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848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在利用CCD(Charge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摄像元件的车载用摄像机、便携终端用摄像机、监视摄像机等上所适用的摄像透镜以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的小型化及高像素化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具备这些摄像元件的摄像设备本体的小型化也发展,对于其所搭载的摄像透镜,除了良好的光学性能以外,也要求小型化。另一方面,在车载用摄像机或监视摄像机等的用途中,例如要求不仅全视场角超过180度的广角的透镜并具有高的耐气候性、小型且具有高性能的透镜。
在上述领域,作为过去公知的透镜片数较少的摄像透镜,例如有在下述专利文献1~4记载的摄像透镜。在专利文献1~4记载有包括非球面透镜的4片结构的摄像透镜。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7-2646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5-2274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06-25970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2007-206516号公报 但是,对搭载于车载用摄像机或监视摄像机等的摄像透镜的要求每年变得严格,在满足小型、全视场角超过180度的广角化的基础上进而要求到成像区域周边部为止得到良好的像。但是,在过去的小型的透镜系统中,很难同时实现全视场角超过180度的广角化、和到成像区域周边部为止得到良好的像的两者。特别是,很难实现充分的广角化并且到成像区域周边部为止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畸变、倍率色像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借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该摄像透镜实现全视场角超过180度的广角化,并且可以小型地构成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特别是可以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畸变像差、倍率色像差而到成像区域周边部为止得到良好的像。
本实用新型的第1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侧依次具备负的第1透镜、负的第2透镜、正的第3透镜、光阑、正的第4透镜,第2透镜、第3透镜、第4透镜的各透镜的至少单侧的面为非球面,第3透镜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35以下,满足下述条件式(1)。
-0.2<(R3+R4)/(R3-R4)<0.2…(1) 其中, R3第2透镜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4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第2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侧依次具备将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的负的第1透镜、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为非球面的第2透镜、物侧的面为非球面的正的第3透镜、光阑、像侧的面为非球面的正的第4透镜,第3透镜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35以下,满足下述条件式(2)。
1.0<D3/f<5.0…(2)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D3上述第2透镜的中心厚度。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1摄像透镜及第2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9)。并且,作为优选的方式,可以是具有下述条件式(3)~(9)中的任一种结构,或者可以具有组合任意的2种以上的结构。
2.0<D2/f<5.0…(3) 0.01<|f12/f34|<0.5…(4) 2.5<(D4+D5)/f<5.5…(5) 2.1<D1/f<5.5…(6) 10.0<L/f<20.0…(7) 1.5<Bf/f<4.0…(8) 0.3<(R8-R9)/(R8+R9)<1.0…(9)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D2第1透镜和第2透镜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f12第1透镜和第2透镜的合成焦距 f34第3透镜和第4透镜的合成焦距 D4第2透镜和第3透镜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D5第3透镜的中心厚度 D1第1透镜的中心厚度 L从第1透镜的物侧的面到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后截距部分为空气换算长度) Bf第4透镜的像侧的面到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空气换算长度) R8第4透镜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9第4透镜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第2摄像透镜的第1透镜的“凹面”、“弯月形状”是关于非球面在近轴区域考虑的。此外,非球面透镜的光焦度的符号是在近轴区域考虑的,近轴曲率半径的符号是将朝物侧凸的情况设为正,将朝像侧凸的情况设为负。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记载的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摄像透镜,在最少4片的透镜系统中,在从第2透镜到第4透镜的各透镜设置非球面,适当地设定整个系统的光焦度配置、光阑的位置、第3透镜的材质等的构成,以便满足条件式(1),所以能够小型地构成,可以实现全视场角超过180度的广角化,同时实现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畸变像差、倍率色像差而到成像区域周边部为止可以得到良好的像、且具有高的光学性能的摄像透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2摄像透镜,在最少4片的透镜系统中,在从第2透镜到第4透镜的各透镜有效地设置非球面,适当地设定各透镜的面形状和光焦度、光阑的位置、第3透镜的材质等的构成,以便满足条件式(2),所以能够小型地构成,可以实现全视场角超过180度的广角化,同时实现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畸变像差、倍率色像差而到成像区域周边部为止可以得到良好的像、且具有高的光学性能的摄像透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摄像装置,由于具备本实用新型的第1摄像透镜或本实用新型的第2摄像透镜,所以能够小型地构成,具有全视场角超过180度的宽的视场角,同时可以到成像区域周边部为止得到良好的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光路图。
图2是用于说明第2透镜的面形状等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面图。
图8(A)~图8(E)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9(A)~图9(E)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0(A)~图10(E)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1(A)~图11(E)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2(A)~图12(E)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载用摄像装置的配置的图。
