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531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器件,特别涉及一种双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
背景技术
圆偏振器是光学领域的一种重要偏振元器件,它在偏振分光、彩色显示、激光技术 等领域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应用。目前在光学领域,通常做法是利用线偏振片和四分之一波 片两个分离元器件构成圆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光束通过线偏振片后成为线偏振光,然 后再以一定偏振角度通过四分之一波片,最终得到圆偏振光。这种结构的缺点非常明显 1.工作波长范围较窄,这主要是因为四分之一波片的工作波长范围较窄,因此该结构不能 得到宽波长范围的圆偏振光;2.该结构使用的是两个分离光学元件,因此器件尺寸大,不 易集成。利用单螺旋状金属线栅获得圆偏振光是在2009年9月由德国卡尔斯鲁厄大 学的研究人员首先发现的,见 Justyna K. Gansel,等.“Circular Polarizer Gold HelixPhotonic Metamaterial as Broadband,” Science 325,1513(2009)。他们所提出的 器件为单螺旋结构,材料为金;由于所提出的螺旋状金属线栅尺寸过大,所使用的材料金在 可见光、近红外范围内的光学特性受到限制,工作波长范围在3 6微米的红外波段,根本 不能适用于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目的在于使其在可见光 近红外波 段具有较宽的工作波长范围,且器件尺寸小、结构紧凑、易于集成。本发明的一种双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在基板上沉积有N个均勻分布的螺旋 状的金属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石英玻璃;所述金属线栅为两个互相缠绕的双螺旋结构的螺旋线栅, 两个螺旋线栅材料均为金属铝,两个螺旋线栅在基板上的起始点分处螺旋直径两端,螺旋 方向相同;各螺旋线栅直径40 60纳米,螺旋状的螺旋周期数大于等于2周,螺旋周期间 距150 400纳米,螺旋直径100纳米,金属线栅间距190 290纳米,N≥10∧6本发明的双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在基板表面沉积导电膜;(2).在导电膜上旋涂光刻胶;(3).通过深紫外相干刻蚀,在光刻胶中形成几十纳米量级N个均勻分布的双螺旋 状空气隙;(4).通过电化学沉积,在N个均勻分布的双螺旋状空气隙中沉积金属铝材料,形 成双螺旋状的金属线栅;(5).除去双螺旋状的金属线栅之间的光刻胶。在制备过程中,步骤(3)和步骤(4)是比较重要的两个步骤。形成几十纳米线宽的结构对于一般光刻来讲有一定难度,2007年美国一研究小组成功的运用深紫外相干 刻蚀的方法得到了大范围线宽小于40纳米的金属线栅结构,见J. J. Wang, F. Walters, Χ. Μ. Liu,P. Sciortino,and X. G. Deng,"High-performance,large area,deep ultraviolet to infrared polarizers based on 40nm line/78nm spacenanowire grids,,,Appl. Phys. Lett. 90,61104(2007);这为步骤(3)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另外,运用电化学沉积的 方法在螺旋结构中沉积金属材料也是完全可行的,见Justyna K. Gansel,等.“Circular Polarizer Gold Helix Photonic Metamaterialas Broadband,,,Science 325, 1513(2009)。通过调整和优化双螺旋状金属纳米线栅的参数,如螺旋线栅直径、螺旋周期数 等,本发明工作波长范围可以达到0.44 1.08μπι,偏振消光比大于31 1,偏振光透过率 大于56%,与背景技术部分对比文献中的单螺旋状圆偏振器相比,本发明能够获得宽50% 的工作带宽,并能够工作在波长更短的可见光、近红外光谱范围,且器件尺寸小、结构紧凑、 易于集成,适用于偏振分光、彩色显示、激光技术等领域。


图1(a)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的俯视图;图1(c)为本发明的侧视图;图2为实施例1的光学特性曲线;图3为实施例2的光学特性曲线;图4为实施例3的光学特性曲线;图5为实施例4的光学特性曲线;图6为实施例5的光学特性曲线;图7为实施例6的光学特性曲线;图8(a) 图8(e)为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 (a)、图1 (b)、图1 (c)所示,本发明在基板1上沉积有N个均勻分布的螺旋状 的金属线栅2,所述基板1为石英玻璃;所述金属线栅为两个互相缠绕的双螺旋结构的螺旋 线栅,两个螺旋线栅材料均为金属铝,两个螺旋线栅在基板上的起始点分处螺旋直径两端, 螺旋方向相同;各螺旋线栅直径SD为40 60纳米,螺旋状的螺旋周期数CN大于等于2周, 螺旋周期间距CS为150 400纳米,螺旋直径⑶为100纳米,金属线栅间距CW为190 290纳米,N彡IO60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分别模拟左旋圆偏光、右旋圆偏光经过本发明时,根 据在0、1. 25飞秒、2. 5飞秒、3. 75飞秒、5飞秒等不同时刻光场的分布,可看出左旋圆偏振光 在经过本发明偏振器后,大部分能量被反射掉了,而右旋圆偏振光的大部分能量则可以顺 利的通过本发明偏振器。实施例1 石英玻璃基板1上沉积有IO6个均勻分布的双螺旋状的铝金属线栅2, 螺旋线栅直径SD为40纳米,螺旋状的螺旋周期数CN等于3,螺旋周期间距CS为200纳米,螺旋直径⑶为100纳米,铝金属线栅间距CW为190纳米;图2所示为实施例1的光学特性曲线,图中,空心矩形框描绘的曲线为右旋圆偏 振光透过率,空心三角形框描绘的曲线为左旋圆偏振光透过率,黑色实心框描绘的曲线 为消光比;本实施例工作波长范围、平均透过率、平均消光比分别为0. 44-1.08μπι、56%、 31 I0
