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09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面板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发明涉及利用在像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产生的横向电场将
液晶分子的排列旋转控制为与基板面平行的驱动方式的液晶面板。此外,本说明书中提出 的发明具有作为搭载了该液晶面板的电子设备的侧面。
背景技术
目前,在液晶面板的面板构造中,除了相对于面板面在垂直方向上产生电场的纵 向电场显示型之外,还提出了各种面板构造。例如,提出了一种相对于面板面在水平方向上 产生电场的横向电场显示型的面板构造。 在该横向电场显示型液晶面板中,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与基板面平行。因此,与纵 向电场显示型液晶面板不同,液晶分子向倾斜方向的上升小。即,在横向电场显示型的液晶 面板中,液晶分子向与基板面垂直的方向旋转少。因此,公知具有光学特性(对比度、亮度、 色调)的变化较少的特性。即,横向电场显示型的液晶面板具有比纵向电场显示型的液晶 面板视角大的特点。 图1中表示构成横向电场显示型的液晶面板的像素区域的剖面构造例,图2中表 示对应的俯视构造例。 液晶面板1由两片玻璃基板3、5、以及按照被这两片玻璃基板夹持的方式封入其 间的液晶层7构成。各基板的外侧表面上配置有偏光板9,内侧表面上配置有定向膜11。其 中,定向膜11是为了使液晶层7的液晶分子组在一定方向上排列而使用的膜。 一般使用聚 酰亚胺膜。 此外,在玻璃基板5上形成有由透明导电膜形成的像素电极13和对置电极15。其 中,像素电极13具有用连结部13B将加工成梳齿状的5根电极分支13A的两端连结起来的 构造。另一方面,对置电极15以覆盖整个像素区域的方式形成在电极分支13A的下层侧 (玻璃基板5 —侧)。根据该电极构造,在电极分支13A和对置电极15之间产生抛物线状 的电场。在图l中,用带箭头的虚线表示该电场。 此外,像素区域对应于由图2所示的信号线21和扫描线23包围的区域。并且,在 各像素区域中,配置有用于控制对像素电极13施加信号电位的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 的栅电极与扫描线23连接,根据扫描线23的电位来对其导通、截止动作进行切换控制。
另外,薄膜晶体管的一方的主电极通过未图示的布线图案与信号线21连接,另一 方的主电极与像素电极连接部25连接。因此,在薄膜晶体管进行了导通动作的情况下,信 号线21与像素电极13电连接。 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说明书中,将电极分支13A之间的间隙称为狭缝31 。在图 2的情况下,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与信号线21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同。
作为参考,在图3的(A)和(B)中表示连接件25附近的剖面构造。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0-1234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1-202356号公报
在横向电场显示型液晶面板中,已知如图4所示,在狭缝31的两端部分(由连结 部13B将电极分支13A连结起来的部分的附近),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分子的定向易紊乱。该 现象被称为向错(disclination)。图4中,用阴影线表示了由于发生向错而出现液晶分子 排列紊乱的区域41。在图4中,合计10个区域41中发生了液晶分子的定向紊乱。
然而,如果对该向错施加了外部压力(手指按压等),则液晶分子的排列的紊乱 具有沿着电极分支13A的延伸设置方向扩展的特性。另外,该液晶分子排列紊乱作用于使 液晶分子排列向与电场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方向。以下,将这种现象称为反扭曲现象 (reverse twist)。 图5中表示发生了反扭曲现象的例子。在图5中,用沿着电极分支13A的延伸设 置方向延伸的阴影线表示该液晶分子排列紊乱的区域43。 在目前所使用的液晶面板中,存在若发生反扭曲现象则无法通过自然放置使其复 原的问题。原因在于,分别从像素的上部和下部延伸的向错在像素中央部结合而形成稳定 状态,使得位于区域43的液晶分子的定向方向无法复原。结果,存在发生了反扭曲现象的 区域43作为画面残留(g卩,显示斑点)而可见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发明者们提出了一种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具有彼此隔着一定距离而对置 配置的第l和第2基板;密封于第l和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形成于第l基板侧的对置电 极图案;形成于第l基板侧的像素电极图案;和定向膜,其形成为,液晶层的定向方向以7。 以上的角度与像素电极图案的狭缝延伸设置方向交叉。 此外,优选,狭缝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层的定向方向的交叉角为7°以上15°
