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73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投影机,已知一种具有支脚部(足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结构, 该支脚部设在外装壳体的底面部,在将该投影机载置在桌子等载置面上时与载置面抵接。专利文献1记载的支脚部构成为通过螺杆机构能够相对于外装壳体旋转,通过旋 转,改变从外装壳体的底面部起的突出长度。而且,使用者通过使支脚部旋转来改变从外装壳体的底面部起的突出长度,由此, 能够改变载置于载置面上的投影机的姿势,并使图像从投影机投影到屏幕的合适的位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276189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投影机中,用于改变投影机的姿势的支脚部的操作位 置位于载置面和外装壳体的底面部之间。因此,难以操作支脚部,存在不能提高方便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操作支脚部且实现了方便性的提高的投影机。本发明的投影机,是形成与图像信息相应的图像并进行投影的投影机,其特征在 于,具有构成外罩的外装壳体;和支脚部,该支脚部安装于所述外装壳体,在将该投影机 载置于载置面时抵接于所述载置面,所述支脚部具有抵接于所述载置面的支脚部主体; 和旋转动作部件,该旋转动作部件能够旋转地相对于所述外装壳体被支撑,至少一部分在 所述外装壳体外部露出,所述支脚部主体螺纹接合于所述旋转动作部件,并与所述旋转动 作部件的旋转相应地在沿所述旋转动作部件的旋转轴的方向上移动。这里,作为旋转动作部件,例如,能够示例以下的配置位置。例如,旋转动作部件安装在外装壳体外表面。另外,例如,旋转动作部件配置在外装壳体内部,并经由形成在外装壳体上的开口 向外部露出。在本发明中,支脚部具有通过使用者被旋转操作的旋转动作部件;与桌子等载 置面抵接,且根据旋转动作部件的旋转改变相对于外装壳体外表面的突出长度的支脚部主 体。由此,即使在将旋转动作部件配置在上述各种配置位置上的情况下,使用者通过 对旋转动作部件进行旋转操作,能够改变支脚部主体相对于外装壳体外表面的突出长度, 并改变投影机的姿势。即,由于通过使用者能够将支脚部的操作位置(旋转动作部件的配 置位置)配置到任意的位置,所以,容易操作支脚部,且能够实现谋求了方便性的提高的投 影机。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地,具有旋转限制部件,该旋转限制部件抵接于所述支脚部主体的外表面,并限制所述支脚部主体向所述旋转动作部件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因此,在使旋转动作部件旋转的情况下,根据旋转动作部件的旋转,支脚部主体可 能向同方向旋转。在将投影机载置在载置面上的状态下对姿势进行变更时,在支脚部主体如上述那 样旋转的情况下,通过支脚部主体和载置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投影机本身相对于载置面在 前后左右方向上移动。即,投影到屏幕上的投影图像的位置偏离。在本发明中,投影机具有对支脚部主体的旋转进行限制的旋转限制部件。由此,即使在将投影机载置于载置面上的状态下对旋转动作部件进行旋转操作的 情况下,与载置面抵接的支脚部主体也不会与旋转动作部件一起旋转,所以,投影机本身不 会相对于载置面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移动,能够防止投影图像的位置偏离。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地,在所述外装壳体形成有跨相互邻接的各侧面部的 切口部,所述旋转动作部件经由所述切口部在所述外装壳体外部露出。在本发明中,旋转动作部件经由跨越相邻的各侧面部的切口部向外装壳体外部露 出ο由此,能够使旋转动作部件向外部露出的面积增大,能够构成为使用者易捏住旋 转动作部件。因此,更加容易操作支脚部,进一步提高了方便性。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优选地,所述旋转动作部件具有在所述外装壳体外部露出 的大致圆柱状的大径部;和从所述大径部中的与所述载置面分离的一侧的端面突出、且直 径比所述大径部小的大致圆柱状的小径部,在所述外装壳体设置有对所述旋转动作部件进 行支承的旋转支承部,在所述旋转支承部设置有沿所述支脚部主体的移动方向朝向所述外 装壳体内部凹陷、且供所述小径部插入的插入用凹部。