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式光圈眼内植入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921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虹膜式光圈眼内植入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眼假体,具体地说,属于一种虹膜式光圈形式的眼内植入物,可永久地将着色的组织覆盖在有视觉或感光能力的天然活体器官晶状体的前方。
背景技术
在医学上存在大量需要用改变眼睛的颜色来作为适用的治疗手段的情况。包括虹膜异色症的色彩固定,保护白化病患者的眼睛远离阳光带来的损害,在虹膜缺损、严重的虹膜萎缩以及虹膜劈裂症等情况下遮挡虹膜的缺陷。有时出于美容的目的也需要改变眼睛的颜色。人眼的前部开口被称为瞳孔,光线由瞳孔进入眼球通过晶状体到达视网膜。瞳孔的大小由虹膜控制,虹膜具有自然的色彩,这色彩也被看作是眼睛的颜色。现有技术中关于在眼球前房中植入覆盖虹膜的植入物的技术方案是由美国专利7025781 (’781专利)所公开的。该专利公开了一种人造软质虹膜式光圈植入物,其主体部分由光滑、柔韧和可折叠的材料制成。相比之下,本发明的植入物主体部分由非平面的弧段结构所构成,使植入物的性能有了特定的和实质性的进步,在’ 781专利中所公开的植入物不具备这种相应的主体部分。’ 781专利中所公开的植入物,包括“由主体部分一体成型的” “折翼部” “以提供一个具备整体结构的光圈”。,781专利中的“主体部分”是“平滑”的。相比之下,本发明的植入物包括由较厚的支撑弧段和较薄的通路弧段所构成的多个不均匀、非平面的组成部分。这些弧段在厚度和用途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共同形成了一个非平面、不光滑和非均匀的结构。因此本发明的植入物主体部分在现有技术中是不存在的。在本发明中,多个弧段结构的功能性意义在于它们能够显著地减少植入物和虹膜的接触面,从而降低了植入物和虹膜摩擦所导致的术后炎症的可能性,减少了青光眼发生的可能,同时也防止了色素细胞脱落进入前房。与’781专利不同的是,本发明中仅有较厚的支撑弧段具备从其上延伸出的耳廓状 结构。这些耳廓状结构并非是通路弧段的必需部分。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里,支撑弧段和通路弧段之间是厚度不均的,这也不同于’ 781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医学上和化妆/美容上用以改变虹膜颜色的眼内植入物。由惰性、无毒、可折叠的材料制成,优选可使流动性液体渗透通过的材料。上述材料被配置成一个环形的非平面结构,该结构适配于虹膜表面但不会遮挡晶状体。植入物的边缘大约延伸至前房角。该环形非平面结构由厚度不同的两种弧段组装而成,分别是通路弧段和支撑弧段。由于被支撑在虹膜上方一定距离的位置,通路弧段能够提供房水在植入物下方流通的通道。支撑弧段与虹膜相接触,并对通路弧段提供必要的支撑。从支撑弧段延伸出的耳廓状结构与前房角相接合,以保持植入物的位置。
该植入物还可以包括一个人工晶状体,并且如实施例中所述,优选由四个从支撑弧段上突出的尖脚并对人工晶状体提供固定作用。所述尖脚可以是任何形状,不过优选如实施例中所述的开角形状和闭环形状。所述人工晶状体优选有四个触点或附着点结构的形式,能够通过与所述尖脚的结合提升人工晶状体至弧段结构的表面上方并保持其位置固定。所述触点可以是与尖脚相适配的封闭的孔,或是切开的孔道或者钳状结构,以便在一个闭合环形的尖脚上能够快速安装到位。由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眼内植入物至少会部分干扰房水的回流并且其和虹膜色素细胞之间存在过度接触,所以会产生严重的医学问题。植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高眼压、虹膜炎、角膜水肿、白内障、青光眼和可导致视力衰退的感染。已报导的问题包括前房出血、眼压失控、严重的内皮细胞丢失大泡性角膜病变和前葡萄膜炎,并且存在小梁网和角膜内皮细胞的永久性损伤。 现有的一些虹膜假体植入物仅仅能够植入后房,而不是植入前房放置在虹膜或虹膜残留物前,因为这样做有很大的危险性造成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以及严重的眼压升高。]