以下。此外,优选,各像素区域由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不同的多个区域形成。 此外,像素电极图案和对置电极图案可以形成在相同的层面,也可以形成在不同
层面。即,只要是横向电场显示型液晶面板且像素电极中具有狭缝即可,与像素区域的剖面
构造无关。 发明者们以像素电极图案的狭缝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层的定向方向之间的交叉 角为7°以上的方式来形成像素电极图案和定向膜。 通过采用该像素构造,能够实现即使发生反扭曲现象,也能够仅通过放置便能够 自然消除反扭曲现象的显示面板。


图1是说明横向电场显示型液晶面板的剖面构造例的图。 图2是说明横向电场显示型液晶面板的俯视构造例的图。 图3是表示连接件附近的剖面构造例的图。 图4是说明向错的图。 图5是说明反扭曲现象的图。 图6是表示液晶面板模块的外观例的图。 图7是表示液晶面板模块的系统构成例的图。 图8是说明狭缝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层的定向方向之间的交叉角的图。
图9是说明交叉角的大小与显示斑点的消失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说明交叉角的大小与显示斑点的等级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说明交叉角的大小与相对透光率的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一个像素构造例的图(俯视构造)。 图13是表示第二个像素构造例的图(俯视构造)。 图14是表示第三个像素构造例的图(俯视构造)。 图15是表示第四个像素构造例的图(俯视构造)。 图16是表示第五个像素构造例的图(剖面构造)。 图17是表示第六个像素构造例的图(剖面构造)。 图18是表示第六个像素构造例的图(俯视构造)。 图19是表示第七个像素构造例的图(俯视构造)。 图20是说明电子设备的系统构成的图。 图21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外观例的图。 图22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外观例的图。 图23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外观例的图。 图24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外观例的图。 图25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外观例的图。 符号说明如下 11...定向膜;13...像素电极;13A...电极分支;13B...连结部;15...对置电 极;15A电极分支;31...狭缝。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按如下所示的顺序说明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A)液晶面板模块的外观例和面板构造 (B)在狭缝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层的定向方向之间发现的特性 (C)像素构造例1 (D)像素构造例2 (E)像素构造例3 (F)像素构造例4 (G)像素构造例5 (H)像素构造例6 (I)像素构造例7 (J)其他实施例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未特别示出或记载的部分,使用该技术领域的周知或公知技 术。并且,下面所说明的实施例为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A)液晶面板模块的外观例和面板构造 图6中表示了液晶面板模块51的外观例。液晶面板模块51具有在支承基板53 上贴合了对置基板55的构造。支承基板53由玻璃、塑料或其他基体材料构成。对置基板 55也以玻璃、塑料或其他透明部件作为基体材料。对置基板55是隔着密封材料对支承基板
553的表面进行密封的部件。 另外,仅在光的射出侧确保基板的透明性即可,另一方的基板侧也可以是不透明 的基板。 此外,根据需要,在液晶面板51上配置用于输入外部信号或驱动电源的FPC(柔性 印制电路板)57。 图7中表示了液晶面板模块51的系统构成例。液晶面板模块51具有如下构成 在下部玻璃基板61(与图1的玻璃基板5对应)上,配置有像素阵列部63、信号线驱动器 65、栅极线驱动器67、定时控制器69。在该实施方式中,像素阵列部63的驱动电路形成为 1个或多个半导体集成电路,并安装于玻璃基板上。 而且,像素阵列63具有构成显示上的1个像素的白色单元(WhiteUnit)配置成M
行XN列的矩阵构造。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行,是指由沿图中X方向排列的3XN个子
像素71构成的像素列。此外,所谓列,是指沿图中Y方向排列的M个子像素71构成的像素
列。当然,根据垂直方向的显示分辨率和水平方向的显示分辨率来确定M和N的值。 此外,信号线驱动器65用于向信号线DL施加与像素灰度等级对应的信号电位
Vsig。在本实施例中,以沿图中Y方向延伸的方式对信号线DL进行了布线。 栅极线驱动器67用于向扫描线WL施加用于提供信号电位Vsig的写入定时的控
制脉冲。在本实施例中,以沿图中X方向延伸的方式对扫描线WL进行了布线。 在此,子像素71中形成有未图示的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极与扫描
