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898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高固定强度且易于组装、重工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多媒体社会的急速进步,多半受惠于半导体元件或显示装置的快速发展。就显示元件而言,阴极显示管(或称映像管,Cathode Ray Tube,CRT)因具有优异的显示品质及经济性而一直独占了显示器市场。然而,CRT有体积过大与消耗过多能源的问题,对于高画质、低消耗电功率、薄型量产、低电压驱动、体积小等要求而言,CRT式的显示器显然无法达成此要求。针对此一点,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IXD)将有很大的优势,而IXD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型可携式电视、影像电话、摄录放影机、笔记型计算机、桌上型显示器、平板计算机以及投影彩色电视等。
如图I所示,现有的显示器I是包含显示模块10、背光模块20、系统底框30及固定件40。系统底框30具有承载部32,而显示模块10与背光模块20皆设置在系统底框30上,且被承载部32所围绕。承载部32可设有阶梯状结构,用来承载显示模块10。此外,还可利用固定件40贴附在显示模块10与承载部32,以增加显示模块10与系统底框30之间的固定力。然而,显示器在日趋轻薄的发展下,承载部32的宽度也渐渐缩小,因此,固定件40于承载部32的贴附面积也变小,而降低了显示模块10与系统底框30之间的固定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够兼具高固定强度与易于组装、重工的功效。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含底框、背光模块、显示模块以及固定件。底框具有底部与设置于底部的承载部,而承载部具有顶面、外侧面与内侧面,且顶面分别与外侧面、内侧面相连接,而内侧面与底部可形成容纳空间,其中外侧面与底部夹有一锐角。背光模块设置于容纳空间。显不模块设置于容纳空间,且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而第二表面面对背光模块。固定件设置于第一表面与顶面,且延伸设置于外侧面。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含底框、背光模块、显示模块以及固定件。底框具有底部与设置于底部的承载部,而承载部具有顶面、外侧面与内侧面,且顶面分别与外侧面、内侧面相连接。背光模块设置于底部,且邻接于内侧面。显示模块叠设于背光模块,且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而第二表面朝向背光模块。固定件具有相连接的本体部与延伸部,且本体部设置于第一表面与顶面,而延伸部设置于外侧面,其中本体部与延伸部夹有一钝角。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含底框、背光模块、显示模块以及固定件。底框具有底部与设置于底部的承载部,而承载部具有顶面、外侧面与内侧面,且外侧面、内侧面分别连接于顶面。背光模块设置于底部,而承载部沿着背光模块的相对两侧设置,且内侧面朝向背光模块,其中设置于背光模块的相对两侧的外侧面具有夹角。显示模块叠设于背光模块,且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而第二表面朝向背光模块。固定件设置于第一表面与顶面,且延伸设置于外侧面。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含底框、背光模块、显示模块以及固定件。底框具有底部与设置于底部的承载部,而承载部具有顶面、外侧面与内侧面,且顶面分别与外侧面与内侧面相连接,而内侧面与底部可形成容纳空间。其中承载部的截面由顶面、外侧面、底部与内侧面所形成,且于承载部的截面中,外侧面与底部具有夹角Θ 1,顶面与外侧面具有夹角Θ2,而Θ 2大于Θ I。显不模块设置于容纳空间,且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而第二表面面对背光模块。固定件设置于第一表面与顶面,且延伸设置于外侧面。根据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显示装置,是利用将固定件延伸设置于承载部的外侧面,以增加固定件与承载部的接触面积。并且,利用承载部的外侧面与底部之间夹有锐角,以形成斜面的外侧面,来增加固定件的贴覆与拆卸的方便性。因此,可达成轻薄、窄边框、高固定组装强度与易于组装、重工的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I为根据现有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1、100、200、300、400、500 显示装置10,110,210,310,410,510 显示模块20、120、220、320、420、520 背光模块30、130、230、330、430、530 底框32、132、232、332、432、532 承载部40、140、240、340、440、540 固定件112、212、312、412、512第一表面114、214、314、414、514第二表面131、231、331、431、531底部133、233、333、433、533顶面134、234、334、434、534外侧面135、235、335、435、535内侧面14U24U34U44U541本体部142、242、342、442、542延伸部150、250、350、450、550前框152,252,352,452卡合元件
