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连接器及使用了光连接器的光纤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384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连接器及使用了光连接器的光纤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带状光纤与阵列状光元件进行光连接的光连接器及在带状光 纤的端部设有该光连接器的光纤模块。
背景技术
作为设备内或设备之间的光传输技术,光互连方式的光传输备受瞩目。这种光 互连方式一般使用容易多信道阵列化的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VCSEL-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等的阵列状光元件。阵列状光元件之间的光传输使用图16所示的那种带状光纤151及在带状光纤的 端部设有该光连接器的光纤模块。作为光纤模块所使用的带状光纤151有使多根(在图16 中为四根,也就是四芯)光纤150以与阵列状光元件间距相同的间距P并列,并使用树脂在 这些光纤的外周一并形成覆盖层的带状光纤。如图17所示,在带状光纤151的端部设有光连接器165,该光连接器165用于将 带状光纤151的端面与安装在基板160上的阵列状光元件161的各面发光部(或面受光 部)162进行光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在现有技术中,使用光连接器165将带状光纤151与基板160上的阵列状光元件 161的各面发光部(或面受光部)162进行光连接的场合,带状光纤151以其端面与安装在 基板160上的阵列状光元件161的各面发光部(或面受光部)162相对的方式配置在连接 器主体163所设的导向槽164中。这样,现有的光连接器165是为了在连接器主体163的侧面一侧和连接器主体163 的底面侧之间进行光路转换,而将带状光纤151在连接器主体163内弯曲并向连接器主体 163的一个方向方向(例如,向连接器主体163的侧面一侧)引出的构造。在制造光纤模块10070时,将带状光纤151以其前端从连接器主体163的底面突 出的方式配置在导向槽164中,然后对连接器主体163的底面也包含带状光纤151的前端 进行研磨处理,得到端面166。对带状光纤151的前端进行研磨是为了使带状光纤151的端面166变得平坦。若 端面166不平坦,则在端面166发生信号光的漫反射等而增加损失。因此,在现有的光纤模块中,预先用光纤切割器等切断带状光纤151的端面之后, 通过对其前端进行研磨,从而得到平坦的端面166。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5637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52028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91684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7-271998号公报近年来,要求设备的小型化,随之,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带状光纤的配线,存 在只能将带状光纤向特定的方向,例如向垂直于基板的方向、或平行于基板的方向引出的 情况。
但是,在现有的光连接器中,由于带状光纤的引出方向被特定(例如,仅为连接器 主体163的侧面侧),因而存在配线作业变得复杂的问题、以及根据可以引出的方向而必须 使用不同的光连接器的问题。通常,带状光纤151所使用的光纤152在由芯和包层构成的光纤裸线的周围形成 有第一包覆层(底层)、和扬氏模量比该第一包覆层高的第二包覆层(次层)。在现有的光 纤模块10070中,在将光纤151配置在导向槽164中之后,对连接器主体163的底面(与 基板的连接面)进行了研磨处理时,存在由于第一包覆层柔软而经研磨处理而被剥离的情 况。因此,未被第一包覆层包覆的光纤152的前端因研磨处理而破损、或者光纤152的 前端变得弯曲,因此,发生与基板160上的阵列状光元件161的位置偏移而在光连接中增加 因光轴偏移引起的连接损失,导致传输信号的劣化。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带状光纤向多方向引出的光连接器。