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41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镜装置,尤其涉及在透镜镜身内固定安装透镜的透镜装置。
背景技术
从物侧依次配置固定透镜、移动透镜、固定透镜、移动透镜的4组透镜装置中,第1 组固定透镜和第3组固定透镜固定组装于构成透镜镜身的固定筒。第3组固定透镜由于配 置于第2组移动透镜与第4组移动透镜之间,所以有难以组装的问题。因此,公知有前后分 割固定筒,在一方的固定筒的端面组装第3组固定透镜之后连结两者的方法(专利文献1 等)。这时,第3组固定透镜通过将多个部位拧紧在一方的固定筒的端面来组装其透镜保持 框。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7-148021号公报然而,若拧紧透镜保持框而组装于固定筒,则会有透镜保持框在螺纹的紧固部产 生挠曲,产生光轴的偏移或倾斜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简单且正确地组装固定透镜 的透镜装置。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为实现所述目的,提供了如下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 备后筒;法兰部,形成于所述后筒的前端外周部;凹部,形成于所述后筒的前端内周部;前 筒,后端部镶嵌在所述凹部而安装于所述后筒的前端同轴上;多个连结用螺纹孔,形成于所 述前筒的后端面;多个连结用贯穿孔,与所述各连结用螺纹孔对应而形成于所述法兰部; 多个连结用螺钉,相对于安装了所述前筒的所述后筒,穿过所述各连结用贯穿孔而拧紧于 所述各连结用螺纹孔,由此将所述后筒固定于所述前筒;透镜保持框,在内周部保持透镜, 嵌入于所述凹部的内侧而配置于所述后筒的内侧;基准面,在所述透镜保持框的后端与所 述透镜的光轴正交地形成;抵接部,形成在所述凹部内,抵接配置于所述凹部内的所述透镜 保持框的所述基准面,相对于所述后筒的轴垂直保持所述透镜保持框;环状的施力部件,在 外周部具有沿轴向位移的多个弹簧片,重叠于配置在所述凹部内的所述透镜保持框上而配 置于所述凹部内;按压部,对应于所述施力部件的所述弹簧片在所述前筒的后端形成多个, 在将所述前筒安装于所述后筒时,按压配置于所述凹部内的所述施力部件的所述弹簧片, 使所述透镜保持框的所述基准面抵靠于所述抵接部,从而将所述透镜保持框固定在所述凹 部内。本发明中按如下顺序组装透镜。首先,将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框嵌入到形成于后 筒的前端内周部的凹部内侧。其次,在配置于凹部内的透镜保持框上重叠配置施力部件。其 次,将前筒的后端部嵌入到凹部。其次,向连结用贯穿孔穿过连结用螺钉且拧紧于连结用螺 纹孔,由此连结前筒和后筒。若用连结用螺钉连结前筒和后筒,则形成于前筒的后端部的按 压部就抵接于施力部件的弹簧片,朝向后筒按压施力部件。其结果,透镜保持框被施力部件向后筒侧施力,形成于其后端的基准面抵靠于抵接部。由此,相对于后筒的轴以垂直的姿势 在规定位置组装透镜。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1所述的透镜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件设有与所述连结用螺纹孔相同数量的所述弹簧片,所述透镜 装置具备施力部件定位机构,所述施力部件定位机构以使所述各弹簧片位于所述各连结用 螺纹孔附近而将所述施力部件配置于所述凹部内的方式进行定位。根据本发明,与连结用螺纹孔的数相同数量的弹簧片设置于施力部件。而且,以使 各弹簧片位于各连结用螺纹孔附近的方式通过施力部件定位机构进行定位,从而施力部件 配置于凹部内。