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组装体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40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镜组装体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多个光学部件和装入该些多个光学部件而 成的镜筒的透镜组装体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从以往公知的有具备多个摄像透镜和装入该些多个摄像透镜而成的 镜筒的透镜组装体。
图12是表示以往的透镜组装体的包括摄像透镜的光轴的图,图13是 放大表示图12所示的透镜组装体的摄像透镜、间隔环和镜筒相互贴紧的 部分的剖面图。
在图12中,从被摄体光A入射的一侧依次表示有构成透镜组装体100 的第1组摄像透镜101、第2组摄像透镜102、第3组摄像透镜103。在第 2组摄像透镜102和第3组摄像透镜103之间配备有限制该些第2组、第 3组摄像透镜102、 103彼此间隔的间隔环104。而且,在图11中表示有 装入第1组、第2组、第3组摄像透镜101、 102、 103及间隔环104而成 的镜筒105和配置在第1组摄像透镜101与镜筒105之间的0型环106。
详细而言,如图13所示,第1组摄像透镜101具有外周面101a,并 且镜筒105具有内壁面105a。 0型环106嵌装在外周面101a,以用该些 外周面101a和内壁面105a按压的状态被配置。此0型环106是在第1组 摄像透镜101装入于镜筒105以后,发挥防水性能的橡胶状部件。
而且,第2组摄像透镜102具有外周面102a,并且,镜筒105具有内 壁面105b。第2组摄像透镜102以此第2组摄像透镜102的外周面102a 贴紧在镜筒105的内壁面105b的状态被装入。进一步,间隔环104具有 外周面104a,并且,镜筒105具有内壁面105c,间隔环104以此间隔环 104的外周面104a贴紧在镜筒105的内壁面105c的状态被装入。而且, 第3组摄像透镜103具有外周面103a,并且,镜筒105具有内壁面105d,第3组摄像透镜103以此第3组摄像透镜103的外周面103a贴紧在镜筒 105的内壁面105d的状态被装入。而且,第3组摄像透镜103的成像侧壁 面的周缘的环状区域103b和镜筒105的壁面105e也以贴紧的状态被装入。
在组装透镜组装体100时,首先将第3组摄像透镜103装入在镜筒 105。接着,将间隔环104装入在镜筒105,而且,将第2组摄像透镜102 装入在镜筒105。其次,将在此第1组摄像透镜101的外周面lOla嵌装O 型环106,最后,将此第1组摄像透镜101装入在镜筒105。这样,组装 确保了第1组摄像透镜101的外周面101a和0型环106的贴紧性及镜筒 105的内壁面105a和0型环106的贴紧性的透镜组装体100。
此处,在专利文献1提出有如下技术,以按压配置在摄像透镜的外周 面和镜筒内壁面之间的O型环的状态,通过热熔敷将镜筒前端的突起压接 在摄像透镜的前面侧。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2002-90603号公报
如上述,在组装透镜组装体时,首先在镜筒装入第3组摄像透镜,接 着在镜筒装入间隔环,进而在镜筒装入第2组摄像透镜,最后在镜筒装入 嵌装有0型环的第1组摄像透镜。此处,若以将第3组摄像透镜、间隔环、 第2组摄像透镜依次装入在镜筒的状态下,使嵌装有0型环的第1组摄像 透镜装入在镜筒,则已装入在镜筒的第3组摄像透镜、间隔环、第2组摄 像透镜的各自的外周面和镜筒内壁面处于相互贴紧的状态,所以,镜筒内 存在的空气被此第1组摄像透镜按压且压缩。于是,第1组摄像透镜以此 被压縮的空气而被压回到与将要装入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镜筒的物体侧的 方向)。因此,在以往的透镜组装体存在组装性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借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性优越的 透镜组装体及摄像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的透镜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光学部件;镜筒,其为具有物体侧开口和成像侧开口的中空形状,越
