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的导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409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的导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导光装置,详言之,涉及一种车用的导光装置。
背景技术
参考图1,其显示现有用于车灯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现有导光装置10包括:一第一邻接面11、一第二邻接面12、一出光面13、一扩散部14及二散焦面(defocussurface) 15、16。该第一邻接面11及第二邻接面12设置于该现有导光装置10的二端,用以接收光源17。该出光面13用以导出光线。该扩散部14相对于该出光面13,具有多个锯齿状结构141,用以将光线导至该出光面13。二散焦面15、16分别连接于该出光面13及该扩散部14之间。当光源17的光线传递至该扩散部14时,部分光线由该扩散部14导至该出光面13,但部分光线则会经由该扩散部14直接传递泄漏至外界,故造成发光及导光效率不佳。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且具进步性的导光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的导光装置,其包括:至少一入射部、一扩散面及一反射部。该至少一入射部设置于该导光装置的至少一端,用以接收至少一光源。该扩散面用以导出光线,该扩散面具有多个锯齿状结构。该反射部相对于该扩散面,用以将光线反射至该扩散面,该至少一入射部设置于该扩散面及该反射部之间。因此,利用本发明的导光装置,光线可以在导光装置内全反射,由该扩散面导出光线。经由设置该反射部及与该扩散面相对应的设置,使得直接来自光源的光线或者由该扩散面反射至该反射部的光线,可再经由该反射部反射至该扩散面,故光线不会由该反射部泄漏至外界,可大幅提高本发明导光装置的导光效率。


图1显示现有用于车灯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图2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图3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图4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以及图5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现有导光装置11第一邻接面12第二邻接面13出光面14扩散部
15、16 散焦面17光源20第一实施例导光装置21入射部22扩散面23反射部24侧面25第一光路径26第二光路径27第三光路径 28、29 光源30第二实施例导光装置31入射部32扩散面33反射部35第一光路径36第二光路径37第三光路径40第三实施例导光装置41入射部42扩散面43反射部50第四实施例导光装置
51罩体231锯齿部232反射面421平面部422锯齿状结构511出光面512,513 侧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2,其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20包括:至少一入射部21、一扩散面22及一反射部23。该至少一入射部21设置于该导光装置20的至少一端,用以接收至少一光源28、29。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8,29为发光二极管(LED),且设置于该至少一入射部21。该扩散面22用以导出光线,该扩散面22具有多个锯齿状结构。该反射部23相对于该扩散面22,用以将光线反射至该扩散面22,且该至少一入射部21设置于该扩散面22及该反射部23之间,亦即,至少一光源28、29设置于该扩散面22及该反射部2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该反射部23包括一锯齿部231及一反射面232,该锯齿部231具有多个锯齿状结构,该反射面232形成于所述锯齿状结构的表面,该反射面232为一电镀面。优选地,该电镀面为一电镀铝面。光线由光源28、29发出后,其中第一光路径25由光源照射至该反射面232,由该反射面232反射至该扩散面22,由该扩散面22导出光线。第二光路径26是由光源直接照射至该扩散面22,由该扩散面22导出光线。第三光路径27由光源直接照射至该扩散面22,但未由该扩散面22导出光线,而再反射至该反射面232,再由该反射面232反射至该扩散面22,由该扩散面22导出光线。因此,利用本发明的导光装置,光线可以在导光装置内全反射,由该扩散面导出光线。经由设置该反射部及与该扩散面相对应的设置,使得直接来自光源的光线或者由该扩散面反射至该反射部的光线,可再经由该反射部反射至该扩散面,故光线不会由该反射部泄漏至外界,可大幅提高本发明导光装置的导光效率。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20还包括至少一侧面24,设置于该扩散面22及该反射部23之间,至少一侧面24为雾化面,使得光线主要由该扩散面22导出,达到较佳导光效果及视觉效果。参考图3,其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30包括:至少一入射部31、一扩散面32及一反射部3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30与第一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20不同之处在于,该反射部33为一平面,且该反射部33为一电镀面。优选地,该电镀面为一电镀铝面。同样地,第一光路径35由光源照射至该反射部33,由该反射部33反射至该扩散面32,由该扩散面32导出光线。第二光路径36是由光源直接照射至该扩散面32,由该扩散面32导出光线。第三光路径37由光源直接照射至该扩散面32,但未由该扩散面32导出光线,而再反射至该反射部33,再由该反射部33反射至该扩散面32,由该扩散面32导出光线。参考图4,其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40包括:至少一入射部41、一扩散面42及一反射部43。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40与第一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20不同之处在于,该扩散面42还包括多个平面部421,设置于所述锯齿状结构42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平面部421及所述锯齿状结构422均匀地交错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平面部及所述锯齿状结构可依设计改变交错设置的数量。参考图5,其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50包括:至少一入射部21、一扩散面22、一反射部23及一罩体51。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50的至少一入射部21、扩散面22及反射部23与第一实施例车用的导光装置20相同,在此不再叙述。该罩体51覆盖于该扩散面22上,该罩体51具有一出光面511,来自该扩散面22的光线再由该出光面511导出。在本实施例中,该出光面511与该扩散面22间具有一距离。该罩体51还包括二侧部512、513,是由该出光面511的二侧边延伸向下。在本实施例中,二侧部512、513包覆侧面24。优选地,二侧部512、513具有雾化面,使得光线主要由该出光面511导出。
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并非限制本发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仍不脱本发明的精神。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用的导光装置,包括: 至少一入射部,设置于该导光装置的至少一端,用以接收至少一光源; 一扩散面,用以导出光线,该扩散面具有多个锯齿状结构;以及一反射部,相对于该扩散面,用以将光线反射至该扩散面,该至少一入射部设置于该扩散面及该反射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的导光装置,其中该反射部为一电镀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的导光装置,其中该电镀面为一电镀铝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的导光装置,其中该反射部包括一锯齿部及一反射面,该锯齿部具有多个锯齿状结构,该反射面形成于所述锯齿状结构的表面,该反射面为一电镀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的导光装置,其中该扩散面还包括多个平面部,设置于所述锯齿状结构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的导光装置,其中所述平面部及所述锯齿状结构交错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的导光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侧面,设置于该扩散面及该反射部之间,至少一侧面为雾化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的导光装置,还包括一罩体,覆盖于该扩散面上,该罩体具有一出光面,来自该扩散面的光线由该出光面导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的导光装置,其中该罩体还包括二侧部,是由该出光面的二侧边延伸向下,二侧部具有雾化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的导光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光源设置于该至少一入射部,且设置于该扩散面及该反射部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的导光装置,其包括至少一入射部、一扩散面及一反射部。该至少一入射部设置于该导光装置的至少一端,用以接收至少一光源。该扩散面用以导出光线,该扩散面具有多个锯齿状结构。该反射部相对于该扩散面,用以将光线反射至该扩散面,该至少一入射部设置于该扩散面及该反射部之间。因此,利用本发明的导光装置,光线可以在导光装置内全反射,由该扩散面导出光线。故光线不会由该反射部泄漏至外界,可大幅提高本发明导光装置的导光效率。
文档编号G02B5/04GK103176237SQ201110430530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0日
发明者施明智, 吴金华, 邱怡达 申请人:堤维西交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