这样,通过设成在各连结用螺纹孔的附近配置弹簧片并在连结用螺纹孔的 附近按压弹簧片的结构,由此可以稳定按压施力部件。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2所述的透镜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件定位机构由设置于所述凹部内的施力部件定位销和设置于 所述施力部件且嵌合所述施力部件定位销的施力部件定位嵌合部构成。根据本发明,施力部件定位机构由设在凹部内的施力部件定位销和设在施力部件 的施力部件定位嵌合部构成。由此,仅仅使施力部件定位销嵌合于施力部件定位嵌合部即 可简单定位施力部件。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3所述的透镜装 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光阑单元,载置于所述施力部件定位销上而配置于所述凹部内;光 阑单元固定用螺纹孔,形成于所述施力部件定位销的顶部;光阑单元固定用贯穿孔,对应于 所述光阑单元固定用螺纹孔而形成于所述光阑单元;光阑单元固定用螺钉,相对于载置在 所述施力部件定位销上的所述光阑单元,穿过所述光阑单元固定用贯穿孔而拧紧于所述光 阑单元固定用螺纹孔,由此将所述光阑单元固定于所述施力部件定位销。根据本发明,兼用施力部件定位机构和固定光阑单元的机构。由此,可以缩减零件 件数的同时,还可以缩减装配工作量。根据本发明可以简单且正确地组装固定透镜。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是第3透镜的装配展开图。图3是表示后固定筒的前端部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前固定筒的后端部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组装第3透镜时后固定筒的前端部的结构立体图。图6是表示安装施力环时后固定筒的前端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安装施力环时后固定筒的前端部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图8是表示安装光阑单元时后固定筒的前端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中10-透镜装置,Ll-第1透镜,Fl-透镜保持框,L2-第2透镜,F2-透镜保持 框,L3-第3透镜,F3-透镜保持框,L4-第4透镜,F4-透镜保持框,12-透镜镜身,14-光阑 单元,16-前固定筒,16A-法兰部,18-后固定筒,18A-法兰部,20-前旋转筒,20A-法兰部, 22-后旋转筒,凹部,25-法兰部,26-销,28-导向槽,30-凹部,32-波形弹簧,34-凸轮销,36-直进槽,38-凸轮槽,40-连结用螺钉,42-连结用螺纹孔,44-连结用贯穿孔,46-第 1嵌合部,48-第2嵌合部,50-光阑单元固定用螺钉,60-销,62-导向槽,64-凹部,66-波 形弹簧,68-凸轮销,70-直进槽,72-凸轮槽,100-前紧固部,102-后紧固部,104-法兰部, 104B-法兰部的后端面(基准面),104F-法兰部的前端面,106-前固定筒定位销,108-前 固定筒定位槽,110-突起部,112-抵接部,114-第1第3透镜定位销,116-第2第3透镜 定位销,118-第1第3透镜定位孔,120-第2第3透镜定位孔,122-施力环,124-施力环主 体,126-弹簧片,126A-基端部,126B-弹簧部,128-第1施力环定位销,130-第2施力环定 位销,132-第1施力环定位孔,134-第2施力环定位凹部,136-第1施力环定位销插通孔, 