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56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原稿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根据专利法第119条(a )项请求基于2008年1月15曰在曰本申请的特愿2008-5965的优先权。由此将其全部内容引入本申请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原稿台上栽置的原稿光学地扫描从而读取原稿图像的原稿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原稿读取装置,有的使用原稿尺寸传感器自动地检测原稿台上载置的原稿的尺寸。在连接有该原稿读取装置的复印机、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和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中,例如通过原稿读取装置检测到的原稿尺寸,来进行与放大率的确定和原稿图像的数据尺寸的确定等原稿尺寸信息相关的设定。
另外,在原稿尺寸传感器(特别是检测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中,优选使原稿尺寸传感器与原稿台上的原稿尽量接近,以精度高地检测原稿尺寸。
在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昭62-124545号公报)中提出了这样的技术在读取原稿图像之前,使扫描部暂时移动,利用该扫描部上设置的原稿尺寸传感器来检测原稿尺寸,在读取原稿图像时再次使扫描部移动,所述扫描部具有对原稿台上的原稿照射光的光源、和将来自被该光源照射光的原稿的反射光向既定方向引导的反射部。
但是,在像上述专利文献1记栽的技术那样在具有光源和反射部的扫描部上设置原稿尺寸传感器的情况下,为了检测原稿尺寸,需要使扫描部先移动,所以存在在原稿栽置在原稿台上之后不能迅速地转移到对原稿的读取处理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在原稿的读取前能够精度高且迅速地检测原稿尺寸,从而能够不延迟地进行原稿读取处理。
3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对原稿台上栽置的原稿光学地扫描从而读取原稿图像,其特征在于,该原稿读取装置具
备原稿扫描部,构成为具有对上述原稿台上的原稿照射光的光源、和将来自被该光源照射光的原稿的反射光向既定方向引导的第1反射部,并沿着上述原稿台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和中间扫描部,构成为具有将来自上述原稿扫描部的原稿反射光引导至图像读取部的第2反射部,并与该原稿扫描部的副扫描方向的移动联动地沿着上述原稿台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上述中间扫描部具备以与上述原稿台相对置的方式设置的原稿尺寸传感器,在读取原稿前的待机状态下,处于使上
并i使上迷中间扫描部位;上述有效原稿读取区域的;扫描方向中央
附近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读取原稿前利用上述原稿尺寸传感器进;ft原稿尺寸的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由于上述原稿尺寸传感器与上述原稿台相对置地设置在上述中间扫描部上,所以能够使上述原稿台上栽置的原稿与上述原稿尺寸传感器接近,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原稿尺寸。进而,在读取原稿前的待机状态下,处于使上述原稿扫描部位于有效原稿读取区域的副扫描读取方向上游侧附近,并且使上述中间扫描部位于上述有效原稿读取区域的副扫描方向中央附近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读取原稿前利用上述原稿尺寸传感器进行原稿尺寸的检测,因此无需为了检测原稿尺寸使上述扫描部移动,从而能够在将原稿栽置在原稿台上并检测原稿尺寸之后迅速地转移到对原稿的读取处理。
作为上述原稿尺寸传感器,例如可以使用检测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在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中,在使用该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在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中,作为上述原稿尺寸传感器,可以例示沿着主扫描方向在上述中间扫描部的与上述原稿台相对置的部分上并列设置多个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进行主扫描方向的原稿尺寸的检测。
