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458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摄影透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摄影透镜、具有该摄影透镜的光学设备及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照相用照相机、摄像机等中,作为F号码比较明亮、容易获得高光学性能的透镜类型存在所谓高斯型透镜,现在也使用得较多(例如,参照JP特开平1-30231号公报)。然而,在现有的透镜中存在色差、特别是二次光谱矫正不充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F号码为1. 2左右、可以良好地矫正画面整体的各像差特别是色差、画面整体具有高光学性能的摄影透镜。综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说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优点和新颖的特征。无需根据本发明的任意具体实施例来实现所有这样的优点。因而,本发明可以下述方式具体化或实施,即,在不必实现可在此启示或提出的其他优点的情况下,实现或最优化在此所启示的一个或多个优点。本发明的摄影透镜,其特征在于,在最靠近物体侧,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成分、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成分,在最靠近像侧,具有从物体侧依次将正透镜及负透镜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设上述第一透镜成分对d线的折射率为nl、阿贝数为vl,设上述第二透镜成分对d线的折射率为π2、阿贝数为ν2时,满足下式的条件(nl+n2)/2 > 1. 49(vl+v2)/2 > 60。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上述第一透镜成分及上述第二透镜成分均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新月形状。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在上述第二透镜成分和上述复合透镜之间,从物体侧依次具有具有负屈光力的前侧负透镜成分;孔径光阑;具有负屈光力的后侧负透镜成分;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正透镜成分。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在上述第二透镜成分和上述前侧负透镜成分之间具有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新月形状的第三透镜成分。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上述前侧负透镜成分是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新月形状的第四透镜成分,上述后侧负透镜成分是双凹形状的第五透镜成分。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在作为上述后侧正透镜成分的第六透镜成分和上述复合透镜之间,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七透镜成分。
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上述后侧负透镜成分和上述后侧正透镜成分贴合形成复合透镜。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设最靠近像侧配置的上述复合透镜的上述正透镜对d线的折射率为n8、阿贝数为v8,最靠近像侧配置的上述复合透镜的上述负透镜对d线的折射率为π9、阿贝数为ν9时,满足下式的条件n8 > n9v8 > v9。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设上述前侧负透镜成分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为r8,上述摄影透镜全系的焦距为f时,满足下式的条件0. 3 < r8/f < 0. 5。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最靠近像侧配置的上述复合透镜和其他透镜,在对焦时以不同的速度沿着光轴移动。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设最靠近像侧配置的上述复合透镜的焦距为f89、上述摄影透镜全系的焦距为f时,满足下式的条件l<f89/f<2。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最靠近像侧配置的上述复合透镜的上述正透镜成分为双凸形状。此外,本发明的光学设备,具有上述摄影透镜的任一种。本发明的摄影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 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上述前侧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成分;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成分;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成分;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成分;孔径光阑;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成分;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六透镜成分;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七透镜成分,上述后侧透镜组包括从物体侧依次将正透镜和负透镜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上述前侧透镜组及上述后侧透镜组以不同的移动量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以使上述前侧透镜组和上述后侧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增大,设上述前侧透镜组的焦距为fF、上述后侧透镜组的焦距为fR时,满足下式的条件0. 79 < fF/fR < 1. 58。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上述前侧透镜组及上述后侧透镜组,在从中间摄影距离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以不同的移动量比沿着光轴移动。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设上述后侧透镜组中的上述负透镜的焦距为f9、上述摄影透镜全系的焦距为f时,满足下式的条件0. 78 < (-f9) /f < 1. 59。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上述第五透镜成分为双凹形状,上述第六透镜成分为双凸形状。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上述第七透镜成分为双凸形状的正透镜。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上述第七透镜成分为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凹凸透镜。本发明的摄影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 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上述前侧透镜组,从最靠近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成分、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成分,上述后侧透镜组具有从物体侧依次将正透镜和负透镜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设上述第一透镜成分对d线的阿贝数为vl,上述第二透镜成分对d线的阿贝数为v2,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倍时的上述前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F1,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01倍时的上述后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Rl 时,满足下式的条件(vl+v2)/2 > 600. 35 < y Rl/ γ Fl < 0. 80。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上述前侧透镜组及上述后侧透镜组,在从中间摄影距离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以不同的移动量比沿着光轴移动。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7倍时,设上述前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 F2,上述后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R2时,满足下式的条件0. 35 < γ R2/ γ F2 < 0. 50。本发明的摄影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 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上述前侧透镜组,从孔径光阑向物体侧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成分、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成分,上述后侧透镜组具有从物体侧依次将正透镜和负透镜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设上述第一透镜成分对d线的阿贝数为vl,上述第二透镜成分对d线的阿贝数为v2,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倍时的上述前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 F1,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01倍时的上述后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Rl 时,满足下式的条件(vl+v2)/2 > 600. 35 < y Rl/ γ Fl < 0. 80。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上述前侧透镜组及上述后侧透镜组,在从中间摄影距离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以不同的移动量比沿着光轴移动。在这种摄影透镜中优选,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7倍时,设上述前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 F2,上述后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R2时,满足下式的条件0. 35 < y R2/ γ F2 < 0. 50。本发明的摄影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从物体侧依次配置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该前侧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成分、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成分,该后侧透镜组具有从物体侧依次将正透镜和负透镜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和移动上述前侧透镜组以便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倍,设上述第一透镜成分对d线的阿贝数为vl,上述第二透镜成分对d线的阿贝数为v2,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倍时的上述前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F1,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倍时的上述后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 Rl时,满足下式的条件(vl+v2)/2 > 600. 35 < y Rl/ γ Fl < 0. 80。