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体及具备该成型体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436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型体及具备该成型体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型体及具备该成型体的透镜驱动装置,例如涉及便携式电话装置等所搭载的摄像机模块所使用的成型体及具备该成型体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带摄像机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等中,搭载有用于驱动变焦透镜或自动对焦透镜的透镜驱动装置。例如,作为这种透镜驱动装置,提出有如下装置将与保持透镜的透镜架处于固定关系的空芯线圈配置到由磁铁产生的磁场内,在该状态下对空芯线圈通电, 由此使空芯线圈产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推力(电磁力),驱动透镜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在这种透镜驱动装置中,透镜架构成为,由固定在框体(框架)上的环状的板簧从上下方向弹性地支持,并能够对应于对空芯线圈产生的推力而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这些板簧,例如通过使框体上所设置的突起部插通在板簧的规定位置上所形成的多个孔或开口部,由此进行相对于框体的定位。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71878号公报然而,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支持板簧的框体由树脂材料的成型体构成的情况较多,由于落下等的冲击而可能发生其一部分破损的事态。尤其是,在这种框体的破损中, 容易发生固定板簧的突起部折断的事态。在这样的突起部破损了的情况下,难以对应于对空芯线圈产生的推力而正确地驱动透镜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体及具备该成型体的透镜驱动装置,即使在施加了落下等的冲击的情况下,突起部也难以破损。本发明的成型体,是将液晶树脂成型而构成的成型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平板状的基部;突起部,从上述基部的一部分突出;第一凹部,形成在上述突起部的周围;以及第二凹部,在上述基部的上述突起部的背面侧,与该突起部对应地形成;在上述基部和上述突起部之间的边界部分,使液晶树脂取向为与上述突起部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根据上述成型体,在基部和突起部之间的边界部分,使液晶树脂取向为与突起部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因此即使在水平方向上对突起部施加了力的情况下,与液晶树脂与突起部的突出方向大致垂直地取向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突起部难以折断,所以即使在施加了落下等的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难以产生突起部破损的事态。在上述成型体中,优选在上述第二凹部的周围形成比上述基部的其他部分薄的薄壁部。在该情况下,能够使进入基部内的液晶树脂容易进入突起部的内部,因此在基部和突起部之间的边界部分,能够有效地使液晶树脂取向为与突起部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为,具备透镜架,保持透镜;圆环形状的空芯线圈,安装在上述透镜架的周围;磁铁,与上述空芯线圈的外周部对置地配置;磁轭,具备具有环状内周面的外壁部以及与该外壁部隔开间隔地对置的内壁部,以使上述空芯线圈位于上述外壁部和上述内壁部之间的方式覆盖该空芯线圈;板簧,弹性地支持上述透镜架;以及盖体,由液晶树脂的成型体构成,在与上述磁轭之间夹持上述板簧,其特征在于,上述盖体具备平板状的基部;突起部,从上述基部的一部分突出;第一凹部,形成在上述突起部的周围;以及第二凹部,在上述基部的上述突起部的背面侧,与该突起部对应地形成;在上述基部和上述突起部之间的边界部分,使液晶树脂取向为与上述突起部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根据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在盖体的基部与突起部之间的边界部分,使液晶树脂取向为与突起部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所以即使在水平方向上对突起部施加了力的情况下,与液晶树脂与突起部的突出方向大致垂直地取向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突起部难以折断,所以即使在施加了落下等的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难以产生突起部破损的事态。