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对带状光纤的端面不进行研磨便能与阵列状光 元件进行光连接的光纤模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本发明的方案1是一种将带状光纤的端面连接到基 板上的阵列状光元件的光连接器,其具备相对于上述基板具有水平的底面的连接器主体; 以及形成于上述连接器主体上并配置上述带状光纤的导向槽;上述导向槽包括在与上述 基板相对的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述底面,与上述阵列状光元件相对地保持上述带状光纤的 端面的端面保持槽;在上述端面保持槽的一方的侧面,从上述连接器主体的底面侧至上表 面形成与上述基板垂直的垂直导向面;在与上述端面保持槽的上述一方的侧面相对的另一 方的侧面,直到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侧面形成圆弧状的圆弧状导向面;以及与上述垂直导向 面和上述圆弧状导向面这两方相接,且与上述基板垂直地形成并固定上述带状光纤的宽度 方向的位置的位置固定面;由上述垂直导向面和上述圆弧状导向面及上述位置固定面包围 的部分相对于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表面侧开口。 本发明的方案2是在方案1所述的光连接器中,上述导向槽的上述圆弧状导向面 在连接器主体的上述侧面,形成于低于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述上表面的距离为上述带状光 纤的厚度以上的位置。本发明的方案3是在方案1或2所述的光连接器中,上述连接器主体形成有多个 上述导向槽。本发明的方案4是在方案1 3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中,上述导向槽的上述连 接器主体的底面侧与上述连接器主体一体形成而被封闭。本发明的方案5是在方案1 4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中,上述连接器主体具有 一体形成于与上述导向槽的端面相对的底面上的透镜。本发明的方案6是在方案1 4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中,上述连接器主体具有 一体形成于与上述导向槽的端面相对的底面上的透明基板。本发明的方案7是在方案1所述的光连接器中,上述连接器主体还具有将上述带 状光纤相对于上述基板垂直地配置的垂直导向槽。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而提出的本发明的方案8是一种光纤模块,其具备带状光 纤和将上述带状光纤的端面连接到基板上的阵列状光元件的光连接器;上述光连接器为上 述方案1-7任何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在上述导向槽中填充具有折射率与上述带状光纤的 芯的折射率相等的树脂,并使该树脂介于上述带状光纤的端面和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述底 面之间。本发明的方案9的光纤模块是在上述方案8的光纤模块中,上述树脂是折射率为 1. 3 1. 7的UV硬化型树脂、或者热硬化型树脂。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带状光纤向多方向引出。根据本发明,无需对带状光纤的端面进行研磨便能够与阵列状光元件进行光连接。


图1 (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模块的立体图,图1 (b)是该光纤模块所 使用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c)是沿其1C-1C线的剖视图。图2(a)是以将带状光纤向图1的光连接器的侧面引出的方式固定时的光连接器 的剖视图,图2(b)是以将带状光纤向图1的光连接器的上表面引出的方式固定时的光连接 器的剖视图。图3(a) 图3(c)是说明带状光纤的固定方法的图。图4(a) 图4(d)是说明带状光纤的其它固定方法的图。图5是将图1的光连接器粘贴在透明基板上时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透视图。图7是将图1的光连接器安装在基板上时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侧视图。图9(a)、图9(b)是表示图1的光连接器的变形例的图。图10是将图9(b)的光连接器安装在基板上时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侧视图。图12(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模块的立体图,图12(b)是本发明的第 二实施方式的光纤模块所使用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3(a)是图12的光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3(b)表示其主视图,图13(c)是沿其 13C-13C线的剖视图,图13(d)表示其变形例的图。图14(a)、图14(b)是表示图12的光连接器的变形例的图。