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3849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已知,以往在投影机中具备循环式的液冷装置的构成,该液冷装置为了有效地冷 却液晶面板等冷却对象,使冷却液体沿着流道循环,通过循环的冷却液体对冷却对象进行 冷却。另外,在这样的液冷装置中,由于长年使用导致冷却液体蒸发,因此在流道中就产 生了气泡。而且,如果气泡的量增加,则冷却液体变得难以流通,所以冷却对象的冷却效率 下降。因此,以往,采用由储存罐(液体蓄积部)捕捉气泡并除去流道中的气泡的技术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具体地说,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体蓄积部具备在内部暂时蓄积冷却液体的罐 和用于使冷却液体流入/流出罐的流入喷嘴以及流出喷嘴。而且,在含有气泡的冷却液体流入罐时,气泡由于浮力向罐内部的上方侧的空间 移动而被捕捉,仅冷却液体经由流出喷嘴向外部流出。专利文献1 特开2005-331928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体蓄积部,是以在向大致水平方向投射图像的所谓正置姿 态(载置于桌子等的设置面上的状态)下从投影机投射图像为前提而设计的。换而言之, 液体蓄积部被设计成,在以正置姿态设置投影机时,由罐捕捉气泡而从罐仅流出冷却液体。因此,例如在以向上方侧投射图像的上方投射姿态(投射透镜位于上方侧的姿 态)或者向下方侧投射图像的下方投射姿态(投射透镜位于下方侧的姿态)设置投影机 时,存在从罐流出气泡这样的问题。具体地说,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体蓄积部构成为,流出喷嘴相对于罐设置在沿 着投射方向的方向,使冷却液体向与投射方向相反侧流出。因此,在以下方投射姿态设置 投影机时,液体蓄积部变为流出喷嘴定位于罐的上方侧的侧壁的姿态,导致冷却液体经由 流出喷嘴向上方侧流出。即,与冷却液体一起流入罐的气泡由于浮力而向罐内部的上方侧 (流出喷嘴所位于的一侧)的空间移动,经由流出喷嘴向外部流出。因此,希望有一种在以各种姿态设置投影机时,都能够抑制由液体蓄积部捕捉到 的气泡从液体蓄积部流出,能够通过冷却液体有效地对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以各种姿态设置时都能够通过冷却液体有效地对 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投影机。本发明的投影机,该投影机具备通过冷却液体对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装置具备液体蓄积部,所述液体蓄积部具有在内部暂时蓄积冷却液体的蓄积部主体;和连通所述蓄积部主体内外并使蓄积于所述蓄积部主体内部的冷却液 体流出的流出部,所述液体蓄积部被配设成,其所述流出部在与来自该投影机的图像的投 射方向大致正交并且与水平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流出冷却液体。在本发明中,液体蓄积部被配设成,其流出部在与来自该投影机的图像的投射方 向大致正交并且与水平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流出冷却液体。由此,在以正置姿态、上方投射 姿态或者下方投射姿态设置投影机时,液体蓄积部都不会变为流出部定位于蓄积部主体的 上方侧的侧壁的姿态。因此,在以各种姿态设置投影机时,都能抑制被捕捉于蓄积部主体内部的上方侧 的空间的气泡经由流出部向外部流出,能够通过冷却液体有效地对冷却对象进行冷却。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所述流出部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蓄积部主体的下表 面部的高度尺寸为从所述蓄积部主体的下表面部到上表面部的高度尺寸的一半以下的位置。在这里,蓄积部主体的下表面部以及上表面部,在以正置姿态设置投影机的状态 下,分别意味着蓄积部主体的下方侧以及上方侧的各侧壁。在本发明中,流出部被设置在相对于下表面部的高度尺寸为蓄积部主体自身的高 度尺寸的一半以下的位置。由此,在以正置姿态设置投影机的状态下,能够在蓄积部主体将 流出部定位在下方侧。因此,在以正置姿态设置投影机时,能够进一步抑制被捕捉于蓄积部主体内部的 上方侧的空间的气泡经由流出部向外部流出。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所述流出部被设置在所述蓄积部主体的沿着所述投 射方向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位置。在本发明中,流出部被设置在蓄积部主体的沿着投射方向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心 位置。