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盒和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566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影盒和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装置涉及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的显影盒以及具有这种显 影盒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一种成像装置,例如激光打印机,其具有承载调色剂 图像的感光鼓和吸引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辊,二者保持彼此接触。当纸 张在感光鼓和转印辊之间通过时,调色剂图像移到转印辊并且转印到 纸张上从而形成图像。顺便提及,这种成像装置具有用于向感光鼓供 应调色剂的显影盒。
JP-A-2006-98770公开了一种相关技术的显影盒,该显影盒包括具 有长方形开口的盒形壳体、通过该壳体的开口暴露且用于将调色剂供 应到感光鼓的显影辊、与显影辊可滑动接触以将显影辊上的调色剂厚 度调整到预定厚度的层厚调整刮刀、和塞住显影辊、层厚调整刮刀和 壳体开口边缘之间的间隙的密封构件。
相关技术的显影盒分成上框架和下框架,其中上框架具有平板形 状并且相对于显影辊设置在层厚调整刮刀侧,下框架具有开口的边缘。 将密封构件夹在边缘和层厚调整刮刀之间的开口边缘的一部分形成为 延伸过下框架右侧壁和左侧壁的梁状的部分。在该结构中,上框架的 前端部(即上框架的开口侧部分)由该梁状部分支撑,上框架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和后端部由下框架的右壁和左壁和后壁支撑。
但是,相关技术的显影盒具有一些缺点。例如,当下框架具有梁 状部分时,必需从下框架的前开口向前以及从下框架的上开口向上进 行模具切割。因此,相关技术显影盒的生产方法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意的方面提供一种显影盒,该显影盒包括上框架、下 框架、与整体形成在上框架上的梁状部分,该梁状部分增强上框架前 端部(即开口侧部)的强度。本发明的示意的方面还提供一种包括这种显 影盒的成像装置。
依据本发明第一示意的方面,提供一种显影盒,该显影盒包括 第一框架,该第一框架在其一端包括第一壁;第二框架,该第二框架 包括一对彼此面对的第二壁和连接所述对第二壁的第三壁;开口,该 开口由所述第一壁、所述对第二壁和所述第三壁形成;和支撑件,该 支撑件介于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一壁之间从而由所述第三壁支撑所述 第一壁。
依据本发明第二示意的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 括多个显影盒,每个所述显影盒包括第一框架,该第一框架在其 一端包括第一壁;第二框架,该第二框架包括一对彼此面对的第二壁 和连接所述对第二壁的第三壁;开口,该开口由所述第一壁、所述对 第二壁和所述第三壁形成;支撑件,该支撑件介于所述第三壁和所述 第一壁之间从而由所述第三壁支撑所述第一壁;显影剂载体,该显影 剂载体暴露于所述开口;层厚调整构件,该层厚调整构件设置在所述 显影剂载体和所述第一壁之间从而调整所述显影剂载体上的显影剂的 厚度;第一密封构件,该第一密封构件封闭所述层厚调整构件和所述 第一壁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层厚调整构件包括第一板状部分,该 第一板状部分将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夹在所述第一板状部分和所述第一
6页
壁之间;和第二板状部分,该第二板状部分从所述第一板状部分弯曲 从而沿与所述第二框架相对的所述第一框架的表面延伸,其中所述层 厚调整构件的两端都固定到所述对第二壁上,和其中所述第二板状部 分的两端都固定到所述对第二壁上,其中多个显影盒沿所述第一框架 和所述第二框架彼此相对的方向设置。
依据本发明的示意的方面,在第一壁整体形成在第一框架上的结 构中,第一框架的一端被第二框架的第三壁支撑。因此,第一框架一 端的刚性可被增强。
此外,在依据本发明示意的方面的成像装置中,层厚调整构件的 第二板状部分的两端固定到第二框架的所述对第二壁。因此,例如, 当与第一密封构件设置在层厚调整构件的第一板状部分的基端和第一 板状部分的末端固定到第二壁的结构相比,第一板状部分的长度和第 一壁的长度可以减少。相应地,显影盒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彼此相 对方向的尺寸减少。


图1是依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剖视图2是处理盒的放大剖视图3是显影盒的透视图4是显影盒的分解透视图5是当从下面看时显影盒上框架的透视图6是显影盒下框架的透视图7是示出密封构件结合到上框架和下框架的状态的显影盒示意 性透视图8A是沿图7的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图8B是示出图8A 中的密封构件和焊接肋焊接在一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显影盒刮刀组件的透视图; 图IO是刮刀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和
