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设有用于提高定位精度的定位轴的感光构件盒和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壳体中的感光构件盒和
处理盒。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例如激光打印机,其设置有包括显影盒和鼓盒的处理盒。显影盒具有显影辊。鼓盒具有感光鼓。在该处理盒中,显影盒安装在鼓盒中。显影盒和鼓盒组合在一起作为处理盒可整体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壳体卸下,或者整体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壳体。 鼓盒具有用于支撑感光鼓的鼓框体。鼓框体具有用于容纳显影盒的盒容纳部。此夕卜,鼓框体设置有辊。该辊位于盒容纳部。显影盒具有用于支撑显影辊的显影框体。显影框体设置有辊接收部,用于接收鼓盒的辊。辊接收部位于当显影盒安装在鼓盒中时,与设置在鼓框体中的辊相面对的位置。当显影盒安装在鼓盒中时,显影框体在与辊相抵接的情况下,容纳在盒容纳部中。此外,显影辊与感光鼓相接触。因此,实现显影盒相对于鼓盒的安装。这时,设置在鼓框体的辊抵接设置在显影框体的辊接收部。辊与辊接收部的抵接限制显影框体的移动,从而相对于鼓盒定位显影盒。然而,在上述配置中,如果鼓框体由于受热而变形,则辊与辊接收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能被破坏。该相对位置关系的破坏可能导致显影盒相对于鼓盒的定位精度下降。换句话说,如果显影盒相对于鼓盒的定位精度下降,则当处理盒安装到主壳体时,鼓盒和显影盒相对于主壳体的定位精度也下降。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光构件盒和处理盒,以增强感光构件盒和处理盒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壳体的定位精度。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光构件盒,用于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壳体,并且用于在其中容纳具有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盒。所述感光构件盒包括感光构件、安装部和轴。感光构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轴线。安装部,用于在其中容纳所述显影盒。轴沿所述轴向延伸,包括第一抵接部,用于当所述显影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时,与所述显影盒相抵接;以及被定位部,用于当所述感光构件盒安装到所述主壳体时,相对于所述主壳体定位。 优选地,所述被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沿所述轴向的外侧。优选地,所述轴具有轴向端部,所述感光构件盒还包括感光构件框体,用于在其中容纳所述感光构件;以及配合构件,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轴向端部,用于与所述感光构件框体相配合。优选地,所述配合构件包括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轴的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感光构件框体具有壁,所述壁具有第一侧和沿所述轴向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配合构件还包括第一限制部,用于与所述第一侧相抵接;以及第二限制部,相对于所述壁位于所述第一限制部的相反侧,所述第二限制部用于与所述第二侧相抵接。优选地,所述配合构件还包括接触部,用于与所述被定位部相接触;以及第二抵接部,位于所述接触部沿所述轴的径向的外侧,所述第二抵接部被配置为当所述感光构件盒安装到所述主壳体时,与所述主壳体相抵接。优选地,所述感光构件框体具有保持孔,所述保持孔用于在其中保持所述配合构件,当沿所述轴向看时,所述保持孔的剖面呈沿与所述轴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伸长的长形。优选地,所述保持孔具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被配置为当所述感光构件 盒安装到所述主壳体时,与所述配合构件相接触。优选地,所述保持孔具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沿所述垂直方向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面对,所述第二接触面被配置为当所述感光构件盒正从所述主壳体卸下,并且所述显影盒安装在所述安装部时,与所述配合构件相接触。优选地,所述感光构件框体包括盖部,所述盖部覆盖所述轴的一部分。优选地,所述感光构件盒还包括位于至少一个所述轴向端部的锁定构件,所述锁定构件用于禁止所述显影盒从所述安装部卸下。优选地,所述锁定构件被配置为绕着所述轴在锁定位置和未锁定位置之间转动,所述锁定位置是禁止所述显影盒从所述安装部卸下的位置,所述未锁定位置是所述显影盒能够从所述安装部卸下的位置。优选地,所述轴由金属材料制成。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上述感光构件盒;以及显影盒,被配置为安装到所述感光构件盒的所述安装部。优选地,所述显影盒包括显影框体,设置有显影剂容纳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用于在其中容纳用于供给到所述感光构件的显影剂;以及突出部,设置在所述显影框体,当所述显影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时,朝着所述轴突出,当所述显影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时,所述弟一抵接部抵接在所述关出部。优选地,所述显影框体沿所述轴向伸长,并且具有沿所述轴向的端部,所述突出部包括位于所述显影框体沿所述轴向的两个所述端部的突出件。