靠近物体侧越装入在后侧的方式依次装入其多个光学部件,
在装入所述多个光学部件之中配置于最靠近物体侧的物体侧光学部件之前,在所述多个光学部件之中除去该物体侧光学部件的光学部件和该 镜筒内壁面之间具有通气用槽,该通气用槽在所述物体侧开口和成像侧开 口之间贯通。
在以往,在组装透镜组装体时,例如,在镜筒装入第3组摄像透镜、 间隔环、第2组摄像透镜之后,将嵌装O型环的第1组摄像透镜装入在镜
筒,则己装入在镜筒的第3组摄像透镜、间隔环、第2组摄像透镜的各自 的外周面和镜筒内壁面处于相互贴紧的状态,因此,镜筒内存在的空气被 此第1组摄像透镜按压且压縮,第1组摄像透镜被压回到与将要装入的方 向相反的方向。从而,存在组装性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透镜组装体,在装入配置在多个光学部件之中的最靠近 物体侧的物体侧光学部件之前,在该些多个光学部件之中的除了该物体侧 光学部件的光学部件和该镜筒内壁面之间具有贯通上述物体侧开口和成 像侧开口之间的通气用槽。因此,在将配置在最物体侧的物体侧光学部件 (例如,第l组摄像透镜)装入在镜筒时,镜筒内存在的空气经由通气用 槽从镜筒成像侧开口被挤出。从而,镜筒内存在的空气不从成像侧开口挤 出而被压縮,且上述物体侧光学部件不压回到与将要装入的方向相反的方 向(镜筒的物体侧的方向),可将上述物体侧光学部件简单地装入到镜筒。 从而,可提供一种组装性优越的透镜组装体。
此处,优选具有配置在上述物体侧光学部件外周面和上述镜筒内壁面 之间的O型环。
若这样,则由于可确保物体侧光学部件外周面和O型环的贴紧性及镜 筒内壁面和O型环的贴紧性,因此可提高防水性能。
而且,所述成像侧开口是比所述多个光学部件之中最靠近成像侧的成 像侧光学部件的外径更小径的开口 ,所述镜筒在该成像侧开口内侧具有与 该成像侧光学部件的成像侧壁面的周缘的环状区域相接的壁面,在该壁面 与该成像侧光学部件的环状区域分别形成有仅当该成像侧光学部件位于 特定的旋转位置时连通的通气孔,并且,
所述成像侧光学部件具有夹具的前端插入的旋转用孔,该夹具从所述 成像侧开口插入,且使所述成像侧光学部件旋转。
若这样,则在透镜组装体的组装中,在将配置在最靠近物体侧的物体
5侧光学部件装入在镜筒时,可将镜筒内存在的空气经由上述通气孔挤出, 因此,可将此物体侧光学部件简单地装入在镜筒。其后,通过使上述成像 侧光学部件旋转,可堵塞上述通气孔,因此,可防止尘埃进入被组装的透 镜组装体内的现象。
而且,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上述透镜组装体、摄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装置具备上述透镜组装体,所以组装性优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一种组装性优越的透镜组装体及摄像装置。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的包括摄像透镜 的光轴的剖面的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透镜组装体的摄像透镜、间隔环和镜筒相 互贴紧的部分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的包括摄像透镜 的光轴的剖面的图。
图4是放大表示图3所示的透镜组装体的摄像透镜、间隔环和镜筒相
互贴紧的部分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的包括摄像透镜 的光轴的剖面的图。
图6是放大表示图5所示的透镜组装体的第3组摄像透镜和镜筒相互
