一感光带,该装置还包括一个顶部带有一开口的壳体,感光带适于通过壳体内该开口进行拆卸,当感光带被拆开时,第一转移体和第二转移体中的至少一个适于与感光带分离。
20.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感光装置,该感光装置包括一个带有一感光层的感光构件;一曝光装置,该装置基于一多色图像使感光层曝光,以在感光构件上形成一系列潜像;多个显影装置,各个装置包括一个被设置成与感光构件接触的显影剂承载构件,感光构件向上运动,而在感光剂承载构件与感光构件接触的接触部分所有的感光剂承载构件均向下运动,各个显影剂承载机构可承载一种不同颜色显影剂,并且在各接触位置向感光构件供给该显影剂,从而使相应的潜像显影成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一中间转移带,该中间转移带每次可以从感光构件上以层叠的方式接收一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该中间转移带可将多色图像转移到一记录介质上;以及一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可将多色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上,定影装置设置在感光构件与显影剂承载构件相对的一侧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一个驱动中间转移带的驱动源,该驱动源设置在中间转移带的圈状部分内。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光构件为一感光带,该装置还包括一个驱动感光带的驱动源,该驱动源设置在感光带的圈状部分内。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光构件为一感光带,曝光装置设置在感光带和第一转移装置与第二转移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之间。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转移带设置在曝光装置之上。
25.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感光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一感光层的感光构件;一曝光装置,该装置基于一多色图像使感光层曝光,以在感光构件上形成一系列潜像;多个显影装置,各个装置包括一个被设置成与感光构件接触的显影剂承载构件,在感光剂承载构件与感光构件接触的位置处,感光构件和显影剂承载构件均向上运动,各个显影剂承载机构可承载一种不同颜色显影剂,并且向感光构件供给该显影剂,从而使相应的潜像显影成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一中间转移带,该中间转移带可以每次从感光构件上以层叠的方式接收一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而承载一多色图像,该中间转移带将多色图像转移到一记录介质上;以及一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可将多色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上,定影装置设置在感光构件与显影剂承载构件相对的一侧上。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光构件为一感光带,并且该装置还包括一个驱动感光带的驱动源,该驱动源设置在感光带的圈状部分内。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一个驱动中间转移带的驱动源,该驱动源设置在中间转移带的圈状部分内。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显影装置相对于水平线被定向成其中一端比另一端高,该装置还包括一个向转移装置供给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供给装置,该记录介质供给装置被设置在显影装置之下。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光构件为一感光带,曝光装置设置在感光带和中间转移带之间。
30.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感光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一感光层的感光构件;一曝光装置,该装置基于一多色图像使感光层曝光,以在感光构件上形成一系列潜像;多个显影装置,各个装置包括一个被设置成与感光构件接触的显影剂承载构件,这些显影剂承载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感光构件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感光构件相对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在感光构件和设置在感光构件相对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相互接触的位置处,感光构件和设置在感光构件相对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均向上运动,各个显影剂承载机构可承载一种不同颜色显影剂,并且向感光构件供给该显影剂,从而使相应的潜像显影成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一中间转移带,该中间转移带可以每次从感光构件上以层叠的方式接收一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而承载一多色图像,该中间转移带将多色图像转移到一记录介质上;以及一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可将多色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上,定影装置设置在感光构件的一侧上,其中感光构件和设置在感光构件的与定影装置相同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在感光构件和设置在感光构件的与定影装置相同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相互接触的地方均向下运动。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一壳体,该壳体的顶部带有一开口;以及一罩盖,该罩盖可闭合及打开壳体顶部的开口,最上部的一个显影剂承载构件被设置成与该罩盖面对。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光构件为一感光带,该装置还包括一个驱动感光带的驱动源,该驱动源设置在感光带的圈状部分内。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一个驱动中间转移带的驱动源,该驱动源设置在中间转移带的圈状部分内。
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光构件为一感光带,该装置还包括一顶部带有一开口的壳体,感光构件适于通过在壳体内该开口进行拆卸,当感光构件被拆开时,中间转移带适于与感光带分离。
35.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感光装置,该感光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一感光层的感光构件;一曝光装置,该装置基于一多色图像使感光层曝光,以在感光构件上形成一系列潜像;多个显影装置,各个装置均包括一个被设置成与感光构件接触的显影剂承载构件,这些显影剂承载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感光构件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感光构件相对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在感光构件与设置在感光构件相对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相互接触的位置处,感光构件向上运动,而设置在感光构件的相对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向下运动,各个显影剂承载机构可承载一种不同颜色显影剂,并且向感光构件供给该显影剂,从而使相应的潜像显影成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一中间转移带,该中间转移带可以每次从感光构件上以层叠的方式接收一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可见图像而承载一多色图像,该中间转移带将多色图像转移到一记录介质上;以及一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可将多色图像固定到记录介质上,定影装置设置在感光构件的一侧上,其中感光构件和设置在感光构件的与定影装置相同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在感光构件和设置在感光构件的与定影装置相同一侧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相互接触的地方均向下运动。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一壳体,该壳体的顶部带有一开口;以及一罩盖,该罩盖可闭合及打开壳体顶部的开口,最上部的一个显影剂承载构件被设置成与该罩盖面对。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光构件为一感光带,并且该装置还包括一个驱动感光带的驱动源,该驱动源设置在感光带的圈状部分内。
3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一个驱动中间转移带的驱动源,该驱动源设置在中间转移带的圈状部分内。
3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光构件为一感光带,并且该装置还包括一顶部带有一开口的壳体,感光带适于通过在壳体内该开口进行拆卸,当感光带被拆开时,中间转移带适于与感光带分离。
全文摘要
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感光装置、一曝光装置、多个显影装置、一转移装置以及一定影装置。壳体具有一个适于从壳体以向前的方向排出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排出口。感光装置包括一带有感光层的感光构件。曝光装置基于一多色图像使感光层曝光,以在其上形成潜像。显影装置设置在壳体内相对于感光装置的壳体的前部中。各个显影装置包括一显影剂承载构件,它可承载一种不同颜色显影剂并向感光构件供给该显影剂,从而使相应的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转移装置从感光构件接收可见图像并将其转移到一记录介质上。定影装置设置在壳体内相对于感光装置的壳体的后部中。定影装置使可见图像固定在记录介质上,并使介质向前传输到一记录介质排出口。
文档编号G03G15/16GK1387094SQ0212048
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18日
发明者西脇健次郎, 铃木正史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