线WL连接,主电极的一方与信号线DL连接,主电极的另一方与像素电极13连接。 定时控制器69为向信号线驱动器65和栅极线驱动器67供给驱动脉冲的电路器件。 (B)在狭缝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层的定向方向之间发现的特性 如上所述,在以往的像素构造中存在如下问题若因手指按压等而产生了液晶分
子定向紊乱(反扭曲现象),则总是会作为显示斑点而被辨认出。 因此,发明者们通过使由像素电极13的电极分支13A形成的狭缝31的延伸设置 方向与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的交叉角度可变,来对是否能以自然方式减轻液晶分子的定向 紊乱进行了实验。另外,所谓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也称为"液晶的定向方向")由液晶所 具有的介电常数各项异性的朝向来定义,且设为介电常数大的方向。
下面,说明通过实验所清楚的特性。 首先,用图8说明狭缝31与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之间的关系。图8为表示子像素 71的俯视构造的图。另外,在图8中,着眼于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层7的定向方 向之间的关系,因此,省略了薄膜晶体管等的表示。 图8所示的俯视构造与在图2中说明的俯视构造相同,对对应部分标记同一符号。 即,子像素71形成于由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信号线21和沿X方向延伸设置的扫描线23包 围的矩形区域内。此外,像素电极13由5根电极分支13A和将其两端连结起来的连结部13B 构成。在图8中,形成于电极分支13A彼此之间或电极分支13A与图中右侧的信号线21之 间的狭缝31沿Y方向延伸设置。 S卩,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形成为与信号线21平行、与扫描线23垂直。 此外,在图8中,用箭头线表示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在图8中,纸面斜右上方为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在图8中,将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与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交叉 角表示为a 。 发明者们着眼于该交叉角a,针对各种交叉角a测量了到显示斑点消失为止的 时间。 在图9中表示测量结果。图9的横轴为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层7的定 向方向的交叉角a ,图9的纵轴为到显示斑点消失为止的时间。 根据图9所示的实验结果可以确认,交叉角a小于7°时,反扭曲现象引起的显示 斑点不会自然消失。 另一方面,确认了在交叉角a为7°以上的情况下,反扭曲现象引起的显示斑点 可以自然消失。而且,当交叉角a为7°时,显示斑点消失所需的时间为3.5秒。此外,实 验结果确认,交叉角a越大,则到显示斑点消失为止的时间越短。确认了例如在交叉角a 为10°时,显示斑点消失需要3秒。还确认了例如交叉角a为15°时,显示斑点消失需要 2.5秒。还确认了例如交叉角a为20°时,显示斑点消失需要1.5秒。
根据以上结果,发明者们发现,通过将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层7的定向 方向的交叉角a设定为7°以上,能够提高横向电场显示型液晶面板中的施加电压时的液 晶分子的定向稳定性。即,发现了即便由于手指按压等而产生反扭曲现象,也能够使定向紊 乱自然消失。 在图10中显示了在交叉角a与显示斑点等级之间所观察到的结果。图10的横 轴为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的交叉角a ,图10的纵轴为显示斑点 的视认等级。 如图10所示,确认了只要交叉角a为10°以上,从任意的角度看显示画面都看不 到显示斑点。此外,确认了交叉角a为5°时,从斜方看显示画面时,能看到微小的显示斑 点。另外,,确认了如果交叉角a为大于等于5。而小于10°的范围,则辨认性如图10所 示逐渐变化。 但是,也确认了具有交叉角a过大则透光率会降低的特性。在图11中表示了所 确认的透光特性。另外,图11的横轴为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的 交叉角a ,图11的纵轴为相对透光率。而且,在图11中,将交叉角a为5°的情况设为 100%。 在图ll中,交叉角a为5°时的透光率最大,交叉角a为45°时的透光率最小。 另外,交叉角a为45°时的相对透光率约为64%。 如图ll所示,可以确认交叉角a与相对透光率之间大致呈线性关系。从该透光 率的观点来看,可知交叉角a越小,则在显示亮度方面越有利。 基于以上特性,发明者们认为优选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 的交叉角a在7°以上。 但是,如果考虑到相对透光率和显示斑点消失时间两方面均优异,发明者们认为 优选交叉角a在7°以上15°以下。
(C)像素构造例1 图12所示的像素构造在与图8中说明的像素构造相同的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型液晶面板中使用。因此,像素区域的剖面构造为图l所示的构造。即,对置电