贴紧的部分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图5、图6所示的透镜组装体的,在第3组摄像透镜具有 的旋转孔插入夹具前端而使第3组摄像透镜旋转的样子的图。
图8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的第3组摄 像透镜和镜筒相互贴紧的部分的剖面图。
图9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5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的第3组摄 像透镜和镜筒相互贴紧的部分的剖面图。
图10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6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的第3组 摄像透镜和镜筒相互贴紧的部分的剖面图。图11是具备图1所示的透镜组装体的相机单元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以往的透镜组装体的包括摄像透镜的光轴的剖面的图。
图13是放大表示图12所示的透镜组装体的摄像透镜、间隔环和镜筒
相互贴紧的部分的剖面图。
图中10、 20、 30、 40、 50、 60-透镜组装体,11-第1组摄像透镜, lla、 12a、 13a、 14a、 22a、 24a、 23a、 33a、 43a、 53a、 63a-外周面,12、 22-第2组摄像透镜,13、 23、 33、 43、 53、 63-第3组摄像透镜,13b、 23b-环状区域,14、 24-间隔环,15、 25、 35、 45、 55、 65-镜筒,15—1、 25—1、 35—1-物体侧开口, 15—2、 25—2、 35—2、 45—2、 55—2、 65—2-成像侧开口, 15a、 15b、 15c、 15d、 25a、 25b、 25c、 25d、 35a、 45a、 55a、 65a-内壁面, 15bl、 15cl、 15dl、 15el、 22al、 23al、 23bl、 24al、 33al、 43al、 55al、 65al-通气用槽,15e、 25e-壁面,16-0型环,33b、 43b、 53b、 63b-上部环 状区域,33bl、 45bl、 53bl、 65bl-第1通气孔,33c、 43c、 53c、 63c-下 部环状区域,33d、 43d、 53d、 63d-旋转用孔,35b、 45b、 55b、 65b-上部 壁面,35c、 45c、 55c、 65c-下部壁面,35cl、 43cl、 55cl、 63cl-第2通气 孔,70-相机单元,71-相机本体框,72-摄像元件,73-基板,90-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的包括摄像透镜 的光轴的剖面的图,图2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透镜组装体的摄像透镜、 间隔环和镜筒相互贴紧的部分的剖面图。
在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10,从被摄体光A入射的 一侧依次具备有第1组摄像透镜11、第2组摄像透镜12、第3组摄像透 镜13。而且,在第2组摄像透镜12和第3组摄像透镜13之间配备有限制 该些第2组、第3组摄像透镜12、 13彼此间隔的间隔环14。该些第1组、 第2组、第3组摄像透镜11、 12、 13及间隔环14相当于本实用新型所说 的多个光学部件的一例。
而且,在此透镜组装体10具备有装入第1组、第2组、第3组的摄 像透镜11、 12、 13及间隔环14而成的镜筒15。此镜筒15为具有物体侧开口 15—1和成像侧开口 15一2的中空形状。
进一步,在此透镜组装体10具备有配置在第1组摄像透镜11和镜筒 15之间的0型环16。
详细而言,如图2 (a)所示,第1组摄像透镜11具有外周面lla, 并且镜筒15具有内壁面15a。 0型环16嵌装在外周面lla,以被该些外 周面lla和内壁面15a按压的状态被配置。此0型环16为在镜筒15装入 第l组摄像透镜ll后,发挥防水性能的橡胶状部件。
