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749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厚度薄以及外观美感改善的立 体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根据双眼视差的立体视觉原理来实现表示三维的立体图像,并且由双 眼之间的距离导致的双眼视差是实现三维的关键因素。就是说,当左右眼观看不同的二维 (2D)图像且该不同的2D图像通过视网膜传送给大脑时,大脑会组合2D图像,从而再现最初 三维(3D)图像的纵深感和真实感。这种功能一般被称作立体技术,而基于立体技术的显示 装置被称为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这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分为有源(液晶快门)型显示装置和延迟器(偏振眼镜)型 显示装置,其中有源(液晶快门)型显示装置在时间上分离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以实现3D图 像,延迟器(偏振眼镜)型显示装置在空间上分离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以实现3D图像。
近来提出了包括显示面板和3D面板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组合使用有源型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和延迟器型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图1是示意性地图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参照图1,现有技术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图像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驱动器 20、前壳30、3D光学面板40、光学面板驱动器50和前机盖60。
图像显示面板10根据从显示面板驱动器20施加的图像信号来显示2D图像或立 体图像。下文,将假设显示立体图像,即在时间或空间上分离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描述图 像显示面板10。为此,图像显示面板10包括彼此相对并彼此接合的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 板14。
第一基板12包括彼此交叉由此界定多个像素区域的多条栅线和数据线、分别与 栅线连接且分别与数据线连接的多个薄膜晶体管、以及分别形成在像素区域中并与各自的 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多个像素电极。此外,在第一基板12的一侧布置有与栅线和数据线连接 的显示面板焊盘部。在第一基板12的下表面粘附有下偏振膜12a。
第二基板14具有比第一基板12小的面积,从而当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4彼 此接合时暴露出第一基板12的一部分,即显示面板焊盘部。第二基板14的上表面粘附有 上偏振膜14a。
显示面板驱动器20与第一基板12的显示面板焊盘部连接,从而向栅线提供栅极 信号,并与提供栅极信号同步,向数据线提供左眼图像信号和右眼图像信号。
前壳30设置为覆盖除图像显示面板10的有源区之外的图像显示面板10的外围 区域。就是说,前壳30包围图像显示面板10上布置有显示面板焊盘部的外围区域以及图像显示面板10的其他外围区域。
3D光学面板40构造成与由显示面板驱动器20执行的各像素的驱动同步,分离在 图像显示面板10上显示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从而实现立体图像。为此,3D光学面板40 包括彼此接合并在之间设置液晶层(未示出)的下基板42和上基板44。
下基板42包括与各个像素区域对应形成的多条透明电极线。在下基板42的一侧 处布置3D面板焊盘部,从而连接用于驱动透明电极线的光学面板驱动器50。
上基板44包括与多条透明电极线重叠的透明电极层。
光学面板驱动器50与下基板42的3D面板焊盘部连接并向各透明电极线施加多 个液晶驱动信号,以及向透明电极层施加基准电压(或公共电压)。
3D光学面板40根据从光学面板驱动器50分别施加到透明电极线的液晶驱动信号 来操作用于分离图像的液晶层,由此分离在图像显示面板10上显示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 像,从而实现立体图像。
前机盖60包围前壳30的侧部以及3D光学面板40除了与图像显示面板10的有 源区重叠的区域之外的3D光学面板40的前部外围区域,由此作为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机至 JHL ο
现有技术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包围前壳30的侧部和3D光学面板40的前方 外围区域的前机盖60,所以由于前机盖60,显示装置的厚度和边框宽度增加,因而显示装 置的外观美感降低。此外,由于前机盖60的前表面与3D光学面板40的前表面之间的阶梯 高度,降低了前部的外观美感。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基本上克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 点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厚度薄以及外观美感改善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列出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这些优点和特征的一部分从下 面的描述中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从本发明的实施领会到。通过 说明书、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他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提供 了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图像显示面板,所述图像显示面板在时间上或空间分离并 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3D光学面板,所述3D光学面板与图像显示面板接合并分离左眼 图像和右眼图像;和面板支撑元件,所述面板支撑元件通过粘结元件与图像显示面板接合 以便包围图像显示面板,其中3D光学面板由面板支撑元件支撑,从而使3D光学面板的上表 面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3D光学面板可包括下基板,所述下基板与图像显 示面板的上表面接合并包括透明电极层;上基板,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接合并包括多个透 明电极线;和形成在下基板与上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根据提供给各透明电极线的液晶 驱动信号来驱动液晶层,由此分离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3D光学面板可进一步包括与上基板的上表面接合的偏振转换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3D光学面板可包括下基板,所述下基板与图像显 示面板的上表面接合并包括透明电极层;上基板,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接合,并包括多个透 明电极线和分别与透明电极线重叠的多个透镜图案沟槽;和填充在每个透镜图案沟槽中的 液晶层,其中根据提供给各透明电极线的液晶驱动信号来驱动液晶层,由此分离左眼图像 和右眼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光学面板驱动器, 所述光学面板驱动器与布置在上基板的边缘部分处的光学面板焊盘部连接,从而与透明电 极线连接,所述光学面板驱动器由面板支撑元件包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上基板可形成为具有覆盖光学面板驱动器和下基板 的尺寸,并由面板支撑元件支撑上基板,且其中上基板每一侧都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上基板的一侧被延伸,以便覆盖光学面板驱动器,且 面板支撑元件支撑下基板的下表面的边缘部分以及上基板的被增大部分的下表面的边缘 部分,从而使上基板的每个侧表面和下基板的每个侧表面都暴露在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面板支撑元 件中的副显示部,其中所述上基板的一侧被延伸,以阻止副显示部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 