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355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例如可适用于带照相机的手机等的透镜镜筒及 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摄像装置,公知的有对配置在沿着光轴移动的光学部件 (例如,变焦透镜或聚焦透镜等)上的线圈等,连接用于传递电信号的挠 性印刷基板的摄像装置。在这种摄像装置中,作为縮小化挠性印刷基板的 配置空间的技术,公知的有折曲挠性印刷基板,使屈曲的剩余部分在光学 部件和外壳之间退避的摄像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然而,在这种 技术中,存在通过折曲的挠性印刷基板朝阻止光学部件的移动的方向施加 阻抗力,而妨碍光学部件的顺利的移动之虞。
作为减少由这种挠性印刷基板产生的阻抗力的技术有,相对于光学部
件的光轴朝垂直方向屈曲挠性印刷基板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将挠性印刷基板巻绕在引导光学部件的导向轴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 献3)。
专利文献1特开平7-110422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3-75708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6-215521号公报
然而,在如上述的技术中,由于挠性印刷基板的弯曲半径小,因此, 挠性印刷基板的弹性强,很难说减少由挠性印刷基板而产生的阻抗力的效 果充分。

实用新型内容
因而,本实用新型是借鉴于这种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可确实地减少由挠性印刷基板而产生的阻抗力,沿着光轴使光学部件顺利地移动的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具

外壳,其收容多个透镜;
光学部件,其在所述外壳内沿着光轴移动;
挠性印刷基板,其围绕所述光轴弯曲,并且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光学部 件,另一端部电连接于控制所述光学部件的控制部。
在此透镜镜筒中,对于沿着光轴移动的光学部件,挠性印刷基板以围 绕光轴的方式而被弯曲安装。由此,因挠性印刷基板的弯曲半径变大,所 以可减低挠性印刷基板的弹性。因此,可确实地减少由挠性印刷基板而产 生的阻抗力,沿着光轴使光学部件顺利地移动。
此处,在透镜镜筒中,挠性印刷基板适合沿着光学部件的周围弯曲。 通过这样的构成,可使挠性印刷基板的弯曲半径更加大的同时,可有效活 用有限的收容空间。
而且,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透 镜镜筒和,检测由透镜成像的光的摄像元件。
根据此摄像装置,因具备有上述的透镜镜筒,所以可确实地减少由挠 性印刷基板的阻抗力,沿着光轴使光学部件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确实地减少由挠性印刷基板而产生的阻抗力,使 光学部件沿着光轴顺利地移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摄像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摄像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图1的摄像装置的驱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摄像装置的快门/变焦透镜单元及挠性印刷基板的立体图。
图中l-摄像装置,2-透镜镜筒,3-摄像元件,4-外壳,11-固定透镜, 12-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3-变焦聚焦透镜单元,21、 24-步进马达(驱动马达),32-挠性印刷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另外,在各图 中对同一或相当部分附上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如图
1所示,摄像装置1具备相对的底面为长方形状,且高度比底面的各边
还短的长方体形状的透镜镜筒2和CMOS等摄像元件3。透镜镜筒2适用 屈曲光学系统。由此,在摄像装置l中,沿着与透镜镜筒2的高度方向(以 下,仅称"高度方向")平行的光轴Ll从被摄体侧入射的光被透镜镜筒2 屈曲9(T,而沿与透镜镜筒2的底面的长边方向(以下,单称"长边方向") 平行的光轴L2,并由摄像元件3检测。
图2是图1的摄像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摄像装置的内部 结构图。如图2、 3所示,透镜镜筒2具备有箱状外壳4。外壳4具有在 长边方向形成有朝摄像元件3侧开口的幵口部5a、及在与长边方向正交且 与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有朝一方侧开口的开口部5b的本体部5、以及 覆盖本体部5的开口部5a的盖部6。本体部5及盖部6,例如分别由玻璃 纤维聚碳酸酯而成,且由射出成形一体形成。
