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复合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92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复合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膜,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复合膜结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无法自行发光,需利用一所谓的背光模块提供充足明亮 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器能正常显示图像。为使背光模块的光源亮度均匀分布于 显示区域内,进一步可更有效利用光源,在光源与液晶单元间设置光学膜片, 以将透过光亮度均匀分布及将光源散射的光线正面集中,将原本散乱的光线集 中至一集中角度范围内,以将视角外未被利用的光,利用光的反射循环再利用 以减少损失增益亮度,进一步以达光源节能的效果。
所谓的光学膜片可以是由数个不同特性的光学膜片所构成,至少包含一聚 光膜片及一扩散膜片。所谓的扩散膜片设置于于光源一侧,以达成光于显示区 域内的亮度分布均匀化的效果;临液晶组件一侧则设置一聚光膜片,以将经过 扩散膜的片的扩散光折射后以一特定角度区域集中入射于液晶单元达成提升 辉度的效果。然而,近年来为降低显示组件成本及为使显示组件的厚度薄型化, 发展将多数的光学膜片结构共同结合为单一光学膜结构,即所谓的光学复合 膜,以达到降低制作成本及减小厚度的目的。
该光学复合膜结构可参考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293442号及台湾专利第 M307764号结构,其中该复合膜的扩散层结构在设计上多采以添加粒子结构材 料以达成光扩散效果,但该以粒子附加于复合膜的结构仍有缺陷存在,如,一、 粒子的折射率较大虽然提供较佳的扩散效果不过也同时造成光散射角度较大 聚光不易致使辉度衰减, 一般而言,在光学特性上若仅设置一聚光层可提升辉 度增益达50%,不过更进一步结合一扩散层辉度往往会降低,辉度增益仅达 20 30%; 二、量产的光学复合膜片尺寸较大,需再加以裁切以配合显示组件的 尺寸应用,各该复合膜片的裁切边,在裁切过程易致扩散膜片的粒子剥落,造 成另一污染,造成生产制造上的合格率限制因素;三、扩散层的添加粒子多以
玻璃材质为主,而聚光层材质则多以树脂材质,两者在硬度上有明显的差异, 也因此在复合膜制作包装成捆或是应用时复合膜多层堆栈使得聚光层有机会 与扩散粒子直接接触,粒子易破坏聚光层的表面微结构,造成损毁。以上复合 膜的诸多限制,仍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光学复合膜结构,来解决上述公知 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复合膜结构,其包含一基 材层、 一扩散层以及一聚光层。基材层具有两相对面。扩散层位于基材层的两 相对面其中之一,其中扩散层的表面具有多数的凝团,该凝团具有宽度范围介
于10um 20um之间,且其厚度为10ym以下。聚光层位于该基材层的另一 相对面。
依照本新型一较佳实施例, 一种光学复合膜结构包含一基材层、 一扩散层 以及一聚光层。 一扩散层位于基材层上,其中扩散层的表面具有多数的凝团, 该凝团具有宽度范围介于10um 20um之间,且其厚度为10um以下。聚光 层位于扩散层上且扩散层位于聚光层与基材层之间。
依照本新型一较佳实施例, 一种光学复合膜结构包含一基材层、 一扩散层 以及一聚光层。基材层具有两相对面。两扩散层位于基材层的两相对面上,其 中扩散层的表面具有多数的凝团,该凝团具有宽度范围介于10um 20um之 间,且其厚度为10um以下。聚光层位于两扩散层其中之一上。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依照本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复合膜结构; 图2为依照本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复合膜结构其中的基材层与 扩散层的剖面;以及
图3 5为依照本新型的三种光学复合膜结构的较佳实施例。 其中,附图标记100:光学复合膜结构 102:扩散层 104:基材层 106:聚光层 106a:棱镜
106b棱线 108凝团 W1宽度 T1厚度 T2厚度
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l,其为依照本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复合膜结构。光学 复合膜结构100包含扩散膜102、基材层104以及聚光层106,因而具备聚光 及扩散的双重功能。基材层104的材质可以是透明的PC或PET塑料。聚光层 106由数个棱镜106a排列而成,每一棱镜106a均具有一三角形截面与一棱线 106b,棱镜106a的棱线106b均相互平行。扩散膜102具有数个凝团108分布 于其表面,其特征与尺寸将于以下叙述。