在这种摄影透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上述第二透镜成分和上述复合透镜之间, 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前侧负透镜成分;孔径光阑;具有负屈光力的后侧负透镜成分;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正透镜成分。在这种摄影透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最靠近像侧配置的上述复合透镜和其他透镜,在对焦时以不同的速度沿着光轴移动。本发明的摄影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从物体侧依次配置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和以使上述前侧透镜组和上述后侧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增大的方式,使上述前侧透镜组及上述后侧透镜组以不同的移动量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从而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上述前侧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成分;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成分;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成分;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成分;孔径光阑;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成分;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六透镜成分;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七透镜成分,上述后侧透镜组包括从物体侧依次将正透镜和负透镜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设上述前侧透镜组的焦距为fF、上述后侧透镜组的焦距为fR时,满足下式的条件0. 79 < fF/fR < 1. 58。在这种摄影透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前侧透镜组及上述后侧透镜组,在从中间摄影距离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以不同的移动量比沿着光轴移动。在这种摄影透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设上述后侧透镜组中的上述负透镜的焦距为 f9、上述摄影透镜全系的焦距为f时,满足下式的条件0. 78 < (-f9) /f < 1. 59。本发明的摄影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配置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该前侧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成分、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成分,该后侧透镜组具有从物体侧依次将正透镜和负透镜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和移动上述前侧透镜组以便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倍,设上述第一透镜成分对d线的阿贝数为VI,上述第二透镜成分对d线的阿贝数为v2,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倍时的上述前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F1,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倍时的上述后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 Rl时,满足下式的条件(vl+v2)/2 > 600. 35 < y Rl/ γ Fl < 0. 80。本发明的摄影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配置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该前侧透镜组从孔径光阑向物体侧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成分、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成分,该后侧透镜组具有从物体侧依次将正透镜和负透镜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和移动上述前侧透镜组以便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倍,设上述第一透镜成分对d线的阿贝数为VI,上述第二透镜成分对d线的阿贝数为v2,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倍时的上述前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F1, 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01倍时的上述后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Rl时,满足下式的条件(vl+v2)/2 > 600. 35 < y Rl/ γ Fl < 0. 80。在这种摄影透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7倍时,设上述前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 F2,上述后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R2时,满足下式的条件0. 35 < γ R2/ γ F2 < 0. 50。在这种摄影透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7倍时,设上述前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 F2,上述后侧透镜组的移动量为YR2时,满足下式的条件
0. 35 < γ R2/ γ F2 < 0. 50。如上构成本发明的摄影透镜、具有该摄影透镜的光学设备及摄影透镜的制造方法时,可以获得如下摄影透镜F号码为1.2左右,可以良好地矫正画面整体的各像差、特别是色差,在画面整体具有高光学性能。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摄影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A是第一实施例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2B是第一实施例的有限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摄影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A是第二实施例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4B是第二实施例的有限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摄影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图6A是第三实施例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6B是第三实施例的有限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摄影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图8A是第四实施例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8B是第四实施例的有限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9A是搭载本发明的摄影透镜的电子静态照相机的正面图。图9B是搭载本发明的摄影透镜的电子静态照相机的背面图。图10是沿着图9A的A-A,线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摄影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2A是第五实施例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12B是第五实施例的中间摄影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12C是第五实施例的近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摄影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4A是第六实施例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14B是第六实施例的中间摄影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14C是第六实施例的近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摄影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6A是第七实施例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16B是第七实施例的中间摄影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16C是第七实施例的近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摄影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8A是第八实施例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18B是第八实施例的中间摄影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18C是第八实施例的近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19是用于说明搭载本发明的摄影透镜的电子静态照相机的剖面构成的图。图20是实施方式的摄影透镜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摄影透镜 ZL沿着光轴从物体侧开始依次具有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成分Gl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成分G2 ;和最靠近像侧,从物体侧依次贴合正透镜G8及负透镜G9而成的复合透镜 G89。通过这种结构,本摄影透镜ZL可以为有效直径为25 30mm的大口径透镜。此外,通过在最靠近像侧配置将正透镜G8及负透镜G9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G89,在像侧的透镜也具有消色差效果,整体可以矫正色差。通过这种复合透镜可以防止光线的全反射,使光线在该透镜中良好地通过。作为本摄影透镜ZL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除了上述第一透镜成分G1、第二透镜成分G2及复合透镜G89之外,在第二透镜成分G2的像侧和复合透镜G89的物体侧之间,从物体侧依次设置有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新月(meniscus)形状的第三透镜成分G3 ;具有负屈光力的前侧负透镜成分G4 ;孔径光阑S ;将具有负屈光力的后侧负透镜成分G5及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正透镜成分G6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G56;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七透镜成分G7。该摄影透镜ZL优选整体由7组9个透镜构成。本摄影透镜ZL是将所谓高斯类型的透镜变形而成。在高斯类型中,透镜在光阑前后大致呈对称的形状,因此通过其对称性,畸变像差等的矫正较为简单。此外,本摄影透镜 ZL,与JP特开平1-302311同样,通过在比孔径光阑S靠向物体侧的负凹凸透镜(图1中为前侧负透镜成分G4)的物体侧配置3个透镜成分(在图1中为第一 第三透镜成分Gl G3),各自的曲率半径增大,球面像差的产生减少。此外在本摄影透镜ZL中,第一透镜成分Gl及第二透镜成分G2均优选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新月形状。作为第四透镜成分的前侧负透镜成分G4优选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新月形状。此外作为第五透镜成分的后侧负透镜成分G5优选为双凹形状。进而,在最靠近像侧配置的复合透镜G89的正透镜G8优选为双凸形状。此外如上所述,在第二透镜成分G2和前侧负透镜成分G4之间配置具有正或负的屈光力的第三透镜成分G3时,该第三透镜成分G3优选由1 2个透镜构成。此外在后侧负透镜成分G5和复合透镜G89之间配置第七透镜成分G7时,该第七透镜成分优选由1 2个透镜构成,且优选具有正屈光力。接下来对用于构成这种摄影透镜ZL的条件进行说明。首先,设第一透镜成分Gl 对d线的折射率为nl、阿贝数为vl,设第二透镜成分G2对d线的折射率为π2、阿贝数为ν2 时,该摄影透镜ZL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1)及条件式O)。(nl+n2)/2 > 1. 49 (1)(vl+v2)/2 > 60 (2)条件式(1)及条件式( 是用于规定物体侧的两个新月形状的透镜成分G1、G2的屈光力和分散的条件。通过同时满足条件式(1)及条件式0),与一般的材料相比,分散相对于折射率变小,可以良好地矫正色差。特别是可以良好地矫正下侧的彗差。此外,在物体侧的透镜成分对色差的产生具有较大影响的变形高斯类型的本摄影透镜ZL中,满足条件式(1)及条件式( 尤其对色差的矫正可以发挥效果。