7极15以覆盖整个像素区域的方式配置在比像素电极13的下层侧。 如图12所示,设定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与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交叉角a为 7°以上。 根据该像素构造,利用形成于像素电极13与对置电极15之间的抛物线状电场,也 能够使位于像素电极13上部的液晶分子移动。具体而言,在图12的情况下,能够按顺时针 移动。因此,能够实现视角宽的液晶面板。而且,如上所述,相对于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 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被优化。因此,即便由于手指按压等引起的反扭曲现象导致液晶分子 排列紊乱,也能使其在几秒钟之内自然消失。
(D)像素构造例2 在图13中表示了第二个像素构造例。该像素构造也在与图12中说明过的第一个 像素构造相同的FFS型液晶面板中使用。 但是,在第二个像素构造中,采用使像素电极13在像素区域(在图中用虚线表示
的矩形区域)的中央附近弯折的构造。而且,图13中的弯折点为1个。 在此,图13所示的像素构造以从弯折点沿X轴方向延伸的假想线为边界成为上下
镜面构造。 在该条件下,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形成为与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之间满足7。 以上。图13着眼于像素电极13以沿X轴方向延伸的假想线为边界成为上下镜面构造,并 设定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 因此,在图13的情况下,将各电极分支13A与Y轴方向的交叉角a形成为7°以 上。另外,优选各电极分支13A与Y轴方向的交叉角a为7°以上不到15° 。原因在于, 如果交叉角a为15°以上则相对透光率会稍稍降低。 在该具有双域构造的像素构造中,在像素区域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中,施加电 压时的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相反。即,在像素区域的图中上半部分,由于施加电场液晶分子 按逆时针旋转,与此相对,在像素区域的图中下半部分,由于施加电场液晶分子按顺时针旋转。 由此,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相反,从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显示画面,都能够使每1 个像素的光量均匀化。因此,利用图12中说明的像素构造,能够实现视角宽的液晶面板。当 然,如上所述,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与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的关系得到优化,因此,即便 由于手指按压等引起的反扭曲现象导致液晶分子排列紊乱,也能使其在几秒钟之内自然消 失。 (E)像素构造例3 图14中表示了第三个像素构造例。该像素构造也对应于FFS型液晶面板的像素 构造。 但是,在图13所示的像素构造中,1个像素内存在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不同的2个 区域,与此相对,在本像素构造例的情况下,在上下2个像素区域上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不 同。 而且,在图14中,表示了施加电场时使液晶分子逆时针旋转的整个像素区域。因 此,在图14所记载的像素区域的上下配置了施加电场时使液晶分子顺时针旋转的像素区 域。而且,在图14中,仅表示了该像素区域的信号线21的局部图案。
此外,图14所示的像素构造以位于上下2个像素区域之间的扫描线23为边界而 成为上下镜面构造。 因此,在图14的情况下,针对任意一个像素区域,也将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形成为 与Y轴方向平行。进一步而言,只要满足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Y轴方向)与狭缝31的延 伸设置方向的交叉角为7。以上,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便可在每个像素区域上不同。
如上所述,在图14的情况下,各电极分支13A与Y轴方向的交叉角a形成为7° 以上。另外,优选各电极分支13A与Y轴方向的交叉角a为7°以上不到15° 。原因在于 如果交叉角a为15°以上则相对透光率会稍稍降低。 此外,在该像素构造中,在上下邻接的一方的像素区域和另一方的像素区域上,液 晶分子的旋转方向相反。即,在一方的像素区域上,由于施加电场液晶分子顺时针旋转,与 此相对,在另一方的像素区域上,由于施加电场液晶分子逆时针旋转。 由此,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在上下2个像素区域上相反,从而能够实现视角宽的
液晶面板。当然,如上所述,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与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的关系得到优
化,因此,即便由于手指按压等引起的反扭曲现象导致液晶分子排列紊乱,也能使其在几秒
钟之内自然消除。 (F)像素构造例4 在图15中表示了第四个像素构造例。该像素构造例对应于图13所示的像素构造