7图IIA是刮刀组件的侧视图;和图IIB是示出沿刮刀组件中央部 分切开截取的横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为了简化相关技术显影盒的制造方法,梁状部分可以设置在上框 架,下框架不设置梁状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在下框架的模具切割期 间,不需要向前的模具切割过程。
但是,在上框架包括梁状部分的情况下,上框架的前端部(即梁状 部分)可能不被下框架支撑。
因此,本发明的示意性方面提供一种显影盒,该显影盒包括上框 架、下框架、与上框架整体形成且增强上框架前端部(即开口侧部分) 刚性的梁状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方面还提供一种包括该显影盒的成 像装置。
(成像装置)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参考成像装置使用时关于用户确定的方向对 方向进行描述。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提到方向时,方向指每个 附图中由箭头所示的方向。例如,在图1中,图页左侧被看作"前侧", 图页右侧被看作"后侧",图页的深内侧被看作"左侧",图页观察者 侧被看作"右侧"。图页的竖直方向也被看作"竖直方向"。
如图1中所示,成像装置l包括主机壳IO、供应纸张P的供纸 单元20、在供应的纸张P上生成图像的成像单元30、和排出具有生成 的图像的纸张P的排纸部分90。彩色打印机是成像装置1的一个例子。
能重新关闭的上盖12设置在主机壳10的上部从而可绕设置于后侧的作为支点的铰链(未示出)可在竖直方向旋转。上盖12的上表面起
接纸盘13的作用,堆积从主机壳IO排出的纸张P。用于保持LED单 元40(将在后面描述)的多个保持构件14设置在上盖12的下表面。
供纸单元20设置在主机壳10的下部。供纸单元20包括供纸盘21 和供纸机构22。该供纸盘可拆卸地连接到主机壳10上。供纸机构22 将纸张P从供纸盘21输送到成像单元30。供纸机构22设置在供纸盘 21的短边处并且包括供纸辊23、分离辊24和分离垫25。
在供纸单元20中,供纸盘21中的纸张P—次分开一张并且被向 上输送,并且在纸张除尘辊26和夹送辊27之间的纸张经过的当中清 除纸尘。接下来,通过经过输送路径28纸张改变方向后并且被供应到 成像单元30。
成像单元30包括四个LED单元40、四个处理盒50、转印单元70 和定影单元80。
处理盒50在上盖12和供纸单元20之间以前后方向设置。如图2 中所示,每个处理盒50具有鼓单元51和可拆卸地连接到鼓单元51上 的显影盒61。处理盒50在结构上彼此相同,除了容纳在显影盒61的 显影剂容纳腔66中的显影剂颜色不同。调色剂是显影剂的一个例子。
每个鼓单元51包括鼓框架52、由鼓框架52可旋转地支撑的感光 鼓53、以及充电器54。
作为显影盒61连接到鼓框架上的结果,每个鼓框架52设置为使 得露光孔55被打开,通过该孔感光鼓53面向外部。LED单元40插入 露光孔55中从而与感光鼓53上部分的表面相对。
显影盒61不仅具有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腔66,还包括显影框
9架62、显影辊63、供应辊64和刮刀组件500。显影辊63和供应辊64由显影框架62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63是显影剂载体的例子。刮刀组件500是层厚调整构件的例子。顺便提及,图2以简化方式示出显影盒61的结构,后面将描述显影盒61的详细结构。
如图1中所示,转印单元70介于供纸单元20和各个处理盒50之间。转印单元70包括驱动辊71、从动辊72、输送带73、转印辊74和清洁单元75。
驱动辊71和从动辊72彼此平行定位,同时在前后方向隔开。由环形带构成的输送带73在驱动辊71和从动辊72之间伸展。输送带73的外表面保持与各个感光鼓53接触。四个转印辊74设置在输送带73内侧并且与各个感光鼓53相对。输送带73被夹在转印辊74和各个感光鼓53之间。在转印操作期间,转印偏压通过恒定电流控制被施加到转印辊74上。
清洁单元75位于输送带73下方并且配置成移除粘附到输送带73上的显影剂。因此,被移除的显影剂落入设置在清洁单元75下方的显影剂存储单元76。
定影单元80设置在各个处理盒50和转印单元70后面。定影单元80包括加热辊81和压辊82。压辊82与加热辊81相对地定位且按压加热辊81。
在成像单元30中,各个感光鼓53的表面首先由充电器54均匀充电并且接下来暴露于由各个LED单元40发出的光下。感光鼓53表面的曝光部分电势减少,因此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生成在各个感光鼓53上。
通过供应辊64的旋转,显影剂从显影剂容纳腔66供给到显影部分63。然后,通过显影辊63的旋转显影剂进入显影辊63和刮刀组件 500之间,因此显影剂作为薄层保持在各个显影辊63上。