此外,在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中,也可以进而具备检测副扫描方向的原稿尺寸的副扫描方向检测用反射型原稿尺寸传感器。在该情况下进而能够检测副扫描方向的原稿尺寸。可以例示该副扫描方向检测用反射型原稿尺寸传感器设置在该原稿读取装置的底面上的方案.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稿读取装置的内部机构的立体图。
图2 (a)和图2 (b)是示意表示图1所示的原稿读取装置的机构的构成的说明图,图2 (a)表示读取原稿前的状态,图2(b)表示读取原稿后的状态。
图3是以图1所示的原稿读取装置的控制部为中心表示的系统方框图。
图4是说明原稿尺寸检测的动作原理的图。图5是说明原稿尺寸的确定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的实施例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本意不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原稿读取装置1的概要〗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稿读取装置1的内部机构的立体图。此外,关于原稿读取装置1的整体构成和其中原稿读取部2实现的功能,在后面的参照图2 (a)、图2 (b)和图3的说明中详述。
如图1所示,原稿读取装置1中的原稿读取部2对原稿台27上栽置的原稿D(图1中未图示,参照图2(a)、图2(b)),在沿着原稿台27的主扫描方向(图中B方向)和与该主扫描方向B正交的沿着原稿台27的副扫描方向(图中A方向)上光学地扫描,从而读取原稿图像。
原稿读取部2具备原稿台27、第1扫描单元21、第2扫描单元22和图像读取部19。
第1扫描单元21具备光源13和第1反射镜171。光源13用来对原稿台27上的原稿D照射光。第1反射镜171将来自被光源13照射光的原稿D的反射光向第2扫描单元22引导。另外,笫1扫描单元21沿着原稿台27在副扫描方向A上往复移动。
第2扫描单元22具备第2和第3反射镜172、 l73以及反射镜支承部223。
5第2反射镜in和笫3反射镜173将来自第1扫描羊元21的第1反射镜171的原稿反射光引导至图像读取部19,反射镜支承部223用来支承第2和第3反射镜172、 173,具有与原稿台27相对置的面224。在这里,图像读取部19具备成像透镜16和摄像元件14 (图1中未图示,参照图2(a)、图2(b))。这些第1至第3反射镜171 ~ 173和成像透镜16构成成4象光学系统15。
另外,第2扫描单元22与第1扫描单元21的副扫描方向A的往复移动联动地向与该第1扫描单元21相同的方向往复移动。
图2 (a)和图2 (b)是示意表示图1所示的原稿读取装置1的机构的构成的说明图。首先参照图1、图2 (a)和图2 (b)对原稿读取部2更具体地进行说明。覆盖第1和第2扫描单元21、 22的壳体的与原稿台27相对置的面353构成该原稿读取装置1的底面。详细来讲,在成为原稿读取部2的外框的框架35的底部安装有平板状的底板352。该底板352具有与原稿台27相对置的面353。在底板352上的被暗箱18覆盖的部分上安装有成像透镜16和摄像元件l4.
以点划线标记在暗箱18上的箭头X是安装在框架35上的成像透镜16的光轴的方向。框架35和底板352例如可以使用表面施行了镀锌的钢板。第1扫描单元21和笫2扫描单元22通过暗箱l8的上方并在底板352和原稿台27之间沿着底板352和原稿台27移动。此外,第1扫描单元21是本发明中的原稿扫描部的一例,第2扫描单元22
是本发明中的中间扫描部的 一 例。
第i扫描单元21具有设置在主扫描方向B的两端部的线固定部211、 212、和在主扫描方向B的中央部沿着主扫描方向B支承光源灯13和第1反射镜171的反射镜支承部213。第1反射镜in构成本发明中的第1反射部。在线固定部211上固定有驱动线"1,在线固定部212上固定有驱动线452。此外,第1扫描单元21的主扫描方向B的两端部分别支承在沿着副扫描方向A配设的导轨"1、 362上,能够沿副扫描方向A在导轨361、 362上滑动自如地移动。以点划线标记在第1扫描单元21的中央部的箭头Al表示第1扫描单元21的副扫描方向A—侧的移动方向。该移动方向Al是本发明中的副扫描读取方向Al(第1扫描单元21为了读取原稿图像而移动的方向)。固定在第1扫描单元21的主扫描方向B两端部上的驱动线451、 452分别架设在i殳置于副扫描方向A —端部的支承带轮541、 542和设置于副扫描方向A另 一端部的支承带轮551、 552上。
