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和用于曝光头的清洁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404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和用于曝光头的清洁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用于曝光头的清洁部件。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曝光头作为对诸如感光体等图像载体进行曝光的曝光装置。该曝光头设置成面向图像载体,并且在该曝光头中排列有大量的发光元件。在这种图 像形成装置中,浮游调色剂等附着在曝光头的光射出面上将导致发生图像质量不均勻及发 光光量降低。为了解决此问题,已知一种构造成对曝光头的光射出面进行清洁的图像形成
直ο作为在专利公报中披露的其中一种技术,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公报No. 2006-218656 披露了这样一种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技术其利用从LED打印头的发光区域照射的光 束对表面经充电装置均勻充电的图像载体进行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然后利用显影装 置形成调色剂图像。在该技术中,清洁部件一体地安装在LED打印头中,从而该清洁部件可 以通过在保持预定工作角的同时进行滑动来清洁LED打印头的发光区域的表面,并且在图 像形成时,该清洁部件可以退避并保持在与LED打印头的发光区域偏离的非图像形成区域 中。当利用清洁部件对曝光头进行清洁时,如果清洁部件例如被图像载体的端部卡 住,那么清洁操作将发生故障。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当利用清洁部件对曝光头进行清洁时, 可以在清洁部件不被卡住的情况下进行清洁。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 体;曝光头,其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纵向设置,并且对所述图像载体进行曝光;壳体,其保 持所述曝光头;开口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朝向这样的位置敞开即,所述图像 载体与所述曝光头通过该位置面向彼此;接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以及清洁部件, 其具有一端和另一端并且包括清洁部分和引导部分,所述清洁部分设置在所述一端所在的 一端侧并且通过在与所述曝光头的光射出面保持接触的同时进行移动从而对所述光射出 面进行清洁,当穿过所述开口部分将所述清洁部分插入到所述壳体的内侧时,所述引导部 分与所述接收部分相接触并且朝向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曝光头之间的间隔引导所述清洁 部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方面中,所述接收部分包括 第一接收面,所述第一接收面是面朝所述曝光头的面,所述引导部分包括第一引导面,所述 第一引导面是面朝所述图像载体的面,并且,通过使所述引导部分的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 述接收部分的所述第一接收面接触,从而限制所述清洁部件的所述一端侧的部分朝向所述 图像载体的移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或第二方面中,所述清洁部件还包括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位于所述清洁部件的所述一端侧,面向所述图像载体并 且保护所述图像载体,并且,所述引导部分的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接收部分的所述第一 接收面保持接触直到所述保护部件完全经过所述图像载体的端部为止。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方面中,所述接收部分包括 第二接收面,所述第二接收面是面朝所述图像载体的面,所述引导部分包括第二引导面,所 述第二引导面是面朝所述曝光头的面,并且,通过使所述引导部分的所述第二引导面与所 述接收部分的所述第二接收面接触,并且限制所述清洁部件的所述一端侧的部分朝向所述 图像载体的移动,从而朝向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曝光头之间的间隔引导所述清洁部件的所 述清洁部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方面中,所述接收部分形成 在所述开口部分中。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曝光头的清洁部件,所述清洁部件包括基 体,其具有一端和另一端,并且穿过形成在壳体中的开口从所述一端所在的一端侧朝向所 述图像载体与所述曝光头之间的间隔插入所述基体,所述壳体保持面向所述图像载体的所 述曝光头;清洁部分,其设置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一端侧,并且通过在与所述曝光头的光射出 面保持接触的同时进行移动从而对所述光射出面进行清洁;以及引导部分,其设置在所述 基体上,当穿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基体时,所述引导部分朝向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曝光头之间的间隔弓I导所述清洁部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所述用于曝光头的清洁部件的第六方面中,所述引导 部分引导所述清洁部分,使得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一端侧的部分经过所述图像载体的端部之 后所述清洁部分可与所述曝光头的所述光射出面相接触。