实施例2 石英玻璃基板1上沉积有IO6个均勻分布的双螺旋状的铝金属线栅2, 螺旋线栅直径SD为60纳米,螺旋状的螺旋周期数CN等于3,螺旋周期间距CS为200纳米, 螺旋直径⑶为100纳米,铝金属线栅间距CW为190纳米;图3所示为实施例2的光学特性曲线,图中,空心矩形框描绘的曲线为右旋圆偏 振光透过率,空心三角形框描绘的曲线为左旋圆偏振光透过率,黑色实心框描绘的曲线 为消光比;本实施例工作波长范围、平均透过率、平均消光比分别为0. 46-1. 13μπι、49%、 25 I0实施例3 石英玻璃基板1上沉积有IO7个均勻分布的双螺旋状的铝金属线栅2, 螺旋线栅直径SD为40纳米,螺旋状的螺旋周期数CN等于2,螺旋周期间距CS为200纳米, 螺旋直径⑶为100纳米,铝金属线栅间距CW为190纳米;图4所示为实施例3的光学特性曲线,图中,空心矩形框描绘的曲线为右旋圆偏 振光透过率,空心三角形框描绘的曲线为左旋圆偏振光透过率,黑色实心框描绘的曲线 为消光比;本实施例工作波长范围、平均透过率、平均消光比分别为0. 47-1.02μπι、64%、 20 1。实施例4 石英玻璃基板1上沉积有IO7个均勻分布的双螺旋状的铝金属线栅2, 螺旋线栅直径SD为40纳米,螺旋状的螺旋周期数CN等于3,螺旋周期间距CS为200纳米, 螺旋直径⑶为100纳米,铝金属线栅间距CW为290纳米;图5所示为实施例4的光学特性曲线,图中,空心矩形框描绘的曲线为右旋圆偏 振光透过率,空心三角形框描绘的曲线为左旋圆偏振光透过率,黑色实心框描绘的曲线 为消光比;本实施例工作波长范围、平均透过率、平均消光比分别为0. 54-0. 89μπι、77%、 27 1。实施例5 石英玻璃基板1上沉积有IO7个均勻分布的双螺旋状的铝金属线栅2, 螺旋线栅直径SD为40纳米,螺旋状的螺旋周期数CN等于3,螺旋周期间距CS为150纳米, 螺旋直径⑶为100纳米,铝金属线栅间距CW为190纳米;图6所示为实施例5的光学特性曲线,图中,空心矩形框描绘的曲线为右旋圆偏 振光透过率,空心三角形框描绘的曲线为左旋圆偏振光透过率,黑色实心框描绘的曲线 为消光比;本实施例工作波长范围、平均透过率、平均消光比分别为0. 47-1.05μπι、55%、 18 1。实施例6 石英玻璃基板1上沉积有IO7个均勻分布的双螺旋状的铝金属线栅2, 螺旋线栅直径SD为40纳米,螺旋状的螺旋周期数CN等于3,螺旋周期间距CS为400纳米, 螺旋直径⑶为100纳米,铝金属线栅间距CW为190纳米;图7所示为实施例6的光学特性曲线,图中,空心矩形框描绘的曲线为右旋圆偏振 光透过率,空心三角形框描绘的曲线为左旋圆偏振光透过率,黑色实心框描绘的曲线为消 光比;本实施例工作波长范围、平均透过率、平均消光比分别为1. 1-1. 3μπι、68%、454 1。
图8(a) 图8(e)所示为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图。图8 (a)在基板表面沉 积导电膜;图8(b)在导电膜上旋涂光刻胶;图8 (c)通过深紫外相干刻蚀,在光刻胶中形 成几十 纳米量级N个均勻分布的双螺旋状空气隙;图8(d)通过电化学沉积,在N个均勻分 布的双螺旋状空气隙中沉积金属铝材料,形成双螺旋状的金属线栅;图8(e)除去双螺旋 状的金属线栅之间的光刻胶,最终形成双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
权利要求
一种双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在基板上沉积有N个均匀分布的螺旋状的金属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石英玻璃;所述金属线栅为两个互相缠绕的双螺旋结构的螺旋线栅,两个螺旋线栅材料均为金属铝,两个螺旋线栅在基板上的起始点分处螺旋直径两端,螺旋方向相同;各螺旋线栅直径40~60纳米,螺旋状的螺旋周期数大于等于2周,螺旋周期间距150~400纳米,螺旋直径100纳米,金属线栅间距190~290纳米,N≥106。
全文摘要
一种双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属于光学器件,目的在于使其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具有较宽的工作波长,且器件尺寸小、结构紧凑、易于集成。本发明的圆偏振器,在石英玻璃基板上沉积有N个均匀分布的螺旋状的铝金属线栅,铝金属线栅为两个互相缠绕的双螺旋结构的螺旋线栅,两个螺旋线栅在基板上的起始点分处螺旋直径两端,螺旋方向相同;各螺旋线栅直径40~60纳米,螺旋状的螺旋周期数大于等于2周,螺旋周期间距150~400纳米,螺旋直径100纳米,金属线栅间距190~290纳米,N≥106。本发明工作波长范围0.44~1.08μm,偏振消光比大于31∶1,偏振光透过率大于56%,适用于偏振分光、显示、激光等领域。
文档编号G02B5/30GK101852884SQ20101021381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日
发明者杨振宇, 赵茗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