第2扫描单元22具有设置在主扫描方向B的两端部的线固定部"1、 "2、和在主扫描方向B的中央部支承第2反射镜172和第3反射镜173的反射镜支承部223。第2反射镜172和第3反射镜173构成本发明中的第2反射部。在线固定部221上安装有带轮491,驱动线"1绕挂在带轮491上。在线固定部222上安装有带轮492,驱动线452绕挂在带轮492上。另外,驱动线451、 452的一端部454、 455分别卡定于支承在底板352上的卡定部件461、 462,另一端部456、 457分别经由弹簧471、 472安装在框架35上。此外,第2扫描单元22的主扫描方向B的两端部分别支承在沿着副扫描方向A配设的导轨37K372上,能够沿副扫描方向A在导轨371、 372上滑动自如地移动。另外,第2扫描单元22向与第1扫描单元21相同的方向移动。
驱动马达38是驱动第1扫描单元21和第2扫描单元22的步进马达,借助未图示的马达驱动电路控制旋转动作,从而使第1和第2扫描单元21、 22能够沿副扫描方向A往复移动。驱动马达38的输出轴381的驱动旋转经由正时带44传递至驱动轴43,该驱动轴43的旋转使得安装在该驱动轴43的两端部的驱动带轮391、 392能够旋转。在驱动带轮391、 392上分别绕挂有驱动线451、 452,进而驱动线451、452分别固定在第1扫描单元21和第2扫描单元22上。该驱动带轮391、 392的向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的旋转通过驱动线451、 452转换为直线往复运动,由此使得第1扫描单元21和第2扫描单元22能够沿副扫描方向A往复移动。此外,驱动轴43、驱动带轮391、 392优选使用钢制的部件,驱动线451、 452优选使用钢线。
接下来说明原稿读取装置1的整体构成。如上所述,原稿读取部2具备具有原稿栽置面271的原稿台27;对原稿栽置面271上栽置的原稿D照明的光源13;接受来自被光源13照明的原稿D的光的摄像元件14;和使来自原稿D的光在摄像元件14上成像的成像光学系统15。原稿台27由透明的玻璃构成,形成为矩形板状。原稿栽置面271是原稿台27的厚度方向上侧的面。在原稿栽置面271上栽置有作为该原稿读取装置1的使用者的读取对象的原稿D。在光源13的周围设置有将来自该光源13的光聚集在原稿栽置面271上的反射板131。光源13、摄像元件14和成像光学系统15相对于原稿台27配置在原稿栽置面271的相反侧。作为摄像元件14,例如可以使用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简称CCD)。
成像光学系统15具有在摄像元件14上成像的成像透镜16、和将来自原稿D的光引导至成像透镜16的反射镜组17。作为成像透镜16,例如可以使用多个透镜固定在大致圆筒状的框部件上的部件。作为框部件,例如可以使用含有铝或玻璃的树脂等的部件。反射镜组17由第1反射镜171、笫2反射镜172和第3反射镜173构成。如上所述,第1反射镜171和光源13 —起搭栽在第1扫描单元21上,第2反射镜172和第3反射镜173搭栽在第2扫描单元22上。
第1扫描单元21在后述的控制部30的指示下,借助由驱动马达38、带轮391、 392、 491、 492、 541、 542、 551、 552、线451、 452构成的驱动系统被驱动,从而以一定的速度V沿箭头Al的方向(副扫描读取方向)移动。第2扫描单元22位于第1扫描单元21的副扫描读取方向Al下游侧,#>上述驱动系统驱动,从而相对于第1扫描单元21以速度V向副扫描读取A1方向的移动,以二分之一的速度(V/2)沿该副扫描读取方向Al移动.在此,副扫描方向A包括副扫描读取方向Al和该副扫描读取方向Al的相反方向(图2 (a)和图2 (b)中箭头A2的方向)双方。
在具备该构成的原稿读取部2中,从光源13照射的光由原稿载置面271上栽置的原稿D的表面漫反射,而从原稿D的表面(光照射面)向下方反射。从原稿D的表面向下方反射的光由第1反射镜171反射,然后由第2反射镜172和第3反射镜173依次反射,并引导至成像透镜16。然后,伴随第1扫描单元21和第2扫描单元22的移动,反射镜组17沿着原稿台27移动。在摄像元件14上成像的副扫描方向A的原稿D的读取位置伴随由第1和第2扫描单元21、 22的移动所引起的反射镜组17的移动,从扫描始端PI移动到扫描终端P2。由于在第1扫描单元21和第2扫描单元22的移动过程中两者的速度比保持2: 1,所以从原稿面到成像透镜16的光路长度保持一定。这样,在从扫描始端PI到扫描终端P2的各读取位置,原稿栽置面271上的原稿D的图像能够在摄像元件14上稳定地成像。
8图2 (a)表示读取原稿前的状态,即从第1扫描单元21的原稿D朝向第1反射镜171的光轴位置位于比扫描始端Pl靠近副扫描读取方向Al上游侧(外侧)的副扫描开始位置Ql的状态,此外,图2 (b)表示读取原稿后的状态,即从第1扫描单元21的原稿D朝向第1反射镜171的光轴位置位于比扫描终端P2靠近副扫描读取方向Al下游侧(外侧)的副扫描结束位置Q2的状态。此外在图2 (a)和图2 (b)中,标号B所示的方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表示主扫描方向。
