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09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面板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发明涉及利用在像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产生的横向电场将
液晶分子的排列旋转控制为与基板面平行的驱动方式的液晶面板。此外,本说明书中提出 的发明具有作为搭载了该液晶面板的电子设备的侧面。
背景技术
目前,在液晶面板的面板构造中,除了相对于面板面在垂直方向上产生电场的纵 向电场显示型之外,还提出了与各种驱动方式对应的面板构造。例如,提出了一种相对于面 板面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电场的横向电场显示型的面板构造。 在该横向电场显示型的液晶面板中,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与基板面平行。即,在横 向电场显示型的液晶面板中,液晶分子向与基板面垂直的方向旋转少。因此,公知具有光学 特性(对比度、亮度、色调)的变化较少的特性。即,横向电场显示型的液晶面板具有比纵 向电场显示型的液晶面板视角大的特点。 图1中表示构成横向电场显示型的液晶面板的像素区域的剖面构造例,图2中表 示对应的俯视构造例。 液晶面板1由两片玻璃基板3、5、以及按照被这两片玻璃基板夹持的方式封入其 间的液晶层7构成。各基板的外侧表面上配置有偏光板9,内侧表面上配置有定向膜11。其 中,定向膜11是为了使液晶层7的液晶分子组在一定方向上排列而使用的膜。 一般使用聚 酰亚胺膜。 另外,在玻璃基板5上,形成有由透明导电膜形成的像素电极13和对置电极15。 其中,像素电极13具有将加工成梳齿状的5根电极分支13A的两端分别通过连结部13B连 结起来的构造。另外,在像素电极13的图中上端,形成有将电极分支13A的一部分与连结 部13B —体连接的矩形形状的连接部13C。 另一方面,对置电极15形成在电极分支13A的下层侧(玻璃基板5侧),覆盖整个 像素区域。通过该电极构造,在电极分支13A与对置电极15之间产生抛物线状的电场。图 1中,用虚线的箭头表示了该电场。 此外,像素区域对应于由图2所示的信号线21和扫描线23包围的区域。并且,在 各像素区域中,配置有用于控制对像素电极13施加信号电位的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 的栅电极与扫描线23连接,根据扫描线23的电位来对其导通、截止动作进行切换控制。
另外,薄膜晶体管的一方的主电极通过未图示的布线图案与信号线21连接,另一 方的主电极与连接件25连接。因此,在薄膜晶体管进行了导通动作的情况下,信号线21与 像素电极13电连接。 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说明书中,将电极分支13A之间的间隙称为狭缝31 。在图 2的情况下,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与信号线21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同。艮P,狭缝31沿着图 中的Y轴方向形成。 作为参考,在图3的(A)和(B)中表示连接件25附近的剖面构造。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0-1234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1-202356号公报 在横向电场显示型的液晶面板中,已知如图4所示,在狭缝31的两端部分(电极分支13A被连结部13B或连接部13C连结的部分附近),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分子的定向容易混乱。这是由于连接部为矩形状的电极不会产生横向电场因而定向控制弱。而且,还具有连接部周围通常凹凸程度大,容易成为定向混乱的核心这一原因。该现象称作向错(disclination)。 图4中,用阴影线表示了容易发生上述向错的区域41。在图4的情况下,在共计8个区域41中发生液晶分子的定向混乱。 另外,当对该向错施加外部压力(手指按压等)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混乱具有如图中箭头所示沿电极分支13A的延伸设置方向扩展的特性。此外,该液晶分子的排列混乱作用在使液晶分子的排列向与电场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方向上。将该现象称作反扭曲(reverse twist)现象。 