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50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
技术背景
参阅图1、图2,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 示液晶显示器的剖视图。液晶显示器1包括有一液晶模组11、与液晶模组11迭合的一 背光模组12及一载体13。液晶模组11具有上、下相互迭合的一上基板111与一下基板 112、固定在下基板112的一侧的多个驱动芯片113及跨接下基板112的一可挠性电路板 单元114。载体13具有围绕及容纳背光模组12与液晶模组11的一胶框131、包覆该液 晶模组11与该背光模组12的一外框132及连接胶框131且位于背光模组12下方的一反 射片133。值得一提的是,可挠性电路板单元114可以在弯折后,覆置在胶框131底面, 且外框132可以依应用需求设置或省略。
前述可挠性电路板115与下基板112间、或可挠性电路板单元114与胶框131 间、或下基板112与胶框131间…等等,主要都是以胶带2粘结的方式,达到固结为一体 的目的。
然而,随着液晶显示器1薄形化的趋势,前述组件(例如可挠性电路板单元 114、下基板112、胶框131及液晶模组11)的贴附面积也就相对减少,而必需选用薄化设 计的胶带2,因此,前述组件间常因贴附面积不足,有粘着力薄弱的情形,尤其是前述可 挠性电路板115弯折后会因为本身的塑性回复力,而相对胶带2形成一拉扯力,使可挠性 电路板单元114常有剥落、粘结不稳固。发明内容
为解决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的可挠性电路单元出现剥落、粘结不稳固的技术问 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提升粘结强度的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该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液晶模组、一背光模组及用 于载置该背光模组与该液晶模组的一载体,该液晶模组、该背光模组与该载体分别具有 相互组合的多个组件,本发明的结合单元包括至少二胶合区及至少一胶带。该胶合区形 成在任二相邻组件的二相对表面中的其中之一,其为一金属层、或一微结构层。该胶带 设于该前述二相邻组件之间,且其中一表面粘结于该胶合区,使该二相邻组件结合。
本发明的功效是利用该金属层提升对该胶带的粘结力,或以该微结构层扩增与 该胶带粘结的接触面积,进而达到强化粘结力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一种导电板及应用其的触摸屏,通过将胶体或导电薄膜先 行图案化处理,在导电薄膜上形成感测线路,来取代现有技术触摸屏的ITO导电板,达 成降低导电板成本的效果。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液晶显示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多个微结构的平面图。
图6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第二实施方式中以微结构扩增粘结表面积 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的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 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3,本发明的结合单元的一第一实施方式适用于液晶显示器,且用于粘结 一第一组件3与一第二组件4。第一组件3与第二组件4分别属于如习知例所揭示背光模 组所包含的组件、载体所包含的组件及液晶模组所包含的组件中的二者,例如分别为可 挠性电路板单元及下基板、胶框及可挠性电路板单元或下基板与胶框,第一组件3与第 二组件4也可以是背光模组、载体、液晶模组其中一个模组所包含的组件。该结合单元 包括二胶合区5、6及一胶带7。
这些胶合区5、6分别形成在第一组件3与第二组件4的二相对表面31、41。在 本实施方式中,这些胶合区5、6为以电镀方式在这些相对表面31、41形成的不锈钢材料金属层。
胶带7在本实施方式是一种压克力胶,粘结在第一组件3的胶合区5与第二组件 3的胶合区6间。
另外,上述第一组件3与第二组件4的二相对表面31、41可以只有其中一者形 成有胶合区,如此,也可以达到两组件3、4之间增加粘着力的功效。
以一附着力测试机的测试数据可以发现,当长度20mm的胶带7粘结在电镀 不锈钢材料的金属层,经拉拔测试后,获知其粘结力为20N/20mm,惟,同样以长度 20mm的胶带7粘结在丙烯酸材料层(Acrylic)及聚酯材料层(Polyester),则其粘结力分 别为16N/20mm及15N/20mm。显然,电镀不锈钢材料的金属层具有优于丙烯酸材料层 (Acrylic)及聚酯材料层(Polyester)的粘结力。
依据前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利用胶带7对不同材料有不同粘着力的特性, 加强与胶带7与第一组件3及第二组件4间的粘着力,进而提升第一组件3与第二组件4 间的结合结构强度,避免第一组件3与第二组件4间有剥离的情形。
参阅图4、图5及图6,是本发明一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用于粘结第一组件3与 第二组件4,第二实施方式的结合单元包括形成在第一组件3的表面31的一胶合区8及粘 设于胶合区8且用于粘结第二组件4的一胶带9。
胶合区8在本实施方式为一微结构层,并具有多个微结构81。这些微结构81可 以是凸部、凹部及此等的组合,且造形可以是V形、多边形、圆形、半圆形、网点及此 等的组合。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微结构层的形成方式是先以涂布方式在胶合区8中形成多个油墨点82,再以电镀方式在胶合区8中的非油墨点82的部位形成一金 属材料的电镀层83,最后再将该些油墨点82去除,形成呈凹陷状态的该些微结构81。
由于该些微结构81可以聚集胶带9的胶料,大幅提升与胶带9的接触面积,并 加强该些微结构71与胶带9间的内聚力,进而提升第一组件3与第二组件4间的结合力, 避免有剥离的情形。
据上所述可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揭露的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具有下列优 点及功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利用该金属层提升对胶带7的粘结力,或以该微结构层扩 增与胶带9粘结的接触面积,使在液晶显示器薄形化的前提下,胶带9仍然具有足够的粘 着力,而能有效避免胶带9所粘结的组件间剥离或脱落的情形,进而提升整体的结构强 度,并提升产品品质及产品竞争力。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该液晶显示器包括有一液晶模组、一背光模组,及 用于载置该背光模组与该液晶模组的一载体,该液晶模组、该背光模组与该载体分别具 有相互组合的多个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单元包括至少一胶合区,形成在任二相邻的该组件的二相对表面中的其中之一,该至少一胶 合区为一金属层或一微结构层;及至少一胶带,设于该二相邻组件之间,且该胶带的一表面粘结于该胶合区,使该二 相邻组件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层所形成的该 胶合区是以电镀方式形成在该组件的该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层的材料包含 不锈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微结构层所形成的 该胶合区的具有多个微结构,该些微结构用于聚集该胶带的胶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微结构层的形成方 式包含先以涂布方式在胶合区中形成多个油墨点,再以电镀方式在该胶合区中的非油墨 点的部位形成一电镀层。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些微结构是凸部、 凹部及此等的组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些微结构的造形可 以是V形、多边形、圆形、半圆形、网点及此等的组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其特征在于胶带包含一种压克力胶。
全文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包括至少一胶合区及至少一胶带。胶合区形成在任二相邻组件的二相对表面中的其中之一,其为一金属层或一微结构层。胶带设于此二相邻组件之间,且其中一表面粘结于胶合区,使此二相邻组件结合。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的结合单元利用金属层提升对胶带的粘结力,或以微结构层扩增与胶带粘结的接触面积,达到强化粘结力的目的,进而提升整体的结构强度。
文档编号G02F1/13GK102023399SQ20091030744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2日
发明者姚彦章 申请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