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86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扩散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或是照明装置的背光模块的光扩散板。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社会已朝向先进信息时代发展,因此,用于显示与传输各种信息的媒介的电子显示器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以往,体积庞大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以下简称CRT)被广泛地应用,但以装设CRT所需空间的观点来看,却面临到相当多的限制,以致于难以制造具有大尺寸的CRT。因此,CRT逐渐被各种形式的平面显示器所取代,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场发射显示器(FED)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EL)。在这些平面显示器中,特别是LCD,为一种结合液晶-半导体技术而产生的技术密集性产品,由于其轻薄且耗电量低,所以占有优势。因此,其结构与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持续不断。现今,已被应用于诸如笔记型计算机、桌上型计算机用屏幕以及可携式个人通讯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与行动电话)等领域的LCD,被制造成较大的尺寸,因而可将LCD应用于大尺寸的电视,例如高画质(High Definition,HD)电视。因此,LCD作为一种能够取代以往犹如显示器同义字般的CRT的新颖显示器,而备受瞩目。
在LCD中,由于液晶本身无法发射光,所以在其背面额外提供光源,致使在各像素(pixel)中穿过液晶的光的强度被控制而达成对比(contrast)效果。更具体而言,LCD作为一种使用液晶材料的电气性质来调整透光度的装置,自装设于其后表面的光源灯发射光,并且,为了将发光效率提升至最高,以此方式所发射的光,穿透各种功能片或功能薄膜,致使光成为均匀且具方向性,之后,此种被控制的光也穿透彩色滤光片,从而实现红、绿与蓝(R,G,B)颜色。更且,LCD为间接光发射形式,透过电气方法,藉由控制各像素的对比来实现影像。因此,在判断LCD影像的质量方面,包括亮度与均匀性,配备有光源的光发射装置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
此种光发射装置通常包括光源、反射板、导光板、反射型高亮度膜、棱镜膜、光扩散膜、以及光扩散板。可使用各种形式的板或是薄膜,致使来自光源的光能够尽可能大量地到达液晶装置。
在这些薄膜或是板中,光扩散板同时具有使自光源灯发射的光的亮度均匀,以及遮蔽灯的亮纹的功能,且,光扩散板也扮演支持其它光学薄膜的角色。光扩散板添加有各种光扩散剂(light-diffusing agent),以引起光的折射、散射与反射,进而引导出扩散效应。
为了自光扩散板传递大量的光至前表面,需装设包括光扩散膜或是棱镜膜等不同的薄膜。然而,由于增添此种多层的材料,因而导致制造成本提高与生产率下降。
光扩散膜在辅助扩散板的遮蔽性能的同时,也有效地扩散入射光且将光传递至前表面。一般而言,光扩散膜包括透明基板以及扩散层,而该扩散层形成于该透明基板的表面上。该扩散层包括作为散射剂的球形材料粒子,并且,藉由该扩散层的黏着剂,与包含在该黏着剂中的该散射剂的间的折射率差异,实现光扩散膜的扩散效应。由于该散射剂散布于扩散层中,因此当光穿过该扩散层时,光持续地在二个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质间相互移动的同时,予以传递。
除此之外,为了透过光扩散膜达到传递大量光至前表面的目标,因此需要提供棱镜膜,但是此举却会造成制造成本增加与降低生产率之后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单层结构的光扩散板,其可显现适当的亮度与优异的遮蔽性质。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光扩散板,其可显现适当的亮度与优异的遮蔽性质。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单层结构的光扩散板,其可在维持遮蔽性质的同时,藉由调整总透光度以显现充足的亮度。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光扩散板,其可在维持遮蔽性质的同时,藉由调整总透光度以显现充足的亮度。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扩散板,其光扩散剂的形式与数量被调整,以显现最大的亮度。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扩散板,可降低LCD的制造成本,进而产生经济效益。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扩散板,其尺寸稳定性高,因此即使在高温以及高湿度的环境下,仍然不会发生卷曲现象,且可展现优异的光扩散性质。