138-第2施力环定位销插通孔,140-按压部,142-光阑,144-光阑驱动电动机,146-主体基 板,148-光阑单元固定用螺纹孔,150-光阑单元固定用贯穿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同图所示的透镜装置10是具备聚焦机构、变焦机构及光圈机构的监视摄像机用 的透镜装置,在其透镜镜身12的内部沿着摄影光轴0从前侧依次配置有第1透镜Li、第2 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而且,在第2透镜L2与第3透镜L3之间插入有光阑单 元14。另外,在同图中,各透镜Ll L4以1片透镜记载,但是各透镜Ll L4至少由一 片透镜构成。第1透镜Ll和第3透镜L3为固定透镜,分别保持在透镜保持框Fl、F3而固定安 装于透镜镜身12内的规定位置。另一方面,第2透镜L2和第4透镜L4为移动透镜,分别保持在透镜保持框F2、F4, 沿着摄影光轴0在透镜镜身12内前后移动自如地安装。透镜装置10通过使第2透镜L2 移动来进行变焦,通过使第4透镜L4移动来进行聚焦。透镜镜身12主要由以下构成前固定筒16、连结于该前固定筒16的后端同轴上 的后固定筒18、转动自如地设置在前固定筒16的外周部的前旋转筒20、转动自如地设置在 后固定筒18的外周部的后旋转筒22。前固定筒16形成为圆筒状。在该前固定筒16的前端外周形成有法兰部16A。而 且,在其前端内周部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M。第1透镜Ll的透镜保持框Fl在其外周部形成有法兰部25,将该法兰部25嵌入到 形成于前固定筒16的前端内周部的凹部24,并用粘接剂粘接,由此固定并安装于前固定筒 16。这时,第1透镜Ll的透镜保持框Fl调整第1透镜Ll的倾斜度来粘接于前固定筒16。前旋转筒20形成为圆筒状,在其前端外周形成有法兰部20A。该前旋转筒20的内 径与前固定筒16的外径对应而形成。前旋转筒20通过将其内周部镶嵌到前固定筒16的 外周部来滑动自如地支承前固定筒16的外周部。并且,在该前旋转筒20的内周部后端,在周向的3处突出形成有销26。该3根销 26卡合于沿着周向形成于前固定筒16的外周部后端的导向槽28。前旋转筒20通过该3根销26卡合于导向槽观来限制轴向的移动,并且转动自如地支承前固定筒16的外周部周围。并且,在该前旋转筒20的前端面形成有以摄影光轴0为中心具有规定内径的环状 凹部30。在该凹部30嵌入有形成为环状的波形弹簧32。若前旋转筒20装载于前固定筒 16的外周部,则波形弹簧32抵接于前固定筒16的法兰部16A的后端面,并将彼此的法兰 部16A、20A向沿着轴向远离的方向施力。由此,当旋转前旋转筒20时,可以赋予一定的转 矩且可以提供良好的操作感。第2透镜L2容纳于前固定筒16的内周部。在保持该第2透镜L2的透镜保持框 F2的外周部以等间隔(120°间隔)配置有3根凸轮销34。在前固定筒16的周面与摄影光 轴0平行形成有该3根凸轮销34各自卡合的3个直进槽36。并且,在前旋转筒20的内周 面以规定轨迹形成有该3根凸轮销34各自卡合的3个凸轮槽38。第2透镜L2在该3根 凸轮销34分别卡合于形成在前固定筒16的3个直进槽36的同时,以卡合于形成在前旋转 筒20的内周面的3个凸轮槽38的状态,被容纳在前固定筒16的内周部。由此,若使前旋 转筒20旋转,则第2透镜L2在3根凸轮销34、凸轮槽38、直进槽36的作用下,沿着摄影光 轴0前后移动。后固定筒18形成为圆筒状,在其前端外周形成有法兰部18A。后固定筒18通过用 连结用螺钉40将该法兰部18A拧紧于前固定筒16的后端面来连结于前固定筒16的后端 同轴上。为此,在前固定筒16的后端面与摄影光轴0平行形成用于使连结用螺钉40拧紧 的连结用螺纹孔42 (参照图4),在后固定筒18的法兰部18A与摄影光轴0平行贯穿形成用 于穿过连结用螺钉40的连结用贯穿孔44(参照图3)。