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754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摄影装置的切换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利 用简单的机构、低噪音、且不需有复杂的控制单元条件下,达成切换滤光 片的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摄影机无论是使用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或 者是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0S)的感测元件,为求在白天与黑夜的影像撷取状态维持较佳的状态,需 要在黑夜与白天的两段使用状态下做切换滤光片的动作,以期在白天维持 较高的影像真实性,在夜晚一样能清楚地运作。因此,这是一个普遍搭配 摄影装置上的一种具切换滤光片功能的结构。
然而, 一个可以达成切换滤光片的切换机构其控制方法有很多,从控 制的角度来看,大致上可区分成两种
A. 封闭性回路控制法是最基本泛用的机构自动切换装置,其在切换 的起点及终点设置一侦测机构位置的反馈信号感应器,不管是机构式或是 光学式装置,感应器都会回传电子式的信号给控制芯片,通过控制芯片对 驱动装置(一般为马达)的控制,以达成所需要的动作目的。这样的控制 方式能掌握动装置的状态,是一种稳定的方法;但缺点是成本较为昂贵, 设计上空间不易减小。
B. 开放性回路控制法这样的控制方法仅是单向的藉由马达驱动机构, 由输入单元进行主动控制,并无法得知被控制装置的状态;这样的装置简 单、廉价,无需特别的控制器及回馈机构,当然,相对地,这样的机构经 常遭遇到的问题是,在没有位置侦测装置(如开关、感应器)的前提下, 当从动装置受到阻碍时,若无法断开致动装置(如马达)与被动装置之 间的运动关系,最终将导致运动链当中的装置受损,可能是马达或是传动 机构(马达的机会是最高)。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断开与结合的机 制必然存在于这样的控制机构中,应用摩擦力拘束控制的方式经常被使用, 也因此噪音自然伴随产生。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用较小、较简单的机构 达成动作目标,成本也相对低廉;但,有先天上无法克服的控制缺点,就 是无法掌握被控制物的状态以及噪音问题。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 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 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 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 构,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 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 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能够 改进一般现有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 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长期以来对于开放性回路控制机构一直存在稳定性及噪音上的困扰, 因此,若能够从设计的角度维持住开放性回路控制的优点,同时解决掉衍 生的缺点,将对产品的品质及竟争力提升有很大帮助。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仅是单 向的藉由马达去驱动机构,输入电源给予马达一定的动作时间,如此就完 成了对马达全部的控制动作。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没有反馈信号的动作装 置,去达成机构的自动切换功能,达成在特定的区间里具有"来回往复运 动"的行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其中所 使用的各元件设计容易且应用性高,并且通过机构元件间的接触与脱离的 动作即可达成调整的目的,有效解决习知技术中因元件间的摩擦行为而产 生的震动、噪音及耗损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其包含 一控制 单元; 一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连结于该控制单元,并且驱动装置受到控 制单元的控制而动作; 一第一皮带轮,该第一皮带轮连结于驱动装置;一 第二皮带轮; 一皮带,该皮带跨设于第一皮带轮及第二皮带轮上,以进行 动力传输,该皮带设有一第一凸起; 一平移机构,该平移机构上设有一第 二凸起,平移机构藉由该第二凸起与皮带上的该第一凸起做松配合的接触, 进而可被牵引移动;以及一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包含一固定平面、至少 二个斜面及至少二个顶面,该固定平面及该二个斜面与平移机构的第二凸 起接触,用以限制并恢复平移机构的移动位置;其中,控制单元控制驱动 装置动作后,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皮带轮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皮带轮以及 皮带的转动,由于皮带上的第一凸起与平移机构上的第二凸起做松配合的接触,因此藉由皮带的转动可间接带动平移机构的平移运动,当平移机构移动到一特定位置时,皮带的第一凸起与平移机构的第二凸起脱离接触,平移机构停止移动,此时第二凸起与固定元件的斜面作用而使得平移机构往反方向回复一 小段距离,使平移机构仍处于可被带动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其中所述的平移机构的该第二凸起做上下方向的弹性位移。