当显影辊63以相对的方式接触它们各自的感光鼓53时,保持在 各个显影辊63上的显影剂供应到生成在各个感光鼓53上的静电潜像 上。从而显影剂可选择地保持在各个感光鼓53上,并且静电潜像可视 化,因此通过反转显影生成显影剂图像。
转印辊74位于输送带73内侧。作为供应到输送带73上的纸张P 在各个感光鼓53和各个转印辊74之间通过的结果,生成在各个感光 鼓53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当纸张P在加热辊81和压辊 82之间通过时,转印到纸张P上的显影剂图像被热定影。
排纸部卯包括从定影单元80出口向上延伸且转到前面的排纸侧 输送路径91和多对输送纸张P的输送辊92。其上己经转印且热定影了 显影剂图像的纸张P通过输送辊92沿排纸侧输送路径91输送且排出 到主机壳10外部。然后纸张P堆积到接纸盘13上。
(显影盒)
现在将描述显影盒61的结构。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参考当显影盒61被如图3中所示的侧向定向 时获得的方向来解释方向。具体地,在图3中,刮刀组件500定位的 一侧被看作"上侧",与上侧相对的一侧被看作"下侧",显影盒61的 显影辊63定位的一侧被看作"前侧",与前侧相对的一侧被看作"后 侧"。而且,左右方向是通过限定上下和前后方向而确定。
如图3和4中所示,显影盒61包括作为第一框架例子的上框架100 和作为第二框架例子的下框架200以及刮刀组件500。上框架IOO包括主体部101和作为第一壁部例子的梁102。主体部 分具有平板形状。梁102从主体101的前端向下凸出。作为凹入处的 例子的一个凸耳孔103和下框架200的凸耳206接合而将上框架100 相对于下框架200(在后面描述)定位。凸耳孔103形成在主体101右侧 部和左侧部的每个的前端上。向后縮以在梁和下框架200(在后面描述) 的安装凸耳207之间产生间隙的凹部104形成在梁102和形成各个凸 耳孔103的各个区域之间。
如图5中所示,向下(即朝向下框架200)凸出的支撑件105形成在 梁102下表面的中央部分。支撑件105包括基部106和接合件107。基 部106和梁102整体形成。接合件107从基部106的下端向下凸出。
基部106形成为具有圆柱体形状。从梁102上表面向下形成的螺 钉安装孔108(见图4)的底表面位于基部106上。内周面具有螺纹槽的 螺纹孔可以是螺钉安装孔108。可替代地,具有圆柱形面的孔也可以是 螺钉安装孔,当螺钉连接时由螺钉攻出螺纹槽。
接合件107形成为具有锥形形状,当从侧面看时其基本呈现为三 角形。接合槽109设置在接合件107的末端。接合槽109和下框架200(在 后面描述)的分隔壁208的接合槽209(见图4)接合。接合件107形成为 在向下方向上间距增加的具有向后倾斜的锥面110的三角形状。因此, 当和接合件形成为简单具有矩形形状的情况相比,接合件的前部产生 向后倾斜。因此,即使当上框架100附连到下框架200时,能防止附 连到下框架200的供应辊64和接合件107相干涉的出现。
作为焊接部分的例子的焊接肋111沿着上框架100的主体101的 下表面的周边形成。焊接肋111焊接到下框架200(在后面描述)的左侧 壁201、右侧壁202、后侧壁204的上表面205(见图6)。焊接肋111包 括第一肋112、第二肋113和第三肋114。第一肋112从梁102的两端 在左右方向延伸到外侧。第二肋113从各个第一肋112左右方向的外端
12向后延伸。第三肋114在左右方向延伸从而连接各个第二肋113的后端。
以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增强肋115设置在上框架100 的主体101的下表面的中央区域。
如图6中所示,下框架200包括左侧壁201、右侧壁202、底壁203 和后侧壁204。左侧壁201和右侧壁202作为第二壁的例子。底壁203 和后侧壁204作为第三壁的例子。通过下框架200和上框架100结合, 由下框架200的左侧壁201、右侧壁202、底壁203和上框架100的梁 102形成开口 300(见图7)。
左侧壁201和右侧壁202在左右方向彼此相对。左侧壁201和右 侧壁202的下端通过底壁203连接在一起。左侧壁201、右侧壁202的 后端和底壁203通过后侧壁204结合在一起。左侧壁201、右侧壁202 和后侧壁204的上表面205都结合在一起形成为单一平面。在示例性 实施例中,左侧壁201、右侧壁202和后侧壁204的上表面205形成为 单一平表面。
上表面205由第一上表面205A、第二上表面205B和第三上表面 205C形成。第一上表面205A从左侧壁201和右侧壁202的内表面向 内突出。第二上表面205B形成左侧壁201的上表面和右侧壁202的上 表面。第三上表面205C形成后侧壁204的上表面。第一上表面205A 的前部区域被用作固定刮刀组件500(在后面描述)的两端的固定部分。 第二上表面205B、第三上表面205C和第一上表面205A的后端被用作 焊接上框架100的焊接部分。即,固定刮刀组件500两端的固定部分 和焊接上框架100的焊接部分设置在单一平面上。
在各个第二上表面205B前部的每一个上,也就是在每个上表面 205面对开口 300的区域,形成一个用于将上框架100相对于下框架 200定位的凸耳206(见图7)。凸耳206作为突起的例子。此外,在第一
13上表面205A的每一个上形成一个用于安装刮刀组件500的圆柱形端部 封闭的安装凸耳207。内周面具有螺纹的螺纹孔可以是形成在安装凸耳 207中的孔。可替代地,具有圆柱表面的孔也可以是形成在安装凸耳 207中的孔,其中当螺钉附连到孔时攻出螺纹。
