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系统及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54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源系统及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源系统及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应用场合需要用到高亮度的彩色光源,如舞台灯光、投影显示器以及RGB(红绿蓝三基色)背光等。其中气体放电灯(例如,超高压汞灯)是一种应用于特殊照明及显示领域的传统高亮度光源。然而,由于汞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业界正在寻求一种环保型光源来代替超高压汞灯。请参见图1,图I是一种现有技术的光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该光源系统包括固态光源101、透镜103、色轮104和驱动装置106。固态光源101用于产生一激发光102。透镜103用于将该激发光102聚光到色轮104上。色轮104的不同区段设置有不 同的荧光粉。因此,在色轮104在驱动装置106的驱动下绕旋转轴107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激发光102依次激发这些荧光粉,进而产生彩色光序列105。请参见图2,图2是另一种现有技术的光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光源系统包括固态光源201、滤光片202以及波长转换装置203。固态光源201产生激发光204。滤光片202设计成透射小角度入射的激发光204,并反射大角度入射的激发光204。固态光源201产生的激发光204以小角度入射到滤光片202上,并经滤光片202透射到波长转换装置203。波长转换装置203将入射的激发光204的一部分波长转换成受激光205,并同时将激发光204的另一部分以朗伯分布(Lambertian distribution)形式反射回滤光片202。滤光片202进一步将波长转换装置203反射的且大角度入射到滤光片202的激发光204反射回波长转换装置203,并由波长转换装置203再次进行波长转换。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实现激发光204的回收利用,进而提高光源系统的出光效率。在现有技术中,当固态光源201产生的激发光204的亮度无法满足显示需求时,则需要设置补充光源(未图示)来对固态光源201进行补充。一般来说,补充光源产生的补充光的颜色与固态光源201产生的激发光204的颜色相同,并由于空间位置限制或光学扩展量要求,补充光一般以相对较大的角度入射,进而确保补充光与激发光204作用于波长转换装置203的同一位置。然而,当补充光大角度入射时,会被滤光片202反射,进而无法入射到波长转换装置203上。此时,补充光源无法与滤光片202兼容,因此在使用大角度入射的补充光源时,需取消滤光片202,导致波长转换装置203反射的激发光204无法被回收利用,进而导致光源系统的出光效率相对较低。综上,需要提供一种光源系统及投影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光源系统的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源系统及投影装置,以提高光源系统的出光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源系统,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滤光片以及波长转换装置。第一光源用于产生第一激发光。第二光源用于产生第二激发光,第二激发光的峰值波长小于第一激发光的峰值波长。滤光片透射入射角度小于第一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且反射入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并透射入射角度小于第三角度阈值的第二激发光,第三角度阈值和第二角度阈值大于第一角度阈值,第一光源产生的第一激发光在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度小于第一角度阈值,并经滤光片透射,第二光源产生的第二激发光在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度小于第三角度阈值且至少部分大于第一角度阈值,并经滤光片透射。波长转换装置将经滤光片透射的第一激发光的一部分和经滤光片透射的第二激发光的一部分转换成受激光,并将第一激发光的另一部分和第二激发光的另一部分反射回滤光片。滤光片进一步将在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的另一部分反射回波长转换装置。 其中,滤光片进一步将从波长转换装置入射到滤光片的受激光反射回波长转换装置。其中,第一激发光为蓝光,第二激发光为紫外光。其中,第一光源为激光管,第二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其中,第一角度阈值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40度,第二角度阈值大于等于10度并小于等于60度。其中,第一角度阈值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20度,第二角度阈值大于等于10度且小于等于30度。其中,光源系统进一步包括光收集装置,光收集装置用于将第一光源产生的第一激发光以及第二光源产生的第二激发光收集且中继到滤光片。其中,光收集装置包括透镜,第二光源产生的至少部分第二激发光在透镜上的入射位置相较于第一光源产生的第一激发光在透镜上的入射位置更远离透镜的光轴。其中,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以阵列方式设置,且第二光源相较于第一光源更远离透镜的光轴。其中,光源系统进一步包括反射装置,反射装置反射从第一光源出射的第一激发光到光收集装置。其中,反射装置为分光滤光片,分光滤光片反射从第一光源出射的第一激发光到光收集装置,并透射从第二光源出射的第二激发光到光收集装置。其中,光收集装置包括一具有顶部开口以及弧形反射面的反射器,第一激发光直接经顶部开口入射到滤光片,第二激发光经弧形反射面反射后经顶部开口入射到滤光片。其中,光源系统进一步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波长转换装置,以使经滤光片透射的第一激发光和第二激发光在波长转换装置产生的光斑沿预定路径作用于波长转换
