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容式触控板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875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电容式触控板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结合触控板与液晶显示面板的设计,特别是关于一 种具有电容式触控板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是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偏光板之
上形成有一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以及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偏光板之下形成 有一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LCD)在目前已经普遍为人们所使用,有各种关于液晶显示 面板的结构设计。同时参阅图1及图2所示,是显示已知液晶显示面板的结 构断面示意图及液晶显示模块的结构断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液晶显示面板l 包括有一液晶显示模块IO及一保护板11。
液晶显示模块IO包括有一下偏光板12、 一下基板101、 一下导电层102、 —液晶层103、 一上导电层104、 一彩色滤光层13、一上基板05及一上偏光 板14。
液晶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结合方面,目前有将液晶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 结合的技术,使操作更简便。早期有电阻膜线路的触控设计,触控体与显示 元件在接触位置所造成的压力使两层电阻膜接触,因而闭合一个开关并送出 一个触摸信号给一个控制器进一步处理,接触位置由此被检测出。但在长期 的按压后,触控面板电阻膜因不断的按压形变而损坏,形成触控面板信赖性 的问题。
针对电阻膜线路触控设计的缺点所作的改良而有电容式触控板。电容式 触控板的结构是由上下各一的触控感应图型层与位在两层触控感应图型层中间的一介质层所组成。液晶显示面板与电容式触控板结合时,通常都是先各 自生产完成,再依序迭置贴合成一体。如此,使用者可利用手指或触控笔等 导电物体,依照触控板表面显示的图样及文字进行点选,以进行输入及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触控板与液晶显示面板都需要在表面设置保护板,保护板通常使用相同 的玻璃材料所制成,在制造时会重复消耗较多的生产材料。此外,触控板与 液晶显示面板通常都是先各自生产完成后,再依序迭置贴合,此种装配方式 较为复杂、浪费工时,且容易产出不良品。并且分开生产再迭置的方式会造 成完成后的产品厚度较厚,增加产品外型薄型化设计的困难。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板与液晶显示面板的 整合结构,其提供的电容式触控板与液晶显示面板的整合方式不需额外增加 基材,以使产品薄型化。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解决已知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具 有电容式触控板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所述具有电容式触控板的液晶显示面 板结构包括一液晶显示模块,所述液晶显示模块包括有一下偏光板及一上偏 光板,其中,所述上偏光板的顶面设有一具有一预定电极图型的第一触控感 应电极层,而在所述上偏光板的底面设有一具有一预定电极图型的第二触控 感应电极层, 一触控物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及所述第二触控感 应电极层感应产生电容耦合。
本实用新型对照已知技术的功效
经由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使电容式触控板与液晶显示面板整 合为一,其整合方式不需额外增加基材,使得整体厚度不会增加,有助于产
品薄型化的需求,减轻产品重量。再者,电容式触控板并非与液晶显示面板分开生产后再装配,而是直接结合在液晶显示面板之中,故在产业利用时, 具有工艺简易、成品率高、制作成本低的优势,进而提升加工性以及有利于 产出成品率。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触控感应电极层是结合于液晶显示 面板的上偏光板,较接近于使用者手指或触控物件的操作面,故触控感应电 极层具有较高的感应灵敏度。


图1是显示已知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2是显示已知液晶显示模块的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0、 100a、 100b、 100c整合结构
1液晶显示面板
10液晶显示模块
101下基板
102下导电层
103液晶层
104上导电层
105上基板
11保护板
12下偏光板
13彩色滤光层
14上偏光板
2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电极图型
21、 22电极
3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
30、 30a电极图型
31、 32电极
4触控感应图型层
40电极图型
41第一电极
411电极
42第二电极
421电极
43绝缘层
X、 Y轴向
说明书第4/6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所附附图做进 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3所示,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断面示意图。如图
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容式触控板与液晶显示面板的整合结构100, 包括有液晶显示面板1、一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2及一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3。
液晶显示面板1由下而上依序包括有一下偏光板12、下基板101、下导 电层102、液晶层103、上导电层104、彩色滤光层13、上基板105、上偏光 板14及保护板11。其中所述彩色滤光层13主要包括有已知的黑色矩阵(Black Matrix)及彩色光阻(Color Resist)。
在液晶显示面板1的上偏光板14之上,形成有一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2, 而在液晶显示面板1的上偏光板14之下,形成有一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3。也就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2是位在液晶显示面板1的保护
板11与上偏光板14之间,而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3是位在液晶显示面板1 的上偏光板14与上基板105之间。