图5中表示了发生反扭曲现象的例子。在图5中,用沿着电极分支13A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的阴影线表示该液晶分子排列混乱的区域43。 此外,在目前使用的液晶面板中,存在若发生了反扭曲现象则无法通过自然放置使其复原的问题。这是由于分别从像素的上部和下部扩展的向错在像素中央部相结合而形成稳定状态,使得位于区域43的液晶分子的定向方向无法复原。结果,存在发生了反扭曲现象的区域43作为画面残留(g卩,显示斑点)始终可见的问题。下面,将该画面残留称作反扭曲线。 而且,从连接部13C直接延伸的两根电极分支13A中容易残留反扭曲线。图5中,与两侧的反扭曲线相比更强调表示了位于像素区域的中央侧的两条反扭曲线。

发明内容
因此,发明者们提出了一种液晶面板,其具有相互隔着一定距离而对置配置的第一及第二基板;密封于第一及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定向膜;在第一基板侧形成的对置电极图案;和在第一基板侧由多根电极分支形成且在连接件的附近形成有部分连结枝的像素电极图案,部分连结枝将多根电极分支中的从连接件延伸的多根电极分支横贯连接。
此外,像素电极图案与对置电极图案可形成在同一层面上,也可形成在不同层面上。即,只要是横向电场显示型的液晶面板且像素电极上形成有狭缝即可,对像素区域的剖面构造没有限制。 而且,希望构成像素电极图案的多根电极分支所形成的狭缝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的定向方向之间的交叉角形成为7°以上。 如上所述,发明者们在定向稳定性弱的连接件的附近区域形成了将多根电极分支横贯连接的部分连结枝。由此,即使在液晶被外部压力按压时,也能将连接件的附近区域产生的向错沿电极分支向像素中央的生长封闭在连接件的附近区域与部分连结枝之间。结果,能将因外部压力而产生的显示斑点(反扭曲线)抑制在最小限度。


图1是说明横向电场显示型的液晶面板的剖面构造例的图。 图2是说明横向电场显示型的液晶面板的俯视构造例的图。 图3是表示连接件附近的剖面构造例的图。 图4是说明向错的图。 图5是说明反扭曲现象的图。 图6是表示液晶面板模块的外观例的图。 图7是表示液晶面板模块的系统结构例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个像素构造例的图(俯视构造)。 图9是说明反扭曲线的发生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二个像素构造例的图(俯视构造)。 图11是说明交叉角的大小与显示斑点的消失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12是说明交叉角的大小与显示斑点的等级的关系的图。 图13是说明交叉角的大小与相对透光率的关系的图。 图14是表示第三个像素构造例的图(俯视构造)。 图15是表示第四个像素构造例的图(俯视构造)。 图16是表示第五个像素构造例的图(剖面构造)。 图17是表示第六个像素构造例的图(剖面构造)。 图18是表示第六个像素构造例的图(俯视构造)。 图19是表示第七个像素构造例的图(俯视构造)。 图20是说明电子设备的系统结构的图。 图21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外观例的图。 图22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外观例的图。 图23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外观例的图。 图24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外观例的图。 图25是表示电子设备的外观例的图。 图中ll-定向膜;13-像素电极;13A_电极分支;13B-连结部;13C-连接部;15-对置电极;15A_电极分支;25-连接件;31-狭缝;81_部分连结枝。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按如下顺序对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说明。 (A)液晶面板模块的外观例及面板构造 (B)像素构造例1 :具有单域(single domain)构造的情况 (C)像素构造例2 :具有近似双域(dual domain)构造的情况 (D)像素构造例3 :具有双域构造的情况 (E)像素构造例4 :具有双域构造的情况 (F)像素构造例5 :其他剖面构造 (G)像素构造例6 :其他剖面构造 (H)像素构造例7 :其他像素构造例[OO59] (I)其他实施例 此外,本说明书中未特别图示或记载的部分,应用本领域的周知或公知技术。另