现有技术中,植入无虹膜透镜需要摘除患者的晶状体,即使患者没有白内障。换句话说,患者不得不同时接受白内障手术。一个植入前房并覆盖虹膜的眼内植入物应当具备很小的质量,但能够允许房水流通并且与虹膜表面具备最小的接触面。眼内植入物具备诸多医疗方面的用途,例如治疗虹膜异色症、保护白化病人的眼睛免受太阳光损害以及在虹膜缺损、严重虹膜萎缩、以及虹膜劈裂症的情况下遮盖虹膜的缺陷,还可以用于简单的美容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眼内植入物所具备的独特弧段结构能够在虹膜上方形成能够使房水流通的通路,并且可以使植入物与虹膜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半。这种弧段结构的设置可以减少由于移植物与虹膜摩擦而产生的术后炎症的发生率。通过减少与虹膜的摩擦面积,该植入物使得色素细胞脱落进入前房的几率最小化,该细胞脱落入前房内将会在小梁网内形成阻塞,致使眼压升高并最终导致青光眼。这些弧段的应用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房水从眼睛经由前房通过小梁网的引流阻滞问题。因此,本发明降低了继发性青光眼的概率。当不需或不想使用矫正用人工晶状体的时候,眼内植入物的一种主要实施方式就是替代治疗。这种实施方式是非屈光的,并且因此需要在视轴上无阻隔的使用天然晶状体的医学处置解决方案。本发明与涉及无虹膜透镜的现有技术相比,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能够保留天然的晶状体。所以,无论出于何种理由,本发明能够移除其屈光部分。所述眼内植入物被支撑在前房内,并且被构建成能够使房水通过移植物进行循环的结构。所述眼内植入物比起其它植入物要薄得多,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削减植入物的质量并且降低在眼内植入人工成分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潜在可能性。所述眼内植入物以不向前房角的成角结构施加巨大压力的方式被固定在前房角位置。尽管所述眼内植入物被设计成可永久性使用,但若患者要求,它也可以被移除。所述眼内植入物可以包括一个人工晶状体,这种屈光性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削薄角膜,以及若出现问题或需要改变晶状体屈光力度时可以移除植入的晶状体。而且由于眼睛的天然晶状体保持完整,患者自主改变焦点的能力不会有损失(如果他们的年龄在40岁以下并且没有老花眼)。这种新的屈光组合比起现有的散光治疗方法有明显优势,并且更容易植入眼球内。附加的孔道作为房水的通道则解决了由于房水循环受阻所引起的并发症问题。所述植入物的屈光性晶状体可以被制备成具有紫外线保护能力的色调,可以用于治疗和减轻白化病患者眼睛的光敏感度。白化病患者甚至在视网膜色素细胞层也不具备黑色素。


附图中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眼内植入物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序列号是自始至终连贯标注的。图2中给出了新的附图标记序列号200系列。同样地,随后的每 一幅图片都会标注新的附图标记序列号,其初始数字就是图片的编号。图I是眼内植入物植入后,从对面方向所见表面的俯视图。图2是眼内植入物从图I的2-2截面方向所见的立体3是图I所示眼内植入物表面的透视4是眼球垂直方向剖面的平面图,表示了眼内植入物植入后的位置。图5是眼内植入物剖面的侧平面图,表示了一个用来将可选的人工晶状体固定在植入物上的开角形状的尖脚。图6是第一种接触透镜,具备可与图5所示尖脚固定的闭环结构。图7是具备一个人工晶状体的眼内植入物的侧视8是眼内植入物剖面的侧平面图,表示了一个用来将可选的人工晶状体固定在植入物上的闭环形状的尖脚。图9是第二种接触透镜的俯视图,具备一个钳形结构,用来将可选的人工晶状体固定在眼内植入物上。图10是第二种接触透镜和眼内植入物二者位置的侧视图,透镜位于植入物顶部。图11是具备第三种人工晶状体的眼内植入物的剖面侧视图。图12是第四种人工晶状体的侧视图。图13是透过眼内植入物的微孔道的放大示意图。图14是带有锯齿状虹膜开口的植入物的俯视图。