优选地,所述感光构件盒包括压力构件,所述压力构件用于朝着所述感光构件对所述显影盒施压,当所述显影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时,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面对所述感光构件,当所述显影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时,所述感光构件和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沿面对方向相互面对,当所述显影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时,所述轴沿所述面对方向位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和所述压力构件之间。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特征、优点和其他目的将变得清楚,其中图I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盒所安装到的打印机的侧剖视图2是从左后侧看时,图I所示的鼓盒的立体图;图3是从左后侧看时,设置在图2所示的鼓盒的定位轴的立体图;图4A是图I所示的处理盒的左视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处理盒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说明图,示出显影盒相对于鼓盒的定位;图6A和6B是说明图,示出处理盒相对于图I所示的打印机的主壳体的定位,其中,图6A是处理盒的左视图,图6B是图6A所示的处理盒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从左后侧看时,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鼓盒的定位轴的立体 图;图8A和8B是说明图,示出锁定机构如何相对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理盒中的鼓盒来锁定显影盒,其中,图8A示出显影盒以锁定状态安装到鼓盒的处理盒,图SB示出显影盒以未锁定状态安装到鼓盒的处理盒,显影盒的前部从鼓盒向上脱离。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I 6B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鼓盒和处理盒,其中,为避免重复说明,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类似的零部件。I.彩色打印机的整体结构如图I所示,图像形成设备是水平直接串列型彩色打印机I。在以下说明中,除非特别说明,在假设将打印机I放置为使用时的朝向的情况下,来使用词语"向上"、"向下"、"上"、"下"、"上方"、"下方"、"之下"、"右"、"左"、"前"、"后"等。在以下说明中,将图I的右侧称为打印机I的前侧,将图I的左侧称为打印机I的后侧。在以下说明中,打印机I的上、下、左、右以使用者从前侧看打印机I为基准。将图I的近侧称为打印机I的左侧,将图I的远侧称为打印机I的右侧。打印机I包括大致呈盒状的主壳体2。主壳体2具有上部,该上部设置有上盖6。上盖6可以绕着其后部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移动,关闭位置是关闭形成在主壳体2的开5的位置,打开位置是打开开口 5的位置。打印机I还包括与各颜色相对应的四个处理盒11。四个处理盒11可拆卸地安装到主壳体2,以相邻处理盒11之间有间隔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此外,每个处理盒11包括作为感光构件盒的鼓盒24,以及显影盒25。显影盒25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鼓盒24。鼓盒24包括感光鼓15作为感光构件。感光鼓15呈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横向)延伸的圆筒状。也就是说,感光鼓15的朝向是其轴沿着左右方向。左右方向对应于感光鼓15的轴向。感光鼓15可旋转地支撑在鼓盒24。显影盒25包括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辊16。显影辊16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盒25,使得显影辊16的后下缘从显影盒25的后下缘露出,并且从前上方与相应感光鼓15相接触。此外,显影盒25包括供给辊27,用于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16 ;以及厚度限制片28,用于调节供给到显影辊16的调色剂的厚度。显影盒25还包括作为显影剂容纳部的调色剂容纳部79,用于在其中容纳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调色剂容纳部79位于供给辊27和厚度限制片28的上方。容纳在调色剂容纳部79中的调色剂供给到供给辊27上,供给辊27然后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16。调色剂在供给辊27和显影辊16之间被征摩擦带电。调色剂以均匀的薄层承载在显影辊16的表面上。另一方面,电晕带电器26对相应感光鼓15的表面施加均匀的正电荷。随后,LED单兀12基于规定的图像数据对相应感光鼓15的表面曝光。在感光鼓15的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承载在显影辊16表面上的调色剂被供给到形成在感光鼓15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从而在感光鼓15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片材供给盘7设置在主壳体2的底部,用于在其中容纳片材(纸张)S。每个片材S由拾取棍8、片材供给棍9、一对定位棍10沿U形路径向上然后向后输送,然后在预定时刻 朝着感光鼓15和输送带19之间的位置输送。输送带19向后输送片材S,使得片材S依次通过各感光鼓15与相应转印辊20之间的位置。