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92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应用于一自动对焦或变焦的镜头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电磁铁产生推力,藉由推力与推升机构而驱动并控制镜头进行滑动移位。
背景技术
:数码相机使用的自动对焦或变焦镜头模组,由于空间有限,其装置必须符合轻、薄、短小的条件,又必须精密耐用。传统的自动对焦或变焦镜头模组大多使用音圈马达(VCM)、压电马达、或线圈电磁力以驱动镜组,如美国专利US7,295,388、US6,654,185、US7,298,562,其使用多组电磁体来分别控制镜头的不同方向的位移;或如美国专利US2007/0097532、US2004/0130808,其藉由控制llr入线圏电流的方向4吏线圈产生不同》兹场,进而与镜头壳体上的磁性元件产生吸力或斥力来移动镜头;或如使用音圈马达(voicecoilmotor,简称VCM),其利用线圏、磁铁、与弹性件(如弹簧或弹片)配合形成,如美国专利US7,262,927、US7,196,978、US7,002,879、US6,961,090、US6,687,062、US2007/0133110,日本专利JP2005-037865、JP2005-258355、WO2007/026830等;或如使用压电材料所形成的压电马达(piezoelectricmotor)来控制4竟头的位移,如美国专利US2007/0146894,US7,212,358、US2003/0227560,日本专利JP2006-293083、JP2006-101611等。如图1所示,此传统镜头模组的架体100上,设置四个永久磁铁103-106形成一磁场,套筒107设置于架体100上,镜片101结合固定于线圈102,此线圈102位于套筒107内。^使线圈102通电后,以产生f兹场,而可与由四个永久石兹4失103-106所建立的;兹场方向及石兹4及之间形成向上或向下的电z磁力以驱动镜头移动。然而,永久石兹铁103--106在回焊高温时(约260。C)将会使磁铁退磁。因此上述习用的以线圏电磁力及永久磁铁的驱动装置在组装时皆不可使用回焊(reflow)方式,致在量产效率上受到限制。再者,有一种是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hapedmemoryalloy,简称SMA)的镜头移位机构,其利用SMA的热缩冷涨的特性以作为制动器(actuator)的驱动力源,如美国专利US6,307,678、US6,449,434、US2007/0058070、US2007/0047938,日本专利JP2005-275270、JP2005-195998等,然而,SMA热缩冷涨的动作较慢,无法简易达成即时自动对焦或变焦的功效。有鉴于现有习知技艺的各项问题,为了能够兼顾解决之,本实用新型人基于多年研究开发与诸多实务经验,提出一种运用电》兹铁产生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以作为改善上述缺点的实现方式与依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镜头模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解决现有习知技艺的复杂结构的镜头模组不易小型化、简单化、与无法使用回焊组装的缺点,非常适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移位机构,适用于一自动对焦或变焦镜头模组,包括一架体;一套筒,与该架体结合固定,以使该套筒可在该架体上旋转,且该套筒具有一第一推升机构;一镜片夹持部,具有一第二推升机构,且通过该第二推升机构及该第一推升机构与该套筒相连结,且该镜片夹持部可沿着该镜头的中心轴方向位移;一镜片,结合固定于该镜片夹持部中;一推板,位于该套筒的外壁;多个电磁铁,分别设置于该架体及该推板;以及一弹性元件,连接该套筒及该架体;其中,当该些电磁铁通电后藉由电磁铁;波此之间的电》兹场产生的斥力或吸力推动该推板使该套筒转动,并通过该第一推升机构动作该第二推升机构以驱动该镜片来持部,使该镜片夹持部从一第一位置位移至一第二位置,而当停止对该些电磁铁通电时,藉由该弹性元件所产生一回复力4吏该套筒转动,并通过该第一推升机构动作该第二推升机构来驱动该镜片夹持部,使该镜片夹持部从该第二位置回复至该第一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推升机构为一滑轨槽,该第二推升机构为一固定柱,且该固定柱穿设于该滑轨槽且可于该滑轨槽中移动。前述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推升机构为一套筒螺紋切面,而该第二推升机构为一夹持部螺紋切面,且该套筒螺紋切面与该夹持部螺紋切面相匹配,使当该镜片夹持部在该第一位置时,该套筒螺紋切面与该夹持部螺紋贴合,而该镜片夹持部具有一沟槽,该架体具有一相对应的导引装置,该导引装置与该沟槽相结合使得该镜片夹持部不能旋转,进而使镜片夹持部沿着镜头中心轴方向移动。前述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推升机构为一第一螺紋,该第二推升机构为一第二螺紋,且该第一螺紋与该第二螺紋相匹配,而该镜片夹持部与该套筒通过该第一螺紋与该第二螺紋啮合而相连结,使当该镜片夹持部在该第一位置时,该套筒螺紋切面与该夹持部螺紋贴合,而该镜片夹持部具有一沟槽,而该架体具有一相对应的导引装置,该导引装置与该沟槽相结合使得该镜片夹持部不能旋转,进而使镜片夹持部沿着镜头中心轴方向移动。