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637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电子照相式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或传真机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使用调色剂的电子照相式方法经常用于诸如电子照相式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或传真机的成像设备。所述电子照相式方法包含将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上承载的调色剂图像-即已显影的图像-静电转印至转印材料或中间转印带的表面的转印步骤。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9-204809号公开了一种构造,在此种构造中,转印构件通过固定至诸如转印片的支撑构件且设置成与所述带相接触且不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旋转,转印构件相对于转印材料输送带或中间转印带设置在与感光鼓对向的位置(即设置在转印材料输送带或中间转印带的背侧上)。所述带和所述转印构件能够形成相当大的接触表面面积,导致改善的可转印能力。然而,固定至所述支撑构件且设置成与所述带相接触且不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旋转的所述转印构件具有下述问题。诸如粉尘的异物有时可能进入所述带内侧。当此种粉尘进入所述带的内面和所述转印构件之间时,所述带和所述转印构件之间的接触状况在垂直于所述带的运动方向的所述带的纵向上变得不一致。当所述接触状况变得在所述带的纵向上不一致时,当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被转印时将出现浓度不规则的现象。所述浓度不规则现象包含在带的运动方向上的竖向条纹或浓淡条带。认为其原因在于,夹在所述带的内面和所述转印构件之间的粉尘导致纵向上的放电状态不稳定、或者纵向压力分布的差异,由此导致图像承载构件上的不规则磨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种成像设备防止异物夹在诸如中间转印带或转印材料输送带的带和转印构件之间,以及由此减少纵向上的浓度不规则,其中所述转印构件通过由支撑构件支撑且不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旋转而设置为与所述带接触。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可旋转式图像承载构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承载调色剂图像;可旋转式环形转印带,所述调色剂图像通过所述可旋转式环形转印带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印至转印材料上;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通过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形成转印压合部,所述转印单元包括接触构件和支撑所述接触构件的支撑构件,所述接触构件具有适于与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的接触表面,其中所述接触构件在不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旋转的情况下在所述转印带旋转期间接触所述转印带,并且在施加电压时所述接触构件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以及控制所述转印带的旋转方向的控制部分,其中所述成像设备能够执行清洁模式,所述清洁模式用于清洁所述转印带在转印压合部处接触所述接触构件的接触区域,以及其中,在执行所述清洁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分使得所述转印带沿着与所述转印带在成像期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至少旋转等于或大于所述转印压合部在所述转印带的旋转方向上的宽度的量。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示例实施例所作的说明,将清楚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构造。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初次转印构造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示出夹合的转印片和转印带的截面图。图4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转印片的清洁工序的流程图。图5A示出成像期间在转印片清洁工序之前和之后的状况。图5B示出在转印片清洁工序期间在转印片清洁工序之前和之后的情况。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初次转印构造的示意性剖视构造。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构造。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下面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然而,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说明的零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位置将取决于应用本发明的所述设备的构造和情况而根据需要变化,并且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下文中说明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5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成像设备的整体构造)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构造在图1中示出。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感光鼓1,即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鼓状电子照相式感光体。