图15A是一个支撑人工晶状体的发夹装置的剖视图,该发夹装置具备一个向下折叠的末端来固定住植入物的主体并将其置于发夹装置之下。图15B是一个发夹装置的剖视图,该发夹装置具备一个向上折叠的末端来固定并将植入物主体保持在发夹装置之上。图15C是一个发夹装置的剖视图,该发夹装置具备一个向下方呈一定角度的末端,植入物主体由发夹装置下方楔入该处。图I 是一个发夹装置的剖视图,该发夹装置具备一个插槽结构来固定植入物主体。图16是第五种人工晶状体的剖视图,表示了穹窿的高度。图17是植入物的第一种变化形式的俯视图,具备一个由发夹装置支撑在眼睛表面上方的人工晶状体。图18是植入物的第二种变化形式的俯视图,具备一个人工晶状体,该人工晶状体上有突起物,填充在植入物主体上的孔内固定。图19是植入物的第三种变化形式的俯视图,具备一个外周环和一个人工屈光晶状体。图20是植入物第二种变化形式的平面图,表示了所述突起物和主体上的适配孔洞。图21是具备一个粘在其上的人工晶状体的植入物的平面图。图22是具备一个连接体的外周环的一种变化形式的平面图。
图23A是具备一个封闭接头的外周环的放大平面图。图23B是具备一个分离接头的外周环的放大平面图。图24是支撑弧段上具备一个沟槽的植入物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阐述,这些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表示出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理解本发明的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允许多种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以有其它实施例被使用和构建,并且可能做出其它可选的改变。图I至图3所示的是眼内植入物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几种视图,图4所示的则是该植入物植入眼内后的情形。优选实施例是一种用于眼睛(400)的植入物(100),眼睛(400)包括一个前房(415)、一个前房角(410)、一个天然晶状体(420)和一个虹膜(505),以及打开的瞳孔(101)。出于医疗或美容的目的,植入物(100)被配置在前房(415)并延展覆盖在虹膜(405)上来改变虹膜(405)的颜色。植入物的两面均可为有色的,不过优选顶面上色,此面不会接触虹膜(405)。虹膜的开口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如图14所示的锯齿状虹膜孔(1410)。所述植入物(100)由一种惰性、无毒、可折叠的材料制造,被配置成定义了一个环形非平面结构,此结构也被称作植入物的主体(100)。所述材料优选亲水性丙烯酸类、有机硅类或具备弹性、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塑料类。表面肝素化改性的眼内植入物已被证明能够通过提高生物相容性来减少术后炎症。因此,可以通过表面肝素化改性来增加所述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可选择在所述材料上设置多个微观孔道来使得植入眼(400)内时该材料具备渗透性。图13是图11所示眼内植入物的放大示意图,显示了允许房水通过眼内植入物进行循环回流的微观孔洞(1310)。该微观孔洞(1310)分布在整个眼内植入物的支撑弧段(105)和通路弧段(110)上。所述环形非平面结构被设置为当植入眼(400)内放置在虹膜(405)之上时,该植入物不会遮挡住天然晶状体(420),并且进一步使其大约延伸至前房角(410)(也被称为虹膜角)。因此,在优选实施例里,该环形非平面结构包括对应于人瞳孔(421)的中央开口。对于人类的眼睛而言,该中央开口的直径通常是3 4毫米之间,优选直径为3. 5毫米。所述环形非平面结构包括数个厚度不均(201)的弧段结构(105和110),所述弧段结构由中央的开口部到边缘的厚度逐渐减小。该弧段结构包括支撑弧段(105)和通路弧段(110)。每个所述弧段都包括一个顶面和一个底面。因此,可以将其分为支撑弧段顶面(220)、支撑弧段底面(221)、通路弧段顶面(222)以及通路弧段底面(223)。所述顶面的设计通常是在植入眼(400)内时远离虹膜(405)的。