这时,承载在各感光鼓15上的各色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片材S上,以形成彩色图像。随着片材S通过加热辊21和压力辊22之间,该彩色图像通过加热和压力热定影在片材S上。在彩色图像定影到了片材S上之后,片材S沿着U形路径向上然后向前输送,以排出到设置在上盖6的排出盘23。2.处理盒(I)鼓盒(1-1)鼓框体如图2所示,鼓盒24包括作为感光构件框体的鼓框体31。鼓框体31的下壁呈大致矩形框体状。鼓框体31的长度方向沿着轴向。注意,在以下说明中,除非特别说明,与鼓盒24有关的方向基于鼓盒24位于这样的位置,该位置是鼓盒24位于水平面,朝向为鼓盒24的下壁35位于下侧(图2)。将鼓盒24的感光鼓15所在侧称为后侧。鼓框体31具有左右一对侧壁32、前壁33、下壁35和上壁34。以下,当需要区分侧壁32时,将右侧的侧壁32称为右侧壁32R,将左侧的侧壁32称为左侧壁32L。每个侧壁32在侧视图中呈大致矩形,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延伸(具体来说,沿从鼓框体31的前上侧到后下侧的方向)。前壁33桥接右侧壁32R的前缘和左侧壁32L的前缘。下壁35桥接右侧壁32R的下缘和左侧壁32L的下缘。上壁34桥接右侧壁32R的后部的上缘和左侧壁32L的后部的上缘。左侧壁32L形成有联结露出凹部36,用于通过其露出显影联结62(后述);锁定杆支撑孔44 ;以及轴套配合部37。联结露出凹部36在左侧壁32L上缘沿前后方向大致中央处切口,从上缘向下凹。联结露出凹部36在侧视图中呈上侧开放的大致V形。锁定杆支撑孔44位于联结露出凹部36的前方,穿透左侧壁32L。当沿左右方向看时,锁定杆支撑孔44的剖面呈大致圆形。锁定杆支撑孔44的直径与锁定杆38 (后述)的旋转轴40(后述)的直径大致相同。轴套配合部37位于左侧壁32L的前缘,锁定杆支撑孔44的前下。轴套配合部37从左侧壁32L的外(例如,左)表面沿横向向内(例如,向右)略凹。如图4A和4B所示,轴套配合部37形成有套插入孔45作为保持孔,以及套配合孔46。套插入孔45设置在锁定杆支撑孔44前下侧的位置。此外,当沿左右方向投影时,套插入孔45与轴插入部48 (后述)重叠。此外,套插入孔45穿透左侧壁32L。当沿左右方向看时,套插入孔45的剖面是长的,其长度方向沿从其上侧到其下侧的方向。也就是说,套插入孔45具有长度方向沿与轴向垂直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剖面。套构件52(后述)的套部53 (后述)插入套插入孔45。
如图4B所示,套插入孔45具有内圆周面,其上部由第一接触面45A表示,下部由第二接触面45B表示。也就是说,第一接触面45A沿垂直方向面对第二接触面45B。当沿左右方向看时,套配合孔46的剖面呈大致矩形。套配合孔46形成在左侧壁32L中的、套插入孔45前上方的位置。套构件52(后述)的配合爪54(后述)与套配合孔46松弛配合。类似地,在右侧壁32R也形成有轴套配合部37。右侧壁32R的轴套配合部37和左侧壁32L的轴套配合部37布置成沿左右方向相互面对。如图2所示,前壁33形成为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的平板状。前壁33设置有两个压力构件保持部70。在每个压力构件保持部70上,保持有压力构件71。一个压力构件保持部70位于前壁33的左端部,另一个压力构件保持部70位于前壁33的左端部。每个压力构件保持部70在前视图中呈大致矩形。更具体地,每个压力构件保持部70从前壁33的后表面向前凹。每个压力构件71呈大致柱状,在前视图中呈大致矩形。每个压力构件71由施力构件(未图示)施力,从而常态下从相应压力构件保持部70向后突出。也就是说,当显影盒25安装到鼓盒24时,每个压力构件71朝着感光鼓15对显影盒25施压。下壁35连接到前壁33的下缘。下壁35形成为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的大致平板状。上壁34形成为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的大致平板状。上壁34位于从上侧覆盖感光鼓15的位置。此外,上壁34支撑电晕带电器26。在鼓框体31中,由一对侧壁32、前壁33、下壁35的前半部、以及感光鼓15限定显影盒安装部47,作为安装部。显影盒安装部47用于在其中容纳显影盒25。此外,在显影盒安装部47中,轴插入部48作为盖部设置在前壁33和下壁35彼此相连接的位置。换句话说,轴插入部48位于前壁33的下缘,并且下壁35的前缘。轴插入部48呈大致中空圆筒状。轴插入部48沿左右方向大致横跨显影盒安装部47的整个宽度延伸。也就是说,轴插入部48沿左右方向的长度与显影盒安装部47沿左右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此外,轴插入部48左、右端部中的每个形成有露出开口 49,通过该露出开口 49露出定位轴51 (后述)左、右端部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每个露出开口 49在俯视图中呈大致矩形,使得轴插入部48的上半部被切去。(1-2)锁定杆
锁定杆38设置在鼓盒24的显影盒安装部47的如下位置,该位置位于联结露出凹部36的前方,从左侧壁32L向右(即,左侧壁32L横向向内)。锁定杆38用于将显影盒25维持在安装状态。也就是说,锁定杆38用于禁止显影盒25从鼓盒24卸下。锁定杆38 —体地设置有旋转轴40 ;从旋转轴40向上延伸的操作部41 ;以及从旋转轴40向后下倾斜延伸的提升部42。旋转轴40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操作部41呈从旋转轴40的右端部向上延伸的大致杆状。操作部41比左侧壁32L的上缘更向上突出。操作部41具有上部,在该上部设置有限制部43。限制部43呈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状。限制部43具有比旋转轴40的右缘更向右突出的右缘。从而,限制部43的右缘突出到显影盒25相对于鼓盒24的装卸路径中。提升部42呈从旋转轴40的右端部向后下倾斜延伸的大致杆状。 旋转轴40具有左端部,该左端部可旋转地延伸通过形成在左侧壁32L的锁定杆支撑孔44。因此,锁定杆38被支撑到侧壁32,可绕着旋转轴40的轴线在锁定位置(图4A)和未锁定位置(未图示)之间枢转移动,其中,锁定位置是操作部41立起的位置,未锁定位置是操作部41倾斜的位置。当从左侧看时,锁定杆38被施力构件(未图示)沿逆时针方向施力,从而锁定杆38通常情况下位于锁定位置。