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在上述第二凹部的周围形成比上述基部的其他部分薄的薄壁部。在该情况下,能够使进入盖体的基部内的液晶树脂容易进入突起部的内部,所以在基部和突起部之间的边界部分,能够有效地使液晶树脂取向为与突起部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成型体及透镜驱动装置,即使在施加了落下等的冲击的情况下,突起部也难以破损。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截面图。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所具有的顶盖的立体图。图5是用于对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所具有的顶盖的固定片内的液晶树脂的流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6是用于对在周围及背面未形成凹部及薄壁部时的固定片附近的液晶树脂的流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7是用于对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所具有的顶盖的固定片附近的液晶树脂的流动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对使用本发明的成型体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例如搭载于带摄像机功能的便携式电话装置,但是不限定于此,能够进行适当变更。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截面图。如图 1 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为,在装置中央安装了未图示的透镜的状态下, 被安装到安装了未图示的图像传感器的基板上,相对于图像传感器使透镜在光轴方向上驱动,而能够调整焦距。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构成为,包括基座部件2,构成装置的底面部;透镜架3,保持未图示的透镜;磁铁如 4d、空芯线圈(以下简称为“线圈”)5及磁轭6,构成使该透镜架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透镜驱动机构;一对板簧(下侧板簧7、上侧板簧8),将透镜架3弹性地固定在基座部件2及磁轭6上;以及顶盖9,配置在磁轭6的上基座部件2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成型,设置为大致矩形状。在基座部件2的中央附近,在与未图示的图像传感器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大致圆形状的开口部21。此外,在基座部件2的四角部,立起设置有与磁轭6的内壁嵌合的嵌合片2 22d。在这些嵌合片 22a 22d的附近,立起设置有进行下侧板簧7的定位的定位片23a 23d。具有规定形状的金属板材10以露出其一部分的状态嵌入成型在基座部件2上。 该金属板材10具有固定部IOla IOld (在图1中未图示固定部IOld),从嵌合片22a 22d的下方部分突出;和未图示的接地片,向安装透镜驱动装置1的基板侧延伸。该金属板材10为,例如由锌白铜、磷青铜、在作为基底而实施了镀镍的基础上实施了镀金的不锈钢等焊接润湿性优良的金属材料构成,发挥经由下侧板簧7与线圈5电连接的功能以及作为与安装透镜驱动装置1的基板等之间的外部端子的功能。透镜架3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成型,设置为大致圆筒形状。在透镜架3的内周设置有螺纹槽,设置为能够旋入未图示的透镜。在透镜架3的外周设置有4个保持片 31a 31d(在图1中未图示保持片31c、31d),该4个保持片31a 31d与线圈5的内周部嵌合、保持线圈5。在这些保持片31a 31d的上端及下端,设置有进行线圈5的定位的定位片3 32d(在图1中未图示定位片32d)。此外,在设置于上端侧的定位片3 32d 的上方,设置有从透镜架3的外周面向径向突出的突出片33a 33d。并且,在这些突出片 33a 33d的上端,设置有进行上侧板簧8的定位的定位片3 34d。这些定位片3 34d构成为,从突出片33a 33d朝向上方侧立起设置,能够与后述的上侧板簧8的切口部 82a卡合。