在本发明中,旋转动作部件具有直径互不相同的大致圆柱状的大径部及小径部。 另外,在设于外装壳体上的旋转支承部上,设有供小径部插入的插入用凹部。即,旋转支承 部,通过大径部及小径部的阶梯差部分钩挂在插入用凹部的开口端上而边受到因投影机的 负荷而从载置面作用到支脚部上的力,边通过插入用凹部的内侧面对小径部的侧面进行支承。由此,即使在将投影机载置于载置面上的状态下对旋转动作部件进行旋转操作的 情况下,抑制旋转动作部件从旋转支承部发生偏离的情况,同时,能够使旋转动作部件顺畅 地旋转。即,由于能够抑制旋转动作部件从旋转支承部的位置偏离,因此,也能够抑制支脚 部主体的位置偏离。因此,即使在将投影机载置于载置面上的状态下对旋转动作部件进行 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投影机本身也不会相对于载置面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移动,能够防止投 影图像的位置偏离。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的概要构成的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的概要构成的图。图3是从背面下方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外装壳体所见的立体图。图4是从前面上方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所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支脚部及支承机构的构成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支脚部及支承机构的构成的图。图7是从上方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动作部件所见的立体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支脚部的动作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1. · ·投影机,2. · ·外装壳体,2C 2F...侧面部,5. · ·支脚部,6. · ·支脚部主体, 7...旋转动作部件,9...旋转支承部,11...旋转限制部件,71...大径部,72...小径部, 91A...切口部,93...插入用凹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外观构成)图1及图2是示意地表示投影机1的概要结构的图。具体地,图1是从背面上方 侧观察保护罩23位于封闭位置的状态所见的立体图,图2是从背面上方侧观察保护罩23 位于非封闭位置的状态所见的立体图。此外,以下记载的“上”、“下”,在图1或图2的图面视图中相当于上、下。另外,以 下,为了方便说明,将投影方向侧作为前面(图1、图2中进深侧),将投影方向的相反侧作 为背面(图1、图2中近前侧)。投影机1,将从光源出射的光束根据图像信息进行调制并形成图像,将形成的图像 在屏幕(省略图示)上进行放大投影。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具体后述,是将图像从顶面部分向前面上方侧进行 放大投影的装置。该投影机1,如图1或图2所示,具有构成外罩的外装壳体2。图3是从背面下方侧观察外装壳体2所见的立体图。外装壳体2收纳投影机1中的后述的光学单元3 (参照图4)等装置主体。该外装 壳体2,如图1至图3所示,具有位于上方侧的顶面部2A、位于下方侧且与顶面部2A相对的 底面部2B和连接顶面部2A及底面部2B的侧面部2C 2F,并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在顶面部2A中,在背面侧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上,如图2所示,形成有能够通 过图像的光束通过用开口部21。该光束通过用开口部21,如图2所示,通过透光的透光性部件22封闭。