例的变形例。即,对应于如下像素构造,B卩、采用了在1个像素内具有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
不同的2个区域的像素构造。因此,基本像素构造与图13所示像素构造相同。 不同点在于,追加采用了将电极分支13A的弯折点彼此连接的连结枝13C。 在图13所示的像素构造中,在域的边界部分,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相反。因此,不
能避免该边界部分出现定向紊乱,有可能影响到反扭曲线现象的消失。 另一方面,图14所示的像素构造,能够利用连结枝13C将2个域完全分离。因此,
能够降低各域的边界部分的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分子的排列紊乱。其结果,图14所示的像素
构造,与图13所示的像素构造相比能够縮短反扭曲线现象消失所需的时间。 (G)像素构造例5 在上述4个像素构造例中,对具有图1中说明的剖面构造的FFS型液晶面板进行 了说明。即,针对具有以下像素构造的液晶面板进行了说明在被加工成梳齿状的像素电极 13的下层,以覆盖整个像素区域的方式配置了对置电极15。 但是,如图16所示,也可以采用将对置电极15也加工成梳齿状的液晶面板。另 外,在图16的情况下,将对置电极15的电极分支15A配置为,填充像素电极13的电极分支 13A的缝隙(狭缝31)。 S卩,将对置电极15的电极分支15A配置为,在像素区域内不与像素 电极13的电极分支13A重叠。
(H)像素构造例6 在上述各像素构造例中,均以在不同层形成像素电极13和对置电极15的像素构 造为前提进行了说明。 但是,发明者们提出的技术也能够应用于在同一层形成像素电极13和对置电极 15的横向电场显示型液晶面板。 在图17中表示了与第六个像素构造例对应的剖面构造例,并且在图18中表示了
9与第六个像素构造例对应的俯视构造例。另外,像素构造13和对置电极15以外的构造基本上与图1及图2中说明的像素构造相同。 S卩,液晶面板91由2张玻璃基板3和5、以及以被它们夹持的方式封入其中的液晶
层7构成。在各基板的外侧表面配置偏光板9,在内侧表面配置定向膜11。 在图17的情况下,像素电极13和对置电极15也形成于玻璃基板5。其中,像素电
极13具有用连结部13B将加工成梳齿状的4根电极分支13A的一端连结起来的构造。另一
方面,对置电极15具有将被加工成梳齿状的3根电极分支15A的一端与共用电极线33连
接的构造。在此,将对置电极15的电极分支15A配置为,嵌入像素电极13的电极分支13A
的缝隙。另外,共用电极线33沿着信号线21和扫描线23形成为格子状。 由于该电极构造,如图17所示,在同一层交替地配置像素电极13的电极分支13A
和对置电极15的电极分支15A。根据该电极构造,在像素电极13的电极分支13A和对置电
极15的电极分支15A之间产生抛物线状的电场。在图17中用虚线表示该电场。 此外,在图18中,表示了由像素电极13的电极分支13A形成的狭缝的延伸设置方
向与信号线21平行的情况。当然,如图18所示,将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设定为与狭缝31
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交叉角a为7°以上。 根据该像素构造,能够实现即便由于手指按压等引起的反扭曲现象导致液晶分子排列紊乱,也能使其在几秒钟之内自然消除的液晶面板。当然,也能够实现基于横向电场的广视角。 (1)像素构造例7 在上述6个像素构造例中,均对由像素电极13的电极分支13A形成的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与信号线21平行或与信号线21倾斜地交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是,由像素电极13的电极分支13A形成的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也可以与扫描线23平行或与扫描线23倾斜地交叉。 在图19中表示了这种像素构造的一例。另夕卜,图19表示了像素电极13和对置电极15被配置于玻璃基板5侧的其他层的情况下的像素构造例。当然也可以考虑与第六个像素构造例相同的像素构造。 回到图19的说明。在图19的情况下,像素电极13的电极分支13A形成为与扫描线23平行。而且,电极分支13A的两端通过连结部13B被连结。因此,形成于电极分支13A彼此之间的狭缝31沿X方向延伸设置。 在该像素构造中,在手指按压等外部压力施加到液晶层7的情况下,也无法避免沿着狭缝31产生反扭曲现象。但是,如上所述,只要将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与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交叉角a形成为7°以上,便能够使产生的反扭曲现象在几秒钟之内自然消失。 在图19中用粗箭头线表示最佳定向方向的一例。
(J)其他实施方式例
(J-l)基板材料 在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说明中,基板为玻璃基板,但也可以使用塑料基板和其他基板。
(J-2)产品例
