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光束控制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88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光束控制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光束控制部件,例如涉及作为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呈面状进行照明的背光的光源或室内的一般照明等各种照明而使用的发光装置、使用该发光装置用于各种照明的面光源装置、将该面光源装置作为照明机构并与被照明部件组合使用的显示装置、以及构成这些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光束控制部件。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用于个人电脑或电视机等的液晶显示屏的照明机构,已知的是使用多个LED来作为点光源的面光源装置。在面光源装置中,在与液晶显示屏的液晶显示面板大致同形状的板状的扩散部件的背面侧,呈矩阵状配置多个LED。从LED发出的光从扩散部件的背面(back surface)侧射入扩散部件的内部,并从扩散部件的表面(front surface)即出射面射出。面光源装置能够利用从扩散部件射出的光来从背面侧呈面状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照明。作为将此种LED作为光源的面光源装置,已知的是对LED组合光束控制部件,通过光束控制部件来控制从LED发出的光的行进方向的面光源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在此种光束控制部件中,设有用于在相对于LED进行对齐的基础上固定于基板的脚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488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脚部设在光束控制部件的主体的最外侧。因此,存在以下问题无法减小安装用基板上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安装所需的区域,从而无法增多能够由一片基板材料形成的安装用基板的数量。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存在以下问题在将光束控制部件安装于安装用基板时,因安装用基板与光束控制部件之间的热膨胀差,在膨胀时施加至脚部的应力变大,从而导致光束控制部件的脚部易产生裂痕(crack)。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在底面部中的以由光控制出射面部反射的光量达到峰值的位置作为圆周的圆的内侧设置脚部,能够减小基板上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安装区域, 并且能够将对光学特性造成的影响抑制得较小的光束控制部件,进而提供基板与光束控制部件的热膨胀差的影响较小的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使来自安装在基板上的发光元件的光经由光束控制部件射出, 所述光束控制部件采用的结构包括底面部,与所述基板对置;入射面部,在所述发光元件正上方的位置,使所述底面部向内部凹陷而形成,并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射入;光控制出射面部,使从所述入射面部射入的所述光折射后射出到外部;以及两个以上的脚部,在所述底面部中的以由所述光控制出射面部反射的所述光的到达光量达到峰值的位置作为圆周的圆的内侧,从所述底面部向外部突出形成,并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采用的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光装置;光扩散部件,在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所述光控制出射面部侧,与所述光束控制部件形成空隙地配置;以及光反射用片材,形成有用于避开与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所述脚部在所述基板上的安装位置及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干涉的孔部,且覆盖所述基板。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采用的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面光源装置;以及被来自该面光源装置的光照射的被照射部件。本发明的光束控制部件射入来自发光元件的光,控制光的行进方向并射出,所述光束控制部件采用的结构包括底面部,与所述基板对置;入射面部,在所述发光元件正上方的位置,使所述底面部向内部凹陷而形成,并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射入;光控制出射面部,使从所述入射面部射入的所述光折射后射出到外部;以及两个以上的脚部,在所述底面部中的以由所述光控制出射面部反射的所述光的到达光量达到峰值的位置作为圆周的圆的内侧,从所述底面部向外部突出形成,并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底面部中的以由光控制出射面部反射的光量达到峰值的位置作为圆周的圆的内侧设置脚部,能够减小基板上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安装区域,并且能够将对光学特性造成的影响抑制得较小,进而能够抑制因基板与光束控制部件的热膨胀差的影响导致光束控制部件的脚部易产生裂痕的情况。