前述的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其中所述的平移机构连接至一滤光片及一玻璃片,当平移机构被该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及该皮带带动时,该滤光片及该玻璃片亦产生位置的移动,藉此调整滤光片及玻璃片至一特定的位置。
前述的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其中所述的滤光片或该玻璃片前方设置一透镜,滤光片或玻璃片的后方设置一影像撷取装置及一印刷线路板,该印刷线路板与该影像撷取装置及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前述的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其中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是一 CCD感光元件。
前述的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其中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是一 CMOS感光元件。
前述的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其中所述的驱动装置是一马达。前述的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其中所述的第一皮带轮的直径大于该第二皮带轮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是利用一皮带的一凸起部分部分与一平移机构的一弹性元件间的松配合的接触,藉由该皮带的转动而带动该平移机构的移动,制造出一组低嗓音、高稳定性的开放性回路控制机构,并可以很方便地在各系统上运用。本实用新型利用一皮带与一平移机构间的互动关系结合为一开放性回路控制机构,并藉由该平移机构上的一第二凸起适时的断开马达与被动装置间的运动关系,以掌握被控制物的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其中,当一平移机构移动到一特定位置时, 一皮带的一第一凸起与该平移机构的一第二凸起脱离松配合的接触,平移机构停止移动,此时该第二凸起与一固定元件的作用而使得平移机构往反方向回复一小段距离,使平移机构仍处于可被带动的范围。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一. 本实用新型是由前述第三类的概念中所发展出来的方法,其中所运用的组件设计容易且应用性高。
二. 通过常用机构元件间的松配合动作达成设计目的,有效解决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因摩擦行为产生的震动、噪音及磨耗等问题。
三.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仅需控制从动件的弹性回复机构所要跳脱的位置,即可设计出一段被主动件控制拘束的直线位移运动,并且当主动件进行反向操作时,则从动件的运动行为亦反向进行,如此便产生一组开放性回路的往复运动机构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图3A~图3F是本实用新型该较佳实施例的部份元件结构动作过程的仰视图。
图4A ~图4F是本实用新型该较佳实施例的平移^/L构与固定元件动作过程侧视图。
10:控制单元20:驱动装置
30:第一皮带轮40:第二皮带轮
50:皮带51:第一凸起
60:平移机构61:第二凸起
70:固定元件701、701、固定平面
702、702、凹陷处703、703 、:斜面
704、704 、顶面81:滤光片
82:玻璃片83:透镜
91:影像撷取装置92:印刷线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的摄影装
置切换机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进行详细说明。
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内容之前,先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做简述。请参阅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原理图,其中,水平实线表示主动件与从动件确定的连结关系,水平虚线表示主动件与从动件不确定的连结关系,垂直虛线表示直线运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若欲达成在特定的
