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激光通信双终端双向远距离传输模拟与地面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66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卫星激光通信双终端双向远距离传输模拟与地面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星激光通信,特别是一种卫星激光通信双终端双向远距离传 输模拟与地面检测装置,主要用于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瞄准、捕获和跟踪及通信性 能的检测和验证。
背景技术
卫星激光通信包括卫星之间,卫星和其他飞行体之间,卫星和地面之间等的自 由空间激光通信。为了保持两个相对运动的激光通信终端之间有稳定的通信链路, 一个激光通信终端必须包含激光通信和光学捕获跟瞄两大分系统。由于卫星激光通 信的作用距离为数百至数万公里,因此不可能在空间直接完成激光通信终端的性能 检测和验证,所以激光通信终端的捕获跟瞄性能和通信性能的检测和验证评估必须 在地面实验室内进行。
国外对卫星激光通信终端性能的检测和验证,在实验室内都采用平行光管的手 段和半物理半仿真的方法。平行光管用于发射一个检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的波面或 者用于接收被测激光通信终端的发射光束(参见[1] B. Lauren and G Planche, "Silex overview after flight terminals campaign," Proc, SPIE, Vol. 2990, pp. 10-22, 1997),这种 方案可以单独检验一个激光通信终端,但不能对两个被测激光通信终端进行相互直 接实施跟瞄和通信性能的检测验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卫星激光通信双终 端双向远距离传输模拟与地面检测装置,以解决在实验室有限的空间内保证两个卫 星激光通信终端都一定处于对方的光学远场区域并产生相互的平动,以模拟卫星的 相互运动的技术效果。应用于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光学捕获跟瞄性能和远距离激光 通信性能的实验室检测和验证,对于空间激光通信终端的研制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应 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是基于光学傅立叶变换和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的 原理实现光束的近场分布向远场分布的转换;利用空间双通道的结构实现光束的独
立的正、逆双向传播,用双反射镜双通道同角度扫描的原理实现激光通信终端的相 互远场运动,并采用多级级联的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系统实现无附加二次项相 位因子的远场模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卫星激光通信双终端双向远距离传输模拟与地面检测装置,特点在于其构 成包括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和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 发射波长为&的激光光束先经过第一傅立叶透镜,透过第一波分透反镜,由第一反 射镜反射后,通过第一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由扫描双面反射镜的第一 反射面反射,第二反射镜反射,进入第一发射目镜,由第二波分透反镜反射后的光 束再通过第二傅立叶透镜抵达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
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发射激光波长为义2的光束先通过第二傅立叶透镜,透过 第二波分透反镜,由第三反射镜反射后,通过第二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 再由扫描双面反射镜的第二反射面反射,经第四反射镜反射,进入第二发射目镜, 由第一波分透反镜反射后的光束,再通过第一傅立叶透镜抵达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上山顿;
所述的第一波分透反镜对波长为A的激光高透,对波长为义2的激光高反;所述的 第二波分透反镜对波长为^的激光高反,对波长为义2的激光高透;
所述的第一波分透反镜放在第一傅立叶透镜之前,相应的第二波分透反镜放在 第二傅立叶透镜之后;
所述的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对于^光束高反,第三反射镜和第四反射镜对 于波长^的光束高反;
所述的扫描双面反射镜的第一反射镜面对于A光束高反,第二反射镜面对于义2 光束高反;
所述的第一傅立叶透镜的后焦面位于第一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的入 瞳面上,第二傅立叶透镜的后焦面位于第二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的入瞳 面上;
所述的第一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和第二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 器系统是由N级的双透镜组构成的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级联组成,放大倍率 JlZ-MiXM2…XMN,其中械、M2,…MN分别为第一级、第二级…第N级中心采样4-f 光学成像放大器的放大倍率,满足M^v = -,, /^和/N2分别为第N级光学放大器的
