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撷取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70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影像撷取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影像撷取模块(ImageCatchingModule),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配置于可携式计算机(PortableComputer)的影像撷取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可携式计算机(如笔记本计算机)己逐渐地取代桌上型计算机。目前,较高阶机种的可携式计算机通常会配置影像撷取模块(或称网络摄影机),以供使用者与远程的用户互动,或是录制使用者个人的影音画面。图1为现有的一种具有影像撷取模块的可携式计算机。请参考图1,可携式计算机10包括主机12以及枢接于主机12—侧的显示模块14。一般而言,影像撷取模块16枢设于显示模块14上,并且可绕着轴向A而相对于显示模块14旋转。然而,影像撷取装置16的视角很小,其仅能撷取位于其正前方的影像。若需撷取其它位置(例如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影像时,则需移动可携式计算机10。此外,当影像撷取装置16绕着轴向A翻转180°,以撷取位于显示模块14后方的影像时,影像撷取装置16所撷取的影像会是一倒立的影像。在此情形下,则需要额外的转换装置,以将倒立的影像转换为正立的影像。此外,为了符合目前的市场趋势,可携式计算机10的体积日渐轻薄短小,而配置于可携式计算机IO上的影像撷取模块16的尺寸也跟着縮减。如此一来,使用者在旋转影像撷取模块16时,可能会因为操作的空间很小,进而导致很难顺利地旋转影像撷取模块16。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影像撷取模块,其可绕着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旋转,以撷取不同位置的影像。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影像撷取模块,其适于组装于一可携式计算机的一显示模块。影像撷取模块包括一本体、一配置于本体的影像撷取装置以及一双轴向旋转结构。双轴向旋转结构包括一第一枢接件以及一第二枢接件。第一枢接件配置于本体,且枢设于显示模块。本体适于透过第-一枢接件而沿着一第一轴向旋转。第二枢接件连接于本体与第一枢接件之间。本体适于透过第二枢接件而沿着一第二轴向移动与旋转,其中第-轴向与第二轴向实质上垂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枢接件包括一第一枢轴与一第二枢轴,且第一枢轴穿设于第二枢轴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枢轴的一端以锁固或黏着的方式固定于影像撷取模块的本体内,且第二枢轴的另--端套设于第一枢轴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枢接件的侧表面上具有一开孔,而第一枢轴的一端穿设于开孔内,且第一枢轴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枢轴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本体包括一座体与一上盖,且影像撷取装置配置于上盖与座体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为中空柱体。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影像撷取模块可绕着第一轴向(例如是水平方向)与第二轴向(例如是垂直方向)旋转,进而达到广视角的效果。此外,当影像撷取模块沿着第二轴向(垂直方向)旋转180°,以撷取位于显示模块后方的影像时,其撷取到的影像仍是一般正常的影像,而非一倒立的影像。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现有的一种具有影像撷取模块的可携式计算机。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影像撷取模块配置于可携式计算机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影像撷取模块的爆炸图。图4为图3的影像撷取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4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影像撷取模块配置于可携式计算机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可携式计算机20包括一主机100、一显示模块200以及一影像撷取模块300,其中可携式计算机20例如是笔记本计算机(Notebook)。显示模块200枢接于主机100的一侧,且适于沿着一第三轴向R3而相对于主机100开合。图3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种影像撷取模块的爆炸图。图4为图3的影像撷取模块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3与图4,影像撷取模块300组装于显示模块200。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块200具有-容置空间220,且影像撷取模块300可配置于容置空间220中。详细而言,影像撷取模块300包括一本体310、一双轴向旋转结构320以及一影像撷取装置330,其中影像撷取装置330配置于本体310。在本实施例中,本体310可包括一座体312与-一上盖314,且影像撷取装置330配置于上盖314与座体312之间。此外,影像撷取装置330可包含多个光学组件(未绘示),以进行影像撷取及讯号处理。影像撷取模块300的本体310可透过双轴向旋转结构320,而相对于显示模块200运动,以撷取所需位置的影像,进而可使影像撷取模块300达到广视角的效果。