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356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更详细地涉及一种适合于在使用CCD(ChargeCoupled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等摄像元件的车载用相机、移动终端用相机、监视相机等使用的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的非常小型化及高像素化得以发展。与此同时,具备这些摄像元件的摄像设备本体的小型化也得以发展,其所搭载的摄像透镜也要求除良好的光学性能以外的小型、轻量化。另一方面,对车载用相机或监视相机等要求,例如,F值为2.0的明亮的光学系统,并具有高的耐气候性的同时,可在寒冷地域的外部空气至热带地区的夏季的汽车内广的温度范围内使用的廉价的广角透镜。专利文献110记载了从物体侧依次配置负的第1透镜、第2透镜、第3透镜、接合第4透镜及第5透镜的接合透镜、第6透镜,并谋求广角化的摄像透镜。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7023628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专利公开平4-68307号公报专利文献3专利公开2006-171597号公报专利文献4专利公开昭62-36622号公报专利文献5专利公报第3938143号公报专利文献6专利公开2004-177435号公报专利文献7专利公开2007-108614号公报专利文献8专利公开2004-29282号公报专利文献9专利公开2003-232998号公报专利文献10专利公开2006-119368号公报在上述领域使用的透镜,尤其是主要监视汽车的前方、侧方、后方的广角的车载用透镜容易发生大的畸变像差(歪曲像差)。畸变像差变大,则在摄像元件上周边部的图像被压缩縮小成像,所以,会引起即使由图像处理补正畸变像差,与中心相比,周边部的解像度也变低的问题。鉴于此情况,除上述期望之外,为了获得良好的像至图像边角为止,就要求良好补正畸变像差。然而,专利文献1、2所述的摄像透镜因全部由球面透镜构成,所以,难以良好地补正畸变像差。专利文献3所述的摄像透镜虽使用了非球面透镜,但因有力于畸变像差补正的第2透镜不是非球面透镜,所以,畸变像差的补正不充分。另外,专利文献4、5所述的摄像透镜F值大,为适用于车载相机或监视相机成为暗的光学系统。专利文献6、7所述的摄像透镜广角化不充分,不能说适合车载相机或监视相机。专利文献8、9所述的摄像透镜因使用3片非球面透镜,所以,由玻璃制作时,成本变高,由塑料制作时,弱于温度变化,性能变得不稳定。另外,专利文献10所述的摄像透镜虽将第1透镜设为非球面透镜,例如,适用于车载用相机或监视相机时,由于要求第1透镜具有耐气候性,所以,有必要作为玻璃透镜。然而,由玻璃透镜形成非球面时,除成本变高以外,第1透镜Ll为最大径的透镜,所以,若作为非球面的玻璃透镜,则将大幅提高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一种F值小且是广角并可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还可至图像的边角为止能获得良好的像的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能以廉价方式提供。本实用新型的第1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弯月形状的第1透镜,其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将凹面朝向像侧;第2透镜,其在光轴附近为双凹形状的同时,至少1面为非球面形状;第3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光阑;接合透镜,其通过接合任一方具有正的光焦度另一方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及第5透镜而成,并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第6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同时,至少1面为非球面形状,上述第3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将上述第3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设为Y3时,满足下述条件式(1)-Y3<30…(1)。本实用新型的第1摄像透镜,通过一边适当地选择各透镜的构成,一边适当地配置少数的非球面透镜,谋求低成本化的同时,谋求小的F值和广角化及良好的补正包括畸变像差的诸像差。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1摄像透镜,通过构成为包括接合透镜的同时,第3透镜的阿贝数满足条件式(1),谋求良好的倍率色像差的补正。若残留倍率色像差,则解像力降低,所以,为了获得在至图像边角为止的良好的像,良好地补正倍率色像差是有效的。本实用新型的第2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弯月形状的第1透镜,其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将凹面朝向像侧;第2透镜,其在光轴附近为双凹形状的同时,至少l面为非球面形状;第3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光阑;接合透镜,其通过接合任一方具有正的光焦度另一方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及第5透镜而成,并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第6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同时,至少1面为非球面形状,将上述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有效径设为ED、将上述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时,满足下述条件式(2):1.65<ED/R2<2.0…(2)。本实用新型的第2摄像透镜,通过适当地选择各透镜的构成,满足条件式(2),并适当地配置少数的非球面透镜,谋求低成本化的同时,谋求小的F值和广角化及良好地补正包括畸变像差的诸像差。本实用新型的第3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弯月形状的第1透镜,其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将凹面朝向像侧;第2透镜,其在光轴附近为双凹形状的同时,至少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形状,且按照负的光焦度在该像侧的面的有效径端弱于其中心的方式构成;第3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光阑;接合透镜,其接合任一方具有正的光焦度另一方具有负的光焦度及第4透镜及第5透镜,并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第6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同时,至少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形状,按照该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且正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的方式,或者按照上述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且在有效径端具有负的光焦度的方式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3摄像透镜,通过适当地选择各透镜的构成,适当地配置少数的非球面透镜,并进一步适当地设定其非球面形状,谋求低成本化的同时,谋求小的F值和广角化及良好地补正包含畸变像差的诸像差。此处,在本实用新型的第2及第3摄像透镜中,第3透镜的材质优选为玻璃。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上述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L、将上述第6透镜的像侧的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Bf时,满足下述条件式(3)、(4):14.0<L/f<21.0…(3)1.3<Bf/f<2.0…(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优选负的光焦度在上述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有效径端弱于中心。