当植入物植入时,支撑弧段底面(221)在中央开口部位与虹膜(405)之间的距离或穹顶高度(224)通常是约O. 3至O. 5毫米。在这个高度(223)下,植入物能够与眼睛(400)前房(415)内的虹膜(405)具有解剖上的相容性。当植入眼(400)内置于虹膜(405)之上时,所述弧段被设置成由架设在虹膜(405)之上并与其保持一定距离的通路弧段(110)来界定了一个允许房水在植入物(100)下方循环流通的通道(212),如双箭头部分所指示。所述通路弧段(110)的特性使得房水能够在瞳孔和前房角的小梁网之间进行循环。 当植入眼(400)内置于虹膜(405)之上时,所述弧段还被配置成由与虹膜(405)相接触的支撑弧段(105)来提供对通路(212)的支撑结构。这种与虹膜(405)的接触通常存在于支撑弧段(105)接近边缘的区域与前房角(410)之间的有限区域。当植入时,所述支撑弧段底面(221)和通路弧段底面均面向虹膜(405)。每个所述支撑弧段(105)都是由厚的部分向外呈锥形的,即向着周边部分逐渐变薄。靠近中央开口处的支撑弧段最大厚度(205)优选约O. 16至O. 18毫米。在外周部分的支撑弧段最小厚度(206)则优选O. 12至O. 14毫米。每个通路弧段(110)也是以类似方式来配置的,但具有不同的优选锥形厚度。中央开口附近的通路弧段最大厚度(210)优选为约O. 08至O. 12毫米。外周部分的通路弧段最小厚度(211)则优选为约O. 06至O. I毫米。通路弧段(110)的底部和虹膜在前房角(410)位置的优选最小距离大约是O. 04毫米。所述环形非平面结构还包括由支撑弧段(105)延伸出的多个耳廓状物(115),被配置为在前房角(410)与眼球(400)相结合来固定植入物(100)的位置。该耳廓状物优选从顶部看时具有三角形的形状,并能够在眼(400)内的固定位置来固定或稳定植入物(100)。也可以用半圆形或圆角矩形来替代。每个耳廓状物(115)的厚度优选为O. 12至O. 14毫米,优选配置微观孔洞,使其具备眼(400)内液体的渗透通过能力。耳廓状物优选与支撑弧段(105)具备相同的厚度。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优选为O. 8至I. O毫米,其高度或圆形延伸出来的长度优选为O. 3至O. 5毫米。该耳廓状物(115)优选彼此由通路弧段(110)隔开的结构。该耳廓状物(115)优选具备圆形的末端以使前房角(410)的损伤最小化。所述圆形末端是不锋利的,并且和支撑弧段之间构成钝角。当被正确配置时,所述耳廓状物(115)几乎对成角结构不施加压力,但还能够使得在适当位置的植入物保持其薄、富有弹力和柔软的自然状态。该耳廓状物(115)通过诸多接触点来安全地分散其对眼内组织的压力。该耳廓状物(115)应当具备最大限度的灵活性,在避免可能导致植入物上方或下方出现任何潜在压缩可能的前提下,保持植入物(100)处于所希望的位置(紧接虹膜的上方)。所述植入物到耳廓状物(115)末端的总直径优选为11. 5至13. 5毫米。因此,界定大部分支撑弧段(105)的圆的直径优选为10. 5至12.5毫米。
如图2所示,每个通路弧段(110)均匀地薄于每个支撑弧段(105)。所述通路弧段(110)的底高于所述支撑弧段(105)的底,以形成所述通路(212)。图5、7和8所示的是具备两个可选版本尖脚的植入物(100):图5所示的是朝外开角形状的尖脚(510),图7和8所示的是闭环形状的尖脚(710),均用于固定可选的人工晶状体。第一种可选人工晶状体(600)配合向外开角形状的尖脚(510)使用,第二种可选人工晶状体(700)配合闭环形状的尖脚(710)使用。术语“向外”通常指远离自然晶状体(420)的方向。当植入眼(400)内时,任何版本的尖脚均在支撑弧段(105)上升起并远离虹膜(405),并被配置成为在移植物(100)上方横跨天然晶状体(420)的人工晶状体提供固定点的形式。所述闭环形状尖脚的高度(811)优选为O. 2至O. 6毫米的范围。所述闭环形状尖脚开口的宽度(812)优选为约O. I毫米。所述闭环形状尖脚开口的高度(813)优选为约 O.I至O. 3毫米的范围。图7所示的是具备第二种可选人工晶状体(700)的植入物(100)。该实施例包括第二种可选的人工晶状体(700),其显著特征是其触脚(901)上具备一个钳形结构(911)。第一种晶状体触脚的宽度(612)优选为约O. 35至O. 75毫米的范围,其高度(613)则优选为约O. 15至O. 5毫米的范围。