以下将详细叙述双轴向旋转结构320的细部构造,以及影像撷取模块300的本体310的作动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双轴向旋转结构320包括一第一枢接件322以及一第二枢接件324。第一枢接件322配置于本体310,且枢设于显示模块200。通过这样的配置方式,本体310可透过第一枢接件322而沿着一第一轴向Rl旋转。请参考图2、图3与图4,第一轴向Rl与第三轴向R3实质上平行。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轴向Rl也可以与第三轴向R3实质上垂直。承上述,第二枢接件324连接于本体310与第一枢接件322之间。详细而言,第二枢接件324包括一第一枢轴324a与一第二枢轴324b,且第一枢轴324a穿设于第二枢轴324b内。另外,第二枢轴324b的一端以锁固或黏着的方式固定于影像撷取模块300的本体310内,而第二枢轴324b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一枢轴324a外。所以,当第二枢轴324b移动时,会带动本体310—起移动。如此一来,本体310可透过第一枢轴324a与第二枢轴324b的配合,而沿着第二轴向R2移动,其中第一轴向Rl与第二轴向R2实质上垂直。换言之,本体310可通过第一枢轴324a与第二枢轴324b之间的相对位移,而相对于显示模块200上抬或下移,以使影像撷取装置330撷取到更大范围的影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二枢轴324b套设于第一枢轴324a夕卜,因此,第二枢轴324b可相对于第一枢轴324a而沿着第二轴向R2旋转。换言之,本体310可透过第一枢轴324a与第二枢轴324b的配合,而沿着第二轴向R2相对于显示模块200旋转。如此一来,当使用者欲撷取位于显示模块200后方的影像时,只需将本体310沿着第二轴向R2向上拉出,接着再沿着第:—:轴向R2旋转180°,即可直接得到一正立的影像。藉此,本实施例解决了现有可携式计算机需额外设置转换装置,以处理影像倒立的问题。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影像撷取模块300的本体310是配置于显示模块200的一边缘。因此,本体310可容易地沿着第二轴向R2被向上拉出,进而可顺利地旋转,以提升操作上便利性。除此之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枢接件322的侧表面上具有一开孔322a。第一枢轴324a的一端通过穿设于开孔322a内,而与第一枢接件322固定连接,且第一枢轴324a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枢轴324b内。并且,第一枢接件322与第二枢接件324皆为中空柱体。因此,连接至影像撷取装置330的导线(未绘示)即可容置于第一枢接件322与第二枢接件324的内部空间中。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影像撷取模块可绕着第一轴向(例如是水平方向)与第二轴向(例如是垂直方向)旋转,进而达到广视角的效果。此外,当影像撷取模块沿着第二轴向(垂直方向)旋转180°,以撷取位于显示模块后方的影像时,其撷取到的影像仍是一般正常的影像,而非一倒立的影像。如此一来,配置有本实用新型的影像撷取模块的可携式计算机可不需额外配置转换装置,即可达到所需的显示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影像撷取模块在操作上具有较佳的便利性。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
技术领域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影像撷取模块,适于组装于一可携式计算机的一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撷取模块包括一本体;一影像撷取装置,配置于该本体;以及一双轴向旋转结构,包括一第一枢接件,配置于该本体,且枢设于该显示模块,该本体适于透过该第一枢接件而沿着一第一轴向旋转;以及一第二枢接件,连接于该本体与该第一枢接件之间,该本体适于透过该第二枢接件而沿着一第二轴向移动与旋转,其中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二轴向实质上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枢接件包括一第一枢轴与一第二枢轴,且该第一枢轴穿设于该第二枢轴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撷取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枢轴的一端以锁固或黏着的方式固定于该影像撷取模块的该本体内,且该第二枢轴的另一端套设于该第一枢轴外。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撷取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件的侧表面上具有一开孔,而该第一枢轴的一端通过穿设于该开孔内,而与该第一枢接件固接,且该第一枢轴的另一端穿设于该第二枢轴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包括一座体与一上盖,且该影像撷取装置配置于该上盖与该座体之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件与该第二枢接件为中空柱体。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影像撷取模块,其适于组装于一可携式计算机的一显示模块。影像撷取模块包括一本体、一配置于本体的影像撷取装置以及一双轴向旋转结构。双轴向旋转结构包括一第一枢接件以及一第二枢接件。第一枢接件配置于本体,且枢设于显示模块。本体适于透过第一枢接件而沿着一第一轴向旋转。第二枢接件连接于本体与第一枢接件之间。本体适于透过第二枢接件而沿着一第二轴向移动与旋转,其中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实质上垂直。文档编号G03B29/00GK201340572SQ20092000331公开日2009年11月4日申请日期2009年1月13日优先权日2009年1月13日发明者何槐栋,萧弘智,都群芳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