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浓度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279608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浓度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浓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电子照片方式的复印机以及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持续得到稳定的图像浓度,通常进行以下图像浓度控制。即用10个至17个浓度检测用的调色块形成色调图形。这些调色块为了在感光体等像载置体上获得互不相同的调色剂附着量,其图像形成条件(显影电压)各不相同。而后,用光学检测装置即光传感器检测这些调色块而得到的检测值以及规定的附着量计算算法,计算各个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而后,根据各调色块的调剂附着量和显影电压之间的直线关系y=ax+b,求出表示显影性能的指标值即显影Y和显影开始电压Vk,当以显影电压为横轴y,调色剂附着量为纵轴χ时,显影γ和显影开始电压Vk分别对应上述直线方程式中的斜率a和截距b。而后,根据求得的显影Y和显影开始电压Vk调整LD能量、充电偏位电压、显影偏位电压等制像条件,获得可得到适当调色剂附着量的显影电压。光传感器作为检测调色块的光学检测装置,由LED等发光元件以及光电晶体管等受光元件形成,受光元件检测发光元件的反射光。通常,光传感器在低附着一方的检测感度高,而在高附着一方则根据受光元件的检测感度等,当附着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无法以较好的感度进行检测。也就是说,光传感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以较好的感度检测调色块。因此,如果要以良好的精度求得显影Y以及显影开始电压Vk,则须要在光传感器能够高感度地进行检测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范围内,以相等间距从低附着侧至高附着侧分布上述形成色调图形的多个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在现有技术中,无论显影Y是在高还是低的情况下,用不同的预定固定显影偏压电压对调色剂附着量各不相同的10个至17个调色块进行制像,以获得高精度显影Y以及显影开始电压Vk。这样,当显影γ高时,显影性能增强,即使以低显影偏位电压也能够形成调色剂附着量多的图像,而且,在以中等程度的显影偏位电压进行制像的调色块中其附着量有可能超出光传感器检测范围。对此,在显影Y高的情况下,如果要在光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以相等间距从低附着侧至高附着侧分布色调图形的多个调色块,则须要用设置多个以低显影偏位电压制像的调色块。对此,当显影Y低时,显影性能下降,如果不用高显影Y则无法形成附着量多的图像。对于色调图形,如果仅用低显影偏位电压制像的调色块形成,则在显影、低的时候,色调图形的调色块中附着量最高侧的调色块也会变成为低附着量的调色块,这样,色调图形的调色块便会集中在低附着量一侧。如果调色块集中到低附着量一侧,则受调色剂附着量不均的影响,无法以良好的精度计算显影以及显影开始电压Vk。因此,如果要以良好的精度计算显影Y以及显影开始电压Vk,除了须要以低显影偏位电压制像的调色块以外,还需要以高显影偏位电压制像的调色块。因此,无论是在显影Y低还是高的情况下,须要同时具有用低显影偏位电压制像的调色块和用高显影偏位电压制像的调色块,用以计算精度良好的显影Y。其结果,在现有的调色模式中为了设置多个用低显影偏压制像的调色块以及多个用高显影偏压制像的调色块,调色块数量增多达到10个至17个。调色块数量增多不但会加长图像浓度调整时间,而且增加调色剂的消费量。专利文献JP特开2006-106222号公报公开了进行以下图像浓度控制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将根据光传感器检测色调图形的检测结果所求得的显影Y以及显影开始电压Vk保存在存储装置中。在下一次图像浓度控制时,根据存储装置中保存的显影Y以及显影开始电压Vk,计算用于形成各个调色块的显影偏压,使得各个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在传感器检测范围中以相等间距从调色剂附着量的低附着量侧分布到高附着量侧。而后,用计算所得的显影偏压制作色调图形并进行图像浓度控制。显影Y与前一次的值相比一般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为此,根据根据一次得到的显影Y对色调图形调色块进行制像,即便调色块数量较少,调色模式中的调色块上的附着量也能够在光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中以相等间隔从高附着侧分布到低附着侧。即,当显影Y高时,对调色模式中所有的调色块以低显影偏压制像,而当显影Y低时,对调色模式中低附着侧的调色剂块以低显影偏压制像,而对高附着侧的调色块以高显影偏压制像。这样,与现有方法即用固定显影偏压对调色块制像的方法相比,根据前一次计算的显影Y改变用于调色块制像的显影偏压,无论是在显影Y高还是在低的时候,都能够以较少数量的调色块,在光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以相等间距从低附着量侧分布到高附着量侧。这样,因减少了调色块数量,不但能够缩短图像浓度控制时间,而且减少了用于图像浓度控制的调色剂消费量。然而,如果发生急剧的环境变化或装置长期放置后进行图像浓度控制等情况,显影Y会比前一次大幅度上升。在根据前一次显影Y对色调图形的各个调色块进行制像而减少了调色块的装置中,如果发生显影Y比前一次大幅度上升的情况,则在根据前一次显影Y计算所得显影偏压形成的色调图形调色块中,只有最低附着量侧的调色块处于光传感器检测范围以内,因而无法计算显影Y。对此,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改变显影偏压或增加调色块,再次形成调色模式的方法,使光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中至少存在二点以上的调色块的附着量。但是,再次形成调色模式会引起图像浓度控制时间增加,增加停机时间,而且会加大用于图像浓度控制的调色剂消费量。对此,本申请人正在研制以下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检测包括环境在内的可能引发本次显影Y高于前一次计算的显影Y的因素,当相对前一次计算的显影Y,本次显影Y出现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时,不用前一次计算的显影偏压进行制像,即使在显影Y值高的时候,也用预定的能保证进入光传感器检测范围的固定显影偏压对调色块进行制像。如果发现本次显影Y较前一次显影Y可能大幅度上升的因素,则用固定值作为所有的调色块的图像形成条件,这样,即便发生急剧的环境变化等情况使显影Y较前一次大幅度上升,也能够在光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以相等间隔分布调色块。但是,如果不设根据前一次算出的显影Y以及显影开始电压Vk等计算的图像形成条件所制作的调色块,而是将所有的调色块根据环境进行图像形成,会发生以下问题。即,例如,相对实行前一次图像浓度控制时如果发生了很大的环境变化,成为低温度低湿度环境时,调色剂变得容易带电,显影Y变小。然而实际上却因显影剂没有得到充分的搅拌等环境以外的因素,使显影Y不但没有发生大幅度变动,而是只发生了若干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将所有条色块用根据环境的图像形成条件制作,则有可能发生调色块中只有一点落入光传感器检测范围,从而发生无法计算显影Y。而且,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研制过程中发现,存在各种可能引起本次显影Y高于前一次显影、的因素,如果要检测所有的因素,则会出现导致装置成本上升的问题。因此,仅对环境或装置停机时间等主要因素进行检测。然而,上述主要因素以外的因素仍然会引起发生本次显影Y大大高于前一次计算的显影Y的情况。例如,因没有检测到主要因素而得出本次计算的显影Y不会大大高于前一次计算的显影Y的判断结论,并根据前一次计算的显影偏压对色调图形制像时,有可能在实际上发生因上述主要因素以外的因素使本次显影Y大大高于前一次显影Y的情况。此时,色调图形的调色块中可能仅有一点处于低附着侧的调色块进入光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中,因而有可能发生无法计算显影Y。
发明内容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浓度控制方法,其目的在于,在显影Y与前一次的值相比没有大的变动时,以少量调色块获得精度良好的显影Y等特性信息,而在与前一次的值相比发生较大变动的情况下,只进行一次色调图形的形成,便可使得两个以上的调色块落入光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当显影Y预测发生错误时也能够计算显影Y。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图像形成装置。(1)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潜像载置体;充电装置,对潜像载置充电,使其达到规定电位;潜像形成装置,在达到规定电位的带电潜像载置体表面形成潜像;显影装置,在载置显影剂的显影剂载置体上施加显影偏压,同时,使该显影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转移到该潜像载置体的潜像上,以对该潜像进行显影,显影剂至少包含调色剂;转印装置,把显影后的调色剂像从该潜像载置体转印到转印体上;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或者潜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所反射的反射光;以及,控制装置,形成色调图形,并用光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检测值控制图像形成条件的调整,色调图形由附着量各不相同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多个调色块构成,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使用固定图像形成条件形成色调图形中至少一个调色块,该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被预先设定为保证该至少一个调色块的显影Y变动范围落入光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使用根据前一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所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剩下的多个调色块,该图像形成条件被设定为使多个调色块在光检测装置检测范围内均等分散。