图中1-摄像透镜,2-轴上光束,3、4-轴外光束,5-摄像元件,11、12-遮光机构,100-汽车,101、102-车外摄像机,103-车内摄像机,Pim-成像位置,L1-第1透镜,L2-第2透镜,L3-第3透镜,L4-第4透镜,PP-光学部件,Sim-像面,St-孔径光阑,Z-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摄像透镜的实施方式] 首先,一边参照图1,一边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涉及的摄像透镜1的透镜剖面图。图1所示的摄像透镜1具备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透镜的结构及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透镜的结构的两者。
在图1中,图的左侧为物侧,右侧为像侧,也一并表示来自位于无限远的距离的物点的轴上光束2、全视场角2ω处的轴外光束3、4。在图1中,考虑摄像透镜1适用于摄像装置的情况,也图示有配置在包含摄像透镜1的像点Pim的像面Sim的摄像元件5。摄像元件5将由摄像透镜1形成的光学像变换成电信号,例如,可以使用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等。
另外,将摄像透镜1适用于摄像装置时,根据装载透镜的摄像机侧的结构,优选设置盖玻璃、低通滤光片或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等,在图1中表示将设想这些的平行平板状光学部件PP配置在最靠近像侧的透镜和摄像元件5(像面Sim)之间的例子。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透镜从物侧依次具备负的第1透镜L1、负的第2透镜L2、正的第3透镜L3、孔径光阑St、正的第4透镜L4。而且,图1中的孔径光阑St不表示其形状或大小,而表示其在光轴Z上的位置。
该摄像透镜由4片较少的透镜片数构成,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同时谋求光轴方向的总长的小型化。此外,将配置在物侧的2片透镜即第1透镜L1和第2透镜L2设为负的透镜,从而容易将整个透镜系统广角化。此外,将负透镜设为2片,从而可以由这些2片透镜分担对负透镜要求的各像差的校正,能够有效地进行校正。同样地,像侧的正透镜也设为第3透镜L3和第4透镜L4的2片,从而可以由这些2片透镜分担在像面用于成像的收敛作用及对正透镜要求的各像差的校正,能够有效地进行校正。此外,通过将孔径光阑St配置在第3透镜L3和第4透镜L4之间,从而可以将整个系统小型化。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透镜是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的各透镜的至少单侧的面为非球面,第3透镜L3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35以下,构成为满足下述条件式(1)。
-0.2<(R3+R4)/(R3-R4)<0.2…(1) 其中, R3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4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通过将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的3片透镜设为非球面,从而是较少的透镜片数,并且良好地校正各种像差而且谋求广角化。
通过将第3透镜L3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设为35以下,从而可以良好地校正倍率色像差。
通过满足条件式(1),能够取得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和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的平衡,广角化变得容易的同时,可以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畸变(也称畸变像差)。若成为条件式(1)的上限以上,则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增大,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的同时难以广角化。此外,第2透镜L2的光焦度减小,透镜系统会大型化。若成为条件式(1)的下限,则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变得过大,广角化及畸变的良好校正均变得困难。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2)。通过满足条件式(1-2)的上限,从而可以广角化且更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通过满足条件式(1-2)的下限,从而可以广角化且更良好地校正畸变。
-0.08<(R3+R4)/(R3-R4)<0.12…(1-2) 另外,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3)。通过满足条件式(1-3)的上限,可以广角化且进一步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
-0.08<(R3+R4)/(R3-R4)<0.08…(1-3) 另外,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4)。通过满足条件式(1-4)的上限,可以广角化且更进一步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通过满足条件式(1-4)的下限,从而可以广角化且更进一步良好地校正畸变。
-0.06<(R3+R4)/(R3-R4)<0.03…(1-4)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透镜从物侧依次具备将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的负的第1透镜L1、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为非球面的第2透镜L2、至少物侧的面为非球面的正的第3透镜L3、孔径光阑St、至少像侧的面为非球面的正的第4透镜L4。
该摄像透镜由4片较少的透镜片数构成,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同时谋求光轴方向的总长的小型化。而且,通过将孔径光阑St配置在第3透镜L3和第4透镜L4之间,从而可以将整个系统小型化。并且,将配置在最靠近物侧的第1透镜L1设为将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从而可以将整个透镜系统广角化,例如可以制作全视场角超过180°的广角的透镜。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将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设为非球面。即,这些3个透镜中、离孔径光阑St最远的第2透镜L2的两侧的面成为非球面,关于与孔径光阑St邻接配置的第3透镜L3、第4透镜L4分别是离孔径光阑St远的一方的面必须成为非球面。如图1所示,这样,将各像高的轴外光线和轴上光线进一步分离的面设为非球面,从而可以有效地校正各种像差,是较少的透镜片数,并且广角化的同时有利于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和畸变。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透镜是第3透镜L3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35以下,构成为满足下述条件式(2)。
1.0<D3/f<5.0…(2)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D3第2透镜L2的中心厚度。
通过第3透镜L3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设为35以下,从而可以良好地校正倍率色像差。
若成为条件式(2)的上限以上,则透镜系统会大型化。若成为条件式(2)的下限以下,则第2透镜L2的中心厚度变小,第2透镜L2的周边部和中心部的厚度比增大,成型就变得困难。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2)。若满足条件式(2-2)的上限,则透镜系统的小型化变得更容易。