所述可选的第一种人工晶状体(600)和可选的第二种人工晶状体(700)是一种屈光组件,即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通常用于矫正不适宜LASIK (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治疗的高度屈光不正。通常在其它矫正视力的措施不是医学上的良好选择时,就需要使用可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例如当患者的角膜过薄或近视达到屈光度在3. 00至20. 00之间。当一些患者接受了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LASIK手术可能会被随后用于进一步改善矫正后视力。所述人工屈光晶状体还可以包括发夹样的设备(1540),在这里也被称为发夹装置,或者为简单起见,每个发夹样设备在这里都可被称为发夹装置。由于植入物中包含的原材料可能既薄又软,在没有附加元素的情况下难以保持其弧形高度(1620),发夹样设备(1540)可能是必需的。因此该发夹样设备(1540)是一个透明的塑料元件,优选由较硬的材料,如亚克力、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制成。无论是否具备屈光性人工晶状体的植入物均可利用所述发夹样设备(1540)。该发夹样设备(1540)有助于在保证弧顶高度(1620)的情况下最小化虹膜与植入物的接触面。因此该发夹样设备(1540)适用于保持弧顶高度(1620),其数量和形状则可有多种变化。图15A至I 所示的是该发夹样设备的各种变化。当与具备人工晶状体的植入物一起使用时,所述发夹样设备(1540)与植入物相接合来支撑位于眼睛之上的人工晶状体。图17是具备第五种人工晶状体(1610)的第一种变化形式的植入物(1700)与支撑位于眼睛之上的第五种人工晶状体(1610)的发夹装置(1540)的平面图。图16是第五种人工晶状体(1610)的正视图,指示出了在眼睛之上的晶状体穹顶高度(1620)。在发夹样设备(1540)和穹顶高度(1620)之间的空间允许房水流通循环,以使瞳孔阻滞的危险性最小化。当与一个具备人工晶状体的植入物共同使用时,每个发夹装置都是人工晶状体的一部分,以提供将人工晶状体提升至高于眼睛表面并与植入物主体(1531)相结合的必要结构。图15A是用于支撑人工晶状体的第一种发夹装置(1510)的剖视图,所述第一种发夹装置(1510)具备一个向下折叠的末端来固定植入物的主体,将其置于发夹装置之下。图15B是具备一个向上折叠的末端来固定植入物主体并将其保持在发夹装置(1520)之上的第二种发夹装置(1520)的剖视图。图15C是具备一个向下方呈一定角度的末端,植入物主体由下方楔入该处的第三种发夹装置(1530)的剖视图。图MD是具备了一个插槽结构来固定植入物主体的第四种发夹装置(1540)的剖视图。在任何使用了人工晶状体的实施例里,触点被配置为与尖脚相接合来保持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并提升人工晶状体至植入物和虹膜表面的上方。这种关系由图10所示,图10是位于支撑弧段(105)部分之上的可选的第二种人工晶状体(700)的一部分的侧视图。所述第二种接触镜的厚度(1011)优选为O. I至O. 3毫米的范围。所述第二种接触镜的接脚长度(1013)优选为O. 15至O. 5毫米的范围。第二种接触镜的框架间距(1015)优选为O. 25至O. 5毫米的范围。
所述植入物的人工晶状体优选有四个触点,彼此均匀隔开,如图6和9所示。屈光部分的直径大于非屈光部分中央开口的直径。非屈光部分和任何可选的人工晶状体均为可折叠的、具备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弧段结构的数量和厚度可能有多种变化来适合不同的应用方式,例如带有或不带有一个人工晶状体。在图6和9中所示的人工晶状体中,触点包括一个竖板来提升人工晶状体即第一种晶状体触点提升竖板¢02),提升了可选的第一种人工晶状体¢00);以及第二种晶状体触点提升竖板(902),提升了可选的第二种人工晶状体(700)。该竖板被配置为界定了一个使得房水可以在人工晶状体下方循环回流的孔道。对于可选的第一种人工晶状体(600)而言,该孔道(614)如第一种晶状体触点提升竖板(602)上的所示。对于可选的第二种人工晶状体(700)而言,该孔道(914)如第二种晶状体触点提升竖板(902)上的所示。