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优选被构成为上述第6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正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优选被构成为上述第6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正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构成上述接合透镜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优选为两凸形状。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构成上述接合透镜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优选为双凹形状。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上述第l透镜和上述第2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u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2.0<f,2/f<-1.0…(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上述第3透镜焦距设为f3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4.0<f3/f<8.0…(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上述第4透镜和上述第5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45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6<f45/f<14…(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上述第2透镜焦距设为f2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8):-3.5<f2/f<-2.2…(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将上述第3透镜的像侧的面至上述光闹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6、将上述光阑至上述第4透镜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7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9)-0.0<D7/D6<0.5…(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将上述第1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设为N,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0):1.70<仏<1.90…(1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将构成上述接合透镜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设为Yp、将构成上述接合透镜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设为L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12):30>Yn".(11)YP〉35…(1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将上述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光学面径设为LD、将上述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3):1.7<LD/R2<2.0…(1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上述第2透镜的材质优选为塑料。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中,上述第6透镜的材质优选为塑料。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将"有效径"视作直径。另外,"光学面径"是作为光学透镜面起作用的区域的直径。例如,在通过研磨制作的透镜中,研磨面的直径成为光学面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有效径端"是指在通过各透镜面的全光线中最外侧的光线与各透镜面相交叉的点。需要说明的是,"正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是指在有效径端具有与中心相比绝对值小的正的光焦度,或在有效径端具有负的光焦度也可。同样的,"负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是指在有效径端具有与中心相比绝对值小的负的光焦度,或在有效径端具有正的光焦度也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第6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是指并不是只由近轴的曲率半径决定,而是使平行于与有效径同径的光轴的光束入射至第6透镜时,从第6透镜射出的光束成为会聚光束。需要说明的是,在计算上述L及Bf时,关于后焦距份使用空气换算过的距离。另外,在上述条件式(1)(12)的各值中,将d线(波长587.6nm)作为基准波长,只要本说明书没有特别要求,就将d线作为基准波长。本实用新型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记载的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和将由该摄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摄像透镜,因在至少由5群6片而成的透镜系统中,适当地配置少数的非球面透镜,选择第3透镜的材质,使其满足条件式(1),并适当地设定各透镜的构成,所以,可低成本化的同时,一边谋求小的F值和广角化,一边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尤其可良好地补正倍率色像差和畸变像差,获得在至图像边角为止的良好的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2摄像透镜,因在至少由5群6片而成的透镜系统中,适当地配置少数的非球面透镜,使其满足条件式(2)的构成,并适当地设定各透镜的构成,所以,可低成本化的同时,一边谋求小的F值和广角化,一边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尤其可良好地补正畸变像差,获得至图像边角的良好的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3摄像透镜,因在至少由5群6片而成的透镜系统中,适当地配置少数的非球面透镜,适当地设定其非球面形状,并适当地设定各透镜的构成,所以,可低成本化的同时,一边谋求小的F值和广角化,一边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尤其可良好地补正畸变像差,获得至图像边角的良好的像。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光路图。图2是说明有效径端等的图。图3是说明第2透镜的面形状的图。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图1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图1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图1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图2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图2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图2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用摄像装置的配置的图。图中1-摄像透镜,2-轴上光线,3、4-下侧、上侧轴外光线,5-摄像元件,11、12-第1、第2遮光部件,100-汽车,101、102-侧面、后侧车外相机,103-车内相机,Di-第i个面和第i+l个面的光轴上的面间隔,ED-有效径,Pim-成像位置,L卜第1透镜,L2-第2透镜,L3-第3透镜,L4-第4透镜,L5-第5透镜,L6-第6透镜,LD-光学面径,PP-光学部件,Ri-第i个面的曲率半径,St-孔径光阑,Z-光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首先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的实施方式,然后说明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1的透镜剖面图。