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所述用于曝光头的清洁部件的第七方面中,所述引导 部分引导所述基体,使得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部分经过所述图像载体的所述端 部的同时可在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基体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部分之间保持间隙,并且使得 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部分经过所述图像载体的所述端部之后所述基体的所述 一端侧的所述部分可朝向所述图像载体移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当利用所述清洁部件对曝光头进行清洁时,可以在所述 清洁部件不被其他任何部件卡住的情况下进行清洁。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使所述接收部分与所述引导部分彼此面接触,由此与未 采用此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更稳定地引导所述清洁部件。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未采用此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阻止所述保护部件与 所述图像载体的端部接触。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未采用此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所述清洁部件的 所述清洁部分与所述曝光头的除了所述光射出面之外的其他部分接触。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未采用此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所述清洁部件的 所述一端侧和所述保护部件中的任何一个在所述开口部分被卡住。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当利用所述清洁部件对曝光头进行清洁时,可以在所述 清洁部件不被其他任何部件卡住的情况下平滑地进行清洁。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可以防止所述清洁部件的清洁部分与所述曝光头的除了所述光射出面之外的其他部分接触。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可以防止所述清洁部件的所述一端侧与所述图像载体的 端部接触,并且还可以防止所述清洁部件的所述清洁部分与所述曝光头的除了所述光射出 面之外的其他部分接触。


将基于以下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的一个实例的视图;图2为应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各图像形成单元的透视图;图3为示出LPH的整体构造的一个实例的视图;图4A和4B为示出形成LPH的部件的视图;图5为示出形成在壳体中的插入口的视图;图6为示出清洁部件的整体构造的视图;图7A和7B为示出穿过插入口插入的清洁部件与其他各部件之间位置关系的视 图;图8A 8C为示出由清洁部件对LPH进行的清洁过程的视图;以及图9A 9C为示出由清洁部件对LPH进行的清洁过程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为示出应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构造的一个实例的视 图。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图像形成处理单元10,其根据各种颜色的图像数据进行图 像形成;以及控制器5,其与个人计算机(PC) 2、图像读取装置3、传真(FAX)调制解调器4等 连接,对从这些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并且还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处理单元10包括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1 (具体为图像 形成单元11Y、11M、11C以及11K)。