由此,在以上方投射姿态或者下方投射姿态设置投影机的状态下,能够在蓄积部主体 将流出部定位于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心位置(沿着投射方向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心位置)。因此,以上方投射姿态或者下方投射姿态设置投影机时,能够进一步抑制被捕捉 于蓄积部主体内部的上方侧的空间的气泡经由流出部向外部流出。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的概略构成的图。图2是模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液冷装置的构成的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光学元件保持部的构成的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罐的构成的立体图。图5是模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热交换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6是模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投射透镜与罐的位置关系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基于罐的气泡捕捉结构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基于罐的气泡捕捉结构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 投影机4 液冷装置7 罐(液体蓄积部)71 蓄积部主体 71A 上表面部 71B 下表面部
74:流出部H1、H2:高度尺寸R 投射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投影机的构成)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1的概略构成的图。具体地说,图1是从外装 壳体2的顶面部21 (参照图7)侧观察投影机1的内部结构所见的图。另外,在下面,为了说明的方面,将配置有投射透镜35(图1) 一侧设为“前面”,将 其相反侧设为“背面”。投影机1形成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图像并投射到屏幕(未图示)上,显示投影图 像。该投影机1如图1所示,具备构成外装的外装壳体2、光学单元3和液冷装置4(参照图 2)等。外装壳体2,形成为具有在以正置姿态设置投影机1时与铅直方向交叉的顶面部 21(参照图7)以及底面部22(图1)的大致长方体状,在其内部收纳光学单元3以及液冷装置4。在该外装壳体2,在顶面部21上安装有一对把手2IA (参照图7)。一对把手21A是在搬运投影机1等时由利用者把持的构件,形成为大致具有U字 形状。而且,一对把手21A互相平行,并且以向前后方向(沿着来自投射透镜35的图像的 投射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将U字形状的两端分别安装于顶面部21。而且,在一对把手21A上,虽然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形成有在以顶吊姿态(从天 花板等吊下的姿态)设置投影机1时安装顶吊用的用具的多个螺纹孔。S卩,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被设计为,在以顶吊姿态设置时成为与正置姿态相同 的姿态(顶面部21朝向上方侧且底面部22朝向下方侧的姿态)。(光学单元的构成)光学单元3在控制装置(图示省略)的控制下,根据图像信息形成图像并投射。该光学单元3如图1所示,具备一对光源装置31A、31B ;反射镜31C ;照明光学装 置32,其具有透镜阵列321、322、偏振转换元件323以及重叠透镜324 ;色分离光学装置33, 其具有分色镜331、332以及反射镜333 336 ;光学装置34,其具有作为光调制元件的3个 液晶面板341 (将红色光侧的液晶面板设为341R,将绿色光侧的液晶面板设为341G,将蓝色 光侧的液晶面板设为341B)、3个入射侧偏振板342、3个出射侧偏振板343以及作为色合成 光学装置的十字分色棱镜344 ;作为投射光学装置的投射透镜35 ;和将这各构件31A、31B、 32 34收纳在内部的光学部件用壳体36。在这里,一对光源装置31A、31B如图1所示,具有同样的构成,具备光源灯311以 及反射器312。而且,一对光源装置31A、31B以向反射镜31C出射光束的方式夹着反射镜 31C相对向地配置。