(2)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潜像载置体;充电装置,对潜像载置充电,使其达到规定电位;潜像形成装置,在达到规定电位的带电潜像载置体表面形成潜像;显影装置,在载置显影剂的显影剂载置体上施加显影偏压,同时,使该显影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转移到该潜像载置体的潜像上,以对该潜像进行显影,显影剂至少包含调色剂;转印装置,把显影后的调色剂像从该潜像载置体转印到转印体上;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或者潜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所反射的反射光;以及,控制装置,形成色调图形,并用光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检测值控制图像形成条件的调整,色调图形由附着量各不相同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多个调色块构成,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使用根据环境以及/或者显影剂时效变化而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色调图形中至少一个调色块,该图像形成条件被设定为使该至少一个调色块落入光检测装置检测范围,使用根据前一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剩下的多个调色块,该图像形成条件被设定为使该多个调色块在光检测装置检测范围内均等分散。(3)根据O)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在高温度高湿度环境下将图像形成条件改变成可使得调色剂附着量趋于减少。(4)根据⑵或(3)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在低温度低湿度环境下将图像形成条件改变成可使得调色剂附着量趋于增加。(5)根据(1)至中任意一发明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形成剩下的调色块时所使用的前一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为显影偏压。(6)图像浓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互不相同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多个调色块形成色调图形的步骤;用光检测装置检测色调图形的步骤;以及,用检测到的检测值调整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图像浓度控制的步骤,其特征在于,色调图形中至少一个调色块使用固定图像形成条件形成,该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被设定为保证该至少一个调色块的显影Y变动范围落入光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剩下的多个调色块使用根据前一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该图像形成条件被设定为使多个调色块在光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内均等分散。(7)图像浓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互不相同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多个调色块形成色调图形的步骤;用光检测装置检测色调图形的步骤;以及,用检测到的检测值调整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图像浓度控制的步骤,其特征在于,色调图形中至少一个调色块使用根据环境以及/或者显影剂的时效变化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剩下的多个调色块使用根据前一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该图像形成条件被设定为使该多个调色块在光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内均等分散。(8)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潜像载置体;充电装置,对潜像载置充电,使其达到规定电位;潜像形成装置,在达到规定电位的带电潜像载置体表面形成潜像;显影装置,在载置显影剂的显影剂载置体上施加显影偏压,同时,使该显影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转移到该潜像载置体的潜像上,以对该潜像进行显影,显影剂至少包含调色剂;转印装置,把显影后的调色剂像从该潜像载置体转印到转印体上;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或者潜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所反射的反射光;以及,控制装置,形成色调图形,并用光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检测值计算表示显影装置显影性能的指标值,并根据该计算的指标值实行调整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色调图形由附着量各不相同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多个调色块构成,其特征在于,具备变动因素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指标值与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指标值之间可能发生大幅度变动的因素;当变动因素检测装置没有检测到因素时,不管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的显影性能与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指标值所对应的显影性能是否不同,控制装置对构成色调图形的多个调色块中的一部分调色块,使用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该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被预先设定为保证一部分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落入光检测装置可能检测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范围之中,对于剩下的调色块,使用根据前一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所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当变动因素检测装置检测到因素时,控制装置用固定图像形成条件对构成色调图形的所有调色块进行制像。(9)根据(8)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动因素检测装置将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表示显影性能的指标值中包含大误差,作为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表示显影性能的指标值与表示本次显影性能的指标值之间可能发生大幅度变动的因素,对该指标值中包含的大误差进行检测。(10)根据(8)或(9)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动因素检测装置将实行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相对实行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有大幅度变动,作为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表示显影性能的指标值与表示本次显影性能的指标值之间可能发生大幅度变动的因素,对该调色剂带电量的变动进行检测。(11)根据(10)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动因素检测装置通过检测前一次图像形成调整到本次图像形成调整的期间中交换显影装置中的显影剂,以检测实行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相对实行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有大幅度变动。(12)根据(10)或(1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动因素检测装置通过检测实行前一次图像形成调整时,或者检测前一次图像形成调整到本次图像形成调整的期间中实行调色剂浓度调整,即对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浓度进行调整,以检测实行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相对实行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有大幅度变动。(13)根据(10)或(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动因素检测装置通过检测前一次图像形成调整到本次图像形成调整的期间中,在显影装置中对用于存放补充用调色剂的调色剂罐实行了交换处理,以检测实行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相对实行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有大幅度变动。