236、336、436凸肋237、337、437线材容纳空间238、338、438线材339、439、539胶体260缓冲件441第一承载部442第二承载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照图2,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具有显示模块110、背光模块120、底框130与固定件140。底框130具有底部131与承载部132,且承载部132设置于底部131。于本实施例中,承载部132与底部131为一体成形,换言之,承载部132凸设于底部131。承载部132具有顶面133、外侧面134与内侧面135,且顶面133分别与外侧面134、内侧面135相连接。如图2所示,承载部132的内侧面135与底部131可形成容纳空间,而显示模块110与背光模块120则设置于容纳空间中。进一步说明,显示模块1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14,而显不模块110的第二表面114面对背光模块120,使得显不模块110与背光模块120相互堆叠设置于容纳空间中,且显示模块110与背光模块120的边缘被承载部132的内侧面135围绕,即内侧面135面对且邻近显示模块110与背光模块120。于本实施例中,承载部132的内侧面135具有阶梯状,也即形成多个承载平面。如图2所示,内侧面135形成一个承载平面来支撑显示模块110,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内侧面135也可形成多个承载平面,用来支撑背光模块120的光学膜片。通过阶梯状的内侧面135可减少框架的使用,也可增加组装效率。于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40设置于显不模块110的第一表面112与承载部132的顶面133,并且延伸设置于承载部132的外侧面134。具体而言,固定件140具有相连接的本体部141与延伸部142,且本体部141设置于显不模块110的第一表面112与承载部132的顶面133,而延伸部142则设置在外侧面134。显示模块110通过固定件140而固定于底框130,且利用固定件140延伸设置于外侧面134,来增加固定件140与底框13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强化固定力。换言之,当承载部132的顶面133趋于窄边框时,则可将固定件140延伸至外侧边134,因此,可同时具有窄边框、轻薄化与高组装固定强度的优点。于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40为胶带或具有遮光效果的固定物,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于本实施例中,承载部132的外侧面134与底部131具有夹角Θ I。具体而言,夕卜侧面134与底部131不为正交,使得外侧面134形成斜面,并且将外侧面134为基准,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与底部131形成夹角Θ1,此夹角Θ I为一锐角。因此,当固定件140贴覆于外侧面134时,贴覆机具或操作人员的手容易将固定件140贴覆于外侧面134。具体而言,当外侧面134垂直于底部131或外侧面134与底部131之间夹有一钝角时,则外侧面134不易被贴覆机具或操作人员触碰,同时外侧面134也不易从显示器100上方往下(往底框130内部)观测,因此,将外侧面134设置为一斜面,且与底部131之间的夹角Θ1为锐角时,可以助于组装固定件140。同样地,也易于拆卸固定件140。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于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40的本体部141设置于显示模块110与承载部132的顶面133,而延伸部142设置于承载部132的外侧面134。因此,本体部141与延伸部142形成夹角Θ 2。具体而言,本体141与延伸部142不相互垂直,并且将本体141为基准,依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与 延伸部142形成夹角Θ2,此夹角Θ 2为一钝角,可助于贴覆或拆卸固定件140于承载部132。因此,可同时具有窄边框、轻薄化、高组装固定强度与易于组装、重工的优点。再请参考图2的承载部132的剖视截面,承载部132的截面为由顶面133、外侧面134、底部131与内侧面135形成类似梯型结构,且在内侧面135造成四边形的挖空,以形成阶梯状的内侧面135来承载显示模块110。在承载部132的剖视结构(类似梯型结构)中,承载部132的顶面133与外侧面134则具有夹角Θ 2,而承载部132的外侧面134与底部131则具有夹角Θ1,其中夹角Θ 2大于夹角Θ1。因此,外侧面134不与底部131相互垂直,而可助于贴覆或拆卸固定件140于承载部132。于本实施例中,夹角Θ I为30度至70度。具体而言,当夹角Θ I小于30度时,为维持承载部132的高度(受限于显示模块与背光模块的厚度),则需增加承载部132的宽度,因此,无法兼顾轻薄化的优点。当夹角Θ I大于70度时,贴覆机具或操作人员则难以将固定件140贴覆或拆卸。同样地,夹角Θ 2为110度至150度。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固定件140的延伸部142的长度与外侧面134的长度相同,使得延伸部142的长度大于顶面133至底部131的垂直距离。当延伸部142的长度越大,则固定件140与承载部132的接触面积越大,使得显示模块110组装固定力越强化。但延伸部142长度不以此为限。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10的两侧边皆设置承载部132时,显示模块110的两侧的外侧面134不相互平行,使得两外侧面134的延伸可形成夹角(未绘示)。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具有斜面的承载部132可设置在显示模块110的单一侧,且此单一侧设有固定件140,而显示模块110的其他侧可不具有斜面的承载部132。