目镜和物镜的焦距;第N-l级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的出瞳面与第N级中心采样 4-f光学成像放大器的入瞳面重合,在每一级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的入瞳面上 均放置适合大小的小孔光阑起滤波作用,以防止杂散光的干扰;所述的第N级中心 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的目镜和物镜的口径4 和^2以及相应入瞳面的小孔光阑口
所述的第一发射目镜和第二傅立叶透镜组成第一发射望远镜系统,第二傅立叶
透镜为第一发射望远镜系统的发射主镜;所述的第二发射目镜和第一傅立叶透镜组 成第二发射望远镜系统,第一傅立叶透镜为第二发射望远镜系统的发射主镜;
所述的扫描双面反射镜可以位于第一发射望远镜系统的入瞳面处,也可以位于 第一发射目镜与第二傅立叶透镜间的焦点之前或之后一段距离;
所述的扫描双面反射镜可以位于第二发射望远镜系统的入瞳面处,也可以位于 第二发射目镜与第一傅立叶透镜间的焦点之前或之后一段距离。
所述的扫描双面反射镜可绕正交两个转动轴转动,双面高反,可采用二维电动 的精密调整架,也可采用电机或其他驱动器驱动拨杆旋转双面反射镜以实现二维的 角度偏转。
所述的扫描双面反射镜同时位于第一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的像面上 和第二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的像面上且G-A, /1=/W1、 "=/5和
/2=/^,其中-
力为第一傅立叶透镜的焦距,A为第二傅立叶透镜的焦距,
A为扫描双面反射镜与第一发射目镜的距离, 6为扫描双面反射镜与第二发射目镜的距离,
/紹为第一发射目镜的焦距,yk为第二发射目镜的焦距,
/s为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发射口径与第二傅立叶透镜的距离, ^为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发射口径与第一傅立叶透镜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卫星激光通信双终端双向远距离传输模拟与地面检测装置,利用光 学傅立叶变换和级联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实现了光束的远距离传输模拟,在 空间频谱面采用双面反射镜进行双通道同角度扫描实现了卫星终端的轨道平移相对
运动的模拟,可以在实验室有限的空间内保证两个卫星激光通信终端都一定处于对 方的光学远场区域并产生相互的平动,以模拟卫星的相互运动。本实用新型可应用 于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光学瞄准、捕获和跟踪及通信性能的实验室检测,对于空间 激光通信终端的研制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卫星激光通信双终端双向远距离传输模拟与地面检测装置实 施例的光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级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1-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2-第一傅立叶透镜,1.3-第一波分透反镜, 1.4-第一反射镜,1.5-第一 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6-扫描双面反射镜,1.7-第二 反射镜,1.8-第一发射目镜,1.9-第二波分透反镜,1.10-傅立叶透镜,1.11-第二被测 激光通信终端,1.12-第三反射镜,1.13-第二 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14-第四反 射镜,1.15-第二发射目镜。2.1-小孔光阑/入瞳面,2.2-目镜,2.3-物镜,2.4出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
先请参阅图l,图l为本实用新型卫星激光通信双终端双向远距离传输模拟与地 面检测装置的实施例光路示意图。由图可见,本实用新型卫星激光通信双终端双向
远距离传输模拟与地面检测装置,构成包括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l.l和第二被测 激光通信终端l.ll,所述的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发射波长为A的激光光束先经
过第一傅立叶透镜1.2,透过第一波分透反镜1.3,由第一反射镜1.4反射后,通过第 一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5,由扫描双面反射镜1.6的第一反射镜面反射、 第二反射镜1.7反射,进入第一发射目镜1.8,由第二波分透反镜1.9反射后的光束再 通过第二傅立叶透镜1.10抵达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l.lh