(14)根据(10)或(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动因素检测装置通过检测调色剂初始填充模式的实行,以检测实行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相对实行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有大幅度变动。(15)根据(8)或(14)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具备潜像载置体、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并具备形成不同颜色调色剂像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仅对变动因素检测装置检测到因素的颜色所对应的色调图形,使用固定图像形成条件对构成该色调图形的所有调色块进行制像。(16)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潜像载置体;充电装置,对潜像载置充电,使其达到规定电位;潜像形成装置,在达到规定电位的带电潜像载置体表面形成潜像;显影装置,在载置显影剂的显影剂载置体上施加显影偏压,同时,使该显影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转移到该潜像载置体的潜像上,以对该潜像进行显影,显影剂至少包含调色剂;转印装置,把显影后的调色剂像从该潜像载置体转印到转印体上;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或者潜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所反射的反射光;以及,控制装置,形成色调图形,并用光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检测值计算表示显影装置显影性能的指标值,并根据该计算的指标值实行调整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色调图形由附着量各不相同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多个调色块构成,其特征在于,具备预测装置,根据造成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发生变化的因素,预测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所计算的指标值相对于前一次计算的指标值的变动;不管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的显影性能与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指标值所对应的显影性能是否不同,控制装置对构成色调图形的多个调色块中的一部分调色块,使用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该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被预先设定为保证一部分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落入光检测装置可能检测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范围之中,对于剩下的调色块,使用根据前一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所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当预测装置预测本次计算的指标值变高时,控制装置对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补偿,使剩下的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下降,而当预测装置预测本次计算的指标值变低时,对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补偿,使剩下的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增加。(17)根据(16)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预测装置将图像信息之间的差异作为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发生变动的因素,对该图像信息之间的差异进行检测,并根据该图像信息之间的差异,预测本次计算的指标值的变动,图像信息之间的差异为,以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为开始所经过的规定期间中形成的图像信息与以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为开始经过的规定期间中形成的图像信息之间的差异。(18)根据(17)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图像信息为输出图像的图像面积率。(19)根据(16)至(18)中任意一项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预测装置将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的环境与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的环境之间的的差异作为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发生变动的因素,对该环境之间的差异进行检测,并根据该环境之间的该差异预测本次计算的指标值的变动。(20)根据(16)至(19)中任意一项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预测装置将图像形成装置的停机时间作为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发生变动的因素,对该停机时间进行检测,并根据该停机时间预测本次计算的指标值的变动。(21)图像浓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互不相同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多个调色块形成色调图形的步骤;用光检测装置检测色调图形的步骤;以及,控制图像浓度的步骤,用检测到的检测值计算表示显影装置显影性能的指标值,并根据该计算所得的指标值调整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图像浓度控制,其特征在于,当没有检测到本次计算的指标值相对前一次计算的指标值可能有大幅度变动的因素时,不管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的显影性能与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指标值所对应的显影性能是否不同,对构成色调图形的多个调色块中的一部分调色块,使用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该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被预先设定为保证一部分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落入光检测装置可能检测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范围之中,对于剩下的调色块,使用根据前一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所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当检测到本次计算的指标值相对前一次计算的指标值可能有大幅度变动的因素时,用固定图像形成条件对构成色调图形的所有调色块进行制像。11(22)图像浓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互不相同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多个调色块形成色调图形的步骤;用光检测装置检测色调图形的步骤;以及,控制图像浓度的步骤,用检测到的检测值计算表示显影装置显影性能的指标值,并根据该计算所得的指标值调整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图像浓度控制,其特征在于,不管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的显影性能与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指标值所对应的显影性能是否不同,对构成色调图形的多个调色块中的一部分调色块,使用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该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被预先设定为保证一部分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落入光检测装置可能检测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范围之中,对于剩下的调色块,使用根据前一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所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当预测本次计算的指标值相对前一次计算的指标值变高时,对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补偿,使剩下的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下降,而当预测本次计算的指标值变低时,对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补偿,使剩下的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增力口。以下为本发明的效果。上述(1)的发明中,当显影Y相对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的显影Y没有大幅度变动时,使用根据前一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所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调色块在所述光检测装置检测范围内均等分散。