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027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以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 成图像的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利用电子照相成像工艺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利用了这样一种系统, 在该系统中处理盒能够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其中,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和 被布置成作用于电子照相感光元件的处理装置作为一个单元整体地结合在所述处理盒中。 此外,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H05-303242中,已知一种这样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当将处 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时,处理盒的被引导部分由主体导向件引导,并且因此处理盒被 引导到成像设备主体的定位部分。传统上,为了改善将处理盒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中的可操作性,主体导向件的形 状需要进行设计,以使得被引导部分被平稳地引导。然而,在一些情况下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的小型化会受到主体导向件的形状的影响。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盒和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实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主体的小型化,并且当拆卸和将盒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时进一步获得更高的可操 作性。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以用于 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盒,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具有主体导向件;相对于所述 主体导向件以可移动方式设置的限制装置;和主体抵靠部分,所述盒包括框架;被引导部分,其从所述框架突出从而由所述主体导向件引导,并且在所述盒被安 装到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路途上抵靠所述限制装置从而被限制不能沿安装方向移向下游 侧;和移动元件,其相对于所述框架以可移动方式设置,抵靠所述主体抵靠部分从而被 移动以作用于所述限制装置,并且由此将所述被引导部分所抵靠的所述限制装置移动到允 许所述被引导部分沿安装方向移向下游侧的“允许”位置。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能够以可拆卸方式安装盒 以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⑴主体导向件;(ii)相对于所述主体导向件以可移动方式设置的限制装置;
(iii)主体抵靠部分;(iv)安装部分,所述盒能够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到所述安装部分,所述盒包括框架;被引导部分,其从所述框架突出从而由所述主体导向件引导,并且在所述盒被安 装到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的路途上抵靠所述限制装置从而被限制不能沿安 装方向移向下游侧;和移动元件,其相对于所述框架以可移动方式设置,抵靠所述主体抵靠部分从而被 移动以作用于所述限制装置,并且由此将所述被引导部分所抵靠的所述限制装置移动到允 许所述被引导部分沿安装方向移向下游侧的“允许”位置;和(ν)输送装置,其被布置成输送记录介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从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显而易 见。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总体示意性截面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示意性透视图。图4是沿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主体的纵向方向位于右侧的导向槽其附近的 透视图。图5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示意性透视图。图6是沿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主体的纵向方向位于左侧的导向槽附近的透 视图。图7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将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中时的示意性截面图。