另外,图像形成处理单元10包括中间转印带16,各颜色 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进而保持在该中间转印带16上,其 中由图像形成单元11各自的感光鼓12分别形成上述调色剂图像;驱动辊17,其驱动中间 转印带16 ;—次转印辊18,其将由感光鼓12保持的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 二次转印辊20,其将已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6上的叠加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上;以 及定影装置6,其对转印之后的纸张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加热加压,由此对该未定影的调 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图2为应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各图像形成单元11的透视图。注意到,在图2中省 略示出显影装置15。各图像形成单元11分别包括感光鼓12 ;充电装置13,其对感光鼓12进行充电; LED打印头(LPH) 14,其基于从控制器5发送来的图像数据对经过充电的感光鼓12进行曝 光;以及显影装置15 (参考图1),其利用调色剂对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另外,图像形成单元11包括壳体19,该壳体19是用于保持感光鼓12、充电装置13、LPH 14以及显影装置15这些部件的壳体的一个实例。此外,如图2所示,在壳体19中设置有用 于插入后述清洁部件50的插入口 60。设置为图像载体的一个实例的感光鼓12包括感光基体12a,通过在圆筒状的基 体上形成感光层而得到该感光基体12a ;以及凸缘部件12b,其分别设置在该感光基体12a 的两端。在各凸缘部件12b上设置有将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感光基体12a的齿轮、充当 感光 鼓12的旋转轴的轴等。由此,感光鼓12由壳体19保持,并且受到来自图中未示出的驱动 单元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旋转。注意到,如图2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凸缘部件12b从感 光鼓12的感光基体12a的表面突出。如图2所示,设置为曝光头的一个实例的LPH 14具有沿着感光鼓12的旋转轴的 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相应地,LPH 14的两端由设置在壳体19的内侧的保持部分21保持, 由此LPH 14相对于感光鼓12的位置得以固定。具体而言,安装LPH 14以使得LPH 14的 纵向可以沿着感光鼓12的旋转轴的方向延伸。此外,基于允许来自LPH14的照射光在感光 鼓12(感光基体12a)的表面上形成图像的距离来限定LPH 14与感光鼓12之间沿着光照 射方向的距离(参考后述图5)。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稍后所述,利用清洁部件50对LPH 14进行清洁。相应地, 将清洁部件50设置为与图像形成单元11分离的独立部件。因此,如图2中的箭头A所示, 在壳体19中形成插入口 60以便可以从图像形成单元11(壳体19)的外侧朝向壳体19的 内侧插入清洁部件50。注意到,稍后将详细说明该插入口 60。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如图2所示,将LPH 14的纵向(第一扫描方向)设定为X 方向,将从LPH 14朝向感光鼓12发射的光的光轴方向(光照射方向)设定为Z方向,并且 将与X方向和Z方向垂直的方向设定为Y方向。此外,沿着图2所示的LPH 14的X方向, 将纸张的正面侧称作IN侧,将纸张的背面侧称作OUT侧。另外,当对下面的各部件等进行 说明时,在将各部件安装到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11上的状态下,将部件对应于纸张背 面侧的一侧设定为OUT侧,将部件对应于纸张正面侧的一侧设定为IN侧。图3为示出LPH 14的整体构造的一个实例的视图。图3为从光照射侧看去的LPH 14的透视图。如图3所示,LPH 14包括发光芯片阵列41 (参考后述图4A);棒状透镜阵列43, 其利用从发光芯片阵列41发射的光在感光鼓12的表面上形成图像;以及支架45,其支撑 发光芯片阵列41和棒状透镜阵列43,同时从外部遮蔽发光芯片阵列41。图4A和4B为示出形成LPH 14的部件的视图。图4A为LPH 14中的发光芯片阵 列41的顶视图,并且图4B为LPH 14中的棒状透镜阵列43和支架45的顶视图。发光芯片阵列41包括电路板42,在该电路板42上设置有分别设置有多个LED的 发光芯片C、驱动各发光芯片C的信号生成电路、各种配线等。另外,如图4A所示,通过在电 路板42上以锯齿状将40个发光芯片C (Cl C40)在Y方向上排成两列来构造发光芯片阵 列41。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棒状透镜阵列43由多个棒状透镜44构造而成,其中支架 45将多个棒状透镜44保持为这样的状态即,多个棒状透镜44交错地在Y方向上排成两 列。各棒状透镜44例如具有圆柱状,并且由沿径向具有折射率分布而形成等大正立实像的梯度折射率透镜构成。例如,将SELFOC透镜(Nippon Sheet Glass Co.,Ltd.的注册商标) 例举为这种梯度折射率透镜。图5为示出形成在壳体19中的插入口 60的视图。图5为从图2中所示箭头A的 方向看去的插入口 60周边的侧视图。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插入口 60形成在壳体19位于IN侧的端部(参考图2)。如图5所示,设置为开口部分的一个实例的插入口 60是从壳体19的外侧朝向感光鼓12与 LPH 14面向彼此的区域贯穿至壳体19的内侧的开口。另外,形成插入口 60的开口形成为 大于后述清洁部件50的横截面。