图1也一并表示轴上光线2、下侧轴外光线3。需要说明的是,此图1所示的构成例对应于图4所示的下述的实施例1的透镜构成。另外图5图1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的其他的构成例的透镜的剖面图,它们对应于下述的实施例29的透镜构成。实施例19的基本构成相同,所以,以下主要例举图1所示的构成的摄像透镜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1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弯月形状的第1透镜L1,其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将凹面朝向像侧;第2透镜L2,其在光轴附近为双凹形状的同时,至少l面为非球面形状;第3透镜L3,其具有正的光焦度;孔径光阑St;接合透镜LC,其通过接合任一方具有正的光焦度另一方具有负的光焦度及第4透镜L4及第5透镜L5而成,并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第6透镜L6,其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同时,至少1面为非球面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孔径光阑St不表示形状或大小,表示光轴Z上的位置。在图1中考虑了摄像透镜适用于摄像装置的情况,也图示了在包含摄像透镜的成像位置的Pim的像面配置的摄像元件5。摄像元件5将通过摄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例如,由CCD图像传感器等而成。另外,在摄像装置适用时,根据安装透镜的相机侧的构成,优选配置玻璃罩或低通滤波器或红外线截止滤波器等,图1表示在透镜系统和摄像元件5之间配置设想这些的平行平板状的光学部件PP的例子。例如,在车载相机使用本摄像透镜、作为夜间视觉补助用暗视相机使用时,也可在透镜系统和摄像元件之间插入截止紫外光至蔚蓝色光的滤波器。需要说明的是,也可在各透镜之间配置这些各种滤波器来取代在透镜系统和摄像元件5之间配置低通滤波器或截止特定波段的各种滤波器等。或者也可在具有摄像透镜的任一透镜的透镜面实施具有与各种滤波器相同作用的涂层。通过将第1透镜Ll设为将凹面朝向像侧的负的弯月透镜,可在第1透镜Ll的物体侧的凸面捕捉入射角大的光线,可将光学系统广角化的同时,可缩小佩兹伐和,较容易补正整个宽画面区域的像面弯曲。通过将第2透镜L2设为双凹形状,与光焦度不太强的弯月形状的第1透镜Ll相比,可使第2透镜L2具有强的负的光焦度,可确保整个系统所需的负的光焦度。另外,通过将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设为凹面,可一边极力抑制像差发生量,可一边将以大角度入射的轴外光线引导至后续的正透镜。通过将第2透镜L2的至少1面设为非球面,可良好地补正各像差,尤其是可良好地补正畸变像差。如图1所示,将使轴上光线2和轴外光线3适当分离的第2透镜L2的面设为非球面,则有利于像差补正,也较容易补正畸变像差。需要说明的是,第1透镜Ll也使轴上光线2和轴外光线3适当分离,但如下述在最靠近物体侧配置的第1透镜Ll优选将玻璃作为材质,由玻璃透镜形成非球面,则成本变高。而且,第1透镜Ll为最大径的透镜,所以,若为非球面的玻璃透镜,则成本大幅度变高。从这些情况可以认为,如本实施方式,容易选择塑料材质的第2透镜L2中适用非球面形状,优选透镜制作及像差补正。第2透镜L2优选为至少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形状。因入射于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的轴外光线的光线高,所以,为抑制像差发生量,优选不使双凹形状的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持有太强的光焦度,其结果,为确保整个系统所需的负的光焦度,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光焦度就必然变强。通过将具有此强的光焦度的像侧的面设为非球面,可有效地补正各像差。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优选为非球面形状,这时可进一步良好地补正各像差。将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设为非球面时,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优选为在光轴附近为凹形状,负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的构成。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使入射于透镜周边部的光线不极端弯曲就聚光,所以,可良好地补正畸变像差。需要说明的是,有效径端是通过各透镜面的所有光线中最外侧的光线与各透镜面相交叉的点。例如,图2所示的例在第1透镜Ll的像侧的面中,最轴外光线的最外周光线与透镜面相交叉的点成为有效径端,将由此交叉点而成的圆的直径作为有效径ED图示。需要说明的是,图2是下述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部分放大剖面图。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凹形状,负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且一边参照图3—边说明在有效径端具有负的光焦度的构成(称作第l构成)。在图3所示的摄像透镜1的剖面图中,将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有效径端设为点X2、将在其点的透镜面的法线H2和光轴Z上的交叉点设为点P2时,将连结点X2和点P2的线段P2-X2的长度设为点X2的曲率半径。另外,将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和光轴Z的交叉点,即,将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中心设为点Q2。上述第1构成是点P2比点Q2更位于像侧,且在点X2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比在点Q2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还大。图3为有助于理解,将点X2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线段P2-X2的长度)设为半径,通过点X2,用虚线画出将光轴上的点设为中心的圆CX2。另外,将在点Q2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设为半径,通过点XQ2,用2点虚线画出将光轴上的点设为中心的圆CQ2。如图3所示,圆CX2成为大于圆CQ2的圆。进一步,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优选为在光轴附近为凹形状,在中心与有效径端之间包含负的光焦度比中心强的点的构成(称作第2构成)。这与用图3说明的第1构成相同,可考虑如下。在透镜剖面图中(以下标记X22、P22、Q22未图示),将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上的某一点设为X22、将其点的法线和光轴Z的交叉点设为P22时,将连结点X22和点P22的线段P22-X22的长度设为在点X22的曲率半径。另外,将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和光轴Z的交叉点,g卩,将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中心设为点Q22。上述第2构成是点P22比点Q22更位于像侧,且在中心和有效径端之间存在线段P22-X22的绝对值比在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还小的点X22。镜L2的物体侧的面设为非球面时,优选为在光轴附近为凹形状,负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的构成。根据这种构成,可良好地补正像面弯曲,可使像面平坦化,适合作为在摄像元件成像的透镜。此处,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构成为负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此构成也可以在有效径端具有负的光焦度,也可以从中心在有效径端的途中改变光焦度的符号,在有效径端具有正的光焦度。说明了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凹形状,负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且在有效径端具有负的光焦度的构成(称作第3构成)。