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69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模块,特别是关于一种能方便拆装、组合 与维修的液晶显示模块。
背景技术
这些年来,随着液晶显示器的技术的快速发展,且其所发射的辐射量远小
于传统的CRT显示器,因此液晶显示器现已成为显示器市场的主流。
请参照图1,图1所绘示为习知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此液晶显示器 100包括前框110、液晶显示模块120、电路控制板130与后框140。通过前框 110与后框140,可对液晶显示模块120的位置进行固定。
接着,请参照图2,图2所绘示为习知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分解图,此液晶显 示模块120包括铁框121、液晶面板122、胶框123、增亮膜124、扩散膜125、 扩散板126、灯源127、反射片128与背板129。其中,灯源127是由多个冷阴 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所组成,其所发出的光线有部份会直 接入射至扩散板126,而其他的光线则会被反射片128反射而入射至扩散板126。 扩散板126的功用在于使灯源127所发出的光线彼此混合,扩散膜125的功用 则是让光线混合地更加均匀,以使液晶显示器100于显示时能有更均匀的亮度, 而增亮膜124的功用则是将扩散的光聚集起来,以增加液晶显示器100于视角 范围内的亮度。此外,胶框123则是用来固定增亮膜124、扩散膜125与扩散板 126,而液晶面板122则是放置在胶框123上并与增亮膜124保持一定的距离。 另外,铁框121与背板129则是属于液晶显示模块120最外层的部份,用以保 护液晶显示模块120内的元件。
然而,随着市场的竟争加剧,前述的液晶显示模块120的结构已不符合成 本上的需求,而且如此复杂的结构不利于拆装、组合及维修,因此本案的实用 新型发明人提出新的液晶显示模块的结构,使能有效减少成本,增加拆装、组 合及维修上的方便性。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结构较简单,且能有效减少成本的液晶显 示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方便拆装、组合及维修的液晶显示模块。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块,包括一第一部份 与一第二部份,所述第一部份包括一液晶面板、至少一光学膜片、 一扩散板以 及一前框,第二部份包括一灯源与一背板。其中,前框环绕液晶面板、光学膜 片与扩散板的侧边,使液晶面板、光学膜片与扩散板依序排列并固定。灯源为 面光源。背板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使灯源设置于容置空间内。通过前框与背板 互相结合固定,使灯源位于扩散板的入光面侧,并使第一部份与第二部份相结 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液晶显示模块,包括一第一部 份与一第二部份,所述第一部份包括一液晶面板、至少一光学膜片、 一导光板、 至少一灯源以及一前框,第二部份包括一背板。其中,灯源为一线光源,位于 导光板至少其中一入光面侧。前框环绕液晶面板、光学膜片与导光板的侧边, 使液晶面板、光学膜片与导光板依序排列并固定。背板定义出一容置空间。通 过前框与背板互相结合固定,背板可将射出导光板的光线反射,使其再进入导 光板,并使第一部份与第二部份相结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又一种液晶显示模块,包括一第一部 份与一第二部份,所迷第一部份包括一液晶面板、至少一光学膜片、 一导光板 以及一前框,第二部份包括一灯源以及一背板。其中,前框环绕液晶面板、光 学膜片与导光板的侧边,使液晶面板、光学膜片与导光板依序排列并固定。灯 源为一线光源。背板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使灯源设置于容置空间内。通过前框 与背板互相结合固定,使灯源对应于导光板至少其中一入光面側,并使第一部 份与第二部份相结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再一种液晶显示模块,包括一第一部 份与一第二部份,所述第一部份包括一液晶面板、至少一光学膜片、 一扩散板 以及一前框,第二部份包括一导光板、至少一灯源与一背板。其中,前框环绕 液晶面板、光学膜片与扩散板的侧边,使液晶面板、光学膜片与扩散板依序排 列并固定。灯源为一线光源,位于导光板至少其中一入光面测。背板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使灯源与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通过前框与背板互相结合 固定,使扩散板位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侧,并使第一部份与第二部份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精简了习知的液晶显示模块中的部份元件,以较少的材料来达 到习知液晶显示模块的功效,所以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另外,通过前框与背 板的互相结合,可使第一部份与第二部份互相结合。第一部份与第二部份为两 个独立、能快速拆装、组合,且便于维修的两个模块,当灯源故障需维修时, 仅需拆解第一部份或第二部份内的灯源,即可维修液晶显示模块。因此,本实 用新型具有组合、维修方便和成本上的优势。