前述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弹性元件连接于该架体与该推板。前述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弹性元件为一压缩式弹簧或伸张式弹簧。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用电^f兹推力的镜头移位机构,其适用于一自动对焦或变焦镜头模组。此镜头移位机构包括一架体、一套筒、一镜片夹持部、一镜片、一推板、多个电^f兹铁及一弹性元件。套筒与架体相结合固定,以使套筒可在架体上旋转,且套筒具有一第一推升机构。镜片结合固定于镜片夹持部中,镜片夹持部具有一第二推升机构,且通过第二推升机构与第一推升机构与套筒相连结,可使镜片夹持部沿着镜头的中心轴方向位移。其中,推板位于套筒的外壁、多个电磁铁分別设置于架体及推板上、而弹性元件连接架体与套筒。当电磁铁通电后可产生一电磁场,藉由电磁铁彼此之间的电磁场产生的斥力或吸力,使得推板与套筒移动,并通过第一推升机构动作第二推升机构以驱动镜片夹持部,使镜片夹持部沿中心轴从一第一位置位移至一第二位置,而当停止对电磁铁供电时,弹性元件产生一回复力使套筒转动,并通过第一推升机构动作第二推升机构来驱动镜片夹持部,使镜片夹持部沿中心轴从第二位置回复至第一位置。其中,可设相对面的二个电磁铁通以不同方向电流,使电磁铁端面产生相同方向的磁场为斥力的推力,以推动套筒转动。其中,第一推升机构与第二推升机构的组合较佳为一滑轨槽与一固定柱的组合,且固定柱穿设于滑轨槽中且可于滑轨槽中移动。其中,第一推升机构与第二推升机构的组合较佳为一套筒螺紋切面与一镜片夹持部螺紋切面的组合,且套筒螺紋切面与夹持部螺紋切面相匹配,当镜片夹持部位于第一位置时,套筒螺紋切面与夹持部螺紋贴合。其中,第一推升机构与第二推升机构较佳为一第一螺紋设置于套筒内侧与另一与的相配合的第二螺紋设置于镜片夹持部的外壁,而镜片夹持部与套筒通过彼此螺紋啮合而相连结。其中,弹性元件可为压缩式弹簧或伸张式弹簧,并可设置于推板与架体之间,或可设置于套筒与架体之间,以产生一回复力。其中,弹性元件亦可连接于推板及架体之间。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1)此镜头驱动装置的构造简单容易制造,有助于产品可靠度的提升,可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2)此镜头驱动装置因不含有永久磁铁,可使用回焊,提高量产的可能性。(3)此镜头驱动装置可控制镜片夹持部做快速的移动,以达快速变焦或快速自动变焦的目的。(4)此镜头移位机构的控制机制较简单,制作组装简单、成本低廉。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装置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镜头模组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现有习知技艺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运用电f兹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的本实用新型的运用电;兹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运用电石兹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为图2所示的镜片夹持部位于第二位置的立体图。图6为图2所示的镜片夹持部位于第二位置的剖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实用#溜的运用4^兹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动作图。图10为本实用l,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动作图。100、201:架体101、204:镜片102:线圈103-106:永久磁铁107、202:套筒203:镜片夹持部205:推板206:弹性元件2071、2072:电磁铁208:滑轨槽209:固定柱401:套筒螺紋切面402:夹持部螺紋切面403、601:沟槽602:公螺紋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以下所揭示的实施例,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的主要构成元件而作说明,因此本实用新型以下所揭示的实施例虽是应用于一自动对焦或变焦镜头模组中,但就一般具有自动对焦或变焦功能的镜头模组而言,除了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外,其他结构乃属一般通知的技术,因此一般在此领域中熟悉此项技艺的人士了解,本实用新型所揭示自动对焦或变焦镜头模组的构成元件并不限制于以下所揭示的实施例结构,也就是该自动对焦或变焦镜头模组的各构成元件是可以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