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显示用窗的防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67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显示用窗的防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显示用窗的防水设备,详细地讲,涉及具有使图像 和各种信息显示用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部露出于设备表面的显示用窗的防 水设备中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具有图像和各种信息显示用的显示装置的数字照相机等设 备中,具有防水功能、且具有针对落下等引起的冲击力的耐冲击性的各 种设备己经实用化。
该情况下,关于特别确保设有使显示装置的显示部露出于设备表面 的显示用窗的部位的防水功能和耐冲击性的手段,例如提出了日本特开
平10-7958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133754号公报等各种方案。
由上述日本特开平10-79582号公报所公开的手段为,在将由透明部 件形成的壳体、和作为覆盖该壳体外侧的外装部件的具有弹性的冲击吸 收部件构成为一体的壳体结构中,在外侧的冲击吸收部件上,设置使其 内侧的透明部件局部露出于外部的开口部,由此确保防水功能和耐冲击 性。
由上述日本特开2003-133754号公报所公开的手段为,在由具有开 口部的外装部件、和以堵住该开口部的方式设置的透明部件构成的设备 中,在外装部件和透明部件之间夹持配置具有弹性的衬垫部件的状态下, 使用粘接剂或双面胶带等对各部件之间进行接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795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33754号公报
但是,根据由上述日本特开平10-79582号公报所公开的手段,由于 遍及壳体外侧的大致整体来设置冲击吸收部件,因此,具有使设备整体增大该冲击吸收部件部分而大型化的问题点。并且,在针对近年来普及 的非常小型且轻量的便携设备应用该手段的情况下,有时成为加重施加 给设备自身的负荷的结构。
并且,在由上述日本特开2003-133754号公报所公开的手段中,构 成为使用粘接剂或双面胶带进行部件之间的接合。该情况下,例如在温 度变化剧烈的环境下等,粘接剂或双面胶带的接合性能是未知的,即使 在常温下具有防水功能和耐冲击性,由于没有考虑在低温或高温下的使 用,所以,具有无法对应温度环境变化的问题点。
而且,近年来,始终倾向于期望如下的小型设备该小型设备例如
能够承受深水环境下的水压,同时,具有在严酷的使用条件下的防水功 能,并且考虑组装性而成为简单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防水设备 在具有显示用窗的防水设备中,确保能够吸收落下等引起的冲击力来抑 制构成部件的破坏的耐冲击性,同时,不受温度变化等周围环境变化的 影响,且具有能够承受某种程度的水深水压的充分的防水功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有显示用窗的防水设备的特征在于, 该防水设备具备具有透射性的板状的显示窗部件,其使显示光透过; 壳体,其具有配置上述显示窗部件的第1开口,并形成有搁板状的承受 面,该搁板状的承受面以从该第1开口的内周缘朝向内侧突出的方式遍 及整周形成,并支承上述显示窗部件;金属制的外观部件,其在与上述 第1开口对应的位置具有第2开口,并以覆盖该防水设备的一面的方式 设置;第1泡沫体,其夹在上述显示窗部件的周缘的一个面和上述壳体 的上述搁板状承受面之间进行配置;以及第2泡沫体,其跨过上述显示 窗部件的周缘的另一个面和上述壳体的上述第1开口的周缘进行配置, 并且,夹在上述外观部件的里面和上述壳体的上述第1开口的外侧周围 面以及上述显示窗部件的周缘的另一个面之间进行配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的防水设备在具有显示用窗的防水设备中,确保了能够吸收由落下等引起的冲击力来抑制构成部件的破坏的 耐冲击性,同时,不受温度变化等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且具有能够承 受某种程度的水深水压的充分的防水功能。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背面侧的外观立 体图。
图2是取出图1的数字照相机中的背面侧的构成部件进行表示的主 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图i的[in]-[ni]线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数字照相机;2:后侧外观部件;2g:显示窗;3:前侧外观部件; 4:后侧罩;4g:显示用开口; 4h:搁板状承受面;5:显示窗部件;6: 第1泡沫体双面粘接带;7:第2泡沫体双面粘接带;10a、 10b、 10c、 10d、 10e、 10f:操作部件;11:显示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图示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