图15(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剖视图,图15(b)是从其A方向 观察到的光纤定位部的俯视图。图16是带状光纤的剖视图。图17是将现有的光连接器安装在基板上时的剖视图。图中1-光连接器,100-光纤模块,2-光连接器主体,4-导向槽,5-端面保持槽,7-垂直 导向面,9-圆弧状导向面,10-位置固定面,40-板,50-透明基板,60-透镜,81-阵列状光元件,151-带状光纤。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按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 (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模块的立体图,图1 (b)是该光纤模块所 使用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c)是沿其1C-1C线的剖视图。如图1 (a)所示,光纤模块100在带状光纤151的端部设有光连接器1。首先,对光纤模块100所使用的光连接器1进行说明。如图1(b)、图1(c)所示,光连接器1是在对树脂进行成形加工而形成的连接器主 体2上形成一个或多个(在图1中为两个)导向槽4的构件,该导向槽4用于以与阵列状 光元件的各面发光部或面受光部相对的方式保持带状光纤151的端面。连接器主体2是长方体状,相对安装有阵列状光元件的基板具有水平的底面。导向槽4包括在与基板相对的连接器主体2底面与阵列状光元件相对地保持带 状光纤的端面的端面保持槽5 ;在端面保持槽5的一方的侧面(在图1(c)中为图示左侧的 面),从连接器主体2的底面侧至上表面与基板垂直地形成的垂直导向面7 ;在与端面保持 槽5的一方的侧面相对的另一方的侧面(在图1(c)中为图示右侧的面),直到连接器主体 2的侧面形成为圆弧状的圆弧导向面9 ;以及与垂直导向面7和圆弧状导向面9这两方相 接,且与基板垂直地形成并固定带状光纤的宽度方向位置的位置固定面10。由垂直导向面 7、圆弧状导向面9和位置固定面10包围的部分(空间)11相对连接器主体2的上表面侧 开口。这样,导向槽4成为朝向上方扩展的形状。导向槽4的圆弧状导向面9在连接器主体2的侧面,形成于从连接器主体2的上表 面比带状光纤的厚度低的位置即可。这是为了在将带状光纤沿着圆弧状导向面9固定时, 防止带状光纤从连接器主体2的上表面突出。如图2(a)所示,若以沿着导向槽4的圆弧状导向面9的方式设置带状光纤151,则 将带状光纤151向连接器主体2的侧面侧引出。另外,如图2(b)所示,若以沿着导向槽4的垂直导向面7的方式设置带状光纤 151,则将带状光纤151向连接器主体2的上面侧引出。再有,由于由垂直导向面7、圆弧状导向面9和位置固定面10包围的空间11相对 连接器主体2的上表面侧开口,因此在从圆弧状导向面9至垂直导向面7的范围内能够自 由地改变带状光纤151的引出方向。这样,在光连接器1中,能够将带状光纤151向多方向引出。在导向槽4的空间11中填充树脂12作为用于固定带状光纤151的粘接剂并使其 硬化。作为树脂12使用例如UV硬化树脂或热硬化树脂即可。作为一例,根据图3(a) 图3(c)对将带状光纤151从连接器主体2的侧面引出 的场合的连接器主体2和带状光纤151的固定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3(a)所示,以沿着导向槽4的圆弧状导向面9的方式配置带状光纤 151。此时,带状光纤151的前端从连接器主体2的下表面突出。然后,如图3(b)所示,在导向槽4的空间11中填充树脂12后使其硬化来固定带 状光纤151。
树脂12硬化后,如图3(c)所示,切断从连接器主体2的下表面突出的带状光纤 151的前端,并对前端进行研磨。这样在粘接固定了带状光纤151之后,通过切断其前端,从而能够将带状光纤151 的端面做成平坦面,能够实现与阵列状光元件的良好的光连接。但本发明的连接器主体2和带状光纤151的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一 例,根据图4(a) 图4(d)对将带状光纤151从连接器主体2的侧面引出的场合的光连接 器1和带状光纤151的固定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4(a)所示,为了封闭导向槽4的底部,在连接器主体2的下表面设置玻 璃板等平坦的板40,在导向槽4的空间11填充树脂12。作为树脂12使用例如UV硬化树 脂或热硬化树脂即可。使用UV硬化树脂的场合,用透过紫外线的透明部件形成连接器主体 2即可。另外,作为树脂12,使用具有与构成带状光纤151的光纤芯或后述的透镜相同的折 射率的树脂。具体地说,使用折射率为1. 3 1. 7、优选1. 46 1. 6的树脂12。填充树脂12后,如图4(b)所示,以沿着导向槽4的圆弧状导向面9的方式配置带 状光纤151。由此,树脂12介于导向槽4的底部和带状光纤151的端面之间。然后,如图4(c)所示,使树脂12硬化,并拆卸板40。