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989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装置,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在投影装置中通过将外部空气取入装置来冷却该投影装置的发热部分的技术。
背景技术
例如用于投射图像的投影装置等现有技术的电子装置具有用于抑制内部的处理部由于装置工作而发热、通过将外部空气取入装置来冷却该装置的冷却机构。当装置取入冷却空气时,外部空气被送到过滤器以清除该外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然后将该空气取入装置中。利用上述过滤器将尘埃颗粒从空气中清除,从而防止会对装置有不利影响的尘埃颗粒的进入。每当采用这种过滤器的装置工作到一定程度时,上述类型的过滤器就必须接受诸如清洁或更换之类的维护,因此这种过滤器构造成使得它能够插入装置和从装置移除。用于将过滤器插入现有技术的投影装置中和将过滤器从该投影装置移除的机构包括由外部空气进入口和覆盖该外部空气进入口的过滤器所形成的相对简单的机构,由外部空气进入口和保持该外部空气进入口的过滤器所形成的框状元件用作插入/移除机构。JP-A-10_186513(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示例性的投影装置,其中,过滤器Ml布置成可连接到如该文献附图3所示的进气口。在投影装置领域中,存在装置本体尺寸小型化的要求,并且投影装置本体也有壳体薄型化的倾向。为了获得改善的冷却效率并获得具有长期使用寿命的过滤器,如上述的用于吸取冷却空气的外部空气进入口可设置有大表面面积,并且具有大表面面积的外部空气进入口可由具有大表面面积的过滤器覆盖。过滤器的表面面积越大,流经过滤器每单位面积的空气的量就越小。因此,能抑制过滤器的堵塞,这有利于能够以较长的时间间隔来执行过滤器清洁或过滤器的更换。于是,存在两个待满足的矛盾要求,即装置本体尺寸的小型化和过滤器尺寸的大型化。在现有技术的任何一种构造中,牺牲这两个要求中的其中一个来达成另一个。例如, 在具有薄型化壳体的情况中,用于壳体的外部空气进入口在布置于壳体的侧面时,就必须设置成小的表面面积。结果,布置在外部空气进入口中的过滤器必须设置成小的表面面积。相反,当具有大表面面积的外部空气进入口设置在装置壳体的侧面时,就难以使装置壳体薄型化。

发明内容
在此情形下,期望满足这两个要求,或期望过滤器具有大表面面积并且使投影装
置薄型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装置,其包括进气口,将外部空气吸入装置本体中;通道,引导通过进气口吸入的外部空气;水平地设置在通道中的过滤器;和风扇, 在外部空气穿过过滤器之后将外部空气从下方供给到发热部分。在这种构造中,即使用于将外部空气吸入装置本体的进气口设置在装置的侧面时,也由于过滤器能够水平地布置在装置侧面的进气口的之外位置,所以过滤器的表面面积也不受进气口尺寸的限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过滤器的表面面积不受进气口尺寸的限制,并且该表面面积也不受装置的高度的限制。因此,该过滤器能设置成大表面面积。因此能够满足上述两个要求,或者能够使过滤器具有大表面面积并且使投影装置薄型化。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透视图,示出该投影装置的示例性的总体构造;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透视图,示出该投影装置的示例性的内部构造;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透视图,示出该投影装置的示例性的内部构造(图示中省略了通道);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侧视图,示出该投影装置的示例性的内部构造;图5是沿图2中线A-A取得的截面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过滤器构件的示例性构造的透视图;图7是图6的示例中所示的过滤器构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各项将按所列出的顺序进行描述。1.投影装置的总体构造(图1至4)2.通过进气口吸入的空气流(图5)3.过滤器的构造(图6和7)4.变型例[1.投影装置的总体构造]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总体构造的图示。本实施例是如下述进行图像显示的投影装置。设置在装置中的光学组件(block) 以来自光源的光照射显示面板。通过在显示面板处透射或反射来自光源的光而形成的待显示图像的图像光(投射光),通过投射透镜投射在屏幕上来显示图像。如图1所示,投射透镜11安装在投影装置10的本体的前端,该本体由盒状壳体形成。投射光离开投射透镜11。两个吸气口 12和13设置在壳体的侧面,沿水平方向并排延伸。通过进气口 12和 13吸入的空气作为冷却空气流吹在投影装置10中的光学组件60上。用于将吸入的空气传递到光学组件的构造的细节将在后面描述。图2和3示出了投影装置10中的光学组件60的外部形状和设置在光学组件60的旁边的通道部70。投影装置10的外部形状(壳体的形状)由假想线表示(双点划线)。过滤器构件20水平地设置在图2所示通道部70中。