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束控制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束控制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束控制装置的仰视图。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图5A是表示射入图4的剖视图中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入射光的行进路线的图。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底面部的各位置上的光控制出射面部引起的反射光向底面部的到达光量的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下侧片材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上侧片材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组装方法的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俯视图。图10是将光扩散部件以及由来自面光源装置的光所照射的被照射部件即液晶面板安装至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图9的B-B线的剖视图。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反射用片材安装到基板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反射用片材安装到基板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又一下侧片材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面光源装置的组装方法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光束控制部件101 底面部
102 光控制出射面部
102a 第一出射面
102b 第二出射面
102c 第三出射面
103 脚部
104:凸缘部
105 凹陷部
106 入射面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以下,详细说明光束控制部件100的结构。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束控制部件100的俯视图。另外,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束控制部件100的主视图。另外,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束控制部件100的仰视图。另外,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此外,图4中一并示出了发光元件200以及基板300。由光束控制部件100、发光元件200以及基板300构成发光装置。光束控制部件100是在使从LED等外部的发光元件200射出的光射入内部之后, 控制光的行进方向朝向被照射面射出的透镜,例如为非球面透镜。光束控制部件100例如由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methacrylate)、PC(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 EP(环氧树脂印oxy resin)等透明树脂材料或透明的玻璃形成,且具有透光性。光束控制部件100具备底面部101、光控制出射面部102、脚部103、凸缘部104、凹陷部105以及入射面部106。底面部101为大致圆形形状,在中央部分具有凹陷部105。在凹陷部105内,形成使从发光元件200射出的光线射入内部的入射面部106。另外,在底面部101上,向外部突出形成三个脚部103。另外,底面部101在光束控制部件100安装至基板300时,与基板大致平行地配置。另外,底面部101使从入射面部106入射的光中的被光控制出射面部102反射的反射光放射到外部或再反射到内部。此时,底面部101并非使反射光沿径向(图4的左右方向)均勻地到达,而是沿着径向使到达的反射光的到达光量产生偏倚。此外,对于底面部101上的反射光的偏倚,将在后面进行叙述。光控制出射面部102的平面形状为大致圆形形状,具有对从发光元件200射出并射入光束控制部件100内的光控制光的行进方向并使其朝向被照射面射出的曲面。另外, 光控制出射面部102朝向凸缘部104上方(光扩散部件侧)突出。光控制出射面部102包括第一出射面102a、与第一出射面10 的周围连续形成的第二出射面102b以及连接第二出射面102b和凸缘部104的第三出射面102c。第一出射面10 为向下凸出的平滑的曲面形状,呈将球的一部分切除的凹陷形状。另外,第二出射面102b为连续于第一出射面10 而形成的向上凸出的平滑的曲面形状,平面形状形成为包围第一出射面10 的大致中空圆板形状。第三出射面102c连续于第二出射面102b而形成。光控制出射面部102使从入射面部106射入的光折射后射出到外部。此外,从入射面部106射入的光并非从光控制出射面部102全部射出,而有一部分被光控制出射面部 102反射(菲涅尔反射(Fresnel reflection))到内部。脚部103是用于固定在光束控制部件100的规定位置以及高度的脚,从底面部101 向外部突出形成。另外,脚部103在底面部101上形成在凹陷部105的周围。另外,间隔地形成三个脚部103,例如在底面部101上设于等腰三角形的各顶点的位置。另外,脚部103 在将光束控制部件100定位于基板300表面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粘合剂或熔敷等方式固定于基板300。另外,脚部103设在底面部101上的将由光控制出射面部102反射的反射光的到达光量达到峰值的位置作为圆周的圆的内侧。优选脚部103设在底面部101上的将由光控制出射面部102反射的反射光的到达光量达到峰值的20%的位置作为圆周的圆的内侧。此外,对于设置脚部103的位置与底面部101上的反射光的到达光量之间的关系,将在后面进行叙述。