为使熟悉该项技艺人士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通过下述 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实用新型详加说明如后。


图1所绘示为习知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绘示为习知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分解图; 图3A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3B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4 A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4B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4C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5A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5B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5C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6A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6B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先前技术>
100-液晶显示器;110-前框;120-液晶显示模块;121-铁框;122 -液 晶面板;123-胶框;124-增亮膜;125-扩散膜;126 -扩散板;127-灯源; 128-反射片;129-背板;130-电路控制板;140-后框。
<本实用新型〉220、 220,-液晶显示模块;220A、 220A,-第一部份;220B-第二部份; 221、 221,-前框;2211-螺丝钉;2212,-緩冲垫;222-液晶面板;224 -光学 膜片;226-扩散板;226A-入光面;227-灯源;228 -反射片;229-背板; 2291 -容置空间;320、 320,、 320"-液晶显示模块;320A、 320A,、 320A"-第一部份;320B-第二部份;321、 321,、 321"-前框;3212,-緩冲垫;322-液晶面板;323、 323,,-导光板;323A、 323A,,-入光面;324-光学膜片;325、 325,,-灯罩;327、 327"-灯源;328 -反射片;329 -背板;3291 -容置空间; 420、 420,、 420"-液晶显示模块;420A、 420A,、 420A,,-第一部份;420B、 420B,,-第二部份;421、 421,、 421"-前框;4212,-緩冲垫;422-液晶面板; 423、 423"-导光板;423A、 423A,,-入光面;424-光学膜片;425、 425,,-灯罩;427、 427,,-灯源;428 -反射片;429-背板;4291 -容置空间;520、 520,-液晶显示模块;520A、 520A,-第一部份;520B-第二部份;521、 521, -前框;5212,-緩冲垫;522 -液晶面板;523 -导光板;523A-入光面;523B -出光面;524 -光学膜片;525 -灯罩;526 -扩散板;527-灯源;528 -反射 片;529 -背板;5291 -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A,图3A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 意图,所述液晶显示模块220包括有一第一部份220A与一第二部份220B,所 述第一部份220A包括有一液晶面板222、 一光学膜片224、 一扩散板226以及 一前框221,所迷第二部份220B包括有一灯源227、 一反射片228以及一背板 229。如图3A所示,在第一部份220A之中,前框221为一固定的框架,可为 塑胶、金属或其他硬式材质所构成;在此,本实用新型的前框221乃是用于取 代图2的液晶显示模块120中的铁框121与胶框123。光学膜片224可为增亮膜、 菱镜片或扩散片。液晶面板222、光学膜片224与扩散板226依序排列。前框 221环绕液晶面板222、光学膜片224与扩散板226的侧边,藉以将液晶面板222、 光学膜片224与扩散板226固定。在本图式中第一部份220A的固定方式乃以一 螺丝钉2211将扩散板226紧锁于具阶梯状结构的前框221上,并藉以将液晶面 板222与光学膜片224夹紧固定,使其不会脱落。然而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 可将其螺丝钉2211的固定结构设计成其他的结构,或者设计成以压条方式或粘 胶方式将其固定。在此,因为其固定方式非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诉求重点,故不再详述。