置的外部,所述上基板的被延伸一侧的边缘部分由面板支撑元件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3D光学面板可包括彼此接合的下基板和上基板,在 它们之间设置有液晶层,根据液晶驱动信号来驱动所述液晶层,以分离左眼图像和所述右 眼图像,上基板具有覆盖下基板的尺寸,且面板支撑元件支撑3D光学面板的下表面的边缘 部分或包围3D光学面板的每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3D光学面板可包括下基板,所述下基板与图像显 示面板的上表面接合并包括透明电极线;上基板,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接合并包括多个透 明电极层;和形成在下基板与上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根据提供给各透明电极线的液晶 驱动信号来驱动所述液晶层,由此分离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3D光学面板可进一步包括与上基板的上表面接合 的偏振转换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3D光学面板可包括下基板,所述下基板与图像显 示面板的上表面接合并包括多个透明电极线;上基板,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接合,并包括多 个透明电极层和分别与透明电极线重叠的多个透镜图案沟槽;和填充在每个透镜图案沟槽 中的液晶层,其中根据提供给各透明电极线的液晶驱动信号来驱动所述液晶层,由此分离 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光学面板驱动器, 所述光学面板驱动器与布置在下基板的下侧的边缘部分处的光学面板焊盘部连接,从而与 透明电极线连接;和装饰盖,所述装饰盖将面板支撑元件接合到3D光学面板的下侧的边缘 部分,在所述边缘部分处布置有所述光学面板焊盘部,且光学面板驱动器位于所述边缘部 分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下基板可被上基板和装饰盖覆盖,且装饰盖包围3D光学面板的所述下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面板支撑元件可支撑3D光学面板的边缘部分或包 围3D光学面板的侧表面中没有被装饰盖包围的3D光学面板的侧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3D光学面板可包括彼此接合的下基板和上基板,在 它们之间设置有液晶层,根据液晶驱动信号来驱动液晶层,以分离左眼图像和所述右眼图 像,下基板具有覆盖上基板的尺寸,且面板支撑元件支撑3D光学面板的下表面的边缘部分 或包围并支撑3D光学面板的每个侧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面板支撑元件可包括通过粘结元件与图像显示面 板的下表面的边缘部分接合的导引架;和机盖,所述机盖容纳导引架和图像显示面板,并支 撑3D光学面板的边缘部分或包围并支撑3D光学面板的每个侧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形成在3D光学面 板的一侧表面处的面板保护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面板保护元件由面板支撑元件包围。
应当理解,本发明前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例示性的和解释性 的,意在对要求保护的内容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本申请中而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 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文字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图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剖面图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视图3是沿图2的线1-1’的剖面图4是沿图2的线11-11’的剖面图5A和5B是图3和图4的3D光学面板的各种实施方式的视图6和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一个修改例的视 图8和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二个修改例的视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视图11是沿图10的线II1-1II’的剖面图12是沿图10的线IV-1V’的剖面图13A和13B是图11和图12的3D光学面板的各种实施方式的视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一个修改例的视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二个修改例的视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三个修改例的视 图17和1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第四个修改例的视图1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视图;以及
图20是沿图19的线V-V’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图示了这些实施方式的一些例 子。尽可能地,在整个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视图。图3是沿图 2的线1-1’的剖面图。图4是沿图2的线11-11’的剖面图。
参照图2-图4,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包括根据 从显示面板驱动器120施加的图像信号来显示2D图像或立体图像的图像显示面板110 ;与 图像显示面板110的顶部接合并分离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3D光学面板140 ;以及面板支 撑元件180,面板支撑元件180通过粘接元件170与图像显示面板110接合,用于包围图像 显示面板110并支撑3D光学面板140。
图像显示面板110根据显示模式来显示2D图像或立体图像。下文,将假设显示 立体图像,即在时间或空间上(例如以水平行为单位或以帧为单位)分离左眼图像和右眼图 像,以此描述图像显示面板110。为此,图像显示面板110包括彼此接合并在之间设置用于 图像显示的液晶层(未示出)的第一基板112和第二基板114、接合到第一基板112的下表 面的下偏振膜116以及接合到第二基板114的上表面的上偏振膜118。
第一基板112是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分别在由多条栅线(未示出)和数据线 (未示出)交叉而界定出的多个区域中形成的多个像素(未示出)。每个像素可包括与栅线和 数据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与薄膜晶体管连接并接收数据电压的像素电极以及与像素电极 相邻形成并接收公共电压的公共电极。在此,根据用于图像显示的液晶层的驱动方案,公共 电极可形成在第二基板114处。在第一基板112中产生与数据电压和公共电压之间的差电 压对应的电场,由此调整用于图像显示的液晶层的光透射率。
与每条栅线和每条数据线相连接的显示面板焊盘部IPPP布置在第一基板112的 下侧的边缘部分处,显示面板驱动器120与显示面板焊盘部IPPP连接。此外,通过薄膜晶 体管制造工艺,在第一基板112的至少一个侧部形成向图像显示面板110提供栅极(扫描) 信号的栅极驱动电路(未示出)。例如,栅极驱动电路可形成在第一基板112的左侧短边部 和/或右侧短边部中。
显示面板驱动器120与显示面板焊盘部IPPP相连接,向图像显示面板110的栅线 提供栅极信号,并与提供栅极信号同步,向各条数据线提供左眼图像信号和右眼图像信号。 在该情形中,可在时间或空间上(例如以水平行为单位或者以帧为单位)分离并提供左眼图 像信号和右眼图像信号。为此,显示面板驱动器120包括与显示面板焊盘部IPPP接合的多 个电路膜122、安装在每个电路膜122上的数据驱动集成电路(IC) 124、与电路膜122接合 的第一印刷电路板(PCB) 126以及安装在第一 PCB 126上的显示面板驱动电路128。
每个电路膜122可通过带式自动结合(TAB)工艺粘附到显示面板焊盘部IPPP和第 一 PCB 126,每个电路膜122可以是载带封装(TCP)或柔性板上芯片/膜上芯片(C0F)。每个电路膜122构造成具有弯曲的形状以便包围图像显示面板110的一侧,从而使数据驱动 IC 124和第一 PCB 126设置在图像显示面板110的一侧并位于面板支撑元件180内部。
数据驱动IC 124安装在每个电路膜122上并向图像显示面板110的各条数据线 提供自显示面板驱动电路128经第一 PCB 126提供的多个数据信号。
第一 PCB 126与每个电路膜122电连接并向图像显示面板110提供用于显视图像 所需的各种信号。