凸缘部104向光控制出射面部102的径向外侧突出形成,且呈大致圆环状。凹陷部105的开口形状为圆形,俯视时形成在底面部101的中心部,从底面部101 向光控制出射面部102方向凹陷而形成。入射面部106为平滑的曲面,与底面部101平行的剖面为圆形形状。另外,入射面部106为形成凹陷部105的面,射入从安装在基板300上的外部的发光元件200射出的光。[脚部的位置与底面部上的反射光的到达光量之间的关系]接下来,使用图5A以及图5B来说明设置脚部103的位置与底面部101上的反射光的到达光量之间的关系。图5A是表示射入图4的剖视图上的光束控制部件100的入射光的行进路线的图,图5B是表示底面部101的各位置的光控制出射面部102引起的反射光向底面部101的到达光量的图。在图5A中,实线表示光束控制部件100,虚线表示从入射面部106射入的光的行进路线。另外,在图5A以及图5B中,中心X是指底面部101的延长虚拟面与发光元件200的光轴的交点,且为仰视光束控制部件100时的圆形的底面部101的中心(参照图3)。另外,在图5B中,纵轴的反射光的比率表示将底面部101上的到达光量的峰值设为100%时的比率。根据图5B,本实施方式的光束控制部件100的反射光向底面部101的到达光量,在底面部101上距离中心X半径约4. 5mm的范围以内大致为“0”,在距离中心X半径约5. 6mm 的位置处,达到峰值的20%以上。另外,反射光向底面部101的到达光量在距离中心X半径约6. 5mm的位置处达到峰值,且随着从距离中心X半径约6. 5mm的位置朝向底面部101的外周方向而逐渐变少。 达到峰值的位置会根据入射面或光控制出射面部的形状而改变,但由于光的行进方向的影响,与峰值位置的外侧相比,内侧的反射光的到达光量较少。根据上述,在底面部101上,在反射光的到达光量达到峰值的距离中心X半径约 6. 5mm的圆的圆周的内侧形成脚部103。由此,能够减少由于反射光因脚部103发生散射或被用于固定脚部103的粘合材料等吸收而无法将反射光用作液晶显示面板的照明用所导致的光学特性的恶化。另外,优选在底面部101上,在反射光的到达光量为峰值的20%以下的距离中心X半径约5. 5mm的圆的圆周的内侧形成脚部103。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上述光学特性的恶化。[反射用片材的结构]这里,在面光源装置中,为了对被光控制部件或扩散片材等反射而返回框架 (frame)(安装用基板)方向的光进行再利用,配置白色的反射用片材。以下,使用图6以及图7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反射用片材的结构。图6是作为反射用片材的下侧片材600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另外,图7是作为反射用片材的上侧片材700 的一部分的俯视图。下侧片材600为白色,且如图6所示,形成光束控制部件100可通过的大小的多个贯通孔601。另外,下侧片材600在贯通孔601的附近,形成与各贯通孔601对应的贯通孔 602。另外,下侧片材600设有连接贯通孔601与贯通孔602的狭缝603。贯通孔601的平面形状为圆形形状,且具有比俯视光束控制部件100时的光束控制部件100的直径稍大的直径。另外,贯通孔601在下侧片材600上,以与光束控制部件100相同的数量形成在与光束控制部件100对应的位置上。另外,贯通孔602的平面形状为长孔形状。另外,贯通孔 602形成为,横向的长度L2比两个脚部103间的长度Ll (参照图3)稍大,且纵向的长度W2 比两个脚部103间的长度Wl (参照图3)稍大。另外,贯通孔602在下侧片材600上,以与光束控制部件100相同的数量形成在与发光元件200以及脚部103对应的位置上。即使基板300为绿色或黄土色等非白色而易吸收光的颜色,具有上述结构的下侧片材600也能够通过覆盖基板300而提高光的反射率。上侧片材700为白色,且如图7所示,形成光束控制部件100可通过的大小的多个贯通孔701。贯通孔701的平面形状为圆形形状,且具有比俯视光束控制部件100时的光束控制部件100的直径稍大的直径。另外,贯通孔701在上侧片材700上,以与光束控制部件 100相同的数量形成在与光束控制部件100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上述结构的上侧片材700 覆盖从下侧片材600上形成的为了避开与光束控制部件100的干涉而设的贯通孔601露出的基板300,从而能够提高光的反射率。[面光源装置的组装方法]接下来,使用图8来说明安装光束控制部件100的面光源装置的组装方法。图8 是表示安装光束控制部件100的面光源装置的组装方法的图。首先,在基板300上安装发光元件200 (Si)。接下来,在基板300上安装光束控制部件100 (S2)。此时,进行发光元件200与凹陷部105的中心的对齐。另外,脚部103通过粘合剂而粘合于基板300。然后,将安装了发光元件200以及光束控制部件100的基板300收纳到框架800 中,并固定于框架800的规定位置(S3)。继而,从基板300的上方覆盖下侧片材600 (S4)。在下侧片材600上,设有冲压成光束控制部件100的大小的贯通孔601,以避开与光束控制部件100干涉。因而,当使下侧片材600覆盖基板300时,光束控制部件100通过贯通孔601,由此能够使下侧片材600覆盖基板300而不与光束控制部件100干涉。接下来,使下侧片材600在与基板30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图6的情况下为右方向)上滑动,直到光束控制部件100的脚部103从贯通孔601移动到贯通孔602中(S5)。 在下侧片材600上,设有与贯通孔601连接的狭缝603。通过以脚部103在狭缝603内移动