变更的,例如该镜头模组中架体、套筒的形状设计并不限制,也就是镜头模组的内部空间设计并不限制;或由镜片、镜片夹持部及一套筒组成的镜头的整体形状或结构型态也不限制,如该镜片可包括由单一镜片或数个镜片构成的镜片,且镜片一般可先容设在一镜片夹持部内而再与一套筒结合形成一镜头;或本实用新型电》兹铁组的个别的线圈匝(turn)数、线圏内径(或线圈内径截面积)、电磁铁电流进出方向及大小等也不限制,且可依据电磁力定理及相关安培右手定律计算,如下列式(1)及式(2)B=μOμrN/LI(1)F=km1m2/r2(2)其中,B为磁通量密度(Guass),μo为真空导磁率(permeability),r为电磁铁铁心导磁率,I为线圈电流(A即),N/L是电磁铁单位长度的线圈匝数,k为常数,ml、m2分别为两电磁铁的磁通量(单位为maxwell),而ml(m2)为电磁铁的磁通量密度乘以电磁铁铁心端面面积(cm2)可计算出,r为两电磁铁铁心端面的距离,F是吸力或斥力大小,而F是吸力或斥力则受电流方向所决定。由式(l)与式(2)可分别计算本实用新型两电磁铁(2071/2072)的磁通量密度及计算出F吸力或斥力大小与方向,藉以配合镜头的重量以设计最佳驱动力。以下将参照相关图示,说明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元件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请参阅图2至图4,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剖面图及俯视图,在本实施例,第一推升机构为一为一滑轨槽208,第二推升机构为一固定柱209的组合。在图2中,镜头驱动装置包括一架体(frame)201、一套筒(barrel)202、一镜片夹持部(lensholder)203、一镜片(lens)204、一推板(kicker)205、一弹性元件(springelement)206及多个电磁铁(electromagnetparts)2071、2072。镜片204与镜片夹持部203结合固定,并随着镜片夹持部203移动。推板205设置于套筒202外壁并与套筒202固定,而电磁铁2072与推板205相结合,电磁铁2071设置于架体201上,弹性元件206的两端连结推板205及架体201。套筒202与架体201结合固定,可在架体201上旋转。镜片夹持部203具有一固定柱209,套筒202具有一滑轨槽208,且滑轨槽208的轨迹与套筒202的中心轴方向具有一夹角。当镜片夹持部203设置于套筒202中,固定柱209穿设于滑轨槽208时,则镜片夹持部203与套筒202可藉由固定柱209及滑轨槽208而相结合。请续参阅图5及图6,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进行动作的立体图及剖面图。电磁铁2071及2072以相对面所配置,当电磁铁2071通以逆时针的电流方向时,即电流正极进入电磁铁,依据安培右手定则,电磁铁2071在端面的磁场方向为N极,当电磁铁2072通以顺时针的电流方向时,电磁铁2072在电磁铁2071相对端面的》兹场方向为N极,由此,两个电》兹铁2071与2072端面产生相同方向的磁场形成斥力,由于套筒202可于架体201上旋转,所以此斥力迫使推板205远离电磁铁2071进而使套筒202进行旋转。由于固定柱209穿设于滑轨槽208中,所以当套筒202进行旋转时亦带动固定柱209延着滑轨槽208移动,进而带动镜片夹持部203于套筒202的中心轴方向进行旋转位移。以图5为例,当套筒202往右边转动,则固定柱209被迫旋转上升,当套筒202往左边转动,则固定柱209被迫旋转下降,可使镜片夹持部203沿中心轴方向进4亍"炎寿l^立移。由于弹性元件206的两端连结推板205及架体201,所以当推板205远离电磁铁2071时,亦挤压到弹性元件206而使弹性元件206产生回复力,且随着套筒202转动的角度越大,弹性元件206被挤压程度越高而回复力越大,直到斥力与回复力的强度相等,镜片夹持部203便停止转动。图5与图2相比,图5所示的固定柱209及镜片夹持部203的位置高于图2所示的位置时,弹性元件206受到挤压而变形。当停止对电磁铁2071-2072通电,则电》兹铁2071及2072之间的斥力消失,弹性元件206的回复力对推板205提供一与上述斥力相反的弹簧力,迫使推板205远离架体201,连带使得套筒202往回转动,直到弹性元件206恢复原状,镜片夹持部203才停止转动。在镜片夹持部203转动过程中,固定柱209顺着滑轨槽208向下滑动,使镜片夹持部203回到图2所示的位置。其中,滑轨槽208的轨迹形状、长度及套筒202的中心轴方向的夹角,可随着应用需要而改变。例如,若滑轨槽208的轨迹的轨迹为一直线,则镜片夹持部203的轴向移动与套筒202转动弧长(侧向移动距离)依循tan(6)关系,6为滑轨槽208与套筒202的中心轴方向的夹角。