外,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为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
(A)液晶面板模块的外观例及面板构造 图6中表示液晶面板模块51的外观例。液晶面板模块51具有在支承基板53上贴合了对置基板55的构造。支承基板53由玻璃、塑料或其他基体材料构成。对置基板55也以玻璃、塑料或其他透明部件作为基体材料。对置基板55是隔着密封材料对支承基板53的表面进行密封的部件。 此外,仅在光的射出侧确保基板的透明性即可,另一方的基板侧也可以是不透明的基板。 另外,在液晶面板51上,根据需要而配置用于输入外部信号和驱动电源的FPC(柔性印刷电路板)57。 图7中表示液晶面板模块51的系统结构例。液晶面板模块51具有在下部玻璃基板61 (对应于图1的玻璃基板5)上配置了像素阵列部63、信号线驱动器65、栅极线驱动器67和定时控制器69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像素阵列部63的驱动电路形成为一个或多个半导体集成电路,并安装在玻璃基板上。 而且,像素阵列部63具有构成显示上的一个像素的白色单元(white皿it)配置成
M行XN列的矩阵构造。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行是指沿图中X方向排列的3XN个子像素
71所构成的像素列。另外,列是指沿图中Y方向排列的M个子像素71所构成的像素列。当
然,根据垂直方向的显示分辨率和水平方向的显示分辨率来确定M和N的值。 另外,信号线驱动器65用于向信号线DL施加与像素灰度等级对应的信号电位
Vsig。在本实施例中,以沿图中Y方向延伸的方式对信号线DL进行了布线。 栅极线驱动器67用于向扫描线WL施加用于提供信号电位Vsig的写入定时的控
制脉冲。在本实施例中,以沿图中X方向延伸的方式对扫描线WL进行了布线。 这里,子像素71中形成有未图示的薄膜晶体管,其栅电极与扫描线WL连接,主电
极的一方与信号线DL连接,主电极的另一方与像素电极13连接。 定时控制器69是向信号线驱动器65及栅极线驱动器67供给驱动脉冲的电路器件。
(B)像素构造例1 图8中表示像素构造例。在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切换)型液晶面板中使用该像素构造。 因此,像素区域的剖面构造为图l所示的构造。即,对置电极15被配置成,在像素电极13的下层侧覆盖整个像素区域。 图8所示的像素构造的基本构造与图2所示的像素构造相同。即,像素电极13具有将加工成梳齿状的5根电极分支13A的两端通过连结部13B连结起来的构造。
另外,像素电极13在像素区域的图中上端侧具有连接部13C。该连接部13C通过其中央附近形成的连接件25与未图示的薄膜晶体管连接。 另外,连接部13C在一端侧与连结部13B连接,并且在另一端侧与3根电极分支13A连接。 此外,这里的3根电极分支13A是5根电极分支13A中除位于两端的2根电极分
6支13A以外的电极分支13A。 另外,该连接部13C的图案面积较大。因此,与由与连接部13C直接连接的3根电极分支13A所形成的两条狭缝31之间的边界部分的定向稳定性容易变弱。定向稳定性弱意味着液晶被按压时产生的反扭曲也容易生长。 因此,在图8所示的像素构造例中,在连接部13C的附近位置形成将从连接部13C直接延伸的3根电极分支13A之间横贯连接的部分连结枝81。通过该部分连结部81,能够将由位于像素区域中央侧的3根电极分支13A所形成的两条狭缝31从物理上分割成两个区域。 这两条狭缝31是液晶被按压时特别容易出现反扭曲的生长的狭缝。 不过,由于存在部分连结枝81,即使在液晶被按压的情况下,反扭曲的生长也会停
留在连接部13C侧的狭缝31内,而不会到达像素区域的中央附近。图9中表示液晶被外部
压力按压时的状态。 通过比较图9和图5可知,在形成了部分连结枝81的像素区域,像素区域内残存的反扭曲线大幅度减少。尤其是,能够使像素区域的中央附近产生的反扭曲线消失或大幅度减少。 结果,通过采用该像素构造,能够显著改善液晶面板整体的显示品质。 此外,希望连接部13C与部分连结枝81之间形成的间隙尽可能窄。例如,希望间
隙窄至制造极限附近。这是由于间隙越窄越能增加定向限制力所作用的像素区域的面积。 同样,由于部分连结枝81只要将区域分割成两个即可,因此希望其图案宽度细至
制造极限。
(C)像素构造例2 图10中表示第二个像素构造例。假设该像素构造例也在FFS型液晶面板中使用。 该像素电极13的基本图案构造与上述的像素构造例(图8)相同。S卩,像素电极
13由5根电极分支13A、连结部13B、连接部13C、部分连结枝81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像素构造例(图8)中,例示了信号线21及电极分支13A均与Y轴