显示面板驱动电路128安装在第一 PCB 126上,并驱动数据驱动IC 124和栅极驱 动电路(未示出)。为此,显示面板驱动电路128包括控制数据驱动IC 124和栅极驱动电路 (未示出)的驱动的时序控制器(未示出)、各种电源电路(未示出)和存储器(未示出)。显示 面板驱动电路128根据从外部提供的数字数据产生左眼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将左眼 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分离,并在图像显示面板110上显示分离的图 像数据。
显示面板焊盘部IPPP和显示面板驱动器120沿显示装置100的厚度方向布置在 图像显示面板Iio的下侧,不被第二基板114覆盖,然而被3D光学面板140覆盖。
第二基板114是滤色器阵列基板,包括与形成在第一基板112处的各个像素对应 的多个滤色器。在此,根据用于图像显示的液晶层的驱动方案,可在第二基板114处形成接 收公共电压的公共电极。第二基板114使用滤色器对经用于图像显示的液晶层入射的光进 行过滤以向外部输出彩色光,由此在图像显示面板110上显示彩色图像。第二基板114覆 盖第一基板112中除了布置有显示面板焊盘部IPPP且设有显示面板驱动器120的下侧的 边缘部分之外的部分,且第二基板114的尺寸比第一基板112的尺寸小了第一基板112的 下侧的所述边缘部分。
在此,根据用于图像显示的液晶层的驱动模式,例如扭曲向列(TN)模式、垂直取向 (VA)模式、共平面转换(IPS)模式或边缘场转换(FFS)模式,下基板112和上基板114可具 有不同的结构。
下偏振膜116粘附到第一基板112的下表面并使从背光单元130照射到图像显示 面板110上的光偏振。
上偏振膜118粘附到第二基板114的上表面并使经第二基板114发射到外部的光 偏振。
背光单元130设置在面板支撑元件180中,并将光照射到图像显示面板110上。为 此,背光单元130包括光源134、导光板132、反射片136和光学片元件138。
导光板132以平板型或楔型形成,将从光源134发射的光导向图像显示面板110。
光源134设置成与导光板132的光入射表面相对,其中从光源134发射的光经光 入射表面进入导光板132。导光板132的至少一个表面可以用作光入射表面。在此,光源 134可包括荧光灯或发光二极管(LED)。
反射片136设置在导光板132的底部以便将从导光板132入射到反射片136上的 光反射到图像显示面板110。反射片136可形成为包围导光板132中除了用作光入射表面 之外的其他侧表面。
光学片元件138设置在导光板132上并改善从导光板132传播到图像显示面板 110的光的亮度特性。为此,光学片元件138可包括至少一个扩散片和至少一个棱镜片。
背光单元130在图像显示面板110的整个背面上照射正投影光。因此,图像显示 面板Iio根据由显示面板驱动器120提供的且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分离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 像来驱动液晶层,并根据用于图像显示的液晶层的驱动,调整从背光单元130照射的光的 透射率,由此显示立体图像。
3D光学面板140根据液晶驱动信号来分离由图像显示面板110显示并输入的左眼 图像和右眼图像的光。
如图5A所不,根据一实施方式的3D光学面板140包括彼此相对接合的下基板142 和上基板144,且在下基板142和上基板144之间具有用于图像分尚的液晶层LC。3D光学 面板140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上基板144的上表面上的偏振转换元件146。
下基板142形成为具有比图像显示面板110大的面积,并通过面板接合元件141 粘附到图像显示面板110的上表面。在该情形中,面板接合元件141可以是设置在下基板 142的下表面处并与图像显示面板110的上偏振膜118的上表面的边缘部分重叠的双面胶 带、热固性粘结剂或光固性粘结剂。在此,当面板接合元件141是透明的热固性粘结剂或透 明的光固性粘结剂时,面板接合元件141可设置在下基板142的整个下表面以便提高接合 强度。
下基板142包括多个透明电极线142a、多个焊盘电极142b、下绝缘层142c和下取 向层142d。
每个透明电极线142a都与图像显示面板110的像素区域相对应而形成在下基板 142上。每个透明电极线142a都允许在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中产生电场,因而根据分 别经焊盘电极142b提供的多个液晶驱动信号来驱动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
每个焊盘电极142b都形成在下基板142上,与布置在下基板142的下侧的边缘 部分处的光学面板焊盘部OPPP重叠,并与相应的透明电极线142a电连接。焊盘电极142b 与下面描述的光学面板驱动器150连接,并分别向透明电极线142a提供从光学面板驱动器 150提供的液晶驱动信号。
下绝缘层142c形成在下基板142上,覆盖透明电极线142a和焊盘电极142b。
下取向层142d形成在下绝缘层142c上,使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的液晶分子 在某一方向上排列(取向)。
响应于从显示面板驱动器120的显示面板驱动电路128提供的光学面板控制信 号,光学面板驱动器150产生多个液晶驱动信号并分别将液晶驱动信号提供到在光学面板 焊盘部OPPP处形成的焊盘电极142b。为此,光学面板驱动器150包括与光学面板焊盘部 OPPP接合的多个柔性电路膜152 ;安装在每个柔性电路膜152上的驱动IC 154 ;和与柔性 电路膜152接合的第二 PCB156。
每个柔性电路膜152可通过TAB工艺粘附到光学面板焊盘部OPPP和第
PCB 156,并且柔性电路膜152可以是TCP或COF。每个柔性电路膜152都构造成 具有弯曲的形状,以便包围连接有显示面板驱动器120的图像显示面板110的一侧,从而使 驱动IC 154和第二 PCB 156设置在图像显示面板110的所述一侧并位于面板支撑元件180 内部。
驱动IC 154安装在每个柔性电路膜152上。响应于经第二 PCB 156从显示面板 驱动电路128提供的光学面板控制信号,驱动IC 154产生液晶驱动信号并将液晶驱动信号提供到下基板142的各个透明电极线142a。第二 PCB 156与每个柔性电路膜152电连接。第二 PCB 156通过信号缆线(未示出)与第一 PCB 126相连接并通过柔性电路膜152向驱动IC 154提供从显示面板驱动电路 128输出的光学面板控制信号。
上基板144形成为覆盖下基板142中除了布置有光学面板焊盘部OPPP且设有光学面板驱动器150的下侧的边缘部分之外的部分,且上基板144的尺寸比下基板142的尺寸小了下基板142的下侧的所述边缘部分的大小。上基板144包括遮光图案144a、上绝缘层144b、透明电极层144c、多个间隙保持元件144d和上取向层114e。
遮光图案144a形成在上基板144处,以界定与图像显示面板110的每个像素区域对应的开口区域。
上绝缘层144b形成在上基板144的整个表面上,覆盖遮光图案144a。
透明电极层144c形成在上绝缘层144b上,与形成在下基板142处的透明电极线 142a重叠。向透明电极层144c提供用来驱动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的基准电压。
间隙保持元件144d以一定间隔、一定高度形成在透明电极层144c上,从而保持下基板142与上基板144之间的盒间隙恒定。
上取向层114e形成为覆盖间隙保持元件144d和透明电极层144c,并使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的液晶分子在某一方向上排列(取向)。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3D光学面板140的下基板142和上基板144通过形成在上基板144的下表面的边缘部分处的密封元件143彼此接合,在下基板142和上基板 144之间设置有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
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填充在下基板142与上基板144之间由形成在上基板 144处的间隙保持元件144d保持的间隙中。在该情形中,通过下取向层142d和上取向层 144e使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的液晶分子在某一方向上排列(取向)。根据分别施加到透明电极线142a的液晶驱动信号和施加到透明电极层144c的基准电压来驱动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由此分离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例如,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根据液晶驱动信号将入射的左眼图像的光和右眼图像的光分别变为左线偏振光和右线偏振光,由此分离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为此,以具有λ/2相位差的液晶模式驱动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所述液晶模式可以是扭曲向列(TN)、垂直取向(VA)、光学补偿弯曲(OCB)或电控双折射(ECB)。具体来说,所述液晶模式可以是OCB液晶模式或ECB液晶模式。