作为应用了本发明的防水设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例示出数字 照相机,该数字照相机构成为,能够使用光学透镜和摄像元件等拍摄光 学像并将其作为电子图像数据进行记录,并且,具有显示基于拍摄并记 录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显示装置,还具有使该显示装置的显示部露出于 设备表面的显示用窗。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背面侧的外观立
体图。图2是取出图1的数字照相机中的背面侧的构成部件进行表示的 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首先,下面主要使用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概略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1由壳体(图1中未图示。图2中的标号4是构成该壳体的一部分的部件。后面详细叙述)和外观部件构成,所述 壳体覆盖设于内部的各种构成单元的外表面并形成照相机主体,所述外 观部件覆盖该照相机主体的外表面侧,数字照相机1的外形形状例如形 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
本数字照相机1的外观部件由前侧外观部件3和后侧外观部件2构 成,所述前侧外观部件3覆盖该数字照相机1的前面侧和上下面以及两 侧面,所述后侧外观部件2覆盖该数字照相机1的背面侧。前侧外观部 件3和后侧外观部件2都由金属部件等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使用数字照相机1时的姿势,将数字 照相机1使用时与被摄体对置的一侧的面称为数字照相机1的前表面, 将摄影者所面对的一侧的面称为数字照相机1的背面。并且,将配设有 摄影动作时应该操作的操作部件、例如快门按钮10b等的一侧的面称为 上表面,将与其对置的面称为底面。而且,将本数字照相机1通常使用 时(以使所谓的摄影画面的长边为水平方向的方式摆放数字照相机1的 情况)左右配置的面称为侧面。
在本数字照相机1的背面配设有各种操作部件,例如配设有在摄 影时变更摄影图像的变倍率(变焦率)或在再现时切换图像的放大显示、 縮小显示或单图像显示和縮略像显示等的用于切换图像显示形式的
TW按钮IOC;进行各种摄影动作模式等的切换的模式转盘10d;在摄影
时进行各种摄影条件的设定指示或在再现时进行显示图像的切换指示的
十字键10f;和决定由该十字键10f所设定的摄影条件的决定按钮(OK 按钮)10e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l中,这些多个操作部 件(10c、 10d、 10e、 10f)配设在朝向本数字照相机1背面而靠右的部位。 而且,在本数字照相机1的背面,在配设有上述操作部件(10c、 10d、 10e、 10f)的部位以外的区域,配设有构成显示装置(其自身未图示)的 一部分并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画面的显示器ll (也参照图3)。作为 该显示器ll,例如应用液晶显示器等。
并且,在本数字照相机1的上表面,例如配设有进行电源状态的接 通断开切换的电源按钮(10a)、和在摄影动作时操作的快门按钮(10b)等操作部件。
另外,上述各种操作部件10a 10f与配设在照相机主体(未图示)
内部的各种构成单元的电气部件连动,通过使用者在期望时对各操作部
件10a 10f任意进行操作,从而产生指示信号。该指示信号被传递到设 置在本数字照相机l内部的控制电路(未图示),由此,该控制电路根据 接收到的指示信号进行各种动作控制。
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l中,下面,主要使用图2、 图3说明其背面侧的部件构成的详细情况。
在本数字照相机l中,后侧罩4例如通过树脂成形等形成,如上所 述,是构成照相机主体(壳体)的一部分的部件,是以覆盖该照相机主 体的背面侧的方式设置的部件。如图2所示,该后侧罩4形成有与上述 各种操作部件UOa、 10b、 10c、 10d、 10e、 10f)对应的切口 4a、开口 4c、 4d等、以及与上述显示器ll (参照图1)对应的第1开口即显示用 开口4g。
在该后侧罩4的一面,以覆盖本数字照相机1的背面侧的一面的方 式设置有由金属制的平板部件等构成的外观部件即后侧外观部件2。在该 后侧外观部件2上,形成有用于使上述各种操作部件(10c、 10d、 10e) 分别露出于外部的开口 2c、 2d、 2e、以及与上述显示器11对应的第2开 口即显示窗2g。
而且,如图2所示,在后侧罩4和后侧外观部件2之间,在分别与 显示用开口 4g (第1开口)和显示窗2g (第2开口)对应的部位,配设 有显示窗部件5。该显示窗部件5由使来自显示器11的显示光透过的透 射性的板状部件、例如透明丙烯树脂或透明玻璃等形成。
这里,以夹在显示用开口 4g (第1开口)和显示窗2g (第2开口) 之间的方式配设显示窗部件5。
因此,如图2、图3所示,在后侧罩4的显示用开口4g(第l开口) 中,遍及显示用开口 4g的内周缘整周地形成有搁板状的承受面4h,该承 受面4h以从该显示用开口 4g的内周缘朝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如图3 所示,在该搁板状承受面4h的最内周缘部朝向背面侧突出设置有截面形成为凸状的突部4i。