方向平行地形成的情况。 相对于此,在图IO所示的像素构造例中,像素区域内的布线相对于Y轴方向倾斜而形成这一点与上述的像素构造例不同。 此外,以相对于Y轴方向在位于上下的两个像素区域之间反转的方式形成该倾斜方向。即,沿Y轴方向交替配置相对于Y轴方向绕顺时针倾斜的图案与绕逆时针倾斜的图案。换而言之,该实施例中的像素区域相对于沿X轴方向延伸的扫描线23成为上下镜面构造。 另外,在图10中,以相对于Y轴方向绕顺时针倾斜的情况为主对像素区域的图案进行了表示。而且,定向膜11的定向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因此,在该像素区域中,当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逆时针旋转。 当然,在图IO所主要表示的像素区域的上下位置,形成有像素区域的图案相对于Y轴方向逆时针倾斜的像素区域。当然,在该像素区域中,当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顺时针旋转。 这样,在上下两个像素区域中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成为相反的方向,由此能够实现视角宽的液晶面板。 此外,以上所示的该像素构造构成近似双域构造。 下面,对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与由电极分支13A形成的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之间的优选关系进行说明。其中,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另外也称为"液晶的定向方向")由液晶所具有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朝向来定义,设为介电常数大的方向。
在图lO所示的像素构造中,作为适宜的构造表示了定向膜ll的定向方向和由电极分支13A形成的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在液晶层7的交叉角a为7°以上的情况。
该值是通过如下的实验确定的值。下面,对发明者们确认的特性进行说明。
首先,图11中表示在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之间所确认的特性。该图ll表示了交叉角a与至显示斑点消失为止的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图ll的横轴是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之间的交叉角a ,图11的纵轴是至显示斑点消失为止的时间。 根据图ll所示的实验结果可以确认当交叉角a小于7°时,反扭曲现象引起的显示斑点不会自然消失。 另一方面,当交叉角a在7°以上时,反扭曲现象引起的显示斑点能够自然消失。这是图10中将交叉角a标记为在7。以上的理由。 其中,当交叉角a为7°时,显示斑点消失所需的时间为3.5秒。另外,根据实验结果确认了,交叉角a越大则到显示斑点消失为止的时间越短。 确认了例如当交叉角a为10°时在3秒处显示斑点消失。另外,确认了例如当交叉角a为15°时在2.5秒处显示斑点消失。另外,确认了例如当交叉角a为20°时在1. 5秒处显示斑点消失。 由此可知,交叉角a越大,越能提高横向电场显示型的液晶面板中的液晶分子的定向限制力。 图12中表示在交叉角a与显示斑点的等级之间观察到的结果。图12的横轴是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之间的交叉角a ,图12的纵轴是显示斑点的辨识等级。 如图12所示,确认了,若交叉角a在10°以上,则从任意角度观察显示画面都看不到显示斑点。另外,确认了,当交叉角a为5°时,从斜向观察显示画面的情况下能看到微小的显示斑点。此外,确认了,当交叉角a在5°以上且小于IO。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辨识性如图12所示逐渐变化。 0107] 不过,并不是交叉角a越大越好。 图13中表示已被确认的透过特性。其中,图13的横轴是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之间的交叉角a,图13的纵轴是相对透光率。而且,在图13中,将交叉角a为5°的情况表示为100%。 在图13的情况下,交叉角a为5°时的透光率最大,交叉角a为45°时的透光率最小。其中,交叉角a为45°时的相对透光率约为64%。 如图13所示,交叉角a与相对透光率之间为大致线性的关系。从该透光率的观点来看,交叉角a越小,则在显示亮度方面越有利。 根据以上特性,发明者们希望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之间的交叉角a在7。以上15°以下。若满足该条件,则能够使相对透光率与到显示斑点消失为止的时间二者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由此,能够实现即使由手指按压等引起的反扭曲现象导致了液晶分子的排列混乱,也能使该排列混乱在几秒之内自然消失的液晶面板。