由此,光纤模块100如图4 (d) 所示,即使带状光纤151的端面稍微粗糙,也能由树脂12补齐该粗糙,能够在光学上消除带 状光纤151的端面的凹凸(使折射率匹配)。这里,虽然在导向槽4中填充树脂12后配置带状光纤151,但也可以在导向槽4中 配置了带状光纤151后填充树脂。另外,在将带状光纤151配置在导向槽4中时,既可以配 置成带状光纤151的端面与板40的表面相接,也可以配置成从板40的表面离开规定距离 (例如,lOOiimm左右)。在图4(b)、图4(c)中,带状光纤151的端面配置在比连接器主体2的下表面稍微 靠上方的位置,树脂12介于带状光纤151的端面和连接器主体2的下表面(同一面)之间, 以便覆盖带状光纤151的前端。还有,带状光纤151的端面如图4(d)所示,在成为不均勻 的凹凸形状的场合,也可以配置成带状光纤151的端面最长(向前端方向最突出)的凸部 31的前端与连接器主体2的下表面在同一面上一致,使树脂12介于其它凹凸与导向槽4的 底部之间。也就是,如果带状光纤151的端面在光学上为平坦的,则不必用树脂12覆盖带 状光纤151的全部前端。在将该光纤模块100安装在基板上时,例如,粘贴在如图5、图6所示的透明基板 (陶瓷基板)50上,再将该透明基板50安装在基板上。还有,在图5、图6中,未图示出带状 光纤151。在该透明基板50上形成有多个突起51 (例如,在透明基板50的四个拐角各有一 个),该多个突起51用于将透明基板50安装在安装有阵列状光元件的基板上。另外,在透 明基板50的下表面设有透镜(微透镜)60。在该透明基板50上粘贴光纤模块100时,以透明基板50的透镜60的光轴与带状 光纤151的端面的光轴一致的方式粘贴。在此,作为安装光纤模块100的基板,对使用图7、图8所示的高分辨率多媒体界面 (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用的基板 70 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不限 定于此。
在基板70的表面安装有阵列状光元件81和驱动阵列状光元件81的驱动器IC71 等,且形成有用于与外部电气设备(外部通信设备)电连接的端子72和未图示的配线图案寸。另外,在基板70的阵列状光元件81的周围形成有固定用孔(未图示),该固定用 孔用于对粘贴有光纤模块100的透明基板50进行定位并固定。固定用孔形成于在将透明 基板50通过该突起51安装在基板70上时,使该透镜60的光轴与阵列状光元件81的各面 发光部(或面受光部)的光轴一致的位置上。在该固定孔中嵌入形成于透明基板50上的突起51来安装光纤模块100。由此,带 状光纤151的端面的光轴、透明基板50的透镜60的光轴和阵列状光元件81的各面发光部 (或面受光部)的光轴一致,带状光纤151和阵列状光元件81被光连接。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和光纤模块100的作用进行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光连接器1,由于将以与阵列状光元件的各面发光部或面受光部相 对的方式保持带状光纤151的端面的导向槽做成导向槽4,因此能够将带状光纤151向多方 向引出。也就是,能够在从连接器主体2的上表面侧至侧面侧的范围内自由地改变带状光 纤151的引出方向。因而,无需根据引出方向而使用不同的光连接器,能够防止配线作业变得复杂。另外,由于导向槽4是朝向上方扩展的形状,因此在将带状光纤151插入导向槽4 中时不会损伤带状光纤151的前端。在本发明的光纤模块100中,在导向槽4中预先填充硬化性树脂12,在填充了该树 脂12的导向槽4中插入带状光纤151,并且使树脂12介于导向槽4的底部和带状光纤151 的端面后使树脂12硬化,以便在光学上消除其端面的凹凸。这样,即使带状光纤151的端面稍微粗糙(即使有凹凸),也能由树脂12补齐该粗 糙,能够在光学上消除带状光纤151的端面的凹凸(使折射率匹配)。因而,由于无需对带状光纤151的端面进行研磨就能使其在光学上变得平坦,因 此,无需对带状光纤151的端面进行研磨处理就能与阵列状光元件进行光连接。由此,能够 防止发生带状光纤151的端面由于研磨处理而破损、或者发生与阵列状光元件的位置偏移 (光轴偏移)。另外,由于不需要研磨处理的制造工序,因而能降低制造成本。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光连接器1 (或光纤模块100)和透明基板50做成分 体,但也可以将光连接器1(或光纤模块100)和透明基板50形成为一体。另外,在透明基 板50上虽一体地设有透镜60,但也可以没有透镜60。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导向槽4的底部被贯通,但也可以如图9 (a)所示,做成 导向槽4的底部由与连接器主体2的下表面一体形成的封闭部91堵塞的光连接器92。该 场合,需要用对带状光纤151传输的光为透明的部件来构成连接器主体2。再有,如图9(b)所示,也可以做成在封闭部91的下部一体地设置了透镜60的光 连接器93。该场合,也可以在连接器住体2的下表面形成多个(在图9(b)中为四个)腿 94,如图10、图11所示,不使用透明基板50,而是将连接器主体2原样安装在基板70上。因 而,由于不需要基板50,从而能减少零部件数量。在使用图9(a)、图9(b)的光连接器92、93来固定带状光纤151时,也可以在底部 封闭了的导向槽4中填充树脂12后,将带状光纤151插入导向槽4中,使树脂12硬化来进