另外,在顶面部2A中,在光束通过用开口部21的周边部分上,如图1或图2所示, 安装有保护罩23,该保护罩2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并能够位于覆盖透光性部件22的封闭位 置(图1)及露出透光性部件22的非封闭位置(图2)。在底面部2B中,在前面侧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上,如图3所示,设有在将投影 机1载置在桌子等载置面上时与载置面抵接的固定支脚4。同样,在底面部2B中,在背面侧的左右角落部分上,如图3所示,分别设有在将投 影机1载置在桌子等载置面上时与载置面抵接的支脚部5。这些支脚部5构成为能够改变其从底面部2B起的突出长度。而且,支脚部5通过 改变突出长度,能够改变载置于载置面上的投影机1的姿势,并改变投影到屏幕上的投影 图像的位置。
此外,关于支脚部5的详细的构成及支承支脚部5的支承机构8 (参照图5、图6) 后述。(内部构成)图4是从前面上方侧观察光学单元3所见的立体图。在外装壳体2内部收容有图4所示的光学单元3。光学单元3,如图4所示,具有光源装置31、将从光源装置31出射的光束根据图 像信息进行调制并形成图像的液晶面板等的光调制装置(图示略)、将通过所述光调制装 置形成的图像向屏幕(图示略)放大投影的投影光学装置32和将这些各部件收纳在内部 的光学部品用壳体33等。投影光学装置32,将通过所述光调制装置形成的图像经由形成在光学部品用壳体 33上的开口部331 (图4)及光束通过用开口部21 (透光性部件22)以短焦距广角地进行投 影。而且,该投影光学装置32,如图4所示,具有非球面镜321。非球面镜321具有非旋转对称的自由曲面形状的反射面321A。而且,非球面镜 321,在投影光学装置32中的光路最终阶段,以反射面321A朝向前面上方侧的方式配置,将 经由构成投影光学装置32的多个透镜等(图示略)从前面侧导向背面侧的图像向前面上 方侧反射并广角化。通过采用上述的投影光学装置32,能够将投影机1配置在靠近屏幕(图示略)的 位置,并能够提高投影机1的设置的自由度。即,由于能够将投影机1配置在距设有屏幕的 壁面更近的位置上,所以,能够可靠地避免从屏幕向观察者的方向行进的光被投影机1遮 挡的情况,从而进行愉快的影像观赏。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机1构成为,能够在配置于距屏幕例如550mm左右的位置的 状态下使用。(支脚部的构成)图5及图6是表示支脚部5及支承机构8的构成的图。具体地,图5是从下方侧 观察支脚部5及支承机构8所见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从外装壳体2内部观察支脚部5及 支承机构8所见的立体图。此外,两个支脚部5为同样的构成,因此,以下仅对从背面侧观察设置在右侧的支 脚部5进行说明。对支承机构8也同样。支脚部5,如图5或图6所示,具有支脚部主体6和旋转动作部件7 (图5)。支脚部主体6为与桌子等载置面抵接的部件,如图5或图6所示,具有在上下方向 上延伸的圆柱状的棒状部件61和安装在棒状部件61的下端的抵接部件62。在棒状部件61中,在外侧面,如图5所示,形成有用于与旋转动作部件7螺合的螺 纹槽611。在本实施方式中,螺纹槽611形成为间距小的即所谓细牙的规格。另外,在棒状部件61的上端部侧,如图5或图6所示,形成有截面积比形成有螺纹 槽611的下端部侧小,且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截面的限制部612。抵接部件62为与桌子等载置面抵接的部分,以具有比棒状部件61的下端部侧大 的截面积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抵接部件62的下端部分上,如图5所示,安装有具有半球面形状的橡胶等的弹性部件62A。图7是从上方侧观察旋转动作部件7所见的立体图。旋转动作部件7是在投影机1的姿势改变时通过使用者操作的部分,其通过支承 机构8以相对于底面部2B大致正交的旋转轴Ax(参照图8)为中心能够旋转地被支承在外 装壳体2上。