这与用图3说明的第1构成相同,可考虑如下。在透镜剖面图中(以下标记X1、Pl、Ql未图示),将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的有效径端设为点XI、将在其点的法线和光轴Z的交叉点设为点Pl时,将连结点XI和点Pl的线段P1-X1的长度设为在点XI的曲率半径。另外,将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和光轴Z的交叉点,即,将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的中心设为点Ql。上述第3构成是点Pl比点Ql更位于物体侧,且为在点XI上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线段Pl-XI的长度)大于在点Ql上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的构成。其次,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凹形状,且从中心在有效径端的途中改变光焦度的符号,在有效径端具有正的光焦度的构成(称作第4构成)是在上述第3构成的说明中定义的点Pl比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和光轴Z的交叉点的点Ql更位于像侧。采用第4构成时,因可有效地活用在有效径端的正的光焦度,获得聚齐像面的作用,并良好地补正像面弯曲,可使像面平坦化,并可提高周边的画质,所以,适合作为在摄像元件成像的透镜。第3透镜L3可以是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也可以是两凸形状。图1所示的例的接合透镜LC由持有正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L4和持有负的光焦度的第5透镜L5而成。构成接合透镜IX的持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优选为两凸形状,另外,持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优选为双凹形状,如此,通过由两凸透镜和双凹透镜构成接合透镜LC,可加强各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色像差(也称色差)的补正。另外,在接合透镜LC中,优选在物体侧配置持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在孔径光阑St的正后方配置了接合透镜LC。例如,在车载相机或监视相机等使用时,F值优选为2.0左右的明亮的透镜系统。在这种明亮的透镜系统中,将接合透镜的正负透镜的配置相反于本实施方式的配置,将f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配置在物体侧时,有可能会产生持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的像侧的面的光线高度变高,无法充分获得持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边缘。第6透镜L6通过将至少1面设为非球面,可良好地补正各像差。在第6透镜L6中,优选至少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形状。与第2透镜L2相同,在第6透镜L6中也因适当分离了轴上光线2和轴外光线3,所以,将第6透镜L6的透镜的面设为非球面,则有利于像差补正。将第6透镜L6的物体侧的面设为非球面时,优选第6透镜L6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正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的构成。根据这样的构成,可良好地补正像面弯曲,可使像面平坦化,适合作为在摄像元件成像的透镜。说明第6透镜L6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正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且在有效径端具有正的光焦度的构成(称作第5构成)。这与用图3说明的第1构成相同,可考虑如下。在透镜剖面图中(以下标记X3、P3、Q3未图示),将第6透镜L6的物体侧的面的有效径端设为点X3、将在其点的法线H3和光轴Z的交叉点设为点P3时,将连结点X3和点P3的线段P3-X3的长度设为在点X3的曲率半径。另外,将第6透镜L6的物体侧的面和光轴Z的交叉点,即,将第6透镜L6的物体侧的面的中心设为点Q3。上述第5构成是点P3比点Q3更位于像侧,且线段P3-X3的绝对值比在第6透镜L6的物体侧的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还大。将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面设为非球面时,优选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正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的构成。根据这样的构成,可良好地补正像面弯曲,可使像面平坦化,适合作为在摄像元件成像的透镜o此处,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面构成为负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此构成也可以在有效径端具有正的光焦度,也可以从中心在有效径端的途中改变光焦度的符号,在有效径端具有负的光焦度。说明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正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且在有效径端具有正的光焦度的构成(称作第6构成)。这与用图3说明的第1构成相同,可考虑如下。在透镜剖面图中(以下标记X4、P4、Q4未图示),将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面的有效径端设为点X4、将在其点的法线和光轴Z的交叉点设为点P4时,将连结点X4和点P4的线段P4-X4的长度设为在点X4的曲率半径。另外,将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面和光轴Z的交叉点,即,将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面的中心设为点Q4。上述第6构成是点P4比点Q4更位于物体侧,且线段P4-X4的绝对值比在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还大。其次,说明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且从中心在有效径端的途中改变光焦度的符号,在有效径端具有负的光焦度的构成(称作第7构成)是在上述第6构成的说明中定义的点P4比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面和光轴Z的交点的点Q4更位于像侧。采用第7构成时,因可有效地活用在有效径端的负的光焦度,获得聚齐像面的作用,并良好地补正像面弯曲,可使像面平坦化,并可提高周边的画质,所以,适合作为在摄像元件成像的透镜。需要说明的是,将第6透镜L6的两面设为非球面、在各面中,在面的光轴附近为凸形状,正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的构成时,可良好地补正像面弯曲,可使像面平坦化,适合作为在摄像元件成像的透镜。此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在将第3透镜L3对d线的阿贝数设为Y3时,优选满足条件式(1)。Y3<30…(1)第3透镜L3是配置在光线密集的孔径光阑St附近,与此同时,是作用于使从持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Ll及第2透镜L2射出的发散光会聚的方向的透镜。通过选择第3透镜L3的玻璃材质使其满足条件式(1),可良好地补正倍率色像差。17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在将第1透镜Ll的像侧的面的有效径设为ED、将上述第1透Ll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1.65<ED/R2<2.0…(2)超过条件式(2)的上限时,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几乎成为半球或超过半球的形状,所以,难以加工,成为成本上升的原因。超过条件式(2)的下限时,不能良好地补正畸变像差。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1),这时可抑制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并良好地补正畸变像差。