而且,第2组摄像透镜12具有外周面12a,且镜筒15具有内壁面15b。 此处,如图2 (a)的AA剖面的图2 (b)所示,在第2组摄像透镜12的 外周面12a和镜筒15的内壁面15b之间具有使空气通过在物体侧开口 15—1 和成像侧开口 15—2之间的通气用槽15bl。此通气用槽15bl通过加工(刨) 镜筒15的内壁面15b侧而被形成。
进一步,间隔环14具有外周面14a,且镜筒15具有内壁面15c。此 处,在间隔环14的外周面14a和镜筒15的内壁面15c之间具有使空气通 过物体侧开口 15—1和成像侧开口 15_2之间的通气用槽15cl。此通气用槽 15cl通过加工镜筒15的内壁面15c侧而被形成。
而且,第3组摄像透镜13具有外周面13a,且镜筒15具有内壁面15d。 此处,在第3组摄像透镜13的外周面13a和镜筒15的内壁面15d之间具 有使空气通过物体侧开口 15—1和成像侧开口 15—2之间的通气用槽15dl。 此通气用槽15dl通过加工镜筒15的内壁面15d侧而被形成。
进一步,镜筒15所具有的成像侧开口 15—2比第3组摄像透镜13的 外径小径,此镜筒15在成像侧开口 15_2的内侧具有与第3组摄像透镜13 的成像侧壁面的周缘的环状区域13b接触的壁面15e。此处,也如图2 (a) 的BB剖面的图2 (c)所示,在第3组摄像透镜13的环状区域13b和镜 筒15的壁面15e之间具有使空气通过物体侧开口 15一1和成像侧开口 15—2 之间的通气用槽15el。此通气用槽15el通过加工镜筒15的内壁面15e侧 而被形成。
在组装透镜组装体10时,首先在镜筒15装入第3组摄像透镜13。接 着,在镜筒15依次装入间隔环14及第2组摄像透镜12。进一步,将发挥 防水性能的0型环16嵌装在第1组摄像透镜11的外周面lla,在镜筒15装入嵌装有此O型环16的第1组摄像透镜11。在镜筒15容纳第1组摄 像透镜11以后,通过热捻缝使镜筒15的前端变形,保持第1组的摄像透 镜11。
此处,如上述,在第2组摄像透镜12的外周面12a和镜筒15的内壁 面15b之间设有通气用槽15bl。而且,在间隔环14的外周面14a和镜筒 15的内壁面15c之间也设有通气用槽15cl。进一步,在第3组摄像透镜 13的外周面13a和镜筒15的内壁面15d之间设有通气用槽15dl的同时, 在第3组摄像透镜13的环状区域13b和镜筒15的壁面15e之间也设有通 气用槽15el。
这样,在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10中,设有通过加工镜筒15的 内壁面15b、 15c、 15d侧及壁面15e侧形成的、贯通镜筒15的物体侧开 口 15—l和成像侧开口 15—2之间的通气用槽15bl、 15cl、 15dl、 15el。因 此,在镜筒15装入第1组摄像透镜11时,镜筒15存在内的空气经由该 些通气用槽15bl、 15cl、 15dl、 15el而从镜筒15的成像侧开口 15—2挤 出。从而,与以往的第3组摄像透镜、间隔环、第2组摄像透镜外周面和 镜筒内壁面相互贴紧的状态的透镜组装体相比,镜筒内存在的空气不从成 像侧开口挤出而被压縮,且第1组摄像透镜不压回与将要装入的方向相反 的方向(镜筒物体侧方向),可将第1组摄像透镜11简单地装入到镜筒 15。从而,可提供一种组装性优越的透镜组装体10。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的包括摄像透镜 的光轴的剖面的图,图4是放大表示图3所示的透镜组装体的摄像透镜、 间隔环和镜筒相互贴紧的部分的剖面图。
需要说明的是,对与在图1、图2所示的透镜组装体10的构成要素相 同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在如图3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20,从被摄体光A入射 的一侧依次具备有第1组摄像透镜11、第2组摄像透镜22、第3组摄像 透镜23。而且,在第2组摄像透镜22和第3组摄像透镜23之间配备有限 制该些第2组、第3组摄像透镜22、 23彼此间隔的间隔环24。该些第1 组、第2组、第3组摄像透镜11、 22、 23及间隔环24相当于本实用新型 所说的多个光学部件的其他一例。而且,在此透镜组装体20具备有装入第1组、第2组、第3组摄像 透镜ll、 22、 23及间隔环24而成的镜筒25。此镜筒25为具有物体侧开 口 25_1和成像侧开口 25一2的中空形状。
