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9191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进行电气传输和光学传输的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通过利用例如USB (通用串行总线(注册商标))和HDMI (高清晰多媒体接口(注册商标))等的电信号进行设备间的信号传输。然而,近年来,随着MPU(微处理单元)的功能的提高,数据传输的量也随之显著增加,从而电气传输在能力和传输速率方面变得不能够胜任。作为替代电气传输的技术或电气传输所使用的技术,用于光学传输的技术正得到发展。例如,日本第3160707号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在该连接器中,光学传输部设置在USB标准外壳中。换句话说,将用于光学传输的部件额外地包含在现有的电气连接器中以保持连接器的规格。然而,由于在USB和HDMI等现有的电气连接器的外壳中没有充足的空间来容纳用于光学传输的部件,所以为了设置光学传输部,需要例如减小电气传输中所使用的端子数以改变端子的布局。因此,当将额外设置有光学传输部的连接器连接到现有的仅具有电气传输功能的电子设备(被连接的设备)时,连接器中用于光学传输的部件与电子设备中的用于电气传输的端子接触,并造成干扰,由此引起不能保持兼容性的问题。即,引起了所谓的向下兼容(downward compatibility)的问题。如果额外设置有光学传输功能的连接器不适用于向下兼容,除该连接器之外,用户还不得不准备现有的仅具有电气传输功能的连接器。换句话说,由于用户在成本和尺寸方面承担较大的负担,所以最终这类连接器本身不会用在装置中,因此这类连接器难以得到推广。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期望提供如下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电气传输功能和光学传输功能,并能够连接到仅具有电气传输功能的现有电子装置。除此之外,还期望提供一种如下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电气传输功能和光学传输功能,并能够连接到仅具有电气传输功能的现有连接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电气传输部;光学传输部;和隔离部,其设置在所述电气传输部和所述光学传输部之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与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类型与所述连接器的类型相反。所述连接部包括:电气传输部;光学传输部;和隔离部,其设置在所述电气传输部和所述光学传输部之间。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由于电气传输部和光学传输部由隔离部分离,所以光学传输部不与用于电气传输的端子接触,从而不会在连接器连接到仅具有电气传输功能的现有电子设备时引起干扰。具体地,电气传输部设置在电气传输外壳的内部,而光学传输部设置在电气传输外壳的外部,并且电气传输外壳的一部分充当隔离部。同样地,也能将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连接到仅具有电气传输功能的现有连接器,而不会引起对用于电气传输的端子的干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由于电气传输部和光学传输部由隔离部分离,所以即使在连接器连接到仅具有电气传输功能的现有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仍能够防止由光学传输部引起的妨碍。因此,能够将本发明的连接器连接到仅具有电气传输功能的现有电子设备。换句话说,能够保持向下兼容性。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亦是如此。应当理解,上面的概括说明和下文的详细说明均是示例性的,并旨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解释。


所包含的附图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并合并在说明书中以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附示了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立体图。图2的㈧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图2的⑶是连接器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前视图。图4A和4B均是表示与图1所示的连接器连接的电子设备的构造的立体图。图5A和5B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连接到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时该连接器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6用于说明图5A和5B所示的操作机制。图7A和7B均是表示图6所示的第一弹簧部件的构造的俯视图。图8A和8B均是表示图6所示的第二弹簧部件的构造的俯视图。图9A和9B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连接器连接到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时透镜的状态。图10是表示对比示例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连接部(现有连接部)的变形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变形例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连接器连接到电子设备时该连接器的构造的立体图。图14A 14D用于说明图11所示的保护盖的操作。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将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注意,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说明。1.实施例不例:电子传输部设置在电气传输外壳(第一外壳)内部,且光学传输部设置在电气传输部的外部。