分隔壁208在底壁203纵向方向形成在底壁的大致中央区域,以 致向上突出。据此,夹在上框架100和下框架200之间的空间分成面 对开口 300(见图7)的空间和在开口 300另一侧的空间。接合槽209形 成在分隔壁208末端的大致中央区域。接合槽209和形成在上框架100 的支撑件105末端的接合槽109接合。据此,上框架100的梁102经 由支撑件105和分隔壁208被底壁203支撑。
供应辊64设置为邻近分隔壁208的前侧。显影辊63邻近供应辊 64的上前侧。据此,显影辊63暴露于图7中所示的开口 300的外部。
如图6中所示,被用户抓握的抓握部204A形成在后侧壁204的左 上部。当与抓握部设置在后侧壁中央区域的结构相比时,该抓握部能 有效利用显影盒61的后中央空间。
如图7中所示,当上框架100附连到下框架200时,上框架100 的梁102的前表面和下框架200的左侧壁201和右侧壁202的前表面 的部分设置在大致单一平面上。在左右方向延伸的长的第一密封构件 400以跨坐方式连接到设置在大致单一平面的梁102的前表面和左侧壁 201和右侧壁202的前表面的部分。第一密封构件400可以由柔软材料 形成,诸如海绵和毡。
片状第二密封构件401由和第一密封构件400相同材料形成,且 介于上框架100的梁102的右端面和左端面和下框架200的左侧壁201 和右侧壁202的内表面之间。如图8A中所示,第二密封构件401结合 到下框架200。下面将详细描述用于将第二密封构件401结合到下框架200的右侧壁202的方法。与此相比,由于该方法也能用于左侧壁201, 省略对于左侧壁201的描述。
如图8A中所示,在其上表面作为第一上表面205A的右侧壁202 的部分的内表面210包括平面211和斜面212。平面211沿着竖直方向 伸展。斜面212以从平面211的上端向上距离增加的方式沿左右方向 朝向外侧倾斜。第二密封构件401被结合从而沿斜面212和平面211 延伸。
如图8B中所示,当上框架100附连到下框架200时,第二密封构 件401结合到平面211的部分被夹在上框架100的梁102和平面211 之间。第二密封构件401的上端402被上框架100的焊接肋lll(即第 一肋112)压倒,并且接下来和焊接肋111焊接在一起。
如图9和10中所示,刮刀组件500包括层厚调整刮刀510、刮刀 保持器520和刮刀加固板530。
层厚调整刮刀510包括板状构件511和设置在板状构件511末端 侧(即下端侧)的压构件512。板状构件511由矩形薄金属板形成。板状 构件511表现柔性且产生朝向显影辊63的压力。压构件512是类似橡 胶的构件。压构件512形成为具有朝向显影辊63突出的横截面(见图 IIA)。压构件的突出部分与显影辊63直接地可滑动接触从而调整保持 在显影辊63表面上的显影剂的厚度。
定位开口 513形成在板状构件511的底端侧(即上端侧),与刮刀保 持器520(在后面描述)的凸起523相对应。形成三个定位开口 513,其 中两个形成在板状构件511两个纵向端(即显影辊63的轴向),其中的 一个形成在该构件的中央区域。
通过将板状金属构件弯成大致直角来形成刮刀保持器520(见图IIA)。刮刀保持器520包括夹持部分521和安装部分522。夹持部分作 为第一板状部分的例子在竖直方向延伸。安装部分522作为第二板状 部分的例子以大致垂直于夹持部分521的方向延伸。
夹持部分521将层厚调整刮刀510(即板状构件511)夹在夹持部分 521和刮刀加固板530(在后面描述)之间。夹持部分521的外表面(即前 面)作为接触面521A接触层厚调整刮刀510。配合到层厚调整刮刀510 的定位开口 513中的突起523形成在接触面521A上。形成三个突起 523,其中一个形成在接触面521A纵向的中央区域,其中两个形成在 接触面521A的纵向的两端。
安装部分522是其内表面(即下表面)的两端接触且附连到下框架 200上的区域。安装部分522形成为具有沿着下框架200的上表面 205(即,第一上表面205A)的平面形状。在安装部分522的每一端形成 一个用于将刮刀保持器固定到下框架200的安装孔524。右安装孔524 形成为沿纵向延伸的细长孔。左安装孔524形成为完整圆形。
一对用于使刮刀保持器520和刮刀加固板530彼此固定的螺钉安 装孔525形成在该对安装孔524之间。内周面具有螺纹槽的螺纹孔可 以是螺钉安装孔525。可替代地,具有圆柱面的孔也可以是螺钉安装孔, 当螺钉安装时通过螺钉攻出螺纹槽。该对螺钉安装孔525和该对安装 孔524在安装部分522的纵向以大致均匀的间隔设置。
插孔526形成在该对螺钉安装孔525之间。插孔526与形成在上 框架100的梁102中的螺钉安装孔108相一致。
刮刀加固板530通过以大致直角折叠板状金属构件而形成(见图 IIA)。刮刀加固板530由在竖直方向伸展的夹持部分531和在与夹持 部分531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安装部分532构成。
16夹持部分531将层厚调整刮刀510(即板状构件511)夹在夹持部分 531和刮刀保持器520的夹持部分521之间。夹持部分531的内表面(即 后表面)作为接触面531A接触层厚调整刮刀510。大致半圆切口 533形 成在夹持部分531的下端从而避开形成在刮刀保持器520的接触表面 521A上的各个突起523。形成三个切口 533,其中两个形成在夹持部分 531下端的两个纵向端,其中一个形成在夹持部分531的中央区域。