1.0<D3/f<2.2…(2-2) 而且,上述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透镜可以具有上述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透镜具有的结构、或上述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透镜具有的优选结构的任意1个、或任意2个以上。同样地,上述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透镜可以具有上述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透镜具有的结构、或上述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透镜具有的优选结构的任意1个、或任意2个以上。
接着,举出本实用新型的第1或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透镜优选具有的结构,对其作用效果进行阐述。而且,作为优选的方式,可以具有以下的任意1种结构、或者具有组合任意的2种以上的结构。
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
2.0<D2/f<5.0…(3)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D2第1透镜L1和第2透镜L2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若成为条件式(3)的上限以上,则透镜系统会大型化。若成为条件式(3)的下限以下,则第1透镜L1和第2透镜L2的间隔减小,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非球面形状受限制,难以校正像面弯曲、畸变。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2)。若满足条件式(3-2)的上限,则透镜系统的小型化变得更容易。若满足条件式(3-2)的下限,则像面弯曲、畸变的校正变得更容易。
2.3<D2/f<4.5…(3-2) 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
0.01<|f12/f34|<0.5…(4) 其中, f12第1透镜L1和第2透镜L2的合成焦距 f34第3透镜L3和第4透镜L4的合成焦距 若成为条件式(4)的上限以上,则广角化变得困难的同时像面弯曲增大,难以得到良好的像。若成为条件式(4)的下限以下,则容易实现广角化,但是彗形像差会增大,在视场角的周边也难以得到良好的像。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 2.5<(D4+D5)/f<5.5…(5)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D4第2透镜L2和第3透镜L3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D5第3透镜L3的中心厚度。
通过满足条件式(5),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畸变、彗形像差,进而后截距可以较长,视场角增大,得到充分的性能。若成为条件式(5)的上限以上,则难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畸变、彗形像差,难以确保长的后截距或大的视场角。此外,若成为条件式(5)的上限以上,则最靠近物侧的负的第1透镜L1的直径增大,并且透镜总长也变长,难以小型化。若成为条件式(5)的下限以下,则难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彗形像差,难以得到F数小的透镜系统。
而且,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2)。通过满足条件式(5-2)的上限,可以进一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畸变、彗形像差,更容易确保期望的长度的后截距、大的视场角。若满足条件式(5-2)的下限,则容易校正球面像差、彗形像差。
3.0<(D4+D5)/f<4.0…(5-2) 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 2.1<D1/f<5.5…(6)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D1第1透镜L1的中心厚度。
例如以车载等的用途使用时,配置在最靠近物侧的第1透镜L1要求对各种冲击的强度,所以优选满足条件式(6)。若成为条件式(6)下限以下,则第1透镜L1变薄而容易破裂。若成为条件式(6)的上限以上,则透镜系统会大型化。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2)。通过满足条件式(6-2)的上限,从而易于将透镜系统小型化。通过满足条件式(6-2)的下限,从而使第1透镜L1更不易破裂。
2.5<D1/f<3.0…(6-2) 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而且,在计算L时,后截距部分设为空气换算长度。即,在最靠近像侧的透镜和像面Sim之间有盖玻璃或滤光片等时,盖玻璃或滤光片的厚度使用空气换算后的值。
10.0<L/f<20.0…(7)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L从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到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 通过满足条件式(7),可以小型化同时实现广角化。若成为条件式(7)的上限以上,则可以容易实现广角化,但透镜系统会大型化。若成为条件式(7)的下限以下,则透镜系统可以小型化,但是难以实现广角化。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2)。若满足条件式(7-2)的上限,则更容易小型化。若满足条件式(7-2)的下限,则更容易广角化。
13.0<L/f<19.0…(7-2) 为了使透镜系统小型,优选将从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到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L设为15mm以下,进而为了将透镜系统小型化,优选将上述L设为13mm以下。
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8)。而且,Bf是相当于后截距的值,在其计算时假设使用空气换算长度。即,在最靠近像侧的透镜和像面Sim之间具有盖玻璃或滤光片等时,假设使用空气换算后的值。
1.5<Bf/f<4.0…(8)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Bf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到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
若成为条件式(8)的上限以上,则透镜系统会大型化。若成为条件式(8)的下限以下,则在透镜系统和摄像元件之间难以插入各种滤光片或盖玻璃等。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8-2)。若满足条件式(8-2)的上限,则小型变得更容易。若满足条件式(8-2)的下限,则后截距的确保变得容易。
2.0<Bf/f<3.5…(8-2) 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9) 0.3<(R8-R9)/(R8+R9)<1.0…(9) 其中, R8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9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通过满足下述条件式(9),可以将第4透镜L4在近轴区域设为弯月形状,可以制作焦阑性良好的透镜,同时可以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和球面像差。
即,通过满足条件式(9)的上限,可以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和球面像差。此外,通过满足条件式(9)的下限,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变得过小,可以抑制第4透镜的光焦度变得过小。由此,成像区域周边处的光线入射到像面(摄像元件)的角度增大,可以抑制焦阑性恶化,所以可以制作所谓焦阑性良好的透镜系统。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9-2)。通过满足条件式(9-2)的上限,从而可以进一步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和球面像差。通过满足条件式(9-2)的下限,进而可以制作焦阑性良好的透镜。