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清洁部件50通过插入口 60 而进入壳体19的内侧,由此对壳体19内侧的棒状透镜阵列43的面向感光鼓12的面(在 下文中称为光射出面)进行清洁。另外,如图5所示,在插入口 60中形成有接收部分63。该接收部分63可操作以 在与后述清洁部件50的引导部分54接触的同时对清洁部件50沿Z方向的位置进行引导。 如图5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各接收部分63是形成在插入口 60的开口中的槽部。这些 形成接收部分63的槽部形成为沿着壳体19的厚度方向从壳体19的外侧贯穿至内侧。注 意到,在图5所述的实例中,在插入口 60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一个接收部分63。接收部分63包括第一接触面631,其面朝LPH 14的相对侧;以及第二接触面 632,其面朝感光鼓12的相对侧。另外,如稍后所述,第一接触面631和第二接触面632在 与清洁部件50的引导部分54接触的同时确定清洁部件50沿Z方向的位置。具体而言,接 收部分63的第一接触面631限制清洁部件50沿着Z方向朝向感光鼓12的移动。另一方 面,接收部分63的第二接触面632限制清洁部件50沿着Z方向朝向LPH 14的移动。另外,如图5所示,当通过插入口 60看壳体19的内侧时,看到的是感光鼓12的凸 缘部件12b的外周部分在插入口 60的感光鼓12侧伸出。此外,LHP 14的棒状透镜阵列43 侧在插入口 60的靠近LHP 14的部分伸出。 注意到,并不要求各接收部分63必须形成在插入口 60中,而是例如可以在壳体19 的外侧或内侧形成与插入口 60分离而独立的接收部分63。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插入 口 60中设置接收部分63可防止在穿过插入口 60插入清洁部件50的阶段清洁部件50被 插入口 60卡住。图6为示出清洁部件50的整体构造的视图。如图6所示,清洁部件50包括设置为基体的一个实例的基部51、设置在基部51上 的刮板52、保护部件53、引导部分54以及握持部分58。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基部51是杆状部件。基部51具有的长度足以在穿过插入口 60 将基部51插入壳体19的状态下从壳体19的IN侧突出至壳体19的OUT侧。通过如此构 造,在壳体19的一端侧(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设置有插入口 60的IN侧)操作(拉出及 插入)基部51,进而遍及LPH 14的棒状透镜阵列43的整个长度对该棒状透镜阵列43进行清洁。设置为清洁部分的一个实例的刮板52形成基部51的端部,并且设置成当被插入 插入口 60时朝向LPH 14突出。刮板52通过与LPH 14的棒状透镜阵列43接触并且在棒 状透镜阵列43的表面上移动,从而可操作成擦拭掉附着在棒状透镜阵列43上的诸如浮游 调色剂和异物等附着物。另外,例如将PET树脂等用作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刮板52的材料。注意到,在以下说明中,将清洁部件50的端部称为清洁部件50的前端部。这里,该端部安 装有刮板52。保护部件53安装在清洁部件50的前端部以便当被插入插入口 60时面向感光鼓12。也就是说,保护部件53设置在基部51上位于与设置有刮板52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保 护部件53可操作成当感光鼓12与清洁部件50接触时保护感光鼓12以免该感光鼓12受 到损坏。注意到,将毛毡等用作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部件53的材料。在基部51的侧面沿着基部51的纵向形成引导部分54。如图6所示,通过在基部 51的侧面上设置长条状凸部而形成引导部分54。此外,引导部分54可操作成在与形成在 插入口 60中的接收部分63接触的同时确定清洁部件50的前端部沿Z方向的位置。另外,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引导部分54分别设置在基部51沿Y方向的两侧面上。如图6中的放大图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各引导部分54分别由第一引导部分 55、第二引导部分56以及过渡部分57构造而成。这些部分从清洁部件50的前端部按以下 顺序设置第一引导部分55、过渡部分57以及第二引导部分56。当穿过插入口 60插入清 洁部件50时,这些部分在以上述顺序与插入口 60的相应一个接收部分63接触的同时,对 清洁部件50沿Z方向的位置进行引导。第一引导部分55可操作成对清洁部件50沿Z方向的位置进行引导,以使清洁部 件50的一端侧(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保护部件53)可与感光鼓12的端部(本示例性实施 例中为凸缘部件12b)避免接触。第一引导部分55包括第一上侧引导面55a,在穿过插入 口 60插入清洁部件50的状态下该第一上侧引导面55a面朝感光鼓12 ;以及第一下侧引导 面55b,在穿过插入口 60插入清洁部件50的状态下该第一下侧引导面55b面朝LPH 14。当 穿过插入口 60插入清洁部件50时,第一上侧引导面55a与接收部分63的第一接触面631 接触,并且第一下侧引导面55b与接收部分63的第二接触面632接触。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第一上侧引导面55a与第一下侧引导面55b之间的距离 设定为大致等于形成在插入口 60中的接收部分63的第一接触面631与第二接触面632之 间的距离。