磁铁如 4d具有分别正交的一对侧面部41、42和具有圆弧形状的内周面部43, 并固定在磁轭6的四角部分。在该情况下,磁铁^ 4d以如下状态固定使侧面部41、42 与磁轭6四角的内壁面对置,并且使内周面部43与后述的磁轭6的垂下壁面63a 63d的内壁面隔开一定距离地对置。例如,磁铁如 4d通过用粘接剂等对侧面部41、42进行粘接,而固定在磁轭6的四角部分。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将磁铁如 4d固定在磁轭6的四角部分,产生使透镜架3移动的电磁力,因此在透镜驱动装置1内能够有效活用容易成为死区的空间。线圈5被捆成具有大致八角形的环形状,并通过上述透镜架3的保持片31a 31d 保持其内周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透镜驱动装置1的光轴方向观察,线圈5被捆成具有将圆环形状的4个位置的圆弧部分直线化了的大致八角形的环形状,但线圈5的形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捆成具有正八角形的环形状。保持片31a 31d比透镜架3的外周面稍微向径向突出地形成,所以在不存在这些保持片31a 31d的部分,线圈5配置为与透镜架3的外周面离开一定距离的状态。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如此地将线圈5设置为大致八角形的环形状,所以与线圈5具有圆环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中央的开口部较大,能够较大地确保透镜架3所保持的透镜的安装空间。通过对金属等磁性材料进行机械加工来形成磁轭6,磁轭6具有图1所示的在下方侧开口了的箱形状。此外,磁轭6设置为大概矩形状,在其中央设置有圆形状的开口部61。 在磁轭6四角的下端部分,设置有稍微向侧面侧突出的固定片6 62d(在图1中未图示固定片62d)。这些固定片6 62d的外形尺寸被设置为,与从基座部件2的四角部分突出的金属板材10的固定部IOla IOld的外形尺寸一致。此外,在开口部61的周缘部的、 与磁轭6的四角部分对应的位置,垂下地设置有垂下壁面63a 63d(在图1中未图示垂下壁面63b)。这些垂下壁面63a 63d,作为磁轭6的内壁部起作用,在收容了透镜架3的状态下,配置在透镜架3的外周面和线圈5的内周面之间。并且,在开口部61的周缘部的、垂下壁面63a 63d之间的位置,设置有能够收容透镜架3的突出片33a 33d的凹部6 64d。并且,在这些凹部6 64d的侧面,设置有朝向开口部61的内侧稍微突出的一对抵接片65a 65d。并且,在磁轭6的四角部分的上表面,设置有收容后述的顶盖9的固定片 92a 92d的凹部66a 66d。下侧板簧7例如由磷青铜等导电性材料构成,具有外侧固定部71,固定在基座部件2上;内侧固定部72,固定在透镜架3的下表面;以及4个腕部73,连结这些外侧固定部 71和内侧固定部72。在外侧固定部71的规定位置设置有多个孔71a,在基座部件2的定位片23a 23d插通这些孔71a的状态下,下侧板簧7被固定在基座部件2上。此外,在内侧固定部72的规定位置设置有多个孔72a,在设置于透镜架3的下表面的固定片插通这些孔 72a的状态下,下侧板簧7被固定在透镜架3上。腕部73从与基座部件2的四角部分对应的外侧固定部71的位置起多次折返而与内侧固定部72连结。上侧板簧8与下侧板簧7同样,例如由磷青铜等导电性材料构成,具有外侧固定部81,固定在磁轭6的上表面,具有环形状;内侧固定部82,固定在透镜架3的上表面,具有圆环形状;以及4个腕部83,连结这些外侧固定部81和内侧固定部82。在外侧固定部81 的四角部分别设置有开口部81a,在后述的顶盖9的固定片9 92d插通这些开口部81a 的状态下,上侧板簧8被固定在磁轭6上。此外,在内侧固定部82的规定位置设置有4个切口部82a,在这些切口部82a中收容了透镜架3的定位片3 34d的状态下,上侧板簧 8被固定在透镜架3上。腕部83从与磁轭6的四角部分对应的外侧固定部81的位置起多次折返而与内侧固定部82连结。顶盖9构成成型体,具体而言,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例如液晶聚合物等液晶树脂)成型,具有外形被设置成大致矩形状的平板状的基部90。在该基部90的中央设置有圆形状的开口部91。在基部90的四角部分的下表面,设置有作为向下方侧突出的突起部的固定片92a 92d(在图1中未图示固定片92a、92c)。顶盖9在将这些固定片9 92d插通上侧板簧8的开口部81a的状态下,固定在磁轭6的上表面。在基部90的四角部分的上表面,在与固定片9 92d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构成第二凹部的凹部93a 93d。此外, 在基部90的一边上,设置有从其中央部垂下地设置的定位片94。在组装了透镜驱动装置1 的状态下,定位片94与磁轭6的外壁面抵接,在相对于磁轭6进行顶盖9的定位时利用该定位片94。另外,关于该顶盖9的详细构成将后述。