0.4<(R8-R9)/(R8+R9)<0.9…(9-2) 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0) -13<R8/f<-3…(10)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R8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若成为条件式(10)的上限以上,则第4透镜L4的光焦度减小,难以抑制成像区域周边处的光线入射到像面(摄像元件)的角度,难以制作所谓焦阑性良好的透镜。若成为条件式(10)的下限以下,则难以校正球面像差。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0-2)。通过满足条件式(10-2)的上限,更容易制作焦阑性良好的透镜。若满足条件式(10-2)的下限,则更容易校正球面像差。
-11.5<R8/f<-4…(10-2) 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 3.2<L/f34<6.0…(11) 其中, L从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到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 f34第3透镜L3和第4透镜L4的合成焦距。
若成为条件式(11)的上限以上,则第3透镜L3、第4透镜L4的光焦度增大,难以取长的后截距。若成为条件式(11)的下限以下,则难以校正倍率色像差、像面弯曲、及彗形像差。
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2) 2.0<D5/f<4.0…(12)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距 D5第3透镜L3的中心厚度。
若成为条件式(12)的上限以上,则第3透镜L3变得过大,系统会大型化。若成为条件式(12)的下限以下,则第3透镜L3的功率减小,难以校正倍率色像差,或难以确保第3透镜L3的端缘(端缘厚度)。
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2-2)。通过满足条件式(12)的上限,从而容易将系统小型化。通过满足条件式(12)的下限,从而容易校正倍率色像差及确保第3透镜L3的端缘。
2.2<D5/f<3.8…(12-2) 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3) 0.3<(R1-R2)/(R1+R2)<0.7…(13) 其中, R1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2第1透镜L1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若成为条件式(13)的上限以上,则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变得过小,难以广角化或接近半球;或者第1透镜L1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变得过小,难以加工。若成为条件式(13)的下限以下,则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变得过大,难以校正畸变,或者第1透镜L1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变得过大,难以广角化。
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4) 0.40<ED1/R1<1.20…(14) 其中, ED1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直径) R1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而且,“面的有效直径”是指在考虑有助于成像的全光线和透镜面相交的点时的、由各径向上的最外侧的点构成的圆的直径,后述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是指该最外侧的点。
若成为条件式(14)的上限以上,则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接近半球,难以加工、或成为成本上升的原因。或者,第1透镜L1变大,还存在损害车的外观的问题。若成为条件式(14)的下限以下,则容易加工,但是难以校正畸变,周边部的图像较小地成像,所以即便通过图像处理校正,像也会粗糙。
优选第1透镜L1在近轴区域是负弯月形状。通过该结构,有利于广角化,例如可以制作全视场角超过180度的广角的透镜系统。
优选第2透镜L2在近轴区域为双凹形状的透镜。通过该结构,容易广角化的同时,可以良好地校正畸变和像面弯曲。
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优选在中心具有负的光焦度、且是在有效直径边缘负的光焦度小于中心的形状。通过将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设为这种形状,从而可以广角化同时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和畸变。
在此,一边参照图2,一边对上述的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形状进行说明。图2是在图1所示的摄像透镜1的光路图。在图2中,点Q3是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中心,是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与光轴Z的交点。图2的点X3是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的点,是轴外光束4所包含的最外侧的光线6与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交点。
此时,如图2所示,将在点X3的透镜面的法线与光轴Z的交点设为点P3,将连接点X3和点P3的线段X3-P3定义为在点X3的曲率半径RX3,将线段X3-P3的长度|X3-P3|定义为曲率半径RX3的绝对值|RX3|。即,|X3-P3|=|RX3|。此外,将在点Q3的曲率半径即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径设为R3,将该绝对值设为|R3|(在图2不图示)。
上述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中心具有负的光焦度”是指包含点Q3的近轴区域为凹形状。此外,上述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在有效直径边缘负的光焦度小于中心的形状”是指点P3位于比点Q3更靠物侧,在点X3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3|比在点Q3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3|大的形状。
在图2中,为了帮助理解用双点划线描绘按半径|R3|通过点Q3、且以光轴上的点为中心的圆CQ3,用虚线描绘按半径|RX3|通过点X3、且以光轴上的点为中心的圆CX3的一部分。圆CX2成为比圆CQ2大的圆,明示出|R3|<|RX3|。
优选在点X3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3|大于在点Q3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3|的5.0倍,即,5.0<|RX3|/|R3|,这时容易校正像面弯曲和畸变。
优选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是中心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在有效直径边缘负的光焦度大于中心的形状。通过将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设为这种形状,从而可以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