图8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将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中时的示意性透视图。图9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的位于处理盒与成像设备主体之间的引导部分的构 造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0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将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中时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1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处理盒抵靠成像设备主体的抵靠部分的状态下的示意 性透视图。图1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主体的抵靠部分的可退让机构的示意图。图13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处理盒的移动元件抵靠释放元件的状态下的示意性截 面图。图14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处理盒的移动元件抵靠释放元件的状态下的示意性截 面图。图15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处理盒的移动元件抵靠释放元件的状态下的示意性透 视图。图16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主体的抵靠部分的可退让机构的操作的示意 性透视图。图17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主体的抵靠部分的可退让机构的操作的示意图。图18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成像设备主体的抵靠部分退让的状态下的示意性透视 图。图19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完成将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中的状态下的示 意性截面图。图20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将处理盒拉出成像设备主体时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1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侧面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2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的处理盒与成像设备主体之间的引导部分的构造的示 意性截面图。图23是第三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4是第三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主体的右侧的导向槽附近的透视图。
图25是第三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6是第三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主体的左侧的导向槽附近的透视图。
图27是在第三实施例中当将处理』t安装到主体中时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8是在第三实施例中当将处理』t安装到主体中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9是在第三实施例中当将处理』t安装到主体中时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0是在第三实施例中当将处理』t安装到主体中时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1是在第三实施例中当将处理』t安装到主体中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2是在第三实施例中当将处理』t安装到主体中时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3是在第三实施例中当将处理』t安装到主体中时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处理盒的纵向 方向是与将处理盒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中的方向横交(或基本正交)的方向(感 光鼓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此外,处理盒的左和右是沿着将处理盒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主体中的方向观察的左和右。另外,处理盒的顶面是在处理盒被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主体中的状态下位于上面的面,并且底面是在该状态下位于下面的面。