在对具有这种构成的透镜驱动装置1进行组装时,将保持了线圈5的状态的透镜架3,隔着下侧板簧7固定到基座部件2上,并以透镜架3被配置在开口部61内侧的方式,将在四角部分的内壁面上固定了磁铁如 4d的磁轭6固定到基座部件2上。然后,以在切口部82a中收容透镜架3的定位片3 34d的方式,将上侧板簧8载放到透镜架3及磁轭6的上表面。之后,以顶盖9的固定片9 92d插通上侧板簧8的开口部81a的方式,将顶盖9固定到磁轭6的上表面。由此,透镜驱动装置1的组装作业结束,完成图2所示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另外,在向基座部件2进行固定时,使磁轭6覆盖为,基座部件2的嵌合片2 22d与磁轭6的四角部分的内壁分别嵌合。此时,如图2所示,磁轭6的固定片6 62d 成为重叠到从基座部件2的四角部分突出的金属板材10的固定部IOla IOld上的状态。 然后,通过焊接使这些固定片6 62d和固定部IOla IOld接合,由此磁轭6被固定到基座部件2上。此外,在向磁轭6的上表面进行固定时,顶盖9为,插通了上侧板簧8的开口部8Ia 的固定片9 92d被配置到凹部66a 66c中。然后,在凹部66a 66d的内部通过粘接剂固定这些固定片9 92d,由此顶盖9被固定到磁轭6的上表面。另外,关于顶盖9 相对于磁轭6的固定方法,不限定于粘接剂,能够适当变更。在如此地组装了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透镜驱动装置1为,透镜架3配置在顶盖 9的开口部91的内部。未图示的透镜,通过从图2所示的上方侧旋入而组装到该透镜架3 上,并与该透镜架3构成为能够一体地移动。如图3所示,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内部,透镜架3由分别安装在基座部件2及磁轭 6上的下侧板簧7及上侧板簧8支持。由透镜架3保持的线圈5的外周面,与磁轭6的内壁面隔着微小间隙地对置配置。设置于磁轭6的垂下壁面63a 63d,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四角部(即、透镜架3的保持片31a 31d以外的部分),收容在透镜架3的外周面与该透镜架3所保持的线圈5之间。磁铁如 4d固定在与该垂下壁面63a 63d对应的、磁轭 6的四角部的内壁面上。由此,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四角部成为如下状态沿着透镜架3所保持的透镜的径向,固定在磁轭6的内壁面上的磁铁如 4d的内周面部43与线圈5的外周部对置配置,线圈5的内周部与垂下壁面63a 63d对置配置。当在透镜架3的外周面所保持的线圈5中流动电流时,由于在线圈5中流动的电流与从磁铁如 4d产生的磁场进行作用,而产生使线圈5在图3所示的上下方向(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驱动力(推力)。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例如根据来自搭载装置主体的便携式电话或数码相机的控制部的驱动指示,增减在线圈5中流动的电流量,由此控制该驱动力,使线圈5上下移动。结果,能够使安装了透镜的透镜架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能够调整透镜相对于图像传感器的焦距。在此,参照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所具有的顶盖9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所具有的顶盖9的立体图。图4(a)表示从图1的上方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4(b)表示从图1的下方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如图4(a)所示,在顶盖9中,在基部90的上表面的四角部设置有斜面9 95d。 以配置在这些斜面%a 95d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有薄壁部96a 96d。这些薄壁部96a 96d,从基部90的上表面的开口部91附近形成到斜面9 95d的中央部附近的位置。上述凹部93a 93d设置在这些薄壁部96a 96d的外侧部分的中央附近。换言之,这些薄壁部96a 96d在上述凹部93a 93d的周围,分别设置这些凹部93a 93d的侧面及内侧。另外,这些凹部93a 93d具有圆形状。如图4(b)所示,固定片92a 92d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在其前端部的外周设置有锥形状。这些固定片9 92d被设置为,圆柱形状的中心与设置在基部90的上表面的凹部93a 93d的中心一致。在凹部93a 93d的侧面及内侧,设置有构成第一凹部的凹部 97a 97d。