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上述形状,与利用图2说明的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形状同样,可以如下认为。在透镜剖面图中,将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设为点X4,将在该点的法线与光轴Z的交点设为点P4时,将连接点X4和点P4的线段X4-P4设为在点X4的曲率半径,将连接点X4和点P4的线段的长度|X4-P4|设为在点X4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4|。因此成为|X4-P4|=|RX4|。此外,将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与光轴Z的交点即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中心设为点Q4。并且,将在点Q4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设为|R4|。
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中心具有负的光焦度、且在有效直径边缘负的光焦度大于中心的形状”是指在包含点Q4的近轴区域为凹形状,点P4比点Q4更靠像侧,并且在点X4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4|小于在点Q4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4|的形状。
优选在点X4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4|小于在点Q4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4|的0.9倍,即,0.9>|RX4|/|R4|,这时容易校正像面弯曲。
优选第3透镜L3在近轴区域为双凸形状的透镜。通过该构成,可以与像面弯曲一起良好地校正倍率色像差。
优选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设为非球面。优选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为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并在有效直径边缘正的光焦度大于中心的形状。通过将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设为这种形状,从而可以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和彗形像差。
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的上述形状与使用图2说明的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形状同样,可以如下认为。在透镜剖面图中,将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设为点X5,将在该点的法线与光轴Z的交点设为点P5时,将连接点X5和点P5的线段X5-P5设为在点X5的曲率半径,将连接点X5和点P5的线段的长度|X5-P5|设为在点X5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5|。因此,成为|X5-P5|=|RX5|。此外,将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与光轴Z的交点即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的中心设为点Q5。并且,将在点Q5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设为|R5|。
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的“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在有效直径边缘正的光焦度大于中心的形状”是指在包含点Q5的近轴区域为凸形状,点P5比点Q5更靠像侧,并且是在点X5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5|小于在点Q5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5|的形状。
优选在点X5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5|小于在点Q5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5|的1.0倍,即,1.0>|RX5|/|R5|,这时容易校正像面弯曲和彗形像差。
优选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设为非球面。优选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是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并在有效直径边缘具有负的光焦度。通过将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设为这种形状,从而可以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
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的上述形状与利用图2说明的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形状同样,可如下认为。在透镜剖面图中,将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设为点X6,将在该点的法线与光轴Z的交点设为点P6时,将连接点X6和点P6的线段X6-P6设为在点X6的曲率半径,将连接点X6和点P6的线段的长度|X6-P6|设为在点X6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6|。因此,成为|X6-P6|=|RX6|。此外,将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与光轴Z的交点即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的中心设为点Q6。并且,将在点Q6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设为|R6|。
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的“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在有效直径边缘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形状”是指在包含点Q6的近轴区域为凸形状,点P6比点Q6更靠像侧的形状。
优选在点X6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6|大于在点Q6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6|的2.0倍,即2.0<|RX6|/|R6|,在此时容易校正像面弯曲。
优选第4透镜L4在近轴区域为正弯月形透镜。通过该结构,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像面弯曲。
优选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设为非球面。优选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是中心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在有效直径边缘负的光焦度大于中心的形状。通过将第4透L4的物侧的面设为这种形状,从而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像面弯曲。
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的上述形状与利用图2说明的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形状同样,可以如下认为。在透镜剖面图中,将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设为点X8,将在该点的法线与光轴Z的交点设为点P8时,将连接点X8和点P8的线段X8-P8设为在点X8的曲率半径,将连接点X8和点P8的线段的长度|X8-P8|设为在点X8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8|。因此,成为|X8-P8|=|RX8|。而且,将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与光轴Z的交点即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的中心设为点Q8。并且,将在点Q8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设为|R8|。
