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13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特别是关于一种由四个透镜构成广域场视角并可应用于红外线波段的光学透镜组,以应用于电子产品上。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车载或监视用的摄影需求益加迫切,在车载的摄影系用于全天域的路况或车前或车后景像的摄录,因此主要需求为广角并兼可摄录红外线波长段的影像,使较宽的影像与黑暗环境的影像可藉由光学镜头而进行取像。另外的应用,如道路或建筑物的监视系统,也需求较大的场视角与一般光线兼可红外线波段可以良好取像的光学镜头。再者, 近来盛行的交互式电玩游戏,其亦使用近红外线取像方式来检测玩家的实时动作型态,以达到玩家与游戏间互动的娱乐效果,更对在红外线波段可以取像的光学镜头,有相当迫切需求。在广角的固定焦距光学镜头的光学透镜组,有许多不同的设计,藉由科技的进步, 现在的电子产品发展的趋势主要为朝向小型化,例如数字相机(Digital Camera)、网络相机(Web Camera)、移动电话镜头(Mobile phone Camera)等,使用者需求较小型且低成本的光学透镜组外,同时也希望能达到具有良好的像差修正能力,具高分辨率、高成像质量的光学透镜组。在广角的光学透镜组设计上,已知有二镜片式、三镜片式、四镜片式及五镜片式以上之不同设计,如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9/080089、US2010/157443、US2010/231686等采用三镜片式、欧洲专利EP2056151采用四镜片式设计;五镜片以上设计如WIPO专利公开号 W02010007845、美国专利US7,768,719等,然而以成像质量考虑,四镜片式及五镜片式光学镜头组在像差的修正、广角所造成的畸变修正,较具优势;其中,又以四镜片式相较五镜片式的镜片数量较少,制造成本较低,可使用于广角且成像质量良好的光学镜头。在各种具有较大场视角的四镜片式光学透镜组设计中,现有技术系以不同的正或负屈折力组合;其中以负屈折力之第一透镜、正屈折力之第二透镜、正屈折力之第三透镜、负屈折力之第四透镜组合之设计,如美国专利US6,043,941等;以正屈折力之第一透镜、负屈折力之第二透镜、正屈折力之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组合之设计,如美国专利 US2003/161054等;以负屈折力之第一透镜、负屈折力之第二透镜、正屈折力之第三透镜、 正屈折力之第四透镜组合之设计,如欧洲专利EP2009476等。然而在较大的场视角的设计下,在离轴接近影像边缘将有较大的像差,为达高质量光学透镜组的要求,应有更佳的设计可以对像差进行良好的补偿;且为能使用于小型的光学镜头,于增大场视角的同时,却不能牺牲光学有效半径;又为符合全天候的取像需求, 光学透镜组应可在红外线波段仍能有良好的像差修正。为此,本发明提出更实用性的设计, 利用四个透镜的屈折力、凸面与凹面的组合,除有效提高场视角外,更可在一般光线与红外线波段均有良好的像差修正能力,以应用于电子产品及交互式电玩游戏的红外线取像光学镜头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或负的屈折力;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并满足下列关系式O. 5 < CT3/CT4 < I. 5 (I)f/EPD < I. 8(2)其中,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f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EPD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另设有一光圈,进一步满足下列关系式O. 65 < SL/TTL < O. 85 (3)其中,SL为光圈至光学透镜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为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本发明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可再包含一影像感测组件,影像感测组件设置于成像面处,可将被摄物成像;其中,影像感测组件可为(XD(Charge Coupled Device)感光组件、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感光组件或感光胶卷等, 不为所限;进一步满足下列关系式TTL/ImgH < 8. O(4)其中,TTL为于光轴上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至成像面的距离,ImgH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如前所述,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凸面、其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凹面,且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其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系由塑料材质制成,并满足下列关系式之一或其组合较佳地,f/EPD < I. 4(5)
进一步地,f/EPD < I.2 (14)
0. I < r5/f 6 < 0. 8(6)
较佳地,0.7 < CT3/CT4< I. 2(7)
2. 0 < Dsi/Ds2 < 4. 0(8)
0. 2 < f/f.,< I. 0(9)
-0. 5 < f/fi < 0. 2(10)
其中,f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EPD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R5为
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之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之曲率半径,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S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Dsi为光圈物侧之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于光轴上的距离,例如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至光圈的距离,Ds2为光圈像侧之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于光轴上的距离,例如在光轴上光圈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f2为第二透镜之焦距,为第一透镜之焦距。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另设有一光圈与一设置于成像面之影像感测组件;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或负的屈折力;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为塑料材质制成,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为塑料材质制成,其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摄影用光学透镜组除满足式(I)、(2)、(3)与(4)外,并满足下列关系式之一或其组合较佳地,f/EPD < I. 4(5)
进一步地,f/EPD < I. 2(14)
O. 05 < ET3/CT3 < O. 60(11)
O. 75 < Yf/Yr < I. 30(12)
O < T34/T12 < O. I(13)
其中,f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EPD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CT3为
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ET3S第三透镜光学最大有效径处之宽度;Yf为光学透镜组中最靠近物侧之透镜表面的有效最大半径,Yr为光学透镜组中最靠近像侧之透镜表面的有效最大半径;T12为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T34为在光轴上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至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本发明另一个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具负屈折力,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第四透镜具正屈折力,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其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另设置一光圈,并满足下列关系式O. 5 < CT3/CT4 < I. 5 (I)O. 2 < f/f2 < I. O(9)O. 65 < SL/TTL < O. 85 (3)其中,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f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f2为第二透镜之焦距,SL为于光轴上光圈至光学透镜组之成像面的距离,TTL为于光轴上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至成像面的距离。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如前所述,其中,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第四透镜系由塑料材质制成,并满足下列关系式之一或其组合O. I < R5/R6 < O. 8(6)-O. 5 < f/fi < O. 2(10)较佳地,O.3 < f/f2 < O. 8 (15)O. 75 < Yf/Yr < I. 30(12)