偏振转换元件146设置在上基板144的上表面上,将由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 分离并输入的左线偏振光或右线偏振光转换为不同的偏振光。为此,偏振转换兀件146可以是具有λ/4相位差的λ/4波片。例如,偏振转换元件146可将通过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而入射到偏振转换元件146上的左线偏振光转换为左圆偏振光。这样,由偏振转换元件146进行左圆偏振的光所呈现的左眼图像通过具有圆偏振型的3D眼镜传输到观看者的左眼,且由偏振转换元件146进行右圆偏振的光所呈现的右眼图像通过3D眼镜传输到观看者的右眼。
当3D眼镜具有线偏振型时,可省略偏振转换元件146。
在3D光学面板140中,光学面板焊盘部OPPP和光学面板驱动器150沿显示装置 100的厚度方向布置在3D光学面板140的下侧处,并暴露于外部而没有被上基板144覆盖。因此,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可进一步包括装饰盖160,装饰盖160覆盖3D光学面板140的所述下侧的上部和侧面,以便避免光学面板焊盘部OPPP和光学面板驱动器150暴露于外部。
装饰盖160形成为具有“ Γ”形的剖面,并与面板支撑元件180接合,以便覆盖3D 光学面板140的所述下侧的边缘部,因而避免光学面板焊盘部OPPP和光学面板驱动器150 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在该情形中,装饰盖160可形成为以下述方式覆盖上基板144的上边缘部,即装饰盖160接触与光学面板焊盘部OPPP相邻的偏振转换元件146的侧表面,但不覆盖偏振转换元件146的上表面,由此改善了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外观美感。
除了被装饰盖160覆盖的3D光学面板140的部分之外,3D光学面板140的顶表面和侧表面暴露于立体图像显不装置的外部。因此,由于3D光学面板140的顶表面和侧表面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所以可取消构成3D光学面板140的前边界部的前机盖 (或边框),并且可以除去边界部的阶梯高度,因而就设计而言改善了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 的外观美感。在该情形中,3D光学面板140的侧表面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因而粘附到上基板144的偏振转换元件146可能会由于用户的接触而部分分离。为了解决该问题,除了被装饰盖160覆盖的3D光学面板140的下侧的侧表面之外,对包括偏振转换元件 146和上基板144的左部、右部和上部侧表面在内的所有侧表面都进行处理,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斜率的第一和第二斜面SFl和SF2,并对3D光学面板140的每个角部都进行圆化,从而具有一定曲率。
第一斜面SFl形成在上基板144的左部、右部和上部侧表面处,并通过诸如倒角处理工艺的处理工艺进行处理,以便具有第一斜率。在该情形中,第一斜面SFl的宽度W可以是距上基板144的一侧大约250 μ m到大约400 μ m。第一斜面SFl的宽度W对于改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外观美感是最佳的,但其可以变化。
第二斜面SF2形成在偏振转换元件146的左部、右部和上部侧表面处,并通过使用激光的切割工艺进 行处理而具有第二斜率。在该情形中,具有第二斜面SF2偏振转换元件 146可与上基板144的相应侧表面分开一在800 μ m内的距离D。例如,当偏振转换元件146 的侧表面与上基板144的侧表面相对应时,偏振转换元件146可由于用户的接触而部分分离,且当偏振转换元件146的所述侧表面与上基板144的所述侧表面分离大于800 μ m的距离时,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外观美感劣化。
偏振转换元件146可通过使用辊子的膜粘附工艺粘附到上基板144,在该情形中, 由于粘附误差,很难将偏振转换元件146粘附到上基板144的上表面而使偏振转换元件146 与上基板144的所述侧表面分离不超过800 μ m的距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辊子的膜粘附工艺将面积比上基板144大的偏振转换元件146粘附到上基板144的上表面,然后通过激光切割工艺切割偏振转换元件146,使偏振转换元件146的侧表面与上基板144的侧表面分离不超过800 μ m的距离,在该情形中,偏振转换元件146的侧表面与上基板144 的侧表面分开小于400 μ m的距离D。在此,在使用辊子的膜粘附工艺中,偏振转换元件146 从上基板144的一侧表面突出一定距离,该侧表面是与下基板142的光学面板焊盘部OPPP 相邻的上基板144的一个侧部之外的侧表面。例如,偏振转换元件146的上侧、左侧和右侧的尺寸比上基板144大一定距离,例如2mm。
因为偏振转换元件146的三个侧表面通过使用激光的切割工艺被制造成具有第二斜面SF2,该第二斜面SF2与上基板144的相应侧表面分开小于400 μ m的距离,所以偏振转换元件146不会由于用户的接触而分离。
如图5B所不,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3D光学面板140包括彼此接合的下基板142 和上基板144,在它们之间设置有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
下基板142形成为具有比图像显示面板110大的面积,并通过面板接合元件141 粘附到图像显示面板110的上表面。在该情形中,面板接合元件141可以是设置在下基板 142的下表面的下侧的边缘部分处并与图像显示面板110的上偏振膜118的上表面的相应一侧的边缘部分重叠的双面胶带、热固性粘结剂或光固性粘结剂。下基板142包括多个透明电极线142a、多个焊盘电极142b、下绝缘层142c和下取向层142d。根据该实施方式的3D 光学面板140的下基板142与上面参照图5A所述的3D光学面板140的下基板142相同, 因而,为了简洁,不再进行重复描述,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上基板144形成为覆盖下基板142中除了布置有光学面板焊盘部OPPP且设有光学面板驱动器150的下侧的边缘部分之外的部分,且上基板144的尺寸比下基板142的尺寸小了下基板142的下侧的所述边缘部分。上基板144包括透明电极层1114a和透镜图案层 1144b。
透明电极层1114a形成在上基板144上。向透明电极层1114a提供用来驱动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的基准电压。
透镜图案层1144b形成在透明电极层1114a上并包括凹陷形成的多个透镜图案凹槽LP,透镜图案凹槽LP与形成在下基板142处的各个透明电极线142a重叠。
每个透镜图案凹槽LP可形成为具有凹形,例如半圆形或椭圆形的剖面。在此,每个透镜图案凹槽LP的剖面宽度用于分离在图像显示面板110上显示的并在空间分离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并可以根据图像显示面板110前方观看者的数量确定每个透镜图案凹槽LP的剖面宽度。
除被装饰盖160覆盖的3D光学面板140的部分之外,3D光学面板140的顶表面和侧表面暴露于立体图像显不装置的外部。因此,由于3D光学面板140的顶表面和侧表面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所以可取消构成3D光学面板140的前边界部的前机盖(或边框),并且可 以除去边界部的阶梯高度,因而就设计而言改善了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外观美感。在该情形中,3D光学面板140的侧表面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因而用户可能会被上基板144的各侧表面和角部伤害。为了解决该问题,除了被装饰盖160覆盖的3D光学面板140的下侧的侧表面之外,对包括上基板144的左部、右部和上部侧表面在内的所有其他侧表面都进行处理,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斜率的斜面CF,并且对3D光学面板 140的每个角部都进行圆化,从而具有一定曲率。
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3D光学面板140的下基板142和上基板144通过形成在上基板144的下表面的边缘部分处的密封元件143彼此接合。
在形成于上基板144处的每个透镜图案沟槽LP中填充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 在该情形中,通过形成在下基板142处的下取向层142d使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的液晶分子在某一方向上排列(取向)。根据分别施加到透明电极线142a的液晶驱动信号和施加到透明电极层1144a的基准电压来驱动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由此分离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3D光学面板140通过使用透镜图案沟槽LP来分离左眼图像和 右眼图像,由此基于无眼镜型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向观看者提供立体图像。