首先,将参考图1和2具体地描述处理盒和处理盒能够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其中 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顺便提一句,图1是示出处理盒被安装在其中的电子照相成像 设备主体的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是示出处理盒的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总体构造)在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在下文中称为“设备主体”)A中,如图1中所示,根据 图像信息的信息光从作为光学单元的光学系统1被辐照到鼓形状的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在 下文中称为“感光鼓”)7。由此,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鼓7上。该静电潜像用显影剂(在下 文中称为“调色剂”)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与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同步,记录介质 (记录片材、OHP片材、布等)2从片材进给部分(盒)3a被给送并且由拾取辊北和与拾取 辊北压力接触的压力元件3c逐一地分离。通过将电压施加到充当转印单元的转印辊4, 已形成于处理盒(在下文中称为“盒”)B的感光鼓7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已经沿着输
6送导向件3fl输送的记录介质2上。而且,已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2沿着输送导 向件3f2被输送到定影装置5。该定影装置5包括驱动辊fe和由管状板材制造的定影旋 转元件5d,所述定影旋转元件内包含有加热器恥并且由支撑件5c以可旋转方式支撑。然 后,定影装置5将热和压力施加到正通过的记录介质2以定影被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其上 的转印调色剂图像定影之后的记录介质2由排出辊3d输送,并且通过翻转和输送路径被排 出到排出部分6。顺便提一句,尽管在该实施例中输送装置3由拾取辊北、压力元件3c、排 出辊3d等形成,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处理盒构造)盒B是包括感光鼓7和至少一个处理装置的盒。作为处理装置,例如有被布置成 为感光鼓7充电的充电装置、使形成于感光鼓7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以及用于清 洁保留在感光鼓7上的调色剂的清洁元件。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盒B中,如图2中所示,作为 电子照相感光元件的、具有光电导层的感光鼓7被驱动从而旋转,并且作为充电装置的充 电辊8被施加电压以为感光鼓7的表面均勻地充电。在该充电状态下的感光鼓7通过曝光 开口 9b暴露于来自光学系统1的基于图像信息的信息光(光图像)。然后,它被构造成使 得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鼓7的表面上,并且该静电潜像由显影单元10显影。在显影单元10中,调色剂收容部分IOa中的调色剂由可旋转的供给元件IOb供给 出去。然后,在其中包含固定磁体IOc的作为显影旋转元件(显影剂承载元件)的显影辊 IOd旋转,并且在显影辊IOd的表面上形成通过显影刮刀IOe施加了摩擦带电电荷的调色剂 层。进一步地,显影辊IOd基于静电潜像将调色剂转印到感光鼓7上,由此形成调色剂图像 以使潜像可视化。然后,转印辊4被施加极性与调色剂图像极性相反的电压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 记录介质2上。在转印之后,保留在感光鼓7上的调色剂由设在清洁元件11处的清洁刮刀 Ila刮除,并且通过铲片lib防止泄漏到被去除调色剂收容部分Ilc的外部。(从成像设备主体安装/拆卸处理盒的构造)将参考附图描述用于将如上所述组装的盒B安装在设备主体A中的安装构造。图3和图5是盒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图4和图6分别是沿成像设备主体的纵向 方向位于右侧和左侧的导向槽附近的透视图。如图3中所示,在附连到位于沿盒B的纵向方向右侧的清洁框架Ild的承载元件 18c处,设有第一被引导部分18cl和第二被引导部分18c2。第一被引导部分18cl为圆柱 形状,其被形成为与感光鼓7的旋转轴线同轴地突出。另外,第二被引导部分18c2是用于 确定盒B围绕感光鼓7的旋转轴线的姿态的旋转止动件。此外,在第二被引导部分18c2的 纵向端部设有移动元件14,该移动元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在第二被引导部分18c2的纵向 端。顺便提一句,第一被引导部分18cl和第二被引导部分18c2沿纵向方向被定位在 显影单元10的外侧。此外,接收来自设备主体A的驱动力的端面联接器7b沿纵向方向被 布置在承载元件18c的内侧。在设备主体A中,如图4中所示,为了将盒B的第一被引导部分IScl和第二被引 导部分18c2引导到成像位置(安装部分fei3、Gc3),形成有作为第一主体导向件的第一导 向槽( 和作为第二主体导向件的第二导向槽(Λ。导向槽fe、(ib包括沿盒B的安装方向从上向下朝着下游侧(进入内部)定向的倾斜表面(上游侧导向表面felWbl)。进一步地, 导向槽(iajb进一步包括沿安装方向朝着下游侧(进入内部)以不同角度倾斜的倾斜表面 (下游侧导向表面fei2、Gb2)。