O. 05 < ET3/CT3 < O. 60 (11)f/EPD < I. 8(2)O < T34/T12 < O. I(13)其中,R5为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之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之曲率半径,f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EPD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为第一透镜之焦距,f2为第二透镜之焦距,Yf为光学透镜组中最靠近物侧之透镜表面的有效最大半径,Yr 为光学透镜组中最靠近像侧之透镜表面的有效最大半径,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ET3为第三透镜光学最大有效径处之宽度;T12为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T34为在光轴上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至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本发明藉由上述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以适当的间距组合配置,可在较大的场视角下,具有良好的像差修正与具有优势的光学传递函数 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本发明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采用具屈折力的透镜,组合后可增大场视角;第三透镜采用负屈折力的透镜,可有效对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所产生的像差做补正、使周边像减少畸变,且同时在红外线波段也能有修正像差的能力,以提高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解像力;第四透镜具正屈折力,可进一步提高屈折力并调合光学传递函数,使整体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像差与畸变能符合高分辨率的要求。又本发明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中,可将光圈置于光学透镜组置于第一透镜之后、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之前,如此安排,将使光学透镜组的出射瞳(exit pupil)与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入射瞳可设置较大,影像可采直接入射的方式由影像感测组件所接收,除避免暗角发生外,如此即为像侧的远心(telecentric)效果;通常远心效果可提高成像面的亮度,可增加影像感测组件的CCD或CMOS接收图像的效率。若在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设置有反曲点,可导引射出第三透镜边缘之影像光线的角度,使离轴视场的影像光线的角度导引至影像感测组件,由影像感测组件所接收。本发明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中,在系统入射瞳直径与出射瞳直径得以限制不要差异过大,使光学透镜组的场视角可以加大,进而使得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总长度变得较短,更可使光学透镜组的光学有效区域尽量减少,使光学透镜组的直径减少,以适合用于小型电子产品;另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经与凸面在物侧的第四透镜组合,可有效修正像散。再者藉由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为塑料材料所制成,且使用简单的面型,有利于制造及降低成本。


图IA系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组示意图;图IB系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像差曲线图;图2A系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组示意图;图2B系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像差曲线图;图3A系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组示意图;图3B系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像差曲线图;图4A系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组示意图4B系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之像差曲线图5A系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组示意图5B系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之像差曲线图6A系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组示意图6B系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之像差曲线图7系本发明光学透镜组符号说明图8系表一,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9系表二,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10系表三,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11系表四,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12系表五,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13系表六,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14系表七,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15系表八,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16系表九,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17系表十,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18系表十一,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19系表十二,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以及
图20系表十三,为本发明第一至六实施例的相关关系式的数据。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1、201、301、401、501、601光圈;
102、202、302、602 :孔径光阑;
110、210、310、410、510、610第一透镜;
111、211、311、411、511、611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
112、212、312、412、512、612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
120、220、320、420、520、620第二透镜;
121、221、321、421、521、621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
122、222、322、422、522、622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
130、230、330、430、530、630第三透镜;
131、231、331、431、531、631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
132、232、332、432、532、632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
140、240、340、440、540、640第四透镜;
141、241、341、441、541、641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
142、242、342、442、542、642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
160、260、360、460、560、660滤光片;
170、270、370、470、570、670成像面;
180、280、380、480、580、680影像感测组件;CT3 :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 :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EPD :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ET3 :第三透镜光学最大有效径处之宽度;Dsi :光圈物侧之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于光轴上的距离;Ds2 :光圈像侧之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于光轴上的距离;f :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整体之焦距;:第一透镜之焦距;f2 :第二透镜之焦距;R5 :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之曲率半径;R6 :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之曲率半径;SL :光圈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 :光轴上第一透镜的物侧光学面至成像面的距离;T12 :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T34 :在光轴上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至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ImgH :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no :光圈值;HFOV :最大视角的一半;Yf :光学透镜组中最靠近物侧之透镜表面的有效最大半径;以及Yr :光学透镜组中最靠近像侧之透镜表面的有效最大半径。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请参阅图1A,摄影用光学透镜组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10)、光圈(101)、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 第四透镜(140)、孔径光阑(102)、滤光片(160)及影像感测组件(180);其中,第一透镜 (110)具有负的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物侧光学面(111)及像侧光学面(112)可为非球面或球面所构成;第二透镜(120)为具正屈折力,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121)为凹面、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122)为凸面,其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121)及像侧光学面(122)可为非球面或球面所构成;第三透镜(130)为具负屈折力,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131)为凹面、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132)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131)及像侧光学面(132)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其中,第四透镜(140)为具正屈折力,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141)为凸面、 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142)为凸面;其中,影像感测组件(180)设置于成像面(170)处,可将被摄物成像;其中,孔径光阑(102)设置于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142)与成像面(170)之间,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影像质量。