请参考图2,其为图1的光学复合膜结构其中的基材层与扩散层的剖面。 凝团]08虽为不规则形状,但其尺寸若能符合以下限制,则较容易使光学复合 膜结构整体的辉度增益达到30%以上。在一实施例中,凝团具有宽度Wi介于 10y m 20nm之间,且其厚度T2为10 " m以下。在另一实施例中,扩散膜102 具有基本厚度T,为5um;凝团具有宽度W^介于10um 20um之间,且其厚度 L为10um以下。在又一实施例中,凝团108具有宽度Wt介于10ym 20"m 之间;凝团厚度T2为10um以下,且其厚度(T2) 5 u m以上的达90%以上。 当扩散层102与凝团108具有上述的特征,且扩散层102与聚光层106的折射 率差异介于0. 05 0. 25时,光学复合膜结构100的整体辉度增益很容易达到 30%以上。
请参考图3 5,其为依照本新型的三种光学复合膜结构的较佳实施例。 在图3中,扩散层102与聚光层106分别形成于基材层104的相对两面上。扩 散层102与聚光层106的材质可以是可光硬化的透明树脂。当可光硬化的透明 树脂涂布于基材层104后,借滚压形成如图1的凝团108,接着以光硬化工艺 使凝团108硬化或固化。聚光层106也可以是可光硬化的透明树脂涂布于基材 层104的另一面,接着形成棱镜而硬化或固化。
在图4中,扩散层102与聚光层106形成于基材层104的同一侧上,且扩 散层102介于聚光层106与基材层104之间。扩散层102与聚光层106的材质 可以是可光硬化的透明树脂。当可光硬化的透明树脂涂布于基材层104后,借 滚压形成如图1的凝团108,接着以光硬化制程使凝团108硬化或固化。聚光 层106接着涂布于扩散层102上,并形成棱镜而硬化或固化。
在图5中,扩散层102形成于基材层104的相对两面上。扩散层102与聚 光层106的材质nj以是可光硬化的透明树脂。当可光硬化的透明树脂涂布于基 材层104的两面后,借滚压形成如图1的凝团108,接着以光硬化工艺使凝团 108硬化或固化。聚光层106接着涂布于两扩散层102的其中之一,并形成棱 镜而硬化或固化。
由上述本新型较佳实施例可知,本光学复合膜结构的扩散层为一种单 一材 质,无需另外添加粒子,不致产生粒子剥落,所以不致P破坏聚光层的微结构。 此外,本新型利用控制扩散层表面凝团的尺寸,进而控制扩散层与聚光层的折 射率差异,使得光学复合膜结构整体的辉度增益能够提升。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 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 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光学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基材层具有两相对表面;一扩散层位于该基材层上,其中该扩散层的表面具有多数的凝团,该凝团具有宽度范围介于10μm~20μm之间,且其厚度为10μm以下;以及一聚光层位于该基材层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扩散层位于 该基材层的两相对表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扩散层位 于该聚光层与该基材层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扩散层与该 聚光层分别位于该基材层的两相对表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层的材 质为透明的PC或PET塑料。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聚光层与该 扩散层的折射率差异介于0. 05 0. 25。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凝团的厚度 5um以上的达90X以上。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聚光层具有 数个棱镜排列于该基材层上,每一该棱镜具有一三角形截面,且该棱镜的棱线 均相互平行。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扩散层的材 质为可光硬化的透明树脂。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聚光层的材 质为可光硬化的透明树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复合膜结构,包含一基材层、一扩散层以及一聚光层,一扩散层位于基材层上,其中扩散层的表面具有多数的凝团,该凝团具有宽度范围界于10μm~20μm之间,且其厚度为10μm以下。
文档编号G02B6/00GK201181341SQ20082010713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日
发明者叶土生, 叶鸿钦, 赖维明 申请人:联茂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