1.70<ED/R2<1.95…(2-1)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在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第1透镜Ll的物体侧的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U将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Bf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4)。14.0<L/f<21.0…(3)1.3<Bf/f<2.0…(4)超过条件式(3)的上限时,全长变长系统大型化。超过条件式(3)的下限时,整个系统的焦距太长而广角化不充分,为了谋求广角化,就需确保画角,而通过畸变像差使周边像歪曲变大。或全长太短,各透镜的厚度变薄,恶化加工性。另外,为了小型化,优选第1透镜Ll的物体侧的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L为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1mm以下。另外,为了广角化,在将摄像元件5的对角上的全视角设为2"时,2"优选为140度以上。此处,如图2所示,2co为入射于第1透镜L1的下侧轴外光线3和上侧轴外光线4的主光线所成的角。超过条件式(4)的上限时,后焦距变得太长,结果系统大型化。超过条件式(4)的下限时,后焦距变得太短,难以在透镜系统和摄像元件之间插入玻璃盖或各种滤波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在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第1透镜Ll和第2透镜L2的合成焦距设为f,2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2.0<f12/f<-1.0…(5)超过条件式(5)的上限时,可容易达成广角化,但像面弯曲变大,难以获得良好的像。超过条件式(5)的下限时,配置于最靠近物体侧的2片负透镜的光焦度变弱,所以,光线不能强地弯曲而难以达成广角化,或者,为了达成广角化,则透镜大型化。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在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第3透镜L3的焦距设为f3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4.0<f3/f<8.0...(6)超过条件式(6)的上限时,第3透镜L3的光焦度变弱,难以补正倍率色像差。超过条件式(6)的下限时,第3透镜L3的光焦度变得太强,对偏心的灵敏度变高,生产性降低。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在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第4透镜L4和第5透镜L5的合成焦距设为f45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6<f45/f<14…(7)超过条件式(7)的上限时,接合透镜LC的光焦度变得太弱,难以良好地补正色像差。超过条件式(7)的下限时,接合透镜LC中的正透镜的光焦度变得太强,所以,透镜的曲率半径变小,难以加工。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在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第2透镜L2的焦距设为f2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8)。-3.5<f2/f<-2.2...(8)超过条件式(8)的上限时,难以良好地补正球面像差,难以实现F值小的明亮的光学系统。超过条件式(8)的下限时,第2透镜L2的负的光焦度变弱,难以广角化。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在将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至孔径光闹St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6、将孔径光阑St至第4透镜L4的距离设为D7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9)。0.0<D7/D6<0.5…(9)通过满足条件式(9),孔径光阑St比第3透镜L3更接近于第4透镜L4,在第1透镜Ll至第3透镜L3中,可分离轴上光束2和轴外光束3,容易补正畸变像差。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在将第1透镜Ll的对d线的折射率设为N,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0)。1.70K1.90…(10)超过条件式(10)的上限,则使用高价的材质,成为成本上升的要因。另外,在目前可使用的光学材质中,若越超过条件式(10)的上限,折射率变得越高,则阿贝数越小,结果就要使用阿贝数小的材质,难以补正倍率的色像差。超过条件式(10)的下限,则因材质的折射率太低而难以达成广角化,或者为了得到必要的光焦度而成为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小的加工困难的形状,成为成本上升的原因。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在将构成接合透镜LC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设为Yp、将构成接合透镜LC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设为Yn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12)。30〉Yn'"(11)Yp〉35…(12)通过选择接合透镜的材质使其满足条件式(11)、(12),可良好地补正轴上色像差和倍率色像差。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在将上述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光学面径设为LD、将上述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3)。1.7<LD/R2<2.0…(13)需要说明的是,光学面径是作为光学透镜面起作用的区域的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通过将第1透镜Ll的像侧的面及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进行延长,由两者的交叉线而成的圆的直径设为光学面径LD。超过条件式(13)的上限,则因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成为超过半球的形状,所以,难以加工,成为成本上升的原因。超过条件式(13)的下限,则不能良好地补正畸变像差。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在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第1透镜L1的中心厚度设为D,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4)。0.55<D,/f…(14)例如,在用作车载透镜等用途时,要求第1透镜Ll对各种冲击的强度。超过条件式(14)的下限值,则第1透镜变薄,容易割裂。进一步优选第1透镜L1的中心厚度D,为O.8mm以上。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在将第1透镜Ll的焦距设为f,、将第2透镜L2的焦距设为f2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5)。2.5<^〃2<4.0…(15)超过条件式(15)的上限,则第1透镜Ll的光焦度变得太弱,难以达成广角化,或第1透镜Ll大型化。超过条件式(15)的下限,则难以补正彗形像差和像面弯曲。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在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第1透镜Ll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6)。10.(XR,/K20.0…(16)超过条件式(16)的上限,则第1透镜Ll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变得太大,光线在周边部被急剧弯曲,所以,畸变像差变大。超过条件式(16)的下限,则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变得太小,难以达成广角化。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在车载用相机等严酷的环境中使用本摄像透镜时,在最靠近物体侧配置的第1透镜Ll优选使用耐抗因风雨所致的表面裂化、直射曰光所致的温度变化,而且,耐抗油脂*洗涤剂等化学药品的材质,即,耐水性、耐气候性、耐酸性、耐药品性等高的材质。