另一方面,在显示窗部件5的外周整周突出的肋状的外周缘部5b的
一个面上,与上述搁板状承受面4h对应地形成有大致相同形状的搁板状 承受面5h。因此,外周缘部5b比光透射窗部5a薄。
通过这种结构,显示窗部件5以从背面侧嵌入的方式配置在后侧罩 4的显示用开口 4g中,通过上述搁板状承受面4h来支承搁板状承受面 5h。
而且,该情况下,在后侧罩4的搁板状承受面4h和显示窗部件5的 搁板状承受面5h之间夹持配置有作为第1泡沫体的第1泡沫体双面粘接 带(以下简记为第1带)6,该第1泡沫体例如以具有防水性且在内部具 有多个独立孔从而富有柔软性的特殊聚烯烃泡沬体等泡沫体为基体。
从而,由此,搁板状承受面4h和搁板状承受面5h通过第1带6保 持弹力并沿着开口整周被粘接固定。而且,此时,显示窗部件5和后侧 罩4以设置图3所示的符号Dl、 D2的间隙的方式来设定彼此的配置。
另一方面,在显示窗部件5从背面侧嵌入后侧罩4的显示用开口 4g 从而搁板状承受面5h支承在搁板状承受面4h上的状态下,在沿着跨越 显示窗部件5的周缘的另一个面5j和后侧罩4的显示用开口 4g的周缘的 外表面4j的开口整周的部位(参照图3中的符号W),配置有作为第2 泡沫体的第2泡沫体双面粘接带(以下简记为第2带)7,该第2泡沫体 与上述第1泡沫体同样,例如以特殊聚烯烃泡沫体等泡沫体为基体。
由此,后侧罩4的外表面4j和显示窗部件5的另一个面5j通过第2 带7以在平面方向成为一体的方式被粘接固定。此时,显示窗部件5和 后侧罩4以设置图3所示的符号D3的间隙的方式来设定彼此的配置。而 且,在该第2带7的外表面侧配置有后侧外观部件2的显示窗2g的内侧 附近的里面2j。
因此,第2带7被配置成,夹在后侧外观部件2的显示窗2g的内侧 附近的里面2j和后侧罩4的显示用开口 4g的内缘附近的外表面4j以及 显示窗部件5的周缘的另一个面5j之间。由此,在保持弹力的同时将后 侧外观部件2粘接固定在后侧罩4和显示窗部件5上。另外,后侧罩4、显示窗部件5、后侧外观部件2分别由不同的原材
料构成。例如,在树脂制的后侧罩4、树脂制或玻璃制的显示窗部件5、 金属制的后侧外观部件2的情况下,各原材料具有不同的线膨胀系数。
因此,考虑该数字照相机1例如放置在高温高湿度环境或低温环境时不 同种类部件的不同线膨胀系数,在本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1中,如上
所述,在各部件之间设置间隙(图3的符号Dl、 D2、 D3)并且,使用 以柔软的泡沫体为基体的第1带6、第2带7来接合各部件之间,由此, 能够确保防水性,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种类部件之间的温度变化来吸收 收縮。
以下详细叙述上述间隙。显示窗部件5为平板状的形状,具有与 搁板状承受面4h前端的内周面4k对置的外周面5k;与后侧罩4的开口 4g的另一个开口内周面41对置的外周缘部5b的前端外周面51;以及与 后侧外观部件2的开口内周面2h对置的外周面5m。而且,外周面5k隔 着间隙D2与开口 4g的内周面4k对置,外周面51隔着间隙Dl与开口内 周面41对置,进而,外周面5m隔着间隙D3与内周面2h对置。通过这 些间隙能够对应上述温度变化,并且,也能够防止由于冲击等外力使显 示窗部件5破损。
通过这种结构,在本数字照相机1中,在各个预定部位分别对显示 窗部件5、后侧罩4和后侧外观部件2进行粘接固定的第1带6和第2带 7使用以泡沫体为基体的部件,并且,设置图3中的符号D1、 D2所示的 间隙来配置显示窗部件5和后侧罩4,设置图3中的符号D3所示的间隙 来配置显示窗部件5和后侧外观部件2,因此,例如在对显示窗部件5或 后侧外观部件2施加有来自外部的冲击力时,通过第1带6、第2带7的 弹性来吸收由冲击力产生的剪切能量,能够使显示窗部件5或后侧外观 部件2在图3所示的箭头X方向上移动。
并且,在对显示窗部件5施加有图3的箭头Y方向的外力时,第l 带6、第2双面带7压縮或伸长。由此,吸收施加给显示窗部件5的弯曲 力矩。
因此,第1带6吸收施加给显示窗部件5和后侧罩4之间、尤其是搁板状承受面5h、 4h附近的来自外部的冲击力。并且,第2带7在后侧
外观部件2、后侧罩4和显示窗部件5之间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力。
进而,由于第1带6、第2带7具有防水性,因此,发挥后侧外观 部件2和显示窗部件5之间、以及显示窗部件5和后侧罩4之间的防水 功能。
另外,不是必须构成为显示窗的一部分进入后侧外观部件2的开口 内,只要根据外观设计的必要性进行决定即可。同样,也不是必须构成 为显示窗的一部分进入显示用开口 4g内的开口内周面4k内。
而且,以堵住后侧罩4的显示用开口 4g的方式配置显示窗部件5, 所以,在将本数字照相机1放置在水中环境下时,显示窗部件5承受水 压。由此,抑制施加给设置在内部的显示器ll的显示画面的水压以进行 保护。该情况下,显示窗部件5例如能够承受水深10m左右的水压。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显示窗部件5 和后侧罩4之间,夹着第1泡沬体双面粘接带6进行粘接固定,所以, 能够确保防水功能,并且,弹性地接合两者之间,在施加有外力时,能 够吸收该外力。由此,能够确保防水功能,并且有助于耐冲击性的提高。
并且,在显示窗部件5、后侧罩4和后侧外观部件2之间,夹着第2 泡沫体双面粘接带7进行粘接固定,所以,同样能够确保防水功能,并 且,弹性地接合两者之间,在施加有外力时,能够吸收该外力。由此, 能够确保防水功能,并且有助于耐冲击性的提高。