参阅图4所示,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 所示,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2具有一预定电极图型20,电极图型20包括多个 呈长条形的电极21,各电极21彼此互相平行但不相接触。第二触控感应电极 层3具有一预定电极图型30,电极图型30包括多个呈长条形的电极31,各 电极31彼此互相平行但不相接触。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2的各个电极21与 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3的各个电极31电连接于一控制器(图中未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2的每一个呈长条形的电极21的排 列方向与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3的每一个呈长条形的电极31的排列方向互相 垂直。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2的电极21负责一预定轴向Y的触控感应,第二 触控感应电极层3的电极31则负责一预定轴向X的触控感应。实施上,亦可 以将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2的电极21设置为负责轴向X的触控感应,而将第 二触控感应电极层3的电极31设置为负责轴向Y的触控感应。
电极图型中长条形的电极21、 31的电极22、 32实施上可有不同的变化, 可为菱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不等。如图5所示,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 施例电容式触控板与液晶显示面板的整合结构100a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在此 实施例中,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2的电极图型20a中每一个长条形的电极21 由多个呈六边形的几何轮廓形状的电极22连接而形成,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 3的电极图型30a中每一个长条形的电极31由多个呈六边形的几何轮廓形状 的电极32连接而形成。采用六边形的几何轮廓形状的电极22、 32可达到有 效提高触控感应灵敏度的优点。
当使用者利用一触控物件(如手指或其他导电物体)触碰液晶显示面板1 的保护板11的操作面时,由于结合在液晶显示面板1中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 层2及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3都连结到控制器(图未示),故当触控发生时,因为触控物件分别与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2及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3感应产生
电容耦合,将对应的轴向X、 Y的位置通过送出一个电位变化的触控信号给
控制器进一步处理,触控位置由此被检测出,达到触控的效果。
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2及第二触控感应电极 层3是结合于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偏光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使所述第一触控 感应电极层2及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3的电极图型较接近于液晶显示面板1 的保护板11的操作面。故当使用者以手指或其它触控物件在液晶显示面板1 的保护板11的操作面(表面)进行触控操作时,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2及 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3的电极图型会具有较高的感应灵敏度,使得触控感应 性能较佳。
由以上的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电容式触控板的液晶显 示面板结构确具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故本实用新型业已符合于专利的要件。 以上的叙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依 据上述的说明而作其它种种的改良,这些改变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精神 及权利要求所界定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电容式触控板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电容式触控板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包括一液晶显示模块,所述液晶显示模块包括有一下偏光板及一上偏光板,其中,所述上偏光板的顶面设有一具有一预定电极图型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而在所述上偏光板的底面设有一具有一预定电极图型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一触控物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及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感应产生电容耦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容式触控板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及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的电极图型分别 包括有多个呈长条形的电极。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电容式触控板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及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的每一个长条形 的电极分别由多个呈六边形的几何轮廓形状的电极连接而形成。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具有电容式触控板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所述具有电容式触控板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是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偏光板之上形成有一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以及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偏光板之下形成有一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及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各具有预定电极图型。当一触控物件触碰时,触控物件分别与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层及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层感应产生电容耦合对应的关系,达到触控的效果。
文档编号G02F1/133GK201402357SQ200920008878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3日
发明者张恒耀, 简顺达 申请人: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