在这里,在比扫描始端PI靠近副扫描读取方向Al上游侧的位置设置有阴影修正用的基准白板3。另外,副扫描开始位置Ql位于能够读取基准白板3的下表面的位置。第1扫描单元21在基准白板3的读取位置(副扫描开始位置Ql )使基准白板3的像在摄像元件14上成像,从而可以进行阴影修正。
此外,为了检测成为第1扫描单元21的基准的位置,设置了未图示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例如可以是光断续器。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第1扫描单元21上设置的遮光板通过光断续器的狭缝部的位置检测信号。控制部30构成为根据来自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驱动马达38的旋转动作,从而能够使第1扫描单元21和第2扫描单元22在图2 (a)所示的待机位置停止,
图3是以图1所示的原稿读取装置1的控制部30为中心表示的系统方框图。此外,图2 (a)和图2 (b)所示的作为原稿读取装置1的机构性部分的原稿读取部2 (原稿读取部2的图像读取部19 (图3中未图示))与图3中的图像处理部5连接,
原稿读取装置1除了包括上述的原稿读取部2以外,还包括控制部30和存储部6。如上所述,原稿读取部2对原稿D照射光,将从原稿D反射的光引导至成像光学系统15,并由摄像元件14读取。控制部30具备原稿尺寸判定部7、图像处理部5和通信部8。
图像处理部5构成为对来自图像读取部19中的摄像元件14的图像信号进行A/D转换,从而转换为图像数据,并对该转换得到的图像数据实施颜色转换处理和滤波处理等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5构成为与原稿读取部2协动地执行阴影修正。此外,通信部8构成为经由通信缆线等信息传递机构与图像形成装置或计算机等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此外,关于原稿尺寸判定部7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9存储部6构成为在图像处理部5对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时,临时存储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
控制部30例如可以由以下省略了图示的部件构成CPU等信息处理装置、存储执行该信息处理装置的程序的ROM和提供作业用的存储区域的RAM、存储进行图像处理的各块的设定值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存储装置、以及使用集成了图像处理用和通信用的电路块的LSI等集成电路的电子电路。存储部6例如可以由DRAM或其它方式的存储元件构成。此外,作为存储部6,也可以应用HDD等大容量的辅助存储装置。此外,控制部30在这里也作为原稿读取部2的控制部发挥作用,来控制原稿读取部2整体的动作。
在该构成的原稿读取装置1中,由摄像元件14读取的原稿D的图像信号输出到图像处理部5。来自摄像元件14的图像信号由图像处理部5进行A/D转换并进行图像处理同时执行阴影修正。在由该图像处理部5进行图像处理时,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临时存储在存储部6中。此外,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直到经由通信部8完全转送到外部设备为止一直保持在存储部6中。另外,经由图像处理部5保持在存储部6中的图像数据由通信部8转送到外部设备。
本实施方式的原稿读取装置i具备原稿台i、第i扫描单元n、
第2扫描单元22和控制部30,还具有原稿尺寸传感器S。
如图1、图2 (a)、图2 (b)所示,原稿尺寸传感器S设置在第2扫描单元22中与原稿台27相对置的部分。具体来说,原稿尺寸传感器S设置在第2扫描单元22中接近原稿台27的部分(在这里是原稿台27的对置面224 )。
另外,控制部30构成为,在读取原稿前的待机状态下,如图2(a)所示为以下状态即,使第1扫描单元21位于有效原稿读取区域ot的副扫描读取方向Al的上游侧附近(在这里是使从第1扫描单元21的原稿D朝向第1反射镜171的光轴位置位于副扫描开始位置Ql ),并且使第2扫描单元22位于有效原稿读取区域ot的副扫描方向A的中央附近(在这里是与有效原稿读取区域oc的副扫描方向A的中央位置相比以扫描始端Pl和副扫描开始位置Ql之间的距离的一半的量靠近副扫描读取方向Al上游侧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在读取原稿前利用原稿尺