该旋转动作部件7,如图5或图7所示,整体具有大致圆柱形状,且具有插通棒状部 件61的插通孔7A (图7)。更具体地,旋转动作部件7具有直径互不相同的大致圆柱状的大径部71及小径部 72 —体形成在以旋转轴Ax为中心的同轴上的构成,其外表面形成为阶梯差状。另外,在插通孔7A的内壁上,如图7所示形成有螺纹槽7B。S卩,棒状部件61(螺纹槽611)螺合于插通孔7A(螺纹槽7B)。而且,支脚部主体6 通过上述螺合被支承在旋转动作部件7上。大径部71向外装壳体2外部露出,是由使用者操作的部分。在该大径部71中,在侧面,如图5或图7所示,为了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性,在整个 侧面上形成有多条与旋转轴Ax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突条部711。另外,在大径部71中,在下端面,如图5所示,形成有以与插通孔7A连通的方式向 上方侧凹陷的收纳用凹部712。该收纳用凹部712是收纳安装在棒状部件61的下端的抵接部件62的部分。小径部72,如图5或图7所示,设在大径部71的上表面71A,形成为直径比大径部 71小。(支承机构的构成)支承机构8,如图5或图6所示,具有旋转支承部9、盘状板10和旋转限制部件11。旋转支承部9,如图5或图6所示,形成在外装壳体2中的背面侧的左右角落部分上。该旋转支承部9,如图5所示,具有从底面部2B向上方侧凹陷的露出用凹部91 ; 从露出用凹部91的底部分进一步向上方侧凹陷的中间凹部92 ;和从中间凹部92的底部分 进一步向上方侧凹陷的插入用凹部93。露出用凹部91具有圆形状的截面,是配置有旋转动作部件7的大径部71的部分。这里,在外装壳体2上,如图5所示,形成有跨过相邻的侧面部2D和侧面部2E (侧 面部2F)并连通露出用凹部91的切口部91A。S卩,切口部91A,使配置在露出用凹部91上的大径部71的一部分从侧面部2D和侧 面部2E侧向外部露出。中间凹部92具有圆形状的截面,是配置有滑接盘12(图幻的部分。该滑接盘12,如图5所示,由能够插通小径部72的圆形框状的板体构成,具有能够 降低旋转动作部件7旋转时的大径部71的上表面7IA和旋转支承部9 (露出用凹部91的 底部分)的摩擦的作用。这里,作为滑接盘12,例如,能够采用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特氟龙(注 册商标)、尼龙等树脂性片或含有润滑剂的片部件等。插入用凹部93具有直径尺寸与小径部72大致同样的圆形状的截面,是插入有小径部72的部分。
在该插入用凹部93中,在底部分上,如图5所示,形成有能够插通支脚部主体6,且 与外装壳体2内部连通的圆形状的连通孔931。盘板10是配置在外装壳体2内部,且用于将支脚部5安装在旋转支承部9上的部 件。该盘板10由具有比连通孔931大的外径尺寸的圆形框状的板体构成,在插通有支 脚部主体6的状态下,该该盘板10从外装壳体2内部通过螺纹m (图5、图6)被固定在小 径部72的上表面72A (图5、图7)上。S卩,旋转动作部件7,由于其大径部71的上表面71A挂在露出用凹部91或中间凹 部92的底部分上而被限制向上方侧的移动。另外,旋转动作部件7,由于其盘板10挂在连 通孔931的周边部分上而被限制向下方侧的移动。而且,旋转动作部件7,在上述那样被限 制了向上下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能够以旋转轴Ax为中心旋转地安装在旋转支承部9上。旋转限制部件11,如图5或图6所示,由具有能够插通棒状部件61的上端部侧的 插通孔IlA的板体构成,通过螺纹N2被固定于从底面部2B竖立设置的固定部93(图6)。这里,插通孔IlA具有与棒状部件61的限制部612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形状。艮口, 旋转限制部件U具有容许沿支脚部主体6的旋转轴Ax的方向的移动,且限制以旋转轴Ax 为中心的旋转的功能。(支脚部的动作)下面,对上述的支脚部5的动作进行说明。图8是用于说明支脚部5的动作的剖视图。例如,使用者在改变投影机1的姿势时,以如下方式实施。使用者,捏住经由切口部91A向外部露出的大径部71的侧面,并将大径部71的侧 面向以旋转轴Ax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推压。而且,旋转动作部件7的大径部71的上表面71A及盘板10分别与滑接盘12及连 通孔931的周边部分滑接,同时与盘板10 —起以旋转轴Ax为中心旋转。另一方面,支脚部主体6根据旋转动作部件7的旋转,改变与旋转动作部件7的螺 合状态,在沿旋转轴Ax的方向上移动。这里,支脚部主体6,通过旋转限制部件1限制1以旋转轴Ax为中心的旋转,所以, 不会与旋转动作部件7的旋转相应地旋转,仅在沿旋转轴Ax的方向上移动。例如,在以支脚部主体6向下方侧移动的方式使旋转动作部件7旋转的情况下,支 脚部主体6相对于底面部2B的突出长度慢慢变大,即,投影机1的背面侧的高度相对于前 面侧的高度慢慢增大,投影机1相对于桌子等载置面成为倾斜的姿势。此外,在棒状部件61的上端部分上,如图5、图6或图8所示,安装有具有比旋转 限制部件11的插通孔IlA大的外形形状的防脱用的环63。因此,即使在使旋转动作部件7 的上述的旋转继续的情况下,环63钩挂在插通孔IlA的周边部分上,支脚部主体6不会向 外装壳体2外部脱落。另外,例如,在以支脚部主体6向上方侧移动的方式使旋转动作部件7旋转的情况 下,支脚部主体6相对于底面部2B的突出长度慢慢变小,即,投影机1的背面侧的高度相对 于前面侧的高度慢慢变小,投影机1成为与桌子等载置面大致平行的姿势。8