通过如此构造,插入口 60的接收部分63与清洁部件50的第一引导部分55配 合在一起,由此清洁部件50在不会发生摇摆的情况下受到引导。第二引导部分56可操作成对清洁部件50沿Z方向的位置进行引导,以使清洁部 件50的刮板52可与LPH 14的棒状透镜阵列43的光射出面接触。第二引导部分56包括 第二上侧引导面56a,在穿过插入口 60插入清洁部件50的状态下该第二上侧引导面56a面 朝感光鼓12 ;以及第二下侧引导面56b,在穿过插入口 60插入清洁部件50的状态下该第二 下侧引导面56b面朝LPH 14。当穿过插入口 60插入清洁部件50时,第二上侧引导面56a 与接收部分63的第一接触面631接触,并且第二下侧引导面56b与接收部分63的第二接 触面632接触。注意到,将第二上侧引导面56a与第二下侧引导面56b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大致等 于形成在插入口 60中的接收部分63的第一接触面631与第二接触面632之间的距离。另外,当从保护部件53侧看去时,第二引导部分56的形成位置不同于第一引导部 分55的形成位置。具体而言,第二引导部分56形成为在Z方向上比第一引导部分55更远 离保护部件53。因此,如图6中的放大图所示,在第一引导部分55与第二引导部分56之间 产生高度差。
过渡部分57可操作成跨接第一引导部分55与第二引导部分56之间的上述高度 差,并且如图6中的放大图所示呈斜坡状。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部分55、过渡部 分57以及第二引导部分56依次被插入插入口 60。为此,将过渡部分57设置在第一引导 部分55与第二引导部分56之间,以使在从存在高度差的第一引导部分55到第二引导部分 56进行平滑过渡的情况下穿过插入口 60插入清洁部件50。如图6中的放大图所示,过渡部分57包括上侧过渡面57a和下侧过渡面57b。上 侧过渡面57a从第一上侧引导面55a倾斜至第二上侧引导面56a以将第一上侧引导面55a 与第二上侧引导面56a连接。另一方面,下侧过渡面57b从第一下侧引导面55b倾斜至第 二下侧引导面56b以将第一下侧引导面55b与第二下侧引导面56b连接。 握持部分58设置在清洁部件50上与清洁部件50的前端部相对的端部。握持部 分58是用于握持清洁部件50的部分。在握持该握持部分58的情况下执行下述操作穿过 插入口 60插入清洁部件50、在LPH 14的棒状透镜阵列43上移动刮板52、从插入口 60中 拉出清洁部件50等。注意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上侧引导面55a和第二下侧引导面56b分别用 作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另外,第一接触面631和第二接触面632分别用作第一接收 面和第二接收面。图7A和7B为示出穿过插入口 60插入的清洁部件50与其他各部件之间位置关系 的视图。注意到,图7A是在第一引导部分55与接收部分63接触的状态下从图2中所示箭 头A的方向看去的局部截面图。图7B是在第二引导部分56与接收部分63接触的状态下 从图2中所示箭头A的方向看去的局部截面图。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第一引导部分55设置成使得清洁部件50的保护部件53 可与感光鼓12的凸缘部件12b避免接触。因此,将清洁部件50的第一引导部分55沿Z方 向的形成位置限定为这样的位置即,在将清洁部件50的第一引导部分55插入插入口 60 中的状态下可在保护部件53与凸缘部件12b之间产生间隙。如图7A所示,在将第一引导部分55插入插入口 60中的状态下,接收部分63的面 朝LPH 14的第一接触面631与第一引导部分55的面朝感光鼓12的第一上侧引导面55a 面向彼此。因此,面朝LPH 14的面即第一接触面631限制清洁部件50沿着Z方向朝向感 光鼓12的移动。为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部分55形成为使得第一上侧引导面 55a与保护部件53的上端部(靠近感光鼓12的端部)之间沿Z方向的距离L2可小于第一 接触面631与凸缘部件12b之间沿Z方向的距离Li。另外,以下述方式限定第一引导部分55沿X方向的形成位置(参见图6)。本示例 性实施例目标在于当穿过插入口 60插入清洁部件50时使设置在清洁部件50上的保护部 件53与感光鼓12的凸缘部件12b避免接触。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插入口 60中形成在 与第一引导部分55接触的同时确定清洁部件50的位置的接收部分63。因此,仅需在基部 51的侧面的一部分上形成各第一引导部分55,在穿过插入口 60插入清洁部件50时所述一 部分穿过插入口 60直到保护部件53完全经过凸缘部件12b为止。接下来,将说明第二引导部分56沿Z方向的形成位置。第二引导部分56形成为 在保护部件53完全经过凸缘部件12b之后,清洁部件50的刮板52的下端(靠近LPH 14 的端部)可与LPH 14的棒状透镜阵列43的光射出面接触。因此,将清洁部件50的第二引导部分56沿Z方向的形成位置限定为使得刮板52的下端可与棒状透镜阵列43的光射出面接触。如图7B所示,在将第二引导部分56插入插入口 60中的状态下,面朝感光鼓12的 第二接触面632与第二引导部分56的面朝LPH 14的第二下侧引导面56b面向彼此。因此, 面朝感光鼓12的面即第二接触面632限制清洁部件50沿着Z方向朝向LPH 14的移动。为 此,通过相对于第二接触面632与棒状透镜阵列43的光射出面之间沿Z方向的距离Wl来 确定第二下侧引导面56b与刮板52的下端部(靠近LPH 14的端部)之间沿Z方向的距离 W2,从而限定第二引导部分56的形成位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引导部分56形成为 使上述距离Wl与W2大致相等。