此外在本摄影透镜ZL中,在设最靠近像侧配置的复合透镜G89的正透镜G8对d 线的折射率为π8、阿贝数为ν8,最靠近像侧配置的复合透镜G89的负透镜G9对d线的折射率为π9、阿贝数为ν9时,优选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C3)及条件式(4)。n8 > n9(3)v8 > v9(4)条件式C3)及条件式(4)是用于规定最靠近像侧配置的复合透镜G89的正透镜G8 和负透镜G9的屈光力和分散的条件。通过满足条件式(3),可以防止珀兹伐和(Petzval sum)的增大。此外通过满足条件式(4)可以进行色差的矫正。在此,为了抑制彗差、球面像差的产生而对正透镜G8使用高折射率的材料时,存在分散变大、负透镜G9为了矫正色差而成为高折射率的倾向。从而珀兹伐和增大。因此,通过使最靠近像侧配置的复合透镜G89 为同时满足条件式C3)及条件式(4)的复合透镜,即使使用高折射率的材料,也可以防止消色差以及珀兹伐和增大。另外,为了使本实施例的效果更为切实,优选使正透镜G8的阿贝数v8比负透镜G9的阿贝数v9大20以上,即满足下式(al)。v8-v9 > 20(al)在设前侧负透镜成分G4的像侧的面(图1中为从物体侧开始数的第8个透镜面) 的曲率半径为r8,摄影透镜ZL全系的焦距为f时,本摄影透镜ZL优选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⑶。0. 3 < r8/f < 0. 5(5)条件式( 是用于规定前侧负透镜成分G4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相对于焦距f 的比的条件。在条件式(5)的下限值以下时,彗差的矫正变得困难。此外后组的整体能力增强,整体无法良好地矫正球面像差,从而不优选。相反,在条件式(5)的上限值以上时,珀兹伐和变大,难以矫正像面弯曲,从而不优选。此外,该摄影透镜也可以是如下对焦透镜组使单个或多个透镜成分或透镜成分的一部分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进行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此时,对焦透镜组也可以适用于自动聚焦,适于自动聚焦用的(超声波马达等)马达驱动。在本实施例中,摄影透镜ZL的最靠近像侧配置的复合透镜G89和其他透镜优选构成为在对焦时以不同的速度沿着光轴移动,可以防止进行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和像面的缺陷。另外,孔径光阑S在对焦时与前侧负透镜成分G4或后侧负透镜成分G5 —起沿着光轴移动。最靠近像侧配置的复合透镜G89,在进一步设该复合透镜G89的焦距为f89、摄影透镜全系的焦距为f时,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6)。1 < f89/f < 2(6)条件式(6)是用于规定最靠近像侧配置的复合透镜G89的焦距和摄影透镜ZL全系的焦距的比的条件。在条件式(6)的上限值以上时摄影透镜整体大型化。此外在有限距离下对焦时像面的变动变大,难以进行从无限远到近距离的像差矫正。此外由于移动距离增大、功能劣化距离而不优选。相反,在条件式(6)的下限值以下时,难以进行像差的矫正、 特别是球面像差的矫正,因此不优选。本实施例的摄影透镜ZL在35mm胶片规格换算下的焦距为60 150mm左右,优选为80 90mm左右。此外,本实施例的摄影透镜ZL,在从最靠近像侧配置的正透镜G9的像侧面到像面的距离(后焦距)最小的状态下,较优选为10 30mm左右。
另外以下记载的内容在无损光学性能的范围内可以适当采用。首先透镜面可以为非球面。此时,可以是磨削加工的非球面、以玻璃为模而形成为非球面形状的玻璃型非球面、在玻璃的表面上将树脂形成为非球面形状的复合型非球面的任意的非球面。优选前侧负透镜成分G4(图1中为负凹凸透镜L4)的像侧的面、后侧负透镜成分G5(图1中为双凹透镜L5)的物体侧的面、后侧正透镜成分G6(图1中为双凸透镜 L6)的像侧的面中的至少一个、和正透镜G8(图1中为双凸透镜L8)的物体侧的面的任意一方为非球面。此外透镜面可以为衍射面,透镜可以是折射率分布型透镜(GRIN透镜)或塑料透镜。此外,孔径光阑S优选配置在前侧负透镜成分G4(图1中为负凹凸透镜L4)和后侧负透镜成分G5(图1中为双凹透镜I^)之间,也可以不设置作为孔径光阑的部件,而用透镜的框代替其作用。进而在各透镜面上通过施加在较宽的波长区域具有高透过率的防反射膜,可以实现闪烁及重影减少、高对比度的高光学性能。在图9及图I0中作为具有上述摄影透镜ZL的光学设备示出了电子静态照相机 1 (以后简称为照相机1)的构成。该照相机1在按下未图示的电源按钮时,摄影透镜ZL的未图示的快门打开,通过摄影透镜ZL聚集来自未图示的被拍摄体的光,并在配置于像面I 的摄像元件C(例如胶片、CCD、CMOS等)上成像。成像在摄像元件C上的被拍摄体像在配置于照相机1背后的液晶监视器2上显示。摄影者在观看液晶监视器2的同时决定了被拍摄体像的构图后,按下释放按钮3而通过摄像元件C对被拍摄体像摄影,并记录保存到未图示的存储器中。在该照相机1中配置有在被拍摄物较暗时发出辅助光的辅助光发光部4 ;将变倍光学系统ZL从广角端状态(W)到望远端状态⑴变倍时的广角(W)-望远⑴按钮5;以及用于进行照相机1的各种条件设定的功能按钮6等。(第二实施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优选第二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本摄影透镜SL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GF、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GR, 前侧透镜组GF从最靠近物体侧开始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成分G1、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成分G2,后侧透镜组GR包括从物体侧依次将正透镜G8及负透镜G9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G89。通过这种结构,本摄影透镜SL可以为有效直径为25 30mm的大口径透镜。此外,通过在最靠近像侧配置将正透镜G8及负透镜G9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G89, 在像侧配置的透镜也具有消色差效果,整体可以矫正色差。特别是可以减少对焦时的色差变动。通过这种复合透镜可以防止光线的全反射,使光线在该透镜中良好地通过。作为本摄影透镜SL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所示,除了上述第一透镜成分G1、第二透镜成分G2及复合透镜G89之外,在第二透镜成分G2的像侧和复合透镜G89的物体侧之间,从物体侧依次设置有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新月形状的第三透镜成分G3 ;具有负屈光力的作为第四透镜成分的前侧负透镜成分G4 ;孔径光阑S ;将具有负屈光力的作为第五透镜成分的后侧负透镜成分G5、及具有正屈光力的作为第六透镜成分的后侧正透镜成分G6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G56 ;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七透镜成分G7。该摄影透镜SL优选整体由7 组9个透镜构成。
本摄影透镜SL是将所谓高斯类型的透镜变形而成。在高斯类型中,透镜在光阑前后大致呈对称的形状,因此通过其对称性,畸变像差等的矫正较为简单。此外,本摄影透镜 SL,通过在比孔径光阑S靠向物体侧的负凹凸透镜(图11中为作为第四透镜成分的前侧负透镜成分G4)的物体侧配置3个透镜成分(在图11中为第一 第三透镜成分Gl G3),各自的曲率半径增大,球面像差的产生减少。此外在本摄影透镜ZL中,第一透镜成分Gl及第二透镜成分G2均优选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新月形状。第三透镜成分G3优选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新月形状。作为前侧负透镜成分的第四透镜成分G4优选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新月形状。第五透镜成分G5和第六透镜成分G6优选为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此外作为后侧负透镜成分的第五透镜成分G5优选为双凹形状。第六透镜成分G6优选为双凸形状。第七透镜成分G7优选为双凸形状的正透镜、或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凹凸透镜。进而,在最靠近像侧配置的复合透镜G89的正透镜G8 优选为双凸形状。此外如上所述,在第二透镜成分G2和第四透镜成分G4之间配置具有正或负的屈光力的第三透镜成分G3时,该第三透镜成分G3优选由1 2个透镜构成。此外在第五透镜成分G5和复合透镜G89之间配置第七透镜成分G7时,该第七透镜成分优选由1 2个透镜构成,且优选具有正屈光力。接下来列举两个例子说明用于构成这种摄影透镜SL的条件。首先说明第一个例子涉及的条件。该摄影透镜SL,在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前侧透镜组GF及后侧透镜组GR以不同的移动量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以使前侧透镜组GF和后侧透镜组GR之间的间隔增大,设前侧透镜组GF的焦距为fF、后侧透镜组GR的焦距为fR时,优选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7)。0. 79 < fF/fR < 1. 58(7)条件式(7)是用于规定前侧透镜组GF和后侧透镜组GR的适当的焦距的比的条件式。在条件式(7)的上限值以上时,由后侧透镜组GR单体产生的球面像差和彗差变大。结果导致对焦时的各像差的变动变大,从而不优选。另外,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7)的上限值为1.52。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更优选使条件式 (7)的上限值为1.46。进而,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使条件式(7)的上限值为1.40。相反,在条件式(7)的下限值以下时,前侧透镜组GF的整体的屈光力增强, 作为透镜系统整体无法良好地矫正球面像差,因此不优选。另外,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7)的下限值为0. 85。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更优选使条件式(7)的下限值为0. 90。进而,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使条件式 (7)的下限值为0.95。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影透镜SL的前侧透镜组GF和后侧透镜组GR,在从中间摄影距离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优选以不同的移动量比沿着光轴移动。通过这种结构,在从无限远到近距离的摄影距离全部区域中可以良好地矫正球面像差和像面弯曲。另外,孔径光阑S在对焦时与第四透镜成分G4或第五透镜成分G5 —起沿着光轴移动。此外在本摄影透镜SL中,设后侧透镜组GR中的负透镜G9的焦距为f9、该摄影透镜SL全系的焦距为f时,优选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8)。0. 78 < (-f9)/f < 1. 59(8)