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扩散板,由选自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及其混合物的一种基底树脂所形成,并且,在该光扩散板的至少一表面上形成有图形层。该光扩散板的总透光度等于或高于40%,且亮度为4500cd/mm2。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扩散板,包含有一基层,由选自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及其混合物的一种基底树脂所形成;一表层,形成于该基层的至少一表面上;以及一图形层,形成于该表层的至少一表面上。该光扩散板的总透光度等于或高于40%,且亮度为4500cd/mm2。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扩散板,由选自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及其混合物的一种基底树脂所形成。该光扩散板的雾度等于或低于90%,且总透光度等于或高于80%。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扩散板,包含有一基层,由选自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及其混合物的一种基底树脂所形成;以及一表层,形成于该基层的至少一表面上。该光扩散板的雾度等于或低于90%,且总透光度等于或高于80%。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光扩散板,可进一步包含一种粒径等于或小于100μm的光扩散剂。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光扩散板中,该光扩散剂可为一种或是多种选自下列所构成的族群丙烯酸聚合物粒子(acrylic polymer particles);苯乙烯聚合物粒子(styrene polymer particles);烯烃聚合物粒子(olefin polymerparticles);丙烯与苯乙烯共聚物粒子;丙烯与烯烃共聚物粒子;苯乙烯与烯烃共聚物粒子;多层多成分粒子,藉由先形成均聚物、共聚物或三聚物粒子,之后再以其它类型的单体将其覆盖而得;硅氧烷聚合物粒子;氟树脂粒子;碳酸钙粒子;硫酸钡粒子;氧化硅粒子;氢氧化铝粒子;氧化钛粒子;氧化锆粒子;氟化镁粒子;滑石粒子;玻璃粒子;以及云母。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光扩散板,可进一步包含一形成于该光扩散板至少一表面上的图形层。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光扩散板中,该图形层可包含多个剖面为多角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多面体形状;或是剖面为多角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柱体形状;并且,这些图形可各自彼此相邻或不相邻的排列。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光扩散板中,该聚苯乙烯树脂可具有等于或高于105℃的玻璃转移温度。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光扩散板中,该聚苯乙烯树脂可为其内共聚合有丙烯酸的聚苯乙烯树脂。
依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该光扩散板可显现充足的亮度与优异的遮蔽性质,因此纵使该光扩散板应用于具有大屏幕的背光模块时,仍可充分地遮蔽光源的影像,并且,该光扩散板的尺寸稳定性高,使其即使在高温以及高湿度的环境下,仍然很少发生卷曲现象。
此外,依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光扩散板具有高总透光度以及够高的亮度,所以可维持良好的光发射质量。因此,该光扩散板减少光学薄膜的使用,进而降低其制造成本,且,该光扩散板的尺寸稳定性高,使其即使在高温以及高湿度的环境下,仍然很少发生卷曲现象。



图1为立体图,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扩散板; 图2为立体图,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扩散板; 图3为立体图,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扩散板; 图4为立体图,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扩散板。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基层20表层 30,40,50,60图形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详细叙述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单层结构或是多层结构的光扩散板,显现适当的亮度与优异的遮蔽性质。此种光扩散板是由一种包括聚碳酸酯树脂以及聚苯乙烯树脂的基底树脂所形成;前述的聚碳酸酯树脂以及聚苯乙烯树脂可单独使用或是混合使用。