而且,在光学单元3,通过上述的构成,将从一对光源装置31A、31B出射的光束由 反射镜31C在光学部件用壳体36内部沿着设定的照明光轴Ax(图1)反射,向照明光学装 置32照射。向照明光学装置32照射的光束通过照明光学装置32使面内照度(in-plane illumination)均勻化,并且通过色分离光学装置33被分离为R、G、B这3色色光。分离的各色光,通过各液晶面板341根据图像信息被分别调制,并形成每个色光的图像。每个色光 的图像通过棱镜344被合成,通过投射透镜35被投射到屏幕(图示省略)上。(液冷装置的构成)图2是模式性地表示液冷装置4的构成的图。液冷装置4沿着环状的流道使水或乙醇等冷却液体循环,通过该冷却液体冷却作 为光学元件的液晶面板341。该液冷装置4如图2所示,具备3个光学元件保持部5、液体 压送部6、作为液体蓄积部的罐7、热交换单元8和多个液体循环构件9。多个液体循环构件9由冷却液体能够在内部流通的管状构件构成,连接各构件 5 8,形成环状的流道。另外,对于由液体循环构件9进行的各构件5 8的连接结构,后述。(光学元件保持部的构成)图3是表示光学元件保持部5的结构的图。具体地说,图3是从光束入射侧观察 光学元件保持部5所见的俯视图。3个光学元件保持部5分别保持3个液晶面板341,并且冷却液体流入/流出其内 部,通过该冷却液体分别冷却3个液晶面板341。另外,各光学元件保持部5为同样的构成, 在下面仅说明1个光学元件保持部5。该光学元件保持部5如图3所示,具备液体流通管 51和光学元件支撑框架52。液体流通管51,以俯视包围液晶面板341的图像形成区域(光透射区域)的方式 弯曲,形成为冷却液体流入/流出的各端部与上方侧(顶面部21侧)平行地延伸。光学元件支撑框架52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在光束出射侧,具有与液晶面板341 的外形形状相对应地向光束入射侧凹陷的凹部,通过所述凹部收纳保持液晶面板341。另外,在所述凹部的底部部分,如图3所示,形成有与液晶面板341的图像形成区 域相对应的开口部521。进而,在光学元件支撑框架52上,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形成有以包围所述凹部 的方式贯通形成的俯视U字状的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配设有液体流通管51。另外,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光学元件支撑框架52分割形成为光束入射侧以及光 束射出侧2部分,构成为通过这2部分夹持液体流通管51。如上所述,光学元件保持部5被配设成液体流通管51与液晶面板341的侧端部相 对向,构成为使液晶面板341的热量通过液晶面板341 光学元件支撑框架52 液体流通 管51的热传递路径散热。(液体压送部的构成)液体压送部6是吸入以及压送冷却液体的泵,沿着环状的流道使冷却液体循环。该液体压送部6具有例如在中空构件内配置有叶轮的构成,通过所述叶轮旋转, 吸入以及压送冷却液体。另外,作为液体压送部6的构成,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具有叶轮的构成,也可以采用 利用隔膜的其他的构成。(罐的构成)图4是表示罐7的构成的立体图。另外,在下面,为了说明的方便,使用图4所示的铅直轴(Y轴)和与Y轴正交的X轴以及Z轴进行说明。罐7由铝等金属材料构成,暂时蓄积流入的冷却液体,然后使其流出。另外,罐7捕捉经由环状的流道循环的冷却液体中所包含的气泡。另外,对于罐7的捕捉气泡的结构,后面叙述。该罐7如图4所示,具备蓄积部主体71、注入部72、流入部73和流出部74。蓄积部主体71由具有与Y轴交叉的上表面部7IA以及下表面部71B、与Z轴交叉 的前表面部71C以及背表面部71D和与X轴交叉的一对侧表面部71E、71F的大致长方体状 的中空构件。注入部72是用于向蓄积部主体71内部注入冷却液体的构件。该注入部72如图 4所示,具有管形状,设置为在蓄积部主体71的上表面部71A连通蓄积部主体71内外。S卩,在组装液冷装置4后,通过经由注入部72注入冷却液体,向液冷装置4内填充 冷却液体。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图示,但在注入部72,安装有用于在注入冷却液体后密封 注入部72的盖子。流入部73是用于使经由环状的流道循环的冷却液体流入蓄积部主体71内部的构 件。该流入部73如图4所示,具有管形状,设置为在蓄积部主体71的背表面部71D连通蓄 积部主体71内外。另外,流入部73如图4所示,在背表面部71D,设置于接近下表面部7IB的位置,并 且是X轴方向的大致中心位置。流出部74是用于使蓄积部主体71内部的冷却液体向外部流出的构件。该流出部 74如图4所示,具有管形状,设置为在蓄积部主体71的一对侧表面部71E、71F中的位于-X 轴侧的侧表面部71F连通蓄积部主体71内外。另外,流出部74如图4所示,在侧面部71F,设置于接近下表面部71B的位置(相 对于下表面部71B的高度尺寸Hl (参照图6(B))为蓄积部主体71的从下表面部71B到上 表面部71A的高度尺寸H2 (参照图6 (B))的一半以下的位置),并且是Z轴方向的大致中心位置。