安装部分532的内表面(即下表面)设置为接触刮刀保持器520的安 装部分522。安装部分532包括一对安装孔534、 一对插孔535和一个 插孔536。该对安装孔534形成为与刮刀保持器520的所述对安装孔 524相应。该对插孔535在竖直方向形成在与刮刀保持器520的所述对 螺钉安装孔525相同的位置。当从上方看时该对插孔535的每一个具 有与螺钉安装孔525中相应的一个相同的形状。插孔536在位置和形 状方向以与刮刀保持器520的插孔526相同的方式形成。
右安装孔534在位置和形状方面以和刮刀保持器520的右安装孔 524相同的样式形成。左安装孔534形成为具有在纵向延伸的细长形状。
在层厚调整刮刀510被夹在刮刀保持器520的夹持部分521和刮 刀加固板530的夹持部分531之间时,螺钉N从刮刀加固板530拧进 并插入到刮刀保持器520的螺钉安装孔525中。相应地,刮刀组件500 被组装。此时,由于刮刀加固板530的左安装孔534形成为沿纵向延 伸的细长孔形状,刮刀加固板530的弯曲误差可由安装孔534吸收。 这里使用的词语"弯曲误差"是指目标值和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如在 试图将板状材料弯曲成90。角而实际获得89。值的情况。
如图4中所示,形成在刮刀组件500两端的所述对安装孔524和 534通过螺钉(未示出)固定到一对安装凸耳207。该对安装凸耳形成在 下框架200的左侧壁201和右侧壁202各自的第一上表面205A上。此 时,由于刮刀组件500的右安装孔524和534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下框架200在左右方向的热膨胀和收縮可以由右安装孔524 和534吸收。
因此,在刮刀组件500固定到下框架200的状态下,上框架100 的梁102设置在刮刀组件500的各个安装部分522和532的下方,刮 刀组件500面对层厚调整刮刀510的部分设置在梁102和显影辊63之 间,如图IIB所示。在该状态下,第一密封构件400夹在刮刀保持器 520的夹持部分521和上框架100的梁102之间。刮刀组件500和梁 102之间的间隙被第一密封构件400封闭。
此外,如图4中所示,螺钉(未示出)插入形成在刮刀组件500中央 区域的插孔526和536中,其中刮刀组件两端被固定到下框架200上。 螺钉拧入在上框架100的梁102上敞开的螺钉安装孔108,并且梁102 固定到刮刀组件500上。因此,刮刀组件500可被加固。
接下来,将描述组装显影盒61的方法。
如图7中所示,片状第二密封构件401连接到下框架200的左侧 壁201和右侧壁202(见图8A)。
接下来,上框架100的凸耳孔103配合到下框架200的凸耳206 用于将上框架100相对于下框架200定位。此时,由于凸耳206形成 在下框架200的左侧壁201和右侧壁202上,在上框架100通过凸耳 206等临时连接到下框架200时,左侧壁201和右侧壁202被上框架 100加固。
此外,如图4中所示,设置在支撑件105末端的接合槽109与设 置在下框架200的分隔壁208末端的接合槽209接合,该支撑件形成 在上框架100的梁102上。因此,上框架100的梁102被下框架200 支撑。
18接下来,上框架100的焊接肋lll(见图5)被焊接以便将上框架100
固定到下框架200。如前所述,在焊接操作期间,下框架200的左侧壁 201和右侧壁202被上框架IOO加固。因此,可防止上框架100和下框 架200之间偏移。如图8B中所示,在焊接操作时,结合到下框架200 的左侧壁201和右侧壁202的第二密封构件401和焊接肋111焊接在一 起。
如图7中所示,供应辊64在焊接操作之后连接到下框架200。接 下来,密封构件定位在下框架200的与显影辊63两端相对应的位置, 并且显影辊63附连到下框架200。
接下来连接第一密封构件400使得延伸过下框架200的左侧壁 201、右侧壁202和上框架IOO的梁102。如图4中所示,刮刀组件500 的安装孔524、 534附连到下框架200的安装凸耳207。刮刀组件500 的两端通过螺钉(未示出)固定到下框架200的左侧壁201和右侧壁202。
然后,螺钉(未示出)插入刮刀组件500的插孔526和536并且拧紧 在上框架100的梁102上敞开的螺钉安装孔108内。因此,显影盒61 被组装。沿上框架100和下框架200彼此相对的方向布置多个组装后 的显影盒61(见图1)。
依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梁102整体形成在上框架100的前端, 上框架100的前端经由支撑件105和分隔壁208由下框架200的底壁 203支撑。因此,上框架IOO前端的刚性可以增强。
依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密封构件400介于梁102和刮刀组件 500之间。这里,如上所述,上框架IOO前端(即梁102)的刚性被增强。 因此,可以防止密封构件400翘曲。相应地,可以防止否则发生在刮 刀组件500和梁102之间的间隙中的显影剂泄露。
19依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从上框架100的梁102向下突出的支
撑件105与从下框架200的底壁203向上突出的分隔壁208接合。因 此,当与上框架由例如从梁到下框架底壁形成的突起支撑的情况相比 时,支撑件长度减少。相应地,支撑件刚性增强。