进一步,在此透镜组装体20具备有配置在第1组摄像透镜11和镜筒 25之间的0型环16。
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第1组摄像透镜11具有外周面lla,且镜筒 25具有内壁面25a。 O型环16嵌装在外周面lla,以被该些外周面lla和 内壁面25a按压的状态被配置。
而且,第2组摄像透镜22具有外周面22a,且镜筒25具有内壁面25b。 此处,如图4 (a)的AA剖面的图4 (b)所示,在第2组摄像透镜22的 外周面22a和镜筒25的内壁面25b之间具有使空气通过物体侧开口 25—1 和成像侧开口 25—2之间的通气用槽22al。此通气用槽22al通过加工第2 组摄像透镜22的外周面22a侧而被形成。
进一步,间隔环24具有外周面24a,且镜筒25具有内壁面25c。此 处,在间隔环24的外周面24a和镜筒25的内壁面25c之间具有使空气通 过物体侧开口 25—1和成像侧开口 25—2之间的通气用槽24al。此通气用槽 24al通过加工间隔环24的外周面24a侧而被形成。
而且,第3组摄像透镜23具有外周面23a,且镜筒25具有内壁面25d。 此处,在第3组摄像透镜23的外周面23a和镜筒25的内壁面25d之间具 有使空气通过物体侧开口 25—1和成像侧开口 25—2之间的通气用槽23al。 此通气用槽23al通过加工第3组摄像透镜23的外周面23a侧而被形成。
进一步,镜筒25所具有的成像侧开口 25—2为比第3组摄像透镜23 的外径还小径,此镜筒25在成像侧开口 25—2的内侧具有与第3组摄像透 镜23的成像侧壁面周缘的环状区域23b相接的壁面25e。此处,在第3组 摄像透镜23的环状区域23b和镜筒25的壁面25e之间具有使空气通过物 体侧开口 25—1和成像侧开口 25—2之间的,也在图4 (a)的BB剖面的图 4 (c)也有表示的通气用槽23bl。此通气用槽23bl通过加工第3组摄像 透镜23的环状区域23b侧而被形成。
在组装透镜组装体20时,首先在镜筒25装入第3组摄像透镜23。接 着,在镜筒25依次装入间隔环24及第2组摄像透镜22。进一步,将发挥
10防水性能的O型环16嵌装在第1组摄像透镜11的外周面lla,在镜筒25 装入嵌装此O型环16的第1组摄像透镜11 。
此处,如上述,在第2组摄像透镜22的外周面22a和镜筒25的内壁 面25b之间设有通气用槽22a。而且,在间隔环24的外周面24a和镜筒 25的内壁面25c之间也设有通气用槽24al。进一步,在第3组摄像透镜 23的外周面23a和镜筒25的内壁面25d之间设有通气用槽23al ,且在第 3组摄像透镜23的环状区域23b和镜筒25的壁面25e之间也设有通气用 槽23bl。
这样,在第2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20中,设有通过加工第2组摄 像透镜22的外周面22a侧、间隔环24的外周面24a侧、第3组摄像透镜 23的外周面23a侧及环状区域23b侧而形成的、将镜筒25的物体侧开口 25—1和成像侧开口 25—2之间贯通的通气用槽22al、 24al、 23al、 23bl。 因此,在镜筒25装入第1组摄像透镜11时,镜筒25内存在的空气经由 该些通气用槽22al、24al、23al、23bl从镜筒25的成像侧开口 25—2挤出。 从而,可将第1组摄像透镜11简单地装入到镜筒25,可提高透镜组装体 20的组装性。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的包括摄像透镜 的光轴的剖面的图,图6是放大表示图5所示的透镜组装体的第3组摄像 透镜和镜筒相互贴紧的部分的剖面图。