感光鼓1能够在驱动单元Ml的作用下沿着箭头Rl的方向旋转。充电辊2、曝光单元3和旋转式显影单元50围绕感光鼓1设置。从曝光单元3发出的激光束L由反光镜4引导至感光鼓1上的曝光位置A。旋转式显影单元50安装在支撑显影装置5 (5a.5b.5c和5d)的旋转式鼓50A上, 所述显影装置5分别含有黄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和黑色调色剂。所有的显影装置fe、5b、5c和5d具有相同的内部构造,从而当不是特别地区分内部所容纳的调色剂时,所有的显影装置fe、5b、5c和5d都称为显影装置5。如上所述,所有的显影装置5构造为能够安装在旋转式鼓50A上。旋转式鼓50A在显影装置5安装于其上的状态下被可旋转地支撑,并且能够通过旋转所需的显影装置5使该显影装置5 (例如显影装置5a)运动至与感光鼓1面对面地接触的显影位置C。带的形式的中间转印构件,即中间转印带(下文中简称为“转印带”)16由感光鼓 1下方的多个辊16a、16b和16c张紧。转印带16能够在连接至驱动辊16a的驱动单元M2 的作用下沿着图1中箭头R3的方向运动。参见图2,在初次转印位置处(在该位置,感光鼓 1和转印带16彼此压力接触),初次转印单元20设置在转印带16内侧。初次转印片(下文中简称为“转印片”)20a (其是初次转印单元20内的片状构件)被放置成与感光鼓1 一起夹住转印带16。稍后将详细说明初次转印单元20的构造。二次转印辊18被放置成与辊16b —起夹住转印带16,辊16b是转印带16张紧在其上的多个辊中的一个辊。二次转印辊18构造成能够抵靠转印带16以及能够与转印带16 分离。辊16b称为二次转印副辊,区别于二次转印辊18。二次转印辊18抵靠和分离的位置称为二次转印位置D。在二次转印位置D,图像被转印至被输送的转印材料P,如同在下文中所说明的那样。在所述图像转印之后,转印材料P被发送至定影单元15。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充电装置19在转印带16的行进方向上安装在二次转印位置 D的下游。根据本实施例,作为充电辊的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充电装置19设置成能够接触转印带16以及与转印带16脱离接触以对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进行充电。对于感光鼓1, 感光体清洁装置9在感光鼓1的运动方向上安装在初次转印位置B的下游。而且,辅助刮刀9a设置成与感光鼓1接触,以能够将调色剂从感光鼓1刮去。顺便提及,可以安装装备有与所述带的外表面相接触的刮刀的清洁单元来代替调色剂充电装置19,以直接从所述带的外表面回收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下面将说明所述成像设备的成像操作。沿着箭头Rl的方向以100毫米/每秒的速度旋转的感光鼓1的表面由充电辊2 充电至预定的电势。根据不同颜色的图像信号,通过曝光单元3和反射镜4发射的激光束 L在曝光位置A处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这样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5在显影位置C处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已经根据相应颜色的图像信号确定放置在所述显影位置C的显影装置5,所需颜色的显影装置5通过沿着箭头R2的方向旋转所述旋转式鼓50A 而被预先设置在所述显影位置C。所述调色剂图像以颜色的预定顺序显影。根据本实施例, 调色剂图像以下述顺序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在初次转印位置B处,在感光鼓1上形成的多个调色剂图像被顺序地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6上。随着调色剂图像彼此重叠,在中间转印带16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辊18和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充电辊与转印带16分离,一直到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并且在形成所述全色调色剂图像之后,二次转印辊18和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充电辊抵靠转印带16。转印材料P被输送,与在二次转印位置D处形成的全色调色剂图像的到达同步。 二次转印辊18和二次转印副辊16b之间夹着转印材料P以及转印带16,以将所述全色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P。已经被转印有所述全色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被送至定影单元15。定影单元15通过在压力下加热所述全色调色剂图像而将所述全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转印材料P上,以形成最终图像。在二次转印之后剩余在转印带16上的调色剂由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充电辊19以与调色剂常规极性相反的极性充电,在初次转印位置B处被电反向转印至感光鼓1上,并且接着由设置在感光鼓1上的清洁装置9回收。根据本实施例,感光鼓1的驱动单元Ml和转印带16的驱动单元M2独立地设置, 并且它们的旋转方向和速度能够由驱动控制单元30 (控制部分)独立地切换。(初次转印单元的构造)下面将结合图2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初次转印单元20的构造。初次转印单元20具有片状构件,特别是相对于感光鼓1位于中间转印带16的相对侧的转印片20a。转印片20a从与感光鼓1相对的一侧接触中间转印带16。也就是说, 初次转印单元具有与转印带16的背面接触的接触构件。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接触构件实施为转印片20a。所述接触构件由支撑构件支撑,并且在不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旋转的情况下在所述转印带旋转期间开始接触所述转印带。顺便提及,根据本实施例,纵向宽度为230mm 的极高分子量聚乙烯片用作转印片20a。极高分子量聚乙烯在5V的施加电压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3至104欧姆厘米 (Ω cm),并且在从15摄氏度和20% RH的低温/低湿环境至30摄氏度和80% RH的高温/ 高湿的环境中不会有大的变化。此外,转印片20a如图2所示与用于初次转印的电源21连接。