在第二部份220B中,灯源227为面光源,所谓的面光源乃是指从整 体观之,所述灯源227呈一面状,在本实施例,灯源227为多个彼此平行且间 隔地排列于反射片228上的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然 而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将灯源设计成多个间隔排列的LED灯条,或者一平 面型荧光灯管,均可使其呈现为面光源。反射片228在朝向灯源227的一面上 具有反射面,此反射面可为白色物质或具有高反射率的材质所构成,用以反射 灯源227所射出的光线。背板229为一固定用的框架,可为塑胶、硬纸板或其 他质轻的硬式结构物。背板229定义出一容置空间2291,灯源227与反射片228 固定于容置空间2291内。反射片228设置于邻近灯源227处,藉以反射灯源227 所射出的光线。另外,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将背板229上靠近灯源227的 一面设计成白色或具有高反射率材质所构成的反射面,如此背板229便具有如 同反射片228的反射功能,这种设计可进一步地将第二部份220B的结构精简, 亦即将反射片228省略,且仍能反射灯源227所射出的光线。通过前框221与 背板229互相结合固定,可使第一部份220A与第二部份220B互相结合。当第 一部份220A与第二部份220B互相结合后,灯源227会位于扩散板226的入光 面226A侧。如前所述,第一部份220A与第二部份220B为两个独立、能快速 拆装、组合,且便于维修的两个模块,当灯源227故障需维修时,仅需拆解第 二部份220B,便可更换灯源227 。然而,习知的液晶显示模块120维修时则需 拆下所有之内部零件。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模块220因精简部份元件, 故能以较少的材料达到习知液晶显示模块120的功效,所以具有较低的制造成 本。故,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模块220的组合、维修方式或成本上的优势与 习知的液晶显示模块120相较,可明显得出其改良的功效。
请参阅图3B,图3B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 意图,本实施例与图3A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将液晶面板与光学膜片相隔一间 距,避免液晶面板刮伤光学膜片的表面;在本图式中,与图3A相同的元件在此 以相同的标号显示,并不再赘述其结构与功能。如图3B所示,请同时参阅图 3A,所述液晶显示模块220,包括有一第一部份220A,,所述第一部份220A,包 括有一具有阶梯状结构的前框221,。本实施例在^晶面板222与光学膜片224 间设置一緩冲垫2212',使液晶面板222与光学膜片224之间留有一间距,避免 液晶面板222刮伤光学膜片224的表面。在此,緩冲垫2212,与前框221,为两个不同的元件,然而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将所述緩冲垫2212,与前框221,设计
成为一体成形的结构,但此应仍受本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前述实施例已详细揭露液晶显示模块的结构与功能,然而本领域具有通常 知识者可以用导光板取代扩散板,来达到前述的功能。以下实施例则接着介绍 其他使用导光板的液晶显示模块。
请参阅图4A,图4A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 意图,所述液晶显示模块320包括有一第一部份320A与一第二部份320B,所 述第一部份320A包括有一液晶面板322、 一光学膜片324、 一导光板323、 一 灯源327、 一灯罩325以及一前框321,所述第二部份320B包括有一反射片328 以及一背板329。如图4A所示,在第一部份320A之中,前框321为一固定的 框架,光学膜片324可为增亮膜、菱镜片或扩散片。灯源327为线光源,且两 个灯源327分别位于导光板323的两入光面323A侧。在本图式中,灯源327为 冷阴极荧光灯管。所谓的线光源乃是指从整体观之,所述灯源327呈一线状。 两个灯罩325分别设置在两灯源327的侧边,可将灯源327射出的光线反射并 导向使其进入导光板323。液晶面板322、光学膜片324与导光板323依序排列, 灯源327与灯罩325设置于导光板323的相对的两侧边,再由前框321将液晶 面4反322、光学膜片324与导光板323固定于所述导光;f反323上不包括灯源327 的另外两侧边。为了显示灯源327与灯罩325的相对位置,在本图式中并未绘 示此一 固定方式,然而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将固定方式设计为用螺丝钉、 压条或粘月吏等方式来固定。在第二部份320B中,反射片328在朝向导光板323 的一面上具有反射面。背板329为一固定用的框架,可为塑胶、硬纸板或其他 质轻的硬式结构物;背板329定义出一容置空间3291,使反射片328贴于所述 容置空间3291的底面上。当然,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将背板329上靠近导 光板323的一面设计成反射面,进而将第二部份320B的反射片328省略。通过 前框321与背板329互相结合固定,可使第一部份320A与第二部份320B相结 合。当前框321与背板329互相结合固定后,背板329或反射片328可将从导 光板323射出的光线反射,使其再进入导光板323内。如前所述,第一部份320A 与第二部份320B为两个独立、能快速拆装、组合,且便于维修的两个模块。