也就是说,第一导向槽( 包括第一弯折部分fe4,并且第二 导向槽( 包括第二弯折部分(Λ4。顺便提一句,包括这两个不同角度的倾斜表面的导向槽 Ga、Gb的目的是为了使该设备主体A小型化,使设备主体A中的不用的空间更小。也就是 说,如图19中所示,光学单元1可以被布置在上游侧导向表面(Λ1的下方,因此允许高效地 使用设备主体A中的空间。在另一方面,如图5中所示,在另一纵向端侧(在左侧),形成有与感光鼓7同轴 设置的圆柱形状的第一被引导部分He,和用于确定盒B在安装时的姿态的第二被引导部 分llf。第一被引导部分lie和第二被引导部分Ilf是清洁框架Ild的部件。另外,与另 一个端侧的情况相同,设置有移动元件15,该移动元件与第二被引导部分Ilf同轴地、以可 移动方式(可旋转的方式)设在第二被引导部分Ilf的纵向端部。顺便提一句,第一被引 导部分lie和第二被引导部分Ilf沿纵向方向被定位在显影单元10的外侧。而且,第一 被引导部分lie沿纵向方向从清洁框架Ild的一个端侧向外突出。此外,第二被引导部分 Ilf沿纵向方向从清洁框架Ild的另一端侧向外突出。另外,在设备主体A中,如图6中所 示,设有作为第一主体导向件的第一导向槽Gc和作为第二主体导向件的第二导向槽Gd,所 述导向槽被形成用来在另一纵向端侧类似地保持盒B在安装/拆卸时的姿态,盒B的姿态 在承载元件18c侧被确定。与沿纵向方向处于右侧的导向构造相同,导向槽Ge、Gd包括沿 盒B的安装方向从上向下朝着下游侧(进入内部)定向的倾斜表面(上游侧导向部分Gel、 Gdl)。进一步地,导向槽Ge、Gd进一步包括沿安装方向朝着下游侧(进入内部)以不同角 度倾斜的倾斜表面(下游侧导向部分Gc2、Gd2)。也就是说,第一导向槽Gc包括第一弯折 部分Gc4,并且第二导向槽Gd包括第二弯折部分Gd4。现在,将描述盒B相对于设备主体A的安装/拆卸构造。顺便提一句,在该安装/ 拆卸构造中,设备主体A的导向槽Ga、Gb和导向槽Ge、Gd、第一被引导部分18cl、lle和第 二被引导部分18c2、llf、以及盒B的移动元件14和15分别具有类似构造。因此,在这里, 将描述当沿将盒B安装到设备主体A中的方向观察时在左侧的构造。图7和图10是当将盒B安装到设备主体A中时的示意性截面图。图8是当将盒 B安装到设备主体A中时的示意性透视图。图9是示出导向槽的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此 外,图11是在盒B抵靠于作为设备主体A的限制装置100的构件的抵靠元件25之上的状 态下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2是示出设备主体A的限制装置100的机构的示意图。首先,如图7至图9中所示,设备主体A的开/闭门20被打开以露出导向槽Ge、 Gd。第一被引导部分lie被放置在导向槽Gc的第一导向表面Gcl上(所述第一导向表面 在前部朝着所述设备在某种程度上弯折),并且第二被引导部分Ilf被插入导向槽Gd中。 在该状态下,盒B被推入设备主体A的内部。在这里,限制装置100包括抵靠元件25、释放元件沈、螺旋扭簧27、可退让杆28、 臂元件四和接合销31。抵靠元件25设置在第一被引导部分lie的第一弯折部分Gc4的 附近。在这里,将描述抵靠元件25。如图8和12中所示,抵靠元件25被支撑在设备主体A 上以能够沿盒的纵向方向滑动。而且,抵靠元件25通过接合销31连接到可退让杆观。这 样,由于可退让杆观围绕轴28a转动(这一点将在后面详述),抵靠元件25以滑动方式沿盒的纵向方向移动。通常,抵靠元件25突出到导向槽Gc中从而处于限制位置,以用于限制 第一被引导部分lie不能沿安装方向移向下游侧。释放元件沈设置在抵靠元件25附近。释放元件沈可以围绕旋转中心26a转动, 并且由螺旋扭簧27沿逆时针方向偏压。另外,释放元件沈包括就盒的纵向方向而言倾斜 的抵靠部分26c。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将盒B安装到设备主体A中的操作。图13是在移动元件15抵靠释放元件沈的状态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4和15是 在移动元件15作用于释放元件沈的状态下的示意性截面图和示意性透视图。进一步地, 图16和17是示出设备主体A的抵靠元件25的可退让机构的操作的示意性透视图和示意 性截面图。图18是在设备主体A的抵靠元件25退让到“允许”位置的状态下的示意性透 视图。如上所述,第一被引导部分lie被放置在第一导向表面Gcl上并且第二被引导部 分1 If被插入导向槽Gd中,并且因此盒B将被安装到设备主体A的内部中。由于第一被引导部分1 Ie抵靠在抵靠元件25上,盒B在其安装到设备主体A中的 路途上被暂时停止。借助这种布置,用户可以以位于第一弯折部分Gc4附近的盒B的第一被引导部分 lie作为中心来调节盒B的姿态。然后,盒B的姿态可以被控制以追随导向件形状。也就是 说,由于第一被引导部分lie抵靠在抵靠元件25上,用户注意到盒B还未被安装到安装部 分fe3、GC3。进一步地,通过由用户沿安装方向将盒B进一步推向下游侧,盒B将可靠地安 装到安装部分(ia3、Gc3上。在主体导向件如该实施例中那样弯折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的操 作构造将是用于将盒B可靠地安装到设备主体A中的有效布置。如图8和13中所示,导向部分Ge沿导向槽Gd的纵向方向设在外侧。导向部分Ge 沿纵向方向设在与移动元件15的第二抵靠部分15d相同的位置。而且,成像设备主体的第 二主体抵靠部分Gel设在导向部分Ge中。当盒B被调节到处于能够被安装的姿态时,移动 元件15的第二抵靠部分15d抵靠设在导向部分Ge中的第二主体抵靠部分Gel,使得第二抵 靠部分15d旋转。