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的“中心具有负的光焦度,在有效直径边缘负的光焦度大于中心的形状”是指在包含点Q8的近轴区域为凹形状,点P8比点Q8更靠物侧,并且是在X8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8|小于在点Q8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8|的形状。
优选在点X8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8|小于在点Q8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8|的0.9倍,即,0.9>|RX8|/|R8|,在此时容易校正像面弯曲。
优选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为非球面。优选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并在有效直径边缘正的光焦度小于中心的形状。通过将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设为这种形状,从而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像面弯曲、彗形像差。
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上述形状与利用图2说明的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形状同样,可如下认为。在透镜剖面图中,将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设为点X9,将在该点的法线与光轴Z的交点设为点P9时,将连接点X9和点P9的线段X9-P9设为在点X9的曲率半径,将连接点X9和点P9的线段的长度|X9-P9|设为在点X9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9|。因此,成为|X9-P9|=|RX9|。而且,将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与光轴Z的交点即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中心设为点Q9。并且,将在点Q9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设为|R9|。
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在有效直径边缘正的光焦度小于中心的形状”是指在包含点Q9的近轴区域为凸形状,点P9比点Q9更靠物侧,并且是在点X9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9|大于在点Q9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9|的形状。
优选在点X9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9|大于在点Q9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9|的1.1倍,即,1.1<|RX9|/|R9|,在此时容易校正球面像差、像面弯曲、彗形像差。
将从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到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各面设为如上所述的非球面形状,从而除了球面像差、像面弯曲、彗形像差以外,也能良好地校正畸变。
而且,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可以构成为中心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在有效直径边缘负的光焦度大于中心的形状,这时容易校正球面像差。
若用上述定义的符号说明,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的“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在有效直径边缘正的光焦度大于中心的形状”是指在包含点Q6的近轴区域为凸形状,P6比点Q6更靠物侧,并且在点X6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6|小于在点Q6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6|的形状。
设整个系统的焦距为f、视场角为

(变数处理,

ω是半视场角),将理想像高设为

畸变表示与其的偏移量时,优选从中心到最大视场角是正的值。相对于理想像高

从中心到最大视场角将畸变设为正的值,从而可以将由畸变引起的周边的图像的模糊抑制为最小限度,从而可以抑制图像劣化。
优选第1透镜L1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40以上,由此,抑制色像差的发生,可以得到良好的分辨性能。优选第2透镜L2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40以上,由此,抑制色像差的发生,可以得到良好的分辨性能。优选第4透镜L4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40以上,由此,抑制色像差的发生,可以得到良好的分辨性能。
优选第3透镜L3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30以下,由此,可以良好地校正倍率色像差。而且,优选第3透镜L3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设为28以下,这时,可以更良好地校正倍率色像差。
优选第1透镜L1的材质为玻璃。摄像透镜例如在车载用摄像机或监视摄像机用等的严格的环境中使用时,配置在最靠近物侧的第1透镜L1要求使用耐抗由风雨引起的表面劣化、由直射日光引起的温度变化,而且,耐抗油脂、洗涤剂等化学药品的材质,即,耐水性、耐气候性、耐酸性、耐药品性等高的材质,而且,有时要求使用坚硬、不易破裂的材质。通过将材质设为玻璃,可以满足这些要求。此外,作为第1透镜L1的材质,也可以使用透明的陶瓷。
例如,在车载摄像机用透镜中,透镜要求耐受各种冲击。因此,优选第1透镜L1是厚的透镜。优选第1透镜L1的中心厚度为1.7mm以上。而且,为了使第1透镜L1不易破裂,优选第1透镜L1的中心厚度为1.75mm以上。而且,为了使第1透镜L1更不易破裂,优选第1透镜L1的中心厚度为1.80mm以上。
而且,可以在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施加用于提高强度、耐划性、耐药品性的保护机构。这时,第1透镜L1的材质可以设为塑料。这种保护机构可以是硬涂层,也可以是疏水涂层。
在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的任意个或者在这些中的任意多个组合中,优选将该材质设为塑料。通过将材质设为塑料,从而可以廉价且轻量地构成透镜系统的同时,在设置非球面时,可以准确地制作非球面形状,所以可以制作良好的性能的透镜。
在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中的至少任意1个使用塑料材质时,作为该材质也可使用在塑料混合小于光波长的粒子的所谓纳米复合材料。
在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的任意个、或者在这些中的任意多个组合中,可以将该材质设为玻璃。通过将材质设为玻璃,从而可以抑制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性能劣化。
优选第1透镜L1、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中的至少任意1个,其材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45℃以上,更优选为150℃以上。通过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50℃以上的材质,从而可制作耐热性良好的透镜。
另外,根据摄像透镜1的用途,也可以在透镜系统和摄像元件5之间插入截止从紫外光到蓝色光的滤光片、或者截止红外光的IR(InfraRed)截止滤光片。
在图1中,示出在透镜系统和摄像元件5之间配置设想各种滤光片等的光学部件PP的例子,但取代此也可以在各透镜之间配置这些各种滤光片。或者,也可以在摄像透镜具有的任意透镜的透镜面施加具有与各种滤光片同样的作用的涂层。