请参阅图4B,图4B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 意图,本实施例与图4A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将液晶面板与光学膜片相隔一间 距,避免液晶面板刮伤光学膜片的表面。在本图式中,与图4A相同的元件在此以相同的标号显示,并不再赘述其结构与功能。如图4B所示,请同时参阅图
4A,液晶显示模块320,包括有一第一部份320A',所述笫一部份320A,包括有 一具有阶梯状结构的前框321,。本实施例在液晶面板322与光学膜片324间设 置一缓冲垫3212',使液晶面板322与光学膜片324之间留有一间距,避免液晶 面板322刮伤光学膜片324的表面。在此,緩冲垫3212,与前框321,为两个不同 的元件,然而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将所述緩冲垫3212,与前框321,设计成为 一体成形的结构,但此应仍受本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请参阅图4C,图4C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 意图,本实施例与图4A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将冷阴极荧光灯管的灯源改为LED 灯条;在本图式中,与图4A相同的元件在此以相同的标号显示,并不再赘述其 结构与功能。如图4C所示,请同时参阅图4A,所述液晶显示模块320"包括有 一第一部份320A,,,所述第 一部份320A,,包括有一具有阶梯状结构的前框321,,、 两个灯源327"、两个灯罩325,,以及一导光板323"。本实施例的灯源327"为 LED灯条,两灯源327"分别置于导光板323"的两入光面323A"侧,两个灯罩 325"分别设置在两灯源327',的侧边,可将灯源327"射出的光线导向使其进入 导光板323"内。
以上,图4A 图4C乃是将灯源设置于第一部份,然而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 者亦可将灯源设置于第二部份;以下实施例则接着介绍其他将灯源设置于第二 部份的液晶显示模块。
请参阅图5A,图5A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 意图,所述液晶显示冲莫块420包括有一第一部份420A与一第二部份420B,所 述第一部份420A包括有一液晶面板422、 一光学膜片424、 一导光板423以及 一前框421,所述第二部份420B包括有一反射片428、 一灯源427、 一灯罩425 以及一背板429。如图5A所示,在第一部份420A之中,前框421为一固定的 框架,光学膜片424可为增亮膜、菱镜片或扩散片。液晶面板422、光学膜片 424与导光板423依序排列,由前框421环绕于液晶面板422、光学膜片424与 导光板423的侧边,且将其固定;其第一部份420A的固定方式可与图4A相同, 或以螺丝钉、压条或粘胶等方式来固定。在第二部份420B中,背板429为一固 定用的框架,可为塑胶、硬纸板或其他质轻的硬式结构物,且背板429定义出 一容置空间4291,可使灯源427、灯罩425及反射片428设置于容置空间4291 内。反射片428具有反射面,用以反射灯源427所射出的光线,且反射片428贴于容置空间4291的底面上。灯源427为线光源,在本图式中,灯源427为冷 阴极荧光灯管。两个灯罩425分别设置在两灯源427的侧边,可将灯源427射 出的光线反射。当然,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将背板429上靠近灯源427的 一面设计成反射面,进而将第二部份420B的反射片428省略。通过前框421与 背板429互相结合固定,可使第一部份420A与第二部份420B相结合。当第一 部份420A与第二部份420B相结合后,灯源427会对应于导光板423的两相对 的入光面423A侧,使背板429或反射片428可将射出导光板423的光线反射, 使其再进入导光板423内。如前所述,第一部份420A与第二部份420B为两个 独立、能快速拆装、组合,且便于维修的两个模块。
请参阅图5B,图5B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 意图,本实施例与图5A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将液晶面板与光学膜片相隔一间 距,避免液晶面板刮伤光学膜片的表面;在本图式中,与图5A相同的元件在此 以相同的标号显示,并不再赘述其结构与功能。如图5B所示,请同时参阅图 5A,所述液晶显示模块420,包括有一第一部份420A',所述第一部份420A,包 括有一具有价梯状结构的前框421,。本实施例在液晶面板422与光学膜片424 间设置一缓冲垫4212',使液晶面板422与光学膜片424之间留有一间距,避免 液晶面板422刮伤光学膜片424的表面。在此,缓冲垫4212,与前框421,为两个 不同的元件,然而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将所述緩冲垫4212,与前框421,设计 成为一体成形的结构,但此应仍受本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请参阅图5C,图5C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 意图,本实施例与图5A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将冷阴极焚光灯管的灯源改为LED 灯条;在本图式中,与图5A相同的元件在此以相同的标号显示,并不再赘述其 结构与功能。