该连结用螺纹孔42和连结用贯穿 孔44在以摄影光轴0为中心的同心圆上的3处以等间隔配置,后固定筒18在3处拧紧而 固定在前固定筒16的后端面。在后固定筒18的前端面形成有第1嵌合部46和第2嵌合部48 (参照图幻。第1 嵌合部46作为以摄影光轴0为中心的圆环状的凹部形成,其内径对应前旋转筒20的外径 而形成。第2嵌合部48作为以摄影光轴0为中心的圆环状的凹部形成于第1嵌合部46的 底部,其内径与前固定筒16的外径对应而形成。其结果,若将后固定筒18连结在前固定筒 16,则前固定筒16的后端部嵌合于第2嵌合部48的内侧的同时,前旋转筒20的后端部嵌 合于第1嵌合部46的内侧。第3透镜L3嵌入于第2嵌合部48的内侧,若将后固定筒18连结在前固定筒16, 则被夹在前固定筒16与后固定筒18之间而安装于规定位置。并且,光阑单元14通过光阑单元固定用螺钉50拧紧于第2嵌合部48的底面而安 装于后固定筒18。另外,关于包含该光阑单元14的第3透镜L3的安装结构,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后旋转筒22形成为圆筒状,其内径对应后固定筒18的外径而形成。后旋转筒22 通过将其内周部镶嵌在后固定筒18的外周部来滑动自如地支承后固定筒18的外周部。并且,在该后旋转筒22的内周部后端,在周向的3处突出形成有销60。该3根销 60卡合于沿着周向形成于后固定筒18的外周部后端的导向槽62。后旋转筒22通过该3 根销60卡合于导向槽62来限制轴向的移动并转动自如地支承后固定筒18的外周部的周 围。
并且,在该后旋转筒22的前端面沿着周向形成有环状的凹部64。在该凹部64嵌 入有形成为环状的波形弹簧66。若后旋转筒22装载于后固定筒18的外周部,则波形弹簧 66抵接于后固定筒18的法兰部18A的后端面,并将后旋转筒22向远离后固定筒18的法兰 部18A的方向施力。由此,旋转后旋转筒22时,可以赋予一定的转矩且提供良好的操作感。第4透镜L4被容纳在后固定筒18的内周部。在保持该第4透镜L4的透镜保持 框F4的外周部以等间隔(120°间隔)配置有3根凸轮销68。在后固定筒18的周面与摄 影光轴0平行形成有该3根凸轮销68各自卡合的3个直进槽70。并且,在后旋转筒22的 内周面以规定的轨迹形成有该3根凸轮销68各自卡合的3个凸轮槽72。第4透镜L4在该 3根凸轮销68分别卡合于形成在后固定筒18的3个直进槽70的同时,以卡合于形成在后 旋转筒22的内周面的3个凸轮槽72的状态,被容纳在后固定筒18的内周部。由此,若使 后旋转筒22旋转,则在3根凸轮销68、凸轮槽72、直进槽70的作用下,第4透镜L4沿着摄 影光轴0前后移动。如以上构成的透镜装置10若使前旋转筒20旋转,则第2透镜L2根据其旋转量在 摄影光轴0上前后移动,其结果进行变焦。并且,若使后旋转筒旋转,则第4透镜L4根据其 旋转量在摄影光轴0上前后移动,其结果进行聚焦。另外,在透镜装置10的后端部安装有摄像单元(未图示)。入射到第1透镜Ll的 光通过第2透镜L2、光阑单元14、第3透镜L3、第4透镜L4入射到摄像单元所具备的摄像 元件的受光面。〈第3透镜L3的安装结构>图2是第3透镜和光阑单元的装配展开图。如上述,第3透镜L3嵌入在形成于后固定筒18的前端内周部的第2嵌合部48的 内侧,通过将前固定筒16连结在后固定筒18,被挟持在前固定筒16与后固定筒18之间而 安装于规定位置。并且,光阑单元14拧紧于第2嵌合部48内而安装于规定位置。如图4所示,在前固定筒16的后端面形成有3处用于以连结用螺钉40连结于后 固定筒18的连结用螺纹孔42。该3个连结用螺纹孔42在以前固定筒16的轴为中心的同 心圆上以等间隔(120°间隔)配置,且分别形成于从前固定筒16的后端面与轴平行突出而 形成的方柱状的前紧固部100。