由于所述植入物(100)是柔性的,它很容易折叠并通过一个大约3. 5毫米长的外周角膜外科手术切口插入眼内。这个长度的切口无需缝合角膜。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短时、安全和无痛的治疗过程。当使用一个可选的第一种人工晶状体¢00)时,在把非屈光部分妥当放置于前房(415)之后,屈光部分则通过同一手术切口被插入眼内,因为其也是可折叠的。之后,优选实施例中公开的四个触点每个均与支撑弧段顶面(220)上升起的尖脚相接合。该附加的屈光部分,也被称作人工晶状体,被妥善地放置在非屈光部分即所述植入物(100)的主体的中心位置。因此人工晶状体与所述植入物(100)的组合允许外科医生很容易地将其插入眼内。在插入作为主体的非屈光部分即所述植入物(100)之后外科医生将不必处理附加的屈光部分,即人工晶状体。当作为主体的植入物(100)正确放置后,屈光部分将同时被放置。这些版本如图11和12所示。当然,所述屈光部分(人工晶状体)优选是透明的和无色的。所述微观孔洞(1310)或毛细孔与通路弧段结合,将能够使房水最大程度地循环流通。图11是具备第三种人工晶状体(1100)的眼内植入物的剖面侧视图。这是一种整体组合的眼内植入物与人工晶状体,不是由尖脚来附着人工晶状体的结构。该屈光部分即人工晶状体(1100)位于中央开口部的水平,而不是高于或低于它。
图12是具备一个插槽(1210)来纳入眼内植入物的第四种人工晶状体(1200)的侧视图。该实施例具备非屈光部分和人工晶状体,其中不包括尖脚。在任何实施例中,当植入眼内置于虹膜之上时,采用人工晶状体的眼内植入物均为覆盖天然晶状体的配置方式。图18是具备第六种人工晶状体(1830)的眼内植入物的第二种变化(1800)的平面图。第六种人工晶状体(1830)的直径优选为约3. O毫米到6. O毫米。图18进一步显示了眼内植入物的第二种变化(1800)中变化了的主体(1820)上的排水孔(1840)。该排水孔(1840)优选肉眼不可见的微观直径。亦如图20所示,第六种人工晶状体(1830)有一个突起物(2010)。图20也显示了与所述突起物(2010)相适配的孔(2020)。该突起物(2010)的适配孔(2020)在第二种植入物的变化(1800)的变化后主体部分(1820)上。图18确认了以圆点(1850)来代表的在平面图中所见的突起物/适配孔位置。所述突起物由人工晶状体上延伸出来,其特征是主体(1820)上设置了多个与之相适配的安装孔,将人工晶状体附着在主体的材质上。·所有植入物(100)的实施例均可以利用一个外周环(1710),也被称为角膜缘环。所述外周环(1710)优选为一个围绕着眼内植入物的(人工)虹膜的黑色小环。该外周环(1710)的宽度优选为至多约2毫米,围绕着(人工)虹膜来界定(人工)虹膜的外缘。图19所示的是具备一个外周环(1710)和第七种人工晶状体(1910)的第三种植入物。所述外周环(1710)可以被放置在人眼的前房(415)内。该外周环(1710)优选包括了支撑弧段(105)和通路弧段(110)来使得房水能够循环流通。在主体(1531)上的相应支撑弧段(105)和通路弧段(110)应当能够与此适配。所述外周环(1710)也可以由具备渗透性的材料制成,使液体能够透过其流通。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可能使用一个类似的环绕瞳孔的环,并且这个瞳孔环可以是一个屈光透镜。在另外的替代实施例中,所述外周环(1710)可植入结膜下。结膜是一种覆盖在巩膜和眼球筋膜上的透明膜。优选的外周环在局部麻醉下很容易植入结膜下。该外周环(1710)可以由视网膜环扎材料制成,因为此类材料预计只有很小的不良反应,甚至没有不良反应。植入在结膜之下的方式是优选的,因为这种手术过程罕有导致青光眼、眼内炎、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膜下的植入物是优选的,因为这样的一个角膜缘环不会与虹膜发生接触,能够消除炎症、高眼压的危险,且不会影响瞳孔扩张。这可将眼睛的损伤,如水肿、内皮细胞丢失、眼内炎、色素细胞脱落入前房、青光眼、白内障甚至是眼对光敏感等的危险性降至IJ最低。当将一种惰性材料(如视网膜环扎材料)植入结膜下,它是安全、不引起炎症和永久性的。一种角膜接触镜可以用来使眼睛看起来更大,这种类型的植入物在起到上述角膜接触镜作用的同时,可望将其风险最小化外周环(1710)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意愿来决定其宽度或颜色。