另外,通过各透镜间的有效直径外的光束成为杂散光而到达像面,存在成为重影的忧虑,所以根据需要优选设置遮断该杂散光的遮光机构。作为该遮光机构,例如可以在透镜的有效直径外的部分施加不透明的涂料或设置不透明的板材。而且,也可以在成为杂散光的光束的光路设置不透明的板材而作为遮光机构。或者,也可以在最靠近物侧的透镜的更靠物侧配置遮断杂散光的如遮光罩的部件。作为一例,在图1中示出将遮光机构11、12分别设置在第1透镜L1、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外的例子。另外,设置遮光机构的部位不限于图1所示的例子,也可配置在其他透镜或透镜之间。
而且,也可以在各透镜之间配置以周边光量比实用上没有问题的范围遮断周边光线的光阑等部件。周边光线是指来自光轴Z外的物点的光线中通过光学系统的入瞳的周边部分的光线。通过这样配置遮断周边光线的部件,可以提高成像区域周边部的图像质量。而且,通过用该部件遮断产生重影的光,从而可以减少重影。
[摄像透镜的数值实施例]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将实施例1~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透镜剖面图分别示于图3~图7。在图3~图7中,图的左侧为物侧,右侧为像侧,与图1同样也一并图示了孔径光阑St、光学部件PP、配置在像面Sim的摄像元件5。各图的孔径光阑St不表示其形状或大小、而表示其在光轴Z上的位置。在各实施例中,透镜剖面图的符号Ri、Di(i=1、2、3、…)对应于在以下说明的透镜数据的Ri、Di。
将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数据及各种数据示在表1,将非球面数据示在表2,将有关曲率半径的数据示在表3。同样地,将实施例2~5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数据及各种数据、非球面数据分别示在表4~表15。在以下,举实施例1为例而对表中的符号的意义进行说明,但对实施例2~5也基本相同。
在表1的透镜数据中,Si表示将最靠近物侧的构成因素的面作为第1个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i个(i=1、2、3、…)的面号码(也称第i面),Ri表示第i面的曲率半径,Di表示第i面和第i+1面的光轴Z上的面间隔。另外,曲率半径的符号将朝物侧为凸的情况设为正,将朝像侧为凸的情况设为负。
而且,在透镜数据中,Ndj表示将最靠近物侧的透镜作为第1个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j个(j=1、2、3、…)的光学要素(也称第j光学要素)对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vdj表示第j光学要素对d线的阿贝数。另外,在透镜数据中,也包括孔径光阑St和光学部件PP表示,在相当于孔径光阑St的面的曲率半径的栏记载有(孔径光阑)的语句。
在表1的各种数据中,Fno.为F数,2ω为全视场角,IH为在像面Sim上的最大像高,Bf为从最靠近像侧的透镜的像侧的面到像面的光轴Z上的距离(相当于后截距、空气换算长度),L为从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到像面Sim的光轴Z上的距离(后截距部分为空气换算长度),ED1为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f1为第1透镜L1的焦距,f2为第2透镜L2的焦距,f3为第3透镜L3的焦距,f4为第4透镜L4的焦距,f12为第1透镜L1和第2透镜L2的合成焦距,f34为第3透镜L3和第4透镜L4的合成焦距,f23为第2透镜L2和第3透镜L3的合成焦距。
在表1的透镜数据中,在非球面的面号码附加有*号,作为非球面的曲率半径表示光轴附近的曲率半径(中心的曲率半径)的数值。在表2的非球面数据表示非球面的面号码、有关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2的非球面数据的数值的“E-n”(n整数)表示“×10-n”,“E+n”表示“×10n”。另外,非球面系数是由以下式(A)表示的非球面式中的各系数KA、RBm(m=3、4、5、…20)的值。
Zd=C·h2/{1+(1-KA·C2·h2)1/2}+∑RBm·hm…(A) 其中, Zd非球面深度(从高度h的非球面上的点下垂到非球面顶点相切的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垂线长度) h高度(从光轴到透镜面的距离) C近轴曲率半径的倒数 KA、RBm非球面系数(m=3、4、5、…20) 在有关表3的曲率半径的数据中,使用上述的说明的符号表示面号码、有效直径边缘的曲率半径绝对值、有效直径边缘的曲率半径绝对值与中心的曲率半径绝对值之比。|RX3|是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3|/|R3|是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的曲率半径绝对值与中心的曲率半径绝对值之比。|RX4|是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4|/|R4|是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的曲率半径绝对值与中心的曲率半径绝对值之比。|RX5|是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5|/|R5|是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的曲率半径绝对值与中心的曲率半径绝对值之比。|RX6|是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6|/|R6|是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的曲率半径绝对值与中心的曲率半径绝对值之比。|RX8|是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8|/|R8|是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的曲率半径绝对值与中心的曲率半径绝对值之比。|RX9|是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的曲率半径绝对值,|RX9|/|R9|是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边缘的曲率半径绝对值与中心的曲率半径绝对值之比。
另外,在表1~表3记载有以规定的位数取整的数值。作为各数值的单位对于表1的2ω使用“度”,对于长度使用“mm”。但是,这是一例,光学系统即使按比例放大或按比例缩小也可以得到同等的光学性能,所以也可就使用其他适当的单位。
[表1] 实施例1透镜数据 实施例1各种数据 [表2] 实施例1非球面数据
[表3] 实施例1关于曲率半径的数据
[表4] 实施例2透镜数据 实施例2各种数据 [表5] 实施例2非球面数据
[表6] 实施例2关于曲率半径的数据
[表7] 实施例3透镜数据

实施例3各种数据 [表8] 实施例3非球面数据

[表9] 实施例3关于曲率半径的数据
[表10] 实施例4透镜数据

实施例4各种数据 [表11] 实施例4非球面数据
[表12] 实施例4关于曲率半径的数据

[表13] 实施例5透镜数据 实施例5各种数据 [表14] 实施例5非球面数据
[表15] 实施例5关于曲率半径的数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5的摄像透镜中,全部是第1透镜L1为玻璃球面透镜,但是第1透镜L1的单侧的面或两侧的面可以作为非球面使用。通过将第1透镜L1设为玻璃非球面透镜,从而能够更良好地校正各种像差。
此外,上述实施例1~5中的摄像透镜中的、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的材质全部为塑料,可以廉价地制作。
将实施例1~5的摄像透镜的对应于条件式(1)~(14)的值示于表16。在实施例1~5中,以d线作为基准波长,在表16表示该基准波长的各值。
[表16]

在图8(A)、图8(B)、图8(C)、图8(D)、图8(E)分别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非点像差、畸变(歪曲像差)、倍率色像差(倍率色像差)、彗形像差的像差图。在各像差图表示以d线(587.56nm)为基准波长的像差,但在球面像差图及倍率色像差图也表示对F线(波长486.13nm)、C线(波长656.27nm)、s线(波长852.11nm)的像差。
球面像差图的Fno.是F数,其他的像差图的ω表示半视场角。利用整个系统的焦距f、视场角

(变数处理,

,将理想像高设为