(D)像素构造例3 图14中表示第三个像素构造例。假设该像素构造也在FFS(FringeFieldSwitching)型液晶面板中使用。 其中,在第三个像素构造中,说明一个像素区域内采用了双域构造的情况。S卩,采用了在像素区域(图中由虚线表示的矩形区域)的Y轴方向中央附近使像素电极13弯折的构造。 此外,图14中的弯折点为一个,但也可设置两个以上弯折点来形成多域构造。
这里,图14所示的像素构造构成为以从弯折点沿X轴方向延伸的假想线为边界的上下镜面构造。不过,连接部13C和部分连结枝81在像素区域内为一个。因此,这部分不属于上下镜面构造的对象。另外,在上下镜面构造中,不仅包含像素电极13,还包含信号线21。 另外,在该条件下,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与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之间的交叉角a也形成为7。以上。当然,从整体显示性能的观点出发,希望交叉角a在7°以上15°以下。另外,假设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的情况。 在该具有双域构造的像素构造中,像素区域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中液晶分子的
旋转方向相互反向。即,在像素区域的图中上半部分,由于施加电场液晶分子逆时针旋转,
相对于此,在像素区域的图中下半部分,由于施加电场液晶分子顺时针旋转。 这样,由于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相互反向,即使从任何角度观察显示画面,也能够
使每个像素的光量均匀。因此,能够实现比第一个像素构造的视角宽的液晶面板。 当然,如上所述,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与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的关系被最佳化。
因此,即使由手指按压等引起的反扭曲导致了液晶分子的排列混乱,也能使该排列混乱在
几秒之内自然消失。 (E)像素构造例4 图15中表示第四个像素构造例。该像素构造对应于图14所示的双域构造的变形例。即,对应于在一个像素内采用双域构造的像素构造,基本像素构造与图14所示的像素构造相同。 不同点在于追加采用了将电极分支13A的弯折点彼此横贯连接的连结枝13D。
这是基于以下理由。图14所示的第三个像素构造中,在域的边界部分(弯折点的部分)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相互反向。因此,在该边界部分定向限制力弱,容易发生定向混乱。该定向混乱可能会影响反扭曲线现象的消失。 另一方面,图15所示的像素构造例中,通过在弯折点将5根电极分支13A全部连接起来的连结枝13C,能够将两个域从物理上分离。 因此,能够消除在各域的边界部分液晶分子的排列混乱。结果,图15所示的像素构造与图14所示的像素构造相比能够縮短反扭曲线的消失。
(F)像素构造例5
在上述四个像素构造例中,均对具有图1中说明的剖面构造的FFS型液晶面板进 行了说明。即,说明了具有在加工成梳齿状的像素电极13的下层按照覆盖整个像素区域的 方式配置了对置电极15的像素构造的液晶面板。 但是,如图16所示,也可采用将对置电极15加工成梳齿形状的液晶面板91。此 外,在图16中,对与图1对应的部分标注了同一标记。 在图16的情况下,以填充像素电极13的电极分支13A的间隙(狭缝31)的方式 配置对置电极15的电极分支15A。 S卩,以在像素区域内不与像素电极13的电极分支13A重叠的方式配置对置电极15 的电极分支15A。当然,在像素电极13与对置电极15之间形成的电场没什么不同。
(G)像素构造例6 在上述各像素构造例中,均以像素电极13与对置电极15形成在不同层的像素构 造为前提进行了说明。 但是,发明者们提出的技术还可应用于像素电极13与对置电极15形成在同一层 的横向电场显示型的液晶面板。 图17中表示与第六个像素构造例对应的剖面构造例,图18中表示与第六个像素 构造例对应的俯视构造例。此外,该液晶面板的基本构造与对应于其他像素构造的液晶面 板的构造相同。 S卩,液晶面板101由两片玻璃基板3、5、以及按照被这两片玻璃基板夹持的方式封 入其间的液晶层7构成。各基板的外侧表面上配置有偏光板9,内侧表面上配置有定向膜 11。 另外,在图17所示的液晶面板101中,像素电极13与对置电极15形成在玻璃基 板5上。 