这样便可以少量的调色块,求得精度良好的显影Y等特性信息,并以良好的精度调整图像形成条件。当显影Y相对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的显影Y发生大幅度变动时,用保证至少一个调色块的显影Y变动范围落入所述光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至少一个以上的调色块落入光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其结果,尽管显影Y相对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有大幅度变动,且在根据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所形成的调色块中,只有一个调色块落入光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即使这样,合计也有两个以上的调色块落入光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从而求得显影Y等,以调整图像形成条件。因此,尽管显影Y相对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有大幅度变动,也有两个以上的调色块落入光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这样就不必再次进行色调图形的形成而只要进行一次色调图形形成,便可进行图像形成条件的调整,避免了长时间的图像浓度控制和长时间的装置停机。本发明O)中,当显影Y相对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的显影Y没有大幅度变动时,使用根据前一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所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调色块在所述光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内均等分散。这样便可以少量的调色块,求得精度良好的显影Y等特性信息,以良好的精度调整图像形成条件。当显影Y相对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的显影Y发生大幅度变动时,根据显影Y变动因素之一的环境以及/或者显影剂时效变化而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至少一个以上的调色块落入光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其结果,尽管显影Y相对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有大幅度变动,且在根据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所形成的调色块中,只有一个调色块落入光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即使这样,合计也有两个以上的调色块落入光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从而求得显影Y等,以调整图像形成条件。因此,尽管显影Y相对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有大幅度变动,也有两个以上的调色块落入光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这样就不必再次进行色调图形的形成而只要进行一次色调图形形成,便可调整图像形成条件,避免了长时间的图像浓度控制和长时间的装置停机。此外,在环境变动或显影剂时效变化以外的因素引起实际的显影Y大于根据环境变动或显影剂时效变化因素预测的显影Y的时候,因有两个以上调色块落入光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从而能够进行显影Y的计算。上述(8)至(1的发明中,当检测到表示显影性能的指标可能发生大幅度变动时,用预定的能保证进入光传感器检测范围的固定显影偏压,对调色块进行制像,即使相比前次调整时指标值出现大幅度变动,也能够在光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以相等间隔分布各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因此能够以良好的精度求得指标值,并以良好的精度调整图像形成条件。而当没有检测到表示显影性能的指标值可能发生大幅度变动时,用根据前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剩余调色块,在光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以相等间隔分布。因此能够以少量调色块求得高精度的表示显影性能的指标值,并以良好的精度调整图像形成条件。另一方面,尽管没有检测到表示显影性能的指标值有可能发生大幅度变化的因素,实际上却因装置能够检测到的因素以外的因素引起指标值大幅度上升时,由于用预定的能保证进入光传感器检测范围的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的部分调色块落到光传感器检测范围之中,因此,其结果为,即使因装置可检测到的因素以外的因素指标值大幅度上升,而且,几乎大部分根据前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而形成的调色块没有落到光学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之中,上述部分调色块、或者上述部分调色块和上述剩余调色块中也会有很少调色块落到光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之中,以便求得指标值,并调整图像形成条件。上述(16)至00)的发明中,形成多个调色块的图像形成条件是根据前一次调整图像形成条件设定的。当预测表示显影性能的指标值变高时,对用于形成这些调色块所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补偿,使该调色块的附着量减少。因此,即使指标值大幅度上升,也能够在光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以相等间隔分布调色块,以良好的精度求得表示显影性能的指标值,并以良好的精度调整图像形成条件。对此,当预测表示显影性能的指标值变低时,对用于形成这些调色块所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补偿,使该调色块的附着量增加。这样,即使指标值大幅度下降,也能够在光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以相等间隔分布调色块,以良好的精度求得表示显影性能的指标值,并以良好的精度调整图像形成条件。另一方面,尽管预测为指标值不会发生大幅度变化,却因装置检测因素以外的因素引起指标值大幅度上升,造成预测失败时,用预定的能保证进落入光传感器检测范围的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的部分调色块落入光传感器检测范围之中。其结果,即便预测失败显影Y大幅度上升,并且大部分根据前次调整后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调色块不落入光传感器检测范围,也可以用上述部分调色块,或用上述部分调色剂块和剩下的调色块求得指标值,并调整图像形成条件。因此,由于装置检测因素以外的因素引起指标值相对前次计算的指标值大幅度上升时,只要进行一次色条模式的形成,便可调整图像形成条件,而不需再次形成色条模式。这样,不但抑制了图像浓度控制时间的增长,装置停机时间增长,而且避免了用于图像浓度控制的调色剂消费量的增加。图1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结构示意图。1图2是图1所示复印机中部分打印部内部结构放大图。图3是图1所示复印机中Y、C用处理单元和中间转印带的放大图。图4是光传感器的截面图。图5是显示电路主要部分的模块图。图6是处理控制的控制流程图。图7是表示中间转印带上色调图形的模式图。图8是显示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与Vsp以及Vsg之间关系的图。图9是显示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与AVsp和AVsg、以及感度补偿α之间关系的图。图10是显示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与扩散反射成份以及正反射成份之间关系的图。图11是显示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与正反射光中的正反射成份规范值之间关系的图。图12是显示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与AVsp_dif以及背景部变动补偿量之间关系的图。图13是市售遮光中的正反射成份规范值与背景部变动补偿后基于扩散光的输出值之间关系的图。图14是显示显影电压与调色剂附着量之间关系的图。图15是前一次处理控制时的显影Y与本次处理控制时的显影Y之间没有很大差异时色调图形的附着量的示意图。图16是用于说明当本次处理控制时的显影Y相对前一次处理控制时的显影Y发生大幅度上升时的色调图形中附着量的示意图。图17是用于说明本次处理控制时的显影Y相比前一次处理控制时的显影Y大幅度下降时的色调图形中附着量的示意图。图18是用于说明本次处理控制时的显影Y相比前一次处理控制时的显影Y大幅度下降时的色调图形中附着量的示意图。图19是计算感度补偿系数η时数据分散的理想状态示意图。图20是一例在各色色调图形中计算显影偏压的图。图21是各种环境中显影偏压与调色剂附着量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图22是用于说明色调图形的示意图。图23是使用新显影剂时的显影电压与调色剂之间关系,以及使用已进行了250Κ张图像形成后的显影剂时的显影电压与调色剂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图M是在C色显影Y相对实行前一次处理控制时发生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计算感度补偿系数时对各色调色块检测数据进行打点的图。图25是与预测结果相同在C色显影Y相对实行前一次处理控制时发生大幅度上升,所有颜色的色调图形用固定显影偏压进行制像的情况下,计算感度补偿系数n时对各色调色块检测数据进行打点的图。