(热交换单元的构成)热交换单元8降低沿着环状的流道循环的冷却液体的温度。该热交换单元8如图 2所示,具备热交换部81、分隔板82、作为热电转换元件的珀尔帖元件83和散热侧传热构件 84。图5是模式地表示热交换部81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地说,图5表示在与流 道正交的平面上切断热交换部81的截面。热交换部81由大致长方体状的中空构件构成,与在内部流通的冷却液体进行热 交换。在该热交换部81内部,如图5所示,在与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 列设置有沿着该流通方向延伸的多个板状体811。具体地说,这些板状体811具有例如数 IOym 数IOOym左右的厚度尺寸,互相隔着数IOym 数100 μ m左右的间隔而配设。通过上面的构成,在热交换部81内部,形成有冷却液体在各板状体811之间流通 的多个微细流道Cm(图5)。S卩,热交换部81由所谓的微通道(MicroChannel)等热交换器构成。分隔板82由俯视矩形状的板状体构成,分隔开热交换部81以及散热侧传热构件 84,并且将分隔热交换部81、珀尔帖元件83以及散热侧传热构件84 —体化。该分隔板82 由导热率低(例如0. 9ff/(m K)以下)的材料构成。在该分隔板82上,如图2所示,形成有具有比热交换部81的俯视形状小的矩形形 状并能够嵌合珀尔帖元件83的开口部821。而且,热交换部81在分隔板82的一方的板面上,以封闭开口部821的方式固定于 开口部821周缘部分。 珀尔帖元件83虽然具体的图示省略,但具有多个通过金属片将p型半导体与n型 半导体接合而构成的接合对,这多个接合对被电串联连接。在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珀尔帖元件83中,如果供给电力,则如图2所示,珀尔帖元件 83的一方的端面变为吸收热量的吸热面831,另一方的端面变为释放热量的散热面832。而且,珀尔帖元件83被嵌合于分隔板82的开口部821,吸热面831能够传递热地 连接于热交换部81。散热侧传热构件84如图2所示,由具有矩形板状的板状体841和从板状体841突 出的多个散热片构件842的所谓的散热器构成。而且,散热侧传热构件84在分隔板82的 另一方的板面上,以封闭开口部821的方式固定于开口部821周缘部分。在该状态下,散热 侧传热构件84能够传递热地连接于珀尔帖元件83的散热面832。S卩,在通过分隔板82将各构件81、83、84 —体化的状态下,形成分隔热交换部 81 珀尔帖元件83 散热侧传热构件84的热传递路径。因此,通过珀尔帖元件83的驱动,从吸热面831吸收热量,将热交换部81冷却。另 外,在珀尔帖元件83的散热面832产生的热量经由散热侧传热构件84向外部散热。(基于液体循环构件的连接结构)接下来,对基于液体循环构件9的各构件5 8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为了说明的方便,如图2所示,将3个光学元件保持部5中的保持的 红色光侧的液晶面板341R的光学元件保持部设为红色光调制元件保持部5R,将保持的绿 色光侧的液晶面板341G的光学元件保持部设为绿色光调制元件保持部5G,将保持的蓝色 光侧的液晶面板341B的光学元件保持部设为蓝色光调制元件保持部5B。液体循环构件9如图2所示,由6根第1 第6液体循环构件9A 9F构成。具体地说,第1液体循环构件9A的流入侧以及流出侧,分别连接于红色光调制元 件保持部5R以及绿色光调制元件保持部5G的各液体流通管51的一方的端部。第2液体循环构件9B的流入侧连接于绿色光调制元件保持部5G的液体流通管51 的另一方的端部,其流出侧连接于蓝色光调制元件保持部5B的液体流通管51的一方的端 部。第3液体循环构件9C的流入侧连接于蓝色光调制元件保持部5B的液体流通管51 的另一方的端部,其流出侧连接于液体压送部6。第4液体循环构件9D的流入侧以及流出侧分别连接于液体压送部6以及罐7的 流入部73。第5液体循环构件9E的流入侧以及流出侧分别连接于罐7的流出部74以及热交换部81。第6液体循环构件9F的流入侧以及流出侧,分别连接于热交换部81以及红色光调制元件保持部5R的液体流通管51的另一方的端部。通过基于上述那样的液体循环构件的连接结构,形成了从红色光调制元件保持部 5R 绿色光调制元件保持部5G 蓝色光调制元件保持部5B 液体压送部6 罐7 热交 换部81并再次返回红色光调制元件保持部5R的环状的流道C。而且,通过上述的液冷装置4,如下所示那样冷却液晶面板341。S卩,在液晶面板341产生的热量经由光学元件保持部5向冷却液体传递。从光学元件保持部5流出的冷却液体经过流道C流入热交换部81。在这里,热交换部81,通过珀尔帖元件83的驱动从吸热面831被吸收热量而被冷 却。因此,流入热交换部81的冷却液体在内部的微细流道Cm中流通时,在与热交换部81 之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而且,通过热交换部81冷却的冷却液体再次流入光学元件保持部5。