7的方式,使下侧片材600在与基板30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滑动,从而能够使光束控制部件100位于贯通孔602的上方,使发光元件200以及脚部103位于贯通孔602中。另外, 基板300的一部分通过使下侧片材600在与基板30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滑动而从贯通孔601露出到外部。然后,为了覆盖从贯通孔601露出到外部的基板300,从下侧片材600的上方覆盖上侧片材700 (S6)。上侧片材700与下侧片材600同样地,设有冲压成光束控制部件100的大小的贯通孔701,以避开与光束控制部件100干涉。因而,在使上侧片材700覆盖下侧片材600时,光束控制部件100通过贯通孔701,从而能够使上侧片材700覆盖下侧片材600 而不与光束控制部件100干涉。另外,通过使上侧片材700覆盖下侧片材600,从而能够堵塞下侧片材600的贯通孔601。另外,在覆盖上侧片材700之后,以与光束控制部件100之间形成空隙的状态配置光扩散部件400。图9是从通过图8所示的组装方法而组装的面光源装置900拆除光扩散部件400 后的状态的面光源装置900的俯视图。另外,图10是将光扩散部件400以及由来自面光源装置900的光所照射的被照射部件即液晶面板1001安装至面光源装置900的显示装置 1000的图9的B-B线的剖视图。如图9以及图10所示,面光源装置900通过利用上侧片材700来堵塞下侧片材 600的贯通孔601,能够防止基板300从贯通孔601露出到外部的状态。另外,由于将脚部 103设置在底面部101上的以由光控制出射面部102反射的反射光的到达光量达到峰值的位置作为圆周的圆的内侧,因此能够减小下侧片材600的贯通孔602的大小。另外,由于将脚部103设置在底面部101上的以由光控制出射面部102反射的反射光的到达光量达到峰值的位置作为圆周的圆的内侧,因此如图9所示,在俯视面光源装置900时,光束控制部件 100自基板300突出而安装在基板300上。此外,从贯通孔602露出的基板300的一部分用于避开与基板300上的光束控制部件100的安装部位发生干涉。本发明中,如上所述,通过优化脚部103的形成位置,能够将与该安装部位对应的贯通孔602的露出部分的面积抑制得较小。因此,不需要使用具有光的反射率较大的白色抗蚀剂(resist)的基板,能够使用具有绿色或黄土色抗蚀剂的通常的基板300。这里,通过使用与抗蚀剂的颜色不同颜色的粘合剂,从而在组装时能够容易地检测粘合剂的漏涂。因而,当使用具有绿色或黄土色抗蚀剂的通常的基板300时,能够使用白色的粘合剂。另一方面,当使用具有白色抗蚀剂的基板时,难以使用白色的粘合剂。并且,当使用黑色的粘合剂时,存在光被吸收的弊端。[反射用片材的变形例]接下来,使用图11以及图12来说明反射用片材的其他结构。图11是另一反射用片材1100安装到基板300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图12是另一反射用片材1100安装到基板300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1以及图12中,对于与上述图1 图10相同结构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图11以及图12中,为便于说明而省略了框架的记载。根据图11以及图12,反射用片材1100具有形成在俯视时呈四边形的折弯部1101 的对角线上的狭缝1102。另外,反射用片材1100具有从折弯部1101向上方弯起的弯起边部1103a 1103d。弯起边部1103a 1103d从形成折弯部1101的四边形的各边弯起而形成。上述反射用片材1100以光束控制部件100通过狭缝1102的方式进行对齐后,从光束控制部件100的上方进行覆盖,由此成为图12所示的状态。S卩,弯起边部1103a 1103d在光束控制部件100通过狭缝1102之后,恢复成与弯起方向相反的方向,从而成为躲入光束控制部件100的形成底面部101的背面侧的状态。因而,当使用反射用片材1100 时,无须如上所述般使用下侧片材和上侧片材的两片片材,就能够使基板300从狭缝1102 露出到外部的面积达到最小。接下来,使用图13来说明反射用片材的又一结构。图13是另一下侧片材1300的俯视图。此外,上侧片材的结构与图7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根据图13,下侧片材1300的平面形状为圆形形状,且在中心部分具有作为贯通孔的长孔部1301。另外,下侧片材1300具有形成在外周端部与长孔部1301之间以使长孔部 1301向外部开放的狭缝1302。另外,长孔部1301形成为,横向的长度L3比两个脚部103 间的长度Ll (参照图3)稍大,且纵向的长度W3比两个脚部103间的长度Wl (参照图3)稍大。通过使下侧片材1300滑动,直到光束控制部件100的脚部103经狭缝1302内移动到长孔部1301,从而下侧片材1300覆盖基板300的光束控制部件100的安装部位。图14是使用下侧片材1300以及上侧片材700的另一面光源装置1600的剖视图。 此外,面光源装置1600除了使用下侧片材1300来代替下侧片材600以外,结构与图9以及图10的面光源装置900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如图14所示,利用上侧片材700来覆盖基板300的未被下侧片材1300所覆盖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这样,本实施方式中,在底面部上的以由光控制出射面部反射的反射光的到达光量达到峰值的位置作为圆周的圆的内侧设置脚部。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缩窄基板的宽度,因此能够增多可由一片基板材料形成的安装用基板的数量。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 能够减少由于反射光因脚部发生散射或被粘合材料等吸收而无法将反射光用作液晶显示面板的照明用所造成的光学特性的恶化。尤其,当在底面部上的以由光控制出射面部反射的反射光的到达光量达到峰值的20%以下的位置作为圆周的圆的内侧设置脚部时,能够进一步抑制上述光学特性的恶化。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小光束控制部件在基板上的安装区域,基板仅在该区域露出到外部,因此无须在基板上设置高反射率的白色抗蚀剂,而能够使用具有绿色等的抗蚀剂的通常的基板,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伴随于此,当将脚部粘合于基板时, 能够使用高反射率的白色粘合剂,从而能够提高光学特性。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降低因基板与光束控制部件的热膨胀差而在膨胀时施加至脚部的应力。