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后固定筒18的第2嵌合部48的底面部形成有3处固定 前固定筒16时用于穿过连结用螺钉40的连结用贯穿孔44。该3个连结用贯穿孔44在以 后固定筒18的轴为中心的同心圆上以等间隔(120°间隔)配置,且分别形成于从第2嵌合 部48的底面部与轴平行突出而形成的方板状的后紧固部102。并且,如图4所示,在前固定筒16的后端面与轴平行突出而形成有连结于后固定 筒18时用于将前固定筒16相对于后固定筒18定位在规定位置的前固定筒定位销106。另 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后固定筒18的第2嵌合部48的底面部形成有嵌合前固定筒定位销 106的前固定筒定位槽108。该前固定筒定位槽108形成于从第2嵌合部48的底面部突出 而形成的方板状的突起部110。前固定筒16在连结于后固定筒18时,使该前固定筒定位销106嵌合于前固定筒 定位槽108而连结于后固定筒18。由此,前固定筒16相对于后固定筒18安装在规定位 置。而且,这样通过将前固定筒16定位安装在后固定筒18,前紧固部100的端面与后紧固部102的端面相抵接,连结用螺纹孔42与连结用贯穿孔44相互位于同轴上。如图3所示,在后固定筒18的第2嵌合部48的底部沿着内周边突出形成有环状 的抵接部112。该抵接部112的前端面相对于后固定筒18的轴正交而形成。关于第3透镜L3,在其透镜保持框Fl的外周部形成有法兰部104,其法兰部104 的后端面(基准面)104B与第3透镜L3的光轴正交而形成。并且,其法兰部104的前端面 104F也与第3透镜L3的光轴正交而形成。第3透镜L3将其透镜保持框F3的法兰部104镶嵌在第2嵌合部48的内侧而安 装于后固定筒18。这时,镶嵌在第2嵌合部48内侧的第3透镜L3的透镜保持框F3通过其 法兰部104的后端面104B抵接于第2嵌合部48的抵接部112的前端面而保持于第2嵌合 部48的内侧。在第2嵌合部48的底面部与轴平行突出而形成有用于将第3透镜L3的透镜保持 框F3定位在规定位置的圆柱状的第1第3透镜定位销114和第2第3透镜定位销116。第 1第3透镜定位销114形成为大直径且在轴向上具有规定长度而形成。另一方面,第2第3 透镜定位销116形成为小直径且在轴向上具有规定长度而形成。在保持第3透镜L3的透镜保持框F3的法兰部104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嵌合第1第 3透镜定位销114的第1第3透镜定位孔118、和嵌合第2第3透镜定位销116的第2第3 透镜定位孔120。第1第3透镜定位孔118与第1第3透镜定位销114吻合而形成,第2第 3透镜定位孔120形成为可嵌合第2第3透镜定位销116的长孔状。第3透镜L3在将其透镜保持框F3嵌入到第2嵌合部48而进行安装时,如图5所 示,在第1第3透镜定位孔118中嵌入第1第3透镜定位销114的同时,在第2第3透镜定 位孔120中嵌入第2第3透镜定位销116而进行安装。这样,以其光轴位于摄影光轴0上 的状态安装。如图6所示,在嵌入于第2嵌合部48的第3透镜L3的透镜保持框F3上安装有以 环状形成的施力环122。施力环122由以环状形成的施力环主体124、和在该施力环主体124的外周部3处 一体形成的弹簧片1 构成。施力环主体IM形成为薄板的环状,其后端面(承载于第3透镜L3的透镜保持框 F3上的面)与轴正交地平坦形成。弹簧片126由从施力环主体IM径向延伸的基端部U6A、和从该基端部126A周向 延伸的弹簧部126B构成,并且弹簧部126B向轴向的前侧弯曲而形成。在第2嵌合部48的底面部的规定位置突出形成有用于将施力环122定位在第3 透镜L3的透镜保持框F3上的规定位置的第1施力环定位销1 和第2施力环定位销130。 该第1施力环定位销1 和第2施力环定位销130均形成为规定高度的圆柱状,且与后固 定筒18的轴平行形成。