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 及第四透镜(140)之非球面光学面,其非球面之方程式(Aspherical Surface Formula)为式(16)所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 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另设置一光圈,构成一入射ρμ ι瞳;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3,所述的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4, 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为EPD,系满足下列关系式O. 5 < CVCT4 < I. 5 f/EPD < I. 8。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圈至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所述的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至所述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O. 65 < SL/TTL < O. 8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与所述的第四透镜由塑料材质制成,所述的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另设置一影像感测组件于所述的成像面处供被摄物成像;在光轴上,所述的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至所述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所述的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满足下列关系式TTL/ImgH < 8. O。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f、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Ero满足下列关系式f/EPD < I. 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为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凸面、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凹面;所述的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的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O. I < R5/R6 < O. 8。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所述的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满足下列关系式O. 7 < CT3/CT4 < I. 2。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光轴上所述的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至所述的光圈的距离为Dsi,在光轴上所述的光圈至所述的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为Ds2,满足下列关系式.2. O < DS1/DS2 < 4. O。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为f,所述的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满足下列关系式.O. 2 < f/f2 < I. O。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为f,所述的第一透镜的焦距为,满足下列关系式-O. 5 < f/fi < O. 2。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f、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Ero满足下列关系式f/EPD < I. 2。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3,所述的第三透镜光学最大有效径处的宽度为ET3,满足下列关系式.O. 05 < ET3/CT3 < O. 60。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的光学有效最大半径为Yf,所述的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的光学有效最大半径为Yr, 满足下列关系式.O. 75 < Yf/Yr < I. 30。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光轴上所述的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至所述的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为T12,在光轴上所述的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至所述的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为T34,满足下列关系式.O < T34/T12 < O. I。
15.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的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 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另设置一光圈,构成一入射ρμ ι瞳;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3,所述的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4, 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的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在光轴上所述的光圈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在光轴上所述的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至所述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系满足下列关系式.O. 5 < CVCT4 < I. 5 O. 2 < f/f2 < I. O O. 65 < SL/TTL < O. 85。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所述的第四透镜由塑料材质制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的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O. I < R5/R6 < O. 8。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为f,所述的第一透镜的焦距为,满足下列关系式-O. 5 < f/fi < O. 2。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f、所述的第二透镜的焦距f2满足下列关系式O. 3 < f/f2 < O. 8。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的光学有效最大半径为Yf,所述的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的光学有效最大半径为Yr, 满足下列关系式O. 75 < Yf/Yr < I. 30。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3,所述的第三透镜光学最大有效径处的宽度为ET3,满足下列关系式O. 05 < ET3/CT3 < O. 60。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f,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为EPD,满足下列关系式f/EPD < I. 8。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光轴上所述的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至所述的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为T12,在光轴上所述的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至所述的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为T34,满足下列关系式O < T34/T12 < O. I。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正或负屈折力之第一透镜;一具正屈折力之第二透镜;一具负屈折力之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至少一光学面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凸面,至少一光学面为非球面;另包含一光圈与设置于成像面之影像感测组件;满足关系式0.5<CT3/CT4<1.5、f/EPD<1.8;其中,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为f,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为EPD。藉此,本发明除具有良好的像差修正外,更具有较大的场视角并可应用于红外线波段的使用需求。
文档编号G02B13/00GK102608729SQ20111008609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0日
发明者许伯纶, 黄歆璇 申请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