依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刮刀组件500的安装部分522和532 沿着上框架100的梁102的上表面定位。因此,梁102可以由安装部 分522和532保护。相应地,可以防止从上面施加力时使形成在梁102 上的支撑件105受到损坏。
依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刮刀组件500的两端都固定到下框架 200的左侧壁201和右侧壁202。因此,左侧壁201和右侧壁202通过 刮刀组件500连接在一起。相应地,可以增强下框架200的刚性。
依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刮刀组件500的安装部分522和532 的两端都固定到下框架200的左侧壁201和右侧壁202的上表面205。 因此,当与刮刀组件500的夹持部分521和531固定到左侧壁201和 右侧壁202的前表面的结构相比,左侧壁201、右侧壁202和第一密封 构件400之间的结合区域增加(见图7)。相应地,第一密封构件400和 下框架200之间的结合强度可以增强。
在刮刀组件500的安装部分522和532的两端固定到下框架200 的上表面205的结构中,刮刀组件500的夹持部分521、 531的竖直长 度和梁102的竖直长度被縮短。因此,显影盒61在上框架IOO和下框 架200彼此相对方向上的尺寸可减少。例如,在密封构件位于刮刀组 件500的夹持部分521和531的基端和夹持部分521、 531的末端通过 螺钉固定到下框架200的前表面的结构中,与本实施例相比,夹持部 分521和531的长度以及梁102的长度变长与将被螺钉拧入的区域长 度相对应的量。
20显影盒61在上框架100和下框架200彼此相对的方向(即,相对 方向)的尺寸可以减少,显影盒沿该相对方向设置有多个。因此,成像 装置1在该相对方向的尺寸减少。
依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密封构件400连结从而延伸过下 框架200的左侧壁201和右侧壁202以及上框架100的梁102。因此, 可以防止否则会在下框架200的左侧壁201和右侧壁202以及上框架 100的梁102之间的间隙发生的显影剂泄漏。
依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凸耳孔103和凸耳206形成在上框架 100和下框架200的前端(即靠近开口 300的区域)。因此,设置在该前 端侧的梁102和第一密封构件400之间的接合面和下框架200的左侧 壁201和右侧壁202与第一密封构件400之间的结合面能以较高精度 定位。作为凸耳孔103与凸耳206接合的结果,下框架200的左侧壁 201和右侧壁202被上框架IOO加固。因此,可以防止否则焊接操作期 间发生的上框架100和下框架200之间的偏移,可以进行高质量焊接。
依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设置在焊接肋111前端(即靠近开口300 的区域)的第一肋112和第二密封构件401焊接在一起。因此,可以防 止否则会在下框架200的左侧壁201和右侧壁202的上表面205和上 框架IOO之间的间隙发生的显影剂泄漏。
依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上框架100的梁102通过螺钉固定到 刮刀组件500上。因此,上框架IOO前端的刚性被增强。
依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固定刮刀组件500两端的固定部分和 焊接上框架100的焊接部分在单一平面内(即,上表面205)。因此,当 与其中固定部分和焊接部分设置在阶梯形式的不同表面的结构相比,
该结构可以被简化。依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形成在支撑件105末端的接合槽109
和形成在沿分隔壁208末端的中央区域的接合槽209相接合。因此, 否则会在支撑件105和分隔壁208相接合时发生的支撑件105在前后 方向和左右方向的移动通过接合槽109和209调整。因此,防止支撑 件105从分隔壁208移开。
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可以用以下作为示例的不同模式来使用。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虽然彩色打印机已经被作为成像装置的 例子示意出,但本发明的构思可替代地应用到包括例如复印机和多功 能设备的任何设备。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从梁102凸出的支撑件105和从下框架 200的底壁203凸出的分隔壁208相接合。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 只要支撑件介于上框架的梁和下框架的底壁之间。例如,本实施例分 隔壁208的中央区域也能进一步向上凸出,梁102可以由该凸出区域 支撑。另外,从梁102的凸起也能与下框架200的底壁203相接触。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凸耳孔103作为凹部形成在上框架100 中,凸耳206作为突起形成在下框架200中。可替代地,突起也可以 形成在上框架中,凹部也可以形成在下框架中。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梁102通过螺钉固定到刮刀组件500。可 替代地,梁也可以不固定。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05设置为一个。 可替代地,支撑件105也可以设置多个。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的打印机主单元中,显影 盒设置为沿着倾斜向上方延伸。可替代地,显影盒也可以设置为水平 延伸。