(1-3)定位轴如图2、3、4A和4B所示,定位轴51作为轴设置在鼓盒24的显影盒安装部47中。注意,与定位轴51和套构件52有关的方向是基于如下位置的,该位置是当套构件52的朝向使得套构件52的抵接抓54位于当参考图3说明时的上侧(图3)时的位置。如图3所示,定位轴51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定位轴51由金属制成。定位轴51的横向长度(从右到左)与鼓框体31的横向长度大致相同。定位轴51的左、右端通过形成在鼓框体31的左、右套插入孔45暴露在鼓框体31沿左右方向的外侧。此外,定位轴51的左、右端中的每个与作为配合构件的套构件52松弛配合。每个套构件52 —体地设置有作为支撑部的套部53,以及配合爪54。套部53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中空圆筒状,具有封闭的横向外端部。套部53的内径与定位轴51的外径大致相同(略大于定位轴51的外径)。套部53的外径小于套插入孔45的内部尺寸。如图3所示,套部53具有内周面53A和外周面53B。外周面53B位于内周面53A沿定位轴51的径向的外侧。如图3所示,配合爪54呈大致L形,具有第一部55作为第一限制部,以及第二部56。第一部55从套部53的横向外端部的上缘向上延伸。第二部56从第一部55的上部横向向内延伸。此外,第二部56具有设置有爪部57的、作为第二限制部的横向内端部。配合爪54的第二部56的尺寸(前后尺寸和竖直尺寸)比套配合孔46的尺寸(内部尺寸)小。爪部57呈大致钩形,从第二部56的上缘向上突出。如图2和3所示,定位轴51延伸穿过轴插入部48,从而左、右端(以下,将它们中的每个称为突出端部51A)分别通过左、右套插入孔45露出在鼓框体31沿左右方向的外侧。此外,定位轴51可旋转地支撑到轴插入部48。此外,定位轴51位于沿前后方向前壁33和感光鼓15之间。
此外,定位轴51具有位于定位轴51的左、右部分的部分(以下,将它们中的每个称为露出部51B)。左、右露出部51B分别位于左、右突出端部51A横向内侧。左、右露出部51B通过轴插入部48的露出开口 49露出。此外,定位轴51具有沿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中间部被轴插入部48覆盖。每个套构件52从侧壁32的横向外侧安装到侧壁32,从而套部53松弛配合在定位轴51的横向端部(突出端部51A),并且还松弛配合到套插入孔45,配合爪54松弛配合在套配合孔46。定位轴51的每个突出端部51A支撑到套部53,并且可相对于套部53旋转。配合爪54的第一部55可从套插入孔45的横向外侧抵接在套插入孔45的周面区域。也就是说,第一部55可从侧壁32的横向外侧抵接在侧壁32的横向外表面。此外,配合爪54的第二部56的爪部57可从套配合孔46的横向内侧抵接在套配合孔46的周面区域。也就是说,爪部57可从侧壁32的横向内侧抵接在侧壁32的横向内表面。因此,侧壁32夹在第一部55和爪部57之间,从而限制套构件52的横向移动。 通过该配置,套构件52支撑在侧壁32,从而套部53可沿套插入孔45的纵向(即,在图4B中从上侧到下侧的方向,垂直方向)相对于套插入孔45滑动移动。更具体地,套构件52可以在第一位置(图6B)和第二位置(图4B)之间移动,第一位置是套部53抵接套插入孔45的内周面的第一接触面45A的位置,第二位置是套部53抵接套插入孔45的内周面的第二接触面45B的位置。(2)显影盒如图5所示,显影盒25包括显影框体61和位于显影框体61左侧的驱动单元60。注意,除非特别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关于显影盒25的方向是基于其位于如下位置时的,即,显影盒25位于水平面上,呈显影辊16位于显影盒25的后侧,并且厚度限制片28位于显影盒25的上侧的朝向。显影框体61形成为大致盒状,其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延伸。显影框体61设置有两个抵接肋64,它们作为突出部。每个抵接肋64可抵接在鼓盒24的定位轴51。抵接肋64布置成沿左右方向相互间隔开,位于与鼓盒24的轴插入部48上所形成的露出开49相对应的位置。也就是说,抵接肋64位于显影框体61的右端部和左端部。每个抵接肋64是从显影框体61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并且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突起。驱动单元60设置有显影联结构件62和齿轮盖63。显影联结构件62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显影联结构件62具有左端壁,在左端壁具有凹连接部69。显影联结构件62可旋转地容纳在齿轮盖63中,从而凹连接部69从联结露出开口 68 (后述)露出。顺便提及,主壳体2设置有主壳体联结构件(未图示),当显影盒25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主体壳联结构件的头端不可旋转地插入显影联结构件62的凹连接部69。在主壳体2侧生成的驱动力通过主壳体联结构件(未图示)输入到显影联结构件62。所输入的驱动力经由设置在齿轮盖63中的齿轮系(未图示)从显影联结构件62传递到显影辊16和供给辊27。齿轮盖63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左端封闭,并且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延伸。齿轮盖63形成有联结露出开口 68。齿轮盖63还设置有受压部67、受限部66和突出部65。联结露出开口 68形成在齿轮盖63的左端壁,当沿左右方向看时,剖面呈大致圆形。联结露出开口 68在齿轮盖63的大致中央部沿前后方向穿透齿轮盖63的左端壁,从而使显影联结构件62的左端面从联结露出开口 68露出。受压部67在联结露出开口 68前方的位置从齿轮盖63的左端面向左突出的突起。受压部67也沿前后方向延伸。受限部66具有与受压部67的前端相连接的下端。受限部66是从齿轮盖63的左端面向左突 出、从受压部67的前端向前上倾斜延伸的突起。突出部65与受限部66间隔开,位于受限部66的前下方。突出部65形成为大致楔形,从齿轮盖63的左端面向左突出。3.相对于主壳体安装处理盒(I)相对于鼓盒装卸显影盒为了将处理盒11安装到主壳体2,首先,将显影盒25安装到鼓盒24。将参考图2 5说明将显影盒25安装到鼓盒24和从鼓盒24卸下显影盒25。