如图5C所示,请同时参阅图5A,所述液晶显示模块420"包括有 一第 一部份420A",所述第 一部份420A"包括有一具有阶梯状结构的前框421" 以及一导光板423,,,第二部份420B,,包括有两个灯源427,,以及两个灯罩425"。 本实施例的灯源427,,为LED灯条,且每一灯源427,,的侧边对应一灯罩425", 灯源427,,与灯罩425,,均设置于容置空间4291内,当第一部份420A,,与第二部 份420B"结合后,两灯源427"分别位于导光板423"的相对的两入光面423A" 侧,进而可将光线射入导光板423"内。
前述实施例已分别详细揭露使用扩散板或导光板的液晶显示模块,然而本 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在液晶显示模块中同时使用导光板和扩散板,来达到前述的功能。以下实施例则接着介绍这种同时包括导光板和扩散板的液晶显示 模块。
请参阅图6A,图6A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 意图,所述液晶显示模块520包括有一第一部份520A与一第二部份520B,所 述第一部份520A包括有一液晶面板522、 一光学膜片524、 一扩散板526以及 一前框521,所述第二部份520B包括有一导光板523、 一反射片528、 一灯源 527、 一灯罩525以及一背板529。如图6A所示,在第一部份520A之中,前框 521为一固定的框架,光学膜片524可为增亮膜、菱镜片或扩散片。液晶面板 522、光学膜片524与扩散板526依序排列,前框521环绕于液晶面板522、光 学膜片524与扩散板526的侧边,且将其固定;在此,第一部份520A的固定方 式可与图3A相同,或以螺丝钉、压条或粘胶等方式来固定。在第二部份520B 中,背板529为一固定用的框架,可为塑胶、硬纸板或其他质轻的硬式结构物, 且背板529定义出一容置空间5291,使导光板523、灯源527、灯罩525及反射 片528设置于容置空间5291内。反射片528具有反射面,用以反射灯源527所 射出的光线,且反射片528贴于容置空间5291的底面上。灯源527为线光源, 两个灯源527分别位于导光板523的两入光面523A侧,在本图式中,灯源527 为冷阴极荧光灯管。两个灯罩525分别设置在两灯源527的侧边,可将灯源527 射出的光线反射并导向使其进入导光板523。当然,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将 背板529上靠近灯源527的一面设计成反射面,进而将第二部份520B的反射片 528省略。通过前框521与背板529互相结合固定,可使第一部份520A与第二 部份520B相结合。当第一部份520A与第二部份520B相结合后,扩散板526 会位于导光板523的出光面523B侧。如前所述,第 一部份520A与第二部份520B 为两个独立、能快速拆装、组合,且便于维修的两个模块。
请参阅图6B,图6B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示 意图,本实施例与图6A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将液晶面板与光学膜片相隔一间 距,避免液晶面板刮伤光学膜片的表面;在本图式中,与图6A相同的元件在此 以相同的标号显示,并不再赘述其结构与功能。如图6B所示,请同时参阅图 6A,所述液晶显示模块520,包括有一第一部份520A',所述第一部份520A,包 括有一具有阶梯状结构的前框521,。本实施例在液晶面板522与光学膜片524 间设置一緩冲垫5212,,使液晶面板522与光学膜片524之间留有一间距,避免 液晶面板522刮伤光学膜片524的表面。在此,緩冲垫5212,与前框521,为两个不同的元件,然而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将所述緩冲垫5212,与前框521,设计成为一体成形的结构,但此应仍受本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对本实用新型而言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之进行变换、修改甚至等效,这些变动均会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部份,包括一液晶面板;至少一光学膜片;一扩散板;一前框,所述前框环绕所述液晶面板、光学膜片与扩散板的侧边,使所述液晶面板、光学膜片与扩散板依序排列并固定;一第二部份,包括一灯源,所述灯源为面光源;一背板,所述背板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使所述灯源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通过所述前框与所述背板互相结合固定,使所述灯源位于所述扩散板的入光面侧,并使所述第一部份与所述第二部份相结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源是由多个 冷阴极荧光灯管或多个LED灯条所组成,且所述的灯源彼此间隔地排列于背板 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源为一平面 型荧光灯管。