聚碳酸酯树脂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与透光度,以及良好的耐低温与电气特性,并且具有耐高温性与耐吸收性,所以其尺寸稳定性非常高。因此,聚碳酸酯树脂可使用的温度范围很广,也因而被应用于光学镜片、光盘片材料、安全帽、保护装置以及覆盖物等。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包括,藉由二羟基酚(dihydroxy phenol)与光气(phosgene)反应,或是二羟基酚与碳酸盐前驱物(carbonate precursor)反应所得,如典型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线性及支链的碳酸酯均聚物、聚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二羟基酚的范例包括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即双酚A)(2,2-bis(4-hydroxyphenyl)propane,bisphenol A)、双(4-羟基苯基)甲烷(bis(4-hydroxyphenyl)methane)、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bis(4-hydroxy-3,5-dimethylphenyl)propane)、以及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bis(4-hydroxyphenyl)cyclohexane);而碳酸盐前驱物的范例包括碳酸二苯酯(diphenyl carbonate)、羰基卤化物(carbonyl halide)以及碳酸二芳酯(diaryl carbonate)。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在300℃以及荷重1.2公斤的条件下,依据ASTM D1238定义出的熔融指数(melt index,MI)为每10分钟7至30克(7~30g/10min)。
在基底树脂方面,当单独使用聚苯乙烯树脂时,可使用具有玻璃转移温度等于或高于105℃的范例,以增加耐热性;并且,所使用的聚苯乙烯树脂,其内的丙烯酸为共聚合形态。
由于聚苯乙烯树脂为刚硬、无色且透明,并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质,且由于其可大量生产所以成本低廉,因此被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日用品,诸如厨房零件、文具材料与家具;机械用大型模造零件;以及电气设备(电化制品),诸如电视机壳。
在基底树脂方面,当使用聚碳酸酯树脂与聚苯乙烯树脂的混合物时,可使用在200℃以及荷重5公斤的条件下,依据ASTM D1238定义出的熔融指数(melt index,MI)为每10分钟0.5至3克(0.5~3g/10min)的聚苯乙烯树脂。
当使用聚碳酸酯树脂与聚苯乙烯树脂的混合物时,其可为使用直径30mm的双螺杆挤压机(twin screw extruder),在马达转速250rpm,且成型温度200至300℃,较佳为250℃条件下熔融混合(melt-mixed)的。
当聚碳酸酯树脂与聚苯乙烯树脂混合时,为了达到聚碳酸酯树脂的可挠性与尺寸稳定性的优点,以及聚苯乙烯树脂的抗吸收性与强度的优点,二混合的重量比例可为1比9至9比1。
或是,本发明中的光扩散板可具有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包含有一基层,以及在该基层的一表面或二表面上的表层。
该表层的组成并没有特别限制,并且,举例来说,用于该表层的基底树脂,包括藉由共聚合丙烯酸单体与苯乙烯单体所获得的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
作为有用的单体,该丙烯酸单体包括选自下列的一种或是多种,甲基丙烯酸烷酯(methacrylic acid alkyl ester)、丙烯酸烷酯(acrylic acid alkyl ester)、甲基丙烯酸环烷酯(methacrylic acid cycloalkyl ester)、丙烯酸环烷酯(acrylic acidcycloalkyl ester)、甲基丙烯酸芳酯(methacrylic acid aryl ester)以及丙烯酸芳酯(acrylic acid aryl ester);而苯乙烯单体包括苯乙烯或是被取代的苯乙烯。前述被取代的苯乙烯包括烷基苯乙烯(alkyl styrene),例如α-甲基苯乙烯(α-methylstyrene);卤化苯乙烯(halogenated styrene),例如氯苯乙烯(chlorostyrene);以及乙烯基苯乙烯(vinyl styrene)。此外,视需要而定,也可使用二种或是多种苯乙烯单体的组合物。
特别是,当使用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时,考虑到对该基层的黏着力,丙烯酸单体与苯乙烯单体进行共聚合反应的比例范围自6比4至1比9。
本发明的光扩散板可进一步包括一图形层,位于该光扩散板的至少一表面上。该图形层用以在改善遮蔽性质的同时,维持适当的亮度。
如图1至图4所示,图形层具有多个图形,且各该图形具有剖面为多角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多面体形状;或是剖面为多角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柱体形状;或是,可应用一种或是多种形状的组合物。并且,这些图形可各自彼此相邻或不相邻的排列。