条件式⑶是用于规定后侧透镜组GR中的负透镜G9的焦距f9和摄影透镜ZL全系的焦距f的比的条件式。在条件式(8)的上限值以上时,后侧透镜组GR单体所产生的倍率色像差变大。结果导致对焦时的倍率色像差的变动增大,因此不优选。另外,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8)的上限值为1.53。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更优选使条件式(8)的上限值为1.47。进而,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使条件式(8)的上限值为1. 41。相反,在条件式(8)的下限值以下时,后侧透镜组GR 单体所产生的倍率色像差恶化,因此不优选。另外,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8)的下限值为0.85。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更优选使条件式(8) 的下限值为0. 90。进而,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使条件式(8)的下限值为0. 94。此外在本摄影透镜SL中,设第四透镜成分G4的像侧的面(图11中为从物体侧开始数的第8个透镜面)的曲率半径为r8,摄影透镜SL全系的焦距为f时,优选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9)。0. 30 < r8/f < 0. 50(9)条件式(9)是用于规定第四透镜成分G4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8相对于焦距f 的比的条件式。在条件式(9)的上限值以上时,珀兹伐和变大,难以矫正像面弯曲,因此不优选。另外,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9)的上限值为0.45。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更优选使条件式(9)的上限值为0.40。进而,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使条件式(9)的上限值为0.35。相反,在条件式(9)的下限值以下时,难以矫正彗差。此外,后侧透镜组GR整体的屈光力增强,作为透镜系统整体无法良好地矫正球面像差,因此不优选。另外,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 (9)的下限值为0.31。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更优选使条件式(9)的下限值为0. 32。此外在本摄影透镜SL中,设后侧透镜组GR所包含的复合透镜G89的最靠近像侧配置的负透镜G9对d线的折射率为n9、阿贝数为v9,在该负透镜G9的物体侧贴合的正透镜 G8对d线的折射率为π8、阿贝数为v8时,优选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10)及条件式(11)。n8 > n9(10)v8 > v9(11)条件式(10)及条件式(11)是用于规定最靠近像侧配置的复合透镜G89的正透镜 G8和负透镜G9的屈光力和阿贝数的条件。通过满足条件式(10),可以防止珀兹伐和的增大。此外通过满足条件式(11)可以进行色差的良好矫正。在此,为了抑制彗差、球面像差的产生而对正透镜G8使用高折射率的材料时,阿贝数变小、负透镜G9为了矫正色差而成为高折射率。因此珀兹伐和增大。但是,通过使后侧透镜组GR的复合透镜G89构成为同时满足条件式(10)及条件式(11),即使使用高折射率的材料,也可以防止色差矫正以及珀兹伐和增大。另外,为了使本实施例的效果更为切实,在条件式(11)中,优选使正透镜G8的阿贝数v8比负透镜G9的阿贝数v9大20以上,即满足下式(a2)。v8-v9 > 20 (a2)本摄影透镜SL,在设后侧透镜组GR的焦距为fR、该摄影透镜SL全系的焦距为f 时,优选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12)。
1. 00 < fR/f < 2. 00 (12)条件式(12)是用于规定后侧透镜组GR的焦距fR和摄影透镜SL全系的焦距的比的条件式。在条件式(1 的上限值以上时,摄影透镜SL整体大型化。此外在有限距离下进行对焦时,像面的变动变大,难以进行从无限远到近距离的像差矫正,因此不优选。另外, 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12)的上限值为1.90。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更优选使条件式(12)的上限值为1.80。进而,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使条件式(1 的上限值为1.60。相反,在条件式(1 的下限值以下时,难以矫正球面像差,因此不优选。另外,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 (12)的下限值为1. 10。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更优选使条件式(12)的下限值为1.20。接下来说明第二个例子涉及的条件。首先,该摄影透镜SL,在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前侧透镜组GF及后侧透镜组GR以不同的移动量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以使前侧透镜组GF和后侧透镜组GR之间的间隔增大,设第一透镜成分Gl对d线的阿贝数为vl, 第二透镜成分G2对d线的阿贝数为v2,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倍时的前侧透镜组GF的移动量为Y F1,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倍时的后侧透镜组GR的移动量为 YRl时,优选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1 及条件式(14)。另外,第一透镜成分Gl或第二透镜成分G2由复合透镜构成时,其阿贝数为构成该复合透镜的透镜的阿贝数的平均值。(vl+v2)/2 > 60(13)0. 35 < y Rl/y Fl < 0. 80 (14)条件式(1 是用于规定前侧透镜组GF中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成分Gl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成分G2的光学材料特性的组合的条件式。在条件式(1 的下限值以下时,在最靠近物体侧的透镜成分对色差产生具有较大影响的变形高斯类型的本摄影透镜SL中,倍率色像差的矫正不足,难以维持良好的性能,因此不优选。另外,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13)的下限值为61。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更优选使条件式(1 的下限值为63。进而,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使条件式(1 的下限值为65。条件式(14)是用于规定前侧透镜组GF及后侧透镜组GR的中间摄影距离时的对焦中的移动比率的适当范围的条件式。在条件式(14)的上限值以上时,彗差及像面弯曲变得矫正过剩,因此不优选。另外,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14)的上限值为0. 77。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更优选使条件式(14)的上限值为0. 74。 进而,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使条件式(14)的上限值为0.71。相反, 在条件式(14)的下限值以下时,难以矫正彗差及像面弯曲,因此不优选。另外,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14)的下限值为0. 39。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更优选使条件式(14)的下限值为0. 43。进而,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使条件式(14)的下限值为0.47。此外,在本摄影透镜SL中,设第一透镜成分Gl对d线的折射率为nl、第二透镜成分G2对d线的折射率为n2时,优选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1幻。另外,第一透镜成分Gl 或第二透镜成分G2由复合透镜构成时,其折射率为构成该复合透镜的透镜的折射率的平均值。
(nl+n2)/2 > 1. 49 (15)条件式(1 是用于规定物体侧的两个新月形状的透镜成分Gl、G2的折射率的条件式。通过满足条件式(15)可以良好地矫正彗差及倍率色像差。另外,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15)的下限值为1. 52。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更优选条件式(15)的下限值为1.55。进而,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使条件式(15)的下限值为1.59。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影透镜SL中的前侧透镜组GF及后侧透镜组GR,在从中间摄影距离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优选以不同的移动量比沿着光轴移动。通过这种结构,在从无限远到近距离的摄影距离全部区域可以良好地矫正球面像差和像面弯曲。另外,在对焦时, 孔径光阑S与前侧负透镜成分G4或后侧负透镜成分G5 —起沿着光轴移动。此外在本摄影透镜SL中,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7倍时,设前侧透镜组GF 的移动量为Y F2,后侧透镜组GR的移动量为Y R2时,优选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16)。0. 35 < YR2/YF2 < 0. 50 (16)条件式(16)是用于规定前侧透镜组GF及后侧透镜组GR在近距离摄影时的对焦中的移动比率的适当范围的条件式。在条件式(16)的上限值以上时,彗差及像面弯曲变得矫正过剩,因此不优选。另外,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16)的上限值为0. 48。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更优选使条件式(16)的上限值为0. 46。相反,在条件式(16)的下限值以下时,难以矫正彗差及像面弯曲,因此不优选。另外,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16)的下限值为0. 36。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更优选使条件式(16)的下限值为0.37。此外在本摄影透镜SL中,设复合透镜G89的最靠近像侧配置的负透镜G9对(!线的折射率为n9、阿贝数为v9,在该负透镜G9的物体侧贴合的正透镜G8对d线的折射率为 n8、阿贝数为v8时,优选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17)及条件式(18)。n8 > n9(17)v8 > v9(18)条件式(17)及条件式(18)是用于规定最靠近像侧配置的复合透镜G89的正透镜 G8和负透镜G9的屈光力和阿贝数的条件。通过满足条件式(17),可以防止珀兹伐和的增大。此外通过满足条件式(18)可以进行色差的良好矫正。在此,为了抑制彗差、球面像差的产生而对正透镜G8使用高折射率的材料时,阿贝数变小、负透镜G9为了矫正色差而成为高折射率。因此珀兹伐和增大。但是,通过使后侧透镜组GR的复合透镜G89构成为同时满足条件式(17)及条件式(18),即使使用高折射率的材料,也可以防止色差矫正以及珀兹伐和增大。另外,为了使本实施例的效果更为切实,在条件式(18)中,优选使正透镜G8的阿贝数v8比负透镜G9的阿贝数v9大20以上,即满足下式(a3)。v8-v9 > 20(a3)在本摄影透镜SL中,进一步设前侧负透镜成分G4的像侧的面(图1中为从物体侧开始数的第8个透镜面)的曲率半径为r8,摄影透镜SL全系的焦距为f时,优选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19)。0. 30 < r8/f < 0. 50 (19)条件式(19)是用于规定前侧负透镜成分G4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相对于焦距f的比的条件式。在条件式(19)的上限值以上时,珀兹伐和变大,难以矫正像面弯曲,因此不优选。另外,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19)的上限值为0.45。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更优选使条件式(19)的上限值为0.40。进而,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使条件式(19)的上限值为0. 35。相反,在条件式(19)的下限值以下时,难以矫正彗差。此外,后侧透镜组GR的能力增强,作为整体无法良好地矫正球面像差,因此不优选。另外,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19)的下限值为0.31。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更优选使条件式(19)的下限值为0.32。本摄影透镜SL,在设后侧透镜组GR的焦距为fR、该摄影透镜SL全系的焦距为f 时,优选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00)。1. 00 < fR/f < 2. 00(20)条件式00)是用于规定后侧透镜组GR的焦距和摄影透镜SL全系的焦距的比的条件式。在条件式00)的上限值以上时,摄影透镜SL整体大型化。此外在有限距离下进行对焦时,像面的变动变大,难以进行从无限远到近距离的像差矫正,因此不优选。