在施力环122的施力环主体IM上,该第1施力环定位销1 所嵌合的第1施力 环定位孔132、和嵌合第2施力环定位销130的半圆状的第2施力环定位凹部134形成在规定位置上。如图6所示,施力环122在嵌入于第2嵌合部48而进行安装时,使第1施力环定 位销1 嵌合于第1施力环定位孔132的同时,使第2施力环定位销130嵌合于第2施力环定位凹部134而进行安装。由此,各弹簧片1 位于规定位置,施力环122安装于第2嵌 合部48内。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中,如图6、图7所示,施力环122定位成各弹簧 片1 位于形成在第2嵌合部48内的后紧固部102的附近(定位成各弹簧片1 与后紧 固部102并列配置)。另外,在第3透镜L3的透镜保持框F3的法兰部104的规定位置形成有插通该第 1施力环定位销1 和第2施力环定位销130的第1施力环定位销插通孔136和第2施力 环定位销插通孔138。将第3透镜L3的透镜保持框F3嵌入到第2嵌合部48时,向该第1 施力环定位销插通孔136穿过第1施力环定位销128的同时,向第2施力环定位销插通孔 138穿过第2施力环定位销130而嵌入。如图4所示,在前固定筒16的后端面形成有3处将前固定筒16连结在后固定筒 18时,抵接在施力环122的弹簧片126的弹簧部126B而按压弹簧片1 的按压部140。各 按压部140以方柱状形成,并与前紧固部100并列配置。对于施力环122而言,若将前固定 筒16连结在后固定筒18,则按压部140抵接于其弹簧片126的弹簧部U6B,被其按压部 140按压而将第3透镜L3的透镜保持框F3朝向第2嵌合部48的底面施力。其结果,第3 透镜L3的透镜保持框F3的法兰部104的后端面104B抵靠到抵接部112的前端面,使第3 透镜L3保持成相对于摄影光轴0正交(平行保持光轴)。如图8所示,光阑单元14通过光阑142和开关驱动该光阑142的光阑驱动电动机 144等搭载于以板状形成的主体基板146上而构成。该光阑单元14通过光阑单元固定用螺 钉50将主体基板146的2处拧紧于第1施力环定位销1 和第2施力环定位销130的顶 部来安装于后固定筒18。因此,在第1施力环定位销1 与第2施力环定位销130上形成有拧紧光阑单元 固定用螺钉50的光阑单元固定用螺纹孔148。并且,在光阑单元14的主体基板146上形成 有穿过光阑单元固定用螺钉50的光阑单元固定用贯穿孔150。光阑单元14通过对准该光阑单元固定用贯穿孔150的位置和光阑单元固定用螺 纹孔148的位置而从施力环122的上面嵌入到第2嵌合部48,由此安装于第2嵌合部48内 的规定位置。然后,将光阑单元固定用螺钉50穿过光阑单元固定用贯穿孔150而拧紧于光 阑单元固定用螺纹孔148,由此固定在后固定筒18。另外,后固定筒18被切去一部分而形成法兰部18A,以免被安装的光阑单元14的 光阑驱动电动机144干涉(参照图5)。<第3透镜的组装方法>首先,将第3透镜L3安装在后固定筒18。第3透镜L3将透镜保持框F3嵌入于形 成在后固定筒18的前端内周部的第2嵌合部48的内侧而进行安装。这时,如图5所示,透镜保持框F3通过在形成于其法兰部104的第1第3透镜定 位孔118中嵌入第1第3透镜定位销114的同时,在第2第3透镜定位孔120中嵌入第2 第3透镜定位销116而安装在第2嵌合部48。由此,第3透镜L3相对于后固定筒18定位 在规定位置而进行安装(在第3透镜L3的光轴位于摄影光轴0上的状态下安装)。并且,通过这样安装,第3透镜L3在形成于其透镜保持框F3的法兰部104的第1 施力环定位销插通孔136中穿过第1施力环定位销128的同时,在第2施力环定位销插通孔138中穿过第2施力环定位销130。另外,第3透镜L3在后固定筒18上组装了后旋转筒22及第4透镜L4的状态下 安装在后固定筒18。其次,将施力环122安装在后固定筒18。施力环122重叠在第3透镜L3的透镜保 持框F3上而安装在第2嵌合部48。