图沈是与预测结果相同在C色显影Y相对实行前一次处理控制时发生大幅度上升,用固定显影偏压对C色色调图形进行制像的情况下,计算感度补偿系数Il时对各色调色块检测数据进行打点的图。图27是一例查询表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于用电子照片方式的复印机作为采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的结构简视图。该复印机包括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打印部1、向打印部1提供记录纸P的供纸装置200,用于读取图像的扫描装置300、自动向扫描装置300送纸的原稿自动输送装置(以下称为ADF)400等。在扫描装置300中,搭载原稿照明用的光源及反射镜等的第一滑架303和搭载多个反射镜的第二滑架一边进行往复移动,一边对玻璃台301上载置的未图示原稿进行扫描。从第二滑架304送出的扫描光经成像透镜305,在该成像透镜305后方读取传感器306的结像面上集光后,作为图像信号被读取传感器306读取。在打印部1的外壁两侧,设有以手动向外壁内提供记录纸P的手动供纸盘2、以及用于堆积从外壁内排送的完成图像形成的记录纸P的排纸盘3。图2为打印部1内部的部分结构放大图。打印部1内设有转印装置50,其中作为像载置带的环状中间转印带51绕设于多个架设辊上。中间转印带51由多个辊,即受未图示驱动装置驱动而按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的驱动辊52、二次转印支持辊53、从动辊54、以及四个一次转印辊^Y55C、55M、5^(架设,并随着驱动辊52转动而沿着图中顺时针转动方向作环状移动。在此,一次转印辊的标号末端附有的标记Y、C、M、K分别表示黄色、青色、品红色、以及黑色的部件。在下文中标号末端带有标记Y、C、M、K的部件也作上述相同表示。中间转印带51中位于驱动辊52、二次转动支持辊53、从动辊M上的部位分别以大弯曲角度绕设,而且底边铅直向上呈倒三角形架设。该倒三角形底边上方的带上部架设面在水平方向延伸,在该带上部架设面的上方,沿着水平方向并列设置四个处理单元10Y、10C、10M、10K。上述图1中四个处理单元10Y、10C、10MU0K的上方设有光读入装置68用以作为潜像形成装置。光读入装置68中,根据扫描装置300读取的原稿图像信息,未图示控制部驱动未图示的四个半导体激光发射器发射四束读入光L。该读入光L分别在处理单元10Y、10C、10M、IOK中的潜像载置体即鼓状感光体11Y、11C、11M、1IK上进行扫描,从而在感光体11Y、11C、IlMUlK表面写入用于Y、C、M、K的静电潜像。本实施方式中,光写入单元68以半导体激光发射装置发射激光,该激光受到未图示多面反射镜偏转,并经未图示多面反射镜反射以及通过光学透镜进行光扫描。也可以用LED点阵取代上述结构进行扫描。图3是将Y、C用的处理单元10YU0C和中间转印带51—起显示的放大结构图。在Y用处理单元IOY中,围绕鼓状感光体11Y,设有充电部件12Y、消电装置13Y、鼓清洁装置14Y、以及显影装置15Y等装置。这些装置保持在共同的保持体即箱体中作为一个单元可在打印部1上进行装卸。充电部件12Y为棍状部件,其在接触感光体IlY的同时,受到未图示轴承支持转动自如。充电部件12Y在转动接触感光体IlY的同时像感光体IlY施加由未图示偏压供给装置提供的充电偏位电压,是感光体1IY表面均勻带电,该带电极性可例如予Y调色剂极性相同。对于充电部件也可采用以非接触方式使感光体1IY均勻带电的korotron充电器等装置以代替上述结构的充电部件12Y。显影装置20Y内部置有包含未图示磁性载体和非磁性Y调色剂的Y显影剂的箱体21Y,并且还包括显影剂输送装置22Y和显影部23Y。显影部23Y中,显影套筒MY由未图示驱动装置驱动而转动,使其表面成为显影剂载置体进行转动。显影套筒24Y周围的一部分从箱体21Y上所设的开口对外部开放。这样,感光体IlY面对显影套筒MY,并在其间隔开规定间隙形成显影区域。显影套筒MY由非磁性中空筒状部件形成,其内部设有多个未图示磁辊,该磁辊周围排设多个磁极,而且该磁辊被固定不随着显影套筒转动。显影套筒24Y通过磁辊产生的磁作用力在其表面吸附下述显影剂输送装置22Y内的Y显影剂,并受驱动而转动以从显影剂输送装置22Y中汲取Y显影剂。而后,Y显影剂伴随显影套筒MY的转动被送往上述显影区域,并进入刮板25Y和套筒表面之间形成的刮板间隙中。刮板25Y前端面对显影套筒24Y表面且间隔规定间隙。此时,套筒上的显影剂层厚度受到限制,与上述刮板间隙宽度大致相同。当伴随显影套筒24Y转动而被送至面对感光体IlY的显影区域附近时,该Y显影剂受上述磁辊上的未图示显影磁极的磁作用力作用在套筒上串状竖立,形成磁刷。显影装置24Y上由未图示偏位电压供给装置对其施加显影偏压,该显影偏压的极性比如与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同。这样,不但在显影区域中显影套筒24Y表面和感光体IlY的非图像部(即均勻带电部位)之间,存在使调色剂从非图像部向套筒静电移动的非显影电压作用,而且在显影套筒24Y表面和感光体1IY上的静电潜像之间,存在使Y调色剂从套筒向静电潜像静电移动的显影电压作用。出于该显影电压的作用,Y显影剂中的Y调色剂移动到静电潜像上,使感光体IlY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形成Y调色剂像。Y显影剂伴随显影套筒MY的转动通过上述显影区域后,受到未图示磁辊中的逆反磁极之间形成的逆反磁场的影响,离开显影套筒24Y返回显影剂输送装置22Y中。显影剂输送装置22Y中包括第一螺旋搅拌部件^Y、第二螺旋搅拌部件32Y、位于上述两根螺旋搅拌部件^5Y、27Y之间的隔板、以及导磁率传感器形成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45Υ等。隔板用于将容纳第一螺旋搅拌部件^Y的第一输送室和第二螺旋搅拌部件32Υ的第二输送室隔开,第一输送室和第二输送室相当于显影剂输送部,在面对两个螺旋部件沿轴线方向两端的区域中分别通过未图示开口接通该两个输送室。作为搅拌输送部件的第一螺旋搅拌部件26Υ和第二螺旋搅拌部件32Υ分别具有受未图示轴承支持两端可自由转动的棒状转动轴部件、和围绕该棒状转动轴部件外周表面突出设置的螺旋叶片。随着受到未图示驱动装置驱动而进行转动,该螺旋叶片沿转动轴线方向输送Y显影剂。在容纳第一螺旋搅拌部件2队的第一输送室中,随着第一螺旋搅拌部件^Y的转动驱动,Y显影剂被沿垂直于图表面方向从图表面向图表面的内部输送,当送至箱体21Υ内侧端部附近,经由设于隔板上的未图示开口进入第二输送室。在容纳第二螺旋搅拌部件32Υ的第二输送室斜上方设有上述显影部23Υ,该显影部23Υ和第二输送室相互对向的整个区域相连通。这样,第二螺旋搅拌部件32Υ和设置于该第二螺旋搅拌部件32Υ斜上方的显影套筒24Υ相互对向并保持平行。第二输送室中,随16着第二螺旋搅拌部件32Y的转动驱动,Y显影剂沿垂直于图面方向被从图表面的内部向图表面输送。在该输送过程中,第二螺旋搅拌部件32Y在其转动方向适当汲取周围的Y显影剂,或者适当地从显影套筒24Y上回收显影结束后的Y显影剂。当Y显影剂被送至第二输送室在图面一侧的端部附近时,经由设于隔板上的未图示开口返回第一输送室中。在第一输送室的下壁上固定有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45Y,其作为调色剂浓度检测装置由导磁率传感器形成,该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45Y从下方检测第一螺旋搅拌部件26Y输送的Y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并输出相应于检测结果的电压。未图示控制部根据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45Y输出的电压值Vt和调色剂浓度控制基准值Vtref之间的差分Tn=(Vtref-Vt),如果该差分Tn为正值,则判断调色剂浓度十分高不需要补充调色剂,如果该差分Tn为负值,驱动未图示Y调色剂补充装置向第一输送室内补充适量的Y调色剂,使电压的输出值Vt达到目标输出值Vt,ef。这样就恢复了伴随显影调色剂浓度下降的Y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感光体IlY上形成的Y调色剂像,在下述Y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中进行一次转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经过该一次转印工序后,感光体IlY表面上附着了未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鼓清洁装置14Y单臂支承清洁刮板15Y,该清洁刮板例如以聚氨酯橡胶等形成,其自由端接触感光体IlY的表面。刷棍16Y包括受未图示驱动装置驱动而转动的转动轴部件和立设于该转动轴部件周围的多根导电性刷毛,该刷棍16Y的毛刷前端也与感光体IlY相接触。上述转印残留调色剂由该清洁刮板15Y和刷棍16Y从感光体IlY表面刮取。经由与刷棍16Y相接触的金属电场辊17Y刷棍16Y上被施加了清洁偏位电压,该电场辊17Y与刮板(Scraper)18前端接触并受到推压。由清洁刮板15Y和刷棍16Y从感光体IlY上刮取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在经过刷棍16Y和电场辊17Y后,由刮板18从电场辊17Y上刮落,下落到回收螺旋搅拌器19Y上,而后随着回收螺旋搅拌器19Y转动被排出箱体后,经由未图示调色剂再利用输送装置返回显影剂输送装置22Y。经过鼓清洁装置14Y清洁了转印残留调色剂后,感光体IlY表面由消电灯灯形成消电装置13Y消电,而后,充电部件14Y再次充电使感光体1IY表面均勻带电。以上对Y用处理单元IOY进行了详细说明,关于其他颜色的处理单元(10C、10M、10K),除了使用的调色剂颜色不同以外,其他均与Y用的结构相同。上述图2的处理单元10Y、10C、10MU0K中,感光体11Y、11C、11M、IlK一边转动一边接触沿顺时针方向作环移动的中间转印带51上部架设面,从而形成一次转印夹持部。在这些Y、C、M、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背后,上述一次转印辊55Y、55C、55M、5^(接触中间转印带的背面。未图示偏位电压供给装置分别对这些一次转印辊55Y、55C、55M、5^(施加与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一次转印偏位电压。Y、C、M、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中,因该一次转印偏位电压的作用,形成使调色剂从感光体向一次转印带静电移动的一次转印电场。当感光体11Y、11C、11M、1IK上的Y、C、M、K调色剂像随着感光体11Y、11C、11M、1IK的转动进入Y、C、M、K用一次转印夹持部时,因受到该一次转印电场以及夹持压力的作用,依次重叠并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这样,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环外周面)上便形成了四色重合的调色剂像(以下称为四色调色剂像)。