此外,用于对焦的移动量变大,镜筒结构大型化,因此不优选。另外,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优选使条件式00)的上限值为1.90。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更优选使条件式00)的上限值为1.80。进而,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使条件式 (20)的上限值为1.60。相反,在条件式00)的下限值以下时,难以矫正球面像差,因此不优选。另外,为了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00)的下限值为1.10。此外为了更切实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更优选使条件式00)的下限值为1.20。此外,该摄影透镜SL,为了因手的抖动引起的摄影失败,在透镜系统中组装有检测透镜系统的抖动的抖动检测系统和驱动单元,通过使构成透镜系统的透镜组中的一个透镜组的整体或者一部分作为防振透镜组而偏心设置,从而以对由抖动检测系统检测出的透镜组的抖动引起的像抖动(像面位置的变动)进行矫正的方式,通过驱动单元驱动防振透镜组,使像移位,从而能够对像抖动进行矫正。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影透镜SL可以作为所谓的防振光学系统发挥作用。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透镜系统由两个可动组构成,但也可以在个透镜组之间附加其他透镜组,或者与透镜系统的像侧或物体侧相邻地附加其他透镜组。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影透镜SL在35mm胶片规格换算下的焦距为60 150mm左右, 优选为80 90mm左右。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影透镜SL,在从最靠近像侧配置的正透镜 G9的像侧面到像面的距离(后焦距)最小的状态下,较优选为10 30mm左右。另外以下记载的内容在无损光学性能的范围内可以适当采用。首先透镜面可以为非球面。此时,可以是磨削加工的非球面、以玻璃为模而形成为非球面形状的玻璃型非球面、在玻璃的表面上将树脂形成为非球面形状的复合型非球面的任意的非球面。优选作为前侧负透镜成分的第四透镜成分G4(图11中为负凹凸透镜L4) 的像侧的面、作为后侧负透镜成分的第五透镜成分G5(图11中为双凹透镜I^)的物体侧的面、作为后侧正透镜成分的第六透镜成分G6(图11中为双凸透镜L6)的像侧的面中的至少一个、和正透镜G8(图11中为双凸透镜L8)的物体侧的面的任意一方为非球面。此外透镜面可以为衍射面,透镜可以是折射率分布型透镜(GRIN透镜)或塑料透镜。此外,孔径光阑S优选配置在作为前侧负透镜成分的第四透镜成分G4(图11中为负凹凸透镜L4)和作为后侧负透镜成分的第五透镜成分G5(图11中为双凹透镜L5)之间, 也可以不设置作为孔径光阑的部件,而用透镜的框代替其作用。进而在各透镜面上通过施加在较宽的波长区域具有高透过率的防反射膜,可以实现闪烁及重影减少、高对比度的高光学性能。在图19中作为具有上述摄影透镜SL的光学设备示出了电子静态照相机101构成。该电子静态照相机101在按下未图示的电源按钮时,摄影透镜SL的未图示的快门打开, 通过摄影透镜SL聚集来自未图示的被拍摄体的光,并在配置于像面I的摄像元件C (例如胶片、(XD、CM0S等)上成像。成像在摄像元件C上的被拍摄体像在配置于电子静态照相机 101背后的液晶监视器2上显示。摄影者在观看液晶监视器2的同时决定了被拍摄体像的构图后,按下释放按钮3而通过摄像元件C对被拍摄体像摄影,并记录保存到未图示的存储器中。此外,本摄影透镜SL可以应用于可在照相机主体上装卸的更换透镜。以下参照图20说明摄影透镜的制造方法的概要。首先,将各透镜组装到圆筒状的镜筒内。在将各透镜组装到镜筒内时,可以沿光轴依次逐个地将各透镜组装到镜筒内,也可以用保持部件一体地保持一部分或者全部透镜, 然后在组装到镜筒部件中。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配置从物体侧开始依次排列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成分Ll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成分L2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成分L3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成分L4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成分L5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六透镜成分L6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七透镜成分L7 ;以及将正透镜L8和负透镜 L9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优选将各透镜组装到镜筒内后,确认将各透镜组装到镜筒内的状态下是否能够形成物体的像。如上所述将摄影透镜组装好后,对摄影透镜的各种动作进行确认。作为各种动作的一例,包括进行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物体的调焦的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对焦动作; 使至少一部分透镜移动以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成分的手抖动矫正动作等。此外,各种动作的确认顺序是任意的。另外,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对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实施例)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 第四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图3、 图5及图7是示出第一 第四实施例各自的摄影透镜ZL(ZL1 ZL4)的构成的剖视图,在这些摄影透镜ZLl ZL4的对焦中,用箭头示出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使该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的方向。如该图1、图3、图5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摄影透镜ZLl ZL4的任一个均如上所述,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成分Gl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成分G2 ;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新月形状的第三透镜成分G3 ;具有负屈光力的前侧负透镜成分(第四透镜成分)G4 ;孔径光阑S ;将具有负屈光力的后侧负透镜成分 (第五透镜成分)G5、及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正透镜成分(第六透镜成分)G6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G56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七透镜成分G7 ;将正透镜G8及负透镜G9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G89;和过滤器组FL。在此,过滤器组FL由低通滤波器、红外截止滤波器等构成。像面I 如图10所示在摄像元件C(胶片、(XD、CMOS等)上成像。(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影透镜ZLl的构成的图。第一实施例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在该图ι的摄影透镜ZLl中,第一透镜成分Gl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l构成,第二透镜成分G2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2构成,第三透镜成分 G3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3构成,前侧负透镜成分(第四透镜成分)G4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凹凸透镜L4构成,复合透镜G56通过将由双凹透镜L5构成的后侧负透镜成分G5(第五透镜成分)和由双凸透镜L6构成的后侧正透镜成分G6(第六透镜成分)贴合而构成,第七透镜成分G7由双凸正透镜L7构成,复合透镜G89通过将由双凸透镜L8构成的第八透镜G8和由双凹透镜L9构成的第九透镜G9贴合而构成。从远距离向近距离的对焦如下进行将摄影透镜ZL整体分割为透镜成分Gl G7、及复合透镜G89这2组,并使其分别向物体侧移动。此时,孔径光阑S在对焦时,与前侧负透镜成分G4、后侧负透镜成分G5—起沿着光轴移动。另外,对焦时的移动速度中,前侧的透镜组(Gl G7)移动得快于后侧的透镜组(复合透镜G89)。在下述表1中,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各参数的值。在该表1中,f为焦距、FNO为 F号码、2ω为视角。进而,面序号为沿光线的行进方向、从物体侧开始的透镜面的序号,面间隔为从各光学面到下一光学面为止在光轴上的间隔,折射率和阿贝数分别为相对于d线 (λ = 587. 6nm)的值。此外,透镜全长表示无限远对焦时从透镜面的第一面开始到像面为止在光轴上的距离。其中,下面所有的各参数值中记载的焦距f、曲率半径、面间隔以及其他长度的单位一般采用“mm”,然而由于成比例地放大或者成比例地缩小光学系统也能够得到同等的光学性能,因此单位并不限定于此。此外,曲率半径0. 0000表示平面,空气的折射率为1.00000被省略了。另外,这些符号的说明以及各参数表的说明在以后的实施例中也是相同的。(表1) f=32.0 F.NO =1.2 2 ω =29.9 像高=8.5 全长=54.6
面序号曲率半径128.,92282228,.3618326.,0101463.1641519.,3125620.,7366760.,3267810.,947890,.000010-12.1627
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
4.301.592468.360.103.391.592468.360.104.331.816046.621.701.301.672732.104.144.551.001.672732.10
(孔径光阑;)1169.42395.191.883040.7612-20.90840.1013270.49862.851.755052.3214-37.4965(dl)1546.66264.501.883040.7616-25.93602.991.761826.5217258.6980(d2)180.00001.001.516864.10190.00001.50200.00001.871.516864.10210.00000.40220.00000.701.516864.10230.00000.50在该第一实施例中,第七透镜成分G7和第八透镜G8 (复合透镜G89)的轴上空气间隔dl、以及第九透镜成分G9和过滤器组FL的轴上空气间隔d2,在对焦时变化。下述表 2中示出了无限远、及摄影倍率1/13. 6下的可变间隔。(表 2)摄影倍率无限远1/13.6dl 0. 102. 05d2 7. 989. 55下述表3示出该第一实施例中的各条件式对应值。另外在该表3中,nl表示第一透镜成分Gl对d线的折射率,Vl表示该第一透镜成分Gl的阿贝数,n2表示第二透镜成分 G2对d线的折射率,v2表示该第二透镜成分G2的阿贝数,n8表示正透镜G8对d线的折射率,v8表示该正透镜G8的阿贝数,n9表示负透镜G9对d线的折射率,v9表示该负透镜G9 的阿贝数,r8表示前侧负透镜成分G4的像侧的第八面的曲率半径,f表示摄影透镜ZL全系的焦距。以上符号的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也相同。(表 3)(1) (nl+n2)/2 = 1. 5920(2) (vl+v2)/2 = 68. 36(3)n8 = 1.8830n9 = 1. 7618(4) v8 = 40. 76v9 = 26. 52(5)r8/f = 0. 34(6)f89/f = 1. 51