需要说明的是,对与在图3、图4所示的透镜组装体20的构成要素相 同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在如图5、图6所示的透镜组装体30,与图3、图4所示的透镜组装 体20相比,图3、图4所示的第3组摄像透镜23和镜筒25换成以下说明 的第3组摄像透镜33和镜筒35。
如图6所示,第3组摄像透镜33具有外周面33a。而且,镜筒35具 有内壁面35a。进一步,在第3组摄像透镜33的外周面33a和镜筒35的 内壁面35a之间具有使空气通过物体侧开口 35—1和成像侧开口 35—2之间 的通气用槽33al 。此通气用槽33al通过加工第3组摄像透镜33的外周面 33a侧而形成。
进一步,镜筒35所具有的成像侧开口 35—2为比第3组摄像透镜33的外径小径,且此镜筒35在成像侧开口 35一2的内侧具有与第3组摄像透 镜33的成像侧壁面的周缘的上部环状区域33b相接的上部壁面35b。在该 些上部环状区域33b和上部壁面35b之间具有使空气通过物体侧幵口 35—1 和成像侧开口 35—2之间的第1通气孔33bl。此第1通气孔33bl通过加工 第3组摄像透镜33的上部环状区域33b侧而形成,与上述通气用槽33al 连通。
而且,此镜筒35在成像侧开口 35—2的内侧具有与第3组摄像透镜33 的成像侧壁面周缘的下部环状区域33c相接的下部壁面35c。在该些下部 环状区域33c和下部壁面35c之间,具有使空气通过物体侧开口 35一1和 成像侧开口 35一2之间的第2通气孔35cl 。此第2通气孔35cl通过加工镜 筒35的下部壁面35c侧而形成。
这样,在镜筒35的壁面(上部壁面35b及下部壁面35c)、第3组摄 像透镜33的环状区域(上部环状区域33b及下部环状区域33c)'分别形成 有使空气通过物体侧开口 35一1和成像侧开口 35—2之间的通气用槽的第1 通气孔33M和第2通气孔35cl 。该些第1通气孔33bl和第2通气孔35cl 为仅当第3组摄像透镜33位于特定的旋转位置时连通的通气孔。
在组装透镜组装体30时,首先在镜筒35装入第3组摄像逢镜33,接 着,在镜筒35依次装入间隔环24及第2组摄像透镜22,进一步,在镜筒 35装入嵌装有O型环16的第1组摄像透镜11。此处,第3组摄像透镜 33在特定的旋转位置。为此,上述第1通气孔33bl和第2通气孔35cl连 通,镜筒35内存在的空气经由上述的通气用槽22al、 24al及上述通气用 槽33al和上述通气孔33bl、 35cl从镜筒35的成像侧开口35一2挤出。从 而,可将第1组摄像透镜11简单地装入到镜筒35。
进一步,第3组摄像透镜33具有夹具前端插入的旋转用穴33d。此旋 转用穴33d是用于第1组摄像透镜11被装入到镜筒35以后,从成像侧开 口 35_2插入,且使第3组摄像透镜33旋转。
图7是表示图5、图6所示的透镜组装体的将夹具前端插入到第3组 摄像透镜所具有的旋转孔,使第3组摄像透镜旋转的样子的图。
在构成图7所示的透镜组装体30的第3组摄像透镜33的旋转用孔33d 插入夹具90的前端,将此夹具90从上述特定的旋转位置旋转到规定的旋转位置。于是,图6所示的第l通气孔33bl和第2通气孔35cl变为不连 通,从而堵塞由第1通气孔33bl和第2通气孔35cl构成的通气孔。这样, 可防止尘埃进入到透镜组装体30内的现象。
图8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的第3组摄 像透镜和镜筒相互贴紧的部分的剖面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透镜组装体40的包括摄像透镜的光轴的 剖面图与在图5所示的透镜组装体30的包括摄像透镜的光轴的剖面图相 同,所以省略图示。
构成图8所示的透镜组装体40的第3组摄像透镜43具有外周面43a, 且镜筒45具有内壁面45a。在该些外周面43a和内壁面45a之间具有使空 气通过的通气用槽43al 。此通气用槽43al通过加工第3组摄像透镜43的 外周面43a侧而形成。
而且,镜筒45在成像侧开口 45一2的内侧具有与第3组摄像透镜43 的成像侧壁面周缘的上部环状区域43b相接的上部壁面45b。在该些上部 环状区域43b和上部壁面45b之间,具有使空气通过的第1通气孔45bl 。 此第1通气孔45bl通过加工镜筒45的上部壁面45b侧而形成。