图3示出该装置在省略了通道部70 (以便示出过滤器构件20)状态下的构造。如图2所示,通道部70具有多个开口 71,这些开口 71串联地设置在与图1所示进气口 12和13的设置位置相同的一侧,而过滤器构件20设置在通道部70的底部。开口 71 沿垂直方向的高度大致等于进气口 12和13的高度。此外,两个斯洛克(Scirocco)风扇72和73设置在过滤器构件20的下方,以使通过过滤器构件20过滤后的空气吹到邻近通道部设置的光学组件60的底部。这两个斯洛克风扇72和73将外部空气吹到光学组件60的设置有显示面板部分62的部分,即光学组件 60的发热部分,以冷却该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三个显示面板来形成显示面板部分62, 而两个斯洛克风扇72和73相互配合地将空气供给到这三个显示面板。空气也从斯洛克风扇72和73供给到光学组件60的另一个发热部分即光源部61,以冷却该部分。如图3示出的过滤器构件20的布置而显见,两个斯洛克风扇72和73设置成紧靠在过滤器构件20的下方。此外,如图4的侧视图所示,两个斯洛克风扇72和73沿通道部70的纵向方向并排布置地设置在通道部70的下方。因此,通过通道部70的开口 71 (或者进气口 12和13)吸入的外部空气在穿过过滤器构件20的过滤器之后到达斯洛克风扇72和73。因此,向斯洛克风扇72和73供给的是尘埃颗粒已被去除了的空气。[2.通过进气口吸入的空气流]图5是沿图2中线A-A取得的截面图,并且图5示出了与供给到光学组件60的空气流相关联的构造。图5示出了斯洛克风扇73的一部分以指示该风扇的位置。如图5所示,通过与装置本体的侧面的进气口 12和13相连通的开口 71吸入的空气进入通道部70中的第一空间74。该空气在穿过设置在第一空间74的底部的过滤器构件 20之后,供给到两个斯洛克风扇72和73。图5示出了其中一个风扇即斯洛克风扇73的位置。由斯洛克风扇73抽吸出的空气通过与斯洛克风扇73的输出部连接的通道部76, 而被引导至紧靠光学组件60的下方的区域。该空气进一步被向上开放的通道部77和78 引导,使得该空气流经设置有显示面板62R、62G、和62B的位置的附近。在本实施例中,光学组件60包括用于显示红色的显示面板62R、用于显示绿色的显示面板62G、和用于显示蓝色的显示面板62B。外部空气供给到每个面板62R、62G、和62B 的附近以冷却这些面板。虽然图5中未示出,但是来自另一个斯洛克风扇即斯洛克风扇72 的外部空气也供给到显示面板62R、62G、和62B的设置位置的附近。供给到显示面板62R、62G、和62B的位置的空气然后穿过光学组件60的光源部 61,以通过投影装置10的排出口(未示出)排出到外部。从图5可知,本实施例的过滤器构件20具有大于开口 71的高度(或者进气口 12 和13的高度)的横向宽度(沿图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并且过滤器构件20的表面面积大于开口 71和进气口 12、13的表面面积。
[3.过滤器的构造]现在将参考图6和7描述本实施例的过滤器构件20的示例性构造。图6是过滤器构件20的总体透视图,而图7示出了第二过滤器保持部22的分解视图,而第一过滤器保持部21图示为组装状态。第一过滤器保持部21和第二过滤器保持部22具有相同的用于保持过滤器的构造,该构造在图7中第二过滤器保持部22的分解视图中示出。如图6所示,过滤器构件20由第一过滤器保持部21和第二过滤器保持部22在连接部沈处连接而成,使得各保持部一体地直线延伸,其中各保持部由树脂形成。连接部26 是可弯曲和可旋转的连接部。具体地,如图6所示,使用厚度小于周围的保持部区域的厚度的树脂膜,来连接第一过滤器保持部21的顶表面的端部21a和第二过滤器保持部22的顶表面的端部22a,从而形成连接部26。由于连接部沈如上所述具有薄的厚度,因此第一过滤器保持部21和第二过滤器保持部22能朝向彼此折叠。例如,如图6中箭头χ所示,过滤器构件20能折叠成使得过滤器构件20的一端 20b与该过滤器构件的另一端20a发生接触。当过滤器构件折叠成使得第一过滤器保持部21的顶表面与第二过滤器保持部22 的顶表面相接触时,设置在端部20a处的结合部29a与设置在另一端部20b处的结合部29b 结合,从而将该构件保持在折叠状态。当运输过滤器构件20以便安装到装置或作为用于维修的更换时,该构件能以这种折叠状态进行运输。该长形的过滤器构件20能在其长度如上所述地缩短的状态下进行运输。当第一过滤器保持部21和第二过滤器保持部22布置成如图6所示的直线状态时,第一过滤器保持部21的突起21b的端部和第二过滤器保持部22的突起22b的端部相互抵靠在低于连接部沈的位置处。突起21b与22b的端部之间的这种抵靠能调控第一过滤器保持部21和第二过滤器保持部22,以防止各保持部沿相反的方向折叠。具体地,虽然第一过滤器保持部21能如箭头X所示地向上折叠或抬升,但是第一过滤器保持部21不能向下折叠。在过滤器构件20的第一过滤器保持部21和第二过滤器保持部22的每一个的两侧表面上设置有肋状部27。图6和7只示出了设置在过滤器保持部的一侧的肋状部27,而省略了另一侧的肋状部。如图1所示,当过滤器构件20插入过滤器插入孔16时,肋状部27装配进将在后面描述的设置在通道部70上的槽16a中,以使过滤器构件20能够直线滑动。现在将参考图7描述第一过滤器保持部21和第二过滤器保持部22的用于保持过滤器31和32的机构。如上所述,第一过滤器保持部21和第二过滤器保持部22利用相同的构造来保持过滤器31和32。现在将参考图7描述第二过滤器保持部22中的过滤器的布置,并且此描述完全适用于第一过滤器保持部21。