注意,在以下说明中与相对于鼓盒24装卸显影盒25有关的方向是基于如下位置的,即,当处理盒11位于水平面上,呈鼓盒24的下壁35位于下侧的朝向时的位置。显影盒25的显影辊16支撑侧称作显影盒25的后侧,显影盒25的厚度限制片28支撑侧称作显影盒25的上侧。为了将显影盒25安装到鼓盒24,显影盒25位于鼓盒24的显影盒安装部47的上方。然后,将显影盒25的后端部插入显影盒安装部47的后端部,使得显影辊16从感光鼓15的前侧与感光鼓15接触。接下来,将显影盒25的前端部推入显影盒安装部47的前端部,使得显影盒25的前端部从左侧看时沿顺时针方向绕着显影盒25的后端部转动。然后,鼓盒24的压力构件71从显影盒25的上侧与显影盒25的前端部抵接。然后,显影盒25的突出部65的前端部从鼓盒24的锁定杆38的限制部43的上侧与限制部43抵接。随着显影盒25的前端部进一步被推入显影盒安装部47的前端部,在抵抗来自向压力构件71施力的施力构件(未图示)的力向前推压力构件71的同时,显影盒25的前端部插入显影盒安装部47的前端部。这时,锁定杆38被显影盒25的突出部65向前压。其结果是,抵抗来自锁定杆38的施力构件(未图示)的力,锁定杆38从左侧看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位于未锁定位置。与显影盒25的移动一起,突出部65也沿从左侧看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移动经过锁定杆38的右前侧。然后,当显影盒25已容纳在显影盒安装部47时,显影盒25的前端部被来自向压力构件71施力的施力构件(未图示)的力向后压。这时,显影盒25的每个抵接肋64从定位轴51的上侧与定位轴51通过相应露出开口 49露出的露出部51B相抵接,其中,各露出开口 49形成在轴插入部48。也就是说,定位轴51的每个露出部51B用作第一抵接部。然后,这时,因为每个抵接肋64从定位轴51的上侧抵接定位轴51,因而每个套构件52被向下压,以位于第二位置(图4B)。这时,套部53的外周面53B的下部(在图3中,外周面53B的前下部)从套插入孔45的内周面的第二接触面45B的上侧与第二接触45B抵接。通过该配置,显影盒25由每个抵接肋64相对于定位轴51的露出部51B定位,从而相对于鼓盒24对显影盒25进行定位。顺便提及,当完成了将显影盒25安装到显影盒安装部47中时,突出部65从锁定杆38的前侧移动经过锁定杆38。其结果是,突出部65与锁定杆38的抵接被解除。因此,锁定杆38通过来自锁定杆38的施力构件(未图示)的力,沿从左侧看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再次位于锁定位置。这时,锁定杆38的限制部43从显影盒25的受限部66的上侧面对受限部66。因此,锁定杆38的限制部43限制显影盒25沿从左侧看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此外,锁定杆 38的提升部42从显影盒25的受压部67的下侧面对受压部67。如上所述,完成了将显影盒25安装到鼓盒24。顺便提及,当显影盒25安装到鼓盒24时,显影辊16和感光鼓15沿面对方向相互面对。而且,当显影盒25安装到鼓盒24时,定位轴51沿面对方向位于显影辊16和各压力构件71之间。为了从鼓盒24卸下显影盒25,首先,抵抗来自锁定杆38的施力构件(未图示)的力,锁定杆38的限制部43被压着沿从左侧看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锁定杆38位于未锁定位置。然后,锁定杆38的限制部43从显影盒25的受限部66的上侧向上退回。并且,锁定杆38的提升部42从显影盒25的受压部67的下侧对受压部67施压。其结果是,显影盒25的前端部被从鼓盒24的显影盒安装部47向上提升。然后,用户握持显影盒25的前端部,以向上移动显影盒25,从而将显影盒25从鼓盒24的显影盒安装部47卸下。这样,完成了从鼓盒24卸下显影盒25。(2)相对于主壳体安装处理盒接下来,参考图1、6A和6B说明相对于主壳体2安装处理盒11。注意,除非特别说明,在以下说明中与将处理盒11安装到主壳体2中有关的方向是基于如下位置的,即,当打印机I如图I所示放置,并且处理盒11如图6A所示放置时的位置。也就是说,将处理盒11安装到主壳体2,使得处理盒11的感光鼓15所位于的后部位于打印机I的后下侧,并且处理盒11的前壁33所位于的前部位于打印机I的前上侧。如图6A和6B所示,主壳体2设置有一对接收部75 (由图6A和6B中的虚线表示)。每个接收部75设置在主壳体2的如下位置,S卩,当处理盒11安装到主壳体2时,与处理盒11的横向端部相邻,并且位于其外侧的位置。当处理盒11安装到主壳体2时,每个套构件52的前下缘从接收部75的后上侧与接收部75抵接。注意,图6A和6B所示的套构件52的前下缘与图4A和4B所示的套构件52的下缘相对于。也就是说,定位轴51的每个突出端部51A用作被定位部。而且,套部53松弛配合在突出端部51A。用作接触部的套部53的内周面53A能与突出端部51A相接触(图3)。而且,用作第二抵接部的套部53的外周面53B能抵接在主壳体2的接收部75 (图6B)。
当每个套构件52的前下缘与接收部75抵接时,套构件52被来自接收部75的反作用力向后上压。每个套构件52由此位于在第一位置(图6B)。这时,如图6B所示,套部53的外周面53B的后上部从套插入孔45的内周面的第一接触面45A的前下侧与第一接触面45A抵接。注意,图6A和6B中所示的外周面53B的后上部与图4A和4B中所示的外周面53B的上部相对于。如上所述,当突出端部51A与接收部75抵接时,处理盒11相对于主壳体2定位。因此,完成了处理盒11相对于主壳体2的安装。4.操作和效果(I)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鼓盒24中,如图2、6A和6B所不,显影盒25相对于定位轴51的左、右露出部51B定位,从而相对于鼓盒24对显影盒25进行定位。此外,处理盒11相对于主壳体2定位在左、右突出端部51A。