如图13中所示,当盒B以第一被引导部分lie作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移 动元件15围绕旋转中心1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因此移动元件15的第一抵靠部分1 抵靠第二导向槽Gd的下游侧导向部分Gd2。然后,如图14和15中所示,盒B以第一被引导部分lie作为中心进一步沿顺时针 方向旋转。因此,盒B的第二被引导部分Ilf进入抵靠设备主体A的导向槽Gd的下游侧导 向部分Gd2的状态,并且因此盒B将处于能够沿安装方向进一步被安装到下游侧(进入内 部)的姿态。在这时,移动元件15围绕旋转中心1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时第一抵靠部 分1 抵靠下游侧导向部分Gd2。由此,移动元件15的作用部分15c抵靠释放元件沈的抵 靠部分^b,从而导致释放元件沈围绕旋转中心26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16和17中所示,当释放元件沈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旋转时,抵靠部分^c 抵靠可退让杆观的抵靠部分^b。可退让杆观的抵靠部分28b沿着释放元件沈的抵靠部 分^c的倾斜表面移动,并且可退让杆观围绕轴28a转动(沿箭头S指示的方向)。根据 可退让杆28的旋转,通过接合销31与可退让杆28接合的抵靠元件25通过连杆机制以滑动方式沿盒的纵向方向向外移动(沿箭头T指示的方向)。由此,抵靠元件25从正被安装 的第一被引导部分lie的安装路径退让(图17和18)。也就是说,抵靠元件25被移动到允 许第一被引导部分lie沿安装方向移向下游侧的“允许”位置。结果,第一被引导部分lie可以移动到导向槽Gc的下游侧导向部分Gc2 (沿图17 的箭头V指示的方向)。同时,盒B处于这样的姿态第二被引导部分Ilf可以沿着导向件 Gd的下游侧导向部分Gd2进一步移动到内部中。所以,盒B的第一被引导部分lie移动到 导向槽Gc的下游侧导向部分Gc2并且它的第二被引导部分Ilf移动到导向件Gd的下游侧 导向部分Gd2,并且因此盒B沿设备主体A的安装方向进一步移向下游侧(进入内部)。最 后,第一被引导部分lie抵靠导向件Gc的弧形安装部分Gc3并且第二被引导部分Ilf也抵 靠导向件Gd的抵靠部分Gd3,从而完成安装(参考图19)。在第二被引导部分Ilf移向导 向件Gd的抵靠部分Gd3期间,盒的第二被引导部分Ilf和移动元件15的第一抵靠部分1 抵靠成像设备主体的下游侧导向部分Gd2。而且,通过移动元件15的作用部分15c在抵靠 释放元件沈的抵靠部分26b的同时移动,抵靠元件25被保持在从第一导向槽Gc退让的状 态下。当盒B移动到安装部分Gc3 (Ga3)时,移动元件15的作用部分15c与释放元件沈 的抵靠部分26b分离。然后,释放元件沈被螺旋扭簧27沿逆时针方向偏压,并且抵靠元件 25移动,以沿盒的纵向方向向内滑动,从而再次返回到阻挡导向槽Gc的状态,也就是返回 到限制位置。顺便提一句,另一纵向端(沿插入方向的右侧)也具有与上述相同的构造。第一 被弓I导部分18C1抵靠导向件( 的安装部分fe3,并且第二被弓I导部分18c2抵靠导向件( 的抵靠部分(Λ3(参考图4)。在安装完成的该状态下,转印辊4和感光鼓7呈抵靠状态(参 考图1)。接着,当形成设备主体A的排出口 6的开/闭门20被关闭时,设备主体A的驱动 传递元件30移动到盒B侧,然后安装到端面联接器7b,因此使得旋转驱动力能够从设备主 体A传递到盒B。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将盒B拉出设备主体A的操作。图20是当将盒拉出设备主 体A时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图20中所示,当盒B被拉出设备主体A时,移动元件15的第二抵靠部分15d抵 靠臂元件四。在这里,臂元件四包括位于一个端部处的旋转中心^a,并且与设备主体A 以可枢转方式接合,而且在另一端侧包括接合孔29b并且与释放元件沈的接合突出部26d 以可枢转方式接合。当移动元件15的第二抵靠部分15d抵靠臂元件四时,臂元件四围绕 旋转中心29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当臂元件四旋转时,释放元件沈围绕旋转中心26a沿 顺时针方向旋转。可退让杆观抵靠释放元件沈的抵靠部分26c并且沿着抵靠部分26c的 倾斜表面移动,并且可退让杆观围绕轴28a沿盒的纵向方向旋转。根据可退让杆观的旋 转运动,抵靠元件25通过连杆机制移动,以沿盒的纵向方向向外滑动。另外,在被引导部分 1 Ie到达抵靠元件25之前,抵靠元件25再次从第一被引导部分1 Ie的安装路径退让以移动 到“允许”位置。盒的第二被引导部分Ilf和移动元件15的第一抵靠部分1 抵靠成像设 备主体的下游侧导向部分Gd2,直到被引导部分lie经过抵靠元件25。此外,由于移动元件 15的作用部分15c在移动的同时抵靠释放元件沈的抵靠部分所以抵靠元件25被保持在退让状态。由此,盒B可以被拉出设备主体A。而且,在被引导部分lie经过抵靠元件25之后,移动元件15的作用部分15c与释 放元件沈分离,并且释放元件沈由螺旋扭簧27沿逆时针方向偏压。也就是说,抵靠元件 25移动,从而滑动并且再次返回到阻挡导向槽Gc的限制位置。[实施例2]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21是示出盒的侧面的示意性 透视图。图22是示出盒与成像设备主体之间的导向部分的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被引导部分Ilf设在盒B的清洁框架Ild的纵向外侧, 但是移动元件15也可以充当第二被引导部分。也就是说,如图21和22中所示,移动元件15被构造成使得圆柱形被引导部分1 与移动元件15的旋转中心1 共轴地形成,并且与作为设备主体A的第二主体导向件的导 向槽Gd接合,从而使得盒B被引导。