区间里具有"来回往复运动"行为的机构设计,则要能驱动一机构在A到B这段路径来回做往复运动。若能有产生这样动作的机构,将能运用此一机构搭载物品做往复来回的运动,或直接将它作为一切换机构。若以同样的符号去表示主动件(马达)的运动行为,S代表开始输入能量,E代表结束输入能量,整个过程只通过作用时间来控制。
以本实用新型在不用反馈控制元件的前提之下,从动件可能达成往复运动的设计方法中,其背后的设计准则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从动件在所有过程中时时与主动件保持可以随时脱离的连结,即图中以虚线表示,不管是运用弹力或摩擦力,只要给予从动件一定的拘束,从动件就会被限制在特定的位置;因此,以此方法就能在特定的A、 B位置给予拘束而达成目的。
第二类从动件在所有过程中时时与主动件保持连结,而在特定的位置中主动件与从动件是完全拘束的运动行为,如图中实线所示,从动件能做可靠的运动,如此一来,在特定的A、 B区间内能让主动件与从动件作完全拘束的运动,提高机构设计的可靠度。
第三类是在控制上更准确的一类,主动件在所有过程中只有需要驱动从动件的情况下,才会做连结动作,如此的设计将可免去不确定连结所可能造成的问题。这一类是最理想的一种方式,结合了第一类及第二类的优点,此亦为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概念。
以上三类在机构运动上以第一类所产生的问题最多,因为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一直维持在不稳定的运动关系,所以必然有受阻跳脱、摩擦噪音及摩擦耗损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将影响整个机构寿命的缩短。
为达前述的目的与功效,发明人使用一第一皮带轮、 一第二皮带轮及—皮带作为主动元件, 一平移机构作为从动元件,并利用该皮带的一第一凸起与该平移机构的一第二凸起间的松配合的接触,使得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兹分别以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架构精神与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專交佳实施例的系统架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包含 一控制单元10; —驱动装置20,可为一马达,该驱动装置20连结于该控制单元10,并且驱动装置20受到控制单元10的控制而动作; 一第一皮带轮30,该第一皮带轮30连结于驱动装置20; —第二皮带轮40,第一皮带轮30的直径大于该第二皮带轮40的直径; 一皮带50,该皮带SOiff"没于第一皮带轮^及第二皮带轮40上,以进行动力传输,并且皮带50设有一第一凸起51; —平移机构60,该平移机构60上更设有一第二凸起61,平移机构60藉由该第二凸起"与皮带50上的该第一凸起51做松配合的接触,进而可被牵引移动,第二凸起61更可做上下方向的弹性位移;及一固定元件70,该固定元件70包含一固定平面701、至少二个凹陷处702、 702 、、至少二个斜面703、 703 、及至少二个顶面704、 704 、,该固定平面701及该二个斜面703、 703 、与平移机构60的第二凸起61接触,可用以限制并恢复平移机构60的移动位置;其中,控制单元10控制驱动装置20动作后,驱动装置20驱动第一皮带轮30的转动,进而带动皮带50以及第二皮带轮40的转动,由于皮带50上的第一凸起51与平移机构60上的第二凸起61做松配合的接触,因此藉由皮带50的转动可间接带动平移机构60的平移运动,当平移机构60移动到一特定位置时,皮带50的第一凸起51与平移机构60的第二凸起61脱离接触,平移机构60停止移动,此时第二凸起61与固定元件70的斜面703、703 、作用而使得平移机构60往反方向回复一小段距离,使平移机构60仍处于可被带动的范围。
在该较佳实施例中,平移机构60是连接至一滤光片81及一玻璃片82,当平移机构60被第一皮带轮30、第二皮带轮40及皮带50带动时,该滤光片81及该玻璃片82亦产生位置的移动,藉此调整滤光片81及玻璃片82至一特定的位置。滤光片81或玻璃片82前方更可设置一镜头83,滤光片81或玻璃片82的后方更可设置一影像擷取装置91及一印刷线路板92,该印刷线路板92是与该影像撷取装置91及控制单元10电性连接,影像撷取装置91可为一 CCD感光元件或一 CMOS感光元件。
为了详加说明第一皮带轮30、第二皮带轮40及皮带50如何驱使平移机构60产生位移,以及平移才几构60在脱离驱动后如何藉由固定元件70而恢复位置,以下请同时参照图3A至图3F以及图4A至图4F,以详细说明各阶段的动作步骤。图3A至图3F系为部份元件结构动作过程的仰视图,图4A至图4F系为平移机构60与固定元件70动作过程的侧视图。首先看到如图3A所示,第一皮带轮30及第二皮带轮40的转动带动皮带50进行逆时针的转动,此时皮带50的第一凸起51与平移机构60的第二凸起61产生松配合的接触,而平移机构60与固定元件70的相对位置如图4A所示;接着如图3B所示,当平移机构60移动至一特定位置时,平移机构60准备要脱离皮带50的带动,而此时第二凸起61开始与固定元件70的一斜面703产生接触,即如图4B所示;接着如图3C所示,当皮带50的第一凸起51推动第二凸起61往左移动到一极限时,第一凸起51与第二凸起61准备脱离接触,而第二凸起61在接触到固定元件70的该斜面703后,由于第二凸起61可产生上下方向的弹性位移,因此会沿着斜面703向上作弹性位移,如图4C所示;第二凸起61与皮带50的第一凸起51脱离接触后,如图化所示,第二凸起"会因重力而沿着固定元件70的斜面703做向下的弹性位移而恢复原来的位置,此时平移机构60向右方移动一小段距离而回到可再被皮带50带动的位置,如图3D所示;接着第一皮带轮30、第二皮带轮40及皮带50可反向进行逆时针的转动,此时皮带50的第一凸起51由左方与第二凸起61做松配合的接触,仰视图如图3E所示,侧视图如图4E所示;最后,藉由皮带50的第一凸起51与第二凸起61的松配合的接触,皮带50可带动平移4几构60往右方移动,仰^L图如图3F所示,侧^L图如图4F所示。