所述的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I.11发射激光波长为^的光束先通过第二傅立叶 透镜I.IO,透过第二波分透反镜1.9,由第三反射镜1.12反射后,通过第二中心采样 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13,再由所述的扫描双面反射镜1.6的第二反射面反射,经 第四反射镜1.14反射,进入第二发射目镜U5,由第一波分透反镜1.3反射后的光束, 再通过第一傅立叶透镜1.2抵达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所述的第一波分透反镜 1.3对波长为^的激光高透,对波长为义2的激光高反;所述的第二波分透反镜1.9对波
长为A的激光高反,对波长为义2的激光高透;所述的第一反射镜1.4和第二反射镜1.7 对于波长A,光束高反,第三反射镜1.12和第四反射镜1.14对于波长/l2的光束高反;所 述的扫描双面反射镜1.6的第一反射镜面对于波长^光束高反,第二反射镜面对于波 长义2光束高反;所述的第一傅立叶透镜L2的后焦面位于第一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 大器系统1.5的入瞳面上,第二傅立叶透镜1.10的后焦面位于第二中心采样4-f光学成 像放大器系统1.13的入瞳面上。
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U发射的激光光束先通过第一傅立叶透镜1.2,透过第一 波分透反镜1.3,由第一反射镜1.4反射,通过第一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5 后,由扫描双面反射镜1.6的第一反射面反射,经第二反射镜1.7反射,进入第一发射 目镜1.8,由第二波分透反镜1.9反射后的光束再通过第二傅立叶透镜1.10抵达第二被 测激光通信终端l.ll,其光束传输遵循的坐标系如图1中的1A所示;
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1发射的激光光束先通过第二傅立叶透镜1.10,再透过 第二波分透反镜1.9,经第三反射镜1.12反射,通过第二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 系统1.13,由扫描双面反射镜1.6的第二反射面反射,经第四反射镜1.14反射,进入 第二发射目镜1.15,由第一波分透反镜1.3反射后的光束再通过第一傅立叶透镜1.2抵 达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l.l,其光束传输遵循的坐标系如图1中的1B所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级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结构示意图。它由两个焦距
为/l和/2单透镜组成,yi透镜的后焦面和/2透镜的前焦面重合,放大倍数m--,。该
/l
系统的入瞳面2.1和出瞳面2.2为共轭面,在入瞳面上放置孔径函数为pOcj)的小孔光 阑起滤波作用,以防止杂散光的干扰。假设入瞳面的光场表示为e,(xjO,则经过中心 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后,在出瞳面上的输出光场为
,、1, x 少、/ x 少、 e"(x,力-——e,(——,丄)p(——,丄)。
目镜和物镜的口径A和^以及相应入瞳面的小孔光阑口径0满足 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不仅对输入光场有放大作用,而且不产生额外的相
位二次项,在入瞳面放置小孔光阑可对光场进行中心采样,以防止杂散光的干扰。
假设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发射的光场为e^(x,力,在空间实际条件下,光场
传输几千至几万公里后,其接收端的光场分布是发射端的夫琅和费衍射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9</formula>
在自由空间远距离传输时发射光斑很大(数十至数百米),而第二被测激光通信 终端的接收口径一般为数百毫米,只能接收很小一部分的远场光斑,因此可取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9</formula>,则&为常数。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发射的激光光束eAO(x,y)首先通过第 一傅立叶透镜1.2进行傅立叶远场变换,第一傅立叶透镜1.2的焦距力,第一被测激光 通信终端1.1的发射口径与第一傅立叶透镜的距离为lA。第一傅立叶透镜1.2的后焦面 位于第一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5的入瞳面上,第一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 放大器系统1.5由多级的双透镜4-f光学成像放大器组成,总放大倍数为M^。第一发 射目镜1.8和第二傅立叶透镜1.10组成第一发射望远镜系统,放大倍数为M^。扫描双 面反射镜1.6位于第一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5的像面上,与焦距为/紹第 一发射目镜1.8的距离为A。第二傅立叶透镜1.10的焦距/s,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1 发射口径与第二傅立叶透镜1.10的距离为/s。
第一被测激光终端l.l的发射光场^o(x,力,通过第一傅立叶透镜1.2进行傅立叶远 场变换,该第一傅立叶透镜1.2后焦面上的光场分布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9</formula>
将此傅立叶远场波面经过第一中心采样4-
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5放大M^倍后,扫描双面反射镜1.6的转动角度为0,则在距离 第二傅立叶透镜1.10距离为/s处产生的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l.l发射的激光光束放