>J-U装直。其中,滤光片与波长转换装置相对固定,并由驱动装置同步驱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源系统,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滤光片以及波长转换装置。第一光源用于产生第一激发光。第二光源用于产生第二激发光,第二激发光的峰值波长大于第一激发光的峰值波长。滤光片反射入射角度小于第一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且透射入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并透射入射角度小于第三角度阈值的第二激发光,第二角度阈值大于第一角度阈值,第一光源产生的第一激发光在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并经滤光片透射,第二光源产生的第二激发光在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度小于第三角度阈值,并经滤光片透射。波长转换装置将经滤光片透射的第一激发光的一部分和经滤光片透射的第二激发光的一部分转换成受激光,并将第一激发光的另一部分和第二激发光的另一部分反射回滤光片。滤光片进一步将在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度小于第一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的另一部分反射回波长转换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投影装置,投影装置上述光源系统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光源系统及投影装置的一实施例利用峰值波长相对较小的第二激发光对第一激发光进行补充,并将滤光片设置成透射由第一光源产生且小角度入射到滤光片的第一激发光,同时透射由第二光源产生且大角度入射到滤光片的第二激发光。此外,滤光片进一步反射由波长转换装置反射且大角度入射到滤光片的第一激发光,使得原本损失掉的第一激发光的大部分被重新回收利用,进而提高 了光源系统的出光效率。本发明的光源系统及投影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利用峰值波长相对较大的第二激发光对第一激发光进行补充,并将滤光片设置成透射由第一光源产生且大角度入射到滤光片的第一激发光,同时反射由波长转换装置反射且小角度入射到滤光片的第一激发光,使得原本损失掉的第一激发光的大部分被重新回收利用,进而提高了光源系统的出光效率。


图I是现有技术一种光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另一种光源系统的结构不意图;图3是本发明光源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光源系统的光谱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光源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光源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光源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光源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光源系统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的光源系统的光谱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光源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系统主要包括第一光源301、第二光源302、分光滤光片303、透镜304、滤光片305以及波长转换装置306。第一光源301产生一第一激发光307。第二光源302产生一第二激发光308,其中第二激发光308的峰值波长小于第一激发光307的峰值波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301为蓝光激光管,第一激发光307为蓝光,其峰值波长在400nm到500nm之间,第二光源302为紫外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第二激发光308为紫外光,其峰值波长小于440nm,并优选在360nm到420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光源301和第二光源302可以由其他类型的固态光源代替。例如,第一光源301和第二光源302也可以均为激光管或LED,且第一激发光307和第二激发光308为峰值波长分别为385nm和405nm的紫外光。第一光源301产生的第一激发光307经分光滤光片303反射后入射到透镜304。第二光源302产生的第二激发光308经分光滤光片303透射后入射到透镜304。其中,第二光源302产生的至少部分第二激发光308在透镜304上的入射位置相较于第一光源301产生的第一激发光307在透镜304上的入射位置更远离透镜304的光轴。由此,使得经透镜304收集和中继后的第二激发光308以相对较大的入射角度入射到滤光片305,而经透镜 304收集和中继后的第一激发光307以相对较小的入射角度入射到滤光片305。通过上述方式,透镜304能够减小第二激发光308的光学扩展量。在其他实施例中,分光滤光片304可以由其他反射装置代替,例如小反射镜。此时,第一光源301产生的第一激发光307经小反射镜反射到透镜304,而第二光源302产生的第二激发光308可从小反射镜的外侧直接入射到透镜304。在其他实施例中,透镜304也可以由能够实现类似功能的其他光收集装置(例如,透镜组)代替。滤光片305设置成透射入射角度小于第一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307且反射入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307。同时,滤光片305进一步透射入射角度小于第三角度阈值的第二激发光308。其中,第三角度阈值和第二角度阈值大于第一角度阈值。经透镜304收集且中继的第一激发光307在滤光片305上的入射角度小于第一角度阈值,并经滤光片305透射到波长转换装置306。经透镜304收集且中继的第二激发光308在滤光片305上的入射角度小于第三角度阈值且至少部分大于第一角度阈值,并经滤光片透射到波长转换装置306。