这时,如图6所示,施力环122通过第1施力环定位销1 嵌合于形成在其施力环 主体124的第1施力环定位孔132的同时,使第2施力环定位销130嵌合于第2施力环定 位凹部134而安装在第2嵌合部48。由此,各弹簧片1 位于规定位置而施力环122安装 于第2嵌合部48内。其次,将光阑单元14安装在后固定筒18。光阑单元14用光阑单元固定用螺钉50 拧紧在第1施力环定位销1 和第2施力环定位销130的顶部而安装在后固定筒18。这 时,光阑单元14首先对准形成于其主体基板146的光阑单元固定用贯穿孔150的位置和光 阑单元固定用螺纹孔148的位置,从而安装在第2嵌合部48。然后,将光阑单元固定用螺钉 50穿过光阑单元固定用贯穿孔150,使之拧紧于光阑单元固定用螺纹孔148。由此,固定在 后固定筒18。通过光阑单元14固定在后固定筒18而被安装,安装于第2嵌合部48的施力环122 被该光阑单元14覆盖前端面。由此,防止以后施力环122和第3透镜L3从第2嵌合部48 脱离。其次,将前固定筒16安装在后固定筒18。前固定筒16将其后端部嵌入于形成在 后固定筒18的前端内周部的第2嵌合部48而安装在后固定筒18。这时,前固定筒16使从 其后端面突出而形成的前固定筒定位销106嵌合在形成于后固定筒18的第2嵌合部48的 底部的前固定筒定位槽108而安装在后固定筒18。因此,前固定筒16相对于后固定筒18 安装在规定位置。另外,前固定筒16在组装了第2透镜L2及前旋转筒20的状态下安装于后固定筒 18。其结果,前旋转筒20的后端部嵌合于形成在后固定筒18的前端内周部的第1嵌合部 46。如上述,若将前固定筒16定位在后固定筒18而进行安装,则在前固定筒16的后 端面3处形成的前紧固部100的端面与在后固定筒18的第2嵌合部48的底部3处形成的 后紧固部102的端面相互抵接,在其前紧固部100形成的连结用螺纹孔42与在后紧固部 102形成的连结用贯穿孔44相互位于同轴上。并且,在前固定筒16的后端面的3处形成的按压部140抵接于安装在后固定筒18 的第2嵌合部48的施力环122的各弹簧片1 的弹簧部U6B,将施力环122朝向第2嵌合 部48的底面部按压。其结果,配置在施力环122下面的第3透镜L3的透镜保持框F3被施 力环122按压,其后端面(基准面)104B按压抵接于形成在第2嵌合部48的底部的抵接部 112的前端面。由此,第3透镜L3以相对于后固定筒18的轴(摄影光轴0)垂直的姿势保 持(以第3透镜L3的光轴与摄影光轴0平行的状态保持)。以该状态在各连结用贯穿孔44穿过连结用螺钉40而拧紧于连结用螺纹孔42。由 此,前固定筒16固定在后固定筒18。并且,由此,第3透镜L3成为其透镜保持框F3始终被 施力环122施力的状态,并且通过施力环122以挟持在前固定筒16与后固定筒18之间的状态固定。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工序将第3透镜L3组装于透镜镜身12。由于被组装的第3透镜L3通过施力环122以挟持在前固定筒16与后固定筒18 之间的状态固定,所以不会像拧紧时那样,在透镜保持框F3上产生挠曲。因此,不会产生光 轴的偏移或倾斜,可以稳定生产具有高光学性能的透镜装置。并且,组装时也仅嵌入规定位置,所以可以简单地组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中,因兼用用于安装光阑单元14的部件和进行 施力环122定位的部件(第1施力环定位销1 和第2施力环定位销130),由此可以缩减 零件件数的同时,还能缩减组装工作量。此外,可通过组装的光阑单元14防止施力环122和第3透镜L3的脱落,所以在装 配中不会有施力环122或第3透镜L3的位置偏移或偏离的现象。从而,装配也可以简单进 行。