(基于罐的气泡捕捉结构)接下来,在说明基于罐7的气泡捕捉结构之前,对于罐7相对于投射透镜35的位 置关系进行说明。图6是模式性地表示投射透镜35与罐7的位置关系的图。具体地说,图6(A)是 从顶面部21侧观察所见的图,图6(B)是从前面侧观察所见的图。罐7如图6所示,配设在投射透镜35 —侧。具体地说,罐7以下表面部71B位于底面部22侧并且+Z轴方向(图4、图6)朝向 投射方向R(图6)的方式配设在外装壳体2内部。即,罐7以流出部74在与投射方向R大致正交并且与水平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使冷 却液体流出的方式配设在外装壳体2内部。而且,罐7如上所述那样配设在外装壳体2内部,由此在以各种姿态配置投影机1 时,如下面所示那样捕捉气泡。图7以及图8是用于说明罐7的捕捉气泡的结构的图。具体地说,图7是模式性 地表示投影机1的各种姿态的图。图8是从侧面部71F侧观察以各种姿态设置投影机1时 的罐7的姿态所见的图。另外,在图8中,为了说明的方便,通过虚线表示冷却液体与空气的界面L。在以图7㈧所示的正置姿态(顶吊姿态也同样)设置投影机1时,如图8(A)所 示,罐7变为上表面部7IA位于上方侧的姿态。因此,经由流入部73与冷却液体一起流入 蓄积部主体71内部的气泡通过浮力向上方侧移动,由此被捕捉在蓄积部主体71内部的上 表面部71A侧的空间Arl (图8(A))内。另外,在以图7(B)所示的上方投射姿态(投射透镜35位于上方侧的姿态)设置 投影机1时,如图8(B)所示,罐7变为前表面部71C位于上方侧的姿态。因此,经由流入部 73与冷却液体一起流入蓄积部主体71内部的气泡通过浮力向上方侧移动,由此被捕捉在 蓄积部主体71内部的前面部71C侧的空间Ar2(图8(B))内。进而,在以图7(C)所示的下方投射姿态(投射透镜35位于下方侧的姿态)设置 投影机1时,如图8(C)所示,罐7变为背表面部71D位于上方侧的姿态。因此,经由流入部73与冷却液体一起流入蓄积部主体71内部的气泡通过浮力向上方侧移动,由此被捕捉在 蓄积部主体71内部的背面部71D侧的空间Ar3(图8(C))内。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下面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罐7被配设成流出部74在与投射方向R大致正交并且与水平面 大致平行的方向使冷却液体流出。由此,不管在以正置姿态、上方投射姿态还是下方投射 姿态设置投影机1时,罐7都不会变为将流出部74定位于蓄积部主体71的上方侧的侧壁 (在正置姿态下为上面部71A,在上方投射姿态下为前面部71C,在下方投射姿态下为背面 部71D)的姿态。因此,在以各种姿态设置投影机1时,都能够抑制捕捉于蓄积部主体71内部的上 方侧的空间Arl Ar3的气泡经由流出部74向外部流出。而且,在以各种姿态设置投影机1时,都能够抑制气泡从罐7流出,所以如下所述, 能够有效冷却液晶面板341。S卩,通过使气泡蓄积于蓄积部主体71内部,使得在流道C中流通的冷却液体中的 气泡的量降低。因此,流道C中流通的冷却液体顺畅地流通,能够有效地冷却液晶面板341。另外,热交换部81是由在内部具有多个微细流道Cm的所谓的微通道等热交换器 构成的,所以在气泡与冷却液体一起流入热交换部81时,气泡由多个板状体811捕捉,气泡 难以向热交换部81外部排出。这样在气泡存在于热交换部81内部时,气泡作为绝热层而 起作用,在热交换部81与冷却液体之间不能良好地进行热交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冷却液体流入热交换部81之前,通过罐7捕捉气泡并且能够 抑制气泡从罐7流出,所以能够防止气泡与冷却液体一起流入热交换部81。即,能够避免气 泡存在于热交换部81内部的状态,在热交换部81与冷却液体之间良好地进行热交换,能够 通过热交换单元8有效地降低冷却液体的温度。因此,能够通过有效地降低了温度的冷却 液体来冷却液晶面板341,所以能够有效地冷却液晶面板341。另外,流出部74在侧表面部71F设置于接近下表面部71B的位置(相对于下表面 部71B的高度尺寸Hl为蓄积部主体71自身的高度尺寸H2的一半以下的位置)。由此,在 以正置姿态设置投影机1的状态下,能够在蓄积部主体71将流出部74位于下方侧。因此,在以正置姿态设置投影机1时,能够进一步防止被捕捉于蓄积部主体71内 部的上方侧的空间Arl的气泡经由流出部74向外部流出。进而,流出部74设置在蓄积部主体71的沿着投射方向R的宽度方向(Z轴方向) 的大致中心位置。由此,在以上方投射姿态或者下方投射姿态设置投影机1的状态下,能够 在蓄积部主体71将流出部74位于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心位置。因此,在以上方投射姿态或者下方投射姿态设置投影机1时,能够进一步防止被 捕捉于蓄积部主体71内部的上方侧的空间Ar2、Ar3的气泡经由流出部74向外部流出。