10寸传感器s进行原稿尺寸的检测
在这里,所谓有效原稿读取区域a是指利用图像读取部19能够读取原稿台27上的原稿D的困像的区域,在副扫描方向A上是指本例的扫描始端Pl和扫描终端P2之间的区域,
在以上说明的原稿读取装置1中,如图2 (a)所示,由于原稿尺寸传感器S与原稿台27相对置地设置在第2扫描单元22上,所以能够使原稿台27上栽置的原稿D与原稿尺寸传感器S接近,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原稿尺寸。进而,在读取原稿前的待机状态下,成为使第1扫描单元21位于扫描始端Pl的副扫描读取方向Al的上游侧附近,并且使第2扫描单元22位于扫描始端Pl和扫描终端P2之间的区域a的副扫描方向A的中央附近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读取原稿前利用原稿尺寸传感器S进行原稿尺寸的检测,所以为了检测原稿尺寸,无需使扫描单元21、 22移动,从而能够在将原稿D栽置在原稿台27上并检测原稿尺寸之后迅速地移至对原稿D的读取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原稿尺寸传感器S由多个传感器SI ~ Sn ( n是1以上的整数)构成。原稿尺寸传感器SI ~Sn沿着主扫描方向B在第2扫描单元22上并列设置多个,以进行主扫描方向B的原稿尺寸的检测。原稿尺寸传感器Sl~Sn与控制部30的输入系统连接,以便将传感器输出信号发送至控制部30中的原稿尺寸判定部7。
原稿尺寸判定部7构成为根据原稿尺寸传感器Sl - Sn的传感器输出信号,判定原稿台27上栽置的原稿D的主扫描方向B的原稿尺寸为既定的不同的多个规定尺寸(在这里是主扫描方向B的尺寸)中的哪一个。
此外,在这里,原稿尺寸传感器SI Sn是检测来自原稿D的反射光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
图4是用于说明原稿尺寸检测的动作原理的图,是从副扫描方向A一侧观察到的设置有原稿尺寸传感器Sl~Sn的第2扫描单元22和载置有原稿D的原稿台27的概略侧视图。
如图4所示,原稿尺寸传感器Sl-Sn具备照射既定的光(例如红外光)的照射部Sa和接受来自原稿D的反射光的受光部Sb。原稿尺寸判定部7构成为根据在各原稿尺寸传感器S1-Sn中有无由原稿D从照射部Sa反射到受光部Sb的反射光,确定(限定)原稿尺寸。
li在本实施方式的原稿读取装置1中,在读取原稿前的待机状态下,
配置在第2扫描单元22上的原稿尺寸传感器SI ~ Sn从照射部Sa向原稿载置面271上栽置的原稿D照射光,在有原稿D的情况(受到来自原稿D的反射光的情况)下,从受光部Sb向原稿尺寸判定部7发送表示有原稿的传感器输出信号(例如接通信号),另一方面,在没有原稿D的情况(没有来自原稿D的反射光的情况)下,从受光部Sb向原稿尺寸判定部7发送表示没有原稿的传感器输出信号(例如断开信号)。在原稿尺寸判定部7中,根据从受光部Sb接收的表示有原稿或没有原稿的传感器输出信号(例如接通信号或断开信号),将原稿尺寸确定。
图5是用于说明原稿尺寸的确定的图,是俯视观察到的原稿尺寸传感器的配置构成的概略俯视图。此外在图5中,标号A5、 B5、 LTR、A4分别表示A5尺寸、B5尺寸、信纸尺寸和A4尺寸的原稿D的纵长方向沿着主扫描方向B配置的状态,标号B5R、 A4R、 B4、 A3分别表示B5尺寸、A4尺寸、B4尺寸和A3尺寸的原稿D的纵长方向沿着副扫描方向A配置的状态。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原稿台27上载置的原稿D以有效原稿读取区域ct的副扫描方向Al下游侧端和主扫描方向一侧端双方作为基准进行定位。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原稿尺寸传感器Sl^Sn由4个传感器S1-S4构成。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原稿尺寸传感器S1 S4设置在第2扫描单元22的接近原稿台27的面224上。
此外,在现有的原稿读取装置中,原稿尺寸传感器通常设置在该原稿读取装置的底面上,原稿台上栽置的原稿和原稿尺寸传感器的距离相应地变远,所以例如难以高精度地检测A4尺寸原稿和信纸尺寸原稿等尺寸接近的原稿的尺寸。关于这点,在本发明中,由于传感器Sl ~S4能够在原稿D的附近进行检测,所以即使是尺寸接近的原稿的尺寸也能够高精度地检测。
原稿尺寸传感器Sl设置在以下位置在原稿D处于标号B5R的配置状态下输出表示没有原稿(不存在原稿D,以下相同)的信号,并且在除此以外的配置状态下输出表示有原稿(存在原稿D,以下相同)的信号。
原稿尺寸传感器S2设置在以下位置在原稿D处于标号B5R、 A5、A4R的配置状态下输出表示没有原稿的信号,并且在除此以外的配置状 态下输出表示有原稿的信号.