8行固定。由此,不必像图4(a) 图4(d)中说明的固定方法那样使用平坦的板40就能更容 易地在光学上消除带状光纤151的端面的凹凸(使折射率匹配)。这里,虽然做成在封闭部91的下部一体地设置透镜60,但也可以只用透镜60来堵 塞导向槽4的底部。其次,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2(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模块的立体图,图12(b)是本发明的第 二实施方式的光纤模块所使用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3(a)是图12的光连接器的俯视 图,图13(b)表示其主视图,图13(c)是沿其13C-13C线的剖视图,图13(d)表示其变形例 的图。图12(a)所示的光纤模块110,作为光纤连接器,使用了在图1的光连接器1中,除 了导向槽4以外还形成了垂直导向槽131的光纤连接器120。更具体地说,如图12(b)、图13(a) 图13(c)所示,使用的是在连接器主体2上 沿着带状光纤151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在图13中为每个X2列)垂直引导带状光纤 151的垂直导向槽131和导向槽4的光纤连接器120。通过使用这种光连接器120,能够在从连接器主体2的上表面侧至侧面侧的范围 自由地改变与导向槽4连接的带状光纤151的引出方向的同时,能够将配置在垂直导向槽 131中的带状光纤151向连接器主体2的上表面侧引出。由此,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改变引 出方向而配置多条带状光纤151。另外,最大能够连接四根(收发信号用两组)带状光纤 151,可实现配线的高密度化、大容量化。在光连接器120中,在连接器主体2的上表面侧最多能够引出四根、在侧面侧最多 能够引出两根带状光纤151,可以根据用途分别使用。在该光连接器120上固定带状光纤151时,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在 连接器主体2的下表面设置平坦的板40并封闭垂直导向槽131及导向槽4的底部之后,填 充树脂12,以使树脂12介于垂直导向槽131及导向槽4的底部和带状光纤151的端面的方 式配置带状光纤151,使该树脂12硬化而固定。由此,与图1的光纤模块100同样,即使带状光纤151的端面稍微粗糙,也能由树 脂12来补齐,能够在光学上消除带状光纤151的端面的凹凸(使折射率匹配)。因而,由于无需对带状光纤151的端面进行研磨就能做到在光学上平坦,因此,能 够不对带状光纤151的端面进行研磨处理就能与阵列状光元件光连接。由此,能够防止带 状光纤151的前端由于研磨处理而破损、或者发生与阵列状光元件的位置偏移(光轴偏 移)。另外,由于不需要研磨处理的制造工序,因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结构是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垂直导向槽131和导向槽 4,但也可以如图13(d)所示,改变垂直导向槽131而形成导向槽4。该场合,图示的左导向 槽4的圆弧状导向面9和图示的右导向槽4的垂直导向面7交叉地形成。通过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多个导向槽4,从而能够将多条带状光纤151分别向相同 方向或不同的方向引出。再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既可以如图14(a)所示,垂直导向槽131及导向槽4 的底部由与连接器主体2的下表面一体形成的封闭部91堵塞,也可以如图14(b)所示,在 封闭部91的下部一体设置透镜60。
这样,在光连接器120中,除了能得到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外,还能得到与第 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以下,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5(a)所示的光连接器100A在图1(a)-图1 (c)的光纤模块100中,在其导向 槽4的前端部(底部)形成有光纤定位部101,该光纤定为部101用于保持并固定去除了带 状光纤151的前端部的成为一个整体的包覆层而突出的光纤152。一般情况下,在带状光纤151中,尽管光纤152的外径能够高精度地形成,但是高 精度地形成一个整体的包覆层是困难的。因而,要求使阵列状光元件的光轴和光纤152的光轴以高精度一致的场合等,希 望去除带状光纤151的前端部的成为一个整体的包覆层而使光纤152突出,用光纤定位部 101对该突出的光纤152进行定位。如图15(b)所示,例如,在带状光纤151为四芯、光纤152的外径为250 y m的场合, 只要做成光纤定位部101的宽度为1mm、高度为250 iim即可。由此,可以使四根光纤152在 入射端和出射端紧密接触地配置,能够提高定位精度。以上,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 行各种变更。