于本实施例中,承载部132的外侧面134整面皆与底部131夹有一锐角,换言之,外侧面134为一平面组成,且此平面与底部131夹有锐角。于另一实施例中,承载部132的外侧面134可局部与底部131夹有锐角,具体而言,当固定件140贴覆于外侧面134的局部时,则此局部的外侧面134与底部131夹有锐角,换言之,外侧面134为多个平面组成,而其中一个平面与底部131夹有锐角,且固定件140设置于此平面上。请参照图3,图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如图3所示,底框230具有凸肋236,且凸肋236设置于底部231,换言之,凸肋236与底框230为一体成形,且凸肋236凸设于底部231。另外,凸肋236面对且邻近承载部232的外侧面234,使得凸肋236与承载部232的外侧面234之间可形成线材容纳空间237。于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具有线材238,而线材238可为电线、排线或传输线,则可将线材238设置于线材容纳空间237,也即设置于承载部232与凸肋236之间。因此,通过设置凸肋236除了可增加底框230的机械强度,也可将线材238收纳于线材容纳空间237,而不需额外设置结构或元件来收纳或固定线材238,以节省空间或元件。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线材容纳空间237也可容置其他物件。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具有缓冲件260,且缓冲件260设置于底框230,具体而言,缓冲件260设置于底框230的底部231与背光模块220之间。利用设置缓冲件260可以减缓背光模块220与底框230之间的磨损,也可相对提升底框230保护背光模块220与显示模块210的功效。于本实施例中,缓冲件260可为橡胶、海棉或泡棉,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请参照图4,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300具有显示模块310、背光模块320、底框330与固定件340。底框330具有底部331与承载部332,且承载部332设置于底部331。而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底部331与承载部332为两件式底框330,换句话说,承载部332可通过胶体339而固定于底部331。于本实施例中,承载部332与底部331为不同材料,例如底部331为金属,而承载部332为塑胶,且胶体339可为双面胶带或光学胶,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如图4所示,两件式底框330可增加框体的活用性,具体而言,在相同的底框330,且需容纳不同大小尺寸的显示模块310与背光模块320时,可通过不同宽度设置的承载部332来调整底框330的容纳空间,因此,可制作相同尺寸的底框330来搭配不同宽度的承载部332来减少制作复杂度。此外,不同材料组合的底框330可达到轻薄化、提高良率的优点,举例而言,当底部331为金属时,可达到轻薄化的作用,而搭配塑胶材质的承载部332时,可缓冲和降低显示模块110与承载部332之间的摩擦力。请参照图5,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如图5所示,显示装置400具有显示模块410、背光模块420、底框430与固定件440。底框430具有底部431与承载部432,且承载部432设置于底部431。而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底部431与承载部432为两件式底框430,换句话说,承载部432可具有第一承载部441与第二承载部442,而第一承载部441具有阶梯状的内侧面435,第二承载部442具有斜面的外侧面434,当第一承载部441与第二承载部442相互组合以形成承载部432时,可使得承载部432具有顶面433、外侧面434与内侧面435,且顶面433分别与外侧面434、内侧面435相连接。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承载部442可与底部431 —体成形,即第二承载部442凸设于底框430的底部431,而第一承载部441可通过胶体439固定于底部431。通过不同材料所组成的底框430也可达到轻薄化与减少显示模块110摩损的功效。如图2至图5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具有前框150,为简化说明,则以图5的实施例来说明。此实施例中,前框450设置在显示模块410上,也即前框450覆盖于显示模块410的第一表面412与固定件440上,可用于保护、固定显不模块410。此外,前框450具有卡合元件452,用于与底框430形成结构卡合,使得前框450与底框430形成显示器400的系统外框。于本实施例中,卡合元件452为凸设于前框450的卡勾结构,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卡合元件452可为额外的锁固元件,例如螺钉。通过卡合元件452整合前框450与底框430,可增加系统外框的机械强度,同时也易于重工。于图2至图5的实施例中,为简化说明,则以图2来说明,固定件140贴附于承载部132的外侧面134与顶面133,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固定件140也可在延伸至底部131上。在一变形例中,固定件140延伸且贴附于底部131,同时,卡合元件152也可往下延伸,使得卡合元件152可抵靠于固定件140,以增加固定件140的贴附力。请参照图6,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如图6所示,显示器500具有显示模块510、背光模块520、底框530、固定件540与前框550。