原稿尺寸传感器S3设置在以下位置在原稿D处于标号B5R、 A5、 A化、B5、 B4的配置状态下输出表示没有原稿的信号,并且在除此以外 的配置状态下输出表示有原稿的信号。
原稿尺寸传感器S4设置在以下位置在原稿D处于标号B5R、 A5、 A4R、 B5、 B4、 LTR的配置状态下输出表示没有原稿的信号,并且在除 此以外的配置状态下输出表示有原稿的信号。
根据该构成,原稿尺寸判定部7能够如以下的表1所示的那样进 行判定。
原稿尺寸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
SlS2S3S4TlT2T3T4无无无无有无无无B5R
有无无无无无无无A5
有无无无有有无无A4R
有有无无无无无无B5
有有无无有有有无B4
有有有无无无无无LTR
有有有有无无无无A4
有有有有有有有有A3
此外,原稿尺寸的判定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判定。
14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范围内以其他各 种形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只不过是简单的例示, 并非限定性的解释。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书表示,并不受说明 书本身约束。进而,属于权利要求书的均等范围的变形和变更全部都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1权利要求
1. 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对原稿台上载置的原稿光学地扫描从而读取原稿图像,其特征在于,该原稿读取装置具备原稿扫描部,构成为具有对上述原稿台上的原稿照射光的光源、和将来自被该光源照射光的原稿的反射光向既定方向引导的第1反射部,并沿着上述原稿台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和中间扫描部,构成为具有将来自上述原稿扫描部的原稿反射光引导至图像读取部的第2反射部,并与该原稿扫描部的副扫描方向的移动联动地沿着上述原稿台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上述中间扫描部具备以与上述原稿台相对置的方式设置的原稿尺寸传感器,在读取原稿前的待机状态下,处于使上述原稿扫描部位于有效原稿读取区域的副扫描读取方向上游侧附近、并且使上述中间扫描部位于上述有效原稿读取区域的副扫描方向中央附近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读取原稿前利用上述原稿尺寸传感器进行原稿尺寸的检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原稿尺寸传感器是检测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原 稿尺寸传感器沿着主扫描方向在上述中间扫描部的与上述原稿台相对 置的部分上并列设置多个,进行主扫描方向的原稿尺寸的检测。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检测副扫描方向的原稿尺寸的副扫描方向检测用反射型原 稿尺寸传感器,上述副扫描方向检测用反射型原稿尺寸传感器设置在该原稿读取 装置的底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原稿读取装置。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原稿读取装置具备原稿扫描部、中间扫描部和以与原稿台相对置的方式设置在中间扫描部上的原稿尺寸传感器,在读取原稿前的待机状态下,处于使原稿扫描部位于有效原稿读取区域的副扫描读取方向上游侧附近,并且使中间扫描部位于有效原稿读取区域的副扫描方向中央附近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读取原稿前利用原稿尺寸传感器进行原稿尺寸的检测。
文档编号G03G15/04GK101487998SQ20091000347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5日
发明者数藤康裕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