对于一次转印辊55Y、C、M、K也可以用被施加了一次转印偏位电压的导电性刷或非接触方式的电晕充电器来取代。中间转印带51下方设有作为接触部件的二次转印棍56,其由未图示驱动装置驱动沿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并接触中间转印带表面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在该二次转印夹持部背后中间转印带51饶设在二次转印支持棍53上。未图示二次转印电源对二次转印支持辊53施加与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同的二次转印偏位电压。与此相对,接触带表面的接触部件即二次转印辊接地。这样,二次转印支持辊53和二次转印辊56之间形成二次转印电场,中间转印带表面形成的四色调色剂像伴随中间转印带51的环状移动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上述图1中,供纸装置200中分别设置多个以下装置,即,供纸盒201,用于放置记录纸P;供纸辊202,将置于上述供纸盒201中记录纸P送出盒外;搓纸辊对203,分离送出的记录纸P;输送棍对205,沿送出路204输送分离后的记录纸P,等。供纸装置200如图所示设于打印部1的正下方。供纸装置200的送出路204连接打印部1的供纸路70。这样,从供纸装置200的供纸盒201送出的记录纸P经由送出路204到达打印部1的供纸路70中。打印部1中的供纸路70终端附近设有作为送入装置的定位棍对71,为了将夹入该定位辊对之间的记录纸P配合中间转印带51上的四色调色剂像被送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在二次转印夹持部中中间转印带51上的四色调色剂像受二次转印电场以及夹持压力的作用被一次转印到记录纸P上,与记录纸P的白色相配成为彩色图像。这样形成为彩色图像的记录纸P被从二次转印夹持部中排出后离开中间转印带51。图中二次转印夹持部的左侧设有输送带装置75,其中,环状纸输送带76由多个架设辊架设,按图中逆时针方向环状移动。记录纸P离开中间转印带51后被转送到该纸输送带76上部架设面,而后被送往定影装置80。记录纸P送入定影装置80后被夹入由内含卤素灯等发热源的未图示加热辊81和被推向该加热辊81的加压辊82所形成的定影夹持部内。通过同时加压加热在记录纸P上定影彩色图像,而后该记录纸P被送出定影装置80。中间转印带51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后,其表面上附着了未转印到记录纸P上的少量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该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由接触中间转印带51表面的带清洁装置57从带上去除。定影装置80下方设转换向装置85。当被从定影装置80排出的记录纸P到达用可摇动的转化爪86转换输送路的位置时,按转换爪停止摇动的位置被送往排纸辊对87或转换装置85。如果送往排纸辊对87,则记录纸P被排出机外堆栈在排纸盘3上。另一方面,如果送往转换装置85,则由转换装置85转换输送,记录纸P正反面翻转后再次被送往定位棍对71。而后,再次进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在反面形成彩色图象。从设在打印部1机箱侧面的手动供纸盘2手动供纸的记录纸P,在经由手动供纸棍72和手动搓纸辊73后,被送往定位棍对71。用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复印原稿时,首先在原稿自动输送装置400的原稿台401上放置原稿,或者,打开原稿自动输送装置400,将原稿放置在扫描装置300的玻璃台301上后,关闭并压住原稿自动输送装置400。此后,按下未图示开始按钮,如果原稿置于原稿自动输送装置400上,则原稿被送往玻璃台301。而后驱动扫描装置300,第一滑架303和第二滑架304开始进行读取扫描。几乎与此同时,转印装置50和各色处理装置10Y、10C、10M、IOK开始驱动。进而,供纸装置200开始送出记录纸P。如果不用供纸盒201中的记录纸,则开始实行置于手动供纸盘2中的记录纸P的送纸。图中K用处理单元IOK的右侧设置光学检测装置的光传感器69,其面对中间转印带表面,其间间隔一定间距。图4是光传感器69的截面图。如图所示,光传感器69主要由作为发光装置的发光元件311、作为第一受光装置用于接受正反射光的正反射受光元件312、以及作为第二受光装置用于接受扩散反射光的扩散反射光受光元件313构成。发光元件313发射的光束射向中间转印带51表面,而后正反射受光元件312接受中间转印带51表面或转印到该表面上的调色块进行正反射的正反射光,并根据受光量输出电压。进而,扩散反射受光元件313接受中间转印带51表面或转印到该表面的调色块扩散反射的扩散反射光,并根据该受光量输出电压。光传感器的发光元件311使用峰值发光波长为940nm的GaAs发光二极管。正反射光受光元件312以及扩散反射受光元件313使用峰值光谱感度波长为850nm的Si图像晶体管的元件。也就是说,该光传感器用反射率不随颜色产生明显差别的830nm以上的红外光进行检测。使用上述光传感器可以一个传感器来检测Y、C、M、K全色调色块。图5是本复印机的主要电路部分的模块图。该图中的控制装置及控制部100包括演算装置CPU(CentralProcessingUnit)101、数据存储装置的不挥发性RAM(RandamAccessMemory)102、数据存储装置ROM(RandomOnlyMemory)103等。该控制部100与处理单元10Y、10C、10M、10K、光写入装置68、转印装置50、光传感器装置69、以及温度湿度传感器104等电连接,并通过RAM和ROM内存的控制程序控制这些各种装置。控制部100控制用以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条件。具体为,控制部100分别对处理单元10Y、10C、10MU0K中充电装置的充电偏压施加进行个别控制。这样可以使各色感光体2¥、2(、211、21(均勻带电达到¥、C、M、K用鼓的带电电位。控制部100还分别对光写入装置68中对应处理单元10Y、10C、10MU0K的四个半导体激光功率进行个别控制。控此外、制部100对处理单元10Y、10C、10MU0K中的各个显影棍上施加Y、C、M、K用显影偏压值的显影偏压进行控制。通过上述控制,在感光体2Y、2C、2M、2K的静电潜像和显影套筒之间施加显影电压,使调色剂从套筒表面经电椅动到感光体上,实现对静电潜像的显影。在电源接通时或进行一定页数的打印时,控制部100还进行处理控制,即优化各色图像浓度的图像浓度控制。图6是处理控制的流程图。在此,图6所示的是接通电源时的处理控制流程图。首先,在接通电源并启动装置(Si)后,控制部100进行光传感器的初始设定(S2)。具体为,调整发光元件311的发光强度,使光传感器9的正反射受光元件312的输出达到预定值(4V)。在此,光传感器的初始设定不是必须进行的步骤。其次,控制部100取得调色剂浓度传感器45的检测值Vt(S;),掌握了各种颜色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浓度后,在中间转印带51面对各个光传感器69的位置上自动形成如图7所示的每种颜色的色调图形(S4)。各色色调图形由五个左右调色剂附着量不同的调色块构成,按他色色调图形、C色色调图形、M色色调图形、Y色色调图形的顺序,并以副扫描方向14.4mm、调色块间距5.6mm形成在中间转印带51上。色调图形改变每一个调色块的显影偏压条件,曝光条件以预定值(感光体得到充分消电时的完全曝光)形成。关于色调图形中的各个调色块显影偏压以及充电偏压的设定将在后面阐述。接着,用光传感器69检测该中间转印带51上的各色色调图形(S5)。其次,使用检测各色色调图形中的各调色块所得到的受光元件输出值,和根据附着量与受光元件输出值之间的关系构成的附着量计算算法(algorithm)对调色剂附着量(图像浓度)进行变换处理(S6)。本实施方式使用如专利文献JP特开2004-3M623号公报或JP特开2006-139180号公报所公开的、以调色块的正反射光和扩散反射光来计算调色剂附着量。与仅用正反射光计算调色剂附着量相比,用正反射光和扩散反射光计算调色剂附着量能够扩大高附着量的检测范围。采用JP特开2006-139180公开的调色剂附着量计算算法,即使温度变化和时效劣化等使发光元件或受光元件的输出发生变化,或中间转印带51的时效劣化引起受光元件的输出发生变化,也能够准确地求出调色剂附着量。以下,首先简单说明JP特开2004-3M623号公报所公开的调色剂附着量计算算法。首先计算检测各调色块时的正反射受光元件312的输出值和扩散反射受光元件313的输出值,从中算出正反射受光元件312的输出值与扩散反射受光元件313的输出值之比的最小值即感度补偿系数α。其次根据感度补偿系数α分解正反射受光元件312输出值,将该输出值分解为正反射光成份和扩散反射光成份。而后获得检测中间转印带表面时的输出值(背景部输出值)与正反射成份的比,将正反射成份转换为01的规范值β。接着将扩散反射受光元件313输出值与规范值β相乘,用该乘值从扩散反射受光元件313的输出值中去除中间转印带表面的扩散反射光成份,并抽取调色块的扩散反射光成份。而后,根据规范值β和扩散反射光成份,计算用于扩散反射受光元件313输出值感度补偿的感度补偿系数Π。将从扩散反射受光元件313输出值中抽取的调色剂扩散反射光成份与上述感度补偿系数η相乘,用以补偿扩散反射受光元件313的输出值。当温度变化或时效变化引起发光元件或受光元件特性变化等,并由此造成受光元件输出值变动时,可以通过感度补偿系数α和η对各受光元件输出值进行补偿,把受光元件输出值和调色剂附着量之间的关系修正为一对一的关系。这样便可长期使用光传感器对调色剂附着量进行可靠的检测。其次,具体说明以JP特开2006-139180号公报公开的算法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附着量计算算法。下文中的记号定义如下。Vsg光传感器检测转印带背景部所得的输出电压值(背景部检测电压)。Vsp光传感器检测各基准块所得的输出电压值(块检测电压)。Voffset断开设定电压(断开LED使的输出电压)。记号尾部标有reg正反射光输出(RegularReflection的简略)。记号尾部标有_dif扩散反射光输出(DiffuseReflection的简略)(cf,JISZ8105关于颜色的用语)。[n]要素数量n的排列参数。首先说明关于K调色剂的附着量计算算法。(1)用以下公式从正反射光降低断开设定电压。ΔVsg_reg[K][n]=Vsg_reg[K][n]-Voffset_regAVsp_reg[K]=Vsg_reg[K]-Voffset_reg[K](2)正反射数据规范化规范值Rn[K]=ΔVsg_reg[K][η]/ΔVsp_reg[K](3)用LUT(查询表,look-uptable)将规范值变换为附着量。预制与规范值相对应的附着量变换表,对照此表获得附着量。以上为K调色剂的附着量计算算法。