因此,能够实现相对于具有高刚度的定位轴51对显影盒25的准确定位,从而通过定位轴51相对于鼓盒24对显影盒25准确定位。此外,通过具有高刚新的定位轴51,能够实现相对于主壳体2对鼓盒24的准确定位。此外,还能够实现相对于主壳体2对安装在鼓盒24中的显影盒25的准确定位。(2)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鼓盒24中,如图2、6A和6B所示,定位轴51的左、右突出端部51A分别从定位轴51的左、右露出部51B横向向外定位。通过该配置,能够通过定位轴51实现相对于主壳体2对显影盒25的准确定位。(3)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鼓盒24中,如图2和3所不,定位轴51由套构件52支撑在鼓框体31,每个套构件52从定位轴51的突出端部51A的横向外侧配合到突出端部51A。因此,通过该简单的配置,鼓框体31能通过套构件52来支撑定位轴51。(4)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鼓盒24中,如图3所示,每个套构件52设置有套部53,定位轴51可旋转地支撑在套部53。通过该配置,在定位轴51通过套构件52支撑在鼓框体31的同时,定位轴51能够旋转。因此,当显影盒25的抵接肋64抵接定位轴51的露出部51B时,能够降低它们之间的接触阻力。(5)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鼓盒24中,如图2和3所示,每个套构件52设置有第一部55和第二部56的爪部57。第一部55可从鼓框体31的横向外侧抵接在鼓框体31。第二部56的爪部57可从鼓框体31的横向内侧抵接在鼓框体31。通过该配置,鼓框体31沿左右方向夹在第一部55和第二部56的爪部57之间。因此,能够限制由套构件52支撑的定位轴51的横向移动。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定位轴51从鼓框体31移位。(6)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鼓盒24中,如图6A和6B所不,每个套构件52 (套部53)具有能与定位轴51的突出端部51A相接触的内周面53A,以及能与设在主壳体2的接收部75相抵接的外周面53B。通过该配置,每个套构件52可在定位轴51的突出端部51A径向向外(定位轴51径向向外)的位置抵接在主壳体2的接收部75。因此,与由突出端部51A直接相对于主壳体2对定位轴51进行定位相比,能增强定位精度。
(7)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鼓盒24中,如图4B所示,每个套插入孔45具有当沿左右方向看时,长度方向沿从其上侧到下侧的方向(垂直方向)延伸的剖面。换句话说,如图6B所示,套插入孔45具有当沿左右方向看时,长度方向沿从其后上侧到前下侧延伸的剖面。每个套构件52的套部53松弛配合到长的套插入孔45。因此,当定位轴51沿垂直方向与接收部75相抵接时,能限制定位轴51与接收部75的冲击接触。因此,能防止定位轴51和可抵接在定位轴51的接收部75损坏。此外,能实现相对于鼓盒24对显影盒25的准确定位,而与鼓框体31的弯曲或小的尺寸差无关。(8)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鼓盒24中,如图6B所示,当鼓盒24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套构件52与套插入孔45的内周面的第一接触面45A抵接。因此,当鼓盒24安装到主壳体2时,套插入孔45的内周面的第一接触45A限制套 构件52的进一步移动。因此,能实现相对于主壳体2对定位轴51的准确定位,从而相对于主壳体2对鼓盒24进行准确定位。(9)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鼓盒24中,如图4B所示,当鼓盒24从主壳体2卸下时,套构件52与套插入孔45的内周面的第二接触面45B抵接。因此,当鼓盒24从主壳体2卸下,并且显影盒25安装在已卸下的鼓盒24的显影盒安装部47中时,套构件52抵接套插入孔45的内周面的第二接触面45B。因此,即使当鼓盒24从主壳体2卸下时,也能可靠地避免套构件52和定位轴51沿第一面对方向的磨损。(10)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鼓盒24中,如图2所示,鼓框体31具有用于覆盖定位轴51的一部分的轴插入部48。因此,定位轴51能由轴插入部48保护。此外,能有效防止定位轴51从鼓盒24意外卸下。(11)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鼓盒24中,定位轴51由金属材料制成。因此,定位轴51具有增强的刚度。(12)此外,如图I所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盒11包括鼓盒24和显影盒25。显影盒25可安装到鼓盒24的显影盒安装部47中。通过该配置,能实现相对于鼓盒24对显影盒25的准确定位。因为鼓盒24相对于主壳体2准确定位,因此还能通过鼓盒24使显影盒25相对于主壳体2准确定位。(13)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盒11中,如图5所示,从显影盒25的显影框体61突出的抵接肋64可抵接在定位轴51的露出部5IB。通过该配置,抵接肋64与露出部51B的抵接能够实现相对于鼓盒24对显影盒25定位。此外,因为每个抵接肋64从显影框体61突出,因此与显影框体61整个抵接在露出部51B的结构相比,能降低由于显影框体61的变形而导致的显影盒25相对于鼓盒24的定位精度的降低。(14)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盒11中,如图5所示,抵接肋64位于显影框体61的左、右端部。由于显影盒25在显影框体61的左、右端部相对于鼓盒24定位,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强显影盒25相对于鼓盒24的定位精度。(15)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盒11中,如图2所示,沿感光鼓15面对显影辊16的面对方向(即,从图2中的前侧到后侧的方向,该方向与从图I中的前上侧到后下侧的方向相对应),定位轴51位于显影棍16与压力构件71之间。因为定位轴51沿感光鼓15与显影辊16相互面对的方向位于显影辊16与压力构件71之间,因此,定位轴51可抵接在显影盒25的位于显影盒25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的部分。其结果是,能够确保定位轴51与显影盒25之间的可靠接触。5.第二实施方式参考图7 SB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作为感光构件盒的鼓盒224以及处理盒211。