在本体部5的表壁(即,具有透镜镜筒2的被摄体侧的底面的壁)形 成有沿着光轴Ll使从被摄体侧行进而来的光进入本体部5内的光通过孔 5c,在本体部5的表壁安装有覆盖光通过孔5c的光透过板7。另外,也可 以使用透镜来代替光透过板7。在外壳4内配置有在光轴Ll上位于光通 过孔5c的后侧,使沿着光轴Ll从被摄体入射的光屈曲90。以使沿着光轴 L2的棱镜8。而且,在外壳4内配置有在光轴L2上位于摄像元件3的前 侧的固定透镜ll。棱镜8由本体部5保持,固定透镜ll由盖部6保持。
另外,在长边方向上,摄像元件3相反侧的本体部5的端部由于本体 部5的内壁(g卩,具有与透镜镜筒2的被摄体相反侧的底面的壁)被屈曲 成曲柄状并形成切口部5d,因此,与本体部5的其他部分相比被薄型化(縮 小化)。如此,在长边方向上可薄型化摄像元件3相反侧的本体部5的端 部,是因为充分考虑了配置于本体部5的端部的内部的棱镜8的厚度量。进一步,在外壳4内配置有在光轴L2上位于棱镜8的后侧的快门/ 变焦透镜单元(光学部件)12、及在光轴L2上位于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 和固定透镜11之间的变焦聚焦透镜单元13。
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包括有选择性地进行沿着光轴L2行进而来 的光的通过及遮断的快门、及变焦透镜。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具有与 在外壳4内相对于光轴L2而立设在开口部5b侧的导向轴14卡合的圆筒 状的卡合部12a、及与在外壳4内相对光轴L2而立设在开口部5b相反侧 的止旋转轴15卡合的U字沟状卡合部12b。由此,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 能够以限制围绕光轴L2旋转的状态,沿着光轴L2移动。
变焦聚焦透镜单元13包括有变焦聚焦透镜。变焦聚焦透镜单元13具 有与在外壳4内相对于光轴L2而立设在开口部5b侧的导向轴16卡合 的圆筒状的卡合部13a、及卡合于止旋转轴15的U字沟状的卡合部13b。 由此,变焦聚焦透镜单元13能够以限制围绕光轴L2旋转的状态,沿着光 轴L2移动。另外,导向轴14和导向轴16并列设置在高度方向上。
在本体部5的开口部5b内配置有驱动单元17。图4是图1的摄像装 置的驱动单元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驱动单元17具有长方形薄板状的 安装部18a、及包括立设于其长边方向的两端的长方形薄板状的支撑部 18b、 18c的支撑部件18。支撑部件18通过弯曲不锈钢薄板而一体形成。
在支撑部18b的外面安装有步进马达(驱动马达)21。步进马达21 的丝杠22的两端部通过支撑部18b、 18c而被轴支撑,在丝杠22的支撑 部18b、 18c间的部分螺合有具有凸部23a的传动螺母23。另外,在支撑 部18c的外面安装有步进马达(驱动马达)24。步进马达24的丝杠25的 两端部由支撑部18b、 18c轴支撑,在丝杠25的支撑部18b、 18c间的部 分螺合有具有凸部26a的传动螺母26。另外,丝杠22和丝杠25并列设置 在支撑部18b、 18c的立设方向。
如图2、 3所示,驱动单元17以使支撑部18b、 18c的立设方向与高 度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于本体部5的开口部5b内,安装部18a被螺固于 本体部5的表壁而安装在本体部5。这样,在驱动单元17中,互相不同地 配置步进马达21和步进马达24,而可谋求丝杠22和丝杠25的接近化。 由此,驱动单元17有助于本体部5乃至透镜镜筒2的薄型化。
6螺合于丝杠22的传动螺母23的凸部23a嵌合于快门/变焦透镜单元 12所具有的卡合部12c的凹部。由此,若通过步进马达21旋转丝杠22, 则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沿着光轴L2移动。另一方面,螺合于丝杠25的 传动螺母26的凸部26a嵌合于变焦聚焦透镜单元13具有的卡合部13c的 凹部。由此,若通过步进马达24旋转丝杠25,则变焦聚焦透镜单元13 沿着光轴L2移动。
在外壳4的盖部6安装有电路基板27,该电路基板27在内面设置有 在光轴L2上位于固定透镜11的后侧的摄像元件3。在电路基板27的内面 还设有快门驱动电路(控制部)或马达驱动电路等,在电路基板27的外 面设有用于对电路基板27输出输入电信号的连接器连接端口 28。驱动单 元17的各步进马达21、 24和马达驱动电路通过配置于在本体部5中与开 口部5a相对的侧壁外面及与开口部5b相对的侧壁外面的挠性印制基板 (以下,称为「FPC」)31而被电连接。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的快门和快 门驱动电路通过在本体部5中延伸至与开口部5b相对的侧壁的外面的 FPC32以及与FPC32电连接的FPC31而被电连接。
图5是表示安装在快门/变焦透镜单元的FPC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 FPC32从光轴L2方向看时,在不超过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的周围的范 围内,沿着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的周围围绕光轴L2而被弯曲。gp,FPC32 以围绕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的移动轴的方式而被大大弯曲。而且,FPC32 的端部32b连接于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的快门,另一方面,FPC32的端 部32c固定在外壳4,与设在电路基板27的外面的快门驱动电路电连接。 另外,也可以在从光轴L2方向看时超过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的周围配 置FPC32。