大的和线性相位移的光学傅立叶变换光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formula>
其中M4二M^M^,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formula><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formula>" "表示巻积运算。 在lA=fA, fl=fM1 and LB= fR时,(3)式中的相位二次项因子将不存在,简化
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formula>
从(1)式和(4)式对比可以看出,令空间真实传输距离z-AM^时,
C^(;c,力t/^^(A力。因此,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实现光束从近场分布到远场分布 的变换,能够模拟卫星的远场远距离传输的模拟。
光场f/hs(x,力被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l.ll的主镜收集,在该主镜的焦面上产
生该光场的光学傅立叶变换。设激光通信终端主镜的焦距为/a,其孔径函数和傅立 叶变换分别为A2(;c,力和^2(+,"^—)。接收终端口径相对于发射光斑很小,于是
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l.ll的主镜焦平面上的光场分布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formula>
可见,这时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l.ll处于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l.l的远场区
域,扫描双面反射镜1.6的偏转将导致接收光斑的移动。
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l.ll发射口径上的激光光束e朋(xjO首先通过第二傅立叶 透镜1.10进行傅立叶远场变换;第二傅立叶透镜1.10的焦面位于第二中心采样4-f光学 成像放大器系统1.13的入瞳面上,第二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13由多级的 双透镜4-f光学成像放大器组成,总放大倍数为M别。第二发射目镜1.15和第一傅立叶 透镜1.2组成第二发射望远镜系统,放大倍数为Ms2。扫描双面反射镜1.6位于第二4-f
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13的像面上,与焦距为/辺的第二发射目镜1.15的距离为/2。 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l.ll发射的光场&。Oc,力在宇宙空间传输几千至几万公
里后,其接收端的光场分布是发射端的夫琅和费衍射
UB(x, y)=KzEBO(x/A2z, y/A2x) (6)
其中Kz=exp[jk/2z(x2+y2)/iA2Z, EBO(x/A2z, y/A2z)为eBO(x,y)
的傅立叶变换。
在自由空间实际远距离传输条件下发射光斑很大(数十至数百米),而第一被测 激光通信终端的接收口径一般为数百毫米,只能接收很小一部分的远场光斑,因此
可取exp[jk/2x(x2+y2)]-1,则&为常数。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被测激光终端l.ll的发射光场&oOco;),先通过第二傅立叶透 镜1.10进行傅立叶远场变换,其透镜后焦面上的光场分布为
UB-fs=KBEBO(x/A2fb, y/A2fb)(7)
其中/^=^仏.々-。将此傅立叶远场波面经过第二中心采样4-f
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13放大M别倍后,扫描双面反射镜1.6的转动角度为0,则在距 离第一傅立叶透镜1.2距离为^处产生的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1发射的激光光束 放大的和线性相位移的光学傅立叶变换光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formula> (8)
其中MS = MBiM52,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formula>
" "表示巻积运算。 在"=厶'6=/^2和^=厶时,(8)式中的相位二次项因子将不存在,可简 化为
(A力=《s(TVTT", , /,, )exP[t ( a, + ,, )] , (9)
义2/s 义2 5 义2Mfl2 2
从式(6)和式(9)对比可以看出,令空间真实传输距离z-Z5Ms时, ^/s(;c,;/) = f/s—"x,力。因此,在实验室内可以实现光束从近场分布到远场分布的变
换,能够模拟卫星的远场远距离传输的模拟。
光场Ue一"x,力被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l.l的主镜收集,在该主镜的焦面上产
生该光场的光学傅立叶变换。设激光通信终端主镜的焦距为/n,其孔径函数和傅立
叶变换分别为"H(X力和d(^",^)。接收终端口径相对于发射光斑很小,于是, 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l.l的主镜焦平面上的光场分布为
sin sin 2^,, "2" =4_0c + ^^,_y +-^)。 (10)