为了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6,电压从用于初次转印的电源21施加至转印片20a。在一端,转印片20a通过被夹在片支撑构件20b和片盖20c之间而被支撑。片支撑构件20b和片盖20c是转印片20a的支撑构件。顺便提及,转印片20a的由所述支撑构件所支撑的端部在图2所示的转印带16的运动方向上位于上游侧,并且从而在下文中称为“上游端”。在另一方面,与所述上游端相对的另一端(自由端)称为“下游端”。根据本实施例,片盖20c以PS/ABS树脂制成,而片支撑构件20b以不锈钢片制成。为了支撑所述转印片20a的所述上游端,转印片20a通过粘接构件结合至片支撑构件20b的表面,并且转印片20a的外侧由片盖20c盖住和支撑。转印片20a的所述下游端是自由端。此外,弹性构件20d从与转印带16相对的一侧抵靠转印片20a的下游端,将转印片20a压向转印带16。弹性构件20d由弹性构件保持构件20e从下方保持。此外,弹性构件保持构件20e 在诸如弹簧构件的转印压力构件20f的作用下从下方压向转印带16。该构造允许转印片20a的所述下游端从与感光鼓1相对的一侧以预定的压力抵靠转印带16。根据本实施例,弹性构件20d以在Ikg的负载下具有18度的Asker C硬度的海绵状聚氨酯泡沫制成,并且在形状上大致是矩形,厚度为5mm,宽5mm,长230mm。顺便提及,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海绵状聚氨酯泡沫用于弹性构件20d,但是诸如氯醇橡胶、NBR或EODM或实心弹性橡胶材料的橡胶材料也可以可选地使用。此外,不需要限于橡胶材料,即使诸如树脂或弹性体的其它材料用于弹性构件20d,只要所述材料具有弹性, 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这样,通过使上游端被稳定地支撑且下游端为自由端,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片20a 构造成能够通过转印压力构件20f经由弹性构件20d和弹性构件保持构件20e压靠而抵靠转印带16。为了获得良好的转印性能,必须提供预定的转印压合部宽度同时在转印片20a和转印带16之间维持一致的抵靠状态。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确保大约5mm宽的转印压合部宽度。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压合部N的构成将结合图3来说明。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压合部N的放大视图。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压合部N的压合部宽度为5mm。如图3中所示,转印压合部N 能够分成宽度分别为0. 5mm,2. 5mm和2mm的上游张力压合部(a)、物理压合部(b)和下游张力压合部(c)。物理压合部(b)是当转印带16夹在感光鼓1和转印片20a之间时感光鼓1和转印带16之间的接触部分。该部分还在相对侧接触转印片20a。张力压合部(a)和(c)是形成在物理压合部(b)的上游和下游、仅仅与转印片20a 接触而不接触感光鼓1的转印带16的这些部分。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如同上文所述张力施加至转印片20a的所述下游端,能够确保所需的转印压合部宽度N且无需增加转印带16上的抵靠压力。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如果转印片20a由图2所示的压力构件20f以大约400gf 的力压向感光鼓,就能够获得大约5毫米的压合部宽度。此种构造使得能够提供足够的压合部宽度并形成一致的压合部N。近来,由于使用者的多样性,成像设备已经被用于各种环境。例如,成像设备经常受到粉尘等的影响,并且进入转印带16内侧的粉尘会夹在转印带16和转印片20a之间。此外,延长的寿命增加了转印带16和转印片20a之间的摩擦,并且因此由于转印带16和转印片20a之间的摩擦导致的碎屑会夹在转印带16和转印片20a之间。随着设备的图像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增加,这些问题会影响图像。现在,将详细说明在诸如粉尘的异物夹在转印带16和转印片20a之间时会出现的现象。如果异物夹在上游张力压合部(a)附近,则压合部N变得不一致,使得引起经由转印带16相对于感光鼓1的异常放电。所述放电会干扰转印前的图像,导致沿所获得图像的纵向的浓度不规则(所述带运动方向上的竖向细线,或者竖向条带)。即使在所述图像上不出现浓度不规则,如果此状态持续,在感光鼓1的经受异常放电的部分中会进行磨耗。在感光鼓1的圆周方向上会出现有条纹的不规则磨耗,导致磨耗更严重部分与其它部分之间的感光度差异,并且由此在所获得图像中导致竖向条纹形式的浓度不规则。特别地,对于如本实施例情况下的旋转式成像设备,感光鼓1具有与成像设备本身一样长的使用寿命。结果,即使微小放电不规则的影响也将积累起来,最终显现在所述图像中。此外,当如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旋转式成像设备形成彩色图像时,同一个初次转印单元执行四次从感光鼓1至转印带16的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结果,微小的放电不规则的影响被传送至所述转印材料并且容易显现在已定影的图像中。此外,如果异物进入物理压合部(b),转印片20a将在一些部分不能接触转印带 16,导致转印电流的缺陷,这会导致有缺陷的状态,即所获得图像中的竖向条纹。在此种方式中,由于夹在转印带16和转印片20a之间的异物会在图像中导致缺陷状态,本实施例设有清洁模式来将异物从转印带16和转印片20a之间去除。(清洁模式)下面将详细说明清洁模式。图4中示出所述清洁模式的操作流程。在完成成像后,执行正常的后旋转处理 (S1-S3)。所述后旋转处理是用于在施加初次转印偏压和充电偏压的情况下旋转转印带16 少许次的工序。执行所述后旋转处理来在完成二次转印步骤之后清洁残留在转印带16上的调色剂。转印带16在后旋转处理期间的旋转方向与成像期间的旋转方向相同。在下文中,与成像期间相同方向的所述旋转限定为正向旋转,并且与成像期间相反方向的旋转将限定为反向旋转。顺便提及,所述后旋转处理可以在与清洁模式不同的时间进行。在后旋转处理完成(S4)且感光鼓1和转印带16保持被旋转地驱动(SQ之后,切断施加至所述初次转印单元的初次转印偏压和施加至所述充电单元的充电偏压(S6)。在感光鼓1开始旋转之后,转印带16空转大约一周(S7)。接着,停止驱动转印带16和感光鼓 1(S8)。接着,驱动感光鼓1反向旋转(S9),并且在感光鼓开始旋转后大约50毫秒,驱动转印带16反向旋转(SlO)。当转印带运动大约10毫米(被旋转地驱动大约100毫秒)时,停止感光鼓1和转印带16的反向旋转(Sll)。