4. 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在与所述 灯源相邻的一面具有反射面,用来反射所述灯源所射出的光线。
5. 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板与灯源 间贴一层具有反射面的反射片。
6. 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膜片与 所述液晶面板间相隔有 一 间距。
7. 根据权利要求l至6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 光学膜片为增亮膜、菱镜片或扩散片。
8. —种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部份,包括一液晶面4反;至少一光学膜片;一导光板;至少一灯源,所述灯源为一线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至少其中一入光面侧; 一前框,所述前框环绕所述液晶面板、光学膜片与导光板的侧边,使所述液晶面板、光学膜片与导光板依序排列并固定; 一第二部份,包括一背板,所述背板定义出一容置空间;通过所述前框与所述背板互相结合 固定,所述背板将射出所述导光板的光线反射,使其再进入导光板,并使所述 第一部份与所述第二部份相结合。
9. 一种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部份,包括一液晶面板; 至少一光学膜片;一导光板; 一前框,所述前框环绕所述液晶面板、光学膜片与导光板的侧 边,使所述液晶面板、光学膜片与导光板依序排列并固定; 一第二部份,包括至少一灯源,所述灯源为一线光源;一背板,所述背板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使所述灯源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通过所述前框与所述背板互相结合固定,使所述灯源对应于所述导光板至 少其中 一入光面侧,并使所述第一部份与所述第二部份相结合。
10. —种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部份,包括一液晶面板;至少一光学膜片;一扩散板;一前框,所述前框环绕所述液晶面板、光学膜片与扩散板的侧边,使所述 液晶面板、光学膜片与扩散板依序排列并固定;以及 一第二部份,包括一导光板;至少一灯源,所述灯源为一线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至少其中一入光面测; 一背板,所述背板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使所述灯源与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 述容置空间内;通过所述前框与所述背板互相结合固定,使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导光板的 出光面侧,并使所述第一部份与所述第二部份相结合。
11. 根据权利要求8至IO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源为冷阴极焚光灯管或LED灯条。
12. 根据权利要求8至IO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 述背板在与所述灯源相邻的一面具有反射面,用来反射所述灯源所射出的光线。
13. 根据权利要求8至IO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 所迷容置空间的底面上贴一层具有反射面的反射片。
14. 根据权利要求8至IO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液晶面板间相隔有一 间距。
15. 根据权利要求8至IO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 述光学膜片为增亮膜、菱镜片或扩散片。
16. 根据权利要求8至IO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 每一灯源侧边设置一灯罩,将射出的光线反射进入导光板。
专利摘要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块,包括一第一部份与一第二部份,所述第一部份包括一液晶面板、至少一光学膜片以及一扩散板,所述第二部份包括一灯源、一反射片以及一背板。其中,前框环绕于液晶面板、光学膜片与扩散板的侧边,使液晶面板、光学膜片与扩散板依序排列并固定,背板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使灯源与反射片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灯源为面光源,具反射面的反射片贴于背板与灯源间。藉此,由前框与背板互相结合固定,使灯源位于扩散板的入光面侧,并使第一部份与第二部份相结合。
文档编号G02F1/1333GK201352287SQ20092000275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6日
发明者刘又纶, 叶旭成, 李全发, 洪明泉, 邱俊昌 申请人: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