另外,作为在最靠近物体侧配置的第1透镜Ll的材质,优选使用坚硬的不易割裂的材质。由以上,作为第1透镜Ll的材质,具体而言,优选使用玻璃,或也可使用透明的陶瓷。陶瓷比通常的玻璃具有强度高、耐热性高的性质。作为第2透镜L2及第6透镜L6的材质,优选使用塑料。通过将第2透镜L2及第6透镜L6的材质设为塑料,可精度优良地制作非球面形状。另外,通过使用塑料,可谋求低成本化。作为第3透镜L3的材质,优选使用玻璃,这时,可将因温度的变化所致的性能恶化抑制至最小限。需要说明的是,第6透镜L6的材质,也可以使用玻璃,这时,可将因温度的变化所致的性能恶化抑制至最小限。另外,例如,在车载用相机适用本摄像透镜时,要求可在寒冷地域的外部空气至热带地区的夏季的汽车内宽的温度范围使用本摄像透镜。在宽的温度范围使用时,作为透镜的材质优选使用线膨胀系数小的材质。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各透镜间的有效径外的光束恐怕会变成杂散光到达像面变成重影,所以,根据需要优选设置截断此杂散光的遮光部件。作为此遮光部件,例如,可在透镜的像侧的有效径外部分涂上不透明的涂料,或也可设置不透明的板材。另外,作为遮光部件也可在变成杂散光的光束的光路设置不透明的板材。作为1例,图1表示了在第1透镜Ll及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分别设置遮光部件11、12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设置遮光部件的地方不限定于图l所示的例子,也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在其他透镜之间。接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具体的数值实施例。<实施例1>图4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图,表1表示透镜数据。图4中,符号Ri、Di(i二l、2、3…)对应于表l的Ri、Di。[表l]实施例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2</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3</column></row><table>在表1的透镜数据中,面号表示将最靠近物体侧的构成要素的面设为第1,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i(i=l、2、3…)个面号。需要说明的是,在表1的透镜数据中也包含附上了孔径光阑St及光学部件PP。表1的Ri表示第i(i二l、2、3…)个面的曲率半径,Di表示第i(i二l、2、3…)个面和i+l个面的光轴Z上的面间隔。另外,Ndj表示将最靠近物体侧的光学要素设为第1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j(j=l、2、3…)个光学要素的对d线的折射率,Ydj表示第j个光学要素的对d线的阿贝数。在表1中,曲率半径及面间隔的单位为mm,曲率半径将在物体侧为凸时设为正,在像侧为凸时设为负。在表l的透镜数据中,非球面在面号附有*印。表2表示由下述的数学式1所示的非球面式定义的各非球面的各系数K、B3B20的值。1+(1—K'C2Y2)1/2m=3Zh:非球面深度(从高度Y的非球面上的点垂下至与非球面顶点接触的光轴垂直的平面的垂直线的长度)Y:高度(自光轴的距离)C:近轴曲率半径的倒数K、Bm:非球面系数(m二320)<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4</column></row><table>表3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种数据。在表3中,FNo.为F值,"为半视角,L为整个系统的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至像面的光轴Z上的距离(后焦距份空气换算),Bf为空气换算过的后焦距,IH为最大像高,LD为光学面径,ED为有效径,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f,为第1透镜Ll的焦距,f2为第2透镜L2的焦距,f3为第3透镜L3的焦距,f45为由第4透镜L4和第5透镜L5构成的接合透镜LC的合成焦距,fs为第6透镜L6的焦距。在表3的各种数据中,"的单位为度,FNo.和"以外的单位全部为^。<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5</column></row><table>表4表示在关于上述非球面形状说明中使用的在有效径端上的曲率半径P1-X1、P2-X2、P3-X3、P4-X4和在对应的面的中心上的曲率半径R3、R4、Rll、R1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5</column></row><table>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说明的表1表4中的记号的意义对下述的实施例也相同。<实施例2〉图5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图,表5表示透镜数据,表6表示各非球面的各系数,表7表示各种数据,表8表示有效径端和在中心的曲率半径。图5中,符号Ri、Di对应于表5的Ri、Di。<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column></row><table>实施例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7</column></row><table>图6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图,表9表示透镜数据,表10表示各非球面的各系数,表11表示各种数据,表12表示有效径端和在中心的曲率半径。图6中,符号Ri、Di对应于表9的Ri、Di。实施例3面号RiDiNdjvdj127.221.001.772549.625.443.253*-7,831.251.531655.44+2,592.0§55.722.001.846723.86325.093.157(孔径光阑)0.0084.543,001.713053.99-3.501.041.922918.91030.190.1011*4,022.501.531655.412*-2.811,3713OO0.501.516864.214oo0.5015(像面)CO实施例3面号KB3B4B5B63-6.69E+012.38E-02-3.24E-03-1.67E-035.88E-044-2.09E+011.73E-01-4.71E-021.62E-038.69E-0411-5.00E+008.25E-032.06E-034.98E—046.44E-0512-6.97E+00-3.58E-021.51E-022.2犯-038.62E-0628<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9</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9</column></row><table><实施例4>图7表示实施例4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图,表13表示透镜数据,表14表示各非球面的各系数,表15表示各种数据,表16表示有效径端和在中心的曲率半径。图7中,符号Ri、Di对应于表13的Ri、Di。实施例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0</column></row><table>129.94E-061.60E-06-l.3犯-06-3.01E-06实施例4FNo.2.0CO78.9L24.54IH2.40Bf2.3LD11.16f1.2ED10.93-11.5f12-2.0f2-3.4f14.7f37.5f63.4—实施例5Pl-Xl-21.39R3-3.80P2-X24.53R43.78P3-X34.19Rll'3.65P4-X45070.69R12-2.60<实施例5>图8表示实施例5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图,表17表示透镜数据,表18表示各非球面的各系数,表19表示各种数据,表20表示有效径端和在中心的曲率半径。图8中,符号Ri、Di对应于表17的Ri、Di。