波长转换装置306将经滤光片305透射的第一激发光307的一部分和经滤光片305透射的第二激发光308的一部分转换成受激光309,并将第一激发光307的另一部分和第二激发光308的另一部分反射回滤光片305。此时,由于滤光片305反射入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307,因此滤光片305将从波长转换装置306反射回来的且在滤光片上305的入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307反射回波长转换装置306,并由波长转换装置306对其进一步进行转换,由此实现了第一激发光307的回收利用。在本实施例中,滤光片405可采用分光滤光片。分光滤光片原理是在透明衬底上交替地镀设不同折射率的膜层,利用光线在上述膜层之间的干涉效应来对不同光谱范围的光线产生不同的透射或反射效果。请参见图4,图4是图3所示的光源系统的光谱示意图。如图4所示,滤光片305为一低通滤光片,且滤光片305的滤光谱线会随着光线的入射角度变化而变化。具体来说,当光线的入射角度逐渐变大时,其滤光谱线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向短波长方向漂移。在图4中,曲线400、401、402、403、404、405以及406分别代表入射角度为0度、10度、20度、30度、40度、50度以及60度时滤光片305的滤光谱线,曲线407、408分别代表第一激发光307和第二激发光308的光谱曲线。由图4可知,对于第一激发光307而言,当入射角度在0度到20度之间时,滤光片305基本完全透射第一激发光307,当入射角度大于40度时,滤光片305基本完全反射第一激发光307。对于第二激发光308而言,当入射角度在0度到60度之间时,滤光片305基本完全透射第二激发光308。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滤光片305的第一角度阈值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40度,第二角度阈值大于等于10度并小于等于60度。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角度阈值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20度,第二角度阈值大于等于10度且小于等于30度。进一步,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第三角度阈值设置成尽可能大,以充分透射以各种角度入射到滤光片305上的第二激发光308。通过上述方式,利用峰值波长相对较小的第二激发光308对第一激发光307进行补充,同时将滤光片305设置成透射由第一光源301产生且小角度入射到滤光片305的第一激发光307,并透射由第二光源302产生且大角度入射到滤光片305的第二激发光308。此外,滤光片305进一步反射由波长转换装置306反射且大角度入射到滤光片305的第一激发光307,使得原本损失掉的第一激发光307的大部分被重新回收利用,进而提高了光源系统的出光效率。进一步,由于波长转换装置306产生的受激光309 —般为各项同性,因此 部分受激光309从波长转换装置306朝向滤光片305出射。因此,优选地,滤光片305还具有反射受激光309的属性,滤光片305进一步将从波长转换装置306入射到滤光片305的受激光309反射到波长转换装置306,由此进一步提高光源系统的出光效率。请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光源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系统主要包括第一光源501、第二光源502、透镜504、滤光片505以及波长转换装置506。本实施例的光源系统与图3所示的光源系统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光源501和第二光源502以阵列方式设置,且第二光源502相较于第一光源501更远离透镜504的光轴。此时,第一光源501产生的第一激发光507和第二光源502产生的第二激发光508直接入射到透镜504上,且第二光源502产生的至少部分第二激发光508在透镜504上的入射位置相较于第一光源501产生的第一激发光507在透镜504上的入射位置更远离透镜504的光轴。由此,使得经透镜504收集和中继后的第二激发光508以相对较大的入射角度入射到滤光片505,而经透镜504收集和中继后的第一激发光507以相对较小的入射角度入射到滤光片505。滤光片505同样设置成透射入射角度小于第一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507且反射入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507。同时,滤光片505进一步透射入射角度小于第三角度阈值的第二激发光508。其中,第三角度阈值和第二角度阈值大于第一角度阈值。经透镜504收集且中继的第一激发光507在滤光片505上的入射角度小于第一角度阈值,并经滤光片505透射到波长转换装置506。经透镜504收集且中继的第二激发光508在滤光片505上的入射角度小于第三角度阈值且至少部分大于第一角度阈值,并经滤光片透射到波长转换装置506。波长转换装置506将经滤光片505透射的第一激发光507的一部分和经滤光片505透射的第二激发光508的一部分转换成受激光509,并将第一激发光507的另一部分和第二激发光508的另一部分反射回滤光片505。此时,由于滤光片505反射入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507,因此滤光片505将从波长转换装置506反射回来的且在滤光片上505的入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507反射回波长转换装置506,并由波长转换装置506对其进一步进行转换,由此实现了第一激发光507的回收利用。通过上述方式,除了能够使得原本损失掉的第一激发光507的大部分被重新回收利用,进而提高了光源系统的出光效率外,还省略了用于对第一激发光507进行反射的反射装置,进而降低了光源系统的成本,同时降低了光路设计的复杂度。请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光源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系统主要包括第一光源601、第二光源602、透镜604、滤光片605以及波长转换装置606。本实施例的光源系统与图3所示的光源系统的区别之处在于,通过控制第二光源602的摆放角度使得第二光源602产生的第二激发光608直接大角度入射到滤光片605,同时第一光源601产生的第一激发光607直接小角度入射到滤光片60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601和第二光源602优选米用光学扩展量相对较小的激光光源。