这可能会使虹膜的天然色显得更加醒目。已知色彩的变化可以使虹膜看上去显得更大。这种效果与角膜接触镜的效果相似,却是永久性的,并且安全。图21是具备一个与之粘合的人工晶状体(2110)的植入物的正视图,也就是说,用粘合剂将人工晶状体与眼内植入物粘接在一起。在第二种主体的变化(2120)上示出了排水孔(1840)。图22是具备一个针状连接器的一种外周环的变化形式(2200)的平面图。圆(23)内所示的是具备了针状连接器(2210)的外周环(2200)的局部。图23A和23B是圆(23)中所示的放大图。显示了两种版本的针状连接器(2210)。一个短针状连接器(2310)与外周环(2200)的两个紧密结合的重叠末端相适配。一个长针状连接器(2320)与分离的两个末端相适配,在重叠的末端形成允许液体回流的空间。图23A所示的是具备闭合针状接头的外周环的放大部分的平面图。图23B所示的是具备分离针状接头的外周环的放大部分的平面图。所述植入物(100)可被制备成适应任何虹膜的设计以及任何想要的瞳孔开口形状。例如,它可具备一个更宽的瞳孔开口来暴露完全扩张的瞳孔。一个植入物(100)通常 是被印上与色素细胞相同的颜色来配合虹膜的模式,与人眼睛的天然颜色相融合,例如棕色与黑色。不同的形状、字母、符号等也可以印制在该植入物上。一个更宽的瞳孔开口也能够使得房水更易循环,以及与虹膜的接触更少。在植入物(100)的任何部分上还可以有其它的开口,这可以作为植入物设计的一部分,使天然虹膜的棕色能够通过所述其它开口显露出来并与所述植入物(100)的印刷设计相融合。这类开口同样也增加了通过植入物(100)的房水循环回流。印制在植入物(100)上的色彩还可以是透明的,使得天然虹膜能够透过该部分被看到。该植入物(100)还可以有棕色条纹,以利用植入物后方天然眼睛的颜色来做出不同设计。图24所示的是具备沟槽(2420)的第三种替代植入物(2400),所述槽实质上是一种横跨支撑弧段(105)的环形槽。因此这里的支撑弧段(105)被设置成界定了一个横跨支撑弧段(105)的沟槽。双向箭头(2410)表示房水的流动方向。横跨支撑弧段(105)的每一个沟槽(2420)均能够使房水跨过支撑弧段流动。附加的该沟槽的效果是更少的虹膜接触、以及更少的炎症和眼压升高的可能。第三种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2400)表示了这样一种概念植入物可以包括多种变化,如不同数量、大小、厚度,不同方向变化的沟槽、发夹装置或肋状结构,甚至是在发夹装置的槽内。上述包括附图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示例,并且仅仅是提供了本发明的图解。其它形式的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说明书中公开内容为准,而不限于给出的实施例。本发明应用于医药工业。
权利要求
1.一种眼球内植入物,所述眼球包括前房、前房角、晶状体和虹膜,所述植入物设置在前房,覆盖在虹膜上以改变虹膜的颜色,用于医疗和化妆、美容用途,其特征在于 该植入物是由惰性的、无毒的、可折叠的材料制成,并形成一个环状的非平面结构,该环状非平面结构被设置为当植入眼球放置在虹膜之上时,该植入物不会遮挡住晶状体,并且进一步使其大约延伸至前房角; 该环状非平面结构是厚度不均的,由多个弧段结构组成,包括支撑弧段和通路弧段,每个弧段都有一个顶面和一个底面; 当植入物被植入眼球放置在虹膜之上时,该弧段结构被设置为通路弧段和虹膜之间形成一间隙的状态,房水能够通过通路弧段在植入物下方流通,该房水通路的支撑结构由支 撑弧段与虹膜相接触形成,支撑弧段末端延伸出的耳廓状物在前房角与眼球相接合,起到保持植入物位置的作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眼球内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路弧段的厚度薄于所述支撑弧段。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眼球内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该植入物的材料的构造具备许多微观小孔,使得眼球的内容物可以渗透流通。