实施例5面号RiDiNdjvdj133.301.001.713053.926.174.543承-3.641.251.508756.0314氺3.691,6956.892.001.846723.86-36.705,117(孔径光阑)CO0.0084.673.001.713053.99-3.501.031.846723.8108.990.1011*3.422.771.508756.012*-2.361.4213CO0.501.516864.214CO0.5015(像面)CO实施例5面号KB3B4B5B6B7B83-1.4犯+012.17E-02-3.25E-03-1.66E-035.88E-04-6.85E-051.96E-064-1.04E+021.65E-01-4.73E-021.70E-038.95E-041.19E-04-6.55E-0511-3:92E+006.70E-033.16E-038.65E-041.65E-041.85E-05-1.94E-0612-8.13E+00-5.50E-021.66E-022.73E-032.55E-044.26E-052.18E-05面号B9B10BllB12B13B14B1536.14E-089.90E-096.90E-111.35E-119.26E-112.36E-114.94E-1341.45E-062.42E-071.70E-074.12E-08-2.84E-09-6.46E-102.03E-1011-1.57E-06-l.86E-072.61E-072.39E-071.23E-074.34E-084.20E-09121.03E-053.50E-068.53E-076.35E-08-6.08E-08-4.08E-08-1.56E-08面号B16B17B18B19B203-3.3犯-121.03E-132.83E-144.61E-15-3.10E-164-5.94E-104.37E-111.68E-113.55E-12-8.99E-1311-7.82E-09-9.90E-10-3.72E-10-3.95E-118.94E-113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3</column></row><table><实施例6>图9表示实施例6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图,表21表示透镜数据,表22表示各非球面的各系数,表23表示各种数据,表24表示有效径端和在中心的曲率半径。图9中,符号Ri、Di对应于表21的Ri、Di。<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3</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4</column></row><table>[表23]实施例6FNo.2.079,222.71IH2.40Bf2.2LD10.56f1.3ED9.94f'-10.7f,2-2.1-3.5f8.3f37.9f63.9实施例6Pl-Xl182.71R3-6.42P2-X23.77R42.80P3-X34.56Rll4.10P4-X48.44R12-3.34<实施例7〉图10表示实施例7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图,表25表示透镜数据,表26表示各非球面的各系数,表27表示各种数据,表28表示有效径端和在中心的曲率半径。图10中,符号Ri、Di对应于表25的Ri、Di。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7将玻璃用作第6透镜L6的材质。实施例7面号RiDiNdjvdj122.931.001.772549.626.393.893本-9.091.251.531655.44氺2.751.823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6</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7</column></row><table>实施例7<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7</column></row><table><实施例8〉图11表示实施例8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图,表29表示透镜数据,表30表示各非球面的各系数,表31表示各种数据,表32表示有效径端和在中心的曲率半径。图11中,符号Ri、Di对应于表29的Ri、Di。实施例8<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7</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8</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9</column></row><table>[表34]实施例9<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0</column></row><table>[表36]<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0</column></row><table>实施例9表37表示与实施例19的摄像透镜的条件式(1)(16)所对应的值。如从表37所知,实施例19全部满足条件式(1)(16)。[表37]<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1</column></row><table>图13图21分别表示上述实施例19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A)球面像差、(B)散光像差、(C)畸变像差(歪曲像差)、(D)倍率色像差的像差图。各像差图表示将d线设为基准波长的像差,但在球面像差图及倍率色像差图也表示关于F线(波长486.lnm)、C线(波长656.3nm)的像差。畸变像差图用整个系统的焦距f、半视角e(变数处理,0《e《co),将理想像高设为fXtan6,表示来自它们的偏差量。球面像差图的FNo.为F值,其他的像差图的"表示半视角。从图13图21所知,上述实施例19良好地补正了各像差。实施例19的摄像透镜适当地配置了2片非球面透镜,实现低成本化的同时,实现了良好的光学性能。非球面的数越多像差补正能力越高,但非球面透镜的片数变多,则将材质全部设为塑料时,会产生弱于温度变化的性能不稳定等不良情况,在将材质全部设为玻璃时,会产生成本上升等不良情况。实施例19的摄像透镜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兼具F值为2.0的明亮的光学系统和广角化,可获得至图面边角的良好的像,所以,可适合用于拍摄汽车的前方、侧方、后方等影像的车载用相机或监视相机等。图22作为使用例表示在汽车100搭载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的状态。在图22中,汽车100具备用于拍摄其助手席侧侧面的死角范围的侧面车外相机101和用于拍摄汽车100后侧的死角范围的后侧车外相机102,被安装于后视镜的背面,拍摄与司机相同视野范围的车内相机103。侧面车外相机101和后侧车外相机102和车内相机103为摄像装置,具备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1和将由摄像透镜1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5。如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1谋求小型化及轻量化,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所以也可小型、轻量地构成侧面、后侧车外相机101、102及车内相机103,可在其摄像元件5的摄像面成像良好的像。以上,例举实施方式及实施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可以是种种变形。例如,各透镜成分的曲率半径、面间隔及折射率的值可不限定于上述各数值实施例所示的值,可取其他值。另外,在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中,以图示说明了在车载用相机适用本实用新型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用途,例如,也可适用于便携式终端用相机或监视相机等。权利要求1.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弯月形状的第1透镜,其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将凹面朝向像侧;第2透镜,其在光轴附近为双凹形状的同时,至少1面为非球面形状;第3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光阑;接合透镜,其通过接合任一方具有正的光焦度另一方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及第5透镜而成,并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第6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同时,至少1面为非球面形状,上述第3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将上述第3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设为γ3时,满足下述条件式(1)γ3<30…(1)。2.