可见,这时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处于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U1的远场区
域,扫描双面反射镜1.6的偏转将导致接收光斑的移动。
扫描双面反射镜1.6的偏转将同时产生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的接收光斑的 移动和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l.ll的接收光斑的移动,即可以模拟两个激光通信终 端之间的相对运动。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参数-
假设激光通信链路是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之间,星间距离为45000km,第一被 测激光通信终端和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的口径都为O250mm,主镜焦距都为lm, 激光发散度为20pmd,跟瞄精度为lnrad,检测验证的扫描角度为2。。
考虑双向光路的对称结构,第一傅立叶透镜1.2和第二傅立叶透镜1.10的设计完 全相同,口径相同都为O600mm,远大于激光通信终端的口径,焦距相同(力=/a= 10m);第一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5和第二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 系统1.13都为三级结构相同的双透镜4-f光学成像放大器级联组成的,放大倍数和结 构完全相同(M^二Mw二100X100X卯)。第一级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系统的放大倍数为100倍,目镜口径为①30mm,焦距为90mm,相对口径为丄,物镜口径为
030mm,焦距为9m,小孔光阑尺寸取为0.3mm;第二级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 系统的放大倍数为100倍,目镜口径为O30mm,焦距为90mm,物镜口径为O30mm, 焦距为9m,小孔光阑尺寸取为3mm;第三级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系统的放大倍 数为90倍,目镜口径为O30mm,焦距为90mm,物镜口径为O30mm,焦距为8.1m, 小孔光阑尺寸取为5mm。
第一发射望远镜系统和第二发射望远镜系统都为双透镜组成的光学成像放大系 统,其结构完全相同(M^=MM = 5),第一发射目镜1.8和第二发射目镜U5的口径 都为O300mm,焦距都为2m。
第一反射镜1.4和第三反射镜1.12的口径都为O200mm;第二反射镜1.7和第四反 射镜1.14的口径都为O400mm;第一波分透反镜1.3和第二波分透反镜1.9口径都为 ①300mm;扫描双面反射镜1.6两面通光,口径为O200mm,偏转角度20二M^X2。
经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在实验室有限的空间内保证两个卫星激光通 信终端都一定处于对方的光学远场区域并产生相互的平动,以模拟卫星的相互运动。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光学捕获跟瞄性能和通信性能的实验室检 测,对于空间激光通信终端的研制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卫星激光通信双终端双向远距离传输模拟与地面检测装置,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和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1),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发射波长为λ1的激光光束先经过第一傅立叶透镜(1.2),透过第一波分透反镜(1.3),由第一反射镜(1.4)反射后,通过第一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5),由扫描双面反射镜(1.6)的第一反射面反射、第二反射镜(1.7)反射,进入第一发射目镜(1.8),由第二波分透反镜(1.9)反射后的光束再通过第二傅立叶透镜(1.10)抵达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1);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1)发射激光波长为λ2的光束先通过第二傅立叶透镜(1.10),透过第二波分透反镜(1.9),由第三反射镜(1.12)反射后,通过第二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13),再由所述的扫描双面反射镜(1.6)的第二反射面反射,经第四反射镜(1.14)反射,进入第二发射目镜(1.15),由第一波分透反镜(1.3反射后的光束,再通过第一傅立叶透镜(1.2)抵达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所述的第一波分透反镜(1.3)对波长为λ1的激光高透,对波长为λ2的激光高反;所述的第二波分透反镜(1.9)对波长为λ1的激光高反,对波长为λ2的激光高透;所述的第一反射镜(1.4)和第二反射镜(1.7)对于波长λ1光束高反,第三反射镜(1.12)和第四反射镜(1.14)对于波长λ2的光束高反;所述的扫描双面反射镜(1.6)的第一反射镜面对于波长λ1光束高反,第二反射镜面对于波长λ2光束高反;所述的第一傅立叶透镜(1.2)的后焦面位于第一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5)的入瞳面上,第二傅立叶透镜(1.10)的后焦面位于第二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13)的入瞳面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卫星激光通信双终端双向远距离传输模拟与地面检测 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5)和第二中心采 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13)是由N级的双透镜组构成的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 放大器级联组成,放大倍率A^M!XM2…XMn,其中N^2, M!