此外,上框架和下框架的竖直位置也可以颠倒。
在上述实示例性实施例中,感光器件由LED单元曝光。可替代地,
也可以采用感光器件由激光扫描器曝光的构造。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谓的直接串联型打印机用作成像装置。 可替代地,也可以采用中间转印串联型打印机、四循环型打印机和单 色打印机。
依据本发明另一示意的方面,显影盒进一步包括暴露于开口的 显影剂载体;层厚调整构件,其设置在显影剂载体和第一壁之间从而 调整显影剂载体上的显影剂的厚度;和第一密封构件,其封闭层厚调 整构件和第一壁之间的间隙。
依据本发明另一示意的方面,显影盒进一步包括分隔壁,其从 第二框架朝向第一框架突出从而分隔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空 间,其中支撑件从第一壁朝向第二框架突出从而与分隔壁的末端相接
依据本发明另一示意的方面,层厚调整构件包括第一板状部分, 其将第一密封构件夹持在第一板状部分和第一壁之间;和第二板状部
分,其从第一板状部分弯曲从而沿与第二框架相对的第一框架的表面 延伸。
依据本发明另一示意的方面,层厚调整构件的两端固定到该对第 二壁。
23依据本发明另一示意的方面,第二板状部分的两端固定到该对第二壁。
依据本发明另一示意的方面,第一密封构件延伸过该对第二壁和
第一壁。
依据本发明另一示意的方面,显影盒进一步包括凹部,其在靠 近开口的一侧形成在第一框架和该对第二壁中的一个上;和突起,其
在靠近开口的一侧形成在第一框架和该对第二壁中的另一个上,其中 凹部和突起接合从而定位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
依据本发明另一示意的方面,显影盒进一步包括焊接部分,其 设置在第一框架上的面对第二框架的一侧,并且其被焊接到该对第二 壁的端面;和第二密封构件,其设置在该对第二壁上,并且在靠近开 口的一侧焊接到焊接部分。
依据本发明另一示意的方面,第一壁固定到层厚调整构件。
依据本发明另一示意的方面,该对第二壁包括固定部分,第二 板状部分固定到该固定部分上,和焊接部分,第一框架焊接到该焊接 部分上,其中固定部分和焊接部分设置在相同平面上。
虽然已经参考其确定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且描述了本发明,但 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 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中的形式和细节进行各种改变。
2权利要求
1. 一种显影盒,包括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在其一端处包括第一壁;第二框架,包括彼此面对的一对第二壁;和连接所述一对第二壁的第三壁;开口,所述开口由所述第一壁、所述一对第二壁和所述第三壁形成;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介于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一壁之间,从而由所述第三壁支撑所述第一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还包括显影剂载体,所述显影剂载体暴露于所述开口;层厚调整构件,所述层厚调整构件设置在所述显影剂载体和所述第一壁之间,从而调整所述显影剂载体上的显影剂的厚度;和第一密封构件,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封闭所述层厚调整构件和所述第一壁之间的间隙。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进一步包括分隔壁,所述分隔壁从所述第二框架朝向所述第一框架突出,从而分隔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的空间;其中所述支撑件从所述第一壁朝向所述第二壁突出,从而和所述分隔壁的末端接合。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层厚调整构件包括-第一板状部分,所述第一板状部分将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夹在所述第一板状部分和所述第一壁之间;和第二板状部分,所述第二板状部分从所述第一板状部分弯曲,从而沿所述第一框架的位于所述第二框架的相反侧的表面延伸。