—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弯月形状的第1透镜,其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将凹面朝向像侧;第2透镜,其在光轴附近为双凹形状的同时,至少l面为非球面形状;第3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光阑;接合透镜,其通过接合任一方具有正的光焦度另一方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及第5透镜而成,并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第6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同时,至少l面为非球面形状,将上述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有效径设为ED、将上述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时,满足下述条件式(2):1.65<ED/R2<2.0…(2)。3.—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弯月形状的第1透镜,其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将凹面朝向像侧;第2透镜,其在光轴附近为双凹形状的同时,至少像侧的面为非球面形状,且按照负的光焦度在该像侧的面的有效径端弱于其中心的方式构成;第3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光阑;接合透镜,其通过接合任一方具有正的光焦度另一方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及第5透镜而成,并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第6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同时,至少1面为非球面形状,按照该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且正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的方式构成,或者按照上述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且在有效径端具有负的光焦度的方式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透镜的材质为玻璃。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上述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L、将上述第6透镜的像侧的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Bf时,满足下述条件式(3)、(4):14.0<L/f<21.0…(3)1.3<Bf/f<2.0…(4)。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按照负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的方式构成。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6透镜的物体侧的面按照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且正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的方式构成。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6透镜的像侧的面按照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且正的光焦度在有效径端弱于中心的方式构成。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接合透镜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为两凸形状。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接合透镜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为双凹形状。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上述第1透镜和上述第2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时,满足下述条件式(5):-2.0<f12/f<-1.0…(5)。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上述第3透镜的焦距设为f3时,满足下述条件式(6):4.0<f3/f<8.0…(6)。13.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上述第4透镜和上述第5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时,满足下述条件式(7):-6<f45/f<14…(7)。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上述第2透镜焦距设为&时,满足下述条件式(8):<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formula>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3透镜的像侧的面至上述光阑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6、将上述光阑至上述第4透镜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7时,满足下述条件式(9):0.0<D7/D6<0.5...(9)。1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l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设为N,时,满足下述条件式(10):1.70<N,<1.90…(10)。1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将构成上述接合透镜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设为Yp、将构成上述接合透镜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设为Y。时,满足下述条件式(11)、(12):<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formula>1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光学面径设为LD、将上述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时,满足下述条件式(13):1.7<LD/R2<2.0…(13)。1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透镜的材质为塑料。2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6透镜的材质为塑料。21.—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和将由该摄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在摄像透镜中一边谋求小的F值和广角化、低成本化,一边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且获得良好的像至图像的边角为止。摄像透镜(1)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弯月形状的第1透镜(L1),其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将凹面朝向像侧;第2透镜(L2),其在光轴附近为双凹形状的同时,至少1面为非球面形状;第3透镜(L3),其具有正的光焦度;光阑;接合透镜(LC),其通过接合任一方具有正的光焦度另一方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L4)及第5透镜(L5)而成,并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第6透镜(L6),其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同时,至少1面为非球面形状。第3透镜(L3)的材质为玻璃,其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γ<sub>3</sub>)满足条件式(1)γ<sub>3</sub><30…(1)。文档编号G02B13/00GK201293863SQ20082013713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申请日期2008年9月19日优先权日2007年10月5日发明者浅见太郎申请人:富士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