藉由以上的动作方式,可将平移机构60作左右的调整,使连结于平移机构60上的滤光片81及玻璃片82可调整至适当的位置,并且藉由第二凸起61与固定元件70的相对作用,让平移机构60在脱离皮带的带动后仍能回到可被带动的位置,使整个机构能反复进行调整。
然而,上述的驱动装置20、第一皮带轮30、第二皮带轮40及皮带50在图2中因是仰视图的角度关系,其实际水平层面并不与其他元件同一层面。其中皮带50与平移机构60的连结不限定位置,只要不干扰光源进入影像撷取装置91即可。
经由上述的结构,可以了解滤光片81和玻璃片82是如何的切换,如此,除了可使一般的摄影装置依照白天与夜晚不同的光度条件而运用滤光片81和玻璃片82夕卜,更可以避开过多的噪音、阻力与无法复归的状况。再者,本结构简单、成本低、组装容易,相对地,维修成本亦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的优点如下
1. 本实用新型系由前述第三类的概念中所发展出来的方法,其中所运用的组件设计容易且应用性高。
2. 通过常用机构元件间的松配合动作达成设计目的,有效解决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因摩擦行为产生的震动、噪音及磨耗等问题。
3.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仅需控制从动件的弹性回复机构所要跳脱的位置,即可设计出一段被主动件控制拘束的直线位移运动,并且当主动件进行反向操作时,则从动件的运动行为亦反向进行,如此便产生一组开放性回路的往复运动机构设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控制单元;一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连结于该控制单元,并且驱动装置受到控制单元的控制而动作;一第一皮带轮,该第一皮带轮连结于驱动装置;一第二皮带轮;一皮带,该皮带跨设于第一皮带轮及第二皮带轮上,以进行动力传输,该皮带设有一第一凸起;一平移机构,该平移机构上设有一第二凸起,平移机构藉由该第二凸起与皮带上的该第一凸起做松配合的接触,进而可被牵引移动;以及一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包含一固定平面、至少二个斜面及至少二个顶面,该固定平面及该二个斜面与平移机构的第二凸起接触,用以限制并恢复平移机构的移动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的平移机构连接至一滤光片及一玻璃片。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的滤光片或该玻璃片前方设置一透镜,滤光片或玻璃片的后方设置一 影像撷取装置及一印刷线路板,该印刷线路板与该影像撷取装置及该控制 单元电性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是一 CCD感光元件。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是一 CMOS感光元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的驱动装置是一马达。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的第一皮带轮的直径大于该第二皮带轮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改良的摄影装置切换机构,包含一控制单元;一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连结于该控制单元,并且驱动装置受到控制单元的控制而动作;一第一皮带轮,该第一皮带轮连结于驱动装置;一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的直径大于该第二皮带轮的直径;一皮带,该皮带跨设于第一皮带轮及第二皮带轮上,以进行动力传输,并且皮带设有一第一凸起;一平移机构,该平移机构上设有一第二凸起,平移机构藉由该第二凸起与皮带上的该第一凸起做松配合的接触,进而可被牵引移动;及一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包含一固定平面、至少二个斜面及至少两个顶面,该固定平面及该二个斜面与平移机构的第二凸起接触,可用以限制平移机构的移动范围。
文档编号G03B17/14GK201387530SQ20092000676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6日
发明者林宗良, 王文琪, 王泰国 申请人: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