其结果,能够抑制脚部上的裂痕的产生,从而能够减小圆筒状脚部的直径而使其较细,因此能够减少将脚部安装于基板时的粘合剂的量,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有三个脚部,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设置三个以外的两个或四个以上的脚部。此情况下,也是在底面部上的以由光控制出射面部反射的反射光的到达光量达到峰值的位置作为圆周的圆的内侧设置所有脚部。优选在底面部上的以由光控制出射面部反射的反射光的到达光量为峰值的20%以下的位置作为圆周的圆的内侧设置所有脚部,从而能够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三个脚部分别设在等腰三角形的各顶点的位置,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将三个脚部分别设在正三角形的各顶点的位置。另外,并不限于在三角形的各顶点的位置分别设置三个脚部的情况, 也可在同一圆周上等间隔地设置三个脚部。通过将脚部的间隔较宽的方向对准基板的长度方向来将光束控制部件安装于基板,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基板的宽度。另外,反射用片材的形状并不限于图6、图7、图11以及图13,能够采用不与光束控制部件发生干涉且能够覆盖基板的任意形状。在2010年6月21日提交的第2010-140762号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包含的说明书、 附图和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工业实用性本发明例如适合于作为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呈面状进行照明的背光的光源或室内的一般照明等各种照明而使用的发光装置、使用该发光装置来用于各种照明的面光源装置、将该面光源装置作为照明机构并与被照明部件组合使用的显示装置、以及构成这些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光束控制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装置,使来自安装在基板上的发光元件的光经由光束控制部件射出, 所述光束控制部件包括底面部,与所述基板对置;入射面部,在所述发光元件正上方的位置,使所述底面部向内部凹陷而形成,并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射入;光控制出射面部,使从所述入射面部射入的所述光折射后射出到外部;以及两个以上的脚部,在所述底面部中的以由所述光控制出射面部反射的所述光的到达光量达到峰值的位置作为圆周的圆的内侧,从所述底面部向外部突出形成,并安装在所述基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脚部在所述底面部中的以由所述光控制出射面部反射的所述光的到达光量达到峰值的20%的位置作为圆周的圆的内侧,从所述底面部向外部突出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光束控制部件被安装为,在俯视状态下自所述基板突出。
4.一种面光源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光扩散部件,在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所述光控制出射面部侧,与所述光束控制部件形成空隙地配置;以及光反射用片材,形成有用于避开与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所述脚部在所述基板上的安装位置及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干涉的孔部,且覆盖所述基板。
5.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光源装置;以及被来自该面光源装置的光照射的被照射部件。
6.一种光束控制部件,射入来自发光元件的光,控制光的行进方向并射出, 所述光束控制部件包括底面部,与所述基板对置;入射面部,在所述发光元件正上方的位置,使所述底面部向内部凹陷而形成,并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射入;光控制出射面部,使从所述入射面部射入的所述光折射后射出到外部;以及两个以上的脚部,在所述底面部中的以由所述光控制出射面部反射的所述光的到达光量达到峰值的位置作为圆周的圆的内侧,从所述底面部向外部突出形成,并安装在所述基板上。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发光装置,减小基板上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安装区域,并且将对光学特性造成的影响抑制得较小,而且抑制因基板与光束控制部件的热膨胀差的影响而导致光束控制部件的脚部易产生裂痕的情况。该发光装置将从安装在基板(300)上的发光元件(200)发出的光经由光束控制部件(100)而射出。光束控制部件(100)包括底面部(101),与基板(300)对置;入射面部(106),使从发光元件(200)射出的光射入;光控制出射面部(102),使从入射面部(106)射入的光折射后射出到外部;以及两个以上的脚部(103),在底面部(101)中的以由光控制出射面部(102)反射的光的到达光量达到峰值的位置作为圆周的圆的内侧,从底面部(101)向外部突出形成,并安装在基板(300)上。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02392955SQ20111016760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1日
发明者加藤秀昭, 福田康幸 申请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