其中,像素电极13具有将加工成梳齿状的4根电极分支13A的一端通过连结部 13B连接起来的构造。 另一方面,像素区域内的对置电极15与图16的情况同样形成为梳齿状。在图17 的情况下,像素区域内形成有3根电极分支15A,其一端与共用电极线33连接。这里,对置 电极15的电极分支15A按照嵌入像素电极13的电极分支13A的间隙中的方式与像素电极 13形成在同一层。此外,共用电极线33如图18所示沿着信号线21和扫描线23形成为栅 格状。 如上所述,在该像素构造例中,像素电极13的电极分支13A与对置电极15的电极 分支15A配置在同一层,且沿X轴方向交替出现。根据该电极构造,像素电极13的电极分 支13A与对置电极15的电极分支15A之间产生抛物线状的电场。图17中用虚线表示该电 场。 另外,如图18所示,在该像素构造例中,从连接部13C直接延伸的电极分支13A为 2根。因此,在该像素构造中,按照将这两根电极分支13A相互连接起来的方式形成部分连 结枝81。 根据该像素构造,能够实现在像素区域的中央附近不易产生因手指按压等外压引
起的反扭曲线的液晶面板。 (H)像素构造例7
10
在上述的六个像素构造例中,均对由像素电极13的电极分支13A形成的狭缝31 的延伸设置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或与Y轴方向成锐角地交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是,由像素电极13的电极分支13A形成的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也可以与X 轴方向平行或与X轴方向成锐角地交叉。 图19中表示这种像素构造的一例。其中,图19表示了像素电极13与对置电极15 配置在玻璃基板5侧的另一层时(图l)的像素构造例。当然,也可考虑与第六个像素构造 例同样的像素构造。 返回图19的说明。在图19的情况下,像素电极13的电极分支13A形成为与扫描 线23平行。并且,利用连结部13B将电极分支13A的两端连接。因此,电极分支13A彼此 间形成的狭缝31沿X方向延伸。 在该像素构造例中,连接部13C与从该连接部13C直接延伸的电极分支13A之间 的边界部分定向限制力也容易变弱。 但是,通过按照横贯这些电极分支13A之间的方式形成部分连结枝81,与上述其 他像素构造例的情况同样,能够有效抑制当施加外部压力时该区域的反扭曲线的生长。
(I)其他实施例
(1-1)基板材料 在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对基板采用了玻璃基板,但也可采用塑料基板或其他基 板。
(1-2)定向膜的定向方向1 在上述实施例的像素构造例1 (图8)中,假设了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与狭缝31的 延伸设置方向以3。左右的锐角交叉的情况。 当然,在交叉角a为7°以上时,与像素构造例2(图10)同样,能够期待使产生的
反扭曲线通过自然放置可消失的效果。 (1-3)定向膜的定向方向1 在上述实施例的像素构造例2 (图10)、像素构造例3 (图14)、和像素构造例4 (图 15)中,以液晶层7的定向方向与狭缝31的延伸设置方向之间形成的交叉角a在7°以上 的情况为优选例进行了说明。 但是,交叉角a也可小于7。。在该情况下,会残留显示斑点,但是,如图9中说明 的那样,能够改善像素区域的中央附近的反扭曲线的生长,因此能够期待显示品质的改善 效果。
(1-4)产品例 在上述说明中,对能产生横向电场的各种像素构造进行了说明。这里,对安装了具 有这些实施例所涉及的像素构造的液晶面板(未安装驱动电路的状态)和液晶面板模块 (安装了驱动电路的状态)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 图20中表示电子设备111的概念结构例。电子设备111由具有上述的像素构造 的液晶面板113、系统控制部115和操作输入部117构成。由系统控制部115执行的处理内 容根据电子设备111的商品形态而不同。 另外,操作输入部117的结构也根据商品形态而不同,例如由GUI(图形用户界 面)、开关、按钮、指示器件或其他操作元件构成。
此外,电子设备111只要搭载了显示由设备内生成的或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或影像 的功能即可,并不限定于特定领域的设备。 图21中表示作为其他电子设备的电视接收机的外观例。在电视接收机121的框 体正面配置有由前面板123和滤光玻璃125等构成的显示画面127。显示画面127的部分 对应于实施例中说明的液晶面板。 另外,对于这种电子设备111例如假设为数码相机。图22中表示数码相机131的 外观例。图22中(A)是正面侧(拍摄对象侧)的外观例,图22中(B)是背面侧(拍摄者 侧)的外观例。 数码相机131由保护罩133、摄像镜头部135、显示画面137、控制开关139和快门