另外,在纵向相对侧的第二被引导部分也具有相同构造。由于以这样的方式圆柱形被引导部分1 设在移动元件15上并且也充当第二被 引导部分,所以盒B可以进一步沿纵向方向被小型化。如前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盒可以在受限制的安装路径上移动而 不会卡入成像设备主体的导向槽中,并且盒的姿态可以平稳地被调节和控制。由此,可以获 得盒的高度可操作性。此外,由于如第一实施例一样设备主体A采用了具有弯折部分的导向槽构造,所 以可以有效地利用设备主体A中的不用的空间。另外,在设备主体A中,由于盒B的姿态可 以被控制,所以在盒B的安装路径附近相对于设备主体A的间隙可以制造得更小,从而使得 设备主体A可以被小型化。而且,在该构造中,盒B和设备主体A中的导向构造被描述成是对称的。然而,即 使上述构造仅仅设在一个端侧,并且只有与感光鼓7同轴的第一被引导部分设在另一端, 也可以获得类似效果。也就是说,在当用户将盒B安装到设备主体A上的时候,在第一弯折部分Ga4处, 可以以第一被引导部分lie作为中心调节盒B的姿态。所以,盒B的姿态可以被控制使得 盒B容易追随安装路径。因此,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可以获得盒B的高安装性能。此外,由于设备主体A包括具有弯折部分的导向槽,所以可以有效地使用设备主 体A中的空间。另外,由于可以控制盒B在设备主体A中的姿态,所以可以使在盒B的安装 路径附近的相对于设备主体A的间隙制造得更小,从而使得设备主体A可以被小型化。[实施例3]现在,将参考图23至图3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处理盒B的内部部件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对这些部件的描述。(从设备主体安装/拆卸处理盒的构造)将参考图23至图沈描述将处理盒(在下文中称为“盒”)B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 A上的安装构造。承载元件18c附连到盒B的清洁框架lid。此外,在承载元件18c处,作为设备主 体A上的安装导向件,设有形成为与感光鼓7的旋转轴线共轴的、圆柱形状的第一被引导部分18cl和用作旋转止动件的第二被引导部分18c2。第二被引导部分18c2确定盒B围绕感 光鼓7的轴线的姿态。而且,在第二被引导部分18c2的纵向端部设有移动元件14,该移动元件以可旋转 的方式设在第二被引导部分18c2的纵向端。顺便提一句,第一被引导部分18cl和第二被 引导部分18c2定位在显影单元10的纵向外侧。另外,接收来自设备主体A的驱动力的端 面联接器7b沿纵向方向定位在承载元件18c的内侧。在设备主体A中,如图M中所示,形成有作为第一主体导向件的导向槽( 和作为 第二主体导向件的导向槽( ,用于将盒B的第一被引导部分IScl和第二被引导部分18c2 引导到安装部分fe3、Gc3,即成像位置。导向槽fe、(ib包括沿盒B的安装方向从上向下朝着 下游侧(进入内部)定向的倾斜表面(上游侧导向部分felWbl)。而且,导向槽Ga、(ib包 括沿安装方向朝着下游侧(进入内部)以不同角度倾斜的倾斜表面(下游侧导向部分(ia2、 Gb2)。也就是说,导向槽( 包括第一弯折部分fei4,并且导向槽( 包括第二弯折部分(Λ4。 顺便提一句,包括这两个不同角度倾斜表面的导向槽Ga、Gb的目的是为了使成像设备小型 化,使成像设备中的不用的空间更小。在另一方面,如图25中所示,在另一纵向端侧,形成有与感光鼓7同轴设置的圆柱 形状的第一被引导部分lie和用于确定盒B在安装时的姿态的第二被引导部分Hf。第一 和第二被引导部分IleUlf是清洁框架Ild的部件。此外,与另一端的情况相同,设有移动 元件15,该移动元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在第二被引导部分Ilf的纵向端部。顺便提一句,第 一被引导部分lie和第二被引导部分Ilf沿纵向方向被定位在显影单元10的外侧。另外,在设备主体A中,如图沈中所示,设有导向槽Ge、Gd,所述导向槽被形成用 来在另一纵向端侧也类似地保持盒B在安装/拆卸过程中的姿态,所述姿态已在承载元件 18c侧被确定。与在右侧的导向构造相同,导向槽Ge、Gd包括沿盒B的安装方向从上向下 朝着下游侧(进入内部)定向的倾斜表面(上游侧导向部分Gcl、Gdl)。进一步地,导向槽 Gc、Gd包括沿安装方向朝着下游侧(进入内部)以不同角度倾斜的倾斜表面(下游侧导向 部分 Gc2、Gd2)。现在,将参考图27至图31描述盒B相对于设备主体A的安装/拆卸构造。顺便 提一句,在该安装/拆卸构造中,设备主体A的导向部分Ga、Gb, Gc和Gd,以及第一被引导 部分18(31、116、第二被引导部分18(2、11厂以及盒8的移动元件14,15分别具有类似构造。 所以,将描述沿将盒B插入设备主体A中的方向位于左侧的构造。首先,如图27和观中所示,设备主体A的开/闭门20被打开,并且露出导向槽 Ge、Gd。第一被引导部分lie被放置在导向槽Gc的第一导向表面Gcl上,所述第一导向表 面沿安装方向的上游侧在某种程度上弯折,并且第二被弓I导部分Ilf被放置在导向槽Gd的 上游侧导向部分Gdl上。在该状态下,盒B被安装到设备主体A的内部中。接着,如图四中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限制装置200包括阻挡元件225、释放杆 226、压缩弹簧227和用于偏压释放杆226的弹簧228。第一被引导部分lie在第一弯折部 分Gc4附近抵靠阻挡元件225。在这里,将描述阻挡元件225。阻挡元件225被支撑成能够 竖直地滑动,并且由压缩弹簧227向下偏压。释放杆2 设在阻挡元件225的下方,该释放杆可以围绕旋转中心226a旋转,并 且由弹簧2 沿顺时针方向偏压。该释放杆226的阻挡元件抵靠部分226b向上挤压阻挡元件225。