请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光源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系统主要包括第一光源701、第二光源702、反射器704、滤光片705以及波长转换装置706。本实施例的光源系统与图6所示的光源系统的区别之处在于,利用反射器704代替透镜604。反射器704包括一顶部开口以及弧形反射面,第一光源701产生的第一激发光701直接经反射器704的顶部开口入射到滤光片705,第二光源702产生的第二激发光708经反射器704的弧形反射面反射后经顶部开口入射到滤光片705。通过上述方法,也可以使得第一光源701产生的第一激发光701小角度入射到滤光片705上,同时第二光源702产生的第二激发光708大角度入射到滤光片705上。请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光源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系统主要包括第一光源801、第二光源802、透镜804、滤光片805以及波长转换装置806。本实施例的光源系统与图6所示的光源系统的区别之处在于,光源系统进一步包括驱动装置809,驱动装置809驱动波长转换装置806,以使经滤光片805透射的第一激发光807和第二激发光808在波长转换装置806产生的光斑沿预定路径作用于波长转换装置806。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避免第一激发光807和第二激发光808长时间作用于波长转换装置806的同一位置而导致的温度过高。在其他实施例中,滤光片805可进一步与波长转换装置806相对固定,并由驱动装置809同步驱动。请参见图9,图9是本发明光源系统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系统包括第一光源901、第二光源902、滤光片905以及波长转换装置906。第一光源901产生第一激发光907,第二光源902产生第二激发光908,第二激发光908的峰值波长大于第一激发光907的峰值波长。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滤光片设置成反射入射角度小于第一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907且透射入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908,并透射入射角度小于第三角度阈值的第二激发光909。其中,第二角度阈值大于第一角度阈值。具体来说,在图10中,曲线1001、1002分别代表第一激发光907和第二激发光908的光谱曲线,曲线1003、1004、1005分别代表入射角度为10度、40度以及60度时滤光片905的滤光谱线。由图10可知,对于第一激发光907而言,当入射角度小于40度之间时,滤光片905基本完全反射第一激发光907,当入射角度大于60度时,滤光片905基本完全透射第一激发光907。对于第二激发光908而言,滤光片905基本全角度透射第二激发光908。第一光源901产生的第一激发光907在滤光片905上的入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并经滤光片905透射,第二光源901产生的第二激发光在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度小于第三角度阈值,并经滤光片透射。波长转换装置906将经滤光片905透射的第一激发光907的一部分和经滤光片905透射的第二激发光908的一部分转换成受激光909,并将第一激发光907的另一部分和第二激发光908的另一部分反射回滤光片905。滤光片905进一步将在滤光片905上的入射角度小于第一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907的另一部分反射回波长转换装置906,并由波长转换装置906再次进行波长转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源901产生的第二激发光在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度可以是小于第三角度阈值的任意角度。优选地,滤光片905还可具有反射波长转换装置906产生的受激光的属性,进一步将从波长转换装置906入射到滤光片905的受激光反射回波长转换装置906。本实施例的滤光片905可进一步应用于上述的各实施例中。此时,只需控制各实施例的第一光源产生的第一激发光在滤光片905上的入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即可实现第一激发光的回收利用。通过上述方式,利用峰值波长相对较大的第二激发光908对第一激发光907进行补充,并将滤光片905设置成透射由第一光源901产生且大角度入射到滤光片905的第一激发光907,同时反射由波长转换装置906反射且小角度入射到滤光片905的第一激发光907,使得原本损失掉的第一激发光907的大部分被重新回收利用,进而提高了光源系统的出光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光源,用于产生第一激发光; 第二光源,用于产生第二激发光,所述第二激发光的峰值波长小于所述第一激发光的峰值波长; 滤光片,所述滤光片透射入射角度小于第一角度阈值的所述第一激发光且反射入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所述第一激发光,并透射入射角度小于第三角度阈值的所述第二激发光,所述第三角度阈值和所述第二角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角度阈值,所述第一光源产生的所述第一激发光在所述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角度阈值,并经所述滤光片透射,所述第二光源产生的所述第二激发光在所述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度小于所述第三角度阈值且至少部分大于所述第一角度阈值,并经所述滤光片透射; 波长转换装置,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将经所述滤光片透射的所述第一激发光的一部分和 经所述滤光片透射的所述第二激发光的一部分转换成受激光,并将所述第一激发光的另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激发光的另一部分反射回所述滤光片, 其中,所述滤光片进一步将在所述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阈值的所述第一激发光的另一部分反射回所述波长转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进一步将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入射到所述滤光片的所述受激光反射回所述波长转换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发光为蓝光,所述第二激发光为紫外光。