图1显示包括一基层与一表层的光扩散板,该光扩散板更进一步包括由多个剖面为半圆形的柱体,线性地排列于该表层的一表面上,所组成的一图形层。而图2所显示的光扩散板,其图形层由多个以预定间距排列,且剖面为半圆形的柱体所组成。图3所显示的光扩散板,其图形层由多个以预定间距排列,且剖面为修饰过的半圆形的柱体所组成。图4所显示的光扩散板,其图形层由多个以预定间距排列,且剖面为锥形四面体所组成。
如此一来,该图形层进一步形成于该基层且/或该表层上,致使光行经路径可被控制,且扩散后的光被传输至前表面,从而维持适当地亮度以及提升遮蔽光源影像的能力。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光扩散板的总透光度等于或高于40%,且亮度等于或高于4500cd/mm2。
在符合此总透光度与亮度的情况下,光扩散板具有优异的遮蔽性质与适当的亮度,因而可应用于大面积LCD的背光模块,进而有效地遮蔽光源的影像。
虽然本发明配合图式,如上述般的揭露,然而,这些图式仅用以叙述本发明,而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发明,且熟习此项技术领域,在不违反本发明的技术精神下所从事的各种修饰与变化,皆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当光扩散板包括形成于该基层的一表面或是二表面上的表层时,该表层藉由进行诸如共挤压模制、层迭、热黏着或是表面涂覆等习知的加工制程,形成于该基层上。
当光扩散板包括该图形层时,该图形层藉由进行诸如层迭、热黏着、滚转印、膜转印、压转印或是印刷等习知的加工制程,予以形成。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扩散板,符合适当的遮蔽性质与高亮度,并大幅地减少光学薄膜的使用,且纵使在缺乏图形层的条件下,仍可达到前述的特性。
此处所使用的基底树脂、透过额外形成表层的多层结构、以及该表层的特定组成,皆如前述所定义。
在此例中,光扩散板的雾度等于或低于90%,且总透光度等于或高于80%,并且,该光扩散板展现出适当的遮蔽性质与高亮度,也因此可减少额外使用光学薄膜的数量。特别是,该扩散板可非常有用地作为用于具有适当面积的背光模块的扩散膜。
视需求而定,为了进一步提高遮蔽性质与增加亮度,可进一步提供前述的图形层。
本发明的光扩散板的实施例中,可使用一种光扩散剂。该光扩散剂的折射率通常不同于该基底树脂的折射率,且用以增加光的扩散率,并负责给予适当的遮蔽性质、透光度以及扩散性质。
该光扩散剂包括各种有机与无机粒子。有机粒子的典型范例包括丙烯酸聚合物粒子,诸如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乙酯(eth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异丁酯(isobut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正丁基甲酯(n-butylmethylmethacrylate)、丙烯酸(acrylic acid)、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acid)、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ydroxyeth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ydroxypropylmethacrylate)、丙烯酸羟乙酯(hydroxyethylacrylate)、丙烯酰胺(acryl amide)、羟甲基丙烯酰胺(methylol acryl amide)、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ethacrylate)、丙烯酸乙酯(ethylacrylate)、丙烯酸异丁酯(isobutylacrylate)、丙烯酸正丁酯(n-butylacrylate)、丙烯酸2-乙基己酯(2-ethylhexylacrylate)、以及其聚合物、共聚物或三聚物;苯乙烯聚合物粒子,诸如苯乙烯、被取代的苯乙烯、以及其聚合物、共聚物或三聚物;烯烃聚合物粒子,诸如聚乙烯以及聚丙烯;丙烯与苯乙烯共聚物粒子;丙烯与烯烃共聚物粒子;苯乙烯与烯烃共聚物粒子;多层多成分粒子,藉由先形成均聚物、共聚物或三聚物粒子,之后再以其它类型的单体将其覆盖而得;硅氧烷聚合物粒子;以及氟树脂粒子。
无机粒子的范例包括碳酸钙、硫酸钡、氧化硅、氢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氟化镁、滑石、玻璃、以及云母。有机粒子的光扩散性质优于无机粒子的光扩散性质,并且,视需求而定,可使用二种或是多种的光扩散剂组合物。
当光扩散剂与基底树脂的间的折射率差异很大时,纵然仅使用少量的光扩散剂,仍然可展现出光扩散效应。相反地,当光扩散剂与基底树脂的间的折射率差异很小时,则必须使用相对大量的光扩散剂。
一般,当光扩散剂的用量增加时,亮度也被认为会增加。然而,当光扩散剂的用量过多时,亮度反而会降低。因此,光扩散剂的用量被调整为使光扩散板可展现出适当的遮蔽性质与高亮度。
光扩散板的遮蔽性质与亮度,可透过单独使用,或是组合使用下列各种方法予以调整。
第一种方法包括,在考虑到基底树脂与光扩散剂的间折射率差异的情形下,调整光扩散剂的用量;第二种方法包括,在光扩散板为多层结构的情形下,调整基层与表层的光扩散剂的含量;第三种方法包括调整光扩散剂的类型;以及第四种方法包括调整光扩散剂的尺寸。
举例来说,以100重量份的基底树脂为基准,当光扩散剂的用量等于或低于10重量份时,可制造出雾度等于或低于90%,且总透光度等于或高于80%的光扩散板。当进一步提供图形层时,总透光度会进一步降低,进而增加遮蔽性质与显现适当的亮度。