图8A 8C和图9A 9C为示出由清洁部件50对LPH 14进行的清洁过程的视图。如图8A所示,使清洁部件50的前端部面向壳体19的插入口 60。更具体而言,对 各引导部分54各自的第一引导部分55和插入口 60的相应一个接收部分63 (参见图7A) 进行定位,使得第一引导部分55可配合到接收部分63中。然后,将清洁部件50插入到插入口 60中。由此,如图8B所示,首先,第一引导部 分55与接收部分63接触。此时,第一引导部分55的第一上侧引导面55a与接收部分63 的第一接触面631彼此接触,并且第一下侧引导面55b与第二接触面632彼此接触。在这 些接触状态之中,第一上侧引导面55a与第一接触面631之间的接触可防止清洁部件50沿 着Z方向进一步朝向感光鼓12移动。将此时清洁部件50与感光鼓12之间沿着Z方向的 位置关系设定成使得保护部件53可与凸缘部件12b避免接触。另外,持续这种接触状态直 到第一引导部分55完全穿过插入口 60为止。因此,保护部件53与凸缘部件12b避免接触 直到保护部件53完全经过凸缘部件12b为止。然后,如图8C所示,当朝向OUT侧进一步推入清洁部件50时,清洁部件50的过渡 部分57到达插入口 60。注意到,在此阶段,清洁部件50的保护部件53已完全穿过插入口 60。然后,如果在过渡部分57到达插入口 60之后朝向OUT侧推入清洁部件50,那么如 图9A所示,过渡部分57的下侧过渡面57b抵靠相应一个接收部分63的第二接触面632。 下侧过渡面57b朝向第二引导部分56的第二下侧引导面56b倾斜。为此,当在下侧过渡面 57b与第二接触面632保持接触的情况下向内推入清洁部件50时,清洁部件50的前端部逐 渐开始沿着Z方向朝向感光鼓12移动。然后,在清洁部件50的过渡部分57完全穿过插入口 60之后,朝向OUT侧进一步 推入清洁部件50。然后,如图9B所示,清洁部件50的第二引导部分56到达插入口 60。此 时,第二引导部分56各自的第二上侧引导面56a与相应一个接收部分63的第一接触面631 彼此接触,并且第二引导部分56各自的第二下侧引导面56b与相应一个接收部分63的第 二接触面632彼此接触。在这些接触状态之中,第二下侧引导面56b与第二接触面632之 间的接触允许清洁部件50的刮板52的下端部位于这样的位置即,该下端部与LPH 14的 棒状透镜阵列43的光射出面接触。相应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保护部件53与感光鼓12 的表面(感光基体12a)接触。然后,如图9C所示,通过在刮板52与棒状透镜阵列43保持接触的状态下朝向LPH 14位于OUT侧的端部移动清洁部件50,从而去除附着在棒状透镜阵列43的光射出面上的诸如调色剂等附着物。注意到,当从插入口 60中拉出清洁部件50时,清洁部件50与其他各部件之间的 位置关系与参考图8A 8C和图9A 9C所说明的运动中清洁部件50与其他各部件之间 的位置关系相反。例如,在第二引导部分56与插入口 60的接收部分63接触的状态下朝向 IN侧拉出清洁部件50。由此,过渡部分57到达插入口 60的接收部分63。然后,各过渡部 分57的上侧过渡面57a抵靠相应一个接收部分63的第一接触面631。随着在上侧过渡面 57a与第一接触面631保持接触的情况下拉出清洁部件50,清洁部件50的前端部逐渐开始 沿着Z方向朝向LPH 14移动。 然后,清洁部件50的第一引导部分55到达插入口 60。此时,随着沿着X方向朝向 IN侧拉动清洁部件50,清洁部件50的保护部件53与凸缘部件12b在X方向上彼此越来越 接近。然而,在Y方向上,第一上侧引导面55a与第一接触面631保持接触,由此阻止保护 部件53与凸缘部件12b相互靠近。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构造成可在保护部件53不与凸 缘部件12b接触的情况下从插入口 60中拉出清洁部件50。另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部分63构造为形成在插入口 60中的槽部,并 且通过在基部51的侧面设置长条状凸部来构造引导部分54。然而,接收部分63和引导部 分54的形状不限于上述构造。也就是说,为了限制清洁部件50沿着Z方向朝向感光鼓12 的移动,仅需要在各接收部分63中形成面朝LPH 14的面(第一接触面631);并且在清 洁部件50中设置与接收部分63的上述面接触的且面朝感光鼓12的面(第一上侧引导面 55a)。因此,可以通过这样的构造在接收部分63和清洁部件50中形成上述面即,将接收 部分63形成为在插入口 60中形成的长条状凸部,而将引导部分54形成为在基部51的侧 面上形成的槽部。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 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 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 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 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曝光头,其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纵向设置,并且对所述图像载体进行曝光;壳体,其保持所述曝光头;开口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朝向这样的位置敞开即,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曝光头通过该位置面向彼此;接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以及清洁部件,其具有一端和另一端并且包括清洁部分和引导部分,所述清洁部分设置在所述一端所在的一端侧并且通过在与所述曝光头的光射出面保持接触的同时进行移动从而对所述光射出面进行清洁,当穿过所述开口部分将所述清洁部分插入到所述壳体的内侧时,所述引导部分与所述接收部分相接触并且朝向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曝光头之间的间隔引导所述清洁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接收部分包括第一接收面,所述第一接收面是面朝所述曝光头的面, 