、 M2、、 Mj、…Mn 分别为第一级、第二级…第N级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的放大倍率,满足M,=-&, y^和力2分别为第i级光学放大器的目镜和物镜的焦距,i=l、 2、 3…N;第i-l级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的出瞳面与第i级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的 入瞳面重合,在每一级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的入瞳面上均放置小孔光阑;所述的第N级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的目镜和物镜的口径4^和4^以及相应入瞳面的小孔光阑口径^N满足^N1-^J2, 4a>^N。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卫星激光通信双终端双向远距离传输模拟与地面检测 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波分透反镜放在第一傅立叶透镜之前,相应的第二波 分透反镜放在第二傅立叶透镜之后。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卫星激光通信双终端双向远距离传输模拟与地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发射目镜和第二傅立叶透镜组成第一发射望远镜系统,第二傅立叶透镜为第一发射望远镜系统的发射主镜;所述的第二发射目镜和第一傅 立叶透镜组成第二发射望远镜系统,第一傅立叶透镜为第二发射望远镜系统的发射 主镜。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卫星激光通信双终端双向远距离传输模拟与地面检测 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扫描双面反射镜位于第一发射望远镜系统的入瞳面处,或 位于第一发射目镜与第二傅立叶透镜间的焦点之前或之后一段距离;所述的扫描双面反射镜位于第二发射望远镜系统的入瞳面处,或位于第二发射目镜与第一傅立叶 透镜间的焦点之前或之后一段距离。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卫星激光通信双终端双向远距离传输模拟与地面检测 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扫描双面反射镜具有绕两个正交转动轴转动的机构,该机 构为二维电动的精密调整架,或电机或其他驱动器驱动拨杆旋转双面反射镜的机构。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卫星激光通信双终端双向远距离传输模拟与地面检测 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扫描双面反射镜(1.6)同时位于第一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 放大器系统(1.5)的像面上和第二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系统(1.13)的像面上且^=厶,/,/w、 "=/3和/2=/^,其中-力为第一傅立叶透镜(1.2)的焦距,/s为第二傅立叶透镜(1.10)的焦距, A为扫描双面反射镜(1.6)与第一发射目镜(1.8)的距离, 6为扫描双面反射镜(1.6)与第二发射目镜(1.15)的距离,/M为第一发射目镜(1.8)的焦距,/辺为第二发射目镜(1.15)的焦距, /s为第二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1)发射口径与第二傅立叶透镜(1.10)的距离, "为第一被测激光通信终端(1.1)发射口径与第一傅立叶透镜(1.2)的距离。
专利摘要一种卫星激光通信双终端双向远距离传输模拟与地面检测装置,该装置利用空间双通道结构实现光束的独立的正逆向双向传播。采用长焦距傅立叶透镜实现光学傅立叶远场变换,采用多级级联的中心采样4-f光学成像放大器模拟光场远距离传输,并采用扫描双面反射镜实现光路中双通道同角度反向扫描的原理模拟卫星之间相对运动。本实用新型可在实验室空间尺度下实现光束从近场分布到远场分布的转换,能够同时模拟两个被测激光通信终端的相互远场运动。主要用于两个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双向瞄准、捕获和跟踪及通信性能的地面检测与验证。
文档编号G02B27/00GK201213261SQ20082015053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4日
发明者刘立人, 孙建锋, 王利娟, 闫爱民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