在以下说明中,第二实施方式中出现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零部件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以避免重复说明,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 不同的零部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定位轴51的左、右端通过套构件52支撑在左、右侧壁32。此外,锁定杆38可转动地支撑在左侧壁32L。然而,代替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锁定杆38,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锁定构件的锁定杆81设置在鼓盒224,如图7、8A和8B所示。注意,除非特别说明,与锁定杆81有关的方向是基于图I中所示的位置的,与鼓盒224有关的方向是基于图8A和8B中的位置的。代替锁定杆38的旋转轴40,锁定杆81设置有套部53。定位轴51的左端通过锁定杆81的套部53支撑在鼓盒224的左侧壁232L。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锁定杆81 —体地设置有套部53,从套部53向上延伸的限制部84,以及从套部53向后下倾斜延伸的提升部83。限制部84形成为大致钩状,从套部53的右端部向上延伸,然后向后弯曲。此外,限制部84具有上部,在该上部设置有操作部82。操作部82形成为大致棱柱状,从限制部84的左端面向左延伸。提升部83形成为从套部53的右端部向后下倾斜延伸的大致杆状。此外,如图8A和8B所示,左侧壁232L形成有锁定杆露出开口 85,用于露出锁定杆81的操作部82。锁定杆露出开口 85穿透左侧壁232L。锁定杆露出开85形成为大致弓形,相对于作为中心角的中心点的套插入孔45,具有大致60度的中心角。也就是说,锁定杆露出开口 85从套插入孔45上方的位置,沿从左侧看时的逆时针方向,延伸到相对于套插入孔45大致60度的位置。操作部82在左侧壁232L的左方(沿左右方向向外)位置从锁定杆露出开口 85露出。锁定杆81的套部53松弛配合在定位轴51的左端。定位轴51可旋转地支撑在锁定杆81的套部53和套构件52的套部53。锁定杆81的套部53从形成在左侧壁232L的套插入孔45的右侧(其横向内侧)可旋转地延伸通过套插入孔45。更具体地,锁定杆81的套部53配合到形成在左侧壁232L的套插入孔45,使得操作部82在左侧壁232L左方(横向向外)的位置从锁定杆露出开口85露出。通过形成在左侧壁232L的套插入孔45,套部53的左端露出在左侧壁232L沿左右方向的外侧。
通过该配置,锁定杆81支撑在左侧壁232L,能绕着定位轴51在锁定位置(图8A)和未锁定位置(图8B)之间转动,锁定位置是操作部82位于锁定杆露出开口 85的后端部,以禁止显影盒25从鼓盒224卸下的位置,未锁定位置是操作部82位于锁定杆露出开口 85的前端部,以允许显影盒25从鼓盒224卸下的位置。此外,锁定杆81被施力构件(未图示)沿从左侧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施力,从而在通常情况下位于锁定位置。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与锁定杆38与套构件52分别设置的结构(即,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降低零部件的数量。此外,锁定杆81的操作部82插入锁定杆露出开85。因此,锁定杆81禁止显影盒25从显影盒安装部47卸下。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安装在显影盒安装部47中的显影盒25意外从鼓盒224卸下。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锁定杆81可在锁定位置(图8A)和未锁定位置(图SB)之间绕定位轴51转动。因此,通过简单的操作来转动锁定杆81,能够实现禁止和允许从鼓盒24卸下显影盒25。尽管参考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感光构件盒,用于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壳体,并且用于在其中容纳具有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盒,所述感光构件盒包括 感光构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轴线; 安装部,用于在其中容纳所述显影盒;以及 轴,沿所述轴向延伸,包括 第一抵接部,用于当所述显影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时,与所述显影盒相抵接;以及 被定位部,用于当所述感光构件盒安装到所述主壳体时,相对于所述主壳体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感光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沿所述轴向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感光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具有轴向端部,所述感光构件盒还包括 感光构件框体,用于在其中容纳所述感光构件;以及 配合构件,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轴向端部,用于与所述感光构件框体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光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构件包括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轴的支撑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光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构件框体具有壁,所述壁具有第一侧和沿所述轴向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所述配合构件还包括 