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电石兹4失2071-2072施以电流大小,配合弹性元件206及套筒202转矩,可以计算出镜片夹持部203在中心轴的位移量d,或可由实验得知,如表一表一电流控制镜片位移量<table><row><column>电磁铁2071/电磁铁2072</column></row><row><column>电流(mA)</column><column>100/100</column><column>100/200</column><column>200/100</column><column>100/100</column></row><row><column>方向</column><column>逆/顺</column><column>逆/顺</column><column>逆/顺</column><column>逆/顺</column></row><row><column>位移量d(mm)</column><column>0.2</column><column>0.25</column><column>0.3</column><column>-O.3</column></row><table>请参阅图7至图9,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立体组合图及动作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升机构为一套筒螺紋切面401,第二推升机构为一夹持部螺紋切面402的组合,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于套筒202具有一套筒螺紋切面401,镜片夹持部203具有一夹持部螺紋切面402,且套筒螺紋切面401与夹持部螺紋切面402相贴合,致使镜片夹持部203与套筒202可相连结,而镜片夹持部203及架体201分别具有一沟槽403及一导引装置(未绘示于图中),沟槽403与导引装置相结合使镜片夹持部203不能旋转,而仅能沿着套筒202的中心轴方向位移,如图8所示。图8为镜头驱动装置于电磁铁2071-2072未通电时的状态。当电i兹4失2071-2072通电使电石兹铁2071-2072之间产生一斥力,此斥力迫使推板205远离电磁铁2071,连带使得套筒202转动。如图9所示,当套筒202转动时,套筒螺紋切面401推动夹持部螺紋切面402,进而带动镜片夹持部203向上位移一位移量d。在本实施例,弹性元件206连结于套筒202与架体201(未绘于图7至图9)之间,当停止对电磁铁2071-2072通电后,斥力消失,则弹性元件206的回复力迫使套筒202往回转,藉此镜片夹持部203回复到原状态,如图8所示。请参阅图10及图11,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及动作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升机构为一第一螺紋(本实施例使用公螺紋)设置于套筒内侧,第二推升机构为一第二螺紋(本实施例使用母螺紋)设置于镜片夹持部的外壁。第三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在于镜片夹持部203的外壁具有一公螺紋602,套筒202的内侧具有一母螺紋(图中未显示),镜片夹持部203设置于套筒202中,并通过公螺紋602与母螺紋相啮合而与套筒202相结合,而镜片夹持部203及架体201分别具有一沟槽601及一导引装置(未绘示于图中),由于沟槽601与导引装置结合使镜片夹持部203不能旋转,而仅能沿着套筒202的中心轴(同镜头的中心轴)方向位移。图10为镜头驱动装置于电磁铁2071-2072未通电的状态。当电磁铁2071-2072如上所述被通以不同方向的电流时,电磁铁2071-2072之间产生一斥力,此斥力迫使推板205远离电磁铁2(H1,进而带动套筒202转动。由于沟槽601与架体201上的导引装置结合,使镜片夹持部203只能延着套筒202的中心轴方向移动,而不能转动,因此,当套筒202转动时,母螺紋推动公螺紋602,进而使镜片夹持部203向上移动,如图ll所示,因为镜片夹持部203向上移动的关系使得部份公螺紋602显露出来。在本实施例,弹性元件206连结于套筒202与架体201(未绘于图10及图ll)之间,当停止对电磁铁2071-2072供电后,斥力消失,则弹性元件206的回复力迫使套筒202往回转,藉此使镜片夹持部203回复到原状态,如图10所示。其中,公螺紋602并不限于设置在镜片夹持部203的外壁,亦可设置于套筒202的内侧,而母螺紋则设置于镜片夹持部203的外壁。凡是可让镜片夹持部203与套筒202相啮合的螺紋皆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上述三个实施例中的套筒皆具有一第一推升机构,镜片夹持部皆具有一第二推升机构,而且镜片夹持部通过第二推升机构与第一推升机构与套筒相连结。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推升机构为滑轨槽208,而第二推升机构为固定柱209;而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推升机构为一套筒螺紋切面401,而第二推升机构为一夹持部螺紋切面402;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推升机构为一第一螺紋(如公螺紋602),第二推升机构为一第二螺紋(如母螺紋)。而上述实施例仅为举例,但并不以此为限,任何让套筒的转动能带动镜片夹持部移动的机构皆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此外,上述三个实施例以电石兹铁2071-2072通电产生斥力作为举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装置的动作,但并不以此为限,凡是利用多个电磁铁通电所产生的电磁场,由彼此间电磁场的方向而产生斥力或吸力,与弹性元件的回复力来使套筒来回转动,进而带动镜片夹持部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镜头驱动装置,皆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图2为镜片夹持部在第一位置的状态,而图5为镜片夹持部在第二位置的状态。