而且,该镜筒45在成像侧开口 45—2的内侧具有与第3组摄像透镜43 的成像侧壁面的周缘的下部环状区域43c相接的下部壁面45c。在该些下 部环状区域43c和下部壁面45c之间,具有使空气通过的第2通气孔43cl 。 此第2通气孔43cl通过加工第3组摄像透镜43的下部环状区域43c侧而 形成。而且,第3组摄像透镜43具有担当与图6所示的旋转用孔33d相 同的作用的旋转用孔43d。因此,可防止尘埃进入到透镜组装体40内。
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30中,以在第3组摄像透镜33 的上部环状区域33b形成仅当第3组摄像透镜33位于特定的旋转位置时 连通的通气孔之中的第1通气孔33bl,并且在镜筒35的下部壁面35c形 成第2通气孔35cl的例进行了说明,但与此相反,如该第4实施方式的 透镜组装体40,也可在镜筒45的上部壁面45b形成仅当第3组摄像透镜 43位于特定的旋转位置时连通的通气孔之中的第1通气孔45bl,在第3 组摄像透镜43的下部环状区域43c形成第2通气孔43cl 。
图9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5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的第3组摄像透镜和镜筒相互贴紧的部分的剖面图。
构成图9所示的透镜组装体50的第3组摄像透镜53具有外周面53a, 且镜筒55具有内壁面55a。在该些外周面53a和内壁面55a之间具有使空 气通过的通气用槽55al。此通气用槽55al通过加工镜筒55的内壁面55a 侧而形成。
而且,镜筒55在成像侧开口 55—2的内侧具有与第3组摄像透镜53 的成像侧壁面的周缘的上部环状区域53b相接的上部壁面55b。在该些上 部环状区域53b和上部壁面55b之间,具有使空气通过的第1通气孔53bl 。 此第1通气孔53bl通过加工第3组的摄像透镜53的上部环状区域53b侧 而形成。
而且,此镜筒55在成像侧开口 55—2的内侧具有与第3组摄像透镜53 的成像侧壁面的周缘的下部环状区域53c相接的下部壁面55c。在该些下 部环状区域53c和下部壁面55c之间,具有使空气通过的第2通气孔55cl 。 此第2通气孔55cl通过加工镜筒55的下部壁面55c侧而被形成。而且, 第3组摄像透镜53具有担当与图6所示的旋转用孔33d相同的作用的旋 转用孔53d。
在第5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50中,镜筒55内存在的空气经由通气 用槽55al、第1通气孔53bl及第2通气孔55cl从镜筒55的成像侧开口 55—2挤出。从而,可将第1组摄像透镜简单地装入到镜筒55。这样,也 可在第3组摄像透镜53的外周面53a和镜筒55的内壁面55a之间,通过 加工镜筒55的内壁面55a侧而形成通气用槽55al,并且加工第3组摄像 透镜33的上部环状区域53b而形成仅当第3组摄像透镜53位于特定的旋 转位置时连通的通气孔之中的第1通气孔53bl,并且,通过加工镜筒55 的下部壁面55c而被形成第2通气孔55cl,提高透镜组装体50的组装性。
图10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6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的第3组 摄像透镜和镜筒相互贴紧的部分的剖面图。
构成图10所示的透镜组装体60的第3组摄像透镜63具有外周面63a, 且镜筒65具有内壁面65a。在该些外周面63a和内壁面65a之间具有使空 气通过的通气用槽65al。此通气用槽65al通过加工镜筒65的内壁面65a 侧而被形成。
14而且,镜筒65在成像侧开口 65—2的内侧具有与第3组摄像透镜63 的成像侧壁面的周缘的上部环状区域63b相接的上部壁面65b。在该些上 部环状区域63b和上部壁面65b之间,具有使空气通过的第1通气孔65bl 。 此第1通气孔65bl通过加工镜筒65的上部壁面65b侧而形成,并与上述 通气用槽65al连通。