图2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各像差图。图2A是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 2B是有限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在各像差图中,NA表示数值孔径,Y表示像高,d表示 d 线(λ = 587. 6nm),g 表示 g 线(λ = 435. 6nm),C 表示 C 线(λ = 656. 3nm),F 表示 F线(λ = 486. lnm)。此外,在示出像散的像差图中,实线表示矢状像面,虚线表示子午像面。进而,在示出球面像差的像差图中,实线表示球面像差,虚线表示正弦条件。另外,该像差图的说明在以下示出的各实施例中也是相同的。这样,由各像差图可以知道,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各对焦状态下各像差得到良好的矫正,具有优良的成像性能。(第二实施例)图3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影透镜ZL2的构成的图。第二实施例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在该图3的摄影透镜ZL2中,第一透镜成分Gl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l构成,第二透镜成分G2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2构成,第三透镜成分 G3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3构成,前侧透镜成分(第四透镜成分)G4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凹凸透镜L4构成,复合透镜G56通过将由双凹透镜L5构成的后侧负透镜成分G5(第五透镜成分)和由双凸透镜L6构成的后侧正透镜成分G6(第六透镜成分)贴合而构成,第七透镜成分G7由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凹凸透镜L7构成,复合透镜G89通过将由双凸透镜L8构成的第八透镜G8和由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凹凸透镜L9构成的第九透镜G9贴合而构成。从远距离向近距离的对焦如下进行将摄影透镜ZL整体分割为透镜成分Gl G4、透镜成分G5 G7及复合透镜G89这3组,并使其分别向物体侧移动。此时,孔径光阑 S在对焦时,与前侧负透镜成分G4—起沿着光轴移动。另外,对焦时的移动速度,按照透镜成分Gl G4、透镜成分G5 G7、复合透镜G89的顺序变快地移动。在下述表4中,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各参数的值。( 4) f=32.0 F.NO =1.2 2 ω =29.9 像高=8.5 全长=54.4
面序号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137.00003,.531.592468.362234.84520.10324.44873,.931.592468.36479.82380,.10519.57575,.631.816046.62619.26261.57748.10370,.801.672732.10810.9088 4.05
90.0000 (dl)(孔径光阑)
10-12.27410.801.698930.131159.21575.081.883040.7612-19.18180.1013-122.25102.091.755052.3214-42.5780(d2)1538.52054.671.883040.7616-25.07064.031.761826.5217-223.2770(d3)180.00001.001.516864.10190.00001.50200.00001.871.516864.10210.00000.40220.00000.701.516864.10230.00000.50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前侧负透镜成分G4和后侧负透镜成分G5的轴上空气间隔dl、 第七透镜成分G7和第八透镜G8的轴上空气间隔d2、以及第九透镜成分G9和过滤器组FL 的轴上空气间隔d3,在对焦时变化。下述表5中示出了无限远、及摄影倍率1/13. 6下的可
变间隔。
(表5)
摄影倍率
无限远1/13.6
dl 4.234.62
d2 0.11.9
d3 7.599.52下述表6示出该第二实施例中的各条件式对应值。(表 6)(1) (nl+n2)/2 = 1. 5920(2) (vl+v2)/2 = 68. 36(3)n8 = 1.8830n9 = 1. 7618(4) v8 = 40. 76
v9 = 26. 52(5)r8/f = 0. 34(6)f89/f = 1. 03图4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各像差图。图4A是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4B 是有限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这样,由各像差图可以知道,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各对焦状态下各像差得到良好的矫正,具有优良的成像性能。(第三实施例)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影透镜ZL3的构成的图。第三实施例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在该图5的摄影透镜ZL3中,第一透镜成分Gl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l构成,第二透镜成分G2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2构成,第三透镜成分 G3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3构成,前侧负透镜成分(第四透镜成分)G4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凹凸透镜L4构成,复合透镜G56通过将由双凹透镜L5构成的后侧负透镜成分G5(第五透镜成分)和由双凸透镜L6构成的后侧正透镜成分G6(第六透镜成分)贴合而构成,第七透镜成分G7由双凸正透镜L7构成,复合透镜G89通过将由双凸透镜L8构成的第八透镜G8和由双凹透镜L9构成的第九透镜G9贴合而构成。从远距离向近距离的对焦如下进行将摄影透镜ZL整体分割为透镜成分Gl G4、透镜成分G5 G7及复合透镜G89这3组,并使其分别向物体侧移动。此时,孔径光阑 S在对焦时,与前侧负透镜成分G4—起沿着光轴移动。另外,对焦时的移动速度,按照透镜成分Gl G4、透镜成分G5 G7、复合透镜G89的顺序变快地移动。在下述表7中,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各参数的值。(表7) f =32.0 F.NO =1.2 2 ω =29.9 像高=8.5 全长=57.2
面序号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140.,34523.291.497081.542223,.96920.10328.,30683.841.592468.364127,.23520.10520.66485.851.816046.62623.,47941.55746.,62821.471.672732.10811.,44524.0790,.0000(dl)10-12.51291.001.698930.131177.83306.921.883040.7612-21.07440.1013174.04213.161.755052.3214-39.3712(d2)1534.31624.761.883040.7616-36.32291.301.761826.52
(孔径光阑;)1761.4220(d3)180.00001.001.516864.10190.00001.50200.00001.871.516864.1210.00000.40220.00000.701.516864.1230.00000.50在该第三实施例中,前侧负透镜成分G4和后侧负透镜成分G5的轴上空气间隔dl、 第七透镜成分G7和第八透镜G8的轴上空气间隔d2、以及第九透镜成分G9和过滤器组FL 的轴上空气间隔d3,在对焦时变化。下述表8中示出了无限远、及摄影倍率1/13. 6下的可
变间隔。
(表8)
摄影倍率无限远1/13.6dl5.025.96d20.102.72d38.649.77下述表9中示出了该第三实施例的各条件式对应值。(表 9)(1) (nl+n2)/2 = 1. 5447(2) (vl+v2)/2 = 74. 95(3)n8 = 1.8830n9 = 1. 7618(4) v8 = 40. 76v9 = 26. 52(5)r8/f = 0. 36(6)f89/f = 1. 78图6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各像差图。图6A是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6B 是有限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这样,由各像差图可以知道,在第三实施例中,在各对焦状态下各像差得到良好的矫正,具有优良的成像性能。(第四实施例)图7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摄影透镜ZL4的构成的图。第四实施例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在该图7的摄影透镜ZL4中,第一透镜成分Gl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l构成,第二透镜成分G2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2构成,第三透镜成分 G3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3构成,前侧负透镜成分(第四透镜成分)G4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凹凸透镜L4构成,复合透镜G56通过将由双凹透镜L5构成的后侧负透镜成分G5(第五透镜成分)和由双凸透镜L6构成的后侧正透镜成分G6(第六透镜成分)贴合而构成,第七透镜成分G7由双凸正透镜L7构成,复合透镜G89通过将由双凸透镜L8构成的第八透镜G8和由双凹透镜L9构成的第九透镜G9贴合而构成。从远距离向近距离的对焦如下进行将摄影透镜ZL整体分割为透镜成分Gl G4、透镜成分G5 G7及复合透镜G89这3组,并使其分别向物体侧移动。此时,孔径光阑 S在对焦时,与前侧负透镜成分G4—起沿着光轴移动。另外,对焦时的移动速度,按照透镜成分Gl G4、透镜成分G5 G7、复合透镜G89的顺序变快地移动。在下述表10中,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各参数的值。
(表 10) f=32.0 F.NO=1.22 ω =29.9 像高=8.5 全长=58.7
面序号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145.12953.371.592468.362 1436.32820.10331.54793.391.592468.364112.16350.10521.21655.131.816046.62622.68382.49791.61660.801.647733.79813.65003.8890.0000(dl)10-13.67760.801.698930.1311309.54686.841.883040.7612-21.56150.1013184.58452.861.755052.3214-44.1935(d2)1538.40255.261.883040.7616-33.31694.611.761826.521768.0862(d3)180.00001.001.516864.10190.00001.50200.00001.871.516864.10210.00000.40220.00000.701.516864.10230.00000.50
(孔径光阑;) 在该第四实施例中,前侧负透镜成分G4和后侧负透镜成分G5的轴上空气间隔dl、 第七透镜成分G7和第八透镜G8的轴上空气间隔d2、以及第九透镜成分G9和过滤器组FL 的轴上空气间隔d3,在对焦时变化。下述表11中示出了无限远、及摄影倍率1/13. 6下的可变间隔。
(表U)
摄影倍率无限远1/13.6dl4.435.21d20.102.31d38.479.95下述表12示出该第四实施例中的各条件式对应值。(表12)(1) (nl+n2)/2 = 1. 5920(2) (vl+v2)/2 = 68. 36(3)n8 = 1.8830n9 = 1. 7618(4) v8 = 40. 76v9 = 26. 52(5)r8/f = 0. 43(6)f89/f = 1. 87图8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各像差图。图8A是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8B 是有限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这样,由各像差图可以知道,在第四实施例中,在各对焦状态下各像差得到良好的矫正,具有优良的成像性能。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五 第八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1、图 13、图15及图17是示出各实施例各自的摄影透镜SL (SLl SL4)的构成及屈光力分配、以及从无限远对焦状态向近距离对焦状态的对焦状态变化中的各透镜组移动的方式的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摄影透镜SLl SL4的任一个均如上所述,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GF (第一 第七透镜成分Gl G7)、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GR (复合透镜G89),具体地说,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成分Gl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成分G2 ;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新月形状的第三透镜成分 G3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成分(前侧负透镜成分)G4 ;孔径光阑S ;将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成分(后侧负透镜成分)G5、及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六透镜成分(后侧正透镜成分) G6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G56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七透镜成分G7 ;将正透镜G8及负透镜G9 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G89 ;和过滤器组FL。