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为激光管,所述第二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阈值大于O度且小于等于40度,所述第二角度阈值大于等于10度并小于等于60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阈值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20度,所述第二角度阈值大于等于10度且小于等于30度。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系统进一步包括光收集装置,所述光收集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光源产生的所述第一激发光以及所述第二光源产生的所述第二激发光收集且中继到所述滤光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收集装置包括透镜,所述第二光源产生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激发光在所述透镜上的入射位置相较于所述第一光源产生的所述第一激发光在所述透镜上的入射位置更远离所述透镜的光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以阵列方式设置,且所述第二光源相较于所述第一光源更远离所述透镜的光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系统进一步包括反射装置,所述反射装置反射从所述第一光源出射的所述第一激发光到所述光收集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装置为分光滤光片,所述分光滤光片反射从所述第一光源出射的所述第一激发光到所述光收集装置,并透射从所述第二光源出射的所述第二激发光到所述光收集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收集装置包括一具有顶部开口以及弧形反射面的反射器,所述第一激发光直接经所述顶部开口入射到所述滤光片,所述第二激发光经所述弧形反射面反射后经所述顶部开口入射到所述滤光片。
1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系统进一步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以使经所述滤光片透射的所述第一激发光和所述第二激发光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产生的光斑沿预定路径作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相对固定,并由所述驱动装置同步驱动。
15.—种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光源,用于产生第一激发光; 第二光源,用于产生第二激发光,所述第二激发光的峰值波长大于所述第一激发光的峰值波长; 滤光片,所述滤光片反射入射角度小于第一角度阈值的所述第一激发光且透射入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所述第一激发光,并透射入射角度小于第三角度阈值的所述第二激发光,所述第二角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角度阈值,所述第一光源产生的所述第一激发光在所述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阈值,并经所述滤光片透射,所述第二光源产生的所述第二激发光在所述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度小于所述第三角度阈值,并经所述滤光片透射; 波长转换装置,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将经所述滤光片透射的所述第一激发光的一部分和经所述滤光片透射的所述第二激发光的一部分转换成受激光,并将所述第一激发光的另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激发光的另一部分反射回所述滤光片, 其中,所述滤光片进一步将在所述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角度阈值的所述第一激发光的另一部分反射回所述波长转换装置。
16.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源系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源系统及投影装置。光源系统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滤光片以及波长转换装置。第一光源产生的第一激发光在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度小于第一角度阈值,并经滤光片透射。第二光源产生的第二激发光的峰值波长小于第一激发光,其在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度小于第三角度阈值且至少部分大于第一角度阈值,并经滤光片透射。滤光片将波长转换装置反射回来且在滤光片上的入射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第一激发光反射回波长转换装置。第三角度阈值和第二角度阈值大于第一角度阈值。通过上述方式,使得滤光片能够反射从波长转换装置反射回来且大角度入射的第一激发光,由此实现第一激发光的回收利用,提高了光源系统的出光效率。
文档编号G03B21/00GK102645829SQ20111039627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日
发明者杨毅 申请人: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