这些凹部97a 97d被配置在与设置在基部90的上表面的薄壁部96a 96d 对应的位置(即、薄壁部96a 96d的背面侧的位置)。此外,在凹部97a 97d的内侧设置有阶差部98a 98d。这些阶差部98a 98d具有允许上侧板簧8的腕部83向上方侧的移动的形状。通过向模具填充树脂材料来成型具有这种构成的顶盖9。树脂材料从设置于模具的被称作浇口的注入孔填充。在模具内的型腔(空洞部)被树脂材料填满之后,当随着规定时间的经过而液晶树脂固化时,成型出图4所示的顶盖9。作为这种成型体的顶盖9的弯曲弹性及抗拉强度,依存于构成成型体的树脂材料、模具(成型体)的形状以及浇口的位置寸。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顶盖9中,使用液晶树脂,如图4(b)所示,从配置在固定片92d附近的单一浇口 G填充到模具内,由此进行成型。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顶盖9的成型工序中的固定片9 92d内的液晶树脂的流动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顶盖9的固定片92内的液晶树脂的流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5(a)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顶盖9的固定片 92d的截面。图5(b)中,为了便于说明,表示在周围及背面未形成凹部97d、93d及薄壁部 96d时的固定片92d’的截面。在该固定片92d中,如图5所示,从配置在该图所示的右侧的浇口 G填充的液晶树脂向该图所示的左侧流动。如图5(a)所示,从浇口 G填充的液晶树脂,在固定片92d周围所形成的凹部97d 和固定片92d的背面侧所形成的凹部93d及薄壁部96d之间通过(参照箭头A)。在该情况下,凹部97d配置在与薄壁部96d对应的位置,使液晶树脂的通路变窄。然后,在其进入方向上、凹部93d形成到比薄壁部96d高的位置,因此通过了凹部97d及薄壁部96d的液晶树脂的一部分,被引导而向固定片92d的前端方向前进(参照箭头B)。然后,向固定片92d 的前端方向前进的液晶树脂,由于来自后方侧的液晶树脂,被引导而向固定片92d的周围所形成的凹部97d和固定片92d的背面侧所形成的凹部93d及薄壁部96d之间前进(参照箭头C)。然后,在这些凹部97d和固定片92d的背面侧所形成的凹部93d及薄壁部96d之间通过(参照箭头D)。在该情况下,液晶树脂被向固定片92的前端方向引导,因此在固定片92d内成为液晶树脂的一部分与固定片92d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地取向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在固定片92d’的周围及背面未形成凹部97d、凹部93d 和薄壁部96d的情况下,从浇口 G填充的液晶树脂沿大致水平方向前进(参照箭头E、F)。 在该情况下,液晶树脂不会如图5(a)所示那样被向固定片92d’的前端方向引导,固定片 92d’内的液晶树脂的取向状态,依靠基部90内的流动来决定。结果,难以成为如图5(a)所示那样、液晶树脂的一部分与固定片92d’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地取向的状态,而容易成为与其突出方向大致垂直地取向的状态(参照图6(d))。在此,为了使本实施方式的顶盖9的效果明确,使用图6对在周围及背面未形成凹部97a 97c、凹部93a 93d、薄壁部96a 96d时的固定片92a, 92d,附近的液晶树脂的流动进行说明。图6是用于对在周围及背面未形成凹部97a 97c、凹部93a 93d、 薄壁部96a 96d时的固定片92a’ 92d’附近的液晶树脂的流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 6(a) 图6(d)分别表示固定片92a’ 92d’附近的液晶树脂的流动。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各图的下方侧用箭头表示液晶树脂的流动。如图6(d)所示,在浇口 G附近所配置的固定片92d’附近,从浇口 G填充的液晶树脂,从该图所示的右侧向左侧大致水平地前进。如此大致水平地前进的液晶树脂的一部分进入固定片92d’用的型腔中,由此成型固定片92d’。在该情况下,在固定片92d’的根部 (固定片92d’和基部90的边界部分)附近,形成有液晶树脂与固定片92d’的突出方向大致垂直地取向的层构造。在该情况下,液晶树脂的层间粘合面通过固定片92d’的根部附近 (或者与根部的角部相接),当在水平方向上对固定片92d’施加力时,由于某一个层间粘合面而变得容易断裂(即固定片92d’易折)。在图6(d)中,用虚线表示可能成为断裂面的层间粘合面。如图6 (a)所示,在与固定片92d’邻接的固定片92a’附近,液晶树脂也从该图所示的右侧向左侧大致水平地前进,如此大致水平地前进的液晶树脂的一部分进入固定片92a’ 用的型腔中,由此成型固定片92a’。因此,与固定片92d’同样,在固定片92a’的根部(固定片92a’和基部90之间的边界部分)附近,成为形成了液晶树脂与固定片92a’的突出方向大致垂直地取向的层构造的状态。因此,当在水平方向上对固定片92a’施加力时,由于某一个层间粘合面(在图6(a)中用虚线表示)而变得容易断裂。如图6(c)所示,在相对于固定片92a’配置在对角线上的固定片92c’中,不同点