当光扩散剂用于表层时,光扩散剂的量必须随着用于表层的基底树脂的折射率,与基层的光扩散剂的量而改变,并且,以100重量份的用于表层的该基底树脂为基准,用于表层的光扩散剂的量可被设定为等于或少于20重量份。
光扩散剂的粒径可等于或小于100μm。
此外,视需求而定,本发明的光扩散板可进一步添加有制程稳定剂(process stabilizer)、紫外线吸收剂(UV absorber)、或是紫外线稳定剂(UVstabilizer)。
透过以下实施例将更加了解本发明,然而,下列实施例仅用以叙述本发明,而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至12 实施例1至12的组成成分与组成比例显示于下表1。
所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在300℃以及荷重1.2公斤的条件下,依据ASTM D1238定义出的熔融指数(MI)为每10分钟22克(22g/10min)。
在这些实施例中,例如基底树脂,当聚碳酸酯与聚苯乙烯以混合物的形式使用时,以表1所显示的组成比例加入,之后再使用双螺杆挤压机在250℃下将其熔融混合的。
所使用的聚苯乙烯树脂,在200℃以及荷重5公斤的条件下,依据ASTMD1238定义出的熔融指数(MI)为每10分钟1.5克(1.5g/10min)。
用于表层的基底树脂方面,是使用表1组成成分中的典型的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
在光扩散板的组成成分中,该基层是由表1组成成分中的一基底树脂与一光扩散剂所组成,且以0.5重量份的紫外线吸收剂,例如苯亚甲基丙二酸盐(tetraethyl-2,2’-(1,4-phenylene-dimethylidene)-bismalonate,B-Cap)作为光稳定剂;该表层是由表1组成成分中的一基底树脂与一光扩散剂所组成,且以2重量份的紫外线吸收剂,例如苯亚甲基丙二酸盐(tetraethyl-2,2’-(1,4-phenylene-dimethylidene)-bismalonate,B-Cap)作为光稳定剂。
该图形层位于该光扩散板的上表面(如图1所示),是透过滚筒涂布形成多个宽度(a)为150μm且高度(b)为75μm的剖面为半圆形的柱体所组成。
具体而言,实施例1至4有关于一种没有表层的单层结构的扩散板;实施例5至8有关于一种包括有基层与形成于该基层一表面上的表层的扩散板;以及实施例9至12有关于一种包括具有与实施例5至8相同组成成分的基层与表层的扩散板,除了该表层形成于该基层的二个表面上。
模制方面,是使用直径为135mm与60mm的单螺杆押出机,在模制温度250℃与220℃下进行共挤压。在实施例1至4中,该基层的厚度为2.0mm;在实施例5至8中,该基层的厚度为1.9mm,且该表层的厚度为0.1mm;以及在实施例9至12中,该基层的厚度为1.8mm,且在该基层二个表面上的该表层的厚度各为0.1mm。
表1


量测实施例所制得的光扩散板的总透光度、雾度、亮度、卷曲度、吸水性以及热变形温度。测量结果显示于下表2。
依据ASTM D1003测量总透光度与雾度,并使用由美乐达(Minolta)所取得的LS-100测量亮度。
卷曲度的定义是将扩散板装设于20时的背光模块上,之后使其处于60℃以及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96小时,而后测量扩散板向上卷曲的四个角落与背光模块表面的间的距离。吸水性的定义则是将光扩散板裁切成10平方公分的尺寸,之后使其处于25℃的水中24小时,而后测量光扩散板的重量变化。依据ASTM D648测量光扩散板的热变形温度。
表2
由表2可以清楚得知,所有实施例的光扩散板,都具有等于或高于90%的非常高的总透光度以及优异的亮度。此外,其尺寸稳定性也非常高。特别是,相较于其它没有图形层的光扩散板,具有图形层的实施例3、4、7、8、11以及12具有较高的亮度。相较于基层的PC使用量多于PS使用量的光扩散板,基层的PS使用量多于PC使用量的实施例2、4、6、8、10与12展现出较低的吸水性与热变形温度;此外,实施例2、4、6、8、10与12的卷曲度也相对地降低。
测量实施例1、2、5、6、9以及10遮蔽灯管的能力。具体而言,将光扩散板装设于24时的背光模块上,之后,将扩散膜、棱镜膜以及反射偏光膜依序地装设于其上,而后以肉眼评估灯管的影像能否被看见。无法看见灯管影像的实施例定义为良好,而能够看见灯管影像的实施例定义为不良。结果显示,光扩散板遮蔽灯管的能力良好。
测量具有图形层的实施例3、4、7、8、11以及12的光扩散板遮蔽灯管的能力。具体而言,将光扩散板装设于32时的背光模块上,之后,将扩散膜、棱镜膜以及反射偏光膜依序地装设于其上,而后以肉眼评估灯管的影像能否被看见。无法看见灯管影像的实施例定义为良好,而能够看见灯管影像的实施例定义为不良。结果显示,光扩散板遮蔽灯管的能力良好。
实施例13至18 光扩散板是以与实施例1至12相同的方式制造,并制造成相同的尺寸。除此之外,仅使用其内的丙烯酸为部分共聚合形态的聚苯乙烯树脂(玻璃转移温度115℃),作为基层的基底树脂,且在实施例15与16中,表层形成于基层的一表面上,以及在实施例17与18中,表层形成于基层的二个表面上 实施例13至18的光扩散板的具体组成,显示于下列表3中。
表3


测量以此所获得的光扩散板的总透光度、雾度、亮度、卷曲度、吸水性以及热变形温度。测量结果显示于下表4。
表4
由表4可以清楚得知,在单独使用符合预定热性质的聚苯乙烯树脂的实施例中,总透光度、雾度以及卷曲度并没有改变,且尺寸稳定性与使用聚碳酸酯树脂与聚苯乙烯树脂混合物时相同。