在上述说明中,对可产生横向电场的各种像素构造进行了说明。在此,针对安装了 具有上述实施例涉及的像素构造的液晶面板(未安装驱动电路的状态)、液晶面板模块(安 装了驱动电路的状态)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 在图20中,表示了电子设备101的概念构成例。电子设备101由具有上述像素构 造的液晶面板103、系统控制部105和操作输入部107构成。系统控制部105中执行的处理 内容因电子设备101的商品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此外,操作输入部107的构成也因电子设备101的商品形态的不同而不同,例如, 由GUI (图形用户界面)、开关、按键、指示器件和其他操作元件构成。 另外,如果电子设备101搭载有显示在设备内生成的、或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或影 像的功能,则不局限于特定领域的设备。 在图21中,表示了其他电子设备为电视接收机时的外观例。电视接收机111的框 体正面上,配置有由前面面板113和滤波玻璃115等构成的显示画面117。显示画面117的 部分与在实施例中说明的液晶面板对应。 此外,可以假设这种电子设备101例如为数码相机。在图22中表示了数码相机121 的外观例。图22中(A)为正面侧(被拍摄物体侧)的外观例,图22中(B)为背面侧(摄 影者侧)的外观例。 数码相机121包括保护罩123、摄像镜头部125、显示画面127、控制开关129以及
快门按钮131。其中,显示画面127部分对应实施例中说明的液晶面板。 此外,可以假设这种电子设备101例如为摄像机。在图23中表示了摄像机141的
外观例。 摄像机141由位于主体143的前方对拍摄对象进行摄像的摄像镜头145、摄像开始 /停止开关147和显示画面149构成。其中显示画面149的部分对应实施例中说明的液晶 面板。 此外,可以假设这种电子设备101例如为便携终端装置。在图24中表示了作为便 携终端装置的移动电话机151的外观例。图24中所示的移动电话机151为折叠式,图24 中(A)为将框体打开的状态下的外观例,图24中(B)为将框体折叠后的状态下的外观例。
移动电话机151由上侧框体153、下侧框体155、连结部(在本例中为铰链部)157、 显示画面159、辅助显示画面161、图像灯(picture lightl63和摄像头165。其中,显示画 面159和辅助显示画面161的部分对应于实施例中说明的液晶面板。
此外,可以假设这种电子设备101例如为计算机。在图25中表示了笔记本型计算 机171的外观例。 笔记本型计算机171包括上侧框体173、下侧框体175、键盘177和显示画面179。 其中显示画面179对应实施例中说明的液晶面板。 除上述以外,可以假设这种电子设备101为投影仪、音频播放装置、游戏机、电子
书、电子词典等。 (J-3)其他 对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考虑各种变形例。另外,还可考虑基 于本说明书的记载创作的或组合的各种变形例及应用例。
权利要求
一种液晶面板,具有彼此隔着一定距离而对置配置的第1和第2基板;密封于上述第1和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形成于上述第1基板侧的对置电极图案;形成于上述第1基板侧的像素电极图案;和定向膜,其形成为,上述液晶层的定向方向以7°以上的角度与上述像素电极图案的狭缝延伸设置方向交叉。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上述狭缝的延伸设置方向与上述液晶层的定向方向的交叉角为7。以上15°以下。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 上述像素电极图案和上述对置电极图案形成在相同的层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 上述像素电极图案和上述对置电极图案形成在不同的层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 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 各像素区域由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不同的多个区域形成。
6. —种电子设备,具有液晶面板,其具有彼此隔着一定距离而对置配置的第1和第2基板;密封于上述第1 和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形成于上述第l基板侧的对置电极图案;形成于上述第l基板侧 的像素电极图案;和定向膜,其形成为,上述液晶层的定向方向以7°以上的角度与上述像 素电极图案的狭缝延伸设置方向交叉;驱动上述液晶面板的驱动电路;对整个系统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系统控制部;接受针对上述系统控制部的操作输入的操作输入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以及电子设备。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横向电场显示型液晶面板中反扭曲现象不能自然消失。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具有彼此隔着一定距离而对置配置的第1和第2基板;密封于第1和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形成于第1基板侧的对置电极图案;形成于第1基板侧的像素电极图案;和定向膜,其形成为,液晶层的定向方向以7°以上的角度与像素电极图案的狭缝延伸设置方向交叉。
文档编号G02F1/1337GK101750803SQ200910260668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9日
发明者奥野晴美, 樱井芳亘, 田中大直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