为,液晶树脂从该图所示的左侧向右侧大致水平地前进,但是在固定片92c’的根部(固定
片92c’和基部90之间的边界部分)附近形成的层构造是相同的。即,当在水平方向上对
固定片92c’施加力时,由于某一个层间粘合面(在图6(c)中用虚线表示)而变得容易断 m
^Jc O O另外,如图6(b)所示,在相对于固定片92d’配置在对角线上的固定片92b’中,液晶树脂从该图所示的左侧向右侧大致水平地前进,另一方面还从该图所示的右侧向左侧大致水平地前进。如此从两侧大致水平地前进的液晶树脂相互碰撞而进入图6(b)所示的上方侧,由此成型固定片92b’。在该情况下,在固定片92b’的根部(固定片92b’和基部90 之间的边界部分)附近,形成有液晶树脂与固定片92b’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地取向的层构造。在如此液晶树脂与固定片92b’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地取向的状态下,即使在水平方向上对固定片92b’施加力的情况下,与液晶树脂与突出方向大致垂直地取向的情况相比,固定片92b’变得难以折断。根据这些情况可知,在从基部90突出形成的固定片9 92d中,在固定片9 92d和基部90之间的边界部分,在内部的液晶树脂与固定片9 92d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地取向的情况下,变得难以折断。在本实施方式的顶盖9的固定片9 92d中,通过在它们的周围或背面形成凹部97a 97d、凹部93a 93d及薄壁部96a 96d,由此对液晶树脂的流动方向进行控制,构成固定片9 92d的液晶树脂,在固定片9 92d和基部 90之间的边界部分,与固定片92a 92d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地取向。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顶盖9的固定片9 92d附近的液晶树脂的流动进行说明。图7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顶盖9的固定片92d附近的液晶树脂的流动进行说明的模式图。如图7所示,从浇口 G填充的液晶树脂,在该图所示的右侧的凹部97d和固定片 92d的背面侧所形成的凹部93d及薄壁部96d之间通过,在进入固定片92d的前端侧之后, 从相反侧的固定片92d的凹部97c和固定片92d的背面侧所形成的凹部93d及薄壁部96d 之间,进入基部90。在固定片92d中,液晶树脂以如此在图7所示的上下方向上流动的状态成型。因此,在固定片92d内部的固定片92d和基部90之间的边界部分(图7中用虚线表示的区域),成为液晶树脂与固定片92d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地取向的状态。在如此液晶树脂与突出方向大致平行地取向的状态下,即使在水平方向上对固定片92d施加力的情况下,与液晶树脂与突出方向大致垂直地取向的情况相比,固定片92d变得难以折断。特别是,通过在基部90上设置凹部97d,能够限制如图6(a)、(c)、(d)所示那样、 成为液晶树脂的层间粘合面与固定片92d’的根部的角部相接的状态,因此能够有效防止在水平方向上对固定片92d施加力时的破损。另外,在此,使用固定片92d对液晶树脂的流动进行说明,但在固定片9 92c 中,在其周围及背面也形成有凹部97a 97c、凹部93a 93c及薄壁部96a 96c,因此能够实现与固定片92d大致相同的液晶树脂的流动。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顶盖9中,在所有的固定片9 92d中都能够使液晶树脂与突出方向大致平行地取向。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顶盖9中,在基部90和固定片9 92d 之间的边界部分,使液晶树脂取向为与固定片9 92d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所以即使在水平方向上对固定片92a 92d施加力的情况下,与液晶树脂与固定片9 92d 的突出方向大致垂直地取向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固定片9 92d难以折断,所以即使在施加了落下等的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难以发生固定片9 92d破损的事态。