除了被装饰盖160覆盖的下侧的侧表面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之外,3D 光学面板140通过三个侧表面(即左部侧表面、上部侧表面和右部侧表面)与面板支撑元件 180接合。3D光学面板140根据与设置在面板支撑元件180中的图像显示面板110的驱动 相同步的液晶驱动信号,驱动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并因而分离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由此向观看者提供立体图像。
再次参照图2到4,面板支撑元件180通过粘结元件170与图像显示面板110接 合,以包围图像显示面板110并支撑3D光学面板140。为此,面板支撑元件180包括导引架 182、支撑壳184和机盖186。
导引架182形成为四边框形状,具有“~J ”形的剖面。导引架182由支撑壳184支 撑,导引架182与机盖186接合,并通过粘结元件170与图像显示面板110的下表面的边缘 部接合。为此,导引架182包括面板接合部182a以及从面板接合部182a垂直弯曲并与机 盖186接合的导引侧壁182b。
面板接合部182a形成为板形,与图像显示面板110的下表面的边缘部相对,并通 过粘接元件170与图像显示面板110接合。在此,面板接合部182a包括形成具有一定深度 的粘接元件形成沟槽,该粘接元件形成沟槽利于粘接元件170的形成。面板接合部182a设 置在机盖186中并由支撑壳184支撑。
导引侧壁182b构造成具有从面板接合部182a的边缘垂直弯曲的弯曲形状,以包 围支撑壳184的侧面,导引侧壁182b与机盖186接合。
粘接元件170形成在导引架182的面板接合部182a处,用于将图像显示面板110 接合到导引架182。在此,粘接元件170可与图像显示面板110的第一基板112接合,以便 提高接合强度并减小图像显示面板110和导引架182的厚度,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考 虑。作为另一个例子,粘接元件170可与图像显示面板110的下偏振膜116接合。粘接元 件170可以是双面胶带、热固性粘结剂或光固性粘结剂。
支撑壳184形成为U形,以便具有用于容纳背光单元120的容纳空间,并支撑导引 架182。支撑壳184的侧壁支撑导引架182的面板接合部182a,并被导引架182的导引侧 壁182b包围。根据纤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设计和考虑,可省略支撑壳184。
机盖186支撑所述支撑壳184以及3D光学面板140的边缘部,并包围图像显示面 板110的侧表面以及导引架182。机盖186可由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形成,例如,机盖186 可由金属材料形成,用于改善所生产出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外观美感。
机盖186包括机板186a和机侧壁186b。
机板186a用作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后盖。就是说,机板186a可成为诸如电视或 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显示装置的后盖。
机侧壁186b构造成从机板186a的边缘部垂直弯曲以便包围图像显示面板110的 侧表面以及导引架182,并支撑3D光学面板140的底部边缘部。在该情形中,包围导引架 182和图像显示面板101的侧表面的机侧壁186b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外部,并 因而用作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侧盖。就是说,机侧壁186b可成为诸如电视或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显示装置的侧盖。
在机盖186的四个机侧壁186b之中,一个机侧壁186b与覆盖3D光学面板140的 光学面板焊盘部OPPP和光学面板驱动器150的前盖160接合,如图4所示。与前盖160接 合的机侧壁186b的外部侧表面设置在与前盖160相同的平面上,从而不会产生相对于3D 光学面板140的外部侧表面的阶梯。因此,在3D光学面板140的四个外部侧表面之中,除 了由前盖160覆盖的外部侧表面之外,3D光学面板140的三个外部侧表面,即3D光学面板 140的左侧外部侧表面、右侧外部侧表面和上侧外部侧表面暴露于立体图像显装置的外 部。
面板支撑元件180进一步包括第一接合元件188a和第二接合元件188b。
第一接合元件188a形成在导引架182的导引侧壁182b处。第二接合元件188b形 成在机盖186的机侧壁186b处。第一接合元件188a和第二接合元件188b彼此接合。例 如,如图3所示,第一接合元件188a是从导引侧壁182b的外表面突出的挂钩突出部,第二 接合元件188b是形成在机侧壁186b的内表面处的挂钩凹槽,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一 接合元件188a可以是形成在导引侧壁182b的外表面处的挂钩凹槽,而第二接合元件188b 可以是从机盖侧壁186b的内表面突出的挂钩突出部。
如上所述的导引架182和机盖186相互接合,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就立体图 像显示装置100的设计而言,导引架182可与支撑壳184接合。为此,机盖186可通过将机 板186a接合到支撑壳184底部的多个螺丝与支撑壳184接合。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包括通过粘接元 件170与图像显示面板100接合以便包围图像显示面板110的面板支撑元件180。面板 支撑元件180进一步支撑通过面板接合元件141与图像显示面板110接合的3D光学面板 140,以便使3D光学面板140的左侧外部侧表面、上侧外部侧表面和右侧外部侧表面暴露于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因此,取消了现有技术的前机盖,而使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厚度 最小。此外,取消了构成3D光学面板140的前方边界部的工具材料(边框),因而就设计而 言,改善了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观美感。
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可进一 步包括形成在3D光学面板140的暴露的侧表面处的面板保护元件190。
除了由装饰盖160覆盖的一个侧表面之外,面板保护元件190形成在3D光学面板 140的三个侧表面处。就是说,因为3D光学面板140的所述一个侧表面被装饰盖160覆盖, 所以不需要在由装饰盖160覆盖的部分处形成面板保护元件190。面板保护元件190可由 硅基密封剂(树脂)或紫外(UV)固化性密封剂(树脂)形成,然而,考虑到工艺加工时间,面板 保护元件190可由UV固化性密封剂形成。此外,面板保护元件190可以是无色的(透明的) 或有色的(例如,蓝色、红色或黑色),然而并不限于此。可根据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设 计来选择面板保护元件190的颜色。
此外,在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面板支撑元件180中, 如图8和图9所示,机盖186的机侧壁186b可形成为包围3D光学面板140的侧表面。就 是说,机侧壁186b形成为包围导引架182、图像显示面板110以及3D光学面板140的侧表 面,或者形成为包围包括面板保护元件190的3D光学面板140的所述侧表面、导引架182 和图像显示面板110。在该情形中,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包括与包围3D光学面板140的侧表面的机侧壁186b的厚度对应的边界部,并可通过机侧壁186b稳固地支撑3D光学面板 140。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视图。图11是沿 图10的线II1-1II’的剖面图。图12是沿图10的线IV-1V’的剖面图。
参照图10-12,除了 3D光学面板240的整个顶部以及四个侧表面全部暴露于立体 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之外,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00与根据本 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相同。因此,不再进行重复描述,相同的参考 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3D光学面板240根据液晶驱动信号来分离由图像显示面板110显示并输入的左眼 图像的光和右眼图像的光,并由面板支撑元件180支撑,从而使整个顶部以及四个侧表面 全部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因此,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 装置200不包括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装饰盖160,由此可进一 步改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00前部的外观美感。