第一限制部,用于与所述第一侧相抵接;以及 第二限制部,相对于所述壁位于所述第一限制部的相反侧,所述第二限制部用于与所述第二侧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光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构件还包括 接触部,用于与所述被定位部相接触;以及 第二抵接部,位于所述接触部沿所述轴的径向的外侧,所述第二抵接部被配置为当所述感光构件盒安装到所述主壳体时,与所述主壳体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光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构件框体具有保持孔,所述保持孔用于在其中保持所述配合构件,当沿所述轴向看时,所述保持孔的剖面呈沿与所述轴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伸长的长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光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孔具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被配置为当所述感光构件盒安装到所述主壳体时,与所述配合构件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光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孔具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沿所述垂直方向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面对,所述第二接触面被配置为当所述感光构件盒正从所述主壳体卸下,并且所述显影盒安装在所述安装部时,与所述配合构件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光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构件框体包括盖部,所述盖部覆盖所述轴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光构件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至少一个所述轴向端部的锁定构件,所述锁定构件用于禁止所述显影盒从所述安装部卸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光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构件被配置为绕着所述轴在锁定位置和未锁定位置之间转动,所述锁定位置是禁止所述显影盒从所述安装部卸下的位置,所述未锁定位置是所述显影盒能够从所述安装部卸下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感光构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由金属材料制成。
14.一种处理盒,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I 1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构件盒;以及 显影盒,被配置为安装到所述感光构件盒的所述安装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包括 显影框体,设置有显影剂容纳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用于在其中容纳用于供给到所述感光构件的显影剂;以及 突出部,设置在所述显影框体,当所述显影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时,朝着所述轴突出, 当所述显影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时,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在所述突出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框体沿所述轴向伸长,并且具有沿所述轴向的端部, 所述突出部包括位于所述显影框体沿所述轴向的两个所述端部的突出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构件盒包括压力构件,所述压力构件用于朝着所述感光构件对所述显影盒施压,当所述显影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时,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面对所述感光构件, 当所述显影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时,所述感光构件和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沿面对方向相互面对, 当所述显影盒安装到所述安装部时,所述轴沿所述面对方向位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和所述压力构件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设有用于提高定位精度的定位轴的感光构件盒和处理盒。感光构件盒包括感光构件、安装部和轴。感光构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轴线。安装部用于在其中容纳显影盒。轴沿轴向延伸。轴包括第一抵接部,用于当显影盒安装到安装部时,与显影盒相抵接;以及被定位部,用于当感光构件盒安装到主壳体时,相对于主壳体定位。
文档编号G03G21/18GK102968019SQ201210324348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
发明者神村直哉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