而且,在使旋转动作部件7的上述的旋转继续的情况下,如图8的双点划线所示, 抵接部件62与收纳用凹部712的底部分抵接,支脚部主体6向上方侧的移动被限制,即,旋 转动作部件7向上述方向的旋转被限制。这里,支脚部5以如下方式设置,在如上述那样抵接部件62被收纳在收纳用凹部 712中的状态下,安装在抵接部件62的下端部分上的弹性部件62A的一部分相比大径部71 的下表面71B(图8)向下方侧突出。S卩,即使在使支脚部主体6向最上方侧移动的情况下,支脚部5的大径部71的下 表面71B也不会与桌子等载置面抵接,通过弹性部件62A与桌子等的载置面抵接,能够容易 地使旋转动作部件7旋转。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支脚部5具有由使用者旋转操作的旋转动作部件7 ;和与载置 面抵接,并根据旋转动作部件7的旋转改变相对于底面部2B的突出长度的支脚部主体6。由此,即使在使旋转动作部件7位于各种配设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通过对旋转 动作部件7进行旋转操作,能够改变支脚部主体6相对于底面部2B的突出长度,并改变投 影机1的姿势。即,使用者能够使支脚部5的操作位置(旋转动作部件7的配设位置)位 于任意的位置,因此,易操作支脚部5,能够实现谋求了提高方便性的投影机1。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露出用凹部91上配置旋转动作部件7,通过使用者使支 脚部5的操作位置位于比底面部2B的平面位置高的位置。另外,配置在露出用凹部91上 的旋转动作部件7经由切口部91A露出到外装壳体2外部。由此,使用者在对旋转动作部件7进行旋转操作时,无需将手指等插入到底面部 2B和载置面之间,就能够对从侧面部2D、2E(2F)露出的旋转动作部件7进行旋转操作。因 此,容易操作支脚部5,实现了方便性的提高。另外,切口部91A以跨过相邻的侧面部2D和侧面部2E(侧面部2F)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使露出到旋转动作部件7的外部的面积增大,能够形成为使用者容易 捏持旋转动作部件7的结构。因此,更容易操作支脚部5,实现了方便性的进一步提高。另外,投影机1具有对支脚部主体6的旋转进行限制的旋转限制部件11。由此,即使在将投影机1载置在载置面上的状态下对旋转动作部件7进行旋转操 作的情况下,与载置面抵接的支脚部主体6不与旋转动作部件7 —起旋转,所以,投影机1 本身不会相对于载置面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移动,能够防止投影图像的位置偏离。尤其,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为从相对于屏幕接近的位置对图像进行投影的接近 投影型的投影机1的情况下,即使投影机1本身相对于载置面在前后左右方向上有微小的 偏离,屏幕上的投影图像也很会大幅度移动。因此,只要在本实施方式这样的接近投影型的 投影机1上适用支脚部5,就能够良好地防止投影图像的位置偏离。另外,旋转动作部件7具有直径互不相同的大致圆柱状的大径部71及小径部72。 另外,在旋转支承部9上设有插入小径部72的插入用凹部93。即,旋转支承部9,由于大径 部71的上表面7IA钩挂在插入用凹部93的开口端(露出用凹部91和/或中间凹部92的 底部分)上而边受到因投影机1的负荷而从载置面作用到支脚部5上的力,边通过插入用 凹部93的内侧面对小径部72的侧面进行支承。由此,灾将投影机1载置在载置面上的状态下,即使在对旋转动作部件7进行旋转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旋转动作部件7从旋转支承部9偏移,并能够使旋转动作部件7 顺畅地旋转。即,由于能够抑制旋转动作部件7的位置从旋转支承部9的偏离,所以,能够 抑制支脚部主体6的位置偏离。因此,在将投影机1载置于载置面上的状态下,即使在对旋 转动作部件7进行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投影机1自身也不会相对于载置面在前后左右方向 上移动,能够防止投影图像的位置偏离。