按钮141构成。其中,显示画面137的部分对应于实施例中说明的液晶面板。 另外,对于这种电子设备111例如假设为摄像机。图23中表示摄像机151的外观例。 摄像机151由位于主体153的前方对拍摄对象进行摄像的摄像镜头155、摄像开 始/停止开关157以及显示画面159构成。其中,显示画面159的部分对应于实施例中说 明的液晶面板。 另外,对于这种电子设备111例如假设为便携终端装置。图24中表示作为便携终
端装置的移动电话机161的外观例。图24所示的移动电话机161为折叠式,图24中(A)
是打开了框体的状态的外观例,图24中(B)是将框体折叠后的状态的外观例。 移动电话机161由上侧框体163、下侧框体165、连结部(该例中为铰链部)167、显
示画面169、辅助显示画面171、图像灯(picture light) 173和摄像头175构成。其中,显
示画面169和辅助显示画面171的部分对应于实施例中说明的液晶面板。 另外,对于这种电子设备111例如假设为计算机。图25中表示笔记本型计算机
181的外观例。 笔记本型计算机181由下侧框体183、上侧框体185、键盘187和显示画面189构 成。其中,显示画面189的部分对应于实施例中说明的液晶面板。 此外,对于电子设备111,还可假设为投影仪、音频播放装置、游戏机、电子书、电子 词典等。
(1-5)其他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在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考虑各种变形例。另外,还可考虑 基于本说明书的记载创作的或组合的各种变形例及应用例。
1权利要求
一种液晶面板,具有相互隔着一定距离而对置配置的第一及第二基板;密封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定向膜;在所述第一基板侧形成的对置电极图案;和在所述第一基板侧由多根电极分支形成且在连接件的附近形成有部分连结枝的像素电极图案,所述部分连结枝将所述多根电极分支中的从所述连接件延伸的多根电极分支横贯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所述像素电极图案与所述对置电极图案形成在同一层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所述像素电极图案与所述对置电极图案形成在不同层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晶面板,构成所述像素电极图案的所述多根电极分支所形成的狭缝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液晶的定向方向之间的交叉角形成为7°以上。
5. —种电子设备,具有液晶面板,其形成有相互隔着一定距离而对置配置的第一及第二基板;密封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定向膜;在所述第一基板侧形成的对置电极图案;和在所述第一基板侧由多根电极分支形成且在连接件的附近具有部分连结枝的像素电极图案,所述部分连结枝将所述多根电极分支中的从所述连接件延伸的多根电极分支横贯连接;对所述液晶面板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对系统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系统控制部;禾口接受针对所述系统控制部的操作输入的操作输入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以及电子设备。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横向电场显示型的液晶面板中定向限制力弱,因此容易出现反扭曲现象。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其具有相互隔着一定距离而对置配置的第一及第二基板;密封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定向膜;在所述第一基板侧形成的对置电极图案;和在所述第一基板侧由多根电极分支形成且在连接件的附近形成有部分连结枝的像素电极图案,所述部分连结枝将所述多根电极分支中的从所述连接件延伸的多根电极分支横贯连接。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750804SQ20091026069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9日
发明者山口英将, 樱井芳亘, 田中大直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