实施例19至24 光扩散板是以与实施例1至12相同的方式制造,并制造成相同的尺寸,除此之外,扩散颗粒的类型方面,是使用硅颗粒取代丙烯酸树脂颗粒,且在实施例21与22中,表层形成于基层的一表面上,以及在实施例23与24中,表层形成于基层的二个表面上。
实施例19至24的光扩散板的具体组成,显示于下列表5中。
表5

测量以此所获得的光扩散板的总透光度、雾度、亮度、卷曲度、吸水性以及热变形温度。测量结果显示于下表6。
表6
由表6可以清楚得知,具有图形层的光扩散板的总透光度接近40%且亮度高。
此外,此种光扩散板被装设于32时的背光模块上,之后,将扩散膜、棱镜膜以及反射偏光膜依序地装设于其上,而后以肉眼评估灯管的影像能否被看见。结果显示,光扩散板遮蔽灯管的能力良好。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其由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以及其混合物所构成的族群中所选出的一基底树脂所形成,并且在该光扩散板的至少一表面上形成有一图形层;该光扩散板的总透光度等于或高于40%,且亮度为4500cd/mm2。
2.一种光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基层,由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以及其混合物所构成的族群中所选出的一基底树脂所形成;
一表层,形成于该基层的至少一表面上;以及
一图形层,形成于该表层的至少一表面上;
该光扩散板的总透光度等于或高于40%,且亮度为4500cd/mm2。
3.一种光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其由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以及其混合物所构成的族群中所选出的一基底树脂所形成;该光扩散板的雾度等于或低于90%,且总透光度等于或高于80%。
4.一种光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基层,由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以及其混合物所构成的族群中所选出的一基底树脂所形成;以及
一表层,形成于该基层的至少一表面上;
该光扩散板的雾度等于或低于90%,且总透光度等于或高于80%。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粒径等于或小于100μm的光扩散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该光扩散剂为一种或是多种选自下列所构成的族群丙烯酸聚合物粒子;苯乙烯聚合物粒子;烯烃聚合物粒子;丙烯与苯乙烯共聚物粒子;丙烯与烯烃共聚物粒子;多层多成分粒子,藉由先形成均聚物、共聚物或三聚物粒子,之后再以其它类型的单体将其覆盖而得;硅氧烷聚合物粒子;氟树脂粒子;碳酸钙粒子;硫酸钡粒子;氧化硅粒子;氢氧化铝粒子;氧化钛粒子;氧化锆粒子;氟化镁粒子;滑石粒子;玻璃粒子;以及云母。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形成于该光扩散板至少一表面上的图形层。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该图形层包含有多个剖面为多角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多面体形状;或是剖面为多角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柱体形状;并且,该等图形各自彼此相邻或不相邻的排列。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该图形层包含有多个剖面为多角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多面体形状;或是剖面为多角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柱体形状;并且,该等图形各自彼此相邻或不相邻的排列。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该聚苯乙烯树脂的玻璃转移温度等于或高于105℃。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该聚苯乙烯树脂是其内共聚合有丙烯酸的聚苯乙烯树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露了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或是照明装置的背光模块的光扩散板,该光扩散板包括以聚碳酸酯树脂或是聚乙烯树脂作为基底树脂,进而可显现适当的亮度与高遮蔽性质,或是适当的遮蔽性质与高亮度,因此,将光学薄膜的使用降至最低时,仍能维持良好的发光质量。本发明的光扩散板具有能够遮蔽光源的极佳能力,且可节省成本的被制造,并且具有高的尺寸稳定性,因此纵使在高温或是高湿度的环境下,皆不会发生卷曲现象,进而引导出优异的光性质。
文档编号G02B5/02GK101606087SQ200880004845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6日
发明者韩秉熙, 赵允熹, 李羲政 申请人:可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