2.变形例示例:采用了用于保护光学传输部的透镜的保护盖1.实施例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连接器I)的主要部分的构造。图2的(A)表示整个连接器I的上面(Z轴方向)的构造,图2的(B)表示整个连接器I的侧面(X轴方向)的构造,且图3表示整个连接器I的前面(Y轴方向)的构造。例如,连接器I是HDMI标准连接器。连接器I包括电气传输外壳10 (第一外壳)和光学传输外壳20 (第二外壳),这些外壳10、20设置在支撑体30上。电气传输部11容纳在电气传输外壳10中。光学传输部21布置在电气传输外壳10 (第一外壳10)的外部,并处于邻近电气传输部11的位置。连接器I (所谓的公连接器)连接到具有母连接部的电子设备(被连接设备,或例如图4A和4B所示的下述电子设备2),以执行电气传输和光学传输。电气传输外壳10从支撑体30的端面(正面)凸出。电气传输外壳10包括顶面10U、面对顶面IOU的底面IOD和连接顶面IOU和底面IOD的两个侧面10S,且电气传输外壳10在其正面具有开口,以便装配母连接器。例如,电气传输外壳10由诸如不锈钢之类的金属制成。例如,设置在电气传输外壳10中的电气传输部11包括由聚酰亚胺等制成的绝缘基板和多条电气配线,这些多条电气配线设置在绝缘基板上,并沿着电气传输外壳10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电气配线是基于HDMI (注册商标)标准来布置的。光学传输部21设置在电气传输部11的上方,电气传输外壳10的顶面IOU(隔离部)处于二者之间。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光学传输部21设置在电气传输外壳10的外部,所以连接器I能够连接到仅具有电气传输功能的现有电子设备,因而保持了兼容性,下文将详细说明。例如,光学传输部21包括由具有大体立方体形状的黄铜制成的滑动器22、设置在滑动器22的前端面上的凸部23 (位置限制部)、设置在滑动器22的前端面上的多个透镜24、以及在滑动器22的前后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光学传输体(未图示)。换句话说,在连接器I中,光传输路径沿着滑动器22的前后方向设置,且透镜24布置在光传输路径的一端。滑动器22可以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并在连接器I没有连接到电子设备时相对于支撑体30的正面凸出。当连接器I连接到电子设备时,光传输路径包含在光学传输外壳20(支撑体30)中。通过允许光学传输部21相对于光学传输外壳20移动,即使部件在制造时位置出现某种程度的偏差,在将连接器I连接到电子设备时仍能够准确地执行透镜24(光传输路径的一端)的对准。滑动器22的前端面的中心部分相对于滑动器22的两端凹陷(下凹),透镜24布置在凹陷区域中(图9A和9B将说明)。优选地,在光学传输部21的内部设置用于容纳和保持光学传输体的空间,该光学传输体由于光学传输部21的移动而变弯曲。这防止了过度的应力施加到光学传输体上。为了在将连接器I连接到电子设备时进行对准而设置凸部23。在滑动器22的前端面的两端上设置两个凸部23。凸部23插入到电子设备的光学传输部上设置的相应凹部(图4B所示的凹部223)中,因而将连接器I固定到准确的位置。优选地,将连接器I的透镜24与电子设备的透镜(图4B所示的透镜224)之间的位置偏移限制在50μπι以下,更优选地限制在15 μ m以下。每个凸部23具有大致锥形形状或截锥形形状,具体地,每个凸部23具有锥形形状,其圆形剖面的直径在远离滑动器2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这使得容易地插入凹部中。例如,凸部23相对于滑动器22的前端面凸出约1mm。透镜24是准直透镜,其将光学传输体发出的光转换成平行光,或者在光学传输体的端部处收集从电子设备进入的光(平行光)。例如,多个透镜24以250μπι的间隔沿着滑动器22的前端面(X轴方向)布置。在将连接器I连接到电子设备时,透镜24面对着电子设备的各个透镜(透镜224)。光学传输体设置成对应于透镜24的焦点,并光学地连接到透镜24。从透镜24进入的光通过光学传输体传播,或者通过光学传输体传播的光通过透镜24发射到电子设备的透镜。光学传输体例如是光纤等,并由石英、玻璃材料、氟化的聚合物或丙烯酸聚合物等构成。当连接器I没有连接到电子设备时,透镜24 (光传输路径的一端)相对于支撑体30的前端面突出,以被定位在支撑体30的前端面和电气传输外壳10的前端面之间(第一位置)。当连接器I连接到电子设备时,透镜24借助光学传输部21的滑动机制向后移动到支撑体30上所设置的光学传输外壳20的内部(第二位置)。光学传输外壳20设置在电气传输外壳10的上方,并且光学传输外壳20的正面和顶面(下述顶面20U)与支撑体30的正面和顶面齐平。换句话说,光学传输外壳20设置成嵌入在支撑体30中。类似于电气传输外壳10,光学传输外壳20在其正面上具有开口,且通过该开口来容纳光学传输部21。光学传输外壳20由顶面20U和两个侧面20S构成,光学传输外壳20的底面由电气传输外壳10的顶面IOU构成。例如,类似于电气传输外壳10,光学传输外壳20也由诸如不锈钢之类的金属制成。图4Α表示与连接器I连接的电子设备2的外观。电子设备2是笔记本个人计算机,并例如包括主体200、用于输入字符等的键盘200Κ、以及显示图像的显示部200D。电子设备2还设置有连接部200C (母连接部),连接部200C的类型与连接器I的类型相反。