如图13A所不,根据一实施方式的3D光学面板240包括彼此接合的下基板242和 上基板244,在它们之间具有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3D光学面板240进一步包括设置 在上基板244的上表面上的偏振转换兀件246。
下基板242形成为具有比图像显示面板110大的面积,并通过面板接合元件241 粘附到图像显示面板110的上表面。在该情形中,面板接合元件241可以是设置在下基板 242下侧的边缘部分处并与图像显示面板110的上偏振膜118的上表面的边缘部分接合的 双面胶带、热固性粘结剂或光固性粘结剂。在此,当面板接合元件241是透明的热固性粘结 剂或透明的光固性粘结剂时,面板接合元件241可设置在下基板242的整个底部以便提高 接合强度。
下基板242包括遮光图案242a、下绝缘层242b、透明电极层242c、多个间隙保持元 件242d和下取向层242e。
遮光图案242a形成在下基板242处,以界定与每个像素区域对应的开口区域。
下绝缘层242b形成在下基板242的整个表面上,覆盖遮光图案242a。
透明电极层242c形成为一体。向透明电极层242c提供用于驱动液晶层LC的基 准电压。
间隙保持元件242d以一定间隔、一定高度形成在透明电极层242c上,并保持下基 板242与上基板244之间的盒间隙恒定。
下取向层242e形成为覆盖间隙保持元件242d和透明电极层242c,并使液晶层LC 的液晶分子在某一方向上排列(取向)。
上基板244形成为尺寸比下基板242大,以便完全覆盖下基板242。就是说,上基 板244的一侧延伸,以便使上基板244具有比下基板242大的尺寸。具体来说,上基板244 的下侧被延伸。上基板244包括多个透明电极线244a、多个焊盘电极244b、上绝缘层244c 和上取向层244d。
每个透明电极线244a都与图像显示面板110的像素区域相对而形成在上基板244 上。每个透明电极线244a都在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中产生电场,因而根据分别经焊 盘电极244b提供的多个液晶驱动信号来驱动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
每个焊盘电极244b都形成在布置于上基板244的下侧的边缘部分处的光学面板焊盘部OPPP处,并与相应的透明电极线244a电连接。焊盘电极244b与上述的光学面板驱动器150连接,并分别向透明电极线244a提供从光学面板驱动器150提供的液晶驱动信号。
上绝缘层244c形成在上基板244上,覆盖透明电极线244a和焊盘电极244b。
上取向层244d形成在上绝缘层244c上,使液晶层LC的液晶分子在某一方向上排列(取向)。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3D光学面板240的下基板242和上基板244通过形成在下基板242的上表面的边缘部分处的密封元件243彼此接合,在下基板242和上基板244 之间设置有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
光学面板驱动器150与布置在上基板244的下表面的下侧的边缘部分处的光学面板焊盘部OPPP连接。光学面板驱动器150被上基板244的下侧覆盖而没有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
上基板244的延伸一侧的边缘部分,即上基板244的下侧的边缘部分由面板支撑元件180的机盖186支撑,且3D光学面板240其他侧的边缘部分,即下基板242的其他侧的边缘部分由面板支撑元件180的机盖186支撑。因此,3D光学面板240的整个顶部和每个侧表面都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没有被面板支撑元件180包围。
偏振转换元件246设置在上基板244的上表面上,将由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 分离并输入的左线偏振光或右线偏振光转换为不同的偏振光。为此,偏振转换兀件246可以是具有λ/4相位差的λ/4波片。例如,偏振转换元件246可将通过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而入射到偏振转换元件246上的左线偏振光转换为左圆偏振光。这样,由偏振转换元件246进行左圆偏振的光所呈现的左眼图像通过具有圆偏振型的3D眼镜传输到观看者的左眼,且由偏振转换元件246进行右圆偏振的光所呈现的右眼图像通过3D眼镜传输到观看者的右眼。
与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类似,上基板244的每一侧(包括下侧)以及偏振转换元件246的每一侧都经过处理,以便分别具有一定斜率的第一和第二斜面SFl和SF2,对3D光学面板240的每个角部都进行圆化,从而具有一定曲率。
当3D眼镜具有线偏振型时,可省略偏振转换元件246。
如图13Β所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3D光学面板240包括彼此接合的下基板242 和上基板244,在它们之间设置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
下基板242形成为具有比图像显示面板110大的面积,并通过面板接合元件241 粘附到图像显示面板110的上表面。在该情形中,面板接合元件241可以是设置在下基板 242的下表面的下侧的边缘部分处并与图像显示面板110的上偏振膜118的上表面的相应一侧的边缘部分 重叠的双面胶带、热固性粘结剂或光固性粘结剂。在此,当面板接合元件 241是透明的热固性粘结剂或透明的光固性粘结剂时,面板接合元件241可设置在下基板 242的整个底部以便提高接合强度。
下基板242包括透明电极层2242a、下绝缘层2242b和下取向层2242c。
透明电极层2242a形成为一体。向透明电极层2242a提供用来驱动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的基准电压。
下绝缘层2242b形成在下基板242上,覆盖透明电极层2242a。
下取向层2242c形成在下绝缘层2242b上,使液晶层LC的液晶分子在某一方向上 排列(取向)。
上基板244形成为尺寸比下基板242大,以便完全覆盖下基板242。就是说,上基板 244的一侧延伸,以便使上基板244具有比下基板242大的尺寸。具体来说,上基板244的 下侧被延伸。上基板244的侧表面的上部经过处理,以具有一定斜率的斜面CF。上基板244 包括多个透明电极线2244a、多个焊盘电极2244b、上绝缘层2244c和透镜图案层2244d。
每个透明电极线2244a都与图像显示面板110的像素区域相对而形成在上基板 244上。每个透明电极线2244a都在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中产生电场,因而根据分别 经焊盘电极2244b提供的多个液晶驱动信号来驱动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
每个焊盘电极2244b都形成在布置于上基板244的下侧的边缘部分处的光学面板 焊盘部OPPP处,并与相应的透明电极线2244a电连接。焊盘电极2244b与上述的光学面板 驱动器150连接,并分别向透明电极线2244a提供从光学面板驱动器150提供的液晶驱动 信号。
上绝缘层2244c形成在上基板244上,覆盖透明电极线2244a和焊盘电极2244b。
透镜图案层2244d形成在上绝缘层2244c上并包括与各个透明电极线2244a对应 地以凹陷形成的多个透镜图案凹槽LP。
每个透镜图案凹槽LP可形成为具有凹陷形状,例如半圆形或椭圆形的剖面。在 此,每个透镜图案凹槽LP的剖面宽度用于分离在图像显示面板110上显示的并在空间分离 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并可以根据图像显示面板110前方观看者的数量确定每个透镜图 案凹槽LP的剖面宽度。
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3D光学面板240的下基板242和上基板244通过形成 在下基板242的上表面的边缘部分处的密封元件243彼此接合,在下基板242和上基板244 之间设置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
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填充在形成于上基板244处的每个透镜图案沟槽LP中。在 该情形中,通过形成在下基板242处的下取向层2242c使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的液晶 分子在某一方向上排列(取向)。根据分别施加到透明电极线22444a的液晶驱动信号和施 加到透明电极层2242a的基准电压来驱动用于图像分离的液晶层LC,由此分离左眼图像和 右眼图像。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3D光学面板240通过使用透镜图案沟槽LP来分离左眼图像和 右眼图像,由此基于无眼镜型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向观看者提供立体图像。