畸变的图表示与其的偏移量。在图8(E)中将各半视场角中的子午方向、弧矢方向的5个像差图归纳作为彗形像差图而表示。
而且,同样地在图9(A)~图9(E)、图10(A)~图10(E)、图11(A)~图11(E)、图12(A)~图12(E)分别表示上述实施例2~5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非点像差、畸变(歪曲像差)、倍率色像差、彗形像差的像差图。根据各像差图可知,上述实施例1~5在可见区域及近红外区域良好地校正了各像差。
根据以上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5的摄像透镜由4片的较少的透镜片数构成,除了可小型且廉价制作以外,实现全视场角为大约200度的非常宽的视场角,F数小到2.8,包括像面弯曲、畸变、倍率色像差的各像差被良好地校正而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这些摄像透镜可以适当地使用在监视摄像机、或用于拍摄汽车前方、侧方、后方等影像的车载用摄像机等。
[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 在图13作为使用例,表示将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搭载于汽车100的样子。在图13中,汽车100具备用于拍摄其副驾驶席侧的侧面的死角范围的车外摄像机101、用于拍摄汽车100的后侧的死角范围的车外摄像机102、安装在内视镜的背面并用于拍摄与驾驶员同样的视野范围的车内摄像机103。车外摄像机101、车外摄像机102、车内摄像机10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具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摄像透镜、和将由该摄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变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具有上述优点,所以车外摄像机101、102及车内摄像机103也可以小型且廉价地构成,具有宽的视场角,可以到成像区域周边部得到良好的影像。
以上,例举实施方式及实施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各透镜成分的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的值不限于上述各数值实施例所示的值,可取其他值。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由均质的材料构成了所有的透镜,但是也可以使用折射率分布型透镜。而且,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由施加非球面的折射型透镜构成了第2透镜L2~第4透镜L4,但也可以在1个面或者多个面形成衍射光学元件。
而且,在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车载用摄像机的例子进行了图示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该用途,例如,也可适用于便携终端用摄像机或监视摄像机等。
权利要求1.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侧依次具备负的第1透镜、负的第2透镜、正的第3透镜、光阑和正的第4透镜,
上述第2透镜、上述第3透镜、上述第4透镜的各透镜的至少单侧的面为非球面,
上述第3透镜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35以下,
满足下述条件式(1)
-0.2<(R3+R4)/(R3-R4)<0.2…(1)
其中,
R3为上述第2透镜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4为上述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2.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侧依次具备将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的负的第1透镜、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为非球面的第2透镜、物侧的面为非球面的正的第3透镜、光阑、像侧的面为非球面的正的第4透镜,
上述第3透镜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35以下,
满足下述条件式(2)
1.0<D3/f<5.0…(2)
其中,
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
D3为上述第2透镜的中心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3)
2.0<D2/f<5.0…(3)
其中,
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
D2为上述第1透镜和上述第2透镜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4)
0.01<|f12/f34|<0.5…(4)
其中,
f12为上述第1透镜和上述第2透镜的合成焦距,
f34为上述第3透镜和上述第4透镜的合成焦距。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5)
2.5<(D4+D5)/f<5.5…(5)
其中,
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
D4为上述第2透镜和上述第3透镜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D5为上述第3透镜的中心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6)
2.1<D1/f<5.5…(6)
其中,
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
D1为上述第1透镜的中心厚度。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7)
10.0<L/f<20.0…(7)
其中,
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
L为从上述第1透镜的物侧的面到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8)
1.5<Bf/f<4.0…(8)
其中,
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
Bf为上述第4透镜的像侧的面到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9)
0.3<(R8-R9)/(R8+R9)<1.0…(9)
其中,
R8为上述第4透镜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9为上述第4透镜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10.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透镜,该摄像透镜小型地构成,并实现全视场角超过180度的广角化,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特别是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畸变、倍率色像差而到成像区域周边部为止得到良好的像。摄像透镜(1)从物侧依次具备负的第1透镜(L1)、负的第2透镜(L2)、正的第3透镜(L3)、光阑、正的第4透镜(L4),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的各透镜的至少单侧的面为非球面,第3透镜(L3)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35以下,满足下述条件式(1)-0.2<(R3+R4)/(R3-R4)<0.2…(1)。其中,R3为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4为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文档编号G02B13/00GK201562069SQ20092015855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0日
发明者浅见太郎 申请人:富士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