在此,过滤器组FL由低通滤波器、红外截止滤波器等构成。从无限远对焦状态向近距离对焦状态的对焦状态变化(即调焦)中,前侧透镜组GF及后侧透镜组GR相对于像面移动,前侧透镜组GF和后侧透镜组GR之间的间隔变化。 像面I如图19所示在摄像元件C (胶片、(XD、CMOS等)上成像。(第五实施例)图11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摄影透镜SLl的构成的图。第五实施例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在该图11的摄影透镜SLl中,第一透镜成分Gl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l构成,第二透镜成分G2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2构成,第三透镜成分G3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L3构成,第四透镜成分(前侧负透镜成分)G4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凹凸透镜L4构成,复合透镜G56通过将由双凹透镜L5构成的第五透镜成分(后侧负透镜成分)G5和由双凸透镜L6构成的第六透镜成分(后侧正透镜成分)G6 贴合而构成,第七透镜成分G7由双凸正透镜L7构成,复合透镜G89通过将由双凸透镜L8构成的第八透镜G8和由双凹透镜L9构成的第九透镜G9贴合而构成。以上摄影透镜SLl的构成在以后的实施例中也相同。此外,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通过使前侧透镜组GF及后侧透镜组GR分别向物体侧移动来进行。另外,孔径光阑S配置在前侧透镜组GF内(如上所述在前侧负透镜成分G4和后侧负透镜成分G5之间),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与前侧透镜组GF —体地移动。这些在以后的实施例中也相同。下述表13示出第五实施例的各参数的值。在该表13中,f为焦距、FNO为F号码、 2ω为视角,Bf为后焦距。进而,面序号为沿光线的行进方向、从物体侧开始的透镜面的序号,面间隔为从各光学面到下一光学面为止在光轴上的间隔,折射率和阿贝数分别为相对于d线(λ = 587. 6nm)的值。此外,透镜全长表示无限远对焦时从透镜面的第一面开始到像面为止在光轴上的距离。其中,下面所有的各参数值中记载的焦距、曲率半径、面间隔以及其他长度的单位一般采用“mm”,然而由于成比例地放大或者成比例地缩小光学系统也能够得到同等的光学性能,因此单位并不限定于此。此外,曲率半径0. 0000表示平面,空气的折射率为1.00000被省略了。另外,这些符号的说明以及各参数表的说明在以后的实施例中也是相同的。
(表 13)
f=32.00 F.NO=1.24 2 ω =29.86 像高=8.50 全长=56.13
面序号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
135.6570 5.50 1.59319 67.87
2329.8920 0.30
322.5026 4.30 1.59319 67.87
463.9805 0.20521.40465.101.8160046.63621.59391.30757.82351.301.6727032.11810.54454.9090.00004.00(孔径光阑10-11.27401.301.6989530.131156.37784.351.8830040.7712-19.01490.1513585.30782.851.7550052.2914-33.3610 (dl4)1540.43894.301.8830040.7716-29.49951.401.7618226.5617880.5274 (dl7)180.00000.501.5168064.12190.00004.60200.00001.871.5168064.12210.00000.30220.00000.701.5168064.12230.0000(Bf)在该第五实施例中,前侧透镜组GF和后侧透镜组GR的轴上空气间隔dl4、后侧透镜组GR和过滤器组FL的轴上空气间隔dl7在对焦时变化。下述表14示出无限远对焦状态、中间摄影距离对焦状态及近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组间隔。另外,中间摄影距离为摄影倍率-0. 01倍的摄影距离,近距离为摄影倍率-0. 07倍的摄影距离。这些值在以后的实施例中也相同。
(表 14)
无限远中間撮影距離近距離
dl4 1.20001.42613.2405
dl7 5.18945.42486.8031
Bf 0.51600.51600.5160在下述表15中示出该第五实施例中的各条件式对应值。另外在该表15中,f表示摄影透镜SL全系的焦距,fF表示前侧透镜组GF的焦距,fR表示后侧透镜组GR的焦距, f9表示后侧透镜组GR中的负透镜G9的焦距,r8表示第四透镜成分G4的像侧的第八面的曲率半径,n8表示正透镜G8对d线的折射率,v8表示该正透镜G8的阿贝数,n9表示负透镜G9对d线的折射率,v9表示该负透镜G9的阿贝数。以上符号的说明在以后的实施例中也相同。(表15)f = 32. 0013fF = 52. 0532fR = 40. 1057f9 = -37. 4422r8 = 10. 5445n8 = 1. 88300n9 = 1. 76182v8 = 40. 77v9 = 26. 56(l)fF/fR = 1. 2979(2) (-f9)/f = 1. 1700(3)r8/f = 0. 3295(4) n8 > n9 :1. 88300 > 1. 76182(5) v8 > v9 :40. 77 > 26. 56(6)fR/f = 1. 2533在下述表16中示出该第五实施例中的各条件式对应值。另外在该表16中,vl表示第一透镜成分Gl的阿贝数,v2表示第二透镜成分G2的阿贝数,Y Fl表示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倍时的前侧透镜组GF的移动量,Y Rl表示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 倍时的后侧透镜组GR的移动量,nl表示第一透镜成分Gl对d线的折射率,n2表示第二透镜成分G2对d线的折射率,γ F2表示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7倍时的前侧透镜组 GF的移动量,Y R2表示从无限远对焦为摄影倍率-0. 07倍时的后侧透镜组GR的移动量,n8 表示正透镜G8对d线的折射率,n9表示负透镜G9对d线的折射率,v8表示该正透镜G8的阿贝数,v9表示该负透镜G9的阿贝数,r8表示前侧负透镜成分G4的像侧的面(第八面) 的曲率半径,f表示摄影透镜SL全系的焦距,fR表示后侧透镜组GR的焦距。以上符号的说明在以后的实施例中也相同。(表 16)
vl =67.87
v2 =67.87
YFl=-0.4614
YRl=-0.2354
nl =1.59319
n2 =1.59319
YF2=-3. 6542
YR2=-1. 6137
n8 =1.88300
n9 = 1. 76182v8 = 40. 77v9 = 26. 56r8 = 10. 5445f = 32. 0013fR = 40. 1057(1) (vl+v2)/2 = 67. 87(2) y Rl/y Fl = 0. 5102(3) (nl+n2)/2 = 1. 59319(4) yR2/yF2 = 0. 4416(5)n8 > n9 :1. 88300 > 1. 76182(6)v8 > v9 :40. 77 > 26. 56(7)r8/f = 0. 3295(8)fR/f = 1. 2533图12示出第五实施例的各像差图。图12A是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 12B是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倍时的中间摄影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12C是对焦为摄影倍率-0. 07倍时的近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在各像差图中,FNO表示F号码, NA表示数值孔径,A表示半视角,HO表示物体高,d表示d线(λ = 587. 6nm),g表示g线 (λ = 4!35.6nm),C表示 C 线(λ = 656. 3nm),F 表示 F 线(λ = 486. Inm)。此外,在示出像散的像差图中,实线表示矢状像面,虚线表示子午像面。另外,该像差图的说明在以后的各实施例中也是相同的。这样,由各像差图可以知道,在第五实施例中,在各对焦状态下各像差得到良好的矫正,具有优良的成像性能。(第六实施例)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摄影透镜SL2的构成的图。第六实施例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该图13的摄影透镜SL2的构成与第五实施例的摄影透镜SL 1的构成相同。下述表17示出该第六实施例的各参数的值。
(表Π)
f =32.00 F.NO =1.23 2 ω =29.87 像高=8.50 全长=56.42面序号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135.24035.501.5931967.872320.96350.30323.01164.301.5931967.87461.74300.10521.51695.201.8160046.62622.01291.30755.31891.301.6727032.10810.60454.9090.00004.00(孔径光阑10-11.27481.301.6989530.131155.21954.501.8830040.7612-18.89250.1013301.48442.851.7550052.3214-34.5531(dl4)1541.33434.301.8830040.7616-31.06881.401.7618226.5217458.1219(dl7)180.00001.001.5168064.10190.00001.50200.00001.871.5168064.10210.00000.40220.00000.701.5168064.10230.0000(Bf)在该第六实施例中,前侧透镜组GF和后侧透镜组GR的轴上空气间隔dl4、后侧透镜组GR和过滤器组FL的轴上空气间隔dl7在对焦时变化。下述表18示出无限远对焦状态、中间摄影距离对焦状态及近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组间隔。(表 18)
dl4 dl7
无限远中间摄影距离
1.20001.4382
7.90438.1353
Bf 0.50000.5000下述表19示出该第六实施例的各条件式对应值。(表19)f = 32. 0001fF = 50. 5104fR = 42. 5105f9 = -38. 1450r8 = 10. 6045n8 = 1. 88300n9 = 1. 76182v8 = 40. 76v9 = 26. 52(l)fF/fR = 1. 1882(2) (-f9)/f = 1. 1920(3)r8/f = 0. 3314(4) n8 > n9 :1. 88300 > 1. 76182(5) v8 > v9 :40. 76 > 26. 52(6)fR/f = 1. 3284下述表20示出该第六实施例的各条件式对应值。(表 20)vl = 67. 87v2 = 67. 87yFl = -0. 4692γ Rl = -0. 2310nl = 1. 59319n2 = 1. 59319yF2 = -3. 6560γ R2 = -1. 5383n8 = 1. 88300n9 = 1. 76182v8 = 40. 76v9 = 26. 52r8 = 10. 6045f = 32. 0001
近距离 3.3177 9.4426 0.5000
fR = 42. 5105(1) (vl+v2)/2 = 67. 87(2) γ Rl/γ Fl = 0. 4923(3) (nl+n2)/2 = 1. 59319(4) y R2/ yF2 = 0. 4208(5)n8 > n9 1. 88300 > 1. 76182(6) v8 > v9 :40. 76 > 26. 52(7)r8/f = 0. 3314(8)fR/f = 1. 3284图14示出第六实施例的各像差图。图14A是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 14B是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倍时的中间摄影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14C是对焦为摄影倍率-0. 07倍时的近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这样,由各像差图可以知道,在第六实施例中,在各对焦状态下各像差得到良好的矫正,具有优良的成像性能。(第七实施例)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摄影透镜SL3的构成的图。第七实施例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该图15的摄影透镜SL3的构成与第五实施例的摄影透镜SL 1的构成相同。下述表21示出该第七实施例的各参数的值。(表 21) f=32.00 F.NO =1.23 2 ω =29.87 像高=8.50 全长=54.44