接着说明彩色调色剂的附着量计算算法。彩色调色剂附着量用以下七各阶段即步骤1至7计算。步骤1步骤1中进行数据取样计算AVsp和AVsg。首先对所有基准块计算正反射光输出与断开电压之间的差值以及扩散反射输出与断开电压之间的差值。这仅是为了最后以“彩色调色剂附着量中变化的增量使传感器输出的增量”表示。正反射光输出增量以下式计算。ΔVsp_reg.[η]=Vsp_reg.[η]-Voffset_reg(式1)扩散反射光输出增量以下式计算。AVsp_dif.[η]=Vsp_dif.[η]-Voffset_dif(式2)但是,如果使用OP放大器,断开设定输出电压值(VoffSet_reg、Voffset_dif)充分小达到可忽视程度,则可以省略上述差值处理。上述步骤1可得到图8所示特性曲线。步骤2步骤2中计算感度补偿系数α。首先根据步骤1中求得的AVsp_reg.[η]以及AVsp_dif.[η]计算每个基准块的AVsp_reg.[η]/ΔVsp_dif.[η]而后,按照下式计算在下述步骤3中进行正反射光输出成份分解时与扩散光输出相乘的感度补偿系数α。α=min(AVsp_reg[n]/Vsp_Dif.[η])(式3)根据上述步骤2求得图9所示的特性曲线。将感度补偿系数α作为AVsp_reg[n]与Vsp_Dif.[η]的最小值是因为已知正反射光输出的正反射成份的最小值接近0,而且为正值。步骤3步骤3中进行正反射光的成份分解。用下式计算正反射输出光中的扩散光成份。AVsp_reg._dif.[η]=AVsp_dif.[η]Xα(式4)用下式计算正反射光中的正反射成份。ΔVsp_reg._reg.[η]=ΔVsp_reg.[η]-ΔVsp_reg._dif.[η](式5)进行了上述成份分解后,在求得感度补偿系数α的块检测电压上正反射光输出中的正反射成份为0。这样,正反射输出光中的正反射光成份和扩散光成份如图10所示被2分解。步骤4步骤4中进行正反射光输出的正反射成份规范化。按照下式计算个块检测电压中的背景检测电压之间的比,并转换成0至1之间的规范化值。β[η]=ΔVsp_reg._reg/ΔVsg_reg._reg(=转印带背景部曝光率)(式6)根据步骤4得到图11所示的特性曲线。步骤5步骤5中进行扩散光束出的背景部变动补偿。首先按照下式从来自带背景部的扩散光输出电压中去除扩散光输出成份。AVsp_dif'=[扩散光输出电压]-[带背景部输出]X[正反射成份的规范值]=ΔVsp_dif(η)-ΔVsg_difXβ(η)(式7)这样便可去除中间转印带51中背景部的影响。因此,正反射光输出就可在带有感度的低附着量区域中直接从带背景部反射的扩散光输出中去除扩散光成份。而后,如图12所示,调色剂附着量0至1层为止的调色剂附着量范围中的补偿后扩散光输出值被转换成通过原点而且相对调色剂附着量呈一次线性关系的值。步骤6步骤6中进行扩散光输出感度补偿。具体为如图13所示,对于“正反射光的正反射成份规范值”进行背景部变动补偿后的扩散光输出的打点,通过近似该打点线,求得扩散光输出感度,而后对该感度进行补偿,使其成为预定的目标感度。对于“正反射光的正反射成份规范值”,对背景部变动补偿后的扩散光输出的打点得到打点线用多项式进行近似(本实施方式中以二项式近似),计算感度补偿系数n。首先用二项式(y=ξ1x2+ξ2χ+ξ3)近似打点线,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系数ξ1、ξ2、ξ3。权利要求1.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潜像载置体;充电装置,对潜像载置充电,使其达到规定电位;潜像形成装置,在达到规定电位的带电潜像载置体表面形成潜像;显影装置,在载置显影剂的显影剂载置体上施加显影偏压,同时,使该显影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转移到该潜像载置体的潜像上,以对该潜像进行显影,所述显影剂至少包含调色剂;转印装置,把显影后的调色剂像从该潜像载置体转印到转印体上;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或者所述潜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所反射的反射光;以及,控制装置,形成色调图形,并用所述光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检测值计算表示所述显影装置显影性能的指标值,并根据该计算的指标值实行调整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所述色调图形由附着量各不相同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多个调色块构成,其特征在于,具备变动因素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所述指标值与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所述指标值之间可能发生大幅度变动的因素;当所述变动因素检测装置没有检测到所述因素时,不管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的显影性能与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所述指标值所对应的显影性能是否不同,所述控制装置对构成所述色调图形的多个调色块中的一部分调色块,使用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该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被预先设定为保证所述一部分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落入所述光检测装置可能检测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范围之中,对于剩下的调色块,使用根据前一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所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当所述变动因素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因素时,所述控制装置用所述固定图像形成条件对构成色调图形的所有调色块进行制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动因素检测装置将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表示显影性能的指标值中包含大误差,作为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表示显影性能的指标值与表示本次显影性能的指标值之间可能发生大幅度变动的因素,对该指标值中包含的大误差进行检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动因素检测装置将实行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所述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相对实行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有大幅度变动,作为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表示显影性能的指标值与表示本次显影性能的指标值之间可能发生大幅度变动的因素,对该调色剂带电量的变动进行检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动因素检测装置通过检测前一次图像形成调整到本次图像形成调整的期间中交换所述显影装置中的显影剂,以检测实行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所述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相对实行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有大幅度变动。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动因素检测装置通过检测实行前一次图像形成调整时,或者检测前一次图像形成调整到本次图像形成调整的期间中实行调色剂浓度调整,即对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浓度进行调整,以检测实行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所述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相对实行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有大幅度变动。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动因素检测装置通过检测前一次图像形成调整到本次图像形成调整的期间中,在显影装置中对用于存放补充用调色剂的调色剂罐实行了交换处理,以检测实行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所述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相对实行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有大幅度变动。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动因素检测装置通过检测调色剂初始填充模式的实行,以检测实行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所述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相对实行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有大幅度变动。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具备所述潜像载置体、所述充电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并具备形成不同颜色调色剂像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仅对所述变动因素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因素的颜色所对应的色调图形,使用固定图像形成条件对构成该色调图形的所有调色块进行制像。9.