而且,此镜筒65在成像侧开口 65一2的内侧具有与第3组摄像透镜63 的成像侧壁面的周缘的下部环状区域63c相接的下部壁面65c。在该些下 部环状区域63c和下部壁面65c之间,具有使空气通过的第2通气孔63cl 。 此第2通气孔63cl通过加工第3组摄像透镜63的下部环状区域63c侧而 形成。而且,第3组摄像透镜63具有担当与图6所示的旋转用孔33d相 同的作用的旋转用孔63d。
在上述的第5实施方式的透镜组装体50中,以在第3组摄像透镜53 的上部环状区域53b形成仅当第3组摄像透镜53位于特定的旋转位置时 连通的通气孔之中的第1通气孔53bl,且在镜筒55的下部壁面55c形成 第2通气孔55cl的例进行了说明,但与此相反,如此第6实施方式的透 镜组装体60,也可在镜筒65的上部壁面65b形成第3组摄像透镜63仅在 特定旋转位置时连通的通气孔之中的第1通气孔65bl,且在第3组摄像透 镜63的下部环状区域63c形成第2通气孔63cl。
需要说明的是,用塑胶形成透镜或者镜筒时,可在成形时形成为被"加 工"的形状,所以不需要"加工"。
图11是具备图1所示的透镜组装体的相机单元的剖面图。
图11所示的相机单元70是本实用新型的摄像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在 此相机单元70具备图1所示的透镜组装体10,和相机本体框71,和装载 CCD等摄像元件72的基板73。
为组装此相机单元70,将透镜组装体10插入到相机本体框71 (螺合 形成于镜筒15的外周面的外螺纹部和形成于相机本体71内的内周面的内 螺纹部),在相机本体框71粘接固定透镜组装体10。此时,通过在透镜框 的外周缘和相机本体框71的前端之间涂布粘接剂,进行防水处理,使水 不从前端侧进入相机单元70的内部。进一步,将装载CCD等摄像元件72 的基板73粘接固定在相机本体框71 。
权利要求1. 一种透镜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光学部件;镜筒,其为具有物体侧开口和成像侧开口的中空形状,且该多个光学部件以越靠近物体侧越后装入的方式,依次装入而成,在装入所述多个光学部件之中配置于最靠近物体侧的物体侧光学部件之前,在所述多个光学部件之中除去该物体侧光学部件的光学部件和该镜筒内壁面之间具有通气用槽,该通气用槽在所述物体侧开口和成像侧开口之间贯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配置在所述物体侧光学部件外周面和所述镜筒内壁面之间的O型环。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侧开口是比所述多个光学部件之中最靠近成像侧的成像侧光学部件的外径更小径的开口,所述镜筒在该成像侧开口内侧具有与该成 像侧光学部件的成像侧壁面的周缘的环状区域相接的壁面,在该壁面与该 成像侧光学部件的环状区域分别形成有仅当该成像侧光学部件位于特定 的旋转位置时连通的通气孔,并且,所述成像侧光学部件具有夹具的前端所插入的旋转用孔,该夹具从所 述成像侧开口插入而使所述成像侧光学部件旋转。
4. 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组装体; 摄像元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性优越的透镜组装体及摄像装置。设置通过加工镜筒(15)的内壁面(15b、15c、15d)侧及壁面(15e)侧而被形成的贯通镜筒(15)的物体侧开口(15_1)和成像侧开口(15_2)之间的通气用槽(15b1、15c1、15d1、15e1),在镜筒(15)装入嵌装O型环(16)的第1组摄像透镜(11)时,经由该些通气用槽(15b1、15c1、15d1、15e1)从镜筒(15)的成像侧开(15_2)挤出存在于镜筒(15)内的空气。
文档编号G02B7/02GK201281776SQ200820138929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1日
发明者佐佐木直喜 申请人:富士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