面序号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128.92284.351.5924068.362268.,25480.10324.40643.531.5924068.36460.05520.10519.84223.971.8160046.62620.98761.77768.62801.301.6727032.10810.96364.1690.,00004.76(孔径光阑10-1]L75831.301.6727032.101170.55424.531.8830040.7612-19.82310.1013861.23682.911.7550052.3214-32!.5214 (dl4)1540.31104.531.8830040.7616-29.52971.671.7618226.5217129.4578 (dl7)180.00001.001.51680 64.10
190.00001.50
200.00001.871.51680 64.10
210.00000.40
220.00000.701.51680 64.10
230.0000 则
〔0375〕 在该第七实施例中,前侧透镜组即和后侧透镜组⑶的轴上空气间隔也4、后侧透 镜组⑶和过滤器组孔的轴上空气间隔也7在对焦时变化。下述表22示出无限远对焦状 态、中间摄影距离对焦状态及近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组间隔。 〔0376〕
(表 22〉
无限远 中间摄影距离近距离
己14 1.20001.37393.4519
己17 8.17218.42289.5938
0? 0.50000.50000.5000
〔0377〕下述表23示出该第七实施例的各条件式对应值。
〔0378〕〈表 23〉 〔0379〕亡 ^ 32^ 0003 〔0380〕忭48’ 5085 〔0381〕亡尺 ^ 49.1132 〔0382〕亡9 ^ —31. 4199
〔0383〕1-8 10. 9636
〔0384〕1!8 ^ 1. 88300
〔0385〕119 1. 76182
〔0386〕乂8 40^ 76 〔0387〕 26’ 52
〔0388〕(丄)汗/?尺 二 0丨 9877
〔0389〕(之)(―钓)/ 二 0丨 9819
〔0390〕^沙/ 二 0’ 3426
〔0391〕(幻 118〉119 1’ 88300〉1. 76182
〔0392〕巧)乂8〉40’ 76〉26’ 52
〔0393〕出)?! / 二 1. 5348
〔0394〕下述表24示出该第七实施例的各条件式对应值。
〔0395〕〈表 24〉
〔0396〕VI 36
〔0397〕、2 68’ 36
〔0398〕^?! ^ 一0丨 4247
y Rl = -0. 2507nl = 1. 59240n2 = 1. 59240yF2 = -3. 6735γ R2 = -1. 4217n8 = 1. 88300n9 = 1. 76182v8 = 40. 76v9 = 26. 52r8 = 10. 9636f = 32. 0003fR = 49. 1132(1) (vl+v2)/2 = 68. 36(2) y Rl/y Fl = 0. 5903(3) (nl+n2)/2 = 1. 59240(4) y R2/ y F2 = 0. 3870(5)n8 > n9 :1. 88300 > 1. 76182(6)v8 > v9 :40. 76 > 26. 52(7)r8/f = 0. 3426(8)fR/f = 1. 5348图16示出第七实施例的各像差图。图16A是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 16B是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倍时的中间摄影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16C是对焦为摄影倍率-0. 07倍时的近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这样,由各像差图可以知道,在第七实施例中,在各对焦状态下各像差得到良好的矫正,具有优良的成像性能。(第八实施例)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摄影透镜SL4的构成的图。第八实施例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该图17的摄影透镜SL4的构成与第五实施例的摄影透镜SL 1的构成相同。下述表25示出该第八实施例的各参数的值。(表 25)
f=32.00 F.NO =1.23 2 ω =29.87 像高=8.50 全长=56.04
面序号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128.92284.241.5931967.872198.48930.10325..26613,.451.5931967.87461.07680,.10521.76215,.601.8160046.62622..63941.41759.86501.301.6727032.10810.44474.0290.00005.42(孔径光阑10-10.71271.301.6727032.1011100.40903.971.8160046.6212-19.67710.1013-237.50053.651.7550052.3214-23.2086(dl4)1535.40414.811.8830040.7616-38.24811.501.8051825.4217568.3560(dl7)180.00001.001.5168064.10190.00001.50200.00001.871.5168064.10210.00000.40220.00000.701.5168064.10230.0000(Bf)在该第八实施例中,前侧透镜组GF和后侧透镜组GR的轴上空气间隔dl4、后侧透镜组GR和过滤器组FL的轴上空气间隔dl7在对焦时变化。下述表沈示出无限远对焦状态、中间摄影距离对焦状态及近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组间隔。
(表 26)
无限远 dl4 1.2000 dl7 7.9000 Bf 0.5000
中间摄影距离 1.3283 8.1808 0.5000
下述表27示出该第八实施例的各条件式对应值。 (表 27) f = 32. 0001 fF = 54. 1696 fR = 39. 1379 f9 = -44. 4583 r8 = 10.4447 n8 = 1. 88300
近距离 3.5662 9.4651 0.5000
n9 = 1. 80518v8 = 40. 76v9 = 25. 42(l)fF/fR = 1. 3841(2) (-f9)/f = 1. 3893(3)r8/f = 0. 3264(4)n8 > n9 :1. 88300 > 1. 80518
(5) v8 > v9 :40. 76 > 25. 42(6)fR/f = 1. 2231下述表28示出该第八实施例的各条件式对应值。(表 28)vl = 67. 87v2 = 67. 87YFl = -0. 4091y Rl = -0. 2808nl = 1. 59319n2 = 1. 59319yF2 = -3. 9313γ R2 = -1. 5651n8 = 1. 88300n9 = 1. 80518v8 = 40. 76v9 = 25. 42r8 = 10. 4447f = 32. 0001fR = 39. 1379(1) (vl+v2)/2 = 67. 87(2) y Rl/y Fl = 0. 6864(3) (nl+n2)/2 = 1. 59319(4) yR2/yF2 = 0. 3981(5)n8 > n9 :1. 88300 > 1. 80518(6) v8 > v9 :40. 76 > 25. 42(7)r8/f = 0. 3264(8)fR/f = 1. 2231图18示出第八实施例的各像差图。图18A是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 18B是对焦为摄影倍率-0. 01倍时的中间摄影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18C是对焦为摄影倍率-0. 07倍时的近距离对焦状态下的各像差图。这样,由各像差图可以知道,在第八实施例中,在各对焦状态下各像差得到良好的矫正,具有优良的成像性能。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对其构成要素做出各种变更和修改。而且,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构成要素可以任何组合,用于具体化本发明。例如,构成要素中的一些可以从在所述实施例中公开的所有构成要素中省略。此外,可以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例中的构成要素。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影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上述前侧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成分;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成分;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成分;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成分;孔径光阑;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成分;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六透镜成分;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七透镜成分,上述后侧透镜组包括从物体侧依次将正透镜和负透镜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上述前侧透镜组及上述后侧透镜组以不同的移动量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以使上述前侧透镜组和上述后侧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增大,设上述前侧透镜组的焦距为fF、上述后侧透镜组的焦距为fR时,满足下式的条件0. 79 < fF/fR < 1. 5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透镜,其中,上述前侧透镜组及上述后侧透镜组,在从中间摄影距离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以不同的移动量比沿着光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透镜,其中,设上述后侧透镜组中的上述负透镜的焦距为f9、上述摄影透镜全系的焦距为f时,满足下式的条件0. 78 < (-f9) /f < 1. 5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透镜,其中,上述第五透镜成分为双凹形状,上述第六透镜成分为双凸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透镜,其中,上述第七透镜成分为双凸形状的正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透镜,其中,上述第七透镜成分为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凹凸透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影透镜,其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侧透镜组,前侧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成分;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成分;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成分;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成分;孔径光阑;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成分;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六透镜成分;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七透镜成分,后侧透镜组包括从物体侧依次将正透镜和负透镜贴合而成的复合透镜,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物体对焦时,前侧及后侧透镜组以不同的移动量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以使二者之间的间隔增大,设前侧透镜组的焦距为fF、后侧透镜组的焦距为fR时,满足下式的条件0.79<fF/fR<1.58。
文档编号G02B15/163GK102495461SQ20111045379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2日
发明者山本彩恭子, 武俊典 申请人:株式会社尼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