如图4Β所示,连接部200C具有与连接器I大致相同的构造,电气传输部211容纳在电气传输外壳210中,且光学传输部221容纳在光学传输外壳220中。换句话说,不仅能够将具有光学传输功能的连接器I连接到电子设备2,而且还能够将仅具有电气传输功能的现有连接器连接到电子设备2。连接部200C与连接器I的不同点在于:电气传输外壳210具有中间可以容纳连接器I的电气传输外壳10 (电气传输部11)的凹形,且光学传输部221包括取代凸部23的凹部223 (位置限制部)。每个凹部223的形状的直径可以在深度方向上不发生变化,或者每个凸部223具有对应于凸部23的锥形形状。图5Α和5Β表示连接器I在连接到电子设备2之前和之后之间的变化。图5Α和5Β分别对应于连接之前和之后的情形。如上所述,光学传输部21是可移动的,当连接器I连接到电子设备2时,光学传输部21向后移动,从而光传输路径包含在光学传输外壳20 (支撑体30)中。图6 8Β表示该移动的机制。如图6的(A)所示,滑动器22设置有滑动槽25a,且顶面IOU设置有滑动壁25b。滑动器22沿着滑动槽25a和滑动壁25b移动。一体地设置到电气传输外壳10的顶面IOU的第一弹簧部件26和第二弹簧部件27将滑动器22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前向)偏置,并将滑动器22停止在第一位置。
如图7A和7B所示,当将连接到电子设备2的连接器I (图7B)拔出时,第一弹簧部件26的弹力将滑动器22向前推出(图7A)。接着,第二弹簧部件27的端部(图6的(B)所示的倾斜面27S)与滑动器22接触,由此将被施加偏置的滑动器22锁定在第一位置(图8A)。当连接器I连接到电子设备2时,该锁定状态被释放(图SB)。图6的(B)表示图6的(A)的侧面的结构。相对于第一弹簧部件26,第二弹簧部件27设置在滑动槽25a的较下侧,且第二弹簧部件27的端面(倾斜面27S)相对于顶面IOU的法线具有倾斜角Θ。例如,倾斜角Θ约为3(Γ70度,优选为45度。滑动槽25a(滑动器22)与第二弹簧部件27的接触面(倾斜面25S)沿着角度Θ倾斜。通过以此方式设置具有倾斜面27S的第二弹簧部件27,将滑动器22向电气传输外壳10(顶面10U)按压,从而使滑动器22与电气传输外壳10 (顶面10U)紧密接触,因此停止在第一位置处的滑动器22的状态变得稳定。具体地,在消除了滑动器22的净空(clearance)的状态下,滑动器22停止在第一位置处。例如,电气传输外壳10、光学传输外壳20、第一弹簧部件26和第二弹簧部件27是通过对金属片进行整体模压(integral molding)而制造的,并通过夹具(jig)等被固定到支撑体30上。通过利用这类整体模压,当出现缺陷时容易进行替换。为了避免金属变形,可以使用陶瓷材料来形成电气传输外壳10、光学传输外壳20、第一弹簧部件26和第二弹簧部件27。在连接器I中,当电气传输外壳10装配到电子设备2的电气传输外壳210时,连接器I的电气传输部11连接到电子设备2的电气传输部211,并进行电气传输,以及另外如下进行光学传输。具体地,当电气传输外壳10和电气传输外壳210连接在一起时,如图9A所示,光学传输部21和光学传输部221彼此变得更靠近,且光传输路径容纳在光学传输外壳20中(图5B)。接下来,如图9B所示,凸部23插入到凹部223中,透镜24和透镜224准确地对准并固定。此时,由于滑动器22的透镜24和滑动器222的透镜224的布置区域相对于滑动器22和222的两端凹陷,所以透镜24和透镜224没有彼此接触,但在滑动器22和222接触时被密封。当在此状态下从电子设备2 (透镜224)发出光(平行光)时,该光在密封的空间中传播,并在光学传输体的端部被透镜24收集。此外,该光通过光学传输体传输,并被输入到在另一端与光 学传输体连接的电子设备。这也适用于将光信号从另一端的电子设备输入到电子设备2的情况。在这种情形下,由于光学传输部21设置在电气传输外壳10的外部,且电气传输外壳10设置有电气传输部11,所以能够将连接器I连接到仅具有电气传输功能而不包括光学传输部的现有电子设备(被连接的设备)。下面将参照对比示例说明这一点。图10表示根据对比示例的连接器(连接器100)的构造。由于在连接器100中,光学传输部21与电气传输部11共同设置在电气传输外壳10内部,所以连接器100不能够连接到仅具有电气传输部211的电子设备2A(图11),从而不得不准备另外的连接器。在适用USB和HDMI等的现有外壳中没有充足的空间来容纳用于光学传输的部件,且连接器100的电气传输部11的电气配线的布局不同于现有布局。因此,当连接器100连接到电子设备2A时,光学传输部21的部件与电气传输部211的电气配线接触,由此造成干扰。相反,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I中,由于光学传输部21设置在电气传输外壳10的外部,所以不需要改变电气传输外壳10的电气传输部11的电气配线的布局。除此之外,在连接器I连接到电子设备2A时,光学传输部21的部件也不可能干扰电气传输部211的电气配线。换句话说,确保了向下兼容性。如上所述,由于本实施例的光学传输部21设置在电气传输外壳10的外部,所以即使在连接器连接到现有的仅具有电气传输功能的电子设备2A时仍能够防止光学传输部21产生的障碍。因此,连接器I具有电气传输功能和光学传输功能,此外,连接器I还能够连接到现有的仅具有电气传输功能的电子设备2A。换句话说,连接器I确保了向下兼容性。此外,通过使光学传输部21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即使部件的位置在制造时产生某种程度的变化,仍能够在将连接器I连接到电子设备时准确地执行透镜24 (光传输路径)的对准。而且,由于允许光学传输部21移动的第一弹簧部件26和第二弹簧部件27、电气传输外壳10和光学传输外壳20是通过整体模压形成的,所以降低了成本,此外也容易在出现缺陷时实现替换。在本发明的下述变形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并省略了对它们的说明。2.变形例图12和13均表示变形例的连接器(连接器1A)的构造。图12表示连接器IA没有连接到电子设备的情形,图13表示连接器IA连接到电子设备的情形。连接器IA与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I的不同点在于:光学传输部21设置有用于保护透镜24的保护盖28。