配置于本体部5的开口部5b内的驱动单元17、以及在本体部5配置 于与开口部5a相对的侧壁的外面的FPC31通过将由不锈钢而成的薄板弯 曲成L字状一体形成的外装盖33覆盖。而且,配置于在本体部5中与开 口部5b相对的侧壁外面的FPC31、及安装于外壳4的盖部6的电路基板 27通过将由不锈钢而成的薄板弯曲成L字状一体形成的外装盖34覆盖。
外装盖33和外装盖34可拆卸地卡合于在本体部5中与开口部5a相 对的侧壁和与开口部5b相对的侧壁交叉的角部,在本体部5以开口部5a和开口部5b所夹的角部而销固定在外壳4的盖部6。而且,外装外壳34 与电路基板27的接地端子电连接,进一步,各外装盖33、 34与通过蒸镀 等形成在本体部5的表壁外面及内面外面的金属膜电连接。由此,摄像装 置1的各构成部件由电磁屏蔽膜覆盖。另外,在外装盖34中与电路基板 27的连接器连接端口 28相对应的部分被切口,以使连接器能与连接器连 接端口28连接。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透镜镜筒2及摄像装置1中, FPC32围绕光轴L2而弯曲安装在沿着光轴L2移动的快门/变焦透镜单元 12。由此,FPC32的弯曲半径变大,所以可减低FPC32的弹性。因此,可 确实地减少由FPC32产生的阻抗力,使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沿着光轴 L2顺利地移动。其结果,可减轻使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移动的步进马达 21的负荷。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镜筒2及摄像装置1, FPC32沿 着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的周围而被弯曲,因此,可使FPC32的弯曲半径 更加大的同时,可有效活用有限的收容空间。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例如,作为光学部件例举说明了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但也可以为 光圈部件,主要的是,只要朝光轴方向移动的部件都可以。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FPC32和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的接合 说明了 FPC32的端部32b直接连接于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的情况,但也 可以为间接地连接的情况,主要的是,与移动的部件连动连接即可。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沿着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的周围旋转 的方式安装了FPC32,但即使为围绕光轴安装成螺旋状的情况,因弯曲半 径变大,所以可确实地减少由FPC32产生的阻抗力,且可减轻使快门-变 焦透镜单元12移动的步进马达21的负荷。
而且,透镜镜筒2不限于适用屈曲光学系统,也可以适用折叠式光学 系统等。
权利要求1. 一种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其收容多个透镜;光学部件,其在所述外壳内沿着光轴移动;挠性印刷基板,其围绕所述光轴弯曲,并且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光学部件,另一端部电连接于控制所述光学部件的控制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性印刷基板沿着所述光学部件的周围弯曲。
3. —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镜筒;检测由所述透镜成像的光的摄像元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确实地减少由挠性印刷基板而产生的阻抗力,并沿着光轴可顺利地移动光学部件的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在透镜镜筒(2)及摄像装置(1)中,FPC(32)围绕光轴(L2)而弯曲安装在沿着光轴(L2)移动的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由此,由于FPC(32)的弯曲半径变大,所以可减弱FPC(32)的弹性。因此,可确实地减少由FPC(32)而产生的阻抗力,并沿着光轴(L2)顺利地移动快门/变焦透镜单元(12)。
文档编号G02B7/02GK201273952SQ20082013713
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5日
发明者增泽智成 申请人:富士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