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层厚调整构件的两端都固定到所述一对第二壁上。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第二板状部分的两端都固定到所述一对第二壁上。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延伸跨过所述一对第二壁和所述第一壁。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进一步包括凹部,所述凹部在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处形成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一对第二壁中的一方上;和突起,所述突起在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处形成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一对第二壁中的另一方上;其中所述凹部和所述突起接合,从而定位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进一步包括焊接部分,所述焊接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上面对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侧处,并且所述焊接部分被焊接到所述一对第二壁的端面;和第二密封构件,所述第二密封构件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二壁上,并且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在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处焊接到所述焊接部分。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第一壁固定到所述层厚调整构件上。
11.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所述一对第二壁包括固定部分,所述第二板状部分固定到所述固定部分;和焊接部分,所述第一框架焊接到所述焊接部分;其中所述固定部分和所述焊接部分设置在相同平面上。
12. —种成像装置,包括多个显影盒,每个显影盒包括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在其一端处包括第一壁;第二框架,包括彼此面对的一对第二壁;和连接所述一对第二壁的第三壁;开口,所述开口由所述第一壁、所述一对第二壁和所述第三壁形成;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介于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一壁之间,从而由所述第三壁支撑所述第一壁;显影剂载体,所述显影剂载体暴露于所述开口;层厚调整构件,所述层厚调整构件设置在所述显影剂载体和所述第一壁之间,从而调整所述显影剂载体上的显影剂的厚度;第一密封构件,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封闭所述层厚调整构件和所述第一壁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层厚调整构件包括第一板状部分,所述第一板状部分将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夹在所述第一板状部分和所述第一壁之间;和第二板状部分,所述第二板状部分从所述第一板状部分弯曲,从而沿所述第一框架的位于所述第二框架的相反侧的表面延伸,其中所述层厚调整构件的两端都固定到所述一对第二壁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板状部分的两端都固定到所述一对第二壁上,其中所述多个显影盒沿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彼此相对的方向布置。
全文摘要
显影盒和成像装置。显影盒包括第一框架,该第一框架在其一端包括第一壁;第二框架,该第二框架包括一对彼此面对的第二壁和连接所述对第二壁的第三壁;开口,该开口由所述第一壁、所述对第二壁和所述第三壁形成;和支撑件,该支撑件介于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一壁之间从而由所述第三壁支撑所述第一壁。该成像装置包括沿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彼此相对的方向布置的多个显影盒。本发明的形成在第一框架的一端处的第一壁增强了第一框架前端部即开口侧部的强度。
文档编号G03G15/08GK101487999SQ20091000347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5日
发明者佐藤史和, 西山英志, 铃木务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