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3D光学面板240中,光学面板驱动器150与布置在上基板 244的下表面的下侧的边缘部分处的光学面板焊盘部OPPP相连接。光学面板驱动器150被 上基板244的下侧覆盖而没有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
上基板244的延伸一侧的边缘部,即上基板244的下侧的边缘部由面板支撑元件 180的机盖186支撑,且3D光学面板240其他侧的边缘部,即下基板242的其他侧的边缘部 由面板支撑元件180的机盖186支撑。因此,3D光学面板240的整个顶部和每个侧表面都 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没有被面板支撑元件180包围。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00中,3D光学面板240的上基板244形成为具有比3D光学面板240的下基板242大的尺寸,因而3D光学面板240的 上表面以及四个侧表面全都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因此,就设计而言,立体图像 显示装置具有改善的外观美感。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00可进一步包括 形成在3D光学面板240的暴露的侧表面处的面板保护兀件290。
面板保护元件290形成在3D光学面板240的四个侧表面处。面板保护元件290 可由硅基密封剂(树脂)或紫外(UV)固化性密封剂(树脂)形成,然而,考虑到工艺加工时间, 面板保护元件290可由UV固化性密封剂形成。此外,面板保护元件290可以是无色的(透 明的)或有色的(例如,蓝色、红色或黑色),然而并不限于此。可根据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00 的设计来选择面板保护元件290的颜色。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00的面板支撑元件 180中,如图15所示,机盖186的机侧壁186b可形成为包围3D光学面板240的侧表面。就 是说,机侧壁186b形成为包围导引架182、图像显示面板310以及3D光学面板240的侧表 面,或者形成为包围包括面板保护元件290的3D光学面板240的所述侧表面、导引架182 和图像显示面板110。在该情形中,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00包括与包围3D光学面板240的 侧表面的机侧壁186b的厚度对应的边界部,并可通过机侧壁186b稳固地支撑3D光学面板 240。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00中,如图16所示,第一基 板112和第二基板114可在设置位置中垂直交换,并与导引架182接合。在该情形中,图像 显示面板310与3D光学面板240之间的接合面积增加,因而提高了图像显示面板310与3D 光学面板240之间的接合强度。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00中,如上所述,只有3D光 学面板240的上基板244的一侧被延伸,即上基板244的下侧被延伸,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 此。上基板244的其他侧也可被延伸。如图17和图18中虚线圆圈部分中所示,相对于下 基板242,上基板244的四侧被延伸到这样的程度,即上基板244的四侧长于下基板242的 四侧。在该情形中,面板支撑元件180支撑被增大的上基板244的下表面的边缘部。
图1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视图。图20是沿 图19的线V-V’的剖面图。
参照图19和图20,除了立体图像显示装置300进一步包括设置在面板支撑元件 180中的副显示部310,副显示部310与被增大的上基板244重叠之外,根据本发明第三个 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300与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00 相同。因此,不再进行重复描述,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具体来说,副显示部310设置在面板支撑元件180的机盖186上,与被增大的上基 板244的被增大的部分对应,并在由被增大的上基板244的被增大的部分形成的副有源区 304上显示副图像。因此,立体图像显示装置300可分为与图像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部对 应的主有源区302 ;与主有源区302相邻且与副显示部310对应的副有源区304 ;和包围主 有源区302和副有源区304的外围区域306。
主有源区302是主屏幕,根据图像显示面板110的驱动来显示诸如运动图像、静止 图像或立体图像这样的主图像。主有源区302可具有至少一个1920X 1080的屏幕分辨率。
副有源区304是设置在主有源区302下方的副屏幕,并根据副显示部310的驱动 来显示诸如包括字母、标记、符号和数字在内的附加信息这样的副图像。在此,附加信息可 包括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生产商标识、广告、关于运动图像的小标题信息、音量控制信息、 信道信息和时间信息。
外围区域306形成为包围主有源区302和副有源区304,并分离主有源区302与副 有源区304。
主有源区302可由发光二极管显示元件、有机发光显示元件和真空荧光显示元件 中至少之一构成。代替设置在面板支撑元件180的机盖186上,副显示部310可粘附到被 增大的上基板244的被增大部分的下表面,并可由在副有源区304上仅显示立体图像显示 装置的生产商标识的贴纸广告构成。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300中,3D光学面板240的上 基板244大于下基板242,因而3D光学面板240的整个上表面和四个侧表面全都暴露于立 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因此,就设计而言,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具有更加改善的外观美感。
此外,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300在与图像显示面板110对 应的主有源区302上显示立体图像,并进一步在与粘附到被增大的上基板244的被增大部 分的下表面的副显示部310对应的副有源区304上显示副图像,由此向观看者提供立体图 像以及各种附加信息。
上面对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进行了描述,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立 体图像显示装置可以是使用诸如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这样的各种平板显示装置中至少一种 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例如,在使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面 板中,在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处形成多个有机发光元件,与第一基板连接的面板驱动器驱 动有机发光元件,由此使用经第二基板发射到外部的光显视图像。
除电视和显示器/监视器的显示装置之外,根据本发明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还可 用作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和各种便携式信息终端的显示装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包括面板支撑元件,该面板支撑元件 通过粘结元件与图像显示面板接合并以下述方式支撑3D光学面板,即3D光学面板的侧表 面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因此,取消了现有技术的前盖,使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 厚度最小。此外,取消了构成3D光学面板的前方边界部的工具材料(边框),因而就设计而 言,改善了前方的外观美感。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3D光学面板的上基板被增大,且3D 光学面板的上表面和每个侧表面全都暴露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因此,就设计而言,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具有更加改善的外观美感。