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顶盖9中,在凹部93a 93d的周围形成有薄壁部96a 96d,所以能够使进入基部90内的液晶树脂容易进入固定片9 92d 的内部,因此在基部90和固定片9 92d之间的边界部分,能够有效地使液晶树脂取向为与固定片92a 92d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附图所图示的大小以及形状等,不限定于此,在发挥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而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顶盖9的背面侧、在与固定片92a 92d对应的位置上设置薄壁部96a 96d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这些薄壁部96a 96d并不是必要的构成。只要能够通过形成在薄壁部96a 96d内侧的凹部93a 93d,将进入基部90的液晶树脂引导到固定片92a 92d的内部,则也可以是不设置薄壁部96a 96d的构成。此外,与固定片92a 92d对应地设置的凹部97a 97d、凹部93a 93d及薄壁部96a 96d的尺寸或形状,不需要成为共通的尺寸或形状。例如,根据与注入液晶树脂的浇口之间的距离来调节它们的尺寸或形状的情况,作为实施方式是优选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型体,是将液晶树脂成型而构成的成型体,其特征在于, 具备平板状的基部;突起部,从上述基部的一部分突出; 第一凹部,形成在上述突起部的周围;以及第二凹部,在上述基部的上述突起部的背面侧,与该突起部对应地形成, 在上述基部和上述突起部之间的边界部分,使液晶树脂取向为与上述突起部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凹部的周围形成比上述基部的其他部分薄的薄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被设置为,形成圆柱形状,该圆柱形状的中心与第二凹部的圆形状的中心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薄壁部在上述第二凹部的周围设置在该第二凹部的侧面及内侧。
5.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备透镜架,保持透镜;圆环形状的空芯线圈,安装在上述透镜架的周围;磁铁,与上述空芯线圈的外周部对置地配置;磁轭,具备具有环状内周面的外壁部以及与该外壁部隔开间隔地对置的内壁部,以使上述空芯线圈位于上述外壁部和上述内壁部之间的方式覆盖该空芯线圈;板簧,弹性地支持上述透镜架;以及盖体,由液晶树脂的成型体构成,在与上述磁轭之间夹持上述板簧,其特征在于,上述盖体具备 平板状的基部;突起部,从上述基部的一部分突出; 第一凹部,形成在上述突起部的周围;以及第二凹部,在上述基部的上述突起部的背面侧,与该突起部对应地形成, 在上述基部和上述突起部之间的边界部分,使液晶树脂取向为与上述突起部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凹部的周围形成比上述基部的其他部分薄的薄壁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型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被设置为,形成圆柱形状,该圆柱形状的中心与第二凹部的圆形状的中心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型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薄壁部在上述第二凹部的周围设置在该第二凹部的侧面及内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型体及具备该成型体的透镜驱动装置,即使在施加了落下等的冲击的情况下突起部也难以破损。在作为将液晶树脂成型而构成的成型体的顶盖(9)上,具备平板状的基部(90);固定片(92d),作为从基部(90)的一部分突出的突起部;第一凹部(97d),形成在该固定片(92d)的周围;以及第二凹部(93d),在基部(90)的固定片(92d)的背面侧,与该固定片(92d)对应地形成,在基部(90)和固定片(92d)之间的边界部分,使液晶树脂取向为与固定片(92d)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
文档编号G02B7/04GK102411186SQ20111024724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2日
发明者江田昌幸, 石黑克之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