通过使得转印带16沿着与成像期间相反的方向运动等于或大于转印片20a和转印带16之间的转印压合部宽度的距离,去除夹在转印带16和转印片20a之间的异物。将结合图5说明在执行所述工序时夹在转印带16和转印片20a之间的异物(A至 C)的运动。异物A位于张力压合部的上游,异物B位于张力压合部中,且异物C位于物理压合部中。夹在转印带16和转印片20a之间的异物(A至C)承受一个力,趋于随着转印带16的运动向上游运动。结果,所述异物从转印带16和转印片20a之间被排出,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落下的异物由图2中示出的异物接收构件20h收集,从而不粘附至转印带16。下面将说明转印片清洁工序的各操作。感光鼓1在转印带16之前反向旋转。在图5A所示的成像期间,在感光鼓1的沿着转印带16的运动方向的上游,张力施加至转印带16。由于如图5B中所示感光鼓1在转印带16之前被反向旋转,转印带16上的张力松弛。从而,如图5B中所示在转印片20a和转印带16之间形成空间S,使得异物在转印带16反向旋转期间容易脱落。与转印带16简单地反向旋转时相比,这允许异物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去除。此外,以切断初次转印偏压的情况下执行反向旋转,使得容易减小转印片20a和感光鼓1之间的静电粘附力,由此去除夹在转印带16和转印片20a之间的异物。用于将异物夹在转印片20a和转印带16之间的力受到感光鼓1和转印片20a之间的电势差的影响。 如果所述电势差大的话,会增加由静电粘附力导致的夹持力。如果所述夹持力很大,即使转印带16被反向旋转,也难以排出所述异物。从而,在初次转印偏压切断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反向旋转,以减小由电势差导致的吸力,由此使得容易将异物从转印带16和转印片20a之间排出。而且,根据本实施例,在所述反向旋转之前切断初次转印偏压的情况下旋转感光鼓1,以降低感光鼓1的电势,由此减小感光鼓1和转印片20a之间的电势差。这进一步减小所述吸力,使得更容易去除异物。此外,由于转印带16在反向旋转之前沿着正向旋转至少一周,所以,当进入所述清洁模式时,附着至转印带16的背面的异物能够被携带至所述转印压合部至少一次。从而,所述反向旋转能够防止在所述下游张力压合部的下游处附着至转印带16的背面的异物留在所述上游张力压合部中。减小感光鼓1和转印片20a之间的静电粘附力的另一个优点在于防止转印片20a 被撕碎。如上所述,当在感光鼓1和转印片20a之间存在电势差时,存在将转印片20a拉向转印带16的力。如果转印带16在此情况下反向旋转,转印片20a被转印带16拉动,倘若行进量大的话,使得转印片20a的所述自由端沿着与正常情况下相反的方向运动。也就是说,沿着转印带16在正常状态下的常规运动方向位于感光鼓1下游的转印片20a向上游侧运动。在此情况下,显然在成像期间将出现有缺陷的状况。根据本实施例,转印带16在所述反向方向的行进量是大约10mm。考虑到转印片20a和转印带16之间沿着所述输送方向的压合部宽度(大约5mm),转印带16运动的距离至少等于或大于所述压合部宽度。从而,能够使沿着所述整个压合部宽度的区域脱离接触一次,从而允许异物被有效地去除。如果所述清洁模式周期性地运行,即使夹在转印片20a和转印带16之间的异物也能够在变得严重之前被去除,从而能够防止纵向浓度不规则(竖向条纹)的现象。替代地,所述清洁模式可以每隔预定数量的片材或在转印带16或感光鼓1的旋转次数达到预定数量时进行一次。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基本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且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构造和功能相同的零部件以与相应零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下面将仅仅说明本实施例的独特特征。下面将结合图6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初次转印单元的构造。根据本实施例,清洁构件23设置在上游张力压合部的上游,以通过放置成与转印带16的背侧接触来对转印带16的背面进行清洁。清洁构件23由异物接收构件20h支撑。 50微米厚的PET片用作清洁构件23,其设置成在轻微的压力下与转印带16接触。根据本实施例,当转印带16在成像结束之后运动时,转印带16在与成像期间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至少运动一个距离,所述距离使得转印片20a和转印带16之间的接触部分到达清洁构件23。这使得能够去除在反向旋转期间没有在自重作用下从转印带16下落的异物。在轻微压力下抵靠转印带16的清洁构件23不会干扰形成在转印带16上的图像。而且,由于清洁构件23由异物接收构件20h支撑,所以在反向旋转期间因自重或因清洁构件23的作用而从转印带16掉落的异物能够由异物接收构件20h接收。其它实施例尽管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已经被描述为是中间转印彩色成像设备,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可以是直接转印的彩色成像设备,其通过将在感光鼓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至带状的转印材料承载构件上,即转印至由转印材料输送带承载和输送的转印材料P上,而记录彩色图像。具体地,在例如如图7中所示的成像设备中,在相应感光鼓1 (la、lb、Ic和Id)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直接顺次地转印至由输送带16A输送至成像单元S(Sa、Sb、Sc和 Sd)的转印材料P。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彩色成像设备中,与前面说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不同,成像单元S(Sa、Sb、Sc和Sd)设置有输送转印材料P的输送带16A来代替用作中间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16。这样,在感光鼓1 (la、lb、Ic和Id)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由转印单元 2(K20a、20b、20c和20d)转印至由输送带输送的转印材料P,如同在前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一样。