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与图像显示面板对应的主有源区显 示立体图像,形成在与3D光学面板被增大的基板的被增大部分对应的区域中形成的副有 源区显示副图像,因而除立体图像之外还给观看者提供各种附加信息。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可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这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发明意在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 价物范围内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图像显示面板,所述图像显示面板在时间上或空间分离并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3D光学面板,所述3D光学面板与所述图像显示面板接合并分离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和面板支撑元件,所述面板支撑元件通过粘结元件与所述图像显示面板接合以包围所述图像显示面板,其中所述3D光学面板由所述面板支撑元件支撑,从而所述3D光学面板的上表面暴露于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3D光学面板包括下基板,所述下基板与所述图像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接合并包括透明电极层;上基板,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接合并包括多个透明电极线;和形成在所述下基板与所述上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根据提供给各透明电极线的液晶驱动信号来驱动所述液晶层,由此分离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3D光学面板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上基板的上表面接合的偏振转换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3D光学面板包括下基板,所述下基板与所述图像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接合并包括透明电极层;上基板,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接合,并包括多个透明电极线和分别与所述透明电极线重叠的多个透镜图案沟槽;和填充在每个透镜图案沟槽中的液晶层,其中根据提供给各透明电极线的液晶驱动信号来驱动所述液晶层,由此分离所述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光学面板驱动器,所述光学面板驱动器与布置在所述上基板的边缘部分处的光学面板焊盘部相连接,从而与所述透明电极线连接,所述光学面板驱动器由所述面板支撑元件包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上基板形成为具有覆盖所述光学面板驱动器和所述下基板的尺寸,并由所述面板支撑元件支撑所述上基板,且其中所述上基板每一侧都暴露于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上基板的一侧被延伸,以覆盖所述光学面板驱动器,且所述面板支撑元件支撑所述下基板的下表面的边缘部分以及所述上基板的被增大部分的下表面的边缘部分,从而所述上基板的每个侧表面和所述下基板的每个侧表面都暴露在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面板支撑元件中的副显示部,其中所述上基板的一侧被延伸,以阻止所述副显示部暴露于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所述上基板的被延伸一侧的边缘部分由所述面板支撑元件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3D光学面板包括在之间设置液晶层而彼此接合的下基板和上基板,根据液晶驱动信号来驱动所述液晶层,以分离所述左眼图像和所述右眼图像,所述上基板具有覆盖所述下基板的尺寸,且所述面板支撑元件支撑所述3D光学面板的下表面的边缘部分或包围所述3D光学面板的每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3D光学面板包括下基板,所述下基板与所述图像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接合并包括透明电极线;上基板,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接合并包括多个透明电极层;和形成在所述下基板与所述上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根据提供给各透明电极线的液晶驱动信号来驱动所述液晶层,由此分离所述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3D光学面板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上基板的上表面接合的偏振转换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3D光学面板包括下基板,所述下基板与所述图像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接合并包括多个透明电极线;上基板,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接合,并包括多个透明电极层和分别与所述透明电极线重叠的多个透镜图案沟槽;和填充在每个透镜图案沟槽中的液晶层,其中根据提供给各透明电极线的液晶驱动信号来驱动所述液晶层,由此分离所述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光学面板驱动器,所述光学面板驱动器与布置在所述下基板的下侧的边缘部分处的光学面板焊盘部连接,从而与所述透明电极线连接;和装饰盖,所述装饰盖将所述面板支撑元件接合到所述3D光学面板的下侧的边缘部分, 在所述边缘部分处布置有所述光学面板焊盘部,且光学面板驱动器位于所述边缘部分下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下基板被所述上基板和所述装饰盖覆盖,且所述装饰盖包围所述3D光学面板的所述下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面板支撑元件支撑所述3D光学面板的边缘部分或包围所述3D光学面板的侧表面中没有被所述装饰盖包围的3D光学面板的侧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3D光学面板包括在之间设置液晶层而彼此接合的下基板和上基板,根据液晶驱动信号来驱动所述液晶层,以分离所述左眼图像和所述右眼图像,所述下基板具有覆盖所述上基板的尺寸,且所述面板支撑元件支撑所述3D光学面板的下表面的边缘部分或包围并支撑所述3D光学面板的每个侧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面板支撑元件包括通过所述粘结元件与所述图像显示面板的下表面的边缘部分接合的导引架;和机盖,所述机盖容纳所述导引架和所述图像显示面板,并支撑所述3D光学面板的边缘部分或包围并支撑所述3D光学面板的每个侧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4,权利要求9-12,权利要求16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3D光学面板的一侧表面处的面板保护元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面板保护元件由所述面板支撑元件包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薄厚度和外观美感改善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图像显示面板、3D光学面板和面板支撑元件。所述图像显示面板在时间上或空间分离并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所述3D光学面板与所述图像显示面板接合并分离所述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所述面板支撑元件通过粘结元件与所述图像显示面板接合以包围所述图像显示面板。所述3D光学面板由所述面板支撑元件支撑,从而使所述3D光学面板的上表面暴露于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外部。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3018946SQ201210277939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2日
发明者宋武炯, 李周洪, 朴成珍, 洪性珍 申请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