顺便提一句,释放杆2 的偏压力大于阻挡元件225的偏压力,并且通常,阻挡元 件225的阻挡部分22 被定位在阻挡导向槽Gc的限制位置。由于第一被引导部分lie抵靠阻挡元件225,盒B在其安装到设备主体A中的路途 上被暂时停止。由此,用户可以以第一弯折部分Gc4附近的盒B的第一被引导部分lie作为中心 容易地控制盒B的姿态,也就是说,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一样,盒B可以可靠地安装在设备 主体A中。如图30至图32中所示,在第二导向部分Gd的沿纵向方向的外侧,设有引导移动 元件15的导向部分Ge。然后,当盒B的姿势调整成能够被安装时,移动元件15的第一抵靠 部分1 抵靠设在导向部分Ge处的突出部Gel (主体抵靠部分)上。然后,移动元件15围 绕旋转中心1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移动元件15的作用部分15c抵靠释放杆226。随后,释放杆226围绕旋转中心226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阻挡元件225在弹 簧227的偏压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以将阻挡元件225移动到“允许”位置,在该“允许”位置, 阻挡元件225的阻挡部分22 从第一被引导部分lie的安装路径上退让。由此,第一被引 导部分lie可以移动到导向槽Gc的下游侧导向部分Gc2。同时,盒B的姿势进行调整以能 够被安装,从而第二被引导部分Ilf也移动到导向件Gd的下游侧导向部分Gd2,并且最后第 一被引导部分lie抵靠导向件Gc的安装部分Gc3。此外,第二被引导部分Ilf也抵靠导向 件Gd的抵靠部分Gd3,从而完成安装(参考图32)。顺便提一句,另一纵向端(沿插入方向的右侧)具有与上述类似的构造。第一被 弓I导部分IScl抵靠导向件( 的安装部分fe3,并且第二被弓I导部分18c2抵靠导向件( 的 抵靠部分(Λ3 (关于安装部分Ga3和抵靠部分(Λ3,参考图24)。在该安装完成的状态下,转 印辊4和感光鼓7处于抵靠状态。然后,当形成设备主体A的排出口 6的开/闭门20被关闭时,设备主体A上的旋 转的、大体上内凹三角形的驱动传递元件30移动到盒B侧。然后,驱动传递元件30安装到 盒B的端面联接器7b,这样,旋转驱动力从设备主体A传递到盒B。如图33中所示,当盒B被拉出成像设备A时,第一被引导部分lie向下推压阻挡 元件225的倾斜表面22 并且通过导向槽Ge。此外,与此同时,第二被引导部分Ilf通过 导向部分Gd,并且最后盒B可以被拉出设备主体A。如前所述,盒B的姿态可以被控制,使得盒B可以容易地追随受限制的安装路径。 由此,可以获得盒B的高度可操作性。而且,由于设备主体A包括具有弯折部分的导向槽,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成像设 备主体A中的不用的空间。另外,由于在设备主体A中的盒B的姿态可以被控制,所以可以 使在盒B的安装路径附近相对于设备主体A的间隙制造得更小,使得设备主体A可以被小 型化。而且,在该构造中,盒B和设备主体A中的导向构造被描述成是对称的。然而,即 使仅设在一个端侧设置上述构造,并且在另一端仅设置有与感光鼓7同轴的第一被引导部 分,也可以获得类似效果。[实施例4]在上述实施例1-3中,使用包括感光鼓和处理装置的处理盒进行了描述。然而,其
13优选地是包括显影单元的显影盒,所述显影单元用于使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上的静电 潜像显影,所述显影盒能够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到带有电子照相感光元件的成像设备主体至此,根据本发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可以被小型化,并且进一步地,在盒安 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或从其拆卸的时候可以获得高度操作性。本申请要求2006年12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6-336008和2007年 11月沈日提交的2007-304501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文通过援引并入本文。
权利要求
1.一种能够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以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 像的盒,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具有第一主体导向件(Ge),所述第一主体导向件具 有上游侧导向表面(Gcl)和以与所述上游侧导向表面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倾斜的下游侧导 向表面(Gc2);第二主体导向件(Gd),所述第二主体导向件具有上游侧导向表面(Gdl)和以 与所述上游侧导向表面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倾斜的下游侧导向表面(Gd2);相对于所述第一 主体导向件以可移动方式设置的限制装置(100);和主体抵靠部分(Gel),所述盒包括框架(Ild);被引导部分(lie),其从所述框架突出从而由所述第一主体导向件引导,并且在所述盒 被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路途上抵靠所述限制装置从而被限制不能沿安装方向移向 下游侧;和移动元件,其相对于所述框架以可旋转方式设置,由所述第二主体导向件引导,并且抵 