可使用弹性材料来形成保护盖28,例如,保护盖28由厚度为0.1mm的弹簧钢构成。保护盖28设置在滑动器22的顶面与光学传输外壳20的顶面20U之间,以用于覆盖滑动器22的顶面和前端面的中央部分(透镜24)。当连接器IA没有连接到电子设备时(图12),保护盖28与滑动器22接触,并保护透镜24。保护盖28包括作为保护盖28的一部分的倾斜部28D,倾斜部28D从滑动器22的顶面向上倾斜,以便与滑动器22间隔开。当连接器IA连接到电子设备时(图13),倾斜部28D使保护盖28发生移位。另外,保护盖28包括开口 28M。在连接器IA连接到电子设备时,开口 28M的布置位置面对着透镜24 (图13),而在连接器IA没有连接到电子设备时,开口 28M的布置位置例如处于透镜24上方约0.5mm处(图12)。以此方式,能够在连接器IA连接到电子设备时防止保护盖28妨碍光的传输。图14A和图14C分别是光学传输部21和保护盖28在连接器IA没有连接到电子设备时的侧视图和前视图。图14B和图14D分别是光学传输部21和保护盖28在连接器IA连接到电子设备时的侧视图和前视图。保护盖28与滑动器22的滑动互锁,当滑动器22向后移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倾斜部28D(图14A)被往下推并与顶面20U(支撑体30的内壁面)接触,从而与滑动器22紧密接触(图14B)。此时,随着倾斜部28D向下移动,位于透镜24上方的开口 28M(图14C)向下移动到面对透镜24的位置(图14D)。当滑动器22向前移动(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保护盖28的倾斜部28D向上与滑动器22间隔开。在本变形例中,通过设置保护盖28,在连接器IA没有连接到电子设备时保护了从光学传输外壳20暴露的透镜24受到破坏和污损。除此之外,通过设置倾斜部28D和开口28M,在连接器IA连接到电子设备时能够容易防止保护盖28妨碍光的传输。而且,通过对单个弹簧钢设置上述开口 28M以保护和暴露透镜24,降低了成本,此夕卜,与组合多个部件的情形相比,还能够降低缺陷的发生。例如,对于保护盖28,还可以采用结合到特氟龙(注册商标)片等的弹簧来实现上述操作。在上文中,虽然参照实施例和变形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等,并可以做出各种变形。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对HDMI标准连接器I和IA进行了示例性说明,但也可以采用其他标准的连接器,只要在支撑体30中确保用于形成光学传输部21的空间。另外,尽管在上述实施例等中示例性说明了光学传输部21设置在电气传输外壳10的上侧的情形,但光学传输部21还可以布置在其他位置。而且,尽管在上述实施例等中示例性说明了连接器I和电子设备2连接至一起的情形,但电子设备中的器件也可由连接器I连接至一起。另外,电子设备2可以是除笔记本个人计算机之外的其它电子设备。另外,例如,连接器I可以是USB(注册商标)存储器和/或其它不使用电缆的类似设备。而且,例如,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部件的材料、厚度、形成方法和形成条件不是限制性的,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厚度、形成方法和形成条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和变形例,至少能够获得下述构造。(I) 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电气传输部;光学传输部;和隔离部,其设置在所述电气传输部和所述光学传输部之间。(2)如⑴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传输部设置在第一外壳的内部,所述光学传输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外部,且所述隔离部由所述第一外壳的一部分构成。(3)如⑵所述的连接器,其还包括:第二外壳,所述光学传输部在所述第二外壳中滑动,其中,所述光学传输部包括位于光传输路径的端部处的透镜,且所述透镜布置在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比所述第二外壳的正面突出,在所述连接器连接到作为连接目标的设备时,所述透镜向后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处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4)如(3)所述的连接器,其还包括:第一弹簧部件,其将所述光学传输部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偏置,和第二弹簧部件,其使所述光学传输部停止在所述第一位置。(5)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弹簧部件的与所述光学传输部接触的接触面具有相对于所述隔离部的法线的倾斜角,且所述光学传输部的与所述第二弹簧部件接触的接触面与所述倾斜角一致。(6)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弹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簧部件是一体化的。(7)如(3) (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还包括:
保护盖,其覆盖所述光学传输部的顶面和前端面,其中,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光学传输部的所述前端面上,且所述保护盖包括倾斜部和开口,以便在所述光学传输部布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保护所述透镜,所述倾斜部在向上的方向上与所述光学传输部间隔开,所述开口位于与所述透镜面对的位置的上方。(8)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所述光学传输部向后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保护盖的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壁面接触,并向下移动,且所述保护盖的所述开口面对所述透镜。(9)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光学传输部包括位置限制部,所述位置限制部在所述连接器连接到作为连接目标的设备时执行对准。(10)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位置限制部是锥形的凸部。(11)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与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类型与所述连接器的类型相反,所述连接部包括:电气传输部;光学传输部;和隔离部,其设置在所述电气传输部和所述光学传输部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在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组合、次组合及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其包括: 电气传输部; 光学传输部;和 隔离部,其设置在所述电气传输部和所述光学传输部之间。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电气传输部设置在第一外壳的内部,所述光学传输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外部,且 所述隔离部由所述第一外壳的一部分构成。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还包括: 第二外壳,所述光学传输部在所述第二外壳中滑动, 其中,所述光学传输部包括位于光传输路径的端部处的透镜,且 所述透镜布置在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比所述第二外壳的正面突出,在所述连接器连接到作为连接目标的设备时,所述透镜向后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处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还包括: 第一弹簧部件,其将所述光学传输部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偏置,和 第二弹簧部件,其使所述光学传输部停止在所述第一位置。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弹簧部件的与所述光学传输部接触的接触面具有相对于所述隔离部的法线的倾斜角,且 所述光学传输部的与所述第二弹簧部件接触的接触面与所述倾斜角一致。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弹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簧部件是一体化的。
7.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还包括: 保护盖,其覆盖所述光学传输部的顶面和前端面, 其中,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光学传输部的所述前端面上,且 所述保护盖包括倾斜部和开口,以便在所述光学传输部布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保护所述透镜,所述倾斜部在向上的方向上与所述光学传输部间隔开,所述开口位于与所述透镜面对的位置的上方。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所述光学传输部向后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保护盖的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壁面接触,并向下移动,且所述保护盖的所述开口面对所述透镜。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光学传输部包括位置限制部,所述位置限制部在所述连接器连接到作为连接目标的设备时执行对准。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位置限制部是锥形的凸部。
1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与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类型与所述连接器的类型相反,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 电气传输部; 光学传输部; 和隔离部,其设置在所述 电气传输部和所述光学传输部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和电子设备。所述连接器包括电气传输部;光学传输部;及隔离部,其设置在所述电气传输部和光学传输部之间。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类型与所述连接器的类型相反的连接部。本发明的连接器和电子设备具有电气传输功能和光学传输功能,并分别能够连接到现有的仅具有电气传输功能的电子设备和连接器,从而确保了向下兼容性。
文档编号G02B6/32GK103094802SQ20121040715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日
发明者大鸟居英, 鸟羽一彰, 佐野和树, 铃木秀幸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