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眼球内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凸起于支撑弧段上的尖脚,在植入眼球之后可作为横跨于天然晶状体之上的人工晶体的固定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球内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尖脚为开角形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球内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尖脚为闭环形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球内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人工晶状体,其具备与所述尖脚相接合的触点,能够使人工晶状体的位置保持固定并且将其提升至所述弧段结构的顶面之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眼球内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为封闭的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眼球内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为钳形。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眼球内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人工晶状体,当植入物植入眼球放置在虹膜之上时,该人工晶状体覆盖在天然晶状体之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眼球内植入物,还包括从所述人工晶状体上延伸出的突起物部分,其特征在于其材质上设置多个安装孔,与所述突起物相适配,并将人工晶状体粘接在此材质上。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眼球内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晶状体上设置了多个排水孔,使得该人工晶状体具备使眼球内液体透过的性质。
1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眼球内植入物,还包括一个约2毫米宽的外周环,围绕着虹膜来定义到虹膜的外边缘。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眼球内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球包括结膜,所述外周环植入到结膜下。
1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眼球内植入物,还包括一个支撑弧段,其被设置为界定了一个跨越支撑弧段的凹槽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内植入物,由惰性、无毒、可折叠的材料制成,优选的是可使流动性液体渗透通过的材料,可改变虹膜的颜色,用于医学或化妆、美容用途。该眼内植入物具备一个适配于虹膜表面的环形非平面结构,但不会遮挡晶状体,其边缘大约延伸至前房角位置。其结构厚度不均,由两类弧状区段组成,分别为通路弧段和支撑弧段。通路弧段可允许房水通过植入物下方流通;而支撑弧段与虹膜相连接,为通路弧段提供支撑。在支撑弧段上延伸出一个耳廓状物,在前房角部位与眼球接合,起到固定整个植入物位置的作用。该眼内植入物还可以包括一个人工晶状体、一个角膜缘环,以及其他各种能够固定人工晶状体的结构。
文档编号G02C7/02GK102970942SQ201180019836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6日
发明者艾汉·巴索格鲁, 理查德·阿尔伯特·瓦内加斯 申请人:斯特拉设备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