即使在后侧外观部件2、后侧罩4和显示窗部件5由于来自外部的 冲击力而变形的情况下,第1泡沫体双面粘接带6、第2泡沫体双面粘接 带7也能够灵活地承受其变形。因此,能够有助于耐冲击性的提高。
并且,在跨过后侧罩4和显示窗部件5的部位配置第2泡沫体双面 粘接带7,并以覆盖该第2泡沫体双面粘接带7的方式设置后侧外观部件 2,所以,能够进行更可靠的防水,并且,在对后侧外观部件2施加有外 力时,第2泡沫体双面粘接带7压縮,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加耐防水力, 并且,也能够具备针对冲击的耐性。
另一方面,考虑由于不同种类部件之间的线膨胀系数引起的防水功能的劣化,设置间隙(Dl、 D2、 D3)来设定各部件之间的配置,使用以
泡沬体为基体的双面带进行各部件之间的接合,所以,不受温度变化等 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能够始终确保可靠的防水功能。
进而,通过设置在显示用开口 4g和显示窗部件5上的搁板状承受面 4h、 5h,能够始终可靠且容易地进行显示窗部件5相对于显示用开口 4g 的定位,在该状态下通过粘接带进行粘接固定即可,所以,能够有助于 组装作业的简化。
另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具有显示用窗的防水设备,例 示了数字照相机,但是,作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防水设备,不限于此, 例如针对摄像机、便携电话、便携型音乐播放器、IC录音机等主要便携 使用的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也能够完全同样地应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 以实施各种变形和应用。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含各种阶段的发明, 通过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的适当组合,可以提取出各种发明。例如, 在即使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件中删除几个构成要件也 能够解决发明要解决的课题那栏所述的课题并获得发明的效果所述的效 果的情况下,删除了该构成要件后的结构也可以作为发明来提取。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显示用窗的防水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防水设备具有显示器,其用于进行显示;具有透射性的板状的显示窗部件,其使来自上述显示器的显示光透过;壳体,其具有配置上述显示窗部件的第1开口,并形成有搁板状的承受面,该搁板状的承受面以从该第1开口的内周缘朝向内侧突出的方式遍及整周形成,并支承上述显示窗部件;外观部件,其在与上述第1开口对应的位置具有第2开口,并以覆盖该防水设备的一面的方式设置;第1泡沫体,其夹在上述显示窗部件的一个面的周缘和上述壳体的上述搁板状承受面之间进行配置;以及第2泡沫体,其跨过上述显示窗部件的另一个面的周缘和上述壳体的上述第1开口的周缘进行配置,并且,夹在上述外观部件的里面和上述壳体的上述第1开口的外侧周围面以及上述显示窗部件的另一个面的周缘之间进行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显示用窗的防水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泡沫体和上述第2泡沫体是特殊聚烯烃泡沫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显示用窗的防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开口的内周面和上述显示窗部件的外周之间具有间隙。
4.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具有显示用窗的防水设备,其特 征在于,进而,在上述显示窗部件的外周和上述第2开口的内周面之间具有 间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确保耐冲击性、不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具有防水功能的防水设备。防水设备具备具有透射性的板状的显示窗部件,使显示光透过;壳体,具有配置显示窗部件的第1开口并形成有搁板状承受面,该承受面以从第1开口的内周缘朝向内侧突出的方式遍及整周形成在第1开口的内周缘并支承显示窗部件;外观部件,在与第1开口对应的位置具有第2开口并以覆盖防水设备的一面的方式设置;第1泡沫体,夹在显示窗部件的周缘的一个面和壳体的搁板状承受面之间进行配置;以及第2泡沫体,跨过显示窗部件的周缘的另一个面和壳体的第1开口的周缘进行配置,并且,夹在外观部件的里面和壳体的第1开口的外侧周围面及显示窗部件的周缘的另一个面之间进行配置。
文档编号G03B17/02GK101526721SQ20091000471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7日
发明者兼田义一, 小林知子, 村山恭二 申请人: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