而且,由于在大径部71的上表面71A和插入用凹部93的开口端之间配置有滑接 盘12,所以,即使在通过投影机1的负荷而从载置面向支脚部5作用有力的情况下,也能够 降低大径部71的上表面71A和插入用凹部93的开口端之间的摩擦,使旋转动作部件7顺 畅地旋转。另外,由于支脚部主体6和旋转动作部件7的螺合构造(螺纹槽611、7B)被形成 为细牙的规格,所以,能够根据旋转动作部件7的旋转对支脚部主体6相对于底面部2B的 突出长度进行微调,即,能够对投影机1的姿势进行微调。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 良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图9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旋转动作部件7配置在外装壳体2的外部(露出用凹部91), 但不限于此,如图9所示,还可以构成为配置在外装壳体2内部的结构。而且,旋转动作部 件7经由形成在外装壳体2上的切口部91A向外部露出。此外,如上所述,即使在旋转动作部件7配置在外装壳体2内部的结构的情况下, 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优选使切口部91A以跨过相邻的各侧面部2D、2E(2F)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支脚部5适用于从顶面部2A向前面上方侧对图像进行投影 的接近投影型的投影机1中,但不限于此,还能够将支脚部5适用于前表面侧的侧面部2C 向前面侧对图像进行投影的一般的投影机。产业实用性本发明,由于易对支脚部进行操作,且实现了方便性的提高,因此,能够用于演出 以及家庭影院所使用的投影机中。10
权利要求
1.一种投影机,是形成与图像信息相应的图像并进行投影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构成外罩的外装壳体;和支脚部,该支脚部安装于所述外装壳体,在将该投影机载置于载置面时抵接于所述载 置面,所述支脚部具有抵接于所述载置面的支脚部主体;和旋转动作部件,该旋转动作部件能够旋转地相对于所述外装壳体被支撑,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外装壳体外部露出,所述支脚部主体螺纹接合于所述旋转动作部件,并与所述旋转动作部件的旋转相应地 在沿所述旋转动作部件的旋转轴的方向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旋转限制部件,该旋转限制部件抵接于所述支脚部主体的外表面,并限制所述支 脚部主体向所述旋转动作部件的旋转方向的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装壳体形成有跨相互邻接的各侧面部的切口部, 所述旋转动作部件经由所述切口部在所述外装壳体外部露出。
4.如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动作部件具有在所述外装壳体外部露出的大致圆柱状的大径部;和从所述大径部中的与所述载置面分离的一侧的端面突出、且直径比所述大径部小的大 致圆柱状的小径部,在所述外装壳体设置有对所述旋转动作部件进行支承的旋转支承部, 在所述旋转支承部设置有沿所述支脚部主体的移动方向朝向所述外装壳体内部凹陷、 且供所述小径部插入的插入用凹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操作支脚部,且实现了方便性的提高的投影机。该投影机(1)具有构成外罩的外装壳体(2)和安装在外装壳体(2)上且在将投影机(1)载置在载置面上时与载置面抵接的支脚部(5)。支脚部(5)具有与载置面抵接的支脚部主体(6);能够旋转地支承在外装壳体(2)上,且至少一部分向外装壳体(2)外部露出的旋转动作部件(7)。支脚部主体(6)与旋转动作部件(7)螺合,且根据旋转动作部件(7)的旋转在沿旋转动作部件(7)的旋转轴(Ax)的方向上移动。
文档编号G03B21/54GK102053470SQ20101051900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3日
发明者关茂行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