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将说明简略化,作为投影机1的姿态,列举正置姿态 (顶吊姿态)、上方投射姿态以及下方投射姿态3种姿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投影机1也可 以设定为从正置姿态到上方投射姿态或者下方投射姿态之间的倾斜的姿态,以这样的各种 姿态设置都能够起到上述的效果。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也包含于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冷却对象,采用了液晶面板341,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 将光源装置31A、31B、偏振转换元件323、入射侧偏振板342、出射侧偏振板343等光学元件 或向投影机1内部的构成构件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或者控制液晶面板341等的控制装置等 为冷却对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流出部74在侧表面部71F设置于接近下表面部71B的位置, 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距下表面部71B的高度尺寸Hl为蓄积部主体71自身的高度尺寸 H2的一半以下的位置,可以配设在任意的位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液冷装置4的各构件5 8的配设顺序并不限定于上述 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顺序,也可以以其他的顺序配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晶面板341设置有3个,但其数目并不限定于3个,也可以 是1个、2个或者4个以上。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光调制元件,除了透射型或者反射型的液晶面板,也可以 采用使用微镜的器件等、液晶以外的光调制元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列举了从观察屏幕的方向进行投射的正面投射型的投影机的例子,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从观察屏幕的方向相反侧进行投射的背面投射型的投影 机。本发明的投影机在以各种姿态设置时都能够通过冷却液体有效率却冷却对象,所 以能够作为用于展示或者家庭影院的投影机而使用。
权利要求
一种投影机,该投影机具备通过冷却液体对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装置具备液体蓄积部,所述液体蓄积部具有在内部暂时蓄积冷却液体的蓄积部主体;和连通所述蓄积部主体内外并使蓄积于所述蓄积部主体内部的冷却液体流出的流出部,所述液体蓄积部被配设成,其所述流出部在与来自该投影机的图像的投射方向大致正交并且与水平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流出冷却液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其中所述流出部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蓄积部主体的下表面部的高度尺寸为从所述蓄积部 主体的下表面部到上表面部的高度尺寸的一半以下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机,其中所述流出部被设置在所述蓄积部主体的沿着所述投射方向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以各种姿态设置时都能够通过冷却液体有效地对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投影机。构成投影机的液冷装置具备液体蓄积部(7),所述液体蓄积部(7)具有在内部暂时蓄积冷却液体的蓄积部主体(71);和连通蓄积部主体(71)内外并使蓄积于蓄积部主体内部的冷却液体流出的流出部(74)。液体蓄积部(7)被配设成,流出部(74)在与来自该投影机的图像的投射方向(R)大致正交并且与水平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使冷却液体流出。
文档编号G03B21/16GK101846872SQ20101015065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5日
发明者柳沢佳幸, 百濑泰长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