如图7所示,在由树脂制成的构成第二过滤器保持部22的框架的底部设置有保持框23,而过滤器31在其底表面处被保持框23支承。由海绵状树脂片或不织布(nonwoven fabric)构成的过滤器31置于保持框23上。过滤器31在其边缘附近的四个位置处设置有孔31a,而设置在保持框23上的四个向内位置处的突起M插入过滤器31的孔31a中,以将过滤器31固定到位。在过滤器31上设置由树脂构件构成的框形分隔件40,并在分隔件40上设置过滤器32。过滤器32也由海绵状树脂片或不织布构成,但过滤器31相比于过滤器32由具有较细的能让空气穿过的孔隙的材料形成。过滤器32也在其四个角部设置有孔32a,而设置在分隔件40的四个角部的突起 41插入过滤器32的孔32a中,以将过滤器32固定到位。此外,在过滤器32上放置按压构件50,以按压过滤器32的顶表面。按压构件50 在其每侧的三个位置设置有三个突起,并且突起51与设置在第二过滤器保持部22的本体侧面的六个位置处的相应锚定部25相结合以固定按压构件50,从而将过滤器31和32固定到位。在第一过滤器保持部21和第二过滤器保持部22的每一个中设置有以预定间隔分隔开的两个过滤器31和32。这样,从外部吸入的空气中所包含的尘埃颗粒就被总计四个过滤器清除。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0中,用于将冷却空气吸进装置的进气口 12和 13设置在装置本体的侧面,而过滤器水平地设置在稍微离开进气口 12和13的位置。因此, 即使装置本体设置成薄型并且位于侧面的进气口的高度小,过滤器的表面面积仍能够制成大于进气口的面积。这样,纵使装置本体具有薄的外型,仍能使过滤器有长的使用寿命。穿过过滤器构件20的空气被设置在过滤器下方的风扇引导到作为光学组件的发热部分的显示面板下方的区域,而从下方向发热部分吹送冷却空气,从而能高效地冷却该
直ο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器构件20包括相互间隔开地布置的两个过滤器31和32,并且过滤器31和32的材料在粗糙度上不同。当外部空气首先穿过过滤器32时清除较大的尘埃颗粒,然后通过较细的过滤器31清除较小的尘埃颗粒。因此,本实施例十分有利的是能使空气过滤器非常高效地清洁空气。另外,由于如上所述具有较大表面面积的各过滤器31 和32是水平布置的,因此投影装置能薄型化。[4.变型例]虽然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是将本发明应用于为投射图像的投影装置进行冷却空气清洁的过滤器,但是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必须将外部空气吸入自身中的电子装置。位于例如图1和其它附图中所示的投影装置等装置的本体上的进气口的位置仅为示例,本发明的进气口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此。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将斯洛克风扇用作对已过滤空气进行分配的风扇,但是也可使用具有不同构造的风扇。在上述构造中,过滤器保持部21和22的每一个保持两个过滤器31和32,但是该构造仅为示例。各过滤器保持部也可构造成仅在其中布置一个过滤器。本申请包括于2010年2月沈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10-042000所涉及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依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在随附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型、组合、子组合和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投影装置,包括进气口,将外部空气吸入装置本体中;通道,引导通过所述进气口吸入的所述外部空气;过滤器,水平地设置在所述通道中;和风扇,在所述外部空气穿过所述过滤器之后将所述外部空气从下方供给到发热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进气口设置成在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个侧面沿水平方向连续地延伸;并且所述过滤器的长度对应于所述进气口的长度,而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进气口沿垂直方向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发热部分是设置有光学组件的图像显示面板的位置;和所述风扇是设置在所述过滤器下方的多个风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装置,其包括进气口,将外部空气吸入装置本体中;通道,引导通过进气口吸入的外部空气;水平地设置在通道中的过滤器;和风扇,在外部空气穿过过滤器之后将该外部空气从下方供给到发热部分。
文档编号G03B21/14GK102169279SQ20111004109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6日
发明者和田佳久, 萩野仙之, 高井和浩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