而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前框550通过胶体539固定于显不模块510的第一表面512与固定件540上。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胶体539也可与固定件540为单一物件,换言之,固定件540具有双面黏性,可同时将前框550固定于显不模块510以及显不模块510固定于底框530。于本实施例中,前框550与底框530不需额外设置卡合元件,则可达到轻薄、窄边框与增加组装效率的优点。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是利用将固定件延伸设置于承载部的外侧面,以增加固定件与承载部的接触面积。并且,利用承载部的外侧面与底部之间夹有锐角,以形成斜面的外侧面,来增加固定件的贴覆与拆卸的方便性。因此,可达成轻薄、窄边框、高固定组装强度与易于组装、重工的功效。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 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底框,具有一底部以及一设置于该底部的承载部,该承载部具有一顶面、一外侧面与一内侧面,且该顶面分别与该外侧面与该内侧面相连接,而该内侧面与该底部能够形成一容纳空间,其中该外侧面与该底部夹有一锐角; 一背光模块,设置于该容纳空间; 一显不模块,设置于该容纳空间,且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而该第二表面面对该背光模块;以及 一固定件,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与该顶面,且延伸设置于该外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锐角为30度至70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缓冲件,设置于该底部与该背光模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前框,设置于该固定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框还具有一凸肋,设置于该底部,且该凸肋与该外侧面之间形成一线材容纳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线材,容纳于该线材容纳空间。
7.—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底框,具有一底部以及一设置于该底部的承载部,且该承载部具有一顶面、一外侧面与一内侧面,而该顶面分别于该外侧面与该内侧面相连接; 一背光模块,设置于该底部,且邻接于该内侧面; 一显不模块,叠设于该背光模块,且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而该第二表面朝向该背光模块;以及 一固定件,具有相连接的一本体部与一延伸部,且该本体部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与该顶面,而该延伸部设置于该外侧面,其中该本体部与该延伸部夹有一钝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的长度大于该顶面至底部的垂直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钝角为110度至150度。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底框,具有一底部与一承载部,且该承载部具有一顶面、外侧面与内侧面,而该外侧面与该内侧面分别连接于顶面; 一背光模块,设置于该底部,而该承载部沿着该背光模块的相对两侧设置,且该内侧面朝向该背光模块,其中设置于该背光模块的相对两侧的该外侧面具有夹角; 一显不模块,叠设于该背光模块,且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而该第二表面朝向该背光模块;以及 一固定件,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与该顶面上,且延伸设置于该外侧面。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底框,具有一底部以及一设置于该底部的承载部,该承载部具有一顶面、一外侧面与一内侧面,且该顶面分别与该外侧面与该内侧面相连接,而该内侧面与该底部能够形成一容纳空间,其中该承载部的截面由该顶面、该外侧面、该底部与该内侧面所形成,且于该承载部的截面中,该外侧面与该底部具有一夹角Θ 1,该顶面与该外侧面具有一夹角Θ2,而Θ2大 于Θ I ; 一背光模块,设置于该容纳空间; 一显不模块,设置于该容纳空间,且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而该第二表面面对该背光模块;以及 一固定件,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与该顶面,且延伸设置于该外侧面。
全文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底框、背光模块、显示模块以及固定件。底框具有底部以及设置于底部的承载部,承载部具有顶面、外侧面与内侧面,且顶面分别于外侧面与内侧面相连接,而内侧面与底部可形成容纳空间,其中外侧面与底部夹有一锐角。背光模块设置于容纳空间。显示模块设置于容纳空间,且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而第二表面面对背光模块。固定件设置于第一表面与顶面上,且延伸设置于外侧面。
文档编号G02F1/13GK102914886SQ20121038539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8日
发明者罗文国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