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中,因为以使施力环122的各弹簧片1 靠近 连结用螺纹孔42而配置的方式定位施力环122而进行安装,所以可以用均等的力稳定按压 施力环122的各弹簧片12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3处拧紧前固定筒16与后固定筒18,但是,固定前 固定筒16与后固定筒18的部位数不限于此。只是,优选至少在3处拧紧,且拧紧的部位优 选在同心圆上以等间隔设置。并且,这时,在施力环122上设置的弹簧片1 也优选仅设置 与拧紧的部位相同的数量,并靠近拧紧的部分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后筒;法兰部,形成于所述后筒的前端外周部; 凹部,形成于所述后筒的前端内周部;前筒,后端部镶嵌在所述凹部而安装于所述后筒的前端同轴上; 多个连结用螺纹孔,形成于所述前筒的后端面; 多个连结用贯穿孔,与所述各连结用螺纹孔对应而形成于所述法兰部; 多个连结用螺钉,相对于安装了所述前筒的所述后筒,穿过所述各连结用贯穿孔而拧 紧于所述各连结用螺纹孔,由此将所述后筒固定于所述前筒;透镜保持框,在内周部保持透镜,嵌入于所述凹部的内侧而配置于所述后筒的内侧; 基准面,在所述透镜保持框的后端与所述透镜的光轴正交地形成; 抵接部,形成在所述凹部内,抵接配置于所述凹部内的所述透镜保持框的所述基准面, 相对于所述后筒的轴垂直保持所述透镜保持框;环状的施力部件,在外周部具有沿轴向位移的多个弹簧片,重叠于配置在所述凹部内 的所述透镜保持框上而配置于所述凹部内;按压部,对应于所述施力部件的所述弹簧片在所述前筒的后端形成多个,在将所述前 筒安装于所述后筒时,按压配置于所述凹部内的所述施力部件的所述弹簧片,使所述透镜 保持框的所述基准面抵靠于所述抵接部,从而将所述透镜保持框固定在所述凹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件设有与所述连结用螺纹孔相同数量的所述弹簧片, 所述透镜装置具备施力部件定位机构,所述施力部件定位机构以使所述各弹簧片位于 所述各连结用螺纹孔附近而将所述施力部件配置于所述凹部内的方式进行定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件定位机构由设置于所述凹部内的施力部件定位销和设置于所述施力部 件且嵌合所述施力部件定位销的施力部件定位嵌合部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阑单元,载置于所述施力部件定位销上而配置于所述凹部内; 光阑单元固定用螺纹孔,形成于所述施力部件定位销的顶部;光阑单元固定用贯穿孔,对应于所述光阑单元固定用螺纹孔而形成于所述光阑单元; 光阑单元固定用螺钉,相对于载置在所述施力部件定位销上的所述光阑单元,穿过所 述光阑单元固定用贯穿孔而拧紧于所述光阑单元固定用螺纹孔,由此将所述光阑单元固定 于所述施力部件定位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装置,其能够简单且正确地组装固定透镜。前固定筒(16)将其后端部镶嵌在形成于后固定筒(18)的前端内周部的第2嵌合部(48)而连结在后固定筒(18)的同轴上。在第2嵌合部(48)容纳配置有第3透镜(L3)的透镜保持框(F3),在其上重叠配置有施力环(122)。若将前固定筒(16)连结于后固定筒(18),则形成于前固定筒(16)的后端部的按压部(140)按压施力环(122)的弹簧片(126)。其结果,第3透镜(L3)的透镜保持框(F3)被施力环(122)按压而压紧于第2嵌合部(48)的底面,从而被固定在规定位置。
文档编号G02B7/02GK102053328SQ20101050177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30日
发明者佐藤真澄大卫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