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潜像载置体;充电装置,对潜像载置充电,使其达到规定电位;潜像形成装置,在达到规定电位的带电潜像载置体表面形成潜像;显影装置,在载置显影剂的显影剂载置体上施加显影偏压,同时,使该显影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转移到该潜像载置体的潜像上,以对该潜像进行显影,所述显影剂至少包含调色剂;转印装置,把显影后的调色剂像从该潜像载置体转印到转印体上;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或者所述潜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所反射的反射光;以及,控制装置,形成色调图形,并用所述光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检测值计算表示所述显影装置显影性能的指标值,并根据该计算的指标值实行调整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所述色调图形由附着量各不相同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多个调色块构成,其特征在于,具备预测装置,根据造成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发生变化的因素,预测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所计算的指标值相对于前一次计算的所述指标值的变动;不管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的显影性能与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所述指标值所对应的显影性能是否不同,所述控制装置对构成所述色调图形的多个调色块中的一部分调色块,使用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该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被预先设定为保证所述一部分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落入所述光检测装置可能检测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范围之中,对于剩下的调色块,使用根据前一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所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当所述预测装置预测本次计算的指标值变高时,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补偿,使所述剩下的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下降;而当所述预测装置预测本次计算的指标值变低时,对所述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补偿,使所述剩下的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增加。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装置将图像信息之间的差异作为所述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发生变动的因素,对该图像信息之间的差异进行检测,并根据该图像信息之间的差异,预测本次计算的所述指标值的变动,所述图像信息之间的差异为,以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为开始所经过的规定期间中形成的图像信息与以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为开始经过的规定期间中形成的图像信息之间的差异。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信息为输出图像的图像面积率。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装置将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的环境与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的环境之间的的差异作为所述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发生变动的因素,对该环境之间的差异进行检测,并根据该环境之间的该差异预测本次计算的所述指标值的变动。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装置将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停机时间作为所述显影装置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量发生变动的因素,对该停机时间进行检测,并根据该停机时间预测本次计算的所述指标值的变动。14.图像浓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互不相同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多个调色块形成色调图形的步骤;用光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色调图形的步骤;以及,控制图像浓度的步骤,用检测到的检测值计算表示显影装置显影性能的指标值,并根据该计算所得的指标值调整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图像浓度控制,其特征在于,当没有检测到本次计算的指标值相对前一次计算的指标值可能有大幅度变动的因素时,不管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的显影性能与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所述指标值所对应的显影性能是否不同,对构成所述色调图形的多个调色块中的一部分调色块,使用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该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被预先设定为保证所述一部分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落入所述光检测装置可能检测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范围之中,对于剩下的调色块,使用根据前一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所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当检测到本次计算的指标值相对前一次计算的指标值可能有大幅度变动的因素时,用所述固定图像形成条件对构成色调图形的所有调色块进行制像。15.图像浓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互不相同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的多个调色块形成色调图形的步骤;用光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色调图形的步骤;以及,控制图像浓度的步骤,用检测到的检测值计算表示显影装置显影性能的指标值,并根据该计算所得的指标值调整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图像浓度控制,其特征在于,不管本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的显影性能与前一次图像形成条件调整时计算的所述指标值所对应的显影性能是否不同,对构成所述色调图形的多个调色块中的一部分调色块,使用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该固定图像形成条件被预先设定为保证所述一部分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落入所述光检测装置可能检测的调色剂附着量检测范围之中,对于剩下的调色块,使用根据前一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所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制像;当预测本次计算的指标值相对前一次计算的指标值变高时,对所述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补偿,使所述剩下的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下降,而当预测本次计算的指标值变低时,对所述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补偿,使所述剩下的调色块的调色剂附着量增加。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浓度控制方法,其目的在于,在显影γ与前一次的值相比没有大的变动时,以少量调色块获得良好精度的显影γ等特性信息,而在与前一次的值相比发生较大变动的情况下,只需进行一次色调图形形成,便可使得两个以上落入光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的调色块。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当显影γ预测发生错误时也能够计算显影γ。具体为,色调图形中至少一个调色块使用固定图像形成条件形成,保证该至少一个调色块的显影γ变动范围落入光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剩下的多个调色块使用根据前一次调整的图像形成条件所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形成,使多个调色块在光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内均等分散。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338999SQ20111034087公开日2012年2月1日申请日期2009年2月9日优先权日2008年2月7日发明者吉田晃,宫下义明,平山裕士,武藤哲也,田中加余子,石桥均,竹内信贵,藤森仰太,长谷川真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