靠所述主体抵靠部分,从而被旋转以作用于所述限制装置,并且由此将所述被引导部分所 抵靠的所述限制装置移动到允许所述被引导部分沿安装方向移向下游侧的允许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移动元件抵靠所述主体抵靠部分从而被旋转以 抵靠所述第二主体导向件,然后作用于所述限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移动元件包括待要抵靠所述主体抵靠部分的抵 靠部分和作用于所述限制装置的作用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移动元件在所述被引导部分抵靠所述限制装置 之后抵靠所述主体抵靠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盒是处理盒,其包括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和被布 置成作用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元件的处理装置。
6.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能够以可拆卸方式安装盒以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 像,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i)第一主体导向件,其具有上游侧导向表面和以与所述上游侧导向表面的角度不同 的角度倾斜的下游侧导向表面;( )第二主体导向件,其具有上游侧导向表面和以与所述上游侧导向表面的角度不同 的角度倾斜的下游侧导向表面;(iii)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导向件以可移动方式设置的限制装置;(iv)主体抵靠部分;(ν)安装部分,所述盒能够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到所述安装部分,所述盒包括框架;被引导部分,其从所述框架突出从而由所述第一主体导向件引导,并且在所述盒被安 装到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的路途上抵靠所述限制装置,从而被限制不能沿安 装方向移向下游侧;和移动元件,其相对于所述框架以可旋转方式设置,由所述第二主体导向件引导,并且抵 靠所述主体抵靠部分,从而被旋转以作用于所述限制装置,并且由此将所述被引导部分所 抵靠的所述限制装置移动到允许所述第一被引导部分沿安装方向移向下游侧的允许位置; 和(Vi)输送装置,其被布置成输送记录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导向件包括弯折的弯 折部分,并且所述限制装置设在所述弯折部分的附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主体导向件包括弯折的第 二弯折部分,并且所述主体抵靠部分设在所述第二弯折部分的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限制装置包括抵靠元件和释放 元件;所述抵靠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导向件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并且所述被引导部分 抵靠所述抵靠元件;所述释放元件通过所述移动元件抵靠所述释放元件而被旋转,从而将 所述抵靠元件移动到允许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当所述被引导部分抵靠所述抵靠 元件时,所述抵靠元件突出到所述第一主体导向件中以限制所述被引导部分不能沿安装方 向移向下游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当所述盒从所述安装部分去除时, 所述释放元件通过所述移动元件抵靠所述释放元件而被旋转,从而将所述抵靠元件移动到 允许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限制装置包括与所述释放元 件接合的臂元件,其中当所述盒从所述安装部分移除时,所述臂元件通过所述移动元件抵 靠所述臂元件而被旋转,以移动所述释放元件从而将所述抵靠元件移动到允许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盒,其能够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以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具有主体导向件;相对于所述主体导向件以可移动方式设置的限制装置;和主体抵靠部分,所述盒包括框架;被引导部分,其从所述框架突出从而由所述主体导向件引导,并且在所述盒被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路途上抵靠所述限制装置从而被限制不能沿安装方向移向下游侧;和移动元件,其相对于所述框架能够移动,以抵靠所述主体抵靠部分从而被移动以作用于所述限制装置,并且由此将所述限制装置移动到允许所述被引导部分移向下游侧的“允许”位置。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103355SQ20111005140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3日
发明者唐镰俊之, 星信晴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