10
权利要求
一种光连接器,用于将带状光纤的端面连接到基板上的阵列状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相对于上述基板具有水平的底面的连接器主体;以及形成于上述连接器主体上并配置上述带状光纤的导向槽;上述导向槽包括在与上述基板相对的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述底面,与上述阵列状光元件相对地保持上述带状光纤的端面的端面保持槽;在上述端面保持槽的一方的侧面,从上述连接器主体的底面侧至上表面形成与上述基板垂直的垂直导向面;在与上述端面保持槽的上述一方的侧面相对的另一方的侧面,直到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侧面形成圆弧状的圆弧状导向面;以及与上述垂直导向面和上述圆弧状导向面这两方相接,且与上述基板垂直地形成并固定上述带状光纤的宽度方向的位置的位置固定面;由上述垂直导向面和上述圆弧状导向面及上述位置固定面包围的部分向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表面侧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槽的上述圆弧状导向面在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述侧面,形成于低于上述连接 器主体的上述上表面的距离为上述带状光纤的厚度以上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主体形成有多个上述导向槽。
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主体的底面侧与上述连接器主体一体形成从而封闭上述导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主体具有一体形成于与上述导向槽的端面相对的底面上的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主体具有一体形成于与上述导向槽的端面相对的底面上的透明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主体还具有将上述带状光纤与上述基板垂直地配置的垂直导向槽。
8.一种光纤模块,具备带状光纤和将上述带状光纤的端面连接到基板上的阵列状光元 件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光连接器为上述权利要求1-7任何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 在上述导向槽中填充折射率与上述带状光纤的芯的折射率相等的树脂,并使该树脂介 于上述带状光纤的端面和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述底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是折射率为1. 3 1. 7的UV硬化型树脂、或者热硬化型树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将带状光纤向多方向引出的光连接器及无需研磨带状光纤的端面就能将其与阵列状光元件实现光连接的光纤模块。光纤模块(100)具有带状光纤(151)和将带状光纤的端面连接到基板(70)上的阵列状光元件(81)的光连接器(1)。该光连接器具有相对基板具有水平的底面的连接器主体(2)及导向槽(4);该导向槽形成于连接器主体上并将带状光纤(151)的一端侧在连接器主体(2)的底面配置成与基板垂直;导向槽(4)包括端面保持槽(5),垂直导向面(7),圆弧状导向面(9)以及位置固定面(10);导向槽中填充有折射率与带状光纤的芯的折射率相等的树脂,并使其介于带状光纤的端面与连接器主体的底面之间。
文档编号G02B6/38GK101852898SQ201010150478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0日
发明者小岛正嗣, 铃木香菜子 申请人: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