图8为镜片夹持部在第一位置的状态,而图9为镜片夹持部在第二位置的状态,而图10为镜片夹持部在第一位置的状态,而图11为镜片夹持部在第二位置的状态。而电磁铁2071-2072的电磁铁心可利用软磁材料(softmagnet)制成;该软磁材料具有易磁化且易退磁的特性,其在电》兹铁通电后中非常容易被磁化,可将磁力线集中于电磁铁心端面,但当电磁铁不通电时,电磁铁心的磁力也随即消失,也就是软磁材料本身无保持》兹化的能力;而目前软磁材料主要成份可为高纯度铁(熟铁、软铁)、含碳量很低的钢、硅钢、铁镍合金(Fe-NiAlloy或Permalloys)、镁锌合金(Mg-Znalloy)、镍锌合金(Ni-Znalloy)、锰锌合金(Mn-Znalloy)、或金属玻璃(metal1icglass)等,均可耐受回焊高温,所以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装置可具有较高的量产效率。而弹性元件的弹性型态可为一压缩式(compression)弹簧或伸张式(extension)弹簧,而结构型态如线圏弹簧或非线圏弹簧、数目或设立位置等并不限制,可随镜头驱动装置的设计需要或通入电^兹4^的电流方向而改变。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移位机构,适用于一自动对焦或变焦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镜头移位机构包括一架体;一套筒,与该架体结合固定,以使该套筒可在该架体上旋转,且该套筒具有一第一推升机构;一镜片夹持部,具有一第二推升机构,且通过该第二推升机构及该第一推升机构与该套筒相连结,且该镜片夹持部可沿着该镜头的中心轴方向位移;一镜片,结合固定于该镜片夹持部中;一推板,位于该套筒的外壁;多个电磁铁,分别设置于该架体及该推板;以及一弹性元件,连接该套筒及该架体;其中,当该些电磁铁通电后藉由电磁铁彼此之间的电磁场产生的斥力或吸力推动该推板使该套筒转动,并通过该第一推升机构动作该第二推升机构以驱动该镜片夹持部,使该镜片夹持部从一第一位置位移至一第二位置,而当停止对该些电磁铁通电时,藉由该弹性元件所产生一回复力使该套筒转动,并通过该第一推升机构动作该第二推升机构来驱动该镜片夹持部,使该镜片夹持部从该第二位置回复至该第一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推升机构为一滑轨槽,该第二推升机构为一固定柱,且该固定柱穿设于该滑轨槽且可于该滑轨槽中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推升机构为一套筒螺紋切面,而该第二推升机构为一夹持部螺紋切面,且该套筒螺紋切面与该夹持部螺紋切面相匹配,使当该镜片夹持部在该第一位置时,该套筒螺紋切面与该夹持部螺紋贴合,而该镜片夹持部具有一沟槽,该架体具有一相对应的导引装置,该导引装置与该沟槽相结合使得该镜片夹持部不能旋转,进而使镜片夹持部沿着镜头中心轴方向移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推升机构为一第一螺紋,该第二推升机构为一第二螺紋,且该第一螺紋与该第二螺紋相匹配,而该镜片夹持部与该套筒通过该第一螺紋与该第二螺紋啮合而相连结,使当该镜片夹持部在该第一位置时,该套筒螺紋切面与该夹持部螺紋贴合,而该镜片夹持部具有一沟槽,而该架体具有一相对应的导引装置,该导引装置与该沟槽相结合使得该镜片夹持部不能旋转,进而使镜片夹持部沿着镜头中心轴方向移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电,兹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元件连接于该架体与该推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电^兹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元件为一压缩式弹簧或伸张式弹簧。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运用电磁推力的镜头驱动装置,其包括架体、套筒、镜片夹持部、镜片、推板、多个电磁铁及弹性元件。套筒与架体相结合固定,以使套筒可在架体上旋转,且套筒具有一第一推升机构,而镜片夹持部具有一第二推升机构,且通过第二推升机构及第一推升机构与套筒相连结。镜片结合固定于镜片夹持部中,推板位于套筒的外壁,而电磁铁分别设置于架体及推板,弹性元件连接套筒及架体。藉由电磁铁通电所产生磁场形成的斥力或吸力,来推动套筒转动,并通过第一推升机构动作第二推升机构以驱动镜片夹持部于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本实用新型有利于镜头模组的小型化及简单化,并可提高量产化的可能性。文档编号G02B7/09GK201181357SQ20082010695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申请日期2008年4月10日优先权日2008年4月10日发明者游腾健申请人: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