所述成像设备的构造的其余部分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此外,此种直接转印彩色成像设备的构造和运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从而,构造和功能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应零部件相同的零部件用与相应零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并且由于第一实施例的相关说明而省略了对所述零部件的详细说明。在上面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说明的本发明的原理也能够应用于此种直接转印彩色成像设备,并实现类似的操作和效果。尽管是结合示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的说明,但是需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做最宽的理解以包括所有此种修改以及等同结构与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可旋转式图像承载构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承载调色剂图像;可旋转式环形转印带,所述调色剂图像通过所述可旋转式环形转印带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印至转印材料上;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通过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形成转印压合部,所述转印单元包括接触构件和支撑所述接触构件的支撑构件,所述接触构件具有适于与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的接触表面,其中所述接触构件在不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旋转的情况下在所述转印带旋转期间接触所述转印带,并且在施加电压时所述接触构件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以及控制所述转印带的旋转方向的控制部分,其中所述成像设备能够执行清洁模式,所述清洁模式用于清洁所述转印带在转印压合部处接触所述接触构件的接触区域,以及其中,在执行所述清洁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分使得所述转印带沿着与所述转印带在成像期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至少旋转等于或大于所述转印压合部在所述转印带的旋转方向上的宽度的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分能够控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在执行所述清洁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分使得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沿着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在成像期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始旋转,然后使得所述转印带沿着与所述转印带在成像期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始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执行清洁模式的情况下,中断施加给所述接触构件的电压,然后所述控制部分控制所述转印带的旋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清洁构件,所述清洁构件在所述转印带的所述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所述转印压合部的上游,并且适于通过与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来清洁所述转印带的内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框架,所述框架支撑所述清洁构件并装备有接收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接触构件是转印片,所述转印片的一端由所述支撑构件固定且另一端为自由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转印单元包括将所述转印片压向所述转印带的弹性构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印至所述转印带并且回收残留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转印带上的调色剂之后执行所述清洁模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转印带是中间转印带,所述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所述中间转印带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转印带包括转印材料输送带,所述转印材料输送带适于输送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其上的所述转印材料。
全文摘要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带,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印至转印材料;转印单元,其适于通过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一起形成转印压合部;以及控制部分,其适于控制所述转印带的旋转方向,其中,在清洁模式中,所述控制部分使得所述转印带沿着与所述转印带在成像期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至少旋转等于或大于所述转印压合部在所述转印带的旋转方向上的宽度的量。这防止异物被夹在诸如中间转印带或转印材料输送带的所述转印带和片状构件之间,由此减小沿着所述带的纵向的浓度不规则。
文档编号G03G15/16GK102236308SQ20111011013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30日
发明者向井崇, 木原英夫, 田中正典, 足立元纪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