所述引导部分包括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是面朝所述图像载体的面,并且 通过使所述引导部分的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接收部分的所述第一接收面接触,从而 限制所述清洁部件的所述一端侧的部分朝向所述图像载体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清洁部件还包括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位于所述清洁部件的所述一端侧,面向 所述图像载体并且保护所述图像载体,并且所述引导部分的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接收部分的所述第一接收面保持接触直到所 述保护部件完全经过所述图像载体的端部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接收部分包括第二接收面,所述第二接收面是面朝所述图像载体的面, 所述引导部分包括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是面朝所述曝光头的面,并且 通过使所述引导部分的所述第二引导面与所述接收部分的所述第二接收面接触,并且 限制所述清洁部件的所述一端侧的部分朝向所述图像载体的移动,从而朝向所述图像载体 与所述曝光头之间的间隔弓I导所述清洁部件的所述清洁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部分形成在所述开口部分中。
6.一种用于曝光头的清洁部件,所述清洁部件包括基体,其具有一端和另一端,并且穿过形成在壳体中的开口从所述一端所在的一端侧 朝向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曝光头之间的间隔插入所述基体,所述壳体保持面向所述图像载 体的所述曝光头;清洁部分,其设置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一端侧,并且通过在与所述曝光头的光射出面保 持接触的同时进行移动从而对所述光射出面进行清洁;以及引导部分,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当穿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基体时,所述引导部分朝向 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曝光头之间的间隔引导所述清洁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曝光头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引导所述清洁部分,使得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一端侧的部分经过所述图像 载体的端部之后所述清洁部分可与所述曝光头的所述光射出面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曝光头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引导所述基体,使得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部分经过所述图像 载体的所述端部 的同时可在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基体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部分之间保持 间隙,并且使得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部分经过所述图像载体的所述端部之后所 述基体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部分可朝向所述图像载体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用于曝光头的清洁部件,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曝光头,其沿着图像载体的纵向设置,并且对图像载体进行曝光;壳体,其保持曝光头;开口部分,其形成在壳体中,并且朝向这样的位置敞开即,图像载体与曝光头通过该位置面向彼此;接收部分,其设置在壳体中;以及清洁部件,其具有一端和另一端并且包括清洁部分和引导部分,该清洁部分设置在所述一端所在的一端侧并且通过在与曝光头的光射出面保持接